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說中格桑花中「雪崩」情節構思精妙,請結合全文分析「妙」在何處
雪崩是一種沖擊力很強的自然現象,使用雪崩來形容格桑花可以明確且形象地體現出格桑花的多與濃,也就是數量達到了對人的視線和感知能力形成巨大沖擊的程度,這就是文章中「雪崩」使用的「妙」處。
小說原文簡介:
這是幾個女人走西藏的故事。一個年輕女記者要把自己嫁給遠在天邊的姐姐的男友,但那人並不知道;一個漂亮的藝術系女研究生跟隨大學生演出隊進藏回來後,原來的生活的被徹底打亂,結束了與情人的同居生活。
一個靠打工養育女兒的農村軍嫂,千里尋找失蹤十年的丈夫,最終找到的卻是丈夫的兩座墳墓;一個都市白領軍嫂懷疑丈夫有外遇,憤然去西藏離婚,卻發現丈夫令她震撼落淚的秘密……女人們親歷了塌方、雪崩、泥石流,體驗了生的艱難和死的容易,看見了一個沒有被污染的綠色群體。
內地的喧囂與高原的寧靜、都市文明與雪域文化的強烈碰撞,個人情感與神聖職責、家庭冷暖與國家利益的交織抉擇,演繹出一幕幕西藏軍人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此文出自黨益民《一路格桑花》
作者簡介:
黨益民,陝西富平人,1963年出生,武警交通指揮部宣傳處處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先後出版3部長篇小說,一部散文集,發表報告文學作品若干。《一路格桑花》描寫了長年駐守在川藏公路線上的武警交通部隊官兵的戰斗生活情景。
長篇小說《喧囂荒塬》獲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報告文學多次獲國家大獎,入圍中國文學排行榜,收入《中國年度最佳報告文學》、《中國報告文學精選》等書。
⑵ 關於康定跑馬節的作文
今年寒假,我與舅舅去遊玩了康定,不必說康定很美,因為光是一路上就充滿了神秘。
那是一個清晨,我坐上了舅舅的三菱越野車,昨天因為趕了作業,凌晨一點才睡,而現在也才7點,我一頭栽在座位上睡了起來,等我醒來已經10點多了。我睜開朦朧的雙眼一看,高樓聳立,立交橋縱橫飛揚。「這時哪兒,是康定嗎?可我以前在書上看到的康定不是一個並不怎麼繁華的小鎮啊!」我問看車的舅舅。「這兒是成都,我們中途經過。」「啊!三個多小時還沒到啊?」「那當然,起碼也要今晚才能到。」我只好拿出幾本小說來打發時間。
由於是冬季,高速路上下起了大雨,大大影響了車速。不一會兒,我們的車鑽進了隧道。「這是二郎山隧道,全場8。66公里,以前隧道沒修通,要3個多小時走在狹窄的公路上才能翻過。現在不到15分鍾就能穿過它。」舅舅介紹道。我不禁發出感嘆聲:「祖國的發展真快啊!」一穿出隧道,完全是盆地氣候,太陽高高地升在天上。我驚訝得目瞪口呆,二郎山後雨傾盆,而這一頭卻是艷陽高照,真是不可思議。
到了康定,正如舅舅所說,已經是晚上7點,途中,車加了四次油。我們在康定的大街上找了一個宿舍投宿了。
一大早,街上就熱鬧了。這不,住了一夜後,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人們帶著獨具一格的絨帽,穿著色彩艷麗的藏裝。連五十多歲的老太太也穿著艷麗的衣服,不禁讓人發笑。我和舅舅漫遊在大街上,吃了一頓風味別具一個的早飯。其中最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就是糍粑。糍粑可是藏族的特色食品。一個個面團用手捏成一個個長條,上面還清晰可見10跟手指捏下的印兒。雖說看起來有點惡心,但吃起來卻是讓人拍手叫絕,沾著獨特的青稞酒和汁兒,用「美味佳餚」來形容都還低一個檔次。
隨後我們有去找了一個向導,他叫巴谷,是一個地道的康定人,但會說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開著車來到了聞名已久的跑馬山。公路旁的石坎上,凹凸這放射狀的石脈,像菊花,也像焰火,巴谷說這種石頭叫「煙花石」。(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巴谷還告訴我們:「到跑馬山來就是看石頭為主。我們這兒有句俗話『康定人吃飽了就愛看這個石頭景兒』。」「我還以為跑馬山上很多馬呢!」我說。
巴谷聽了有介紹起來,「說起跑馬,這名字卻實是跑馬引起的。以前這山叫做『登拖拉』(意思是像馬一樣的山巒)。每年藏歷的五月十三,定期在這里舉行賽馬會,一二三名掛紅,獻哈達贈茶,後來人們就叫它『跑馬山』。」
接著,巴谷又帶我們去看微縮跑馬山,我們跟著來到一塊整體的石堆旁。他說,「跑馬山什麼樣子,這石堆長成什麼樣。」雖然我不太相信,但仔細看著,這塊天然自成的石堆還真像能工巧匠精心可出的微縮景觀了!
隨後,巴谷又帶我們去看「格桑花開」。這石頭更奇怪了。「花」開在山脊上,由8塊深入地下的渾石均布開,翹起來有棱的部分的石尖像怒放的花瓣一樣舒展,而公路就從花蕊穿過。
後來,巴谷又帶我們游覽了折多河、折多山,美麗壯觀的山河使我臣服在其中。
⑶ 格桑花開怎麼樣
如果,你走時,我沒在你身邊, 那麼,你來世的路,就讓我用真情的目光為你鋪就! 讀《格桑花開》,宛如行走藏地一遭,心情跟著方琦筆下的故事沉涌跌宕,心靈塵埃盡洗,靈魂被光芒照得通剔透亮。 她是上海姑娘,在讀研究生,高原支教領隊,一度掙扎於紅塵商海、兒女情長。 他是藏家男兒,縣醫院醫生,賽馬節的英雄,以妙手仁心安身立命,回報生養他的故鄉。 他們相遇在「掃眉才子」薛濤曾經被流放的地方,相遇在文成公主進藏的路上,相遇在茶馬古道的起點。 她出生在七月,熱愛荷花、喜歡游泳,嗜榴槤、芥末、海鮮…寒冷孤寂的松潘高原沒有這些,她不在意。 她為這里的孩子而來,她的七個班,132個學生,她的13門科目,一周21節課。從汶川地震災後心理危機干預中親見生離與死別,到災後希望小學周年回訪時見證放飛的夢想,而今,她要帶給孩子們一顆感恩的心。 只是,高原的風冷硬無情,停電停水的夜飢寒孤病,新的教學方式被誤解誤讀,為了找回失學的孩子,無數次體力透支、擔驚受怕、飢餓睏乏… 仁周,幸好你在。 你阿媽的家溫暖和煦,你阿媽的話熨貼人心;十歲的卓嘎雪夜不眠,硬是掃開兩條天路;小小的作秋孝趁黑偷偷送來岷江的魚;還有驢友團的問候、李曉星的捐助…多少感動多少愛,與希望同在,和日月共輝。 「我們藏族人轉經筒,不是單為哪個人,是祈求所有的人都平安。」 唵嘛呢叭咪吽。 如果,如果有起碼的醫療條件,如果不是最近的醫療點路途太長,尼瑪尕的阿媽不會大出血無救,他的弟弟不會小小年紀做扎巴、他的奶奶不用高齡孤身草甸牧羊;瓊色不會因疼痛遷延過久,長眠在手術台上;央金的孩子更不會剛出生就夭亡;也許,鄭中旺傑的阿叔不用被逼與青梅竹馬的妻子分開,一個拚命掙錢好就醫,一個上山避婚做覺姆… 唵嘛呢叭咪吽。 歲月不寬宏。一妻多夫,分戶遭唾的舊俗毀了瓊色,苦了娟子。舍不下的情投意合,拋不開的血濃於水,受過高等教育、闖過江湖、胸有大志的澤仁終究無法選擇迴避與逃離。 「讓我為他做點什麼吧!」---這里有愛最質朴、最深情的詮釋。 唵嘛呢叭咪吽。 與上天最接近的地方,風景絕美,苦難深重。凍水如墨、殘雪似銀,五彩經幡獵獵當風;神山雲繚霧罩,姿容絕世;聖湖水光浮翠,倒影流嵐。是神聖的信仰讓這里的人們能容忍、不奢求、內心遍溢平和喜悅。這里終年盛放著一種神奇的花兒,綿延無際到天涯,風越狂它越挺拔,雨越大它越嬌翠,太陽越烈它越燦爛,它單薄,卻很美,一如愛與勇氣,在最絕望的境地里,也不會迷途和放棄。 仁周,你用醫術醫德、用大愛證得菩提,卻來不及牽手十月拉薩的約定。你說過要一起騎馬逛林卡,喝酒、唱歌、跳鍋庄。 仁周,我的愛人你在哪裡?別讓美好的人間,空餘我一世凌亂、孤單凄惶。 佛光穿越蒼茫。 他說:活著,就美美地笑! 他說:愛之外的,不過雲煙。 安多草原曾把積攢一季的靈動秀麗都贈予了謝欣然---這個上海來的新娘。而今,她是澤旺磋---一個藏族的媳婦,她要像仁周最後託人叮囑的那樣,美美地笑著,綻放在格桑花兒開遍的高原上。 你要堅持 面向經幡飛揚的地方 聽我說這一生 不離開,不放手,不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