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唐人小說蔣後主秘錄在線閱讀

唐人小說蔣後主秘錄在線閱讀

發布時間:2021-07-25 02:17:25

㈠ 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將這幅名畫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清明上河圖

名稱:清明上河圖
類別:字畫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屬: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
文物現狀: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
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
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
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
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
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
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
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
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
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據齊藤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動物208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1191人)、《紅
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後段則
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據圖後明人李東陽的題跋考據,《清明上河圖》前面應還有一段繪遠郊山水,並有宋徽宗瘦金體字簽題和他收藏用的雙龍小印印記,而今這
些在畫上都已不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可能是因為此圖流傳年代太久,經無數人之手把玩欣賞,開頭部分便壞掉了,於是後人裝裱時便將其裁
掉;一種可能是因宋徽宗題記及雙龍小印值錢,後人將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畫賣掉了。

還有許多專家猜想《清明上河圖》後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為畫不應該在剛進入開封城便戛然而止,而應畫到金明池為止。

【詳解】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
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
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
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
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
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
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
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
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
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
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
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
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
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
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
價值和藝術水平。

【評價】

白壽彝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全卷所繪人物五百餘位,牲畜五十多隻,各種車船二十餘輛艘,房屋眾多,道
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
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張擇端」條內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
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非常巧
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
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
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
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
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
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作出描寫
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
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
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並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後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張著的題記
也僅寥寥數語:「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
家數也。」不過,張擇端的姓名並未見於北宋後期成書的《宣和畫譜》,有人推測說,可能他進入畫院時間較晚,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收藏始末】

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
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裡,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
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圖》
轉到長洲人陸完的手裡(陸完字全卿,成化年間中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名重一時)。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後,他的
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
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後,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
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兩三個月,看了十餘次以後,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大奸
臣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忬得知後,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
貨,便以此要挾王忬,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忬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
前大為窘迫,以後便尋機將王忬害死,臨摹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實際上,陸完死後,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忬買過「名畫」,
王忬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後被識破。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於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後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後也在上面鈐印題跋。後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1797),
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後,與其弟畢瀧(清代收
藏鑒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
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後,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後,
《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了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後,《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
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於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
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長春。解放軍幹部張克威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幹將之一李作鵬,曾利用權勢將《清明上河圖》強行從故宮博物院「借」出,據為己有。他還夥同邱會作、吳法憲
等人一起,霸佔了其他一大批珍貴文物。林彪倒台後,《清明上河圖》才又重見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

【未解之謎】

秋景之說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它和唐人韓滉創作的《五牛圖》一樣,被稱為畫苑「國寶」。其最
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趙佶),他用瘦金體書寫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和雙龍小印(宋代皇帝的閑章,用於鑒賞或收藏藝術品時鈴記),可證畫成後
最初收藏在皇宮,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後,宮中所有名貴文物包括這幅名畫,統統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識此畫的價值。又過了59年,即金世宗大
定26年(1186),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
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記號曾有過一些爭論,對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從金代以來,似無異議。明代的
《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
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對春景之說首先懷疑者是開封市教師孔憲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術》雜志第二期上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列舉了八項理由,
認定《清明上河圖》上所繪是秋景。

一、畫卷右首有馱負10簍木炭的驢子。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農歷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若說清明節
前後進暖爐炭,違背宋人生活習俗。孟元老和張擇端生活在同一時代,《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汴梁風土民俗的重要資料,所述史事當是可信的。

二、畫面有一農家短籬內長滿了像茄子一類的作物,更為有趣的是幾名孩童赤身嬉戲追逐,這些都不可是清明時節的事物。

三、畫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風狀,有遮陽狀,常識告訴人們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極少見。

四、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處出現。「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東西,圖中既不下雨,這肯定是御陽用的,根據當時汴梁的氣候,清明節似無
此必要,這是值得我們懷疑的。」

五、畫面上酒肆多處,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而《東京夢華錄》雲:「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醉仙錦,市人爭飲(見該書「中秋」條)。」
宋代新谷下來要釀醪酒喜慶豐收,不然無新酒可言。

六、畫面上有一處招牌上寫著「口暑飲子」這樣的小茶水攤。「如果『口暑飲子』中的『暑』字不錯的話,這足以說明它的季節。」

七、河岸及橋上有好幾處小販的貨桌上都擺著切開的西瓜。宋時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還寒,不可能有西瓜一類鮮果。 八、畫面乘轎、騎馬者
帶著仆從的行列,土墳後面向城市一段。細細分析,這些人雖然有上墳掃墓的可能,倒不如說它是秋獵而歸更恰當些,因為,上墳四季皆有可能,
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釋得通。今從畫面種種現象來看,說是秋季倒符合實際些。

頌辭之說

繼孔憲易《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後,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鄒身城先生在中國宋史研究會上提出論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圖>
的社會意義》,認為「清明」既非節令,亦非地名。這里「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故有人認為,這里的「清明」要
從廣義上去理解。《後漢書》有例證,是出雲:「固幸得生『清明之世』……」從語氣看這個「清明」系指政治開明。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
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金人在畫面上留下的跋文說:「當日翰林呈畫本,承產風物正堪傳。」點明此畫主題在於表現承平風
物。考張擇端行年,他於徽宗朝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證畫家意在稱頌盛世,討最高統治者歡心。知道了這個背景,
顯然「清明」一詞不是指節令。

真偽之說
關於《清明上河圖》還有真偽之說,明、清時代就有一些傳聞,清代長為人徐樹丕《識小錄》所記:說畫中有四個人在擲骰子,其中兩顆骰子
是六點,還有一顆在旋轉,這個擲骰子者張著嘴叫「六」狀,希望再出一個六點。《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湯勤的裱褙匠認
為:汴(開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畫中人卻張著嘴叫「六」,可見這是閩(福建)音,他懷疑此畫是偽作,顏公慶的《消夏閑記》也有類
似的記載。是書說這個湯勤還研究了畫中麻雀的那雙上腳爪,它踏在兩片瓦角上,這怕是臨摹者的敗筆。湯勤斯人,名不見經傳,他所說是否真
有道理?看來還需進一步研究。

【相關資料】

《清明上河圖》真跡現身

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走下了皇帝寶座,它宣告了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多年的統治大夢,頃刻
間土崩瓦解。根據「優待條例」,溥儀仍然住在皇宮紫禁城內。溥儀同中國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時期接受英國老師庄士敦的教育,從
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因此他一直有出國留洋的夢想。為了離開皇宮後能有充足的經費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想到了皇宮中收藏的大量珍寶、
字畫。由此,歷經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四次被收進皇宮,又一次次神秘失蹤,這一次又開始了它神秘而漫長的旅程。

離開了皇帝寶座的溥儀利用自己的皇權,從1922年11月16日開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時間里,以「賞賜」其弟愛新覺羅•溥傑的名義,將
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移出皇宮。這些中國歷代珍貴的書畫精品,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其中,《清明上河圖》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畫家
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明代畫家仇英仿畫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代其他畫家以蘇州為背景仿畫的「蘇州片」《清明上河圖》等。尤其
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神品,是歷朝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溥儀打扮成商人的模樣,在日本人的監護下,來到天津法租界的張園,他以「賞賜」
其弟溥傑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寶、字畫,也秘密地轉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圖》陪伴著溥儀在天津度過了七年多的時光。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侵華日軍的操縱下,帶著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寶、字畫,從天津遷往長春,就任偽滿洲國皇帝。《清明上河圖》又陪伴著溥儀,
在長春度過了長達13年4個月的歲月。長春偽皇宮的「輯熙樓」,見證了溥儀和他的家眷在長春度過的時光。「輯熙」的名字是溥儀自己起的,「輯熙」
二字出自於《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輯熙敬止。」然而溥儀認為,「輯熙」的「熙」字,與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儀非常崇拜
康熙皇帝的才華和治國方略,因此,「輯熙」二字的含義不言而喻,溥儀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復滿清大業。為此,人們不難揣測出溥儀如此
喜愛《清明上河圖》的原因;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清明上河圖》的目的,無不是被《清明上河圖》中這夢幻般的繁華祥瑞之氣所迷醉。

1945年,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儀遷都通化,溥儀心中明白,所謂的遷都實際上是逃亡,溥儀請山田乙三寬限3天的時間打理行裝。
實際上,溥儀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從北京故宮帶出來的珍寶、字畫。13年來,《清明上河圖》和大量的珍寶、字畫,一直封存在長春偽皇宮後面
的書畫樓里,只有溥儀和少數貼身隨從知道書畫樓裡面封存的秘密。溥儀和貼身隨從匆匆忙忙進入這座神秘的「小白樓」,他從大量的珍寶、字畫
當中精選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寶、字畫被一些侍衛哄搶。其中,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有哪一卷被溥儀帶在身邊?哪一卷流失
於民間?人們不得而知…… 溥儀帶著一部分珍寶、字畫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長白山腳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溝。溥儀在大栗子溝僅僅住了3天,
之後又匆匆忙忙趕往沈陽,准備從沈陽逃往日本。溥儀又從長春偽皇宮帶來的珍寶、字畫中再一次進行甄選,只選了少量的珍寶、字畫,帶著弟弟
溥傑和兩個妹夫、三個侄子、一個醫生、一個隨侍逃往沈陽,而將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寶、字畫留在了大栗子溝,這些被遺棄在大栗子溝的珍寶、
字畫,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燒毀,最後被解放軍收繳。

1945年8月19日,溥儀在沈陽機場乘飛機准備逃往日本,飛機起飛後被蘇聯紅軍迫降,溥儀和他的隨從人員,以及隨身攜帶的珍寶、字畫被蘇聯
紅軍截獲,溥儀被蘇聯紅軍遣往蘇聯赤塔,後轉至伯力,五年之後,溥儀被遣送回國,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東北局文化部開始著手整理解放戰爭後留下的文化遺產,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先生負責對從各方收繳來的大量字畫進行整理鑒定,
有些書畫作品保持完好;有些書畫作品已經破損。當楊仁愷先生打開一卷殘破的畫卷時,頓時驚呆了,這幅長卷畫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畫中
描繪人物、街景的方法,體現著獨特古老的繪畫法式,楊仁愷先生隨後對這幅畫卷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細致的考證,這幅長卷氣勢恢弘,筆法細膩,
人物、景物栩栩如生,這幅畫上雖然沒有作者的簽名和畫的題目,然而歷代名人的題跋豐富、詳實,歷代的收藏印章紛繁復雜,僅末代皇帝溥儀的
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畫卷之後金代張著的題跋中明確地記載:「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
『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
清明後一日。」難道這就是被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嗎?

楊仁愷先生將這幅畫卷的照片,發表於東北博物館編印的《國寶沉浮錄》中,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關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鄭振
鐸先生,將這幅畫卷調往北京,經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鑒定,確認這幅繪畫長卷就是千百年來名聞遐邇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
遺失多年的稀世國寶終於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㈡ 大學時有哪些必讀的書

這要根據你的個性性格而定。如果你性格外向,多參加學校團體活動,多看些有關人際交往的書籍吸收養分。如果你性格內向,多往讀寫方面發展,確定一個方向,專懂專精。

㈢ 五一檔電影將「殺來」,國師和頂流正面剛:易烊千璽能否破60億

從五一檔早已上映的電影看來,這個假期倒是沒什麼成本費較高的影視特效大面積,可是每一部全是主力陣容奢華的引人注意電影。這一回,也許又具幾個電影並駕齊驅,向《戰狼2》進行挑戰。融合電影現階段的關注度及其品質水平看來,有三部電影擁有顯著的潛力股發展潛力。一部是國師馮小剛導演的《懸崖之上》,此外兩台則是由易烊千璽出演的《世間有她》、《中國醫生》。

張藝謀到底能不能票房口碑雙豐收、易烊千璽能不能在五一檔突破60億的票房,都是目前難以准確預測的未知結果。但是不論怎麼說,還是希望五一檔的電影能早日和大家見面,即便熱度不夠的電影也不要氣餒,市場風向捉摸不定,任何一部電影都有逆風翻盤的可能性。

㈣ 2012將拍成電視劇的小說全部

NO1.《大漠謠》
《大漠謠》改編自桐華的同名小說。認識桐華的人都對她的小說很熟悉,前段時間熱播的《步步驚心》就是來自她的小說,也再一次捧紅了吳奇隆,劉詩詩,鄭嘉穎等一些新老影星。不知道即將上映的《大漠謠》是否會續寫這樣的傳奇呢?
《大漠謠》簡介:該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西漢的曠世傳奇——身世奇異的狼女與英姿勃發的一代名將霍去病和溫文爾雅的孟九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由劉詩詩飾演狼女金玉,因匈奴政變流亡到長安,愛上了由胡歌飾演的身患殘疾醫術高超的孟九,而彭於晏飾演的霍去病也是對金玉情有獨鍾,痴心守護。
主演: 劉詩詩,彭於晏,胡歌,韓棟,秦昊
出品公司: 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NO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三十十里桃花》出自唐七公子的同名小說。唐七公子其人,幻想言情作家。在晉江原創網發表《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為讀者所矚目,現已出版發表《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 《歲月是朵兩生花》和《九州·華胥引》等部分作品。
出品公司:上海唐人公司
NO3《雲中歌》
演員:雲歌,楊冪;劉弗陵,霍建華;孟珏,嚴寬;平君,霍思燕;
出品人:於正
NO4.《傾城絕戀》
《傾城絕戀》改編自雪靈之小說《殤璃》。由當紅小生何晟銘和新一代瓊瑤女郎李晟聯合主演主演:李晟,何晟銘,潘迎紫,鄧莎,戴春榮,田家達
出品人: 著名台灣「偶像劇教父」沈怡
NO5.《寂寞空庭春欲晚》
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素來有後媽之稱的匪大,又一部催淚劇即將上演。話說匪大的小說已經大部分被搬上了熒屏,不知這部劇能否再續巔峰時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主演:劉愷威,佟麗婭,袁弘等
出品人:於正
NO6.《《迷霧圍城》
改編自匪大小說,也是《來不及說我愛你》的前傳,將於2112年開拍出品公司:北京紫晶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NO7.《裂錦》
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將於2112年開拍
出品公司:浙江夢幻星生園影視
------------------------------------------------
這些是我看到的 應該是可靠消息

㈤ 唐人的豐富的作品

一生作品在千萬字以上,近一百部,最有名的是長篇章回小說《金陵春夢》,在《新晚報》連載七年之久,在海內外有廣大影響。另有續篇《草山殘夢》、《蔣後主秘錄》,外篇《宋美齡的大半生》等。章回小說還有《北洋軍閥演義》。此外,他更寫了大量反映香港、台灣現實生活的小說,有《人渣》、《我是一棵搖錢樹》、《空降》、《長相憶》、《孟姜女》、《窄路》、《贖罪》、《蒼天》、《襲》、《八口之家》、《格羅珊》、《她還活著》、《第一個夾萬》、《香港屋檐下》、《碑》、《泥海泛濫》、《愛情的俯沖》、《台風眼》、《火燒島》、《在海的那邊》、《月兒彎彎》、《血染黃金》、《芭芭拉的故事》、《黑裙》、《香港風情》、《十年一覺香港夢》、《香港大亨》,《壯士》、《小鹿》、《浮生八記》、《貝貝的初戀》等。他也寫劇本,《詩人郁達夫》在港出版後《收獲》曾轉載。被拍成電影的有:《華燈初上》,《香噴噴小姐》、《姊妹曲》、《闔第光臨》等十二部。

㈥ 楊萬里簡介身世

楊萬里生於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在八歲時喪母,父親是楊芾。

楊萬里的父親楊芾精通《易經》,常忍著飢寒購買書籍,在十年之內,積得藏書數千卷。在其父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廣師博學,鍥而不舍,曾從師於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落第而歸,仍繼續求學。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進士及第。 次年,拜劉才邵為師。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授贛州司戶參軍。在贛州司戶任上,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謫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銓。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前輩的學問、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楊萬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當時,主戰派領袖張浚謫居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後以書信力請,並通過其子張栻介紹,才得接見。張浚對他說:「元符貴人,腰金纖紫者何隙,惟鄒志完(鄒浩)、陳瑩中(陳瓘)姓名與日月爭光!」同時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於是名其讀書之室曰「誠齋」,以明己志。胡銓此時正因罪謫居衡州,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誠齋記》。他「一日而並得二師」,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

(6)唐人小說蔣後主秘錄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個人作品

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余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誠齋集》(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今存。並有《楊文節公詩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誠齋詩話》一卷,不專論詩,也有一些文論。所作賦,以《浯溪賦》、《海賦》為有名。所作詞今存僅15首,風格清新,富於情趣,頗類其詩。

楊萬里又精於《易》學,有《誠齋易傳》二十卷,以史證《易》,為經學家非議。

親屬成員

兒子:楊長孺,原名壽仁,字伯子,號東山,官至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

㈦ 香港比較出名的作者有哪些

梁羽生: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台灣)並稱「新武俠 小說三大掌門人」。代表作有《萍蹤俠影》、《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 傳》等。還有金庸了,他的武俠小說有深厚的歷史文化。

㈧ 金陵春夢有什麼歷史價值

金陵春夢是講述金陵地區發生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㈨ 誰講解一下林語堂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著作書目:
《剪拂集》(雜文集)1928,北新
《新的文評》(評論集)1930,北新
《語言學論叢》1932,開明
《歐風美語》(散文集)1933,人間
《大荒集》(雜文集)1934,生活
《我的話》(第1卷,雜文集,又名《行素集》),1934,時代
《我的話》(第2卷,雜文集,又名《拙荊集》),1936,時代
《林語堂幽默文選》1936.萬象
《生活的發見》1938,東京創元社
《新生的中國》1939,林氏出版社
《俚語集》(雜文集)1940,上海朔風書店
《第一流》 1941,上海地球出版社
《語堂文存》1941,林氏出版社
《中國聖人》1941,上海朔風書店
《中國文化精神》1941,上海國風書店
《諷頌集》蔣旗譯,1941,國華編譯社
《愛與刺》1941,明日出版社
《錦秀集》1941,上海朔風書店
《生活的藝術》1941,上海西風社
《有不齋文集》(雜文集)1941,人文書店
《雅人雅事》(雜文集)1941,上海一流書店
《語堂隨筆》1941,上海人間出版社
《撥荊集》(雜文集)1941,香港光華出版社
《瞬息京華》(長篇小說,又名《京華煙雲》)張振玉譯,1940,上海若干出版社
《文人畫像》1947,上海金屋書店
《啼笑皆非》1947(5版),商務
《林語堂散文集》1954,香港世界文摘出版社
《無所不談》(1一2集,雜文集)1969,文星書局;1—3合集,1974,開明
《平心論高鄂》(雜文集)1966,文星書局
《語堂文集》1978,開明
《林語堂經典名著》(1— 35卷)1986,台灣金蘭文化出版社
《文人剪影》(散文集)與人合集,1986,重慶人民出版社
《中國人》(雜文集)1988,浙江人民
《賴柏英》(長篇小說)1988,湖南文藝
《人生的盛宴》(散文集) 1988,湖南文藝

林語堂語錄
兩腳踏東西文化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我的話》

徹悟與痛苦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國吾民》

稀罕
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吾國吾民》

倘無幽默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一夕話》

倘無女子
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卧室之區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卧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金聖嘆之生理學》

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蘇東坡傳》

悠閑的情緒
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生活的藝術》

快樂哲學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度。
——《生活的藝術》

筆和錐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生活的藝術》

與古人面談
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像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生活的藝術》

警醒遲鈍
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裡保持著朴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

可憐的世界
……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生活的藝術》

最美的時候
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庄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生活的藝術》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熱情加智勇
人生是殘酷的,一個有著熱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許容易受他的比較聰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錯了主意,常常因對付仇敵過於寬大,或對於朋友過於信任,而走了失著。……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付環境,熱情必須和智勇連結起來,方能避免環境的摧殘。
——《生活的藝術》

死了三次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並被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藝術》

曠達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生活的藝術》

刻板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生活的藝術》

想做另一個人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生活的藝術》

老年之美
古教堂、舊式傢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生活的藝術》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旅行家
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藝術》


一個學者是像一隻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生活的藝術》

和土壤相親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藝術》

溫飽黑甜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藝術》

過客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美人魚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女人魚(The 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生活的藝術》
開放分類:
文學、人物、名人、文學家、作家

㈩ 文學材料有什麼分類

先秦文學
* 神話:女媧神話,伏羲神話,黃帝神話,帝俊神話,羿神話,誇父神話,嫦娥神話等。
* 先秦詩歌
** 《詩經》:《國風》,《雅》,《頌》等。
** 文體
*** 四言詩:《詩經》研究,《詩序》,《毛詩故訓傳》,《毛詩傳箋》,《詩譜》,《毛詩正義》,《詩總聞》,眾詩集傳》,《詩緝》,《詩經.通論》,《毛詩後箋》,《毛詩傳箋通釋》,《詩毛氏傳疏》,《詩古微》,《詩經原始》,《詩三家義集疏》,《詩經通解》等。
*** 古謠諺 *** 逸詩
*** 楚辭
**** 辭賦家:屈原,宋玉等。
**** 作品:《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等。
**** 文體:騷體,賦等。
*** 《楚辭》研究:《楚辭章句》,《楚辭音》殘卷,《楚辭補注》,《楚辭集注》,《楚辭通釋》,《楚辭燈》,《山帶閣注楚辭》,《屈原賦注》,《屈騷指掌》,《屈子章句》,《屈賦微》等。
* 先秦散文:甲骨卜辭,銅器銘文,《周易》,《尚書》,《春秋》,《左傳》,《國語》,《論語》,《孫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商君書》,《韓非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戰國策》,《穆天子傳》,《禮記》,《列子》等。
* 先秦寓言 * 先秦文學理論批評 ◆ 秦漢文學
* 漢代詩歌
* 兩漢樂府
** 詩人:韋孟,梁鴻,張衡,馬融,孔融,秦嘉、徐淑,酈炎等。
** 作品:《古詩十九首》,蘇李詩,《孔雀東南飛》等。
** 文體:楚歌,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
* 漢賦
** 辭賦家:賈誼,枚乘,淮南小山,司馬相如,東方朔,王褒,揚雄,馮衍,班固,班昭,傅毅,張衡,王延壽,蔡邕,趙壹,禰衡等。
** 文體:古賦
* 秦漢散文
** 散文家:李斯,陸賈,賈誼,晁錯,鄒陽,董仲舒,司馬遷,劉向,班彪,王充,王符,仲長統,荀悅等。
** 作品:秦刻石,《淮南子》,《史記》,《鹽鐵論》,《韓詩外傳》,《漢書》等。
* 漢代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揚雄,王充等。◆ 三國兩晉文學
* 三國兩晉詩
** 詩人:曹操,曹丕,曹植,陳琳,王粲,劉楨,阮踽,徐斡,蔡琰,應璩,繆襲,阮籍,嵇康,嵇含,傅玄,張華,傅咸,左思,左棻,陸機,陸雲,潘岳,潘尼,石崇,歐陽建,張載,張協,孫楚,劉琨,郭璞,王(言贊),張翰,楊方,曹毗,庾闡,許詢,孫綽,支遁,謝混,殷仲文,謝道韞,陶淵明,湛方生等。
** 風格流派:建安七子,竹林七賢,正始體,太康體,玄言詩等。
* 十六國文學
* 三國兩晉賦
** 辭賦家:曹丕,曹植,王粲,何晏,向秀,劉伶,成公綏,束皙,木華等。
* 三國兩晉散文
** 散文家:曹丕,陳琳,阮瑀,徐幹,嵇康,諸葛亮,李康,陳壽,李密,羊祜,杜預,陸機,夏侯湛,皇甫謐,魯褒,王沈,袁宏,庾亮,李充,王羲之,陶淵明等。
** 作品:《三國志》
* 三國兩晉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曹丕,陸機等。
** 理論批評著作:《典論·論文》,《文賦》,《文章流別論》,《抱朴子》等。◆ 南朝文學◆ 北朝文學
* 南朝詩歌
* 北朝詩歌
** 詩人:謝靈運,顏延之,劉鑠,王僧達,王微,鮑照,鮑令暉,湯惠休,吳邁遠,沈約,江淹,謝跳,王融,虞炎,陸厥,劉繪,孔稚跬,虞羲,蕭衍,范雲,丘遲,吳均,何遜,柳惲,王僧孺,蕭統,王筠,劉駿,劉孝綽,劉孝儀,劉孝威,徐悱,劉令嫻,王籍,陶弘景,蕭綱,蕭繹,徐摛搞,庾肩吾,蕭子顯,蕭子雲,陰鏗,張正見,江總,周弘正,常景,鄭道昭,溫子升,邢劭,魏收,劉逖,庾信,王褒,蕭憨等。
** 風格流派:元嘉體,宮體詩,徐庾體等。
** 總集和選本:《玉台新詠》,《樂府詩集》,《古詩紀》,《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古詩選》,《古詩源》,《采菽堂古詩選》,《八代詩選》,《漢魏樂府風箋》等。
** 文體:樂府詩體,雜體詩,聯句等。
* 南朝樂府
* 北朝樂府
** 作品:《木蘭詩》
* 南朝辭賦
* 北朝辭賦
** 辭賦家:謝惠連,謝庄,鮑照,江淹,庾信等。
** 總集和選本:《七十家賦鈔》
** 文體:俳賦
* 南朝文
* 北朝文
** 散文家、駢文家:傅亮,王微,謝庄,鮑照,王儉,沈約,江淹,謝脁,張融,任昉,劉峻,丘遲,孔稚硅,陶弘景,裴子野,蘇綽,徐陵,庾信等。
** 作品:《後漢書》,《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弘明集》,《顏氏家訓》等。
** 總集和選本:《文選》,《古文苑》,《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駢體文鈔》,《六朝文絮》等。
** 文體:駢文
* 漢魏六朝小說
** 作品:《燕丹子》,《博物志》,《西京雜記》,《搜神記》,《拾遺記》,《世說新語》,《神仙傳》,《神異經》,《十洲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洞冥記》,《飛燕外傳》,《幽明錄》,《異苑》,《述異記》,《續齊諧記》等。
* 南北朝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劉勰,鍾嶸等。
** 理論批評著作:《文心雕龍》,《詩品》等。
* 漢魏六朝文學史料:《華陽國志》,《高僧傳》,《建康實錄》等。◆ 隋唐五代文學
* 隋唐五代詩
** 詩人:楊廣,楊素,盧思道,薛道衡,王績,李世民,王梵志,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杜審言,沈佳期,宋之問,上官儀,劉希夷,張若虛,陳子昂,上官婉兒,李嶠,蘇味道,李隆基,張九齡,張說,王翰,劉眘虛,王灣,崔顥,祖詠,儲光羲,崔國輔,王昌齡,常建,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王之煥,高逋,岑參,李頎,李白,杜甫,劉長卿,沈千運,孟雲卿,李嘉袖,賈至,張繼,元結,郎士元,顧況,戎昱,盧綸,司空曙,韓翃,錢起,寒山,李益,張謂,韋應物,皎然,劉言史,武元衡,孟郊,韓愈,盧仝,劉叉,李賀,賈島,柳宗元,劉禹錫,戴叔倫,張仲素,王建,張籍,白居易,元稹,李紳,楊巨源,薛濤,姚合,張祜,杜牧,許渾,李商隱,趙嘏,馬戴,曹鄴,鄭嵎,李群玉,方干,陳陶,溫庭筠,魚玄機,於漬,胡曾,曹唐,皮日休,陸龜蒙,司空圖,聶夷中,唐彥謙,羅隱,秦韜玉,鄭谷,張泌,齊己,吳融,韓惺,杜苟鶴,曹松,韋庄,貫休,花蕊夫人等。
** 風格流派:初唐四傑,沈宋,王孟韋柳,高岑,大歷十才子,韓孟,郊島,元白,張王樂府,新樂府運動,元和體,長慶體,溫李,皮陸,香奩體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唐人選唐詩(十種)》,《河嶽英靈集》,《中興間氣集》,《才調集》,《唐音》,《唐詩鼓吹》,《唐詩品匯》,《詩歸》,《唐賢三昧集》,《唐詩別裁集》,《唐詩三百首》,《唐詩大系》,《萬首唐人絕句》,《唐音統簽》,《全唐詩》,《全五代詩》,《唐詩百名家全集》,《唐詩紀事》,《唐才子傳》,《五代詩話》,《五七言今體詩鈔》,《十八家詩鈔》等。
** 文體:古體詩,近體詩,律詩,應試詩,絕句,六言詩,竹枝詞,楊柳枝等。
* 唐五代詞
** 詞人:張志和,白居易,劉禹錫,韋應物,王建,溫庭筠,皇甫松,李璟,李煜,和凝,韋庄,牛嶠,薛昭蘊,毛文錫,歐陽炯,顧復,鹿虔扆,牛希濟,李殉,孫光憲,張泌,馮延巳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花間集》,《尊前集》,《唐五代詞》,《教坊記》,《樂府雜錄》等。
* 隋唐五代文
** 散文家、駢文家:魏徵,玄奘,慧立,富嘉謨,吳少微,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張說,蘇頲,李邕,蕭穎士,李華,賈至,獨孤及,元結,梁肅,柳冕,陸贄,裴度,權德輿,呂溫,李觀,韓愈,柳宗元,歐陽詹,李翱,樊宗師,皇甫浞,孫樵,劉蛻,舒元輿,白居易,劉禹錫,牛僧孺,李德裕,杜牧,令狐楚,李商隱,段成式,皮日休,陸龜蒙,羅隱,司空圖等。
** 風格流派:初唐四傑,韓柳,唐宋古文運動,唐宋八大家等。
** 總集:《文館詞林》,《文苑英華》,《唐文粹》,《全唐文》等。
** 文體:古文,時文,四六文,律賦等。
* 唐代傳奇
** 正傳奇作家:張(上「族」下「鳥」),沈既濟,李公佐,白行簡,陳鴻,沈亞之等。
** 作品及專集:《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離魂記》,《柳氏傳》,《柳毅傳》,《霍小玉傳》,《南柯太守傳》,《周秦行紀》,《無雙傳》,《飛煙傳》,《虯髯客傳》,《昆侖奴》,《聶隱娘》,《紅線》,《鶯鶯傳》,《玄怪錄》,《續玄怪錄》,《紀聞》,《集異記》,《甘澤謠》,《傳奇》,《三水小牘》,《宣室志》,《酉陽雜俎》,《劇談錄》,《雲溪友議》,總集、類書,《異聞集》,《太平廣記》,《虞初志》,《唐宋傳奇集》,《唐人小說》等。
* 唐代敦煌通俗文學:
** 敦煌歌辭 ** 變文
** 作品:《伍子胥變文》,《張義潮變文》,《維摩詁經講經文》,《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等。
** 總集:《敦煌掇瑣》,《敦煌變文集》,《雲謠集雜曲子》,《敦煌歌辭總編》等。
* 隋唐五代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皎然,司空圖等。
** 理論批評著作:《詩式》,《二十四詩品》,《詩人主客圖》等。
* 隋唐五代文學史料:《朝野僉載》,《唐國史補》,《隋唐嘉話》,《大唐新語》,《因話錄》,《文鏡秘府論》,《劉賓客嘉話錄》,《杜陽雜編》,《本事詩》,《闕史》,《北里志》,《唐摭言》,《鑒誡錄》,《北夢瑣言》,《唐語林》,《容齋隨筆》,《登科記考》,《唐兩京城坊考》,《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等。◆ 宋代文學
* 宋代詩
** 詩人:徐鉉,王禹偁,柳開,惠崇,楊億,錢惟演,寇(上「淮」下「十」),石延年,晏殊,魏野,張泳,宋祁,林逋,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石介,李覯,王安石,王令,文同,蘇軾,孔平仲,張舜民,張未,郭祥正,惠洪,道潛,黃庭堅,晁補之,陳師道,賀鑄,洪朋兄弟,徐俯,晁沖之,韓駒,唐庚,鄭俠,秦觀,李綱,朱弁,劉子翚,陳與義,呂本中,曾畿,汪藻,吳可,王庭珪,李清照,周紫芝,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蕭德藻,周必大,朱熹,樓鑰,葉逋,戴復古,岳珂,裘萬頃,洪咨夔,高翥,樂雷發,華岳,汪莘,方岳,趙汝(釒遂),劉克庄,敖陶孫,王邁,葉紹翁,嚴羽,趙師秀,翁卷,徐照,徐璣,林景熙,鄭思肖,汪元量,文天祥,龔開等。
** 風格流派:西昆體,蘇梅,蘇門四學士,蘇黃,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江西詩派,江湖派,四靈體。
** 總集及研究著作:《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宋詩鈔》,《宋百家詩存》,《宋十五家詩選》,《宋詩紀事》,《宋詩別裁集》,《宋詩精華錄》,《唐宋詩舉要》,《江湖集》,《谷音》等。
* 宋代詞
** 詞人:晏殊,范仲淹,王觀,張先,柳永,晏幾道,蘇軾,李之儀,秦觀,晁端禮,仲殊,舒亶,趙令峙,毛滂,曹組,魏夫人,賀鑄,周邦彥,揚無咎,陳克,張元斡,朱敦儒,葉夢得,蘇庠,趙鼎,康與之,李清照,王安中,萬俟詠,趙佶,向子謹,程垓,岳飛,朱淑真,史浩,韓元吉,陸游,張孝祥,辛棄疾,葛立方,陳亮,姜夔,劉過,張鎡,石孝友,高觀國,吳潛,趙善括,李曾伯,楊炎正,王沂孫,吳文英,陳人傑,蔣捷,史達祖,李好古,陳允乎,張炎,周密,劉辰翁,鄧光薦,沈瀛等。
** 風格流派:婉約派,豪放派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樂府雅詞》,《碧雞漫志》,《花庵詞選》,《絕妙好詞》,《陽春白雪》,《增修箋注妙選草堂詩餘》,《樂府補題》,《唐宋名賢百家詞》,《宋六十名家詞》,《詞綜》,《彊村叢書》,《四印齋所刻詞》,《詞選》,《宋四家詞選》,《全宋詞》,《本事詞》,《詞林紀事》,《唐宋詞人年譜》,《詞苑叢談》等。
** 文體:詞
* 宋代文
** 作家:柳開,石介,穆修,尹洙,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曾鞏,蘇洵,宋祁,王安石,蘇軾,蘇轍,劉敞,沈括,李鷹,胡銓,呂祖謙,陳亮,謝翱,謝枋得等。
** 風格流派:歐蘇,三蘇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宋文鑒》,《四六法海》,《南宋文范》,《唐宋文舉要》等。
** 文體:文賦
* 宋代筆記文
* 宋代志怪與傳奇
** 作家:樂史
** 作品:《括異志》,《睽車志》,《夷堅志》,《稽神錄》,《幕府燕閑錄》,《趙飛燕別傳》,《王榭傳》,《流紅記》,《梅妃傳》,《江淮異人錄》,《譚意歌傳》,《王幼玉記》,《綠窗新話》,《醉翁談錄》,《李師師外傳》,《隋煬帝海山記》等。
** 總集:《青瑣高議》
* 宋元話本
** 作品:《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全相平話五種》,《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等。
** 文體:平話,話本等。
* 宋代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張戒,姜夔,嚴羽等。
** 理論批評著作《潛溪詩眼》,《歲寒堂詩話》,《白石道人詩說》,《韻語陽秋》,《滄浪詩話》,《詞源》,《詩人玉屑》等。
* 宋代文學史料:《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冷齋夜話》,《後村詩話》,《宋詩話輯佚》,《能改齋漫錄》,《老學庵筆記》,《東京夢華錄》,《雲麓漫鈔》,《貴耳集》,《吹劍錄》,《雲谷雜記》,《鶴林玉露》,《春渚紀伺》,《邵氏聞見錄》,《(木呈)史》,《侯鯖錄》,《宋人軼事匯編》,《宋朝事實類苑》等。◆ 遼代文學
* 詩人:蕭觀音
* 總集及研究著作:《遼詩話》,《遼詩紀事》,《遼文存》,《遼文萃》,《全遼文》等。◆ 金代文學
* 詩人:宇文虛中,黨懷英,周昂,段克己,吳激,劉迎,王寂,元好問,蔡松年,趙秉文,李純甫,辛願,趙可,王庭筠,李俊民,王若虛,趙元,楊雲翼,蔡珪,完顏璹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中州集》,《金文雅》,《全金詩》,《金文最》,《河汾諸老詩集》,《金詩紀事》等。
* 詞人:劉中尹,元好問等。
* 總集:《全金元詞》,《中州樂府》等。
* 散文家:蔡松年,黨懷英,趙秉文,李純甫,元好問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金文雅》,《金文最》等。
* 宋金諸宮調:
** 作品:《董解元西廂記》,《劉知遠諸宮調》等。
* 金代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王若虛
** 理論批評著作:《滹南詩話》
* 金代文學史料:《歸潛志》◆ 元代文學
* 元代詩
** 詩人:耶律楚材,
劉秉忠,方回,王惲,戴錶元,仇遠,劉因,趙孟睿 觶 鈐兀 菁 墩ィ 覀菟梗 斕氯螅 釵 澹 磧腥桑 鵬悖 即蹋 哞叮 曄停 綏 趺岬取?lt;BR> ** 總集及研究著作:《元詩選》,《元詩別裁集》,《元詩紀事》等。
* 元代詞
** 詞人:張之翰,劉敏中,陸文圭,袁易,張雨,李孝光,張翥,薩都刺,倪瓚,邵亨貞等。
** 總集:《全金元詞》
* 元代散文
** 散文家:王惲,姚燧,柳貫,歐陽玄,黃(氵晉),馬祖常,蘇天爵等。
** 總集:《元文類》
* 元代散曲
** 散曲作家:杜仁傑,胡祗遹,盧摯,薛昂夫,張可久,貫雲石,張養浩,喬吉,劉致,徐再思,張鳴善,王和卿,楊朝英,汪元亨,劉庭信,睢景臣,曾瑞等。
** 總集:《全元散曲》
** 文體:散曲
* 元代雜劇
** 劇作家:白樸,李文蔚,石君寶,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鄭光祖,楊顯之,張國賓,李直夫,鄭廷王,紀君祥,尚仲賢,王伯成,楊梓,喬吉,秦簡夫,朱凱,李好古,康進之,武漢臣,高文秀,費唐臣,宮天挺等。
** 作品:《西廂記》,《包待制陳州糶米》等。
** 風格流派:元曲四大家
** 總集及研究著作:《元刊雜劇三十種》,《元曲選》,《元曲選外編》,《中原音韻》,《錄鬼簿》,《太和正音譜》等。
** 文體:雜劇
* 元代南戲
** 劇作家:高明
** 作品:荊劉拜殺
** 總集及研究著作:《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南詞敘錄》等。
** 文體:南戲
* 元代小說
** 作品:《好兒趙正》,《三國志平話》等。
* 元代文學理論批評
** 正理論批評著作:《修辭鑒衡》,《吳禮部詩話》等。◆ 明代文學
* 明代詩
** 詩人:劉基,楊基,高啟,袁凱,馬中錫,李東陽,王九思,唐寅,文徵明,李夢陽,王廷相,王廷陳,康海,何景明,邊貢,徐禎卿,楊慎,皇甫沖,謝榛,高叔嗣,徐中行,李攀龍,吳國倫,王世貞,梁有譽,袁宗道,高攀龍,袁宏道,鍾惺,袁中道,譚元春,瞿式耜,陳子龍,張煌言,夏完淳等。
** 風格流派:台閣體,茶陵詩派,前七子,後七子,公安派,竟陵派,復社,畿社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列朝詩集》,《明詩別裁集》,《明詩綜》,《明詩紀事》等。
* 明代詞
** 詞人:瞿佑,聶大年,楊循吉,王世貞,施紹莘,陳子龍等。
** 總集:《明詞綜》
* 明代散文
** 散文家:宋濂,劉基,方孝孺,吳寬,馬中錫,祝允明,王守仁,何孟春,歸有光,唐順之,王慎中,茅坤,王世貞,宗臣,李贄,袁宗道,袁宏道,王思任,鍾惺,袁中道,艾南英,徐霞客,譚元春,劉侗,張岱,張溥等。
** 風格流派: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等。
** 總集:《明文海》,《古文觀止》等。
** 文體:八股文
* 明清散曲
** 散曲作家:湯式,王九思,王磐,楊慎,陳鐸,金鑾,馮惟敏,薛論道,顧大典,劉效祖,趙南星,沈自晉,趙慶熔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盛世新聲》,《詞林摘艷》,《雍熙樂府》,《南詞新譜》,《吳騷合編》,《顧曲麈談》,《散曲叢刊》等。
* 明代戲曲
** 戲曲作家:賈仲明,楊訥,朱有燉,邵燦,徐霖,邱濬,康海,李開先,徐渭,高濂,李日華,梁辰魚,汪道昆,王世貞,周朝俊,湯顯祖,屠隆,沈璟,王驥德,孫鍾齡,馮夢龍,呂天成,阮大鋮等。
** 風格流派:臨川派,吳江派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曲品》,《傳奇品》,《盛明雜劇》,《六十種曲》,《曲海總目提要》等。
** 文體:傳奇戲曲
* 明代小說
** 小說家:羅貫中,瞿佑,施耐庵,李昌祺,吳承恩,羅懋登,馮夢龍,凌濛初,陳忱,董說等。
** 作品:《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楊家府演義》,《海公案》,《封神演義》,《金瓶梅》,《石點頭》,《龍圖公案》,《禪真逸史》,《醉醒石》,《醒世姻緣傳》等。
** 總集:《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英雄譜》,《今古奇觀》,《西湖二集》等。
** 文體:擬話本,演義,章回小說等。
* 明代文學理論批評
** 理論批評家:徐禎卿,謝榛,王世貞,李贄,袁宏道,王驥德等。
** 理論批評著作:《懷麓堂詩話》,《南濠詩話》,《談藝錄》,《四溟詩話》,《藝苑卮言》,《國雅品》,《詩藪》,《曲律》等。
** 叢編:《歷代詩話》,《歷代詩話》,《歷代詩話續編》等。◆ 清代文學
* 清代詩
** 詩人:錢謙益,陳貞慧,吳偉業,杜濬,錢澄之,顧炎武,歸庄,屈大鈞,馮班,宋琬,余懷,施閏章,尤侗,吳嘉紀,葉燮,梁佩蘭,吳兆騫,彭孫通,陳恭尹,王士禛,宋犖,查慎行,趙執信,屈復,沈德潛,鄭燮,胡天游,袁枚,蔣士銓,趙翼,姚鼐,翁方綱,洪亮宙,黎簡,黃景仁,吳錫麒,王曇,孫原湘,張問陶,舒位,彭兆蓀,汪端,席佩蘭等。
** 風格流派:江左三大家,嶺南三家等。
** 總集及研究著作:《清詩別裁集》,《湖海詩傳》,《清詩鐸》,《晚晴簃詩匯》等。
* 清代詞
** 詞人:吳偉業,王夫之,吳綺,孫枝蔚,顧景星,毛奇齡,陳維崧,唐夢賚,朱彝尊,毛際可,曹貞吉,蔣景祁,徐釻,顧貞觀,納蘭性德,厲鶚,吳錫麒,黃景仁,張惠言,項鴻祚等。
** 風格�1�7

閱讀全文

與唐人小說蔣後主秘錄在線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
主角是好幾個小孩的玄幻小說 瀏覽:298
女主為男主擋傷小說 瀏覽:530
魔道師祖小說名字 瀏覽:359
絕世唐門風雲小說網 瀏覽:585
玄幻小說中的丹葯等級 瀏覽:903
三途川客棧類似小說推薦 瀏覽:349
女人較多的玄幻小說 瀏覽:21
精神病主角有聲小說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