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典武俠描寫片斷
霎時間刀光耀眼,十餘件兵刃齊向他砍去。向問天斜刺穿出,向那泰山派的道士欺近。那道士挺劍刺出,向問天身形一晃,閃到了他背後,左肘反撞,噗的一聲,撞中了那道士後心,雙手輕揮,已將他手中長劍卷在鐵鏈之中,右足一點,躍回涼亭。這幾下兔起鶻落,迅捷無比,正派群豪待要阻截,哪裡還來得及?一名漢子追得最快,逼近涼亭不逾數尺,提起單刀砍落,向問天背後如生眼睛,竟不回頭,左腳反足踢出,腳底踹中那人胸膛。那人大叫一聲,直飛出去,右手單刀這一砍之勢力道正猛,擦的一響,竟將自己右腿砍了下來。
這一聲喝過,長劍挺前,已刺到了令狐沖肌膚。此刻自身已在三劍籠罩之下,只須一轉身,那便一劍插入胸膛,二劍插入小腹,當即哈哈一笑,道:「跪下便跪下!」右膝微屈,右手已拔起桌上長劍,回手一揮,青城派弟子三隻手掌齊腕而斷,連著三柄長劍一齊掉在地下。侯人雄等三人臉上登無血色,真難相信世上居然會有此事,惶然失措片刻,這才向後躍開。其中一名青城弟子只有十八九歲,痛得大聲號哭起來。
向問天喝彩道:「好劍法!」接著又道:「劍上無勁,內力太差!」令狐沖笑道:「豈但內力太差,簡直毫無內力。」突然聽得向問天一聲呼叱,跟著嗆啷啷鐵鏈聲響,只見兩名黑衣漢子已撲入涼亭,疾攻向問天。這二人一個手執鑌鐵雙懷杖,另一手持雙鐵牌,都是沉重兵器,四件兵刃和向問天的鐵鏈相撞,火星四濺。向問天連閃幾閃,欲待搶到那懷杖之人身後,那人雙杖嚴密守衛,護住了周身要害。向問天雙手給鐵鏈縛住了,運轉不靈。
魔教中連聲呼叱,又有二人搶入涼亭。這兩人均使八角銅錘,直上直下的猛砸。二人四錘一到,那使雙懷杖的便轉守為攻。向問天穿來插去,身法靈動之極,卻也無法傷到對手。每當有隙可乘,鐵鏈攻向一人,其餘三人便奮不顧身的撲上,打法兇悍之極。堪堪鬥了十餘招,魔教人眾的首領喝道:「八槍齊上。」八名黑衣漢子手提長槍,分從涼亭四面搶上,東南西北每一方均有兩桿長槍,朝向問天攢刺。
向問天向令狐沖叫道:「小朋友,你快走罷!」喝聲未絕,八根長槍已同時向他刺去。便在此時,四柄銅錘砸他胸腹,雙懷杖掠地擊他脛骨,兩塊鐵牌向他臉面擊到,四面八方,無處不是殺手。這十二個魔教好手各奮平生之力,下手毫不容情。看來人人均知和向問天交手,那是世間最凶險之事,多挨一刻,便是向鬼門關走近了一步。
令狐沖眼見眾人如此狠打,向問天勢難脫險,叫道:「好不要臉!」向問天突然迅速無比的旋轉身子,甩起手上鐵鏈,撞得一眾兵刃叮叮當當直響。他身子便如一個陀螺,轉得各人眼也花了,只聽得當當兩聲大響,兩塊鐵牌撞上他的鐵鏈,穿破涼亭頂,飛了出去。向問天更不去瞧對方來招,越轉越快,將八根長槍都盪了開去。魔教那首領喝道:「緩攻游斗,耗他力氣!」使槍的八人齊聲應道:「是!」各退了兩步,只待向問天力氣稍衰,鐵鏈中露出空隙,再行搶攻。
向問天哈哈一笑,突然間左腿微蹲,鐵鏈呼的甩出,打在一名使銅錘之人的腰間。那人「啊」的一聲大叫,左手銅錘反撞過來,打中自己頭頂,登時腦漿迸裂。八名使槍之人八槍齊出,分刺向問天前後左右。向問天甩鐵鏈盪開了兩桿槍,其餘六人的鋼槍不約而同的刺向他左脅。當此情景,向問天避得開一桿槍,避不開第二桿,避得開第二桿,避不開第三桿,更何況六槍齊發?
令狐沖一瞥之下,看到這六槍攢刺,向問天勢無可避,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了獨孤九劍的第四式「破槍式」,當這間不容發之際,哪裡還能多想?長劍閃出,只聽得當啷一聲響,八桿長槍一齊跌落,八槍跌落,卻只發出當啷一響,幾乎是同時落地。令狐沖一劍分刺八人手腕,自有先後之別,只是劍勢實在太快,八人便似同時中劍一般。
他長劍既發,勢難中斷,跟著第五式「破鞭式」又再使出。這「破鞭式」只是個總名,其中變化多端,舉凡鋼鞭、鐵鐧、點穴撅、判官筆、拐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鐵牌、八角錘、鐵椎等等短兵刃皆能破解。但見劍光連閃,兩根懷杖、兩柄銅錘又皆跌落。十二名攻入涼亭的魔教教眾之中,除了一人為向問天所殺、一人鐵牌已然脫手之外,其餘十人皆是手腕中劍,兵刃脫落。十一人發一聲喊,狼狽逃歸本陣。那魔教首領發了句號令,立時便有五人攻入涼亭。一個中年婦人手持雙刀,向令狐沖殺來。四名大漢圍攻向問天。那婦人刀法極快,一刀護身,一刀疾攻,左手刀攻敵時右手刀守御,右手刀攻敵時左手刀守御,雙刀連使,每一招均在攻擊,同時也是每一招均在守御,守是守得牢固嚴密,攻亦攻得淋漓酣暢。令狐沖看不清來路,連退了四步。便在這時,只聽呼呼風響,似是有人用軟兵刃和向問天相鬥,令狐沖百忙中斜眼一瞥,卻見兩人使鏈子錘,二人使軟鞭,和向問天手上的鐵鏈斗得正烈。鏈子錘上的鋼鏈甚長,甩將開來,橫及丈余,好幾次從令狐沖頭頂掠過。只聽得向問天罵道:「你奶奶的!」一名漢子叫道:「向右使,得罪!」原來一根鏈子錘上的鋼鏈已和向問天手上的鐵鏈纏住。便在這一瞬之間,其餘三人三般兵刃,同時往向問天身上擊來。向問天「嘿」的一聲,運勁猛拉,將使鏈子錘的拉了過來,正好擋在他的身前。兩根軟鞭、一枚鋼錘盡數擊上那人背心。令狐沖斜刺里刺出一劍,劍勢飄忽,正中那婦人的左腕,卻聽得當的一聲,長劍一彎,那婦人手中柳葉刀竟不跌落,反而一刀橫掃過來。令狐沖一驚,隨即省悟:「她腕上有鋼制護腕,劍刺不入。」手腕微翻,長劍挑上,噗的一聲,刺入她左肩「肩貞穴」。那婦人一怔,但她極為勇悍,左肩雖然劇痛,右手刀仍是奮力砍出。令狐沖長劍閃處,那婦人右肩的「肩貞穴」又再中劍。她兵刃再也拿捏不住,使勁將雙刀向令狐沖擲出,但雙臂使不出力道,兩柄刀只擲出一尺,便即落地。令狐沖剛將那婦人制服,右首正派群豪中一名道士挺劍而上,鐵青著臉喝道:「華山派中,只怕沒這等妖邪劍法。」令狐沖見他裝束,知是泰山派的長輩,想是他不忿同門為向問天所傷,上來找還場子。令狐沖雖為師父革逐,但自幼便在華山派門下,五嶽劍派,同氣連枝,見到這位泰山派前輩,自然而然有恭敬之意,倒轉長劍,劍尖指地,抱拳說道:「弟子沒敢得罪了泰山派的師伯。」
那道人道號天乙,和天門、天松等道人乃是同輩,冷冷的道:「你使的是甚麼劍法?」令狐沖道:「弟子所使劍法,乃華山派長輩所傳。」天乙道人哼了一聲道:「胡說八道,不知到哪裡去拜了個妖魔為師,看劍!」挺劍向令狐沖當胸刺到,劍光閃爍,長劍發出嗡嗡之聲,單只這一劍,便罩住了他胸口「膻中」、「神藏」、「靈墟」、「神封」、「步廊」、「幽門」、「通谷」七處大穴,不論他閃向何處,總有一穴會被劍尖刺中。這一劍叫做「七星落長空」,是泰山派劍法的精要所在。這一招刺出,對方須得輕功高強,立即倒縱出丈許之外,方可避過,但也必須識得這一招「七星落長空」,當他劍招甫發,立即毫不猶豫的飛快倒躍,方能免去劍尖穿胸之禍,而落地之後,又必須應付跟著而來的三招凌厲後著,這三招一著狠似一著,連環相生,實所難當。天乙道人眼見令狐沖劍法厲害,出手第一劍便使上了。自從泰山派前輩創了這招劍招以來,與人動手第一招便即使用,只怕從所未有。令狐沖一驚之下,猛地想起在思過崖後洞的石壁之上見過這招,當日自己學了來對付田伯光,只是學得不像,未能取勝,但於這招劍法的勢路卻瞭然於胸。這時劍氣森森,將及於體,更無思索餘暇,登時挺劍直刺天乙道人小腹。這一劍正是石壁上的圖形,魔教長老用以破解此招,粗看似是與敵人斗個兩敗俱傷,同歸於盡。其時泰山派這招「七星落長空」分為兩節,第一節以劍氣罩住敵人胸口七大要穴,當敵人驚慌失措之際,再以第二節中的劍法擇一穴而刺。劍氣所罩雖是七穴,致敵死命,卻只一劍。這一劍不論刺在哪一穴中,都可克敵取勝,是以既不須同時刺中七穴,也不可能同時刺中七穴。招分兩節,本是這一招劍法的厲害之處,但當年魔教長老仔細推敲,正從這厲害之處找出了弱點,待對方第一節劍法使出之後,立時疾攻其小腹,這一招「七星落長空」便即從中斷絕,招不成招。
天乙道人一見敵劍來勢奧妙,絕無可能再行格架,大驚失色,縱聲大叫,料想自己肚腹定然給長劍洞穿,驚惶中也不知痛楚,腦中一亂,只道自己已經死了,登時摔倒。其時令狐沖劍尖將及他小腹,便即凝招不發,不料天乙道人大驚之下,竟爾嚇得暈了過去。
泰山派門下眼見天乙倒地,均道是為令狐沖所傷,紛紛叫罵,五名青年道人挺劍來攻。這五人都是天乙的門人,心急師仇,五柄長劍猶如狂風暴雨般急刺疾舞。令狐沖長劍連點,五名道士手腕中劍,長劍嗆啷、嗆啷落地。五人驚惶之下,各自躍開。只見天乙道人顫巍巍的站了起來,叫道:「刺死我了,刺死我了!」五弟子見他身上無傷,不住大叫,盡皆駭然,不知他是死是活。天乙道人叫了幾聲,身子一晃,又復摔倒。兩名弟子搶過去扶起,狼狽退開。
這時圍攻向問天的又換了數人。兩個使劍的漢子是衡山派中人,雙劍起落迅速,找尋向問天鐵鏈中的空隙。另一個左手持盾,右手使刀,卻是魔教中的人物,這人以盾護體,展開地堂刀法,滾近向問天足邊,以刀砍他下盤。向問天的鐵鏈在盾牌上接連狠擊兩下,都傷他不到。盾牌下的鋼刀陡伸陡縮,招數狠辣。令狐沖心想:「這人盾牌護身,防守嚴密,但他一出刀攻人,自身便露破綻,立時可斷他手臂。」
忽聽得身後有人喝道:「小子,你還要不要性命?」這聲音雖然不響,但相距極近,離他耳朵似不過一兩尺。令狐沖一驚回頭,已和一人面對面而立,兩人鼻子幾乎相觸,急待閃避,那人雙掌已按住他胸口,冷冷的道:「我內力一吐,教你肋骨盡斷。」令狐沖心知他所說不虛,站定了不敢再動,連一顆心似也停止了跳動。那人雙目凝視著令狐沖,只因相距太近,令狐沖反而無法見到他的容貌,但見他雙目神光炯炯,凜然生威,心道:「原來我死在此人手下。」想起生死大事終於有個了斷,心下反而舒泰。那人初見令狐沖眼色中大有驚懼之意,但片刻之間,便現出一般滿不在乎的神情,如此臨死不懼,縱是武林中的前輩高人亦所難能,不由得起了欽佩之心,哈哈一笑,說道:「我偷襲得手,制你要穴,雖然殺了你,諒你死得不服!」雙掌一撤,退了三步。令狐沖這才看清,這人矮矮胖胖,麵皮黃腫,約莫五十來歲年紀,兩只手掌肥肥的又小又厚,一掌高,一掌低,擺著「嵩陽手」的架式。
樂厚左掌一提,右掌一招便即劈出。他這人形相醜陋,但一掌出手,登時全身猶如淵停岳峙,氣度凝重,說不出的好看。令狐沖見他周身竟無一處破綻,喝彩道:「好掌法!」長劍斜挑,因見樂厚掌法身形中全無破綻,這一劍便守中帶攻,九分虛,一分實。樂厚見令狐沖長劍斜挑,自己雙掌不論拍向他哪一個部位,掌心都會自行送到他劍尖之上,雙掌只拍出尺許,立即收掌躍開,叫道:「好劍法!」令狐沖道:「晚輩無禮!」樂厚喝道:「小心了!」雙掌凌空推出,一股猛烈的掌風逼體而至。令狐沖暗叫:「不好!」此時樂厚和他相距甚遠,雙掌發力遙擊,令狐沖無法以長劍擋架,剛要閃避,只覺一股寒氣襲上身來,登時機伶伶打了個冷戰。樂厚雙掌掌力不同,一陰一陽,陽掌先出,陰力卻先行著體。令狐沖只一呆,一股炙熱的掌風跟著撲到,擊得他幾乎窒息,身子晃了幾晃。陰陽雙掌掌力著體,本來更無幸理,但令狐沖內力雖失,體內真氣卻充沛欲溢,既有桃谷六仙的真氣,又有不戒和尚的真氣,在少林寺中養傷,又得了方生大師的真氣,每一股都是渾厚之極。這一陰一陽兩股掌力打在身上,他體內真氣自然而然生出相應之力,護住心脈內臟,不受損傷。但霎時間全身劇震,說不出的難受,生怕樂厚再以掌力擊來,當即提劍沖出涼亭,挺劍疾刺而出。
樂厚雙掌得手,只道對方縱不立斃當場,也必重傷倒地,哪知他竟是安然無恙,跟著又見劍光點點,指向自己掌心,驚異之下,雙掌交錯,一拍令狐沖面門,一拍他的小腹。掌力甫吐,突然間一陣劇痛連心,只見自己兩只手掌疊在一起,都已穿在對方長劍之上,不知是他用劍連刺自己雙掌,還是自己將掌擊到他的劍尖之上,但見左掌在前,右掌在後,劍尖從左掌的手背透入五寸有餘。
令狐沖倘若順勢挺劍,立時便刺入了他胸膛,但念著他先前掌底留情之德,劍穿雙掌後便即凝劍不動。樂厚大叫一聲,雙掌回縮,拔離劍鋒,倒躍而出。令狐沖心下歉然,叫道:「得罪了!」他所使這一招是「獨孤九劍」中「破掌式」的絕招之一,自從風清揚歸隱,從未一現於江湖。猛聽得砰蓬、喀喇之聲大作,令狐沖回過頭來,但見七八條漢子正在圍攻向問天,其中兩人掌力凌厲,將那涼亭打得柱斷梁折,頂上椽子瓦片紛紛墮下。各人斗得興發,瓦片落在頭頂,都是置之不理。
他便這么望得一眼,樂厚倏地欺近身來,遠遠發出一掌,掌力擊在令狐沖胸口,打得他身子飛了出去,長劍跟著脫手。他背心未曾著地,已有七八人追將過來,齊舉兵刃,往他身上砸落。令狐沖笑道:「撿現成便宜嗎?」忽覺腰間一緊,一根鐵鏈飛過來捲住了他身子,便如騰雲駕霧般給人拖著凌空而行。
……
濃霧中傳來一人聲音叫道:「你為禍武林,人人得而誅之,再接我一錐。」只聽得呼呼呼呼響聲不絕,他口說「一錐」,飛射而來的少說也有七八枚飛錐。
令狐沖聽了這暗器破空的凄厲聲響,心下暗暗發愁:「風太師叔傳我的劍法雖可擊打任何暗器,但這飛錐上所帶勁力如此厲害,我長劍縱然將其擊中,但我內力全無,長劍勢必給他震斷。」只見向問天雙腿擺了馬步,上身前俯,神情甚是緊張,反不如在涼亭中被群敵圍困時那麼滿不在乎。一枚枚飛錐飛到他身前,便都沒了聲息,想必都給他收了去。突然響聲大盛,不知有多少飛錐同時擲出,令狐沖知道這是「滿天花雨」的暗器手法,本來以此手法發射暗器,所用的定是金錢鏢、鐵蓮子等等細小暗器,這飛錐從破空之聲中聽來,每枚若無斤半,也有一斤,怎能數十枚同時發出?他聽到這凌厲的破空之聲,自然而然的身子往地下一伏,卻聽得向問天大叫一聲:「啊喲!」似是身受重傷。令狐沖大驚,縱身過去,擋在他的前面,急問:「向先生,你受了傷嗎?」向問天道:「我……我不成了,你……你……快走……」令狐沖大聲道:「咱二人同生共死,令狐沖決不舍你獨生!」只聽得追敵大聲呼叫:「向問天中了飛錐!」白霧中影影綽綽,十幾個人漸漸逼近。
便在此時,令狐沖猛覺一股勁風從身右掠過,向問天哈哈大笑,前面十餘人紛紛倒地。原來他將數十枚飛錐都接在手中,卻假裝中錐受傷,令敵人不備,隨即也以「滿天花雨」手法射了出去。其時濃霧彌天,視界不明;而令狐沖惶急之聲出於真誠,對方聽了,盡皆深信不疑;再加向問天居然也能以「滿天花雨」手法發射如此沉重暗器,大出追者意料之外,是以追在最前的十餘人或死或傷,竟無一人倖免。向問天抱起令狐沖,轉身又奔,說道:「不錯,小兄弟,你很有義氣。」他想令狐沖挺身而出,胡亂打抱不平,還不過是少年人的古怪脾氣,可是自己適才假裝身受重傷,裝得極像,令狐沖竟不肯舍己逃生,決意同生共死,那實是江湖上最可寶貴的「義氣」。過得少時,敵人又漸漸追近,只聽得嗖嗖之聲不絕,暗器連續飛至。向問天竄高伏低的閃避,追者更加迫近,他將令狐沖放下,一聲大喝,回身沖入追敵人叢之中,乒乒乓乓幾聲響,又再奔回,背上已負了一人。他將那人雙手用自己手腕上的鐵鏈繞住,負在背上。這才將令狐沖抱起,繼續奔跑,笑道:「咱們多了塊活盾牌。」
那人大叫:「別放暗器!別放暗器!」可是追敵置之不理,暗器發之不已。那人突然大叫一聲:「哎唷!」背心上被暗器打中。向問天背負活盾牌,手抱令狐沖,仍是奔躍迅捷。背上那人大聲叱罵:「王崇古,他媽的你不講義氣,明知我……哎喲,是袖箭,你奶奶的,張芙蓉你這騷狐狸,你……你借刀殺人。」只聽得噗噗噗之聲連響,那人叫罵之聲漸低,終於一聲不響。向問天笑道:「活盾牌變了死盾牌。」他不須顧忌暗器,提氣急奔,轉了兩個山坳,說道:「到了!」吁了一口長氣,哈哈大笑,心懷大暢,最後這十里山道實是凶險萬分,是否能擺脫追敵,當時實在殊無把握。令狐沖放眼望去,心下微微一驚,眼前一條窄窄的石樑,通向一個萬仞深谷,所見到的石樑不過八九尺長,再過去便雲封霧鎖,不知盡頭。向問天低聲道:「白霧之中是條鐵索,可別隨便踏上去。」令狐沖道:「是!」忍不住心驚:「這石樑寬不逾尺,下臨深谷,本已危險萬狀,再換作了鐵索,以我眼前功力,絕難渡過。」向問天放開了纏在「死盾牌」手上的鐵鏈,從他腰間抽出一柄長劍,遞給令狐沖,再將「盾牌」豎在身前,靜待追敵。等不到一盞茶時分,第一批追敵已然趕到,正、魔雙方的人物均有。眾人見地形險惡,向問天作的是背水為陣之勢,倒也不敢逼近。過了一會,追敵越來越多,均聚在五六丈外,大聲喝罵,隨即暗器、飛蝗石、袖箭等紛紛打了過來。向問天和令狐沖縮在「盾牌」之後,諸般暗器都打他們不到。驀地里一聲大吼,聲震山谷,一名莽頭陀手舞禪杖沖來,一柄七八十斤的鐵禪杖往向問天腰間砸到。向問天一低頭,禪杖自頭頂掠過,鐵鏈著地揮出,抽他腳骨。那頭陀這一杖用力極猛,無法收轉擋架,當即上躍閃避。向問天鐵鏈急轉,已捲住他右踝,乘勢向前一送,使上借力打力之法,那頭陀立足不定,向前摔出,登時跌向深谷。向問天一抖一送,已將鐵鏈從他足踝放開。那頭陀驚吼聲慘厲之極,一路自深谷中傳上來。眾人聽了無不毛骨悚然,不自禁的都退開幾步,似怕向問天將自己也摔下谷去。
飛狐外傳中的一群盜黨
眼睜睜的瞧著丈夫越來越是不濟,突見那老者將蛇形兵器往前疾送,圈轉回拉,徐錚單刀脫手,飛上半天,她「啊」的一聲叫了出來。那老者左足橫掃,徐錚急躍避過。那單刀從半空落將下來,盜眾中一人舉起長劍,往上一撩,一柄鋼刀登時斷為兩截。那盜伙身手好快,長劍跟著一劈一削,又將尚未落地的兩截斷刀斬成四截。他手中所持的固是極鋒利的寶劍,而出手之迅捷,更是使人目為之眩。徐錚紅了雙眼,雙臂揮舞,招招都是拚命的拳式,但那老者雷震擋的鐵柄長逾四尺,徐錚如何欺得近身去?數招之間,只聽得嗤的一聲響,雷震擋的尖端劃破了徐錚褲腳,大腿上鮮血長流,接著又是一響,徐錚左臀中擋。那老者抬起一腿,將他踢翻在地,一腳踏住,冷笑道:「我也不要你性命,只要廢了你的一對招子,罰你不生眼睛,太也胡塗。」徐錚又是害怕,又是憤怒,胸口氣為之塞,說不出話來。
便在此時,那老者舉起雷震擋,擋尖對准徐錚右眼,戳了下去。馬春花大叫一聲,搶上相救,呼的一響,馬上一個盜伙手中花槍從空刺下,將她攔住。兩個小孩齊叫:「爸爸!」向徐錚身邊奔去。突然間一個灰影一晃,那老者手腕上一麻,急忙翻擋迎敵,手裡驀然間輕了,原來手中兵刃竟已不知去向,驚怒中抬起頭來,只見那灰影躍上馬背,自己的獨門兵刃雷震擋卻已給他拿在手中舞弄,白光閃閃,轉成一個圓圈。如此倏來倏去,一瞬之間下馬上馬,空手奪了他雷震擋的,正是胡斐!眾盜相顧駭然,頃刻間寂靜無聲,竟無一人說話,人人均為眼前之事驚得呆了。過了半晌,各人才紛紛呼喝,舉刀挺杖,奔向胡斐。
……
胡斐抬頭向天,說道:「我師弟叫神拳無敵馬行空,區區在下便叫歪拳有敵牛耕田。」群盜一聽,盡皆大笑。這一句話明顯是欺人的假話,那老者只因他空手奪了自己的兵刃,才跟他對答了這一陣子話,否則早就出手了。他性子本便躁急,聽到「牛耕田」這三字,再也忍耐不住,虎吼一聲,便向胡斐撲來。胡斐勒馬一閃,雷震擋一晃,那老者手中倏地多了一物,舉手一看,卻不是雷震擋是什麼?物歸原主,他本該喜歡,然而這兵刃並非自己奪回,卻是對方塞入自己手中,瞧也沒瞧清,莫名其妙的便得回了兵刃。眾盜齊聲喝彩,叫道:「褚大哥好本事!」都道是他以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搶回。這姓褚的老者卻自知滿不是那回事,當真是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胡斐右手手掌朝天,始終擺著個乞討的姿勢,又道:「借一借何妨?」突然手臂一長一搭,那老者舉擋欲架,不知怎的,手中忽空,那雷震擋竟又已到了胡斐手中。
那姓聶壯漢見胡斐手中有了兵器,提劍便往他後心刺來。胡斐斜身閃開,回了一擋,跟著自左側搶上,雷震擋回掠橫刺。姓褚的老者只瞧得張大了口,合不攏來,原來胡斐所使的招數,竟是他師父親授的「六十四路轟天雷震擋法」,一模一樣,全無二致。他那姓上官的師弟更是詫異,明明聽得胡斐連雷震擋的名字也不識,使出來的擋法,卻和師哥全然相同。他二人那想得到胡斐武功根底既好,人又聰明無比,瞧了那姓褚老者與徐錚打鬥,早將招數記在心中。何況他所使招數雖然形似,其中用勁和變化的諸般法門,卻絕不相干。那姓聶的這時再也不敢輕慢,劍走輕靈,身手甚是便捷。胡斐所用兵刃全不順手,兼之有意眩人耳目,招招依著那姓褚老者的武功法門而使,更加多了一層拘束,但見敵人長劍施展開來,寒光閃閃,劍法實非凡俗。突見對手長劍一沉,知道不妙,待想如何變招,當的一聲,雷震擋的一端已被利劍削去。盜眾眼見胡斐舉止邪門,本來心中均自嘀咕,忽見那姓聶的得利,齊聲歡呼。姓聶的精神一振,步步進逼。胡斐從褚姓老者那裡學得的幾招擋法,堪堪已經用完,心想再打下去馬腳便露,眼見雷震擋被削去一端,心念一動,回擋斜砸,敵人長劍圈轉,當的一聲響,另一端也削去了。
姓上官的大盜先聽他說閃電錐,不由得一驚,但瞧了他幾路錐法,橫戳直刺,全不是那一會事,這才放心,大聲笑道:「這算那一門子的閃電錐?」胡斐道:「你學的不對,我的才對。」說著連刺急戳。其實他除單刀之外,什麼兵器都不會使,這閃電錐只是裝模作樣,所厲害者全在一隻左手,近身而搏,左手勾打鎖拿,當真是「一寸短,一寸險」。那姓聶的手中雖有利劍,竟是阻擋不住,被他攻得連連倒退,猛地里「啊」的一聲大叫,兩人同時向後躍開。只見胡斐身前晶光閃耀,那口寶劍已到了他的手裡。
2. 找武俠小說的片段!!!
葉慕華正是要藉握手為禮,來試探秦元浩的虛實。一試之下,只覺秦元浩的掌力剛中有柔,正是武當派的正宗內功。葉慕華逐漸加強掌力,加到了五六分,這才見秦元浩的眉頭略皺。
葉慕華逐漸加掌力,只覺對方毫不運勁相抗,他加到了八九分,對方仍是神色自如,臉上笑嘻嘻的,似乎根本不知道葉慕華是在試探他的本領。葉慕華大吃一驚,心裡想道:「以我現在所使的掌力已是足以開碑裂石,怎的是小叫化還是毫不感覺的樣子?」當下一發狠把全身氣力都使了出來,而且是專傷奇經八脈的大乘般若掌力。
大乘般若掌力剛猛無比,但說也奇怪,這股掌力發了出來!竟似把一塊石頭投入海中,對大海固然無損,而且也仍然是難測大海的深淺。葉慕華這一驚更是非同小可,心道:「恐怕要我的師父才能試出他的虛實了。」心念未已,忽覺一陣頭暈。這並不是金逐流運勁反擊所致,而是因為大乘般若掌力甚傷真氣,葉慕華把全身氣力都使了出來,身體自是不免有疲軟虛弱的反應。
http://book.ayinfo.ha.cn/wxxs/ll/liangyusheng/xgdx/004.htm
金逐流用的是上乘內功「彈指神通」的功夫,碎石發出,勝似鉛彈,而且他在黑夜之中,認穴不差毫釐,所打的都是人身大穴。
石子不比泥砂,給打著了穴道可不是當耍的。董十三娘是武學的大行家,聽風辨器,知道不能硬接,只好又使開了撥風鞭法防身。潑風鞭法遮攔不了一大片撒來的泥沙,但十顆八顆碎石打來,則是可以防護的。不過也已打得她手忙腳亂了!董十三娘還可以應付,圓海卻是應付不了。金逐流雙手齊揚,左掌掌心所扣的碎石,同樣的也是以天女散花的手法向圓海打去。
圓海舞起戒刀,只聽得「鐺鐺」之聲不絕於耳,他的這路刀法本來也防守得相當嚴密,但卻禁受不起金逐流打來的勁道,只打落了幾顆石子,已是感到虎口疼麻,一個疏神,「曲池穴」著了一顆石子,戒刀墜地,隨著「哎喲」一聲,人也倒地了。
這蒙面人身材瘦削,一擲之力卻是非同小可,那塊玄鐵有百多斤重,他這么使勁一擲,隱隱帶著風雷之聲,就像泰山壓頂似的向金逐流當頭壓下。
那蒙面人厲聲喝道:「好,那你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金逐流道:「有本領你搶回去好了!」話猶未了,只聽得「唰」的一聲,銀光燦爛,一條纏著銀絲的軟鞭已是向著金逐流打來。
金逐流心道:「又是一個便軟鞭的,且看他的鞭法比那董十三娘如何。」心念未已,那條軟鞭已經打到,鞭勢天矯如龍,似左似右似中,金逐流是個武學的大行家,一看就知他這一鞭是同時打自己的三處穴道。軟鞭打穴是極難練的功夫,金逐流也不覺吃了一驚。但他藝高膽大,卻也並不畏懼。
眼看軟鞭就要打著了金逐流的身子,金逐流使出「天羅步法」,滴溜溜的身形一轉,軟鞭幾乎是貼著他的琵琶骨掃了過去。金逐流正以為可以避開,不料那人的鞭法當真是使得靈活之極,鞭梢一彎,長蛇般的突然掉過頭來,而且鞭梢上還突然伸出一支三寸來長兩面開鋒的匕首,等於是一支短劍,指向金逐流胸口的「璇璣穴」。
在對方這樣的怪招突出之下,連「天羅步法」都是閃避不開的了。好個金逐流,在這性命俄頃之際,使出了卓絕的指法,中指一彈,恰好彈著鞭梢,那支短劍歪過一邊,割裂了他的衣裳,卻沒有刺傷他的皮肉,但雖然如此,金逐流亦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
說時遲,那時快,蒙面人一個「回風掃柳」,急三鞭又掃過來,他的鞭梢是嵌有利器的,鞭法之中還藏有刀劍的招數。
http://book.ayinfo.ha.cn/wxxs/ll/liangyusheng/xgdx/010.htm
3. 推薦!!武俠小說中的精彩片斷
1.《書劍恩仇錄》
這本書中最令人扼腕浩嘆的就是陳家洛、青桐、香香公主及乾隆這段四角戀愛,還有金笛書生余魚同對駱冰的那段傻單戀,緣生緣滅,千迴百折,讓人覺得愛情實在是一種殘酷至極的甜蜜。另外乾隆的身世之謎也是書中的一段爭辯不已的懸案,當然紅花會眾當家為民除害、反清復明的事跡在書中也有極江湖的說法,大反派張召重的貫穿全場,更是將往來中原及回疆、翻覆朝廷及民間的故事帶到最高點。數不盡的民族情結及愛恨糾纏造就了.這個最廣為流傳的滿漢故事。這是金庸作品集的第一部著作。
2.《碧血劍》
除了平凡的主角袁承志幼年習藝及江湖歷練的過程,最特殊的人物就是武功高、人又帥的金蛇郎君一段風流韻事,其諸最傳神的是以簡練公平的筆法道出皇太極,崇禎及李自成這叄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和闖王李自成的一段淵源及各崇禎之女長平公主的無緣之戀,在書中也有其詳細又極含蓄悱惻的描述。
3.《射鵰英雄傳》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隨母流落蒙古大漠,這傻頭傻腦但有情有義的小夥子倒也逝有福氣,他不但習得了江南六怪的絕藝、全真教馬鈺的內功、洪七公的隆龍十八掌、雙手互博之術、九陰真經等蓋世武功,還讓古靈精怪的小美女黃蓉這輩子跟定了他。
這部原『大漠英雄傳』的小說是金庸小說中最廣為普羅大眾接受、傳頌的一部,其中出了許多有名又奇特的人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還有武功靈光、腦袋不靈光的老頑童周伯通,他們有特立獨行的性格、作為和人生觀,讓人嘆為觀止。書中對歷史多有著墨,中原武林及蒙古大漠的生活情形隨著人物的生長環境變遷而有不同的敘述,異族統治之下的小老百姓心情寫來絲絲入扣,本書對情的感覺是很含蓄的,尤其是郭靖與拖雷、華箏無猜的童年之誼,他與江南六怪的師生之誼等等,還有全真七子中長春子丘處機的俠義行為及其與郭楊二人風雪中的一段情誼,也有很豪氣的敘述。神運算元瑛姑及一燈大師和周伯通的一場孽戀,是最出乎人意料的一段,成人世界的戀情可比小兒女的青澀戀燕還復雜多了。郭靖以拙勝巧的人生經歷和「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儒俠風度,也是書中最大要旨。距離這本書完成的時間已有四十年了,書中的單純誠朴的人物性格還深深的留在讀者心中,本書故事也多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4. 辯論賽。題目武俠小說該進入課本,正方
持反對意見者的理由有四:1、俠義文化是人治社會的產物,而現在已經是法治社會,俠義精神過時了,落伍了。2、對心智尚未健全、又喜歡盲目模仿的中學生宣揚俠義精神是非常危險的,有誤導之嫌。3、比武俠小說更具人文性、文學性、更經典的作品多的是,何必一定要在教材中選入武俠小說呢?4、即使武俠小說要入選教材,也應該選名家名作。而金庸的《神鵰俠侶》(片段)是名家而非名作,王度廬的《卧虎藏龍》(片段)則既非名家,也非名作,應該以另外的作品替代。
我的觀點是,入選誰的和什麼作品當然各自會有不同的標准,但就「應不應該入選武俠小說進教材」這一點而言,我個人是持肯定意見的。理由如下:
1、俠義文化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可以說源遠流長,影響深廣。從《春秋》、《左傳》到太史公的《史記》,從唐宋傳奇到明清小說,從近代俠義公案小說到當代以五大家「金古黃梁溫」(金庸、古龍、黃易、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可以說是史不絕書,家喻戶曉。歷代史學家、文學家筆下的俠義形象及其英雄傳奇,更是代代相傳,婦孺皆知。歷代的中下層人民更是從專諸、聶政、荊軻、預讓、朱家、郭解、虯髯客、魯智深、白玉堂……這些英雄身上學習行俠仗義的做人方式和剛勇尚武的入世精神的。可以說,俠義文化已經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和血液里,成了中華民族急公好義、不畏強權等集體性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教育代代相傳,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武俠小說入選課本不僅是完全應該的,而且是十分必需的。
2、法制社會要不要俠義精神?我個人認為:完全需要。這是因為:
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語)。武俠小說宣揚的「大是大非、大仁大義」所包含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之源,無論何時都不能丟掉。象郭靖的反金抗元,張無忌的「驅除韃虜」,蕭峰的抗擊遼夏,陳家駱的「反清復明」,無不代表了當時中下層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尤其是象郭靖,在軍民抗元最激烈的襄陽之戰中,置即將生產的妻女於不顧,迅速趕赴前線,參與保衛襄陽的殊死搏鬥。象這種「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倍趨之」、「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在「言必及利」、不知愛國為何物的當今社會,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應該是十分生動、十分難得、也十分有益的教材。它遠比空洞的說教、生硬的政治術語的堆積,更能打動青少年學生的心。網上披露:前不久某中學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特地組織學生觀看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史料片《屠城血證》,目的是對中學生進行「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的傳統教育,但當學生們看到一平民被日軍燒得滿地打滾慘叫時,竟鬨堂大笑,令組織者尷尬不已。中學生最崇拜的影視紅星之一的趙薇的「軍旗裝事件」,楊丞琳在媒體上大量的媚日言論,正如某位網民一針見血指出的那樣:歷史知識的欠缺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金錢的光輝,迷住了理智的雙眼,是愛國主義對拜金主義的又一次慘敗!而武俠小說卻能生動的補上愛國主義這一課!
②「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尤為欠缺。俠士們身上那種不畏強暴,蔑視強權,反抗強權的精神,及其體現的鋤強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在當今社會法制尚不健全,「強權橫行無忌,弱者求告無門」還時有所見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那種正氣凜然,面對強權敢於拍案而起,「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和果敢行為,而不是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蠅營狗苟之徒。正義、正氣、正直,培養和朔造這些健全的人格,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肩負的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
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邁精神。這是眾所公認的俠義精神最主要、也是最閃光的一面。這種精神與「看客」心理,與站干岸、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零度感情的個人主義是截然相反的。象「一人落水,眾人圍觀」,「一人跳樓,眾催快跳」這樣令人痛心的事件在社會上一再重演,正氣盪然無存,丑惡公然橫行。這樣的社會現象對中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他們從小接受的、老師反復教育的助人為樂精神對他們的作用。這也就是人們所謂的「5-2=0」現象。要消除人情冷漠、世態炎涼,學校教育必不可少;而武俠小說的入選教材則應該是個不錯的嘗試。
④「輕生重諾、仗義疏財」的人本主義精神在當今社會也非常重要。由於人文主義的缺失,拜金主義的泛濫成災,背信棄義,見利忘義,在當今社會已經是屢見不鮮、見慣不怪的事了。不僅社會上蒙坑拐騙、假冒偽劣橫行,連一向被視為所謂「凈土」的學校於今也不能倖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撒謊耍滑者比比皆是。網上有這樣兩個案例:有一個老人節衣縮食,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學子考上了大學,可是這些已經考上大學的「天之驕子」們卻從此「黃鶴一去不復返」,幾年過去了竟沒有一個人跟他聯系過,令老人唏噓不已。香港某著名藝人熱心資助了大批貧困學子,可是當他病重住院時,竟沒有一個受助者來看望他,更有甚者,還有人把信寫到醫院,責備他「資助人不能善始善終」。這些消息讀之令人心痛。中國古人講究「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俠士們更是追求「有恩必報,言出必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所多的是「一飯之恩必報,滴水之助不忘」的義士,是獨行萬里為允朋友一諾的大丈夫!象《射鵰英雄傳》中的江南七俠和邱處機道長為履行撫養抗金義士之後的義務,甘願苦等十八年以踐「嘉興比武」之約,即是典型例子。這些重義、誠信的實例,對走向理智的青少年學生應該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
3、俠士們驚天動地的業績,狂狷豪邁的英雄氣概,灑脫不羈的氣度風骨……對於崇尚自由,喜好摹仿的青少年學生當然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但是否能作為反對武俠小說入教材的理由呢?我覺得這是因噎廢食,是站不住腳的理由。我們總不能因為有的學生看了《少林寺》想出家當和尚,看了《還珠格格》想像小燕子那樣離家出走,就反對拍攝電視電影《少林寺》、《還珠格格》吧!即使不入選教材,武俠、言情小說在中學生中的流行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倒不如入選教材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閱讀它們呢。
4、武俠小說曲折離奇的情節,直接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優良傳統,非常符合民族閱讀心理,同時能夠給想像豐富的青少年學生以極大的馳騁想像的空間。武俠小說對各路高手奇人的描繪,對「羈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地域風光景物的描寫,以及書中包含的歷史知識,忠孝節義,詩詞曲賦,琴棋書畫等,都是一般教材中接觸不到的,正被我們有意無意中丟失遺忘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武俠小說保存傳統文化之功「善莫大焉」!而武俠小說入教材,又為我們讓中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推開了一扇窗口,我們有什麼理由反對這種「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呢?金庸說過:「閱讀武俠小說對於中學生學習中文很有幫助,就是外國留學生想學中文,也可以看看武俠小說。」
至於作為教材,選名人名作理所當然。有人認為入選的金庸的《神鵰俠侶》(片段),王度廬的《卧虎藏龍》(片段)不夠經典,這其實是個眼光和看法的問題,在學術上當然是可以存在不同意見的。象新加坡的華文教材中就選的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片段)。
古龍曾經說過:「一件東西的存在必有它存在的價值。而武俠小說不但存在,而且已經存在了很久了。」綜上所述,我認為武俠小說進教材是一件大好事。如何「用好教材」才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認真著重探討的問題
http://www.mdjyouth.com/website/dap_z2/index_7.asp?smallclassid=76你可以去看看
5. 誰能總結出武俠小說十大經典情節
武俠小說從魏晉志異小說發源而來,是以歷史社會中的俠義故事為藍本創造出的。因此武俠小說一開始就兼具超現實主義和歷史背景,既有神兵利器武林秘籍,又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者英雄美人)。
隨著白話小說的普及,武俠小說從短篇變長篇,從獨立的俠客傳記變成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清中期《三俠五義》則是最早期的優秀代表,也被後世武俠作家奉為圭臬。其中的武功分類、江湖手段描寫,成了教科書式的範本。
近代武俠,當推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現代武俠則無出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之右者。其中金庸的成就最大,先後完成了十四部武俠中篇和長篇,以及一篇獨立的傳記小說。近三十年來,玄幻武俠異軍突起,在內容上更加精緻,但整體結構和作品思想沒有明顯突破。
武俠小說常見情節:
父母雙亡或者單親家庭,主角從此留下終生遺憾。代表有金庸《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親眼看到自己父母被逼身死。
對抗朝廷或者頂撞師尊,主角作死,各種坎坷隨之而來。比如溫世仁《秦時明月》中蓋聶叛秦的情節。
墜崖不死或者被害僥幸逃脫,主角因禍得福,學得神功秘籍。例如金庸《俠客行》石破天幸福的一生。
兄弟反目或者戀人因愛成仇,主角備受打擊。比如梁羽生《白發魔女傳》卓一航和練霓裳的感情糾葛。
主角光環一開,到處收小弟。比如金庸《碧血劍》江南七省總盟主袁承志和他的小跟班們。
主角復仇路上發現江湖秘辛,最終復仇成功,遁世歸隱。例如蕭鼎《誅仙》張小凡的復仇之路。
抗擊異族侵略或反抗江湖黑勢力,最終殺身成仁。比如大宇游戲《仙劍奇俠傳》趙靈兒最終和水魔獸同歸於盡。
小手段總是能夠騙過所有人,尤其是易容。比如金庸《天龍八部》阿朱易容。
小說里總有一個接近神的存在,並且對主角倍加肯定。比如金庸《天龍八部》掃地僧的那句「降龍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
主角結婚的時候肯定要出事,有時候是搶婚。比如金庸《倚天屠龍記》趙敏當著周芷若的面把張無忌拐跑了。
6. 我要一些武俠小說的段落
不過在他緊追在徐子陵和跋鋒寒兩人身後時,曲傲竟後發先至,從下層的廂房貼地
射出。從下方越過宋師道,趕上徐子陵和跋鋒寒,兩掌無聲無息地往他們背心印去。
邊不負則從另一邊重樓的屋頂疾沖而下,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寇仲。
邊不負和曲傲均是頂尖級的高手,兩人同時出手,聲勢自是驚人之極。
宋師道拔劍出鞘,全力往剛越過腳下的曲傲射去,眼看阻之不及時,跋鋒寒墮後少
許,左掌按在徐子陵背心,右手掣出斬玄劍、變化出百千道劍芒,每道劍芒都反映著四
周照來的燈火,宛如一個不住爍閃的大火球般,在他手上爆開,把曲傲的攻勢完全制止
和籠罩其中。
如此劍技,已達驚世駭俗的地步。
最教人嘆為觀止處,就是跋鋒寒似乎事前對曲傲的從後偷襲全無所覺,又忽然疾施
反擊,確是出人意表。
寇仲此時剛發出一道指風,刺中跪地喘氣的上官龍眉心處,邊不負驚人的氣勁,已
壓頂而至,吹得他發散衣揚,呼吸不暢。
你找點金庸,古龍,黃易的書看看,上面都是。
7. 武俠小說中有哪些文筆優美的文段
我不喜歡看武俠小說,所以我不知道那些武俠小說中,有很多文筆優美的本段,但是肯定有武俠小說中這些優秀文段是不可缺少的。
8. 關於武俠小說打鬥的片段
看了很多小說。。給你點建議:
1。注重氣勢。場面不一定要宏大。。關鍵專是要突出氣勢。要能屬吸引讀者的心神。你看一下,基本上所有的武俠打鬥都是第一重要。
2。文字的精練。招式武功並不一定要一個響亮的名字,其實可以以很簡練的語言來描寫出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
3。場景的刻畫。場景是突出打鬥背景和原因以及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段好的環境描寫,能讓你在寫打鬥過程的時候倍加輕松。。
呵呵
,就說這么多,不過我也是紙上談兵,可能有寫重要的還沒有寫上。。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