① 有哪些適合成年人閱讀的小說類書籍推薦呢
1霧都孤兒》里住著的,是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倫敦
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貧民窟,街道狹窄污穢,盜賊隨處可見
主人公小奧利弗的母親,將他生在這里的濟貧院後便去世了,父親則不知所蹤
濟貧院並不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在這里得不到良好的照顧,也經常餓肚子
小奧利弗曾因為想多吃一點,就遭到了管理人員的毒打
當他好不容易逃進倫敦城裡,卻又不小心被拐進了賊窩
不過,讓小編感動的是,即便他遭遇了各種威逼利誘,也始終心懷善意
他不停地向好心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用真心打動了很多善良的人,以此為自己謀求出路
最終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讓自己逃出賊窩,永遠地擺脫了困境和苦難
任何時候都不要懷疑善良的價值,有時那才是讓人擺脫苦難的金鑰匙2許三觀賣血記,讀完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是「痛並快樂著」的
許三觀只是一個江南小鎮的送繭工,家裡很窮,還得拉扯養活三個兒子
在那個經濟困難的年代,為了能讓全家活下去,他只能一次次地去賣血
賣血之前必須多喝水,即便是大冬天,許三觀也是直接拿碗舀河水喝:
「冰冷刺骨的河水進入胃裡時,使他渾身哆嗦
但是,許三觀並沒有因此而悲觀,相反還特別幽默
在全家鬧飢荒時,許三觀不僅用嘴給全家「炒了一桌好菜」,還給自己加了盤補血的「爆炒豬肝」
即便生活如此艱難,只要想著這樣一盤「炒豬肝」,許三觀就覺得很滿足了
面對生活的挑戰,許三觀用內心的樂觀與豁達,讓我們看到了擊敗磨難的方式3《城中城》文卡特斯是一位有趣的美國社會學家。
他為了研究芝加哥黑人區和窮人區,親自潛入了黑幫內部,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街頭生活」
在這里,他周旋在各種復雜的社會人際網路里:黑幫老大、毒販、社工和民警等等,都和他的日常交織在一起。
他還與黑社會老大J.T成為朋友
J.T原本是一位對政治、歷史非常感興趣的大學生
畢業後,他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干勁滿滿地去找工作
可因為自己的黑人身份,他始終無法升遷,一直拿著最低的工資
J.T家急著用錢,微薄的薪資無法救急。無奈之下,J.T只能回到街頭
J.T告訴文卡特斯:「所有人都想離開貧民窟,但外面卻沒有他們的位置
其實,沒有人生來願意忍受那一切
每一個生活艱難的人背後,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心酸4《別處生活》這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有二十個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他們有的是快遞員、賣唱人、鄉村醫生和礦工,也有艾滋病人管理者、話劇演員和獄警等等
在朴實的文字表述下,他們的人生真實得讓人痛心
比如景德鎮古窯瓷廠的女工,於彩雲
天生好學的她,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最終還是被父親動員放棄了高考
進入瓷廠後,她跟著前輩們當學徒,冬天畫青花,凍得手指都伸不開
那一年,她也才16歲而已
26歲時,她陸續經歷了哥哥早逝、父親癱瘓和家財耗盡等一系列的事故
後來,工廠倒閉。她又去給台灣老闆畫「高仿」瓷器,以此謀生並撐起整個家
這或許就是生活的無奈之處吧
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根本沒時間去糾結要過哪種生活,光是生存下去就已經很不容易了5《人生》說起路遙,大部分人都只看過他的《平凡的世界》
而小編覺得,如果不讀《人生》,你所讀到的路遙,是不夠完整的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用直白的書名告訴了我們他對世界的看法
但在這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路遙,是克制的
他不再用一個直白的形容詞來定義眼中的人生,他所做的,僅僅是客觀地描述
一個上進的農村青年高加林,為了走出農村,發奮圖強
期間,他經歷過高考失利、教師名額被搶
卻也遇到了一個溫柔善良的農村姑娘治癒了她,而他也如願以償地被調進了市裡
然而,就在他去了城市以後,一個更有文化的城市姑娘,讓他迷失了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人生的戲劇性被路遙詮釋得可謂淋漓盡致
而在這種戲劇性中,每一個人都能讀出專屬於他們的獨特人生
② 一個人的遭遇的作品賞析
《一個人的遭遇》雖然也是一篇衛國戰爭題材的小說,但作者沒有完整地反映一個戰役,也沒有描寫前線戰斗的激烈情景,而是轉入對於戰爭的更加深沉的思考和評議,表現的是作者關於人的命運的關注,歌頌的是一個戰土失去了戰斗的可能、失去人身自由而成為俘虜以後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本色,以及他對待自己的悲劇命運的各種感受。小說探索的是戰爭與人的關系,是普通人的生存問題。
小說第一次比較真實地揭露了蘇聯的真實生活,這是充滿了艱辛、不幸和眼淚的生活。小說第一次描述了為祖國作出巨大犧牲的蘇聯普通人的生活。在衛國戰爭的小說里,一般寫領袖和將軍的英勇,但對普通戰士寫得很少,就是寫普通一兵,也是類似《青年近衛軍》、《普通一兵》和《真正的人》一樣的戰斗英雄。而肖洛霍夫把普通人寫得很真實,沒有拔高,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就寫成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有人說,作品是俄國人道主義小說的復興:關心普通人,關心小人物。作品其實地再現了千百萬蘇聯人民共同經歷的痛苦生活,反映了侵略戰爭給一代人帶來的巨大災難.給他們的肉體和心靈所造成的無法彌合的創傷。索科烙夫是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員,他的一生沒有做出過什麼寶轟烈烈的驚人事跡,卻經歷了各種生活中的艱難困苦。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的父母校餓死,成了孤兒,過早地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和苦難。但他沒有為生活的艱辛擊倒.好不容易過上了「心滿意足的生活」,戰爭的災難又迅速地粉碎了他的美好理想。在戰場上從不含冤叫苦,總是積極勇敢地爭取完成任務;在受傷被俘時,有過短暫的驚慌和膽怯.卻沒有向敵人低頭求饒;在集中營里滿懷仇恨殺死仇敵,兩次冒險越獄逃跑;就在戰爭行將結束,勝利的曙光顯露出來納時候,他失去了最後一個親人再次成了孤獨的人。戰爭結束後,他依舊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被收走駕駛執照、失業、流落他鄉。可他還是堅強地挺立,還收養了一個在戰爭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始終相信堅冰總有解凍的時刻。貌似乎淡的描寫寄託了作者對於索科洛夫這樣一個普通勞動者的關注、理解相同情,戰爭毀滅了他的家庭和幸福,卻沒有磨蝕嬸他生活的勇氣和良知,他收養孤兒萬尼亞,路上了坎坷的生活旅途,准備迎接命運的考驗。 小說的原文名字直譯應該是「一個人的命運」,如此誘使讀者去猜想:主人公是什麼樣的人,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命運。川而引起強烈的閱讀期待。小說人物的遭遇是隱喻性的,盡管這是一個短篇小說,但它通過表現一個人幾乎一生的經歷表達了更深刻的內容。我們通過主人公與敘述人的交談得知:索科洛夫開始自述的時候的第一句話是「我的生活開始時是平平常常的」、這果就己埋下伏筆。索科格夫生於1900年,他是20世紀的「同齡人」。這樣一來,平常小人物就有了不平常,這個人似乎就個再是一個遭遇普通的人,他只有了某種隱喻的意味。後來他自己告訴我們:他在國內戰爭中參加過紅軍、在1922年的大飢荒中,為給富農當長工才倖免於餓死,但他失去所有的親人,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流亡。當他同孤兒院中的一個姑娘結婚,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然而戰爭爆發,他上前線,幾經磨難。可是敵人的一顆炸彈夷平廠他的家,奪走妻子和一雙女兒,他重新又成了一個孤苦伶仃的人。
肖洛霍夫又通過激發讀者的聯想,在作品外構成更大的外在的隱喻文本,蘇聯人民半個多世紀前的道路則是被隱響的文本,索科洛夫的通路足以一個人的上下來「模擬」『個民族半個多世紀的命運:他和它的「生活曲線」是平行的,都是倒u型的道路,而且兩者之間具有編年史的疊合關系。蘇聯人民在20世紀前50年的道路,起點是艱難的。1921年的前有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此後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後來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蘇聯人民歷史命運的高點。小說結尾處第一敘述者的獨白涉及萬尼亞有這樣一句話:「這個孩子將代他父親身邊成長、等到他長大,也能經受一切,並且克服自己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如果祖國號召他這樣做的話」。這個敘述者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感,盡量不讓男人吝嗇的眼淚流出來,盡量不表露自己的態度。可是當他似乎是不經意間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不料他就以對萬尼亞命運的預測道出了20世紀下半期俄羅斯人民歷史道路的預言。
《一個人的遭遇》在敘事和隱喻之間形成文本以外的藝術張力。沒有生動的敘事,作品就容易空闊疏落,缺乏真實感和親近感,而在《一個人的遭遇》中,作家通過索科洛夫的自白,對戰爭中人性的存毀和流變作了動人的講述,使作品獨具格。沒有隱喻,作品就容易失之單薄平庸,缺乏厚重感和深刻性。《一個人的遭遇》通過主人公姓名和情節的隱喻、激發讀者產生聯想的標題,把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命運吸納進小說中。於是《—個人的遭遇》就成為20世紀俄羅斯民族的默示錄。
③ 悲情小說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 呂挽
佳期如夢 匪我思存
④ 故鄉的全文閱讀
魯迅《故鄉》原文閱讀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2000餘里,別了20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肅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阿!這不是我20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須趕在正月以前,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了。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我的母親很高興,但也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談搬家的事。宏兒沒有見過我,遠遠的對面站著只是看。
但我們終於談到搬家的事。我說外間的寓所已經租定了,又買了幾件傢具,此外須將家裡所有的木器賣去,再去增添。母親也說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齊集,木器不便搬運的,也小半賣去了,只是收不起錢來。
"你休息一兩天,去拜望親戚本家一回,我們便可以走了。"母親說。
"是的。"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30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30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里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的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檢鬼見怕也有,觀音後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阿!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現在我的母親提起了他,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了。我應聲說:
"這好極!他,--怎樣?......"
"他?......他景況也很不如意......"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親站起身,出去了。門外有幾個女人的聲音。我便招宏兒走近面前,和他閑話:問他可會寫字,可願意出門。
"我們坐火車去么?""我們坐火車去。"
"船呢?"
"先坐船,......"
"哈!這模樣了!鬍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裡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並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卻了。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麼,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並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麼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鬆,愈是一毫不肯放鬆,便愈有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裡,出去了。
此後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我一面應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這樣的過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了不得,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么?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後。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鬆鬆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回,終於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說:"冬天沒有什麼東西了。這一點干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裡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
母親問他,知道他的家裡事務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沒有吃過午飯,便叫他自己到廚下炒飯吃去。
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母親對我說,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盡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揀擇。
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台,一桿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們這里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們啟程的時候,他用船來載去。
夜間,我們又談些閑天,都是無關緊要的話;第二天早晨,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
又過了九日,是我們啟程的日期。閏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沒有同來,卻只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管船隻。我們終日很忙碌,再沒有談天的工夫。來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東西的,有送行兼拿東西的。待到傍晚我們上船的時候,這老屋裡的所有破舊大小粗細東西,已經一掃而空了。
我們的船向前走,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都裝成了深黛顏色,連著退向船後梢去。
宏兒和我靠著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風景,他忽然問道:"大伯!我們什麼時候回來?"
"回來?你怎麼還沒有走就想回來了。"
"可是,水生約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睜著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親也都有些惘然,於是又提起閏土來。母親說,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後,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裡去;楊二嫂發見了這件事,自已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這是我們這里養雞的器具,木盤上面有著柵欄,內盛食料,雞可以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著氣死),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獨台的時候,我還暗地裡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我在蒙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21年1月。
⑤ 沒有人是無辜的怎麼樣
碧城裡的惡之花 曹浩這部實驗小說,正如封底那段文字里講的一樣: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第二、第三部分,這樣,你就得到一本嚴格意義上的小說; 將每一章的第二部分連接起來閱讀,不要觸及第一、第三部分,如此,你將得到一本隨筆集; 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懸擱起來,只閱讀第三部分,於是,你得到的是一本政治哲學與文學思想錄。是的,《沒有人是無辜的》就是這么一部蘊涵豐富的小說,它將隨筆的閑適與哲學的玄思,融入進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的小說中,由此,一座歷史的迷宮在文字背後若隱若現,等待讀者們去穿越。 這座迷宮就是碧城,一個全然存在於作者幻想中的城市。文字既是鋪路築牆的磚塊,又或許是令人猝不及防的陷阱,沿著它們,你自以為持續不斷地走下去,最終定能抵達,而實際上,你也至多不過圍著碧城打轉。不錯,碧城蠱惑了你,你只能一面嗅聞著它的氣息,一面永不停歇地靠近它,而抵達從來就是一場殘夢。當然,兜兜轉轉,左沖右突,你也並非對碧城一無所知,懸浮在它上空的煙雲是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 形式遠遠大於內容,不正是歷史上一眾政治運動的實質么?從這層意義出發,我們也可以說,整部小說其實就是一個反諷,大大的反諷。誠如小說描述到三年大飢荒時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新碧城沒有人會被餓死這是大家共知的真理,那些人不是死於飢餓而是死於懶得再呼吸。」 原文見《文匯讀書周報》2013年1月6日07版 http://dszb.whdszb.com/whdszb/html/2013-12/06/content_175815.htm
⑥ 好兆頭的關於小說
主角之一名叫克魯利,穿著時尚,開的車是本特利,除了毀滅人類之外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他是魔王撒旦的手下。
另一位主角名叫亞茨拉菲爾,珍本書商,業余魔術師。他是個天使,給上帝幹活兒。
還有一位主角名叫亞當,普普通通的一個小孩。當然,這本書里沒幾個普通人,尤其是這一位。他的真實身份是:神之大敵、諸王的毀滅者、無底深淵的天使、名叫惡龍的猛獸、此界的王子、謊言之父、撒旦之種和黑暗之君。一句話,撒旦的親兒子。
本書講述的是世界末日的故事,也就是善惡大決戰。問題是,亞茨拉菲爾和克魯利(天使和魔鬼)本是幾千年的老朋友,經常喝酒聊天,而且結成了同盟,對各自上司交辦的差事都敷衍了事。還有,亞當這個撒旦之子也覺得地球挺不錯,把它毀了怪可惜的……
劇中人物
人類史最後十一年某些事件紀實,與即將登場的:《艾格妮絲·風子精良准確預言書》完全吻合由尼爾·蓋曼及特里·普拉切特編匯校訂,並添加富於教育意義之注腳及智慧箴言
超自然生靈上帝(上帝)米倫達(上帝之聲)①亞茨拉斐爾(天使,兼職珍本書商)撒旦(墮天使,神之大敵)別西卜(墮天使,地獄王子)②哈斯塔(墮天使,地獄公爵)③利古爾(墮天使,地獄公爵)克魯利(一個不能說墮落,更像是慢慢悠悠往下溜達的天使,)
天啟四騎士死亡(死神 )戰爭(戰爭)飢荒(飢荒)污染(污染)
人類不可姦淫·帕西法(獵巫人)艾格妮絲·風子(女預言家)牛頓·帕西法(工薪族兼職獵巫人二等兵)安娜絲瑪·儀祁(實用神秘學家兼職業後人)沙德維爾(獵巫人中士)特蕾西夫人(放浪女人[僅限每天上午,周四全天可以安排]兼靈媒)瑪麗·饒舌修女(聖貝利爾嘮叨修會的拜魔教修女)揚先生(一位父親)泰勒先生(居民委員會主席)一位速遞員他們亞當(敵基督)佩帕(一個女孩)溫斯利戴(一個男孩)布賴恩(一個男孩)西藏人、外星人、美國人、亞特蘭迪斯人及其他稀有奇異生物之最終審判日大合唱團以及狗狗(惡魔地獄犬及恐貓者)
註:【① 米倫達 :據稱是上帝的代理人、書記官,象徵智慧和博學。】【② 別西卜 :聖經中記載的鬼王,其名意為蒼蠅之王。】【③ 哈斯塔 :是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創造的克蘇魯神話 中的一個邪惡形象。哈斯塔的別名又叫「無以名狀者」或「深空星海之主」。】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簡評《好兆頭》(猶太諺語)
這句諺語帶給我靈感,我常想像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有一天突然聽到上帝的笑聲,歐洲第一部偉大的小說就呱呱墜地了。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回響。
為什麼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呢?因為人們愈思索,真理離他愈遠。人們愈思索,人與人之間的思想距離就愈遠。因為人從來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樣。當人們從中世紀邁入現代社會的門檻,他終於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堂.吉訶德左思右想,他的僕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們不但末曾看透世界,連自身都無法看清。歐洲最早期的小說家卻看到了人類的新處境,從而建立起一種新的藝術,那就是小說藝術。 (米蘭·昆德拉)我承認這是個壞習慣,看《好兆頭 》的時候手邊依舊堆了不少常用資料書:中英文版《聖經》、《歷代基督教信條》、彭彼得的《基督教思想史》、休謨的《自然宗教對話錄》、《人性論》、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詹姆斯的《宗教經驗之種種》、庫比特的《後現代神秘主義》……以及一堆堆當代宗教哲學論文選,當然,還有中英文版《失樂園》,翻上數頁就不自覺地去查找典籍出處。看到一半,索性把所有資料都扔掉,一邊笑一邊專心讀故事,很簡單的故事:亞當誤食智慧之果,被放逐出伊甸園。之後,隨著敵基督,也就是《啟示錄》中毀滅世界的666(亞當家的門牌號碼……)之獸的誕生,預言中的千僖年審判日到來。「羔羊揭開七印中的第一印,隨著四活物中的一個說了聲「你來!」一個手持弓箭、頭戴冠冕的常勝者騎著一匹白馬出現了;羔羊揭開第二印,隨著另一聲「你來!」一騎紅馬者出現了, 並被賜與權柄和一把大刀,示意他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這時第三印揭開了,一人手拿天秤,騎一匹黑馬出現在約翰眼前,還可聽見四活物中好象有聲音說:『一錢銀子買一 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第四印揭開了,第四個生靈又說了聲「你來!」一個騎著灰馬者顯現了,這騎者名叫「死」,隨著他一起的是陰曹地府,他們所得賜的權柄,是用刀劍、飢荒、瘟疫、野獸毀滅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啟示錄》)大約就是這樣,「天啟四騎士」聚集,人間一片混亂,眼看一場天界與魔界均將按照天命的安排開始籌備已久的超華麗大戰……然後……然後敵基督亞當(這名字,嘿)說:「你們大人好無聊,我不要玩了,都回去吧。」於是戰爭結束,皆大歡喜。
(來自豆瓣用戶呱啦啦的部分評論 )
《拼貼·反諷·戲仿》
郭衛文 文
十七世紀英國詩壇巨人彌爾頓,在其規模宏大的長篇敘事詩《失樂園》中,使人們領略到了魔鬼撒旦的魅力。盡管詩中的撒旦代表著貪欲與邪惡,但他身上那種不屈不撓、威武堅強、敢於挑戰權威、背叛上帝的精神卻使他成為作品中最飽滿、最動人的藝術形象。詩中另一個叛逆英雄亞當,在勇嘗禁果之後,內心世界日益豐富,漸漸充滿了理智、情感、幻想和「自由意志」。「偷吃禁果」這一「犯罪」事件在彌爾頓筆下成為人類擺脫蒙昧,走向文明的轉折點。其中的寓意是:沒有對權威的叛逆,就不會有人類的進步。
《好兆頭》——英國當今走紅作家尼爾·蓋曼和特里·普拉切特二人合作的幻想小說,同樣的題材——失樂園,同樣的主題——人類只有依靠「自由意志」和「愛」才能擺脫末日危機,走向幸福。令人稱奇的是,彌爾頓《失爾園》中的悲壯情調在《好兆頭》里轉換成了一種輕喜劇風格。讀者們都知道,優秀的喜劇能使我們發現人類自身的愚蠢、荒唐和違情悖理,從而增強我們識別醜陋的能力,反思自身擔負的歷史責任,勇敢地與自己丑惡的歷史訣別。但要想在無損題材嚴肅性的前提下,將傳統悲劇用喜劇形式展現出來,實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兩人合寫,稍有不慎,就容易搞成一台格調低俗的鬧劇。
說實話,在我個人有限的閱讀經驗中,還從來沒讀過《好兆頭》這樣由兩位名牌作者聯袂合寫的幻想小說。一般而言,小說創作非常講究敘事視角的個性,敘事視角好比一個引領讀者觀賞風景的攝像鏡頭。控制鏡頭的敘事者,每個推拉搖移的小動作造成的視角變化都會直接對讀者產生暗示和影響。從文學理論的角度看,作家的創作個性常常通過敘述動作的特點得以體現,正因為如此,保持敘述動作(或者叫敘事聲音)的一貫性,幾乎成為敘事性文藝作品創作的一條潛規則。即便在中國傳統敘事曲藝「雙口相聲」中,表面看似乎有兩個敘事者、兩種聲音,但一「逗」一「捧」,分工明確,實際控制敘事動作的是「逗哏」,「捧哏」並沒有多少表現個性的機會。不過這一次的《好兆頭》,卻使我們有機會看到兩個「逗哏」的同台表演。
偏偏兩位出場的明星都個性張揚,鋒芒畢露:特里·普拉切特,以《碟形世界》系列享譽全球,其謔趣橫生的連珠妙語,給幻想文學愛好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尼爾·蓋曼,這幾年光芒四射,連續推出的《美國眾神》、《烏有鄉》等多部作品,行文跳躍輕靈,故事機變迭出,連素來目中無人的斯蒂芬·金也由衷稱贊他是一座「裝滿故事的寶庫」。用「google」和「網路」一搜,發現兩位明星在中國的擁躉數量令人咋舌。
兩位明星在小說的扉頁(開場白)上一本正經地註明:本書「由尼爾·蓋曼及特里·普拉切特編匯校訂,並添加富於教育意義之腳注及智慧箴言」。這句自賣自誇的標注向讀者強調:「腳注和智慧箴言」才是該書的最大看點,故事本身並不重要,真正的精彩之處在於我們兩位「編匯校訂」者化腐朽為神奇的敘述動作。不妨把這句帶有玩笑性質的題注當作閱讀時的一個參照坐標。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兩位作家的敘述動作相對應,《好兆頭》中的主要人物除「亞當」這個圓心之外,也呈現出兩兩相對的現象。「天使亞茨拉菲爾」和「敵天使克魯利」、「獵巫者後人牛頓·帕西法」和「預言家後人安娜絲瑪·儀祁」、「沙德維爾」和「特蕾西夫人」,當然,還有隱藏在幕後的「上帝與撒旦」。
很想知道兩位作家在寫作時的具體分工,可惜沒能查到相關資料,我在閱讀過程中忍不住推測:說不定兩位是通過抽簽來決定各自所寫內容的。比如,一位抽到寫克魯利,另一位就寫亞茨拉菲爾;或者一位先挑中寫牛頓,另一位就只好寫安娜絲瑪了。寫「亞當」的部分和其他一些零碎片段估計出自尼爾·蓋曼之手,一來因為他的名字排在前面,二來描寫孩子的嬉戲和笑談時,感覺敘述招式隱隱與《譯文版》上過去登載過的《卡蘿蘭》有相似之處。
兩位作家選擇了聯合寫作時效率最高的蒙太奇結構方式:拼貼加鑲嵌。兩位作者按預先設定的方案分別打造零件,最後再將完成的零件拋光組接成為一體,類似電影的製作流程。事實上,兩位作者採用的寫作文法也是劇本式的:用進行時態描述一幅幅類似電影的畫面。這種拼貼的結構方式有三個主要特點。其一是便於增加敘事的點與線,拓寬敘述視野(比如小說中插入的亞特蘭迪斯浮出海面等章節),使情節呈現多維演進態勢;其二是調節敘述節奏,使敘述動作顯得有張有弛;其三是給讀者留出閱讀空白,使敘事本身更富彈性。美國著名作家納博科夫非常喜歡拼貼帶來的趣味,他曾以畢加索風格的繪畫作品為例,指出欣賞後現代拼貼藝術的一個竅門:「當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在你的頭腦中重新組合起來,顯露出一個統一體時,它的美才能真正被你品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