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荷塘月色 朱自清閱讀練習題
應該是ADCAC
② 荷塘月色的閱讀題怎麼做
《荷塘月色》閱讀訓練題 淄博一中 馬加枝設計 1、從全文看,作者的行蹤和感情有什麼變化?請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說說文章結構上有何特點。 行蹤線索:院子里—小煤屑路—荷塘—門前 感情線索:不寧靜—自由—受用—惦江南 結構上首位圓合,非常自然嚴謹。 2、「這幾天心裡頗不安靜」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是文章之「眼」,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調,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後的抒情寫景創造了特定的條件。 3、閱讀第4、5段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1)兩段文字所寫景物有何不同?(用一副對聯概括兩段文字描寫的內容) 前段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花葉之美;後段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勾勒了整個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月下荷塘花葉神韻奪魄,塘中月色光影妙律勾心) (2)賞析「裊娜」「羞澀」的妙處。 運用擬人手法,把盛開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裊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臉龐,形象地表現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動人,可謂形神兼備。 (3)「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此句運用了什麼手法?有何效果? 運用通感手法,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表現出荷塘上月光和月影明暗搭配自然和諧,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妙圖景。 4、文章最後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有何作用? 一是用用古代采蓮的熱鬧、嬉戲的情景,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二是含蓄地表達對自由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 5、本文描寫的景物色調有什麼特點?你從景物描寫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寫作時間推斷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的原因。 朦朧的美,靜謐的美。 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1927年7月,當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叛變而失敗,全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面對反動派的暴行,內心充滿了苦悶哀愁和不滿,他渴求平和自由的生活,而現實中又只能尋得短暫的寧靜和自由,因此他的筆下的荷塘才是這番模樣。 6、以「校園一角」為題,運用比喻、通感、擬人手法,寫一個景物中蘊含自己某種情感的描寫片段。300字左右。
③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閱讀答案
.形象生動的寫出若有似無,時斷時續的荷花淡淡的清香.有種幽遠,柔美的意境,有此寫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
2."瀉"字准確寫出月光的動感.營造了一種幽靜,朦朧.柔美的意境,表現作者沉醉於這種朦朧付有詩意的的月色中,心靈付有占時的自由
④ 《荷塘月色》閱讀答案,拜託了
田田的葉子
淡淡的雲
彎彎的楊柳
亭亭的舞女
和諧的旋律
渺茫的歌聲
裊娜地開著
密密地挨著
追問
還有呢
回答
2、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這些白花,[有的婀娜的開著,有的羞澀地打著花朵];(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3、作者寫葉,寫流水,寫葉時側重於靜態,而「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形象比喻則化靜為動;後面寫景側重於動態,風動葉子是以動寫靜,「密密挨著」、「凝碧波痕」是化靜為動,流水使葉「更見風致」,是以動襯靜。
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以靜寫動,動靜結合,一定會使景物描寫生動、活潑,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4、喜歡
寫作特色:1,情感的場景,場景。本文的風景,抒情組合是唯一的。 2,從各種角度,許多加強的對象,形象,生動,詩意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具體的描述。 3,精當傳神的話。<收起
追問
還有呢
還有
回答
你這就4題 都回答你了呢!
追問
第三題和第四題
回答
我回答了,電腦上是可以看到的,你是不是手機端的,手機端看不到,我在之前的地方編輯了的!
追問
哦
回答
要不我再給你回答下:
3、作者寫葉,寫流水,寫葉時側重於靜態,而「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形象比喻則化...展開>
追問
謝謝
回答
不客氣!
⑤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閱讀答案
1、直抒情懷,顯出作者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正是夜闌人靜出遊觀賞荷塘的緣由:欲排遣苦悶之情。
2、(1)交代沒有月色夜晚的荷塘四周的景色,為下面寫月色荷塘做鋪墊;(2)交代作者的心情特徵: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3、表達作者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故鄉的惦念,表明作者欲超然現實,強調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裡依舊不寧靜。
⑥ 荷塘月色閱讀題目
《荷塘月色》課內閱讀練習答案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朱自華,後改為朱自清,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詩人、民主戰士。
《蹤跡》(詩與散文) 《背影》(散文集) 《歐游雜記》(散文集)
(一)1.C 4.D
2. 極寫荷塘四周樹之茂密,用疊詞起到了加強語意,增強音節和諧的作用。
3. 以動襯靜 蟬噪林愈靜或鳥鳴山更幽等
5. 表現了作者依然難以擺脫淡淡的哀愁,照應了文眼「不寧靜」。
(二)1.作者用「瀉」而不用「照」「射」等動詞,充分表現了月光的柔和;
「浮」字顯現出霧的輕飄之態而「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
「洗」字承接上文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2.月光 襯托 朦朧 幽靜 富有韻味 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閱讀題
我剛學這篇課文。
【1】突出了荷葉出水很高,很茂盛。
【2】寫出香氣濃濃、淡淡清香的特點。
【3】妙在有一股深情的詩意。
還望採納O(∩_∩)O
⑧ 荷塘月色 閱讀理解 各位好人幫忙!!!!!!!!!!!!
1.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分析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態,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態,最重要的是要分析當時的寫作背景!)
2.表達了作者對於愛情和青春的熱愛,反映了作者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3.比喻句都會找的,找到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就可以了!用訴諸聽覺的音樂來比香味,來比光與影的組合、明與暗的變化,這樣做是合理的,這種手法叫做「通感」,通感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可以增強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的突顯了作者對於荷塘和月色的熱愛,還有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決心!
4.(這個答案的面比較廣泛,一般情況下,你只要說的合理就可以了!因為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在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其想像和聯想能力!)比如:月光的皎潔和靜,葉子荷花的純潔優雅,「月光如流水一般……籠著輕紗的夢!」;荷葉的美,「葉子出水很高……又如剛出浴的沒人!」一個是比喻,一個是擬人,文中多採用這兩種手法,重點體現出了荷塘月色的靈動與優雅,賦予了它一種新鮮的生命和靈魂,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滋潤。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把荷花和月光放在一起來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感情!還可以直抒胸臆,這樣的寫法就是直接有效明朗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
5.寫了荷葉、荷花、荷香、流水!作者先寫滿眼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的荷花,順筆寫縷縷的荷香,最後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和流水,層次井然,形象精確。審按觀察的角度,祖母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來寫的。 把動態和靜態的美相結合,為荷塘月色賦予了生命,把它寫「活」,寫出了散文的神韻!
答案不唯一,我寫的有分析,也有答案,具體的還需要自己去認真的讀,認真的思考,認真的做!希望能夠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