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劉慶邦小說閱讀黃家羞

劉慶邦小說閱讀黃家羞

發布時間:2021-07-22 01:53:06

Ⅰ 野生魚劉慶邦閱讀真題

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為「寵辱不驚」。

Ⅱ 劉慶邦短篇小說選怎麼樣

劉慶邦的短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看。既然「好看」,那就說明他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劉慶邦的短篇可以說是呈現兩種不同的面貌。一種如《走窯漢》《血勁》,寫的是地下,煤窖的黑暗世界,風格冷冽乾脆;一種如《鞋》《外衣》,寫的是地上,鄉土的人情世界,風格溫潤美麗。 《走窯漢》發表於1985年,可說是劉慶邦的成名作。我覺得,這個小說把短篇小說的能量發揮到了極大的限度。 這是一個復仇的故事。 馬海州的妻子小蛾被礦工隊長張清玷污了,馬海州用刀子刺傷張清的胸膛,獲罪入獄,在獄中救人立功,提前釋放,回到礦場。 這是小說敘述過程中的回憶交代,是這個復仇故事的原因。小說的開始是,已經出獄後的馬海州同張清一起下井。看他是怎樣復仇的。 在下礦井勞作時,馬海州時時跟著張清,也不說話,甩都甩不掉。他身上總是帶著一把刀子,不時拿出來把玩。他的復仇,不動聲色,卻光明正大,用這種持久的威脅來摧垮張清。下了班也是,馬海州和小蛾一起跟著張清。每天都在張清的樓下喊:「張書記。」他喊一句,她喊一句。在一次下礦井工作時,張清的場子塌了,他被活埋,在他附近的馬海州卻是奮力地把他救出來。張清以為有和解的希望,就拿酒到馬海州家酬謝,馬海州不讓進門,又叫小蛾過來,小蛾把張清帶過來的酒直接從門里扔到門外,酒瓶全碎。那天晚上,馬海州和小蛾來到張清家,馬海州拿一個薄鐵片在張清臉前,張清就是趁馬海州不在家用那種鐵片開了他家門玷污了小蛾。 在這個,沒有任何肢體沖突的復仇過程中,馬海州施加在張清身上的都是精神的重壓,張清終於在這個晚上,瘋掉了,也可以說是,被逼瘋了。幾天後張清跳窖自殺。也是在同一天,小蛾跳樓自殺。 人物有豐厚的可解讀性。 首先來看小蛾。她被張清玷污後,決意要自殺的,但是丈夫馬海州刺傷張清被抓走時說:「田小蛾,不許你死!」然後,小蛾經受了諸多的羞辱,比如被人扔瓦塊,門上被掛破鞋。她都忍下來。丈夫馬海州在獄中時,她辛苦種地,收獲比別人多的糧食。「這個女人身上的補丁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瘦了。」——清苦的生活。原來她都把錢積攢起來,馬海州出獄,她給他一個磚頭似的布包,裡面是大大小小的票子。馬海州並不稀罕這錢,冷冷地說:「我以為你早不在人世了呢。」從此,馬海州對小蛾,是一種愛恨交加的態度。愛,就是最開始那種濃烈的愛情,揮不走的愛;恨,因她是被玷污之人,這是他心頭抹不去的陰影。於是,小蛾就成了他,愛愈深恨愈濃的心結。而小蛾,就這樣承受著,那熾熱的愛,和濃烈的恨。這些扭曲了的愛和恨。他幫著丈夫馬海州復仇。張清跳窖自殺,小蛾隨即也跳樓自殺。——如此豐滿的人物形象,她身上的人性能量,也只有小說可以字字珠璣地刻畫,一旦用具體詞彙來形容,就毫無分量了。 小說的結尾,也就是最後一段,馬海州聽到小蛾跳樓自殺的消息時,是這樣的: 「馬海州呼地站起來……可是,他又坐下了。」 ——無疑是經典有力的結尾。故事講完,戛然而止,冷靜乾脆。人物性格心理得到照應和超越。 來看怎樣的照應。小說里寫了幾筆馬海州從前的狀態:那些天,不到臨下井的前一刻,馬海州絕不離開妻子,匆匆離去,往往半道上又匆匆返回。那時候,「他們幸福得差不多每天都要落淚」。說明馬海州從前是柔腸百轉的一個漢子。妻子小蛾遭玷污,他入獄。出來之後,必定不再是從前的他。他一心想的,就是復仇。他的復仇,不是對敵人肉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在這復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冷靜、耐心、執著、果斷都讓人欽佩到感動。小說還寫了一個細節,一個工友家裡失火,什麼都燒沒了。馬海州二話沒說,一把甩給工友兩百塊錢。他的慷慨,仗義,又是讓人欽佩的。於是,在這樣一個可以稱得上是俠骨柔腸的漢子身上,他要做的事情卻是復仇,是把一個人逼死。他心裡裝著的,是再也無法找回的愛情,是滿滿的恨。這個人物,也讓人心生同情和心疼了。 再來看結尾,小蛾死了,「馬海州呼地站起來……可是,他又坐下了。」——再多的闡釋,都不及這幾個字的力量。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走窯漢》,選自《劉慶邦短篇小說選》,作家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Ⅲ 劉慶邦的社會影響

在劉慶邦的寫作中,一半是煤礦,一半是鄉土。他的中篇小說《平原上的歌謠》獲得了《人民文學》頒發的一個獎,但沒有引起評論界足夠的重視。劉慶邦親歷過飢荒,河南飢荒很嚴重,死了很多人,餓得頭大脖子粗,他本人就吃過柿樹皮,說是很硬。至於寫這個題材的契機,劉慶邦表示,要讓民族保留歷史記憶,不要這么早就遺忘這些慘痛教訓,一個民族要是失去了記憶,那是非常悲哀的,作家有這個責任,如果不能承擔起這個責任,則愧對作家這一稱號。而歷史記錄畢竟是粗線條的,新聞報道也有可能虛假,只有文學作品的表現是准確的,是細節化的,也更可信。「我每年都要回家,那不叫深入生活,那是回家啊!如果硬要那麼說的話,那叫深入到家了。一個作家如果是從農村出來的話,那麼最好的深入生活的方式就是回家。」事實上,劉慶邦本人並不願意承認《紅煤》是煤礦題材小說,他說:「小說是虛構的藝術,想像力才是作家最基本的生產力,小說的故事是在沒有故事的地方寫故事,是在故事的盡頭開始小說的故事。」
劉慶邦寫過一個小說叫《玉字》,王安憶曾在講課時,引來作為「什麼是小說」的一個例證。小說的故事是他從母親那裡聽來的,就發生在臨村:姑娘和奶奶一起去看電影,天黑,被兩個人拉到高粱地強暴,姑娘回家後不吃不喝想死,結果就病了,後來就真的死了。「其實她知道施暴的人是誰,但就是不敢說,於是我的小說構思開始了,我設計姑娘當時聞到了那兩個人身上的膻味,回想起以前有人給她介紹過一個殺羊的,她沒答應。她於是開始向殺羊的復仇,她起來吃飯了,說不想死了,並主動嫁給了那個男人,隨後採取了一系列復仇,向兩個兇手復仇。王安憶說,本來一個受氣包,現在變成了復仇女神。」這就是生活通過邏輯力量,變成了小說。劉慶邦「短篇王」的稱呼並非白來,另外,青年導演李揚借他的《神木》拍了電影《盲井》,也曾為他贏得了更大的聲譽。這電影震撼了不少人,但作為原著作者的劉慶邦卻並不完全買賬,他最不滿意的,是電影的結局,「電影的結局毀了我的理想設計,我很看重那個高中生心底的純潔,我跟導演交流過,但他也許不在乎我的意見。在小說里,那孩子其實找過一個小姐,但後來就沒聯系了,然而電影並非如此,電影中導演讓小姐給孩子家中寄錢,會暴露出可以破案的線索,電影的邏輯不嚴謹。」
在所有發表過的作品中,劉慶邦個人偏愛的故事不是《神木》,而是《響器》(發表於《人民文學》)。所謂「響器」,就是嗩吶那一套傢伙,故事講一個姑娘,看人家辦喪事聽到嗩吶,生命深處受到民間音樂的感動,於是跟著人家想學嗩吶,但家人反對,還把她關起來,但她寧可不吃飯,也堅持要學,最後她吹的嗩吶異常驚心動魄。劉慶邦說,「這裡面,故事可能不再重要,重要的反是味道,是音樂的自然性。看這個小說,好比你看到一棵樹,你只看到滿樹繁花,而不在意枝幹。我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是一個響器,都渴望發出自己最『驚心動魄』的聲音,而我的作品就是我的響器。」
劉慶邦,中國作家中的「異數」,多年來堅持以「人與自然」為母題進行著現實主義寫作。其作品可以簡單地劃分為鄉土和礦區兩大題材,這是通向他記憶深處兩條幽深的隧道,一條被他命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另一條則沿著相反的方向延伸,被命名為「人與自然的抗爭。」1978年,劉慶邦來到北京,開始了嶄新的城市生活,如今已經過去28年,但他身上,依然保持著明顯的農民生活習性——他喜歡在家裡種豆芽,並為此感到自豪,「我經常回老家,每次都帶回來剛收的新綠豆,這是我綠豆種得好的秘訣」。 劉慶邦是個「城裡人」,卻極其熟悉鄉村和煤礦生活,原因在於他每年都要選擇去礦山小住,除了西藏煤礦,全國大小煤礦如今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的新長篇《紅煤》一經問世,立刻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甚至在我們采訪時他還收到一個陌生讀者的簡訊,對方說自己剛剛一口氣讀完了《紅煤》。「一口氣」,放下電話,劉慶邦笑笑,「我倒不覺得這是好事兒。」他對此的解釋是,「我對作品的最高評價首先是自然,好作品要能讓人走神兒,神思飄渺,最好走到天外去!都說好作品是抓人的,讓人一口氣讀完,我倒覺得好作品應該是『放人』的,讓人看了有回味,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經歷和往事。「
除了希望作品能夠令人走神兒,劉慶邦還喜歡反復閱讀自己的作品——寫完要讀,發表要讀,出版後還會再讀。「有時候我會被自己感動得哭,被眼淚辣得讀不下去……重鮮血不重眼淚是不對的,真正悲傷的時候,眼淚也許根本流不出來。人們總希望看到那些濃烈的東西,其實那些濃烈之底隱藏的,依然是樸素。每個作家在生命深處都是悲涼的、悲痛的,生命就是個悲劇,作品都是表達作家脆弱的感情,真正好的作品,它應該是柔軟的。」

Ⅳ 讀《瘋子與竹林》有感

近日,我得到一本2011年第五期的《十月》雜志。這期雜志刊登了中短篇小說9篇,其中短篇小說之王劉慶邦的小說三題最為引人注意。而這三題之中我最喜愛的是《風中的竹林》。
劉慶邦不愧為當下的短篇小說之王。為什麼說是當下呢?我個人以為,新時期作家的發軔之作大多是從短篇開始的。那個時候,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的很多,寫得不錯的也為數不少。但進入新世紀後,基於各種原因,作家寫短篇小說的已經很少了,特別是已經成名的作家。他們大多轉向寫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了。究其原因,不外有兩點:一是文學的商業化日益嚴重;一是短篇小說是最難寫的文體,它需要作家全神貫注,表現在作品中的是將渾身解數聚於一點,要有很強的爆發力。而劉慶邦和王祥夫卻十分鍾情於短篇創作,或者說他們是在堅守著短篇小說這個被許多人放棄的陣地。這就令人敬佩了。從《風中的竹林》這組短篇小說,我看到劉慶邦對短篇的執著,寫作短篇的能力,表現短篇的從容。
許多時候,人們寫作短篇必得有一個絕精的故事。劉慶邦的《風中的竹林》可不是這樣。當然它也是有故事的,不過故事很簡單:主人公方雲中——一個患血栓病的花甲男人,因為需要四處走走,活動活動身體,離開了他門前的竹林,去到村中最熱鬧的小賣部。年輕人全部出去打工了,村子裡只剩下年老的這些人。能去的地方無非是小賣部這樣的地方,這里有打麻將的人,熱鬧。再就是村裡威望很高、已經八十多歲的方長山那裡。這個地方,每天都有幾個老太太聚在一起聊天。方雲中走近小賣部時,聽到幾個正在小賣部主人朱連升門前打麻將的人說,朱連升的兒子很孝順,前些日子在城裡給他爹找了三個小姐,讓他爹享受。而且每個小姐的特徵不一樣,有小巧的,有豐滿的,有高個子的。方雲中對此十二分生氣,說,人不要臉,還算什麼人。朱連升進貨回來,還進了男女性用器具。他不賣,只出租。這讓方雲中更生氣,回家跟妻子說這事。妻子嫌他多管閑事。他覺得應該找村裡最有威望的方長山說說。沒想到方長山並沒有支持他,方長山強調,現在出現這些問題,最主要是形勢變了,形勢變了,人也得隨著變。方雲中不服,他去找任村長的本家侄子。村長不僅不支持方雲中的說法,還說朱連升的做法值得表揚——起碼解決了村中留守男女的身體飢渴問題。況且村長也到村中找女人偷情,偷情不要緊。被偷這家媳婦的婆婆一點兒也不見怪。這讓方雲中心情更壞,病情加重。在一次出去散心時,路過朱連升的小賣部,朱連升羞辱了一番方雲中。方雲中回到家裡,一病不起,就去世了。
小說寫了世風日下的境況和人心不古。方雲中是個正派人,他看不慣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特別是嫖宿「人家大閨女」的事情。更看不慣朱連升進來了男女性用器具,並租給村裡的留守男女使用。方雲中這個人物很具有代表性,正直正派與固執互相纏繞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他反對嫖宿「人家大閨女」的行為,無疑是對的。但他厭惡朱連升出租男女性用器具,又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現在的時代,是商品經濟時代。一方面各種在計劃經濟時代不曾有的東西,現在都有了。我們不能說,所有的泊來品都是好東西,都可以「拿來主義」,但許多先進的東西,對社會的進步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不少污垢,並進入人們的生活。比如,禁忌了幾十年的娼妓制度,或明或暗地大量存在著,成了污染社會的一塊毒瘤。從這個角度上看,劉慶邦塑造方雲中這個人物,表明了主人公或者作者自己對這個既繁榮又物慾的社會的一種無奈和抗爭。
我從劉慶邦的小說《風中的竹林》,看到了作家深厚的寫作功底。小說的敘述語言舒緩自如,對場景、對人物心理流程的描摹收放自如。在閱讀時,你感覺不到作家刀耕筆耘的任何痕跡,讀起來十分舒服。這就是好小說。老早就聽文學圈內的朋友說,會不會寫小說,或者說看小說寫的怎麼樣,看幾行就知道作者的水平。且不說作者立意的構思如何,思想性如何。就看語言表達,那些泛泛一般、沒有個性的語言就知道他會不會寫小說。看劉慶邦的小說是警醒,是在充分享受他的語言文字魅力下的警醒。
因此,我以後還有多讀劉慶邦的小說。重點是享受閱讀的快樂,並在閱讀中讓自己的心靈寧靜起來。

Ⅳ 賣煙葉兒(劉慶邦)

原文
不是誰都會賣東西,我在賣東西方面就很無能。
記得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到集上賣過一次煙葉兒。那是一次失敗的經歷,至今想起來仍讓我感到慚愧。
新學期開始了,我還沒有繳學費。班主任老師在課堂上講,哪些同學的學費還沒繳,盡快繳一下。雖然老師沒有點我的名,但我知道,還沒繳學費的同學中有我一個。拖過初一,拖不過十五,繳學費的事是拖不掉的。老師催我,我就回家催母親。母親決定,讓我自己到集上去賣煙葉兒,用賣煙葉兒換來的錢去繳學費。
平日里,我若需要買一張白紙訂作業本,或買別的學慣用品,母親都是拿雞蛋換錢給我。當時一個雞蛋才能賣3分錢,母雞又不能保證每天都能下一個蛋,繳學費所需的錢比較多,要是等到把雞蛋攢得足夠多再賣錢繳學費,母雞的功德是圓滿了,我的學也別上了。以前,家裡需要給我繳學費時,母親都是賣糧食,賣小麥或者賣豆子。這一次母親捨不得賣糧食了,拿煙葉兒代替糧食。
我們家的屋子後面,有一片空著的宅基地。那片地種別的東西都長不住,不夠雞啄豬拱的,只有種辛辣的、具有自我保護能力的煙葉兒,才會有收成。母親把肥厚的、綠得閃著油光的煙葉兒採下來,用麻繩拴成串兒,掛到牆上曬干。然後把又干又黃的煙葉兒紮成等量的一把兒一把兒,放在簍子里儲藏起來。我父親1960年去世後,家裡再沒有人吸煙。煙又不能當飯吃,母親種煙葉兒,要的是它的經濟價值,目的就是為了賣錢。
我說:「我不會賣。」
母親說:「你都上中學了,難道連個煙葉兒都不會賣嗎?不會賣,就別上學了!」
那天是個星期天,母親和大姐、二姐天天在生產隊里出工掙工分,她們根本沒有星期天的概念。學不能不上,我只好硬著頭皮,把拿煙葉兒換學費的任務承擔下來。
每把兒煙葉兒的價錢都一樣,母親跟我說了定價,叮囑我要把價錢咬住,少於這個價錢就不賣。母親有些不放心似的問我:「記住了?」
我點點頭,表示記住了。
集上總是很熱鬧,我喜歡趕集。但我以前趕集,都是看別人賣東西,自己從來沒賣過東西,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我也會到集上賣東西。我用母親做飯時穿的水裙,兜著6把煙葉兒,來到離我們村3里之外的集上,我有些羞怯,還有些莫名的緊張。我找到街邊地攤兒之間的一個夾縫,把水裙鋪在地上,把煙葉兒露出來。街上熙熙攘攘,我不敢看人,退後一點站著,只低頭看著放在腳前地上的煙葉兒。我家的煙葉兒當然很好,焦黃焦黃,隨便揪下一片,揉碎放進煙袋鍋兒里,點火就可以吸。可我心裡卻在打鼓,煙葉兒有沒有人買呢?
一個老頭兒過來了,他叫我學生,問煙葉兒多少錢一把兒。我說了價錢。他問少了賣不賣。我說不賣。他就走了。
一個婦女過來了,她叫我小孩兒,問煙葉兒多少錢一把兒。我說了價錢。她問少了賣不賣。我說不賣。她也走了。
好不容易等來兩個問價錢的人,他們問了價錢就走了。是不是母親把價錢定高了呢?要是煙葉兒賣不掉怎麼辦呢?我開始有些著急。煙葉兒是很焦,但我心裡好像比煙葉兒還焦。
這時,旁邊有一個賣包頭大白菜的大叔似乎看出了我的焦急,對我說:「你得吆喝,不會吆喝可不中。」說著,給我做示範似的大聲吆喝:「賣白菜了,瓷丁丁的大白菜,往地上一砸一個坑,買一棵頂兩棵!」
我哪裡會吆喝!我會唱歌,我會在課堂上喊「起立、坐下」,讓我吆喝賣煙葉兒,我可吆喝不出來。大叔吆喝之後,買他白菜的人果然比剛才多。我要是吆喝一下,也許注意到我的煙葉兒的趕集者也會多一些。可是,我就是張不開口,也不知道吆喝什麼。
太陽越升越高,我的煙葉兒一把兒都沒賣掉。我那時還沒太有耐心,釣起魚來還算有點兒耐心,賣起東西來耐心就差遠了。我想如果再等一會兒煙葉兒還賣不掉,我就不賣了,把煙葉兒原封不動提回家。回家後我會跟母親賭氣,不再去上學,看母親怎麼辦!
這時,那個把我叫小孩兒的婦女又轉了回來,她蹲下身子,一邊用手摸煙葉兒,一邊跟我講價錢,她說:「便宜點兒吧,如果便宜點兒,我就買一把兒。」還說賣東西不能太死性,不能把價錢咬死,那樣的話,到散集東西都賣不掉。她講的價錢和我母親定的價錢相比每把兒煙葉兒少了5分錢。這一次我沒有說不賣,我皺起眉頭,有些猶豫。
見婦女跟我講價錢,又過來一個男的給婦女幫腔,說:「賣吧賣吧,你要是便宜賣,我就買兩把兒。」他把我叫成男子漢,說一個男子漢,要自己拿主意,辦事要果斷。
我怎麼辦?我的頭有些發蒙,不知道主意在哪裡。我不敢說同意,也不敢說不同意。我要是同意賣呢,就等於沒聽母親的話,沒把價錢咬住;要是不同意賣呢,我擔心如果再錯過機會,煙葉兒真的就賣不掉,學費就繳不成。
那個男的大概看出了我的猶豫,他把兩把兒煙葉兒抓在手裡,開始按他們講的價錢付給我錢,說:「好了,收錢吧。」
我真傻,我像沒見過錢似的,竟把錢接了過來。這一收錢不要緊,那個婦女也要了兩把兒煙葉兒,按她講的價錢付了錢。他們講的價錢是強加給我的,我沒有堅持母親給我的定價,等於做出了讓步。不知從哪裡又鑽出兩個人,他們像搶便宜似的,買走了最後兩把煙葉兒。
當6把兒煙葉兒全部被人拿走,地上只剩下水裙時,我才意識到壞了,我做下錯事了。一把煙葉兒少賣5分錢,6把煙葉兒就少賣了3毛錢。3毛錢在當時可不算小錢,10個雞蛋加起來才能賣這么多錢啊!母親知道我少賣了這么多錢,不知會怎麼生氣呢,不知怎麼罵我呢!
母親是有些生氣,但並沒有怎麼罵我。母親說:「你這孩子,耳朵根子怎麼那麼軟呢!」
從那以後,母親再也沒讓我到集上賣過東西。

閱讀全文

與劉慶邦小說閱讀黃家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是特工的抗戰小說推薦 瀏覽:554
寶文小說網 瀏覽:600
查理九世24冊免費閱讀下載小說 瀏覽:38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