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之渙《涼州詞》翻譯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①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②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⑥何須:何必。
⑦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⑧度:吹到過。
⑨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⑩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5]
譯文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呢?玉門關一代根本沒有楊柳可折啊!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6]
編輯於 2017-12-01
查看全部66個回答
古詩三百首小學生一年級_拼多多_暢銷商品批發價
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_優惠價格!看一眼就心動!
lp.pinoo.com廣告
唐詩三百首全集_全本免費閱讀_下載七貓小說app
根據詩詞相關內容為您推薦古詩
唐詩三百首全集「七貓免費小說」免費看書100年,海量精品小說,等你來看!注冊領紅包,當天能提出!
spread.wtzw.com廣告
王之渙《涼州詞》翻譯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籃球大圖 正在咨詢一個旅遊問題
❷ 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的事跡
編輯詞條張巡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關於張巡籍貫,《舊唐書》本傳載為蒲州河東,《新唐書》本傳載為鄧州南陽,《舊唐書》早出,應以為准。後人也多采《舊唐書》所載,如《全唐詩》、樂史《太平環宇記》即是)他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 708年),卒於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年)。據說死後被追封為「通真三太子」。
張巡少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成後有才幹,講氣節,傾財好施,扶危濟困。
張巡開元(713——741年)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742——755年),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後回京。當時,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執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但被他拒絕了。因不願阿附權貴,盡管他政績突出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
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很多,他們與官府相勾結而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當地人稱「南金口,明府手」。張巡到真源之前對華南金即有所耳聞,及他一上任即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後依法懲殺。之後,赦其黨羽,威恩並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張巡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755年),安史兵興。次年正月,安史部將張通晤攻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東曹縣西北 70里)等州。譙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楊萬石懾於叛軍威勢欲舉郡迎降,逼迫張巡為其長史(副職),並以此身份迎接叛軍。張迎接到委命後,卻率屬部哭祭皇帝祖祠,誓師討伐叛軍。當時,單父(今山東單縣)縣尉賈賁也起兵拒叛,擊敗了張通晤後,進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共有兵二千人。
雍丘縣令令狐潮想投降叛軍,率軍擊敗北上抗擊叛軍的淮陽(今河南淮陽)軍隊,並將所俘將士捆於庭院准備殺死。值此,令狐潮因故出城,被捆士兵乘機解開繩索,殺死看守,閉城拒納令狐潮,同時召賈賁、張巡入城。賈賁、張巡入城後殺令狐潮妻子,據城自守。當時吳王李祗為靈昌(今河南滑縣)太守,奉詔統率河南抗叛軍隊,他得知賈賁、張巡進占雍丘後,即授賈賁為監察御史。不久,令狐潮引叛軍攻雍丘,賈賁率軍出城抵禦而戰死。此後,張巡領導軍民繼續英勇殺敵,從而贏得了軍民的信任。張巡將戰況上報李祗後,李祗即委命張巡率雍丘軍民抗擊叛軍。
令狐潮在初攻雍丘失敗後,又引叛將李廷望率眾四萬攻城,一時人心震恐。但張巡沉著冷靜,布置一些軍隊守城,其餘分成幾隊,親自率領向叛軍發起突然攻擊。叛軍猝不及防,大敗而逃。次日,叛軍建造與城同高的木樓百餘座從四面攻城。張巡命人在城上築起柵欄加強防守,然後捆草灌注膏油向叛軍木樓投擲,使叛軍無法逼近。張巡又尋機進擊叛軍,致使叛軍木樓攻城之策失敗。之後,敵攻我守,相持60天,大小數百戰,令狐潮終於被擊敗退去。
令狐潮經過休整後又一次進行反撲,在其大兵臨城後先勸誘張巡投降,但遭到張巡嚴詞拒絕,令狐潮羞愧而去。當時張巡固守孤城,又無朝廷消息,所部將領六人勸張巡出降。張巡表面許諾,次日,張巡於府衙設皇帝畫像,率全軍將士朝拜,然後將勸降六人責以大義斬首,這樣更堅定了將士守城的決心。
由於長期守城,雍丘存糧已經不多,正在這時,張巡得知令狐期將從睢陽渠(溝通汴淮二河之渠)運米數百船經過雍丘城,於是派兵夜間出戰。叛軍猝不及防,紛紛逃命。張巡不僅繳獲上千斛鹽米,還追殺叛軍無數。
到當年七月,令狐潮又勾結叛將崔伯玉圍攻雍丘。這次令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勸降,張巡殺掉四名使者,然後將其隨從押送李祗。至此,張巡率千人之眾,堅守孤城四月,抗擊敵眾幾萬人,每戰克捷。當時,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特命張巡為抗叛先鋒。
此後,形勢更加惡化,迫於形勢,張巡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及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縣令姚閻合在一起。之後,他們派部將雷萬春、南霽雲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並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餘人,投敵屍於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楊朝宗倖免一死,連夜逃去。這次戰後,張巡接到朝廷詔書,被封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沖,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載( 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上固守,從早至午,接戰20餘次,土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後,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誾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後,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鬆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雲率軍大開城門突然沖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餘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並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這時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飢了只好吃樹皮和紙。守軍也只剩千餘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了解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他們先用雲梯爬城。張巡命士兵用鉤桿將雲梯頂翻,隨即又從城上投火焚燒雲梯,這樣,叛軍用雲梯攻城就失敗了。之後,叛軍作了一番整頓,又用鉤車、木馬攻城,但當他們靠近城牆時,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塊砸得七零八落。叛軍見狀停止攻城,又圍城挖壕,壕外再加築柵欄,以作長期圍困。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飢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這時,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系其奴僮給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揚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為了加強睢陽守衛,張巡派部將南霽雲從城東門殺出搬請救兵。但擁兵臨淮的賀蘭進明,駐守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都觀望不肯發兵。只有駐守真源的李賁援助戰馬百匹;寧陵守將援助兵三千,但這些士兵由南霽雲率領殺開敵圍進到睢陽城後,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軍得知張巡請援無望,又加緊攻城,至此城已很難堅守了。守城將士商議突圍而去,但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軍會大舉南下,蹂躪江、淮。再說守城士兵已飢憊不堪,棄城而逃,必無生理,所以最後仍決定堅守。直到當年十月,當叛軍再次攻城時,守城士兵已無戰斗能力,睢陽城終於被叛軍攻破,張巡、許遠及以下將上都成了叛軍的俘虜。張巡毫無懼色,非常鎮定。叛軍主帥尹子琦勸他投降。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於是,尹子琦將張巡及其部將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36人同時殺害。張巡終年49歲。許遠也在押送洛陽途中被殺。
張巡堅守睢陽,與占優勢的叛軍前後進行了 400餘戰,殺死敵將 300人,士兵12萬人。當時戰斗進行得非常殘酷,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及「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睢陽血戰是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有力地阻止了叛軍的南下,江淮及江漢的保全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豐厚的經濟來源。
摘自《三晉歷史人物》
張巡的軍事思想:
張巡在抗擊叛軍中表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其軍事思想集中體現在雍丘、寧陵、睢陽三次作戰中,概括起來具體有以下幾點:
1、高瞻遠矚的戰略遠見。張巡雖然官職不高,但在戰爭發生後,能清醒地認識到堅守雍丘的重要意義。而當雍丘已不可守時,又能做到審時度勢,主動放棄雍丘,退守寧陵,變被動為主動,再敗叛軍。寧陵取勝後,又主動與許遠合兵,堅守戰略要地睢陽,雖然自知兵微將寡,但卻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哪裡,使叛軍始終也沒有染指江淮。在兩年的艱苦防禦中,張巡與優勢叛軍前後進行大小400餘戰,不但牽制了大量叛軍,還殲其12萬餘人。始終阻止了安軍向江淮方向的發展,確保了唐王朝江漢漕運的暢通,保護了唐朝的財賦和交通運輸線,使江淮物資能源源不斷地運往關中,同時還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安史之亂的最後勝利,與張巡的卓越指揮是密不可分的。
2、智謀超群,指揮卓越,尤其善於臨機應敵。張巡在戰爭相繼導演出了火燒叛軍、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鳴鼓擾敵、城壕設伏、削蒿為箭、火燒蹬道等一幕幕活劇,可謂計無窮出,已經達到「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3)的境界。不僅已為將士們為其折服,連叛軍也對其智謀敬佩不已,最後只好改用長圍久困的戰術,不敢再輕易攻城。張巡在戰爭所表現出的智慧,實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
3、「兵將相習,人自為戰」的作戰指導。由於叛軍兵軍將廣,在攻城時四面圍攻,這樣一來張巡無法保證面面具到,所以他「勒大將教戰,各出其意」,做到萬無一失。正如張巡所講:「古者人情敦樸,故軍有左右前後,大將居中,三軍望之以齊進退。今胡人務馳突,雲合鳥散,變態百出,故吾止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上下相習,人自為戰爾。」所以「兵將相習,人自為戰」是張巡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
4、積極防禦,主動出機的守城思想。張巡守城,不是用堅固自保的戰術消極防禦,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欺騙為手段出其不意地進行反攻、偷襲,以此達到守城的目的。比如雍丘之戰開始時,張巡認為:「賊兵精銳,有輕我心。今出其不意擊之,彼必驚潰。賊勢小折,然後城可守也。」結果首戰便取得勝利,從而大大增加了軍民的守城信心。這種主動主擊的情況,張巡在戰爭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出擊時,又採取多路出擊,使叛軍無法判斷唐軍的主攻方向,分散了兵力。積極防禦,主動出機,是張巡能夠堅守孤城,大量殲滅叛軍的主要原因。
5、戰術上靈活多變,不拘泥古法。張巡用兵,主張「雲合鳥散,變態百出」,這深合《孫子兵法》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意。張巡在兩年的作戰中,戰術運用非常豐富,先後進行過城邑防禦戰、伏擊戰、夜襲戰、反擊戰、追擊戰,什麼戰術合理就用什麼,什麼戰術能消滅敵人就用什麼,所以史書上稱其「用兵未嘗依古法」。成功在使用各種戰術,是張巡能夠少以勝多,長期立於不敗這地的主要原因。
6、取之於敵的後勤保障思想。由於張巡所守的是孤城,兵器、糧秣的補給無法得到保證,後勤補給因此更顯重要,所以張巡每次出戰的目的,一半是用來殲敵,一半是取得補給。張巡通常抓住一切戰機奪取補給,而當沒有戰機時,又能主動創造戰機。如偷襲糧船、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都是典型的戰例,作戰結果後,經常「收器械牛馬」、「獲車馬牛羊甚多」。當南霽雲率援兵回睢陽時,正值大霧,張巡聽到交戰的聲音,知道是南霽雲,於是開門接應,最後居然「驅賊牛數百入」。「自興兵,器械、甲仗皆取之於敵,未嘗自修」(14),這種取給於敵的策略,是張巡能夠長時間堅守的重要原因。
7、身先士卒,作戰英勇。身為主將,張巡時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軍守城,或出城作戰,他常親自率軍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奮勇沖殺,因此贏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賴,無不用命,以至連戰連捷。
8、善於作思想工作,以此來保證將士們的鬥志。二年多的艱苦守城,守軍竟然能夠始守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即使在最後一刻,也寧死不屈,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張巡之所以能夠長期守住堅城,並大量消滅敵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善於鼓舞本方士氣,以忠義激勵將士,使上下團結一心。例如,當戰斗激烈時,會有將士後退下來,張巡就站在陣地上對後退者說:「我不去此,為我決戰。」將士感其誠,皆以一當百向前沖殺,無人再退。張巡不但對本方將士做思想工作,對敵人也是如此,他用勸降的方法就使叛軍先後200餘人來降,起到了瓦解敵軍的作用。
9、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張巡精通兵法,治軍有方,能夠與部下同甘共苦,因而深得軍心。為了使有功將士得到應有的獎賞,張巡甚至敢於寫信責備虢王李巨,拒理力爭。
❸ 國共第一次 合作時期的革命運動被稱為大革命,主要是因為什麼的答案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傳播,打到舊軍閥。
❹ 河北歷史上出過什麼名人,或名人在河北做官如魏徵
河北省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積淀的豐厚的文化資源,哺育了許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藝術家和英雄模範人物。這些燕趙志士仁人的奮斗精神和道德風范,是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他們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這塊土地上生活奮斗過,或與河北有關,他們都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這里選擇清代以前的119名歷史名人加以介紹。
黃帝 炎帝 伯夷 叔齊 扁鵲 慎到 樂毅
趙勝 毛遂 廉頗 藺相如 公孫龍 荀況 李牧
荊軻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駰 崔瑗 崔寔
盧植 張角 劉備 張飛 趙雲 劉劭 張華
束皙 歐陽建 張載 張協 張亢 盧諶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沖之 馮太後 酈道元 邢邵 邢杲
祖暅之 楊炫之 盧思道 劉焯 劉炫 展子虔 陸法言
魏刀兒 竇建德 劉黑闥 傅奕 李百葯 孔穎達 魏徵
盧照鄰 慧能 李嶠 張鷟 一行 李頎 高適
李陽冰 劉長卿 賈島 盧仝 劉昫 郭威 李廷珪
胡鑲 柴榮 李昉 趙匡胤 呂端 曹彬 柳開
王則 劉筠 邵雍 趙佶 張世傑 趙伯駒 劉完素
張元素 趙秉文 蔡珪 王若虛 李杲 趙孟堅 李冶
何榮祖 郭守敬 王恂 劉因 趙孟頫 鮮於樞 劉貫道
關漢卿 盧摯 蘇天爵 韓山童 尚仲賢 李好古 劉六
劉七 馬中錫 楊繼盛 薛論道 趙南星 傅維鱗 孫奇逢
顏元 李塨 紀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盧坤
❺ 西北節度使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西北節度使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本站提供的小說《西北節度使》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西北節度使最新章節以及文字均由小說閱讀網網友上傳和維護
西北節度使的作者為:竹溪夏半柳,閱讀更多竹溪夏半柳的書籍,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西北節度使全文閱讀適用於在PC電腦中閱讀,西北節度使TXT版下載適用於在掌機、PDA、商務通、手機中閱讀。
城中的廝殺聲已經漸漸地淡去了,那些瘋狂殺戮的韃子軍隊應該是已經把城中所有還活著的生物殺了個一干二凈吧!
霍東來縮在一棟廢墟的牆角黑暗處,冷冷的注視著外面,一動也不動。他的呼吸聲甚至都已經放緩,如果不是距離很近的話,根本就不知道這里還有一個活人存在。但是那些韃子士兵根本就不會接近這里,這條巷子已經被亂兵殺來來回回了幾次,根本就沒有一個活物了。
由不得霍東來不小心,這里其實已經很接近城門口了,距離府衙也不是很遠,而這兩個地方駐扎著最多的韃子士兵,哪怕霍東來有天大的本事,碰上大隊的官兵也唯有一個死字!個人……
以上
❻ 誰能告訴我下列作者的簡介謝謝啊!!有加分的
所有的答案都在這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
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字嗣宗,陳留尉氏(屬今河南)人。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文學藝術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與司馬氏多所牴牾。詩多五言,對當時黑暗現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著有《達生論》、《大人先生傳》、《詠情詩》80餘首。
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東晉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學,早有才名。
姜夔(1155?--1221?),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縣)人。一生沒有做過官。精通音樂,會做詩填詞。他的詞對於南宋後期詞壇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比較少。特點是辭句精煉,風格不庸俗。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西文學村柳家巷),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並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
「桐城派」是清代中葉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劉大櫆、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建立,是從方苞開始的。
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寧都縣人。清初著名的散文家。
蘇洵號老泉字明允(1009—1066)宋代三蘇唐宋八大家 《權書》《衡論》 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應試不舉,經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佑集》。
【歐陽修簡介(1007~1072)】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謚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
韓 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❼ 各種小說推薦,
《你是哪顆星》
文案🥶
宿舍玩游戲,寧芮星接受懲罰,穿著吊帶,開門的時候朝學校檢查衛生為首的男生吹了聲口哨,「小哥哥你好帥,戀愛嗎?」
後來,寧芮星恨不得錘死那時候的自己,無怪其他,她撩的不是別人,是整個北華大學眾所周知的,一向嚴謹自律的校學生會長江嶼。
不知道是不是她看錯了,她總覺得江嶼看著她的眼神,極為的不正常,帶著滿滿的侵略性,像是要把她吞拆入腹一樣。
以至於寧芮星在路上遇到了江嶼,總想著繞道走。
再後來,寧芮星被人堵在角落裡,面若桃花,聲音很是沒底氣,「學長,你要幹嘛?」
江嶼低低笑開,眉眼都是寵溺,「看到我跑什麼?不是要戀愛?
《十二點的辛德瑞拉》
新晉影帝封敬,長相好身材好演技好性格好,除了一條雷打不動的規定——拍夜戲絕不能超過十二點。別有用心的媒體抓住這一點瘋狂黑他,而不管外界如何風起雲涌,封影帝依舊巋然不動。 江染最近覺得自家的狗變得有些奇怪,平時她親親抱抱舉高高,她家狗都特別開心乖巧,而最近,她親親抱抱舉高高,她家狗,石更了……
《這事兒我說了算》
「哎哎,你知道嗎?聽說兒科的余護士跟外科的陳醫生告白了!」整整一天,余田田不斷聽說自己跟陳醫生告白的驚天誤會。惶恐之餘她安慰自己,他們又不在一個科,陳醫生不會聽到謠言的!沒想到下班的時候陳醫生親自來到她面前。「余護士,聽說你暗戀我?」很多年後余田田才知道,當初亂傳謠言的不是別人,正是陳醫生本尊!這世界煩惱那麼多,願你們每天看到這個故事時,會忍不住彎起嘴角。
❽ 文言文《黃鶴樓》原文加翻譯加註釋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簡介: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或寫兒女之情,幾近輕薄;或狀戎旅之苦,風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
詩詞釋義: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註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
��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
��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評析】: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
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
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