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滸傳43回簡介300字左右+回目
一、《水滸傳》第四十三回的回目是: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二、關於這一回目的內容概括如下: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貳』 水滸傳43-65的故事情節(詳細)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晁、宋、吳派戴宗往薊州探望公孫勝,中途遇見公勝推薦上樑山的楊林;在飲馬川遇見鄧飛、孟康。又與鐵面孔目裴宣相見。戴宗、楊林來到薊州城未找見公孫勝。一日遇見楊雄與張保廝打,拚命三郎石秀助楊雄趕走張保。二人結為兄弟,楊雄引見石回家與新娶寡婦潘巧雲相見。
戴宗、楊林尋公孫勝不見,回飲馬川同斐宣、鄧飛、孟康等人一起上樑山。
潘公、石秀開肉鋪。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潘巧雲與報恩寺和尚裴如海來往。石秀發現,與楊雄設計捉拿裴、潘。楊雄酒醉回家大罵潘巧雲,潘巧雲誣陷石秀調戲她。楊雄懷疑石秀,石秀相辭而去,住在客店,五更捉住知情的胡道人,問明底里,殺了胡道,扮做胡道殺了裴如海。自去客店睡覺。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使三火燒祝家店
楊雄悔誤,與石秀到翠屏山殺了潘巧雲,和來古墳掘覓東西的鼓上蚤時遷一起,要去梁山泊。
三人來鄆州地面的祝家店吃酒,聽到店中小二哥介紹了祝家莊的情況。石秀討刀未遂,時遷又偷了報曉的雞來下酒,小二哥發現,叫出幾條大漢,被石秀、時遷打跑了。石秀放火燒了酒店,半路被莊客追趕,時遷被撓鉤拌倒擒拿了。楊雄、石秀在一酒店遇見曾被楊雄救過命的杜興。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杜興介紹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三家誓盟,共拒梁山的情況及李家莊主撲天雕李應。李應修書去祝家莊取時遷,被祝氏三傑臭罵一頓,扯了書札。李應與祝彪在獨龍岡前交鋒,被祝彪射中臂膀,楊雄,石秀回梁山泊搬兵。
宋江帶兩路人馬,到獨龍山前安寨,派石秀,楊林去看路徑,石秀在酒店遇到鍾離老人,問了盤陀路,方知遇見白楊樹便轉彎才是活路,否則都是死路。楊林因不知盤陀路被捉。
宋江不見石秀、楊林,急於救人,殺奔祝家莊來,中計被圍。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五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
宋江迷了盤陀路,石秀說明遇見白楊林轉彎的道理,並說明燭燈為號的秘密,花榮射滅燭燈,使敵伏兵慌亂,方逃出去,鎮三山黃信被捉。楊雄出主意去會李應。李應不見宋江;杜興說明三庄結盟情況,講明進攻時間宜晝不宜夜,攻門宜夾攻不宜只攻前門等。
宋江引三路兵來到獨龍岡前。兩路兵把住祝家莊前後門。一丈青扈三娘捉了王矮虎。林沖捉了扈三娘。
晁蓋派吳用前來助戰,宋江表示破敵決心。吳用獻計。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毛太公毛仲儀賴解珍解寶打死的老虎,又買通了包節級,要害死兄弟二人,登州兵馬提轄孫立及孫新、顧大嫂、鄒淵、鄒潤等劫牢報仇,投奔梁山,適逢宋江兩打祝家莊失利,願作內應,以此功作為入伙之禮。
●第五十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扈家莊扈成牽牛擔酒,來討扈三娘。宋江、吳用要求他不要協助祝家莊。
孫立扮做對調來鄆州把守的登州提轄,與欒廷玉及祝朝奉、祝氏三傑相見。並捉得石秀,取得信任,作為內應,殺死祝氏三傑;李逵燒殺了扈家莊。宋江謝絕了鍾離老人,免燒莊院,給村民糧賞,凱歌歸山。
宋江,吳用設計截李應入伙。
宋江讓一丈青扈三娘與王矮虎結婚。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宋江與吳用商議各頭領重新分工。
雷橫不願上山入伙。他打死與知縣相好的白秀英,被押進牢里,雷母央求朱仝節級,朱仝在一家酒店開枷放了雷橫。朱仝被斷配滄州,知府留他在本府聽候使喚。七月十五日朱仝抱四歲小衙內往地藏寺看點放河燈,在水陸堂放生池邊與雷橫說話,朱仝先不願入伙。吳用使計教李逵殺了小衙內,朱仝怒追李逵到柴進莊上,柴進說明底里,吳用、雷橫、朱仝、李逵相見。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朱仝要殺黑旋風,方才入伙,柴進只得暫留李逵。吳用及雷、朱先上山。
柴進叔叔柴皇城,宅後院花園被高太尉的叔伯兄弟,新任知夜高廉帶來的妻舅殷天錫所佔,李逵打死殷天錫,柴進被高廉下在牢里。
宋江引軍與高廉三百飛天神兵對陣,高廉使起神法,林沖等敗退五十里下寨。宋江使回風返火之法。高廉又使神獸之法,宋江又敗。高廉使風雨之法劫寨撲空,被楊林箭射左臂。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戴宗、李逵奉宋江、吳用之命,離高唐州去薊州找公孫勝。一天到素麵店吃飯,從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孫勝在九宮縣二仙山。戴宗去見,被公孫老母回絕。戴宗叫李逵去屋裡打鬧,公孫勝只好出來,以老母年邁,羅真人不放為由不去梁山。李逵於五更偷去松鶴軒,斧劈羅真人。羅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羅真人派黃巾力士從薊州牢中救李逵回來。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羅真人教公孫勝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使出神法,使高廉所使獸行法盡現原形,高廉劫寨,被公孫使法把三百神兵殺個盡絕。吳用假做援軍到來。高廉出城迎接,城被奪,人被殺。
節級藺仁,藏柴進於枯井中,李逵下井,吊他上來。
呼延灼奉命征剿梁山義軍。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呼延灼保薦韓滔、彭王+己為正、付先鋒。分三路往梁山泊來。一丈青用紅錦套索俘虜了彭王+己。宋江釋放彭王+己表示只待聖主寬恩,赦宥重罪,忘生報國。二次交戰,宋江被連環馬打敗。呼延灼通過高太尉調來轟天雷凌振,造炮攻打山寨。宋江設計擒得凌振上山。眾將商議破連環馬,金錢豹子湯隆獻人獻軍器。
●第五十六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湯隆言他能造破連環馬的鉤連槍,要使鉤鐮槍卻需要他的姑舅哥哥徐寧。而徐寧上山,又需先把他的雁翎鎖子甲盜來。吳用差鼓上蚤時遷盜甲。
時遷去東京盜得徐寧雁翎鎖子甲,轉與戴宗拿上樑山。湯隆假裝和徐寧、時遷追趕盜甲之人,碰上樂和趕車,一起上坐。樂和用麻葯麻翻徐寧,賺上樑山,教習鉤鐮槍法。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連環馬被破,韓滔被徐寧說轉入伙。呼延灼逃走,在酒店被桃花山周通、李忠盜了御賜好馬,呼延灼領兵討馬,李中、周通寫信要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幫助,三頭領和呼延灼交鋒,不分勝負。因白虎山孔明,孔亮要向青州借糧,慕容知府要呼延灼回青州城。呼延灼捉了孔明,孔亮逃回,遇見武松、魯智深、楊志,四人商議聯絡桃花山周通、李忠一起攻打青州。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楊志主張聯合梁山泊宋江一起攻打青州,宋江答應出兵。
宋江、吳用、花榮設計擒獲呼延灼。宋江為之去縛,聲稱權借水泊避難,只待朝廷招安,呼延灼願留山寨,引得幾個頭領假裝逃回城裡,殺了慕容知府,桃花、二龍同歸梁山。
魯智深和武松去少華山請史進入伙,史進被華州賀太守拿在牢里。魯智深去救,被賀太守擒拿。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宋江引三路人馬來少華山,賺宿元景太尉上山;又派人假扮太尉,殺了賀太守,救了史進,魯智深、宋江對宿太尉畢恭畢敬,表示要歸順朝廷。
徐州縣芒碭山中攀端、項充、李袞要吞並梁山泊,宋東派林沖收擒,林沖初戰大敗。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公孫勝設諸葛亮擺石為陣之法,擒了項充、李袞,二將又去說服攀端,歸順宋江。
晁蓋攻打曾頭市,因輕信被誘入包圍圈,面頰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眾頭領推宋江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主張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盧俊義
張順夜鬧金沙渡
吳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說盧俊義上山。吳用給盧俊義算卦,百日之內,屍首異處。說去東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難,並留四句歌給盧。
盧俊義家留燕青,身帶李固要去山東太安州避難燒香觀景,中途經過梁山泊,被眾好漢輪番相鬥,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張順等翻船落水。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盧俊義被張順擒拿,宋江帶頭領動著鼓樂迎接,要盧俊義上山坐第一把交椅,盧不肯。眾頭領輪留請客,盧俊義住了兩個多月。
李固與盧俊義娘子結婚,並到官司告發。盧俊義回城,被李固設伏綁送梁中書前。屈打成招,下入死牢。燕青討飯給主人吃。柴進和戴宗買通兩院節級蔡福,盧俊義被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外沙門島,李固收買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殺害盧俊義,盧俊義被燕青所救,要上樑山,中途被捉拿,燕青告知宋江;石秀奉宋江之命到北京打聽盧員外消息適逢斬首盧員外,石秀從酒樓上跳將下去,嚇跑蔡福、蔡慶,搶走盧俊義。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盧俊義、石秀被擒,下於死牢,梁山泊好漢散發沒頭帖數十張,梁中書不敢殺害盧員外及石秀,派索超於城二十五?
『叄』 水滸傳第43回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准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生辰綱事發與晁蓋的關系網
劫了當朝太師的生辰綱,絕對是死罪一條。作為這樁劫案的首犯,晁蓋在生辰綱東窗事發之後,利用他多年精心編織的關系網居然安然逃脫,遠走高飛。《水滸》雖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小說,不過裡面的108將很少是正兒八經的正宗農民,晃蓋當然也不是。
晁蓋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一名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他獨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氣。晁蓋有很多錢,也很會花錢,他的錢絕對不會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綱都敢劫,他還有什麼事不敢做的。晁蓋用大量的錢財精心編織了許多的關系網,而這些關系網在緊要的關頭發揮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縣衙門作事的宋江從濟州府捕頭何濤處獲得秘捕晁蓋的消息後,便立即前去通風報信,使晁蓋得了寶貴的時間。在圍捕行動中,鄆城縣的兩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時得了許多好處的都頭朱仝、雷橫更是心懷鬼胎,陽奉陰違。打前門的的雷橫故意大驚小怪,高聲叫嚷,暗示晁蓋快逃,打後門朱仝更是不但放過了他,還特意為他指出了一條逃生之路說?quot;你不可投別處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關系網織到這個份上,誰還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興旺發達,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絕路,真可謂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應該說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還是為山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徹底拋棄了王倫的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線,廣納天下豪傑,使得山寨一片繁榮。他還常親自下山,率領一幫弟兄沖州過府,立了不少軍功,三打祝家莊、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勞。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當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後,他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要行。"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看完了燈會之後他還去逛妓院,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光見面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他的旅遊、嫖妓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水滸傳》畢竟是寶藏,不時會有新發現。最近,一位著名史學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滸》是中國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認為,在封建社會里,直接迫害農民的是貪官污吏,是高俅一類人物。農民起來反抗,矛頭直指貪官,這是理所當然。農民鏟除貪官污吏,實現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反貪污、反腐敗。「《水滸》雖然情節復雜紛紜,但其主題總離不開一件事———反貪污、反腐敗。」端的是有一千個學者就有一千個主題。
《水滸》反腐,第一鬥士該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仗義疏財」,老太爺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宋大哥則在鄆城縣衙當文書。「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宋王朝該不會實行「高薪養廉」吧?一個縣
『肆』 98版水滸傳43集各集的題目是什麼
高俅發跡……宋江之死。
『伍』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現代文版
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概要: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原文:
話說當時李逵挺著朴刀來斗李雲。兩個就官路傍邊鬥了五七合,不分勝敗。朱富便把朴刀去中間隔開,叫道:「且不要斗。都聽我說。」二人都住了手。朱富道:「師父聽說:小弟多蒙錯愛,指教槍棒,非不感恩;只是我哥哥朱貴現在梁山泊做了頭領,今奉及時雨宋公明將令,著他來照管李大哥。不爭被你拿了解官,教我哥哥如何回去見得宋公明?因此做下這場手段。李大哥乘勢要壞師父,是小弟不肯容他下手,只殺了這些士兵。我們本待去得遠了,猜道師父回去不得;必來趕我;小弟又想師父日常恩念,特地在此相等。師父,你是個精細的人,有甚不省得?如今殺害了多少人生命,又走了黑旋風,你怎生回去見得知縣?你若回去時,定吃官司,又無人來相救;不如今日和我們一同上山,投奔宋公明入了夥。未知尊意如何?」李雲尋思了半晌便道:「賢弟,只怕他那裡不肯收留我。」朱富笑道:「師父,你如何不知山東及時雨大名,專一招賢納士,結識天下好漢?」李雲聽了,嘆口氣,道:「閃得我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只喜得我並無妻小,不怕官司拿了。只得隨你們去休!」李逵便笑道:「我的哥!你何不早說?」便和李雲剪拂了。這李雲既無老小,亦無家當。當下三人合作一處,來趕車子。半路上朱貴接見了,大喜。四籌好漢跟了車仗便行,於路無話。 看看相近梁山泊,路上又迎著馬麟、鄭天壽。都相見了,說道:「晁、宋二頭領又差我兩個下山來探聽你消息;今既見了,我兩個先去回報。」當下二人先上山來報知。次日,四籌好漢帶了朱富家眷,都至梁山泊大寨聚義廳來。朱貴向前先引李雲拜見晁、宋二頭領,相見眾好漢,說道:「此人是沂水縣都頭;姓李,名雲,綽號青眼虎。」次後朱貴引朱富參拜眾位,說道:「這是舍弟朱富,綽號笑面虎。」都相見了。李逵拜了宋江,給還了兩把板斧。李逵訴說取娘至沂嶺,被虎吃了,因此殺了四虎說罷,流下淚來。又訴說假李逵剪徑被殺一事,眾人大笑。
晁宋大笑道:「被你殺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兩個活虎,正直作慶。」眾多好漢大喜,便教殺牛宰馬,做筵席慶賀兩個新到頭領。晁蓋便叫去左邊白勝下首坐定。 吳用道:「近來山寨十分興旺,感得四方豪傑望風而來,皆是晁、宋二兄之德,亦眾弟兄之福也。雖然如此,還令朱貴仍復掌管山東酒店,替回石勇、侯健。朱富老少另撥一所房舍住居。日今山寨事業大了,非同舊日;可再設三處酒館,專一探聽吉凶事情,往來義士上山。如若朝廷調遣官兵捕盜,可以報知,如何進兵,好做准備。可令童威,童猛弟兄帶領十數個火伴東邊那裡開店。令李立帶十數個火家去南邊那裡開店。令石勇也帶十來個伴當去北山那裡開店。仍復都要設立水亭、號箭,接應船隻。但有緩急事情,飛捷報來。山前設置三座大廟,專令杜遷總行把守。但有一應委差,不許調應,早晚不得擅離。又令陶宗旺把總監上,掘港汊,修水路,開河道,整理宛子城垣,修山前大路。他原是庄戶出身,修理久慣。令蔣敬掌管庫藏倉廒,支出納入;積萬累千,書算帳目。令蕭讓設置寨中寨外,山上山下,三關把隘許多行移關防文約,大小頭領號數。煩令金大堅刊造雕刻一應兵符印信牌面等項。令侯健管造衣袍鎧甲、五方旗號等件。令李雲監造梁山泊一應房室廳堂。令馬麟監管修造大小戰船。令宋萬,白勝去金沙灘下寨。令王矮虎,鄭天壽去鴨嘴灘下寨。令穆春,朱富管收山寨錢糧。呂方,郭盛於聚義廳兩邊耳房安歇。令宋清專管筵宴。」都分撥已定,筵席了三日,不在話下。
梁山泊自此無事,每日只是操練人馬,教演武藝;水寨里頭領都教習駕船赴水,船上廝殺,也不在話下。
忽一日,宋江與晁蓋,吳學究並眾人閑話道:「我等弟兄眾位今日共聚大義,只有公孫一清不見回還。我想他回薊江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可煩戴宗兄弟與我去走一遭,探聽他虛實下落,如何不來。」戴宗願往。宋江大喜,說道:「只有賢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當日戴宗別了眾人;次早,打扮做承局,離了梁山泊,取路望薊州來。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作起「神行法」來,於路些素茶素食。在路行了三日,來到沂水縣界,只聞人說道:「前日走了黑旋風,傷了好些人,連累了都頭李雲,不知去向,至今無獲處。」戴宗聽了冷笑。當日正行之次,只見遠遠地轉過一個人來,手裡提著一根渾鐵筆管。那人看見戴宗走得快,便立住了腳,叫一聲「神行太保。」戴宗聽得,回過臉來定眼看時,見山坡下小徑邊立著一個大漢,生得頭圓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細膀闊。戴宗連忙回轉身來,問道:「壯士,素不曾拜識,如何呼喚賤名?」那漢慌忙答道:「足下果是神行太保?」撇了筆,便拜倒在地。戴宗連忙扶住,答禮,問道:「足下高姓大名?」那漢道:「小弟姓楊,名林,祖貫彰德府人氏;多在綠林叢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小弟做錦豹子楊林。數月之前,路上酒肆里遇見公孫勝先生,同在店中酒相會,備說梁山泊晁、宋二公招賢納士,如此義氣,寫下一封書,教小弟自來投大寨入夥;只是不敢輕易擅進。公孫先生又說:『李家道口舊有朱貴開酒店在彼,招引上山入夥的人。山寨中亦有一個招賢飛報頭領,喚做神行太保戴院長,日行八百里路。』今見兄長行步非常,因此喚一聲看,不想果是仁兄。正是天幸,無心得遇!」戴宗道:「小可特為公孫勝先生回薊州去,杳無音信,今奉晁,宋晁二公將令,差遣來薊州探聽消息,尋取公孫勝還寨;不期卻遇足下。」楊林道:「小弟雖是彰德府人,這薊州管下地方州郡都走遍了;倘若不棄,就隨兄長同去走一遭。」戴宗道:「若得足下作伴,實是萬幸。尋得公孫先生見了,一同回梁山泊未遲。」楊林見說了,大喜,就邀住戴宗,結拜為兄。戴宗收了甲馬,兩個緩緩而行,到晚就投村店歇了。楊林置酒請戴宗。戴宗道:「我使『神行法,』不敢食葷。」兩個只買些素饌相待,過了一夜。
次日早起,打火吃了早飯,收拾動身。楊林便問道:「兄長使『神行法』走路,小弟如何趕得上?只怕同行不得。」戴宗笑道:「我的『神行法』也帶得人同行。我把兩個甲馬拴在你腿上,作起法來,也和我一般走得快,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不然,你如何趕得我走!」楊林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濁骨,比不得兄長神禮。」戴宗道:「不妨。我這法諸人都帶得,作用了時,和我一般行,只是我自素,並無妨礙。」當時取兩個甲馬替楊林縛在腿上,戴宗也只縛了兩個。作用了「神行法」吹口氣在上面,兩個輕輕地走了去,要緊要慢,都隨著戴宗行。兩個於路間講些江湖上的事。雖只緩緩而行,正不知走了多少路。 兩個行到已牌時分,前面來到一個去處:四圍都是高山,中間一條驛路。楊林卻自認得,便對戴宗說道:「哥哥,此間地名喚做飲馬川。前面兀那高山裡常常有大夥在內,近日不知如何。因為山勢秀麗,水峰環繞,以此喚做飲馬川。」兩個正來到山邊過,只聽得忽地一聲鑼響,戰鼓亂鳴,走出一二百小嘍羅,攔住去路。當先擁著兩籌好漢,各挺一條朴刀,大喝道:「行人須住腳!你兩個是甚麼鳥人?那裡去的?會事的快把買路錢來,饒你兩個性命!」楊林笑道:「哥哥,你看我結果那呆鳥!」捻著筆管,搶將入去。那兩個好漢見他來得凶,走近前來看了,上首的那個便叫道:「且不要動手!」道:「兀的不是楊林哥哥么?」楊林住了,認得。上首那個大漢提著軍器向前剪拂了,便喚下首這個長漢都來施禮。
楊林請過戴宗,說道:「兄長且來和這兩個弟兄相見。」戴宗問道:「這兩個壯士是誰?如何認得賢弟?」楊林便道:「這個認得小弟的好漢,他原是蓋天軍襄陽府人氏,姓鄧,名飛;為他雙睛紅赤,江湖上人都喚他做火眼猊,能使一條鐵鏈,人皆近他不得。多曾合夥。一別五年,不曾見面。誰想今日在這里相遇著。」鄧飛便問道:「楊林哥哥,這位兄長是誰?必不是等閑人也。」楊林道:「我這仁兄是梁山泊好漢中神行太保戴宗的便是。」 鄧飛聽了,道:「莫不是江州的戴院長,能行八百里路程的?」戴宗答道:「小可便是。」那兩個頭領慌忙剪拂,道:「平日只聽得說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戴宗便問道:「這位好漢貴姓大名?」鄧飛道:「我這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原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嗔怪這提調官催並責罰,他把本官一時殺了,棄家逃走在江湖上綠林中安身,已得年久。因他長大白凈,人都見他一身好肉體,起他一個綽號,叫他做玉幡竿孟康。」戴宗見說大喜。 四籌好漢說話間,楊林問道:「二位兄弟在此聚義幾時了?」鄧飛道:「不瞞兄長說,也有一年多了。只半載前,在這遇著一個哥哥,姓裴,名宣,祖貫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面孔目。亦會拈槍使棒,舞劍輪刀,智勇足備。為因朝廷除將一員貪濫知府到來,把他尋事,刺配沙門島,從我這里經過,被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一二百人。這裴宣使得好雙劍,讓他年長,現在山寨中為主,煩請二位義士同往小寨相會片時。」便叫小嘍羅牽過馬來。戴宗,楊林卸下甲馬,騎上馬,望山寨來。
行不多時,早到寨前,下了馬。裴宣已有人報知,連忙出寨降階而接。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當下裴宣邀請二位義士到聚義廳上,俱各講禮罷,相請戴宗正面坐了;次是楊林,裴宣,鄧飛,孟康五籌好漢。賓主相待,坐定筵宴。當日大吹大擂飲酒。戴宗在筵上說起晁、宋二人如何招賢納士,結識天下四方豪傑,待人接物一團和氣,又仗義疏財許多好處;眾好漢如何同心協力;八百里梁山泊如何廣闊;中間宛子城如何雄壯;四下里如何都是茫茫煙水;如何許多軍馬,不愁官兵來捉……只管把言語說他三個。裴宣回道:「小弟也有這個山寨,也有三百來匹馬,財賦也有十餘輛車子,糧食草料不算,也有三五百孩兒們大寨入夥也有微力可效未知尊意若何?」戴宗大喜道:「晁宋二公待人接物,並無異心。倘若二兄不棄微賤時,引薦了,更得諸公相助,如錦上添花。若果有此心,可便收拾下行李,待小可和楊林去蘇州見了公孫勝先生同來,那時一同扮做官軍,星夜前往。」眾人大喜,酒至半酣,移至後山斷金亭上看那飲馬川景緻,戴宗看了這飲馬川一派山景,喝采道:「山沓水匝,真乃隱秀!你等二位如何來得到此?」鄧飛道:「原是幾個不成材小廝們在這里屯紮,後被我兩個來奪了這個去處。」眾皆大笑,五籌好漢喝得大醉。裴宣起身舞劍助酒。戴宗稱贊不已。至晚便留到寨內安歇。 次日,三位好漢苦留,戴宗定要和楊林下山。裴宣等留不住,只好相送到山下作別,自回寨里收拾行裝,整理動身,不在話下。
且說戴宗和楊林離了飲馬川山寨,在路曉行夜住,早來到薊州城外,投個客店安歇了。楊林便道:「哥哥,我想公孫勝先生是個學道的人,必在山間林下,不住城裡。」戴宗道:「說得是。」當時二人先去城外到處詢問公孫勝先生下落消息,並無一個人曉得他。住了一日,次早起來,又去遠近村坊街市訪問人時,亦無一個認得,兩個又回店中歇了。第三日,戴宗道:「敢怕城中有人認得他?」當日和楊林入薊州城裡來尋他。兩個尋問老成人時,都道:「不認得。敢不是城中人,只怕是外縣名山大剎居住。」
楊林正行到一個大街,只見遠遠地一派鼓樂迎將一個人來。戴宗,楊林立在街上看時,前面兩個小牢子,一個拿著許多禮物花紅,一個捧著若干緞子采繪之物,後面青羅傘下罩著一個押獄劊子。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綉,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 那人祖貫是河南人氏,姓楊名雄;因跟一個叔伯哥哥來薊州做知府,一向流落在此;續後一個新任知府認得他,因此就參他做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因為他一身好武藝,面貌微黃,以此人都稱他做病關索楊雄。當時楊雄在中間走著,背後一個小牢子擎著鬼頭靶法刀。原來去市心裡決刑了回來,眾相識與他掛紅賀喜,送回家去,正從戴宗,楊林面前迎將過來。一簇人在路口攔住了把盞。只見側首小路里又撞出七八個軍漢來,為頭的一個叫做踢殺羊張保。這漢是薊州守御池的軍漢,帶著這幾個都是城裡城外時常討閑錢使的落戶漢子,官司累次奈何他不改;為見楊雄原是外鄉人來薊州,有人懼怕他,因此不怯氣。當日正見他賞賜得許多段疋,帶了這幾個沒頭神,喝得半醉,好趕來要惹他;又見眾人攔住他在路口把盞,那張保撥開眾人,鑽過面前,叫道:「節級拜揖。」楊雄道:「大哥,來杯酒?」張保道:「我不要酒;我特來問你借百十貫錢使用。」楊雄道:「雖是我不認得大哥,不曾錢財相交,如何問我借錢?」張保道:「你今日詐得百姓許多財物,如何不借我些?」楊雄應道:「這都是別人與我做好看的,怎麼是詐得百姓的?你來放刁!我與你有軍有司,各無統屬!」張保不應,便叫眾人向前一哄,先把花紅緞子都搶了去。楊雄叫道:「這廝們無禮!」待向前打那搶物事的人,卻被張保劈胸帶住,背後又是兩個來拖住了手。那幾個都動起手來,小牢子們各自迴避了。楊雄,被張保並兩個軍漢逼住了,施展不得,只得忍氣,解拆不開。正鬧中間,只見一條大漢挑著一擔柴來,看見眾人逼住楊雄動彈不得。那大漢看了,路見不平,便放下了擔,分開眾人,前來勸道:「你們因甚打這節級?」那張保睜起眼來,喝道:「你這打脊餓不死凍不殺的乞丐,敢來多管!」
那大漢大怒,性發起來,將張保劈頭只一提,一交顛翻在地。那幾個破落戶見了,待要來勸手,早被那大漢一拳一個,都打的東倒西歪。楊雄方脫得身,把出本事來施展;一對拳頭攛梭相似,那幾個破落戶都打翻在地。張保見不是頭,爬將起來,一直走了。楊雄忿怒,大踏步趕將去。張保跟著搶包袱的走。楊雄在後面追著,趕轉一條巷內去了。那大漢兀自不歇手,在路口尋人打。
戴宗,楊林看了。暗暗喝采,道:「端的是好漢!真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便向前邀住,動問道:「好漢,看我二人薄面,且罷休了。」兩個把他扶勸到一個巷子內。楊林替他挑了柴擔,戴宗挽住那漢子,邀入酒店裡來。楊林放下柴擔同到閣兒裡面。那大漢叉手道:「感蒙二位大哥解救了小人之禍。」戴宗道:「我兄弟兩個也是外鄉人,因見壯士仗義之心,只恐一時拳手太重,誤傷人命,特地做這個出場。請壯士酌三杯,到此相會,結義則個。」那大漢道:「多得二位仁兄解拆小人這場;又蒙賜酒相待,實是不敢當。」楊林便道:「四海之內,皆是兄弟,怎如此說?且請坐。」戴宗相讓。那漢那裡肯僭上。戴宗,楊林一帶坐了。那漢坐在對席。叫過酒保,楊林身邊取出一兩銀子來,把與酒保,道:「不必來問。但有下飯,只顧買來與我們了,一發總算。」酒保接了銀子去,一面鋪下菜蔬果品按酒之類。
三人飲過數杯。戴宗問道:「壯士高姓大名?貴鄉何處?」那漢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貫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學得些拳棒在身,一生執意,路見不平,便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拚命三郎。因隨叔父來外鄉販賣羊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錢,還鄉不得,流落在此薊州,賣柴度日。既蒙拜識,當以實告。」戴宗道:「小可兩個因來此間幹事,得遇壯士如此豪傑。流落在此賣柴,怎能彀發跡?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個下半世快樂也好。」石秀道:「小人只會使些槍棒,別無甚本事,如何能彀發達快活!」戴宗道:「這般時節當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閉塞。小可一個薄識,因一口氣,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夥,如今論秤分金錢,換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石秀嘆口氣道:「小人便要去也無門路可進!」戴宗道:「壯士若肯去時,小可當以相薦。」石秀道:「小人不敢拜問二位官人貴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這兄弟姓楊,名林。」石秀道:「江湖上聽得說江州神行太保,莫非正是足下?」戴宗道:「小可便是。」叫楊林身邊包袱內取一錠十兩銀子,送與石秀做本錢。石秀不敢取受,再三謙讓,方收了,知道他是梁山泊神行太保。正欲訴說些心腹之話,投托入夥,只聽得外面有人尋問入來。三個看時,是做公的,趕入酒店裡來。戴宗,楊林見人多,吃了一驚,乘鬧哄里,兩個慌忙走了。 石秀起身迎住,道:「節級,那裡去來?」楊雄便道:「大哥,何處不尋你,在這里飲酒。我一時被那廝封住了手,施展不得,多蒙足下氣力救了我這場便宜。一時間只顧趕了那廝,去奪他包袱,撇了足下。這夥兄弟聽得我打架,都來相助,依還奪得搶去的花紅緞疋回來,只尋足下不見。有人說道:『兩個客人勸他去酒店裡喝酒。』因此知得,特地尋將來。」 石秀道:「是兩個外鄉客人邀在這里酌三杯,說些閑話,不知節級呼喚。」楊雄大喜,便問道:「足下高姓大名?貴鄉何處?因何在此?」石秀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貫是金陵建康府人氏;平生執性,路見不平,便要去捨命相護,以此都喚小人做拚命三郎。因隨叔父來此地販賣羊馬,不期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錢,流落在此薊州,賣柴度日。」楊雄又問:「和足下一處飲酒的客人何處去了?」石秀道:「他兩個見節級帶人進來,只道相鬧,以此去了。」楊雄道:「恁地便喚酒保取兩角酒來,大碗叫眾人一家三碗,吃了先去,明日得便再來相會。」眾人都喝了酒,自各散了。
楊雄便道:「石家三郎,你休見外。想你此間必無親眷,我今日就結義你做個弟兄,如何?」石秀見說,大喜,便說道:「不敢動問節級貴庚?」楊雄道:「我今年二十九歲。」石秀道:「小弟今年二十八歲;就請節級上坐,受小弟拜為哥哥。」石秀拜了四拜。楊雄大喜,便叫酒保安排飲饌酒果來,「我和兄弟今日個盡醉方休。」正飲酒之間,只見楊雄的丈人潘公,帶領了五七個人,直尋到酒店裡來。楊雄見了,起身道:「泰山來做甚麼?」潘公道:「我聽得你和人打,特地尋將來。」楊雄道:「多謝這個兄弟救護了我,打得張保那廝見影也害怕。我如今就認義了石家兄弟做我兄弟。」潘公道:「好,好。且叫這幾個弟兄喝碗酒了去。」楊雄便叫酒保討酒來。每人三碗喝了去。便叫潘公中間坐了,楊雄對席上首,石秀下首。三人坐下,酒保自來斟酒。潘公見了石秀這等英雄長大,心中甚喜,便說道:「我女婿得你做個兄弟相幫,也不枉了!公門中出入,誰敢欺負他!叔叔原曾做甚買賣道路?」石秀道:「先父原是操刀屠戶。」潘公道:「叔叔曾省得宰牲口的勾當么?」石秀笑道:「自小吃屠家飯,如何不省得宰殺牲口。」潘公道:「老漢原是屠戶出身,只因年老做不得了;只有這個女婿,他又自一身入官府差遣,因此撇下這行衣飯。」三人酒至半酣,計算酒錢。石秀將這擔柴也都准折了。三人取路回來。
楊雄入得門,便叫:「大嫂,快來與這叔叔相見。」只見布裡面應道:「大哥,你有甚叔叔?」楊雄道:「你且休問,先出來相見。」布簾起處,走出那個婦人來。原來那婦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喚做巧雲。先嫁了一個吏員,是薊州人,喚做王押司。兩年前身故了,方晚嫁得楊雄。石秀見那婦人出來,慌忙向前施禮,道:「嫂嫂,請坐。」石秀便拜。那婦人道:「奴家年輕,如何敢受禮!」楊雄道:「這個是我今日新認義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禮。」當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婦人還了兩禮,請入來裡面坐地,收拾一間空房,教叔叔安歇。 話休絮煩。次日,楊雄自出去應當官府,分付家中道:「安排石秀衣服巾幘。」客店內有些行李包里,都教去取來楊雄家裡安放了。
卻說戴宗、楊林自酒店裡看見那夥做公的人來尋訪石秀,鬧鬧里兩個自走了,回到城外客店中歇了。次日又去尋問公孫勝。兩日絕無人認得,又不知他下落住處。兩個商量了且回去。當日收拾了行李,便起身離了薊州,自投飲馬川來,和裴宣,鄧飛,孟康一行人馬扮作官軍,星夜望梁山泊來。戴宗要見他功勞,糾合得許多人馬上山,山上自做慶賀筵席,不在話下。 再說這楊雄的丈人潘公自和石秀商量要開屠宰作坊。潘公道:「我家後門頭是一條斷路小巷。有一間空房在後面。那裡井水又便,可做作坊,就教叔叔做房在裡面,又好照管。」石秀見了,也喜端的便益。潘公再尋了個舊時熟識副手,只央叔叔掌管帳目。石秀應承了,叫了副手,便把大青大綠點起肉案子,水盆,砧頭;打磨了許多刀仗;整頓了肉案;打並人作坊豬圈;趕上十數個肥豬;選個吉日開張。眾鄰舍親戚都來掛紅賀喜,吃了一兩日酒。楊雄一家得石秀開了店,都歡喜,自此無話。一向潘公、石秀自做買賣。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過了兩個月有餘,時值秋殘冬到。石秀里里外外身上都換了新衣穿著。石秀一日早起五更,出外縣買豬,三日方回家來,只見店門不開;到家裡看時,肉店砧頭也都收過了。刀仗傢伙亦藏過了。石秀是個精細的人,看在肚裡,便省得了,自心忖道:「常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哥哥自出外去當官,不管家事,必是嫂嫂見我做了這衣裳,一定背我有話說。又見我兩日不回,必然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買賣。我休等他言語出來,我自先辭了回鄉去休。自古道:『那得長遠心的人?』」石秀已把豬趕在圈裡,去房中換了手,收拾了包裹,行李,細細寫了一本清帳,從後面入來。
潘公已安排下些素酒食,請石秀坐定酒。潘公道:「叔叔,遠出勞心,自趕豬來辛苦。」石秀道:「丈人,禮當。且收過了這本明白帳目。若上面有半點私心,天地誅滅!」潘公道:「叔叔,何故出此言?並不曾有個甚事。」石秀道:「小人離鄉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還帳目。今晚辭了哥哥,明早便行。」潘公聽了,大笑起來,道:「叔叔,差矣。你且住,聽老漢說。」那老子言無數句,話不一席,有分教:報仇壯士提三尺,破戒沙門喪九泉。畢竟潘公說出甚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
『陸』 《水滸傳》舊版43集,每集的內容。三言兩語介紹。
梁山伯
『柒』 水滸傳有43集的,也有86集的,那個是原版我不想看改編的
迄今為止,一共才拍攝了3個版本的《水滸傳》:1980年山東版40集1998年央視版43集2011年新版86集首先,120回的《水滸傳》小說我看過。對於這3個版本,我都看過,沒有最接近這回事,所有版本都沒有徵大遼、剿田虎、王慶,其實這個小說里梁山大軍最所向披靡的時候,且沒有將領的傷亡,我也很想看,不過這些場面太多,拍攝成本過大,目前沒有哪個版本拍攝80年山東版只拍攝到了晁蓋中箭曾頭市,假宋江娶親李逵砍斷「替天行道」大旗;98版央視的拍攝到了征方臘以及最後的結局,不過是從招安後就直接打了方臘,沒有120回中間的那些打其他人過程2011新版也一樣,直接從招安後就打了方臘。如果說演得好的話,個人認為央視版和新版都不錯,不過從拍攝技術和畫面來說,央視版的肯定沒新版的好;當然了,新版篇幅增加了很多,故事有一定的注水,但是從內容上來說,比央視版更完整一些。總而言之,央視版和新版都值得一看。
『捌』 小學三年級學生適合讀哪些課外書
1、《東周列國志故事》內容簡介:潞國的國君嬰兒不堪國相摩專權欺凌,邀請晉國來鏟除。不料,卻被晉國乘機吞並。秦國聞訊派兵來爭奪潞地。秦將杜回十分勇猛,晉將魏顆、魏錡難以抵禦。魏犨愛妾阻姬的父親為報恩趕來相助,在青草坡結草拌倒杜回,打敗了秦軍。(根據《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改編)。
2、《紅樓夢故事》開篇以神話形式介紹作品的由來,說女媧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補天,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餘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僧一道見它形體可愛,便給它鐫上數字,攜帶下凡。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空空道人路過,見石上刻錄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託,抄寫下來傳世。輾轉傳到曹雪芹手中,經他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成書。
3、《三國演義故事》
4、《西遊記故事》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中國四大名著、四大奇書之一。清代多位學者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5、《水滸傳故事》是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嘆刪修為七十回本。
(8)水滸傳小說43集閱讀擴展閱讀
有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6.2%的學生閱讀時間為零。一些父母,在面對書店裡琳琅滿目的圖書時也為應該選擇哪些圖書給孩子讀而倍感困惑。所以,為兒童青少年推薦基礎書目,就顯得特別迫切。
該項目主持人王林博士介紹,「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是項目組組織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兒童文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以及一批小學教師共同參與研究,參考了國內外近50個兒童文學獎項和100多種推薦書單,從數萬種小學生能夠閱讀的各類圖書中精選出了中國小學生的基礎圖書。
『玖』 水滸傳四十三回主要內容
1、梗概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李逵回家搬母,途中遇李鬼冒名自己剪徑打劫,未殺,給銀十兩。後知受騙,殺了李鬼,李鬼妻逃走。
回家見娘,娘雙目失明,李騙娘說做了官,接娘享受。哥哥李達回家,揭穿李逵秘密,並去財主家要領人捉拿李逵。李逵給他留下一錠大銀走了。李達領人亦不去趕。
背娘至沂嶺,給娘取水,娘被虎吃,連殺子母四虎,被眾獵戶迎至曹太公莊上,被李鬼老婆認出,曹太公設計灌醉,報告知府。朱貴朱富救得李逵性命,李逵殺了曹太公、里正及李鬼老婆。
2、《水滸傳》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3、作品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四大奇書」演變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水滸傳》為其中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