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早春 短文的閱讀答案!急急(五年級閱讀訓練)
1 微風吹拂 陽光普照 比喻 擬人 排比的修辭
2 那麼溫柔 那麼真情 難倒不像一位慈愛撫著她的兒孫嗎?
B. 早春的閱讀答案
一、短文寫的是早春的美麗景色作者抓住 了「微風」吹拂,「陽光」普照,運用了擬人 、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問句。 1、那麼溫柔,那麼真情,不像是一位慈 愛撫著她的兒孫們嗎?
C. 早春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80篇第24課 五年級
你看那朵白雲,時而像大象,時而像雄雞,時而像壯士,時而像美女..............
廈門的天空是我見過的最多面的孩子,他時而因為不悅而陰暗晦澀,時而又如剛得了表揚一般笑靨如花;有時安靜溫婉如一個懂事的淑女,有時又叫囂喧騰如一個調皮的頑童
那雨,說來就來,那風說到就到,雷雨狂風,翻江倒海,頃刻之間,就像置身汪洋大海。
D. 早春閱讀答案 ①:短文寫的是早春的景色,——融化,——戲水,——青綠,——飛來
作者通過對早春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E. 《早春之戀》閱讀理解答案
總是 都快考試開始的渴望看電視的渴望看得我快我的卡歐文 快點看我的開始打了我玩的快樂風激電飛大家咳嗽等級快點減肥可解決地方 擴大開放快遞費會計法地方可否擴大開放大刀闊斧接待來訪的看法快遞費 地方可憐的的快遞費快遞費,嗎大附魔袋反面教材;輔導費的房價的非機動地方可憐的解放快遞費放空間里地方 女積分你不束帶結發看得見富家女不大好風光解放軍和國際放假的減肥計劃計劃個機房環境的煩惱解放軍逢機遘會減肥的計劃分解的加快快點死而後將明顯,上課疊加的機會想你幾點回家睡覺的航空就 的經濟發達九分褲 看死了嗎?要不要再來?
F. 鄉土 端木蕻良 閱讀答案
現當代著名作家 ,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筆名黃葉、羅旋、葉之林、曹坪等。遼寧昌圖人。1912年 9月25日生。中學時代就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1932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盟,同時開始文學創作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山西、重慶等處任教,在重慶、香港、上海等地編輯《文摘》副刊、《時代文學》雜志、《大剛報》副刊《大江》、《求是》,長期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風景》,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台》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 端木蕻良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中國的30年代,是動盪不安的年代,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日本侵華戰爭的蹂躪,把中國折騰得千瘡百孔。曹京平為了掩人耳目,避免國民黨迫害,在寫完小說之後,突發奇想,決定給自己起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於是,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靈機一動,就將「端木紅粱」中的「紅」字改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筆名。
端木蕻良的作品,從第一部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4)開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說《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砂》、《憎恨》、《爺爺為什麼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東北故鄉為背景,展現出在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下人民的災難和戰斗。作家懷著憂郁的心情眷戀故鄉的土地,為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而憤怒。愛與憎交織的思想基調,貫穿於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場面宏偉,筆調細致,有些細節描寫十分突出;以濃郁的風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強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說,表現手法簡練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後期某些長篇小說,過多地追求場景宏大,開掘不深,顯得龐雜,但仍然保持著鮮明的地方色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端木蕻良主要從事歷史題材的戲曲和小說創作,曾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1980年發表長篇小說《曹雪芹》(上卷)。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進步學生運動。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的,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壇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與蕭紅在武漢結婚。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逝後,端木旅居桂林,後又輾轉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於新品有長新品有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其中《新都花絮》、《風陵渡》、《紅燈》、《紅夜》、《雕鶚堡》等篇都是有影響的佳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農村、工廠和部隊深入生活,並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十年浩劫後,端木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勤奮和更勤奮的創作加入了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後寫出了《懷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內外頗多贊譽。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又添重筆。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編輯本段]端木蕻良主要著譯書目
[創作書目]
憎恨(短篇小說集) 1937年6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大地的海(長篇小說) 1938年5月,上海,生活書店
科爾泌旗草原(長篇小說) 1939年5月,上海,開明書店
風陵渡(短篇小說集) 1939年12月,重慶,上海雜志公司
江南風景(中篇小說集) 1940年5月,重慶,大時代公司
新都花絮(長篇小說) 1940年9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大江(長篇小說) 1944年4月,桂林,良友復興圖書印刷公司
羅漢堂(河北梆子劇本) 1952年2月,北京,寶文堂書店
梁祝、除三害、戚繼光斬子(京劇劇本) 1952年10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此鷺灑湖的憂郁(短篇小說集) 1956年6月,香港,藝美圖書公司
鋼鐵的凱歌(長篇小說,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端木蕻良選集 1978年6月,香港,文學研究所
曹雪芹(上卷) 1980年4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火鳥之羽(散文集)1981年7月,香港,文學研究會
端木蕻良小說選取 1982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端木蕻良近作 1983年1月,重慶,花城出版社
曹雪芹(中卷,與鍾耀群合著) 1985年5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端木蕻良 1988年11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友情的絲(散文集) 1993年1月,重慶,花城出版社
大時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選取 1996年11月,台灣,立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土地的誓言 「九一八」十周年寫
[譯著書目]
蘋果樹 1945年7月,重慶,建國書店
端木蕻良,(1912.9.25?/FONT>1996.10.5)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從事進步學生運動。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壇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與蕭紅在武漢結婚。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逝後,端木旅居桂林,後又輾轉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於新品有長新品有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其中《新都花絮》、《風陵渡》、《紅燈》、《紅夜》、《雕鶚堡》等篇都是有影響的佳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農村、工廠和部隊深入生活,並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十年浩劫後,端木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勤奮和更勤奮的創作加入了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後寫出了《懷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內外頗多贊譽。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又添重筆。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我國著名滿族文學大家瑞木良,1912年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1928年開始發表文藝作品,1932年加人北平「左聯」,曾任「左聯」常委。1933年完成了現代文學最優秀的長篇之一《科爾沁旗草原》。此後,又發表了《鳥尊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大地的海》、《新都花絮》、《大江》、《雕鄂堡》、《早春》、《初吻》等一流的長短篇小說與劇本、評論、詩歌、散文和譯作等大量作品,成為三四十年代活躍的、風格鮮明的、在藝術上獨樹一幟的文壇代表人物。晚年又以《曹雪芹)}形成絕響,留下千餘萬字的文學遺產。為了探討端木先生作品的創作個性…
G. 《早春之戀》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早春、早春之戀、早春的腳步(2分。不含「早春」「初春」意思或用字偏多的最多得1分) 2. 「早春的雨,從不刻意地張揚,也不赤裸地顯露。她像一個溫文爾雅盈盈細步的小家碧玉,悄無聲息地做著自己的份內之事。」(2分。如多抄或少抄,則給1分)
3. B (2分。扣住第③段思考即可找到答案)
4.不設統一答案。只要選句准確,賞析恰當,語句通順即可。(共4分。選句1分,賞析理解3分。賞析不聯系具體內容而空談某一種修辭的共同作用的,只能得1分)
5.不設統一答案。(4分。要扣住本文中心,特別是這句話所含的道理;要聯系生活實際或初一學生的學習發展來談自己的感想;語句表達要明白通順)
H.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閱讀題和答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首)
韓愈 選自《昌黎先生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絕勝:大大超過。
5、皇都:指京城長安。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編輯本段]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准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
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
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 ,詩人只運用簡朴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編輯本段]講析
這首小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編輯本段]詩人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3歲喪父,由兄嫂撫養成人。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斗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誌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採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像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韓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過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歲而孤」,由其兄韓會撫養。韓愈在《與鳳翔邢尚書書》中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可能與韓會的撫育有關。父輩能文者有韓雲卿,李白稱他「文章蓋世」。韓愈也說:「愈叔父當大歷世,文辭獨行中朝。」由此看來,韓愈既出生於官宦之家,叔父與兄又都以文章名世,這樣的門第對於他後來的趨向有一定的影響。韓愈時,家道已中落,而且韓會早死,韓愈隨寡嫂顛沛流離,《祭鄭夫人文》雲:「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韓愈二十歲時,赴京師求官,又曾「窮不自存」。
韓愈初到長安謀考進士,在《答崔立之書》中說:「仆始年十六時,未知人事,讀聖人之書,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家貧,衣食不足,謀於所親,然後知仕之不唯為人耳。乃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仆誠樂之,就求其術。」但此後舉進士,三次落第,終於寄食於人。
直到貞元八年(792),韓愈二十五歲,始中進士。這次考試,由陸贄主考,梁肅、王礎為佐,號稱得人。「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除韓愈外,還有李觀、李絳、崔群、歐陽詹、王涯、馮宿等,「皆天下之選」。韓愈此後又應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但前後三年,終於落選。此後,韓愈便上書宰輔,以求聞達。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內三次上書,竟無消息。於是離開京師,到地方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貞元十八年(802),韓愈才得國子監四門博士。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察御史。
韓愈以書生而得官,立即上書言事,卻不料《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一奏,即得罪「專政者」,貶為連州陽山令。十年謀官,兩月即貶。當「永貞革新」的期間,韓愈正在貶所。永貞元年(805)八月,憲宗即位,韓愈遇赦,移官江陵,為法曹參軍。元和元年(806),奉詔回長安,充國子博士。因避謗毀,求為分司東都,移官洛陽。又因「日與宦者為敵」,降職河南縣令。
韓愈這幾年的貶官生涯,對於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貶官不久,又回長安。元和六年(811),遷為尚書職方員外郎,坐論柳澗,調為國子博士。元和八年,遷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議裴度用兵淮西,被任為行軍司馬,功成之後,遷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當憲宗妄圖福田,迎接佛骨之時,他又上書直諫。《論佛骨表》一疏,引起憲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貶潮陽。一到貶所,他立即上表請罪,長慶元年(821)又返長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轉吏部侍郎、京兆尹。
韓愈二十年間,兩次貶官,都由極諫,說明其人確有正直的品質。但貶官不久而又陞官,則是他的不幸。如果長期被貶,成就可能更高。晚歲定居長安,沒有寫出更好的文章。
韓愈卒於長慶四年(824),終年五十七。韓愈的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六○、《新唐書》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狀》。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二、創作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編輯本段]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編輯本段]主旨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寫作背景
1.此詩作於長慶三年(823)早春。張水部是水部員外郎張籍。
2.天街:唐時長安城朱雀門大街亦名天門街,簡稱天街。酥:方世舉注引《玉篇》:"酥,酪也"。此處形容小雨滋潤著早春的土地,使之變得松軟濕潤起來。
韓愈寫此詩時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小雨潤如酥",十分微妙地表達出生活在北方的人送走嚴寒,迎來早春時獨特的欣喜之情。"草色遙看近卻無"是歷來備受稱道的名句,留意過北國春天原野變化的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而唯有韓愈才創造出了這樣傳神寫照、欣欣向榮的詩句。黃叔燦《唐詩箋注》評此句雲:"寫照工甚,正如畫家設色,在有意無意之間"。後兩句以"煙柳滿皇都"的暮春之繁華與早春比照,強調早春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朱彝尊《批韓詩》曰:"景絕妙,寫得亦絕妙"。
此詩不僅僅寫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體會和認識春天,不必等到「煙柳滿皇都」之後,要善於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說早春的「草色」,可以「遙看」卻難近視,蘊含了世間許多事物的普遍規律。有的事,朦朧地看似乎是有的,一叫真去看細部卻又說不清楚了。到底是有還是無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見識了。看待社會形勢,何嘗不是如此
I.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80篇的《早春》答案
一、短文寫的是早春的美麗景色作者抓住了「微風」吹拂,「陽光」普照,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問句。
1、那麼溫柔,那麼真情,不像是一位慈愛撫著她的兒孫們嗎?
是這個么?
望採納!
J. 朱自清的《春》閱讀題答案
《春》閱讀題
1、 第一段畫線句寫了什麼內容?請用一句話概括,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2、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描繪了這樣的畫面?下邊的詩句哪一句描寫的畫面與它最接近?()
A、 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C、 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D、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一句中的「鬧」字換成「叫」字好不好?為什麼?
4、景物本身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文中有這樣的例子,你認為寫得好不好?請說說你的看法。
5、從第一段中找出描寫小草的質地、色澤和生長旺盛的詞語
A、 描寫質地的:
B、 描寫色澤的:
C、 描寫生長旺盛的:
6、第二段有一處是作者展開的想像。請在原文中畫出來,並說明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春》閱讀答案
1、人們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動,間接地寫出了春草的茂盛與可愛。
2、C
3、不好,叫只是單純的聲音上的感受,「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4、找出例子,結合例子分析。
質地:嫩嫩的,軟綿綿色澤:綠綠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描寫春天的散文。我們為大家整理了朱自清《春》閱讀題及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