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幫我介紹一下《蝦球傳》這部小說
《蝦球傳》是現代作家黃谷柳的一部未完成的傑作。黃谷柳(1908-197 7),生於越南海防市,曾參加過國民黨,先後擔任過團政訓員、秘書、科長等職,後脫離國民黨舉家遷往香港。1947年11月起,他的長篇小說《蝦球傳》第一部《春風秋雨》開始在《華商報》連載,第二部《白雲珠海》、第三部《山長水遠》也相繼在該刊連載。這部小說故事曲折起伏,情節引人入勝,語言樸素且具有濃郁的南國風采。全書以流浪少年蝦球的苦難遭遇為線索,反映了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在「五四」以來同類題材的作品中獨辟蹊徑。藝術上打破了「五四傳統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與大眾化方向發展」在國民黨反動統冶總崩潰前的最黑暗的日子裡,《蝦球傳》的出現給窒息的文壇送來了春風。在當時國統區特別是華南地區曾廣泛流傳,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上世紀40年代的香港,下層少年蝦球獨自離家闖世界,誤入香港黑社會,當馬仔,作扒手,搞走私,蹲監獄,歷經劫難與艱辛。後流浪中偶遇游擊隊成員,漸漸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率領流浪兒巧奪機槍,加入了游擊隊,開始了新的人生里程。作品於上世紀40年代末在香港報紙連載後即引起強烈反響。1985年曾以書籍形式在大陸出版,銷量達二三十萬冊,隨後被改編成話劇和電視劇,通過舞台和熒屏為更多的人所熟悉,至今享譽不衰。
從創作時間上看,《蝦球傳》其實並不老(1947年)。我們之所以把它放入「小說老店」,主要是基於它那傳統的創作手法——它是一部娛樂性很強的章回體通俗小說。
「章回小說」是一種極富中國民族氣質的長篇小說形式.最初起源於民間說話中的「講史」。自宋元以降,一直為民眾所喜聞樂見,代代相傳,已氤氳為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元素。《蝦球傳》當然已無對偶式的標題回目,但是內在地借鑒了章回小說以曲折、懸疑、奇巧的故事取勝的娛樂路子。全書大大小小數十個故事,貫串成香港草根少年蝦球傳奇性的成長歷程。
那些奇趣加驚險的情節,總是讓讀者在為主人公捏了一把又一把汗的緊張之中,翻完一書的所有頁碼。
除了動人心魄的故事,書中展示的香港特有的殖民地都市景觀,也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可看性。很多人十分嘆服作者對香港人居生態的熟悉。無論是對黑社會組織結構、入門行規、黑話手勢的介紹.還是對殖民地背景下的水上人家和下層工人生活的展示,莫不纖毫畢現,如在眼前。
這些娛樂化策略,大大加強了《蝦球傳》的影響力。它在《華商報》連載時,就廣為香港讀者所喜愛。1985年以書籍形式在大陸出版,銷量達二三十萬冊。隨後被改編成話劇和電視劇,通過舞台和熒屏為更多的人所熟悉。
但是,娛樂化的通俗小說形式只是作者的一種武器。從骨子裡來看,《蝦球傳》完全可說是一部紅色經典。無論是從蝦球的成長軌跡還是從文中分明的憎愛,我們都不難看出本書埋葬黑暗走向光明的大主題。此外,本書新舊兩個陣營尖銳對立的二元結構。也彰顯了作者意識形態方面的意圖。這些地方,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當時香港、廣東地區濃厚的左翼文化背景。
充分利用文學的娛樂消費功能,傳達作者對時代與人生的嚴肅思考,這才是作者黃谷柳先生的用心所在。
B. 《蝦球傳》的作者《蝦球傳》電影的主題曲以及歌詞
《蝦球傳》是香港已故作家黃谷柳著於上世紀40年代的長篇小說。
黃谷柳,中國著名作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親歷了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三代軍隊的戰斗歷程,他是大學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里唯一一位有專門介紹的廣西籍作家。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到廣州參軍,曾參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時參加淞滬及南京戰役,後在重慶參加文協,從事小說、戲劇創作,任《南方日報》記者,1949年參加解放軍,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粵桂邊縱隊司令部秘書,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南路人民報》編輯、《南方日報》記者、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3年後在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專門從事創作。著有長篇小說《蝦球傳》、中篇小說《楊梅山下》、《和平哨兵》,話劇劇本《牆》,電影文學劇本《七十二家房客》,散文集《戰友的愛》、電影文學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
電視劇《蝦球傳》的主題曲《遊子吟》,演唱歌手成方圓。
歌名:遊子吟
歌手:成方圓
專輯:《蝦球傳》
歌詞:
都說那海水又苦又咸,
誰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
遍體的傷痕,滿腔的仇冤,
呵遊子的腳印啊血淚斑斑。
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
遊子的腳印啊血淚斑斑。
歷盡了人間的風暴雨寒,
踏遍了世上的溝溝坎坎。
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艱難,
呵遊子的心中啊盼望春天。
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
遊子的心中啊 盼望春天。
C. 草名的代表作是( ),<蝦球傳>的作者是( )
黃谷柳 性 別:復 男 出生制年月: 1908-1977 民 族: 漢族 作家。祖籍廣東防城(今屬廣西),生於越南海防市,三代華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到廣州參軍,曾參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時參加淞滬及南京戰役,後在重慶參加文協,從事小說、戲劇創作,任《南方日報》記者,1949年參加解放軍,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粵桂邊縱隊司令部秘書,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南路人民報》編輯、《南方日報》記者、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3年後在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專門從事創作。著有長篇小說《蝦球傳》、中篇小說《楊梅山下》、《和平哨兵》,話劇劇本《牆》,電影文學劇本《七十二家房客》,散文集《戰友的愛》、電影文學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
D. 黃谷柳的小說
黃谷柳 Huang Guliu(1908~1977),廣東防城人。中共黨員。1929年畢業於雲南省第一師范學校。生於越南海防市,三代華僑,1927年到廣州參軍,曾參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時參加淞滬及南京戰役,後在重慶參加文協,從事小說、戲劇創作,任《南方日報》記者,194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粵桂邊縱隊司令部秘書,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1938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協。著有長篇小說《蝦球傳》,中篇小說《楊梅山下》、《和平哨兵》,話劇劇本《牆》,電影文學劇本《七十二家房客》,散文通訊集《戰友的愛》等。
《蝦球傳》是最著名的一部
每次走過天橋,碰到賣舊小人書的,我總會駐足良久,有時也會掏錢買下一套來。不過,不會再去翻看它。最多是在找其他書的時候,眼角掃過它們,怕再滋生出矯情的喟嘆,便急急將眼光移到能創造剩餘價值的書上。媒體爆炸的時代,懷舊是一種奢侈。
再次見到《蝦球傳》時,我又有了類似的感覺。《蝦球傳》是一本怎樣的小說?相信看過它的同齡人,無需我再介紹。當年,我們都曾那樣如飢似渴地閱讀過;而沒看過的年輕一代,估計我說得越啰嗦,他們越沒有閱讀的興趣,哪怕它現在又被浙江文藝出版社列為「小說老店」系列重新出版。
《蝦球傳》原來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連載體小說」:1947年開始在夏衍主持的香港《華商報》副刊上連載,原計劃寫四部,但寫了三部後,因作者黃谷柳先生與他筆下的主人公一樣加入「革命隊伍」而停筆。1985年,花城出版社在國內首次出版了《蝦球傳》,小說同時被改編為話劇和八集電視連續劇(當年,由成方圓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遊子吟》曾唱遍街頭巷尾)。從內容上看,這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紅色經典」,因為它講述了香港草根少年蝦球從一個「馬仔」成長為「革命戰士」的傳奇性經歷:從「黑」到「紅」,這倒有點像後來的郭靖,他也是先混黑社會,後再「找到救國救民的道路」,成為「俠之大者」的。
蝦球的經歷,不可謂不曲折。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也在於通過蝦球的視角,詳盡地展示了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特有的殖民地景觀,無論是對黑社會組織結構、入門行規、黑話手勢的介紹,還是對水上人家和下層工人生活的展示,都較為真實可信。
但閱盡武俠,再看蝦球,他的英雄故事,除了令人觸發一點童年的記憶,實在再也掀不起內心的一絲波瀾。而作者所採用的那種涼白開般的通俗性敘述,在今天,已造成了新的「閱讀障礙」。也許有人會把這一切都推到「時代局限」和連載體小說的「體裁局限」上,但別忘了,早在《蝦球傳》之前26年,魯迅的《阿Q正傳》也是「連載小說」,而中國的白話小說發展到《蝦球傳》時代,沈從文、張愛玲等大師早已奠定了文學史上的地位;即使就通俗小說而論,張恨水的藝術成就,也遠在黃谷柳之上。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評價六十年前一部通俗小說的藝術成就,既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也有失厚道。作者黃谷柳先生也因為他的藝術創作被劃為右派,一生歷盡坎坷。但既然現在有人不止一次地要把《蝦球傳》列為經典,那就有必要讓讀者明白,它屬於哪方面的經典,它的經典之處在哪裡。這樣,才真正有利於我們對「經典」的客觀認識。就像當年,少年的我第一次看完《蝦球傳》時,總有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在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在老牌的「反共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的香港,他們怎麼可以允許這樣的進步小說在報紙上連載?
這個問題在今天已經不成問題,但有時,不成問題的問題,往往又是更大的問題。
E. 蝦球傳的最早作者
《蝦球傳》的作者:黃谷柳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08-1977
民 族: 漢族
作家。祖籍廣東防城(今屬廣西),生於越南海防市,三代華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到廣州參軍,曾參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時參加淞滬及南京戰役,後在重慶參加文協,從事小說、戲劇創作,任《南方日報》記者,1949年參加解放軍,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粵桂邊縱隊司令部秘書,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南路人民報》編輯、《南方日報》記者、中國作協第二屆理事。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3年後在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專門從事創作。著有長篇小說《蝦球傳》、中篇小說《楊梅山下》、《和平哨兵》,話劇劇本《牆》,電影文學劇本《七十二家房客》,散文集《戰友的愛》、電影文學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
F. 蝦球傳好看嗎
蝦球傳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視劇。當時收視率極高。劇中插曲「遊子吟"風靡一時。《蝦球傳》的內容以二戰結束後的香港社會為背景,具章回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語言朴實等特點;有濃郁的南方色彩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它塑造了忠厚、善良、俠義、勇敢和追求光明的流浪兒童蝦球的形象,描寫了這個貧苦少年從香港浪跡廣州,最後進入東江游擊區的曲折經歷。通過蝦球的轉變過程,既透視了黑暗勢力的內幕,也表現了他所走過的漫長道路,在當年獲得高度評價,更曾被改編成話劇及電視劇。被認為是「大時代寫照」的一部著作。
G. 《蝦球傳》《海嘯》演員今大多已改行,他們的生活過得怎麼樣
《蝦球傳》,《海嘯》的演員雖然現在都已不再從事演藝事業,他們有的當了導演,有的當了翻譯,有的還當了教授,他們的生活過得還應該很好,至少比普通人的生活要好一些。
《海嘯》中的另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安振吉成為了教授,他在這部劇中飾演了漢奸沈方,在演完這部劇後,安振吉也參演了眾多的影視。
後來,安振吉成為了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名教授,他的學生也有很多,還有很多大腕,比如說寧靜,王志文,陸毅等等。
H. 蝦球傳幾年前拍的
就2009年拍的,1年前
作為內地拍攝的第二部電視劇、廣東出品的第一部電視劇,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8集電視劇《蝦球傳》在上世紀80年代曾紅極一時。4月10日上午,由廣東電視台投資開拍的新版《蝦球傳》正式在橫店開機,盡管過程相當低調,但主演李晨、鄭則仕、曾黎、張桐等新老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還是令在現場探班的記者收獲頗豐
還有1部是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