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走西口小說閱讀

走西口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14 04:44:12

① 梁衡的夏

梁衡 夏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了一堵黛色長牆.輕飛慢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天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滂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期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級.夏正當春花求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掛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潤,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碰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後的沖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綳緊 .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有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鬆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裡.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贊美這個春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② 夏感 梁衡 教案

十七、夏
梁 衡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解決文中疑難,梳通文意。
2、通過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概括文章結構,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拓展性的比較閱讀,能夠區分不同作者對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為學習對象,寫作《山城之夏》。
教學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1、作者簡介:
梁衡(1946——)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2、導語設計: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學願意說說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較喜歡哪個季節?(學生說,並簡述理由)然而,無論你喜不喜歡夏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對夏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學完這課文,我們就能夠了解到。不過這篇文章比較艱深,在下面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要很專注、很投入。
二、課文研讀:
(一)、梳通文意:
1、師指導語: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劃出不懂的或有疑問的語句,並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再與就近的同學討論交流。等一會兒我們還要全班討論。看看我們的同學解決了哪些問題,還遺留哪些問題。
2、學生活動:
學生按閱讀要求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提供支持和幫助。
3、全班討論:提出疑問,對疑問發表見解。(導語:剛才大家的閱讀很認真,討論也很投入。現在我們全班交流、討論,內容有兩個:
1已經解決的疑問,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把你解決的過程和現在認識與大家交流;
2、還有的疑問不能解決的,提出來,請別人幫助。發言的同學盡可能聲音響亮點、清楚點,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註:對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進行隨機的點撥和評價
(二)、理清結構:
1、導語:(過渡)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結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文章通過哪些方面來描寫夏天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並經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閱讀(指導:先給大家兩分鍾時間,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獨立地閱讀和思考)
(2)兩分鍾後,小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各小組經過討論,理清文章結構,如果小組願意以結構圖的形式呈現,我們也非常歡迎。)
註:老師巡視、參與、對話。
3、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參與,理清文章結構。
板書參考:
景:氣勢磅礴、色彩金黃蘊涵著——
贊美情:緊張、熱烈、急促和順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勞、忙碌等含茹。
(三)、質疑探究:
導語:讀了這篇文章,大家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要進行深入一步的學習了。不知道大家對文章本身有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地方?
(1、作者說「夏天的顏色是金黃的。」難道夏天的顏色只是金黃的嗎?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2、作者認為「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說說你的理解。)
(四)、拓展學習:
1、指導: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熱烈,但是不同的人對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現在請同學們想想,我們曾學過那些詩詞,它們所表達的作者對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樣呢?(分組合作)
學生活動:讀讀、想想、說說(煩躁/閑適/熱烈)
2、指導: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對夏天的感受也會不同,在你的眼裡,我們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樣一種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以《山城之夏》為題,學習作者寫景的語言,寫一篇作文。(可作課後作業)
三、作業:
1、練習:一、二;
2、《訓練冊》
四、教後反思:

③ 你還知道哪些與土地是地球有關的文學作品或是名言警句

.大地所育,終歸大地。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和劇作家 喬·皮爾
2.大地是最好的避難所。
英國作家 詹·豪厄爾
3.大地,你是萬物之母。
墨勒阿格
4.豪氣貫日月,英風動大地。
陳毅
5.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
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6.陽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間善惡。
古羅馬哲學家 塞內加

8.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唐·錢起《春郊》。陽和:春天的暖氣。使:使者。這兩句大意是:東風是最稱職的報春的使者,逢著花草都催促它們發芽萌生。本句十分貼切地渲染出春回大地之後,在溫暖的東風吹拂下,百草千花紛紛顯露生機的蓬勃景象。可用於描寫春景,也可用於形容在某種力量影響下所呈現的欣欣向榮的形勢、局面。

唐代詩人 錢起 《春郊》
9.火輪杲杲懸中天,下鑠大地生青煙。
清·黃景仁《苦暑行》。火輪:喻炎炎烈日。杲杲(gǎo稿):明亮的樣子。鑠(shuò朔):熔化。這兩句大意是:一輪火一樣的太陽高掛在天空的正中發出耀眼的光亮,下面的大地燒炙得青煙直冒,好像就要熔化一樣。兩句生動地寫出了酷暑景象:烈日如火,大地生煙。人們頭頂中天的火輪,足蹬生煙的大地,酷熱難當,自不待言。可用以描寫盛夏的暑熱。

清代詩人 黃景仁 《苦暑行》
10.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見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泥融:凍土融解。這兩旬大意是:春日和暖,凍土松軟,殘雪已經消退了一半;行人啟程,芳草青青,馬嘶聲分外響亮。本句可用於描寫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表現人們欣喜歡悅的心情。

唐代詩人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11.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中國現代作家、政治評論家 魯迅
12.為大地添一抹綠意,為世界增一份生機
13.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卻永遠長存。
《聖經》 《聖經》
14.羞澀靦腆的花神把大地描繪得五彩繽紛。
18世紀英國詩人 蒲柏

④ 王彬彬的學術論文

徐樹錚:現實中的「荊生」?——兼談五四新文化運動 同舟共進 2010/06
作為學者的何滿子 當代文壇 2010/03
《紅旗譜》:每一頁都是虛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學」藝術分析之一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3
漫議顧彬 讀書 2010/04
關於「當代文學」的評價問題 北京文學(精彩閱讀) 2010/02
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 文藝研究 2010/03
「十七年文學」中的汪曾祺 文學評論 2010/01
《野草》修辭藝術細說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0/01
文學批評的語文品格——以一篇文章為例 文藝爭鳴 2009/11
《鍾山》創刊三十年感言 小說評論 2009/05
《八一宣言》、「新啟蒙運動」與「左翼」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與不得不死 報刊薈萃 2009/07
「新啟蒙運動」與「左翼」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河北學刊 2009/04
魯敏小說論 文學評論 2009/03
汪精衛見溥儀:「木偶奇遇記」 文史博覽 2009/06
當代文藝中的「階級情」與「骨肉情」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3
中國現代大學與現代文學的相互哺育 社會科學 2009/04
我所理解的顧彬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魯迅年譜》增訂本亟待再次修訂 文藝研究 2009/03
「群英薈萃」還是「蘿卜開會」——漫說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名作欣賞 2009/03
「新左派」與魯迅的中國 東岳論叢 2009/01
禁慾時代的情色——「紅色電影」中的女特務形象 雨花 2009/02
兩個瞿秋白與一部《子夜》——從一個角度看文學與政治的歧途 南方文壇 2009/01
魯迅與中國托派的恩怨 南方文壇 2008/05
魯迅對鶴見祐輔《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譯 天津社會科學 2008/03
錢鍾書兩篇論文中的三個小問題 文藝研究 2008/03
孫犁的意義 文學評論 2008/01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與中國現代歷史研究的互動 文藝爭鳴 2008/01
畢飛宇小說中的「性話語」 當代作家評論 2008/01
當代作家的可持續寫作問題 揚子江評論 2007/01
郭沫若:毛澤東詩詞解說者的尷尬 同舟共進 2007/10
心中的先生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7/10
略議墨子的和諧觀及其時代價值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07/04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鍾聲」——由《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對峙與嬗變》想到的 文藝爭鳴 2007/08
作家的工匠化 文藝爭鳴 2007/04
以偽亂真和化真為偽——劉禾《語際書寫》、《跨語際實踐》中的問題意識 文藝研究 2007/04
學者之怒與詩人之憂——說說何滿子與邵燕祥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6/04
畢飛宇小說修辭藝術片論 文學評論 2006/06
我的老師潘旭瀾先生 美文(上半月) 2006/11
花拳綉腿的實踐——評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的語言問題 文藝研究 2006/10
關於胡與魯之比較的讀書研究計劃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5/02
不成問題的問題——魯迅與胡適比較中的問題之一 當代作家評論 2005/04
胡攪蠻纏的比較——駁王德威《從「頭」談起》 南方文壇 2005/02
魯迅筆下的無賴兒郎——也談魯迅對流氓文化的批判 江漢論壇 2005/01
讀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 文學評論 2005/01
在愛國名義下的一記耳光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4/09
讀黃蓓佳《沒有名字的身體》 文藝爭鳴 2004/04
被遮蔽的與被誤解的——讀《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 小說評論 2004/04
鳥比驢好,也比狐好——關於《絕唱》 長城 2003/02
其實汪曾祺也善寫惡人——說《雞毛》 長城 2003/01
胡適的「最低限度」 海燕 2003/03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四 對昆德拉的接受與拒絕 小說評論 2003/05
中國文藝美學如何與時俱進 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3/01
在文學的名利場上——漫說批評 南方文壇 2003/05
瞿秋白的「名譽」 南方文壇 2003/03
花·雨·狐——朱文穎小說印象 南方文壇 2003/01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五——比喻砌成的《圍城》——錢鍾書對比喻的研究與運用 小說評論 2003/06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三 《我與地壇》的小說嫌疑 小說評論 2003/04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學的消亡與再生」——從《我們夫婦之間》到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一——我喜歡汪曾祺,但不太喜歡《受戒》 小說評論 2003/02
從瞿秋白到韋君宜——兩代「革命知識分子」對「革命」的反思之一 文藝爭鳴 2003/01
用一生的時間吐盡狼奶(外一則) 文學自由談 2003/04
亟需確立通俗文學批評標准 章回小說 2002/02
唐德剛筆下的胡適 書屋 2002/02
林道靜、劉世吾、江玫與露沙——當代文學對知識分子與革命的敘述 文藝爭鳴 2002/02
開放、敏銳而又切實的「問題意識」——讀《多維視野中的魯迅》 文學評論 2002/05
批評金庸:對「五四」精神的捍衛 粵海風 2001/01
許廣平在改寫魯迅中的作用與苦衷 文藝爭鳴 2001/01
中國流氓文化之王朔正傳 粵海風 2000/05
錢鍾書舊事:誰是被侮辱被損害者 粵海風 2000/02
魯迅的腦袋和自由主義的帽子 魯迅研究月刊 2000/11
在魯迅止步的地方——關於魯迅和魯迅研究的幾點想法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7
何謂「思想家」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6
等待與尋找 黨政論壇 2000/06
小說還剩下什麼 雨花 1999/04
被延遲了的傷痛(名家評點) 雨花 1999/04
隨筆、文學、經濟學及其他 書屋 1999/06
[豈好辯哉]之五——一個鄉下人對「知青」的記憶 書屋 1999/05
[豈好辯哉]之四——批判傳統文化仍是當務之急 書屋 1999/04
[豈好辯哉]之三 平凡的能力與非常的影響——說說張鐵生 書屋 1999/03
[豈好辯哉]之二——為一九八九年版《辭海》送行 書屋 1999/02
[豈好辯哉]之一——磨而不磷 涅而不緇 書屋 1999/01
「職業批評家」的消失 南方文壇 1999/06
文藝戰線——兼談文藝用語的軍事化問題 南方文壇 1999/05
魯迅的臨終情懷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9/03
學術討論中的「假相倚」現象 天涯 1998/01
中國式的「為學術而學術」 文藝評論 1998/03
客觀之幌下的肆意歪曲——對一本《梁實秋傳》的幾點訂正 書屋 1998/04
另幾種褻瀆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4
讀書札記:關於自由主義 天涯 1997/02
魯迅晚年的「姑活」心態 東方藝術 1997/06
「給每日以生命」──關於文化批判的方式 東方藝術 1997/05
「對不起!中國大得過分了!」 東方藝術 1997/01
蔡元培的「兼」與「偏」 文學自由談 1997/05
所謂「文革語言」 文學自由談 1997/02
多少話,欲說還休關於魯迅的「顧忌」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3
為「道德評價」一辯 長城 1996/05
命蹇運滯的現實主義 時代文學 1996/06
一個沉重的話題——關於民粹主義的讀書札記 上海文學 1996/09
「高調」與「危害」及其他 文藝評論 1996/03
平凡與平庸 文藝評論 1996/01
把農民當笑料的背後——從一個角度看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書屋 1996/02
冷眼看「張熱」——張愛玲的當前文壇的啟示 書屋 1996/01
當前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問題 文藝爭鳴 1996/06
兩種不同質地的文化──略論「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差別 文藝爭鳴 1996/05
文人:文與人 作家 1995/12
再談過於聰明的中國作家及其他 文藝爭鳴 1995/02
走出困境與喪失自身的「純文學」 文學自由談 1995/01
人類生存的後半夜——《某一年的後半夜》粗解 大家 1994/04
往事如煙——《觀望》印象 大家 1994/02
「中產階級氣質」批判──關於當代中國知識者精神狀態的一份札記 文藝評論 1994/05
所謂事業──兼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紅樓夢》做一比較(下) 文藝評論 1994/02
所謂事業──兼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紅樓夢》做一種比較(上) 文藝評論 1994/01
一份備忘錄——為未來的文學史家而作 文藝爭鳴 1994/02
偏頗的評析─—論王曉明先生研究魯迅小說創作心理障礙時的心理障礙 魯迅研究月刊 1994/03
接近於無限透明的人格理想──關於朱蘇進的兩部中篇新作 當代作家評論 1994/01
當一個作家或者不當 文學自由談 1993/04
悲憫與慨嘆——重讀《古船》與初讀《九月寓言》 當代作家評論 1993/01
重提小說的認識價值——米蘭·昆德拉對中國當代小說的啟示 文藝評論 1993/05
集體主義的價值限度 文藝評論 1993/04
偶思長短錄 文藝評論 1993/03
在功利與唯美之間 文藝評論 1993/02
小說的世俗描寫與超越意蘊 文藝評論 1993/01
李杭育論 文藝爭鳴 1992/02
「誰縛汝?」——也談「軍事文學」的突破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6
心債的償還——潘旭瀾先生散文讀札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5
殘雪、余華:「真的惡聲」?——殘雪、余華與魯迅的一種比較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1
仿效與創新——畢加索的啟示 讀書 1991/07
人物論:作為一種批評方法的榮辱興衰 當代作家評論 1991/03
文藝創作中的仿效與創新——大地與天空的對話 文藝爭鳴 1991/05
為自己辯護——思想與體驗之一 文藝評論 1991/03
朱蘇進小說中的「孟中天精神」 小說評論 1990/03
關於幾篇情緒化的小說 當代作家評論 1990/01
文學藝術中的進化觀念與創新識意——大地與天空的對話 文藝爭鳴 1990/04
「且趣當生,奚遑死後?」——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九 文藝評論 1990/06
當代小說中的「做人現象」——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八 文藝評論 1990/05
愚昧的正派——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七 文藝評論 1990/04
愚弱者的強權——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六 文藝評論 1990/03
精神的花朵——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五 文藝評論 1990/02
家中的風景——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四 文藝評論 1990/01
不名刊物和未名作家——偶讀《日暈》的隨想 文學自由談 1989/02
余華的瘋言瘋語 當代作家評論 1989/04
「殘酷」的意義——關於最近幾年的一種小說現象 文藝爭鳴 1989/02
當代小說中的墨家文化心理——當代小說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三 文藝評論 1989/06
哥哥你走西口——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二 文藝評論 1989/05
「人面不知何處去」——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象之一 文藝評論 1989/04
民以食為天——當代小說中飢餓描寫的文學意義 文藝評論 1989/01
假作真時真亦假——讀《紅橄欖》 文學自由談 1988/04
俯瞰和參與——《古船》和《浮躁》比較觀 當代作家評論 1988/01
從憤世到厭世——三年來的「反文化小說」讀札 小說評論 1988/04
當代小說中的創傷報復型人物——兼談「改革者」形象塑造 文藝評論 1988/02

⑤ 速求作文,1500字,題目:讓閱讀成為習慣,事成再賞50!!!!!!!!!!!!!!!!!若好再加!

讓閱讀成為習慣
隨著2008年3月24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在希臘的點燃,北京奧運會聖火全球傳遞活動正式拉開序幕。人們紛紛為迎接北京奧運如火如荼、不辭辛勞地工作著時,在高大宏偉、舉世矚目的奧運體育場拔地而起時,我們也要反問一句,我們也為北京奧運築起了同樣高大宏偉的文明大廈了嗎?什麼是文明呢?簡單地說,文明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我們校園里,一部分同學也把公德丟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里。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花園里不時會發現大大小小的腳印,風起時也有隨風而起的食品袋,課間還有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竟習以為常,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在我們這個這個千年古鎮臨渙,大多數人把公德與垃圾丟在了角落裡。在我上學必經的那條繁華的街道,似乎是用垃圾、油污砌成的地面,不堪入目。途中不時看到父母抱著四五歲的小孩在路邊大小便,不時聽見「咳——呸」的吐痰聲響。對此,我深惡痛絕,但卻只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地轉過頭。在我們小城鎮是這樣,那我們即將舉辦奧運會的首都怎樣呢?去年暑假,我和父母跟隨淮北春風旅行社一同來到我從小就心馳神往的皇城古都——北京。北京是個美麗庄嚴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友好,就連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都看不見一片紙片。就在我逐漸愛上這座城市時,同樣發現了不和諧的現象。當我在北京的地鐵上左右搖擺時,無意發現一彪形身後幾個鮮紅的字跡——孕婦與殘疾人專用座位,而他身旁卻擠著一個楚楚可憐的孕婦,我第一次坐地鐵的興奮和喜悅被一掃而光……報紙上常常報道中國公民素質低下,可我卻不服氣,但「翻身」的信心卻一次又一次被「眼見為實」打消。中國創辦北京奧運的理念是「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而其中的人文奧運就是要求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傳統美德,遵守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要求。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奧林匹克具有同樣淵源的歷史,但她卻常常只是掛在人們的嘴上,它的本質卻像一本厚重的書,被時間的灰塵所掩蓋。我希望奧運會像一場海的波瀾,沖走塵埃,沖走人們心底的陰霾,讓人們重新打開那本意蘊深厚的書,使有漢白玉玉潤光澤、如琉璃瓦一樣閃亮朴實的中華民族美德融化在人們的心底,溶解在現代奧林匹克中,溶解在和諧社會里……顧拜旦說:「你像高山之巔出現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我希望奧林匹克神聖的光輝能夠照亮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的心。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文明習慣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評語: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在我們的校園和社會中還存在著與北京奧運極不協調的不文明現象。這些不文明現象有悖北京奧運的理念: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因為我國是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文明禮儀在我國源遠流長。現在又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北京奧運會不僅僅是一屆體育盛會,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古老的文明和優秀的文化。作者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個人邁出文明一小步,社會就會邁入文明一大步。推薦意見:本文以「迎奧運、促和諧」為主題,觀點正確、內容充實、中心突出,體現了奧運的理念和精神,表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理想和信念。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⑥ 你讀過的古代小說、戲曲等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我覺得這類小說和戲曲還真的不太多,因為在古代經商的人也很少,而把他們寫進小說或是戲曲的也不多了,我知道的像《威尼斯商人》、《紅樓夢》等吧。在當時商人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話語權,自然也當不了文學作品的主角。

要說把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應該有不少呢,像《喬家大院》、《大宅門》、《走西口》 、《一代大商孟洛川》、《望族》、《大染坊》等,這些電視劇可以說是描寫商人最好的電視劇,寫了他們怎麼經商,以及他們的生活等等,我還是更喜歡看電視劇,小說、戲曲里反應商人的太少了。

閱讀全文

與走西口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度武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962
名字里含染的女主小說 瀏覽:319
女主開當鋪的小說 瀏覽:967
短篇小說團圓飯什麼意思 瀏覽:212
古文小說重生 瀏覽:181
一本小說女主角叫夜雨 瀏覽:883
女主叫秦玥的穿越小說 瀏覽:33
在線閱讀小說銀河張抗抗 瀏覽:55
免費幻情小說大全 瀏覽:119
女主強大學院穿越小說 瀏覽:516
弗里蒂克布朗寫的小說續寫的題目 瀏覽:747
女主是妲己的軍旅小說 瀏覽:652
餓都市異能小說完結 瀏覽:52
女養男重生文現代小說 瀏覽:343
第二封情書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61
男作者寫的女主小說 瀏覽:791
修建古代城市的小說 瀏覽:631
重生庶女類型小說排行榜 瀏覽:178
碧血劍金庸小說txt 瀏覽:732
父愛成癮霍水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