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想翻譯一本書出版,該怎麼做
先和國外的作者聯系取得授權,再翻譯。稿件全部完成後,送出版社,列入選題後,出版社會與你簽訂出版合同,即可出版。
2. 判斷一本書翻譯的好不好,很多人都看出版社。我就納悶了,看翻譯好不好不是應該看翻譯者的水平嗎
首先我想向你介紹一下尤金·A·奈達
尤金·A·奈達(Eugene A.Nida),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曾說過:」沒有哪兩種語言是相同的,有著相應的符號的含義或在其中有著相同的符號短語和句子的排列方式,按理說,語言之間沒有絕對的對應 。因此,沒有完全確切的翻譯。「
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准,減少差異,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彙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彙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
1. 詞彙對等;2. 句法對等;3. 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
在這四個方面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語的文化意義,並阻礙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准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源語的文化內涵。
然後我們回到你的問題上來看。
首先權威之所以稱之為權威是因為擁有威望。
比方說中國人民出版社的素質自然要比許多地方小出版社的素質有涵養,編輯水平必須是絕對專業。出版社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這無形地提高了出版的水平。
如果一個譯者的水平很差,他是絕對無法通過一個非常專業的出版社出版低水平的譯本的。
如果一個譯者的水平很高,他也絕對不會情願和一個影響力非常低的出版社合作。
而且譯者會根據自己的專業來選擇翻譯的書籍類別。一個文學翻譯水平非常高的譯者翻譯起科技文獻也會錯誤百出。
*出版社關繫到影響力,譯者關繫到翻譯水平和翻譯方式。
就拿莫泊桑的《羊脂球》為例子。
柳鳴九 北京燕山出版社 和 高臨的長江文藝出版社譯本
比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隸屬北京市文物局,以古籍、文物考古及文史社科類選題為主要出版方向。專業性較強。但沒有長江文藝出名。
比譯者 柳鳴九先生更為專業水平更高
看譯者的人是真心想看一部翻譯的好書,看出版社的人是受到品牌的影響力。大部分稍有經驗的人都會主要看譯者的,因為譯者自然會找到自己合適的出版社。
比如電影的字幕組,我們都會選擇翻譯叫貼切質量較好的uuniao,人人影視等,不管他是在土豆還是在優酷上播放,我們只看優秀的字幕組。
3. 想把我看到的一本英文原版書翻譯出版,該如何做
我是做版權引進的,正確的步驟是你與編輯聯系,有編輯所在的出版社去與國外出版社問版權,如果國外的出版社已經把該書大陸簡體字版權賣給其他家國內出版社就沒戲了,被人家捷足先登了。如果沒有,編輯會和他們談版稅,然後編輯和你(譯者)商量合作方式。下一步編輯在本社上報選題,通過了選題論證就可以開始操作了。後面就沒有什麼障礙了。所謂合作方式就是如果你推薦的書預期會有很好的銷路,出版社不光會支付給原作者版稅,還會支付你的翻譯費,你也不用其他的贊助什麼的,如果該書預期銷路細(僅僅有學術價值是不行的,呵呵),就可能需要作者提供一些贊助,或包銷等方式,風險共擔。所以書稿內容很重要。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把書稿相關信息發給我,也許可以合作。E-mail :[email protected]
4. 一本在國內很暢銷的小說(暫且不說書名),但是這本小說沒有英譯本,一個中國人把他翻譯成了英文,翻譯質
不是你說翻譯就翻譯的,隨便亂搞侵權是犯法的,或者你應該去和作者談一談。
5. 假設一本小說有英文版(原著)和中文版(譯本) 先讀哪種版本好
首先要看親你的英語功底如何,當然親文這種問題說明親的英語是不錯的,其次就要看這本書的原本到底是中文還是英文,畢竟兩個國家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片語表達的意思也有細微的不同,親說這本書原本是英文的,那麼我個人建議還是先看英文的,原文看起來畢竟原汁原味,再看譯文可以當成一本輔助詞典,畢竟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可能就一個,原文看不通的地方看譯文就OK了。
6. 讀完一本書 如何翻譯
finish reading a book
7. 如何閱讀一本書郝明義譯本和石濤譯本哪個好
商務印書館 郝明義 這一版最好
8.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 翻譯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
This is the best I've ever read a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