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閱讀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閱讀

發布時間:2021-08-01 22:17:38

⑴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的作者簡介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 1936—),出生於秘魯阿雷基帕。1959年以故事集《首領們》初獲文名,1963年出版成名作《城市與狗》。他還著有《塔克納小姐》、《瓊加》和《陽台上的瘋子》等多部戲劇作品。2002年又有長篇新作《天堂在另外的街角》問世。他於1986年和1994年先後獲得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和塞萬提斯文學獎。2010年,略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歷史上第107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

⑵ 《給青年的12封信》的每章應該如何概括

一、談讀書

課外讀書不在於有無時間,而在於決心,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青年時培養的興趣可以使趣味終身受益,青年時養成的讀書習慣也可以堅定意志。平時有學業和工作的書籍,但是仍需要課外書籍開拓視野,培養愛好。書的量大,質又良莠不齊,有必要選擇性的閱讀。

二、談動

作為一個青年,頹唐沮喪很令人擔心,但其實也是很難避免的。長輩常說年輕人「應該」富有朝氣,你只需把這「應該」的話當耳旁風。人是屬於自然的,也該順應自然。可知愈是舒暢愈富生機,愈是閑悶愈是郁結。年輕人不如打網球,彈鋼琴,種花草,就是談笑,跑跳也可以發泄很多不快,帶來很多美好。

三、談靜

人生真理,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對於事物的意見不同,與人的感受有關。天才除了創造力,也與強烈的感受有關。可以領略趣味的人,也不至於岑寂了。

內心似一個空間,倒不必逃避現實,而是維持一個清凈的心,也就可以為內心留出更多品位的空間。除了培養品位,靜的修養也可以讓人處變不驚,或是在與人的交往中感悟更多內心世界。

四、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有宣傳青年務必革命的,有勒令學生不可參與運動的。主張者頗多,均為了自己的利益。話說文人相輕,立場不同者亦無不互為鄙薄得。然事之成立,沒有可偏頗前行的。社會運動常流於大體和空談,我們應該自上而下的認識自己的家醜,從自己處落實處。亦要做到民間去,學生須丟開架子,勿論清高。

五、談十字街頭

讓學術貼近現實生活是走向十字街頭,讓學術的力量播撒到民眾中也是走向十字街頭。但是另一方面,學術走出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頭之後,往往流於俗化(vulgarized )。十字街頭上握有的最大權威是習俗。守舊是習俗,趨新也是習俗,若盲從附和,不假思索,無論新舊,亦皆是荼毒。

習俗對於維持社會安寧價值很大,但維持安寧不是社會的唯一目的,為了使社會翻新,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我們社會需要站在十字街頭向它宣戰的人,我們從來不缺少維持習俗的人,可打破習俗卻是一件難事。朋友,當你站在十字街頭周圍滿是膚淺頑劣虛偽酷毒,不要妥協,不要墮落。

六、談多元宇宙

人生有多面,它們各自有特殊的價值標准,可以把它們稱為一種宇宙。宇宙的價值有其獨立性,無法相互衡量。社會上最看重的莫過於道德宇宙。在科學的宇宙里,已經有很多人觸犯當時道德宇宙的禁條了。美術的宇宙也是獨立的,無關道德。戀愛的宇宙也應是獨立的。

在道德宇宙中基於延綿種族的觀點「應該」戀愛,但在戀愛的宇宙中戀愛是至上的、神聖的、純真的。在戀愛中,身家財產學業名譽道德等觀念每滲入一分,戀愛的純真程度就少了一分。

七、談升學與選課

在選校上,應避免自古襲來的「資格迷」,只把文憑當作混事做的敲門磚。求學最難得最有益的是誠懇的良師與愛的益友,若有這樣的空氣,便無所謂大學。在選科選課上,往往容易跟隨社會中的顯學。「學以致用」本不是一件壞主張,只是人的稟賦興趣卻都不同。

我認為,做學問做事業實是第二樁事,第一樁事是「生活」,是「享受」、「領略」、「培養生機」,所以我不贊成早談專門,早走狹路。並非反對職業教育,而是應有寬大的自由教育為根基。

八、談作文

我生平最大的憾事是幼時薄視藝事,現在與美術和藝術都一無所長。其次,我極羨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所以也要勸年輕的好朋友多練習文章。在一切藝術里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托爾斯泰不厭其煩地謄改,小泉八雲每過二三日就謄改一次文章,大家都看到文字優美,卻不知他們勤謹的態度。

學文如學畫,既可以臨帖,又可以寫生,亦不可偏廢。現多推崇新小說和白話詩文,實讀經和古詩文不可廢弛,因新舊並無分別。很多領域要求學生作議論文,但應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

九、談情與理

科學家在討論事理時,對於規范與事實辨別極嚴,是為以事實推出規范,不可虛談。此事上應從事實考慮生活是否可以完全受理性支配。心理學上的一個傾向是,行為的源動力是本能與情緒,快感與痛感發於之後,則理智遲滯。

第二個傾向是弗洛伊德得心比之於大海,隱意識潛於水面左右著人的行為,理智難以駕馭感情,只能在事情發端後尋一些理由。由是,我們知道討論的事實是生活不能完全受理智支配。

十、談擺脫

黑格爾以為凡悲劇都生於兩理想的沖突,其實人生亦復如是。人生的悲劇更在於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顧慮,既不肯舍,便無所取。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走向那裡,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斯蒂文森論文,說文章之術在知遺漏(the art of omitting),生活誠如是。

十一、談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回望過去與如今又深又廣的鴻溝,我們能看到現在的進步,可是在這飛躍的效率外,還應該有其他標准可估定的價值。最高品估定價值的標准一定要看重人的成分(humanelement)。

除了產品生產的機械和高效,我們希望作品能慰情,能為作者的力量氣魄的結晶,能表現理想與希望。甚至不要只看成敗,還要問背後的努力,是否為高尚理想與偉大人格之表現。青年行事,亦不必只為「效率」之價值。

十二、談人生與我

我待我的方法,是將我擬作草木蟲魚的儕輩,在和風甘露中,在嚴暑寒冬中,只以活著為活著。這並不悲觀,看春園萬艷齊發,冬河凝霜積雪,卻比叫苦的世人有生機多了。

我待世人的方法,亦如我見鳥雀營巢,蟻卵勾穴。對著紛紜擾攘,悲歡離合,也甚有趣味。悲劇尤使人動魄,世界完美之處便在於它的不完美,有缺陷方才有可能。

⑶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的內容提要

在我們所熟知的拉美作家中,最著名的當數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第三位應該說就是略薩。他們曾深度影響過中國當代的年輕小說家,乃至決定過中國當代小說寫作的某種走向。十幾二十年過去了,今天來讀略薩的這本寫給年輕作家的書《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對早已進入中年的我們來說算是重溫,而對現在的風流少年而言則是初讀。我很難猜測年輕讀者的感受,只是有一種直覺,這本書或許並不能激發初讀者如重溫者的那種感動和共鳴了。在我們當下的這種文學時代,這本書所崇尚的文學信念和專業探討精神,可能會顯得過於「古典」,甚至有些不合時宜。這本書真的能夠指引我們接近文學嗎?它對青年作家真的會有實際的價值嗎?
全書由十二封信的形式組成。除作為「附言」的末信外,第一二封信談的都是些「大道理」,第三至第十一封信則具體探討(長篇)小說的語言、風格、空間、時間、視角等等敘事形式和技巧問題。從純粹實用的角度來看,寫作者主要關心的恐怕都會是後者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確實,略薩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里都在努力探討寫作中的具體問題,他是在用自己的文學經驗和理論素養指導年輕作家掌握寫作的技巧和克服文學的障礙。不過,他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文學的才能必須首先建立在寫作者的大量閱讀和寫作實踐之上。這只要看略薩所同時提及並憑借的眾多作家作品的名單即可一目瞭然。相對於理論而言,閱讀和寫作無疑是更重要的。理論可使人獲得抽象的明白,但真正的文學悟性在我看來只能產生於具體的閱讀和寫作之中。這也正是文學常常會難以言說的原因所在。如略薩所說:「即使在評論是非常嚴格和准確的情況下,也不能窮盡創作現象的研究,也不能把寫作的全貌說個明白。無論什麼成功的小說還是詩歌總會有某個因素或者領域是理性批評分析無法捕捉到的。因為文學批評是在運用理性和智慧;在文學創作中,除去上述因素,往往還有以決定性的形式參加進來的直覺、敏感、猜測,甚至偶然性。它們總會躲開文學評論研究最嚴密的網眼。」(附言)一句話,相對於文學創作的無限可能性,理論評論不能不是極其有限的。
但是,即便如此,文學仍然有其不變的、恆定的乃至是最根本的要素。這是理論要加以闡明和表達的,同時也是略薩在這本書里列為首要內容而要求青年作家牢固建立的信念。如果說略薩的那些關於形式和技巧的所有說法,不難從別一個老練、成熟的作家口中聽到的話,那麼這個傑出作家的胸懷氣度及文學信念,恐怕就遠非一個平常作家所能有或所敢有的了。這就不能不談談略薩所說的文學大道理了。
在第一封信里,略薩首先談及的是寫作者的「文學抱負」問題。他認為對一個准備成為作家的人來說,「文學抱負是必要的起點」。什麼是作家的文學抱負?「作家從內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歷和可能經歷的最美好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意味著最好的生活方式,作家並不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產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後果。」換言之,作家獲得或建立文學抱負的過程是,「一天,突然感到自己被召喚,身不由己地去從事這種活動——比如寫故事,根據自身條件,使出渾身解數,終於覺得實現了自我的價值,而絲毫不認為是在浪費生命」。在略薩看來,這樣一種內心的或真正的文學抱負的獲得和建立,「不能僅僅解釋為自由選擇」,而應該確切地說是一種「自我選擇」。所謂自我選擇,突出的是作家對自己的生活及文學的自覺的承擔意識。這就需要作傢具備源於內心的或精神的支持力量。由此便能夠更深入地談這種文學抱負的起源。不是別的,略薩提供的答案就是「反抗精神」。「我堅信:凡是刻苦創作與現實生活不同生活的人們,就用這種間接的方式表示對這一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表示用這樣的拒絕和批評以及自己的想像和希望製造出來的世界替代現實世界的願望。」並且,「重要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堅決、徹底和深入,永遠保持這樣的行動熱情——如同堂吉訶德那樣挺起長矛沖向風車,即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反抗精神即文學抱負的起源,就是堂吉訶德的精神,也就是文學的真精神。它可被視為滑稽,也可被視為崇高;可被視為喜劇,也可被視為悲劇。——但這種精神,恰恰是「文學存在的秘密理由」,「決定了文學能夠給我們提供關於特定時代的唯一的證據」。略薩還有下面這段話,把他的文學抱負觀推向了極致的表達:文學抱負「是一種專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獻身,是一件壓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奴隸制——讓它的犧牲者(心甘情願的犧牲者)變成奴隸」。如福樓拜所說,「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作家「不是為生活寫作,而是為了寫作而生活」。像獻身宗教那樣獻身文學(而非僅僅是「從事文學」)的作家,「他才有條件真正地成為作家,才有可能寫出領悟文學為何物的作品」。(略薩)這樣的作家也就成為其文學抱負的快樂而幸福的「奴隸」。
由此看來,略薩的這部《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探討的主旨並不在如何使作家的成功寫作成為可能,而是在如何使傑出的作家成為可能——文學抱負的獲得或建立,將促使這種可能轉化為現實。顯然,這與大多數的文學歷史和我們的現實狀況都是相距遙遠的,這同時也就是傑出作家不能不是稀少的原因。
最後再順便提及兩個小問題,也算是讀書余談。一是略薩所談的文學抱負及反抗精神(諸多引文未錄),我以為其實是在兩個層面上展開的,一是文學層面(如本文所談),二是政治層面。後者顯然與略薩所處的拉美政治環境有關(本文未詳)。其次,看遍全書,我發現略薩所舉的作家作品之例,除美洲以外,幾乎都是西歐(法國、英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等)的文學,那麼,至少,還有俄羅斯文學呢,為什麼未見提及呢?

⑷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的編輯推薦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是一部以書信體方式寫給所有夢想做小說家青年的作品。作者略薩是世界級的著名作家,他藉助這些書信,闡明了他所理解的作家的行業和寫作的藝術。他說:「只要把名利看做對自己抱負的根本性鼓勵,那就有可能看到夢想的破滅,因為他可能混淆了文學抱負和極少數作家所獲得的華而不實的榮譽和利益。獻身文學的抱負和求取名利是不太相同的。文學抱負的基本屬性是,有抱負的人如果能夠實現這一抱負,那就是對這一抱負的最高獎勵;這樣的獎勵要超過、遠遠地超過它作為創作成果所獲得的一切名利。」
此外,由這一關於文學抱負的基本概念出發,巴爾加斯·略薩還談及了說服力、風格、敘述者的空間和時間、作家的現實和經歷、故事的真實和虛構、寫作的成功效、語言本身所具有的內部連貫性,以及小說的結構,「這佣手工藝支撐著讓我們眼花繚亂的虛構故事」……
本書是智慧和經驗的炫示。作者在書中以准確干練的筆觸列舉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並在全書結尾處說:「親愛的朋友,我試著告訴您的是,請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那些關於小說形式的內容:還請忘掉一下子就動手寫長篇小說的念頭。」
當小說家恐怕是不少文學青年的夢想,而文學道路上的荊棘又遠遠無法徒手去開辟。本書作者以書信的形式,將各種文學作品及文藝思想娓娓道來。其親切的風格,扎實的修養正如一泓深潭,滋養著一批又一批文學青年的心田。

⑸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怎麼樣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簡介與感受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從題目來看,是比較有局限性的,首先你要喜歡讀小說,然後喜歡寫,甚至想到小說家。當然,這裡面只是......

⑹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概括怎麼寫

一、第1章:談讀書

課外讀書不在於有無時間,而在於決心,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青年時培養的興趣可以使趣味終身受益,青年時養成的讀書習慣也可以堅定意志。平時有學業和工作的書籍,但是仍需要課外書籍開拓視野,培養愛好。書的量大,質又良莠不齊,有必要選擇性的閱讀。

二、第2章:談動

作為一個青年,頹唐沮喪很令人擔心,但其實也是很難避免的。長輩常說年輕人「應該」富有朝氣,你只需把這「應該」的話當耳旁風。人是屬於自然的,也該順應自然。可知愈是舒暢愈富生機,愈是閑悶愈是郁結。年輕人不如打網球,彈鋼琴,種花草,就是談笑,跑跳也可以發泄很多不快,帶來很多美好。

三、第3章:談靜

人生真理,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對於事物的意見不同,與人的感受有關。天才除了創造力,也與強烈的感受有關。可以領略趣味的人,也不至於岑寂了。

內心似一個空間,倒不必逃避現實,而是維持一個清凈的心,也就可以為內心留出更多品位的空間。除了培養品位,靜的修養也可以讓人處變不驚,或是在與人的交往中感悟更多內心世界。

四、第4章: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有宣傳青年務必革命的,有勒令學生不可參與運動的。主張者頗多,均為了自己的利益。話說文人相輕,立場不同者亦無不互為鄙薄得。然事之成立,沒有可偏頗前行的。社會運動常流於大體和空談,我們應該自上而下的認識自己的家醜,從自己處落實處。亦要做到民間去,學生須丟開架子,勿論清高。

五、第5章:談十字街頭

讓學術貼近現實生活是走向十字街頭,讓學術的力量播撒到民眾中也是走向十字街頭。但是另一方面,學術走出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頭之後,往往流於俗化(vulgarized )。十字街頭上握有的最大權威是習俗。守舊是習俗,趨新也是習俗,若盲從附和,不假思索,無論新舊,亦皆是荼毒。

習俗對於維持社會安寧價值很大,但維持安寧不是社會的唯一目的,為了使社會翻新,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我們社會需要站在十字街頭向它宣戰的人,我們從來不缺少維持習俗的人,可打破習俗卻是一件難事。朋友,當你站在十字街頭周圍滿是膚淺頑劣虛偽酷毒,不要妥協,不要墮落。

六、第6章:談多元宇宙

人生有多面,它們各自有特殊的價值標准,可以把它們稱為一種宇宙。宇宙的價值有其獨立性,無法相互衡量。社會上最看重的莫過於道德宇宙。在科學的宇宙里,已經有很多人觸犯當時道德宇宙的禁條了。美術的宇宙也是獨立的,無關道德。戀愛的宇宙也應是獨立的。

在道德宇宙中基於延綿種族的觀點「應該」戀愛,但在戀愛的宇宙中戀愛是至上的、神聖的、純真的。在戀愛中,身家財產學業名譽道德等觀念每滲入一分,戀愛的純真程度就少了一分。

七、第7章:談升學與選課

在選校上,應避免自古襲來的「資格迷」,只把文憑當作混事做的敲門磚。求學最難得最有益的是誠懇的良師與愛的益友,若有這樣的空氣,便無所謂大學。在選科選課上,往往容易跟隨社會中的顯學。「學以致用」本不是一件壞主張,只是人的稟賦興趣卻都不同。

我認為,做學問做事業實是第二樁事,第一樁事是「生活」,是「享受」、「領略」、「培養生機」,所以我不贊成早談專門,早走狹路。並非反對職業教育,而是應有寬大的自由教育為根基。

八、第8章:談作文

我生平最大的憾事是幼時薄視藝事,現在與美術和藝術都一無所長。其次,我極羨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所以也要勸年輕的好朋友多練習文章。在一切藝術里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托爾斯泰不厭其煩地謄改,小泉八雲每過二三日就謄改一次文章,大家都看到文字優美,卻不知他們勤謹的態度。

學文如學畫,既可以臨帖,又可以寫生,亦不可偏廢。現多推崇新小說和白話詩文,實讀經和古詩文不可廢弛,因新舊並無分別。很多領域要求學生作議論文,但應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

九、第9章:談情與理

科學家在討論事理時,對於規范與事實辨別極嚴,是為以事實推出規范,不可虛談。此事上應從事實考慮生活是否可以完全受理性支配。心理學上的一個傾向是,行為的源動力是本能與情緒,快感與痛感發於之後,則理智遲滯。

第二個傾向是弗洛伊德得心比之於大海,隱意識潛於水面左右著人的行為,理智難以駕馭感情,只能在事情發端後尋一些理由。由是,我們知道討論的事實是生活不能完全受理智支配。

十、第10章:談擺脫

黑格爾以為凡悲劇都生於兩理想的沖突,其實人生亦復如是。人生的悲劇更在於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顧慮,既不肯舍,便無所取。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走向那裡,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斯蒂文森論文,說文章之術在知遺漏(the art of omitting),生活誠如是。

十一、第11章:談盧浮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回望過去與如今又深又廣的鴻溝,我們能看到現在的進步,可是在這飛躍的效率外,還應該有其他標准可估定的價值。最高品估定價值的標准一定要看重人的成分(humanelement)。

除了產品生產的機械和高效,我們希望作品能慰情,能為作者的力量氣魄的結晶,能表現理想與希望。甚至不要只看成敗,還要問背後的努力,是否為高尚理想與偉大人格之表現。青年行事,亦不必只為「效率」之價值。

十二、第12章:談人生與我

我待我的方法,是將我擬作草木蟲魚的儕輩,在和風甘露中,在嚴暑寒冬中,只以活著為活著。這並不悲觀,看春園萬艷齊發,冬河凝霜積雪,卻比叫苦的世人有生機多了。

我待世人的方法,亦如我見鳥雀營巢,蟻卵勾穴。對著紛紜擾攘,悲歡離合,也甚有趣味。悲劇尤使人動魄,世界完美之處便在於它的不完美,有缺陷方才有可能。

⑺ 給一位年輕小說家的信讀後感

□在為一部作品做准備的那幾年裡,我就像是生活在一座中了魔法的城堡里——你也可以說,我是生活在自閉性的與世隔絕中。沒人知道我在幹些什麼,即便是家裡人也不明白。我看上去像是在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我專注的總是為我的故事捕捉思想、意象、詞彙。
□我由此了解到,一部小說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學的現象。詩歌中的字詞之所以很難翻譯,是因為詩歌中重要的是字詞的音韻以及這些字詞特有的多重意義,對字詞的選擇決定了詩歌的內容。敘述文的情況則正好相反:決定文章韻律、風格,甚至字詞選擇的是作者所築造的整個世界,以及發生在其間的事件。敘述文遵循的是一條拉丁規則:「Rem tene, verba sequentur.」也就是說:緊跟主題,字詞自然隨之而來。而在詩歌中我們應該把這條規則改為:緊跟字詞,主題自然隨之而來。
□一部敘述文字的成形和宇宙起源、天體演化不無相似之處。作為敘述文字的作者,你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一個造物主,你創造的是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一定要盡可能的精細、周密,這樣你才能在其中天馬行空,游刃有餘。
□我一方面需要蒙住讀者的眼睛,一方面自己在寫作時思路要特別清晰,每每提到一處所在,都是經過精打細算,不差毫釐。
□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荷馬被認為是創意作家,而柏拉圖就不是。為什麼一位蹩腳的詩人可以是創意作家,而一位優秀的科技文章作者就不是?
□創意作者當然有權利去質疑那些不著邊際的解讀,但一般來說,他們必須尊重讀者,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己的文字,像漂流瓶里的書信一樣,拋入世間。
□一篇理論文章的作者通常想要闡述某一特定的觀點,或就某一特殊問題提出解答,而詩人或小說家總想在作品中再現生活,包括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無常。他們會設置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讓這些矛盾和沖突躍然紙上、感人至深。創意作者要求讀者嘗試解決辦法,他們不會提供特定的框架和方案。媚俗和煽情的作者當然除外,因為他們的目的是提供廉價的慰藉。這也是為什麼我就剛出版的第一部小說作演講時曾說過,有時候一位小說家能說一些哲學家不能說的話。

⑻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的介紹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是當代拉美最重要的作家、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一部討論小說寫作技巧的隨筆集,1997年在西班牙出版後,陸續在世界各國出版了多語種版本,是一部難得的文藝散論作品,它以書信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小說創作中,一系列關於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問題所作的鞭辟入裡的分析和見解。巴爾加斯·略薩在這本書中談及的語言風格、時間、空間視角、不同的現實層面以及許多技巧變化都屬於小說創作的「基本功」。讀者可以從中窺探到優秀現代小說的欣賞途徑。

⑼ 中國比較著名的一些青春小說家

中國青年小說家前十名第一名 金瑞鋒 當選理由: 風格無限,犀利睿智,想像奇特,意境深厚,善性鬼才,人品高於文品。 點評:金瑞鋒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是散文,是評論,或者是哲學隨筆,還是詩歌,都鬼斧神工和博大精深。並且在優美的文字背後常常隱含著無數的深刻意義,也令幾乎所有人不明其意,金瑞鋒在80年後文壇上,是屬於深不見底的代表作家,被稱為「80後魯迅」。金瑞鋒到現在只有十三個短中篇小說,但是,十三個小說,就是十三種風格和十三種境界,這在80年後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金瑞鋒正在博覽群書、潛心學習、體驗生活,以構思創作長篇,可謂後勁十足。最重要的還是金瑞鋒的人品遠遠高於文品,這在80後是非常少見的。金瑞鋒一直淡泊明志,希望他能夠寧靜致遠。所以,在之前他就連續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和2006年度中國十大80後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簡介 :金瑞鋒:浙江人,1983年生,現就讀於四川某大學,在中安網、博客網等處開有專欄,被稱為「80後魯迅」,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被綁在樹上的男孩》和散文雜文集《夢的傳說》。2005年11月被小作家聯盟評為中國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之首,此榜被《新周刊》、《華西都市報》等紛紛轉載和報道。代表作: 《被綁在樹上的男孩》 第二名 韓寒 當選理由: 引導了一場80後寫作的風暴,另類勇敢,直率真實,機智幽默,才氣銳不可擋。 點評:韓寒是80後寫作的領軍人物,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出道最早的80後代表作家,他也是非常具有正義感和社會良知的作家。韓寒一出道,就拿教育開涮,考試門門掛紅燈,高中里就退學,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韓寒以他叛逆勇敢的個性,機智幽默的文字,奇特豐富的想像,銳不可擋的才氣,寫出了許多令人驚嘆不已和可歌可泣的作品。韓寒對青春的描繪是淋漓盡致的,對生活的描繪是一針見血的,對社會的描繪是入木三分的,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簡介:韓寒:上海人,1982年生,80後領軍人物,出版有《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長安亂》、《一座城池》等。代表作: 《一座城池》 第三名 李傻傻 當選理由: 鄉土寫作,自然實在,至情至性,語言干凈幽默。 點評:《花城》雜志發表李傻傻的長篇小說《紅X》,馬原將他推崇為「80後實力派5虎將之首」,榮登「羊城晚報」80後作家創作實力排行榜榜首,榮登《時代周刊》(全球版)……這些事件使得李傻傻橫空出世。李傻傻的細密和華麗有種妖媚的感覺,他可以說:「時間過得飛快,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飛馳」,卻不能忘記「月光如潮水,好象真的在流動」。他牽扯並擺弄的是一些纖細的線,動作精細但是瀟灑自如,彷彿獨行於深夜指尖上卻纏繞著光芒。李傻傻的散文是一種剝除惡俗後的純澈自然,洗盡了鉛華色彩,回歸於純朴內心。李傻傻的文字好像林間一股清新的空氣,不動聲色的將你拉入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引人入勝又令人嚮往。簡介:李傻傻:湖南人,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80後代表作家之一,被稱為「少年沈從文」,《錦瑟年華》華箏卷(青春散文)的主打作者,出版有《紅X》、《被當作鬼的人》、《李傻傻三年》等。代表作: 《紅X》 第四名 張悅然 當選理由: 奇特和瑰麗,飛揚的想像和透明的憂傷,迷幻的情和撕裂的愛。 點評:張悅然的想像力是驚人的,在執著的夢和悲劇意識雙重構築的基座上,想像力將故事彈開,火花一樣閃耀著它們迷幻的光。她的小說不以故事取勝,但憑靠對外在世界和個人心靈的敏銳體察和聰穎感悟,細細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夢想的文字珠鏈,便營造出了一個個五光十色、美輪美奐的奇景。強烈的夢幻色彩使她的小說顯得超凡拔俗而又高貴華麗。她的小說,讀起來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朧又明澈,既真切又虛幻。她的作品中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如咖啡,在苦中你體味非一般的甜,這種甜是來自於她文章中散發出來的憂愁和奇特的想像。 簡介 :張悅然:山東人,1982年生,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新概念作家」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之一,2004年獲《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單位主辦的2004華語傳媒最具潛力新人獎。出版有《葵花走失在1890》、《櫻桃之遠》、《十愛》、《水仙已乘鯉魚去》、《誓鳥》等書。代表作: 《誓鳥》 第五名 劉衛東 當選理由: 80後散文一絕,農村、土地、語言、思維、自然、精神。 點評 :劉衛東憑著自己的散文創作,連續奪得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成為《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的代表作者。劉衛東的散文,一直在農村、土地、語言、思維、自然、精神等方面精益求精,文字暗香,意境深厚,氣勢磅礴;出神入化的象徵,變化萬端的語言,有水的靈秀,有海的博大,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劉衛東很容易成為一代散文大師。簡介:劉衛東:安徽人,1983年生,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代表作者,《錦瑟年華》華箏卷(青春散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出版有散文集《指尖流水》。 第六名 白雪 當選理由: 悲情和唯美,優美的文筆處處透著白雪一樣的冷清和潔白無暇。 點評:看白雪的作品,我們發現,她一直在用她雪一樣冷清的心在文字中飄然起舞。她波濤澎湃的心,用纏綿、奇妙和瑰麗的語言繪成了一幅幅長卷,她的文字她的心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把讀者淹沒其中——跟著她的氣息,或流淚,或流血,或窒息,或洶涌,或折斷,或碾碎,或悲傷,或痛苦,或……讓人撕心裂肺和無法自拔。簡介 :白雪:河南人,1984年生,第五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被稱為80後唯美派和悲情派的代表作家。《錦瑟年華》瑤琴卷(女版小說)的主打作者,出版有個人短篇集《邂逅相愛離別》,著有長篇小說《任年華折裂》。代表作: 《邂逅相愛離別》 第七名 麻寧 當選理由:純美的情感與迷人的故事,清新恬淡與柔和安定,瑰麗的想像與平靜的敘事。 點評:麻寧的文字,清靈而柔婉,像水一樣淡然恬美,也如薔薇,淡而不俗,花蕊小但是不能擋住它的芬芳。她的作品常常融瑰麗的想像與平靜的敘事於一體,被讀者稱之為「指尖的溫暖」。麻寧善於描寫和刻畫校園情懷和都市情感,其散文靈動跳脫,以細膩溫馨、真切感人見長;小說創作不落窠臼,能將創作觸角延伸至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想像豐富,敘事富於色彩感和畫面感。簡介 :麻寧:河南人,1985年生,現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80後純情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錦瑟年華》瑤琴卷(女版小說)的主要作者之一,出版有個人文集《教室朝南沒有風箏》和《年華,恍然》。 代表作: 《教室朝南 沒有風箏》 第八名 李海洋 當選理由: 才氣,個性,幽默,感悟。 點評 :李海洋攜《少年查必良傷人事件》,在《萌芽》雜志連載數月,聲名鵲起,成為了2004年度「《萌芽》文壇」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其人氣只有韓寒、郭敬明才能與之相比,他也成為了《萌芽》雜志當之無愧的新一代希望之星。李海洋以鮮活有張力的文字,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幽默搞笑甚至反諷的語調,真實地展現了青春的激情與熱望,成長的叛逆與迷惘,讓人在感受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的同時,還引人深思。他的成就還不在於對校園和生活的如實書寫或「原生態」,而是執著於對內心世界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情趣盎然,曲折委婉,毫無滯礙的流暢與生動,坦露了他堅實的創作水平和潛力。簡介:李海洋:湖北人,網名死胖子,1985年生,第六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錦瑟年華》清隕卷(男版小說)的主打作者,出版有長篇小說《少年查必良傷人事件》和《亂世之殤》。代表作: 《亂世之殤》 第九名 林靜宜 當選理由: 懷舊主義,傳統精神,細膩溫婉,文風保守卻不乏銳意求新。 點評:林靜宜是一個夢幻的女孩,也是典型的戀舊寫手,她用筆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愛情故事,故事情節如同高高懸掛在月亮稍上的愛情夢,令女孩無限嚮往卻不由望而卻步。林靜宜的文字干練、准確,連鋪陳都毫不拖泥帶水,隱隱有凌厲的暗涌藏而不露。她就像一個很聰明的導演,在控制節奏的同時牢牢地抓住讀者欲罷不能的心,偶爾插入一節周星馳「含笑半步癲」的廣告片在眾小說當中並不多見,而她描寫事物的時候大都能夠天馬行空,形象而生動地進行敘述。簡介 :林靜宜:福建人,1985年生,現就讀於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作協巴金文學院新苗工程重點青年作者。出版有長篇小說《逆時鍾》。代表作: 《逆時鍾》 第十名 春樹 當選理由: 殘酷青春,個性張揚,大膽,叛逆,開放,先鋒。 點評:無論在詩歌或是小說中,春樹的用語永遠是極簡的,她在用一種毫無華麗詞藻卻近乎撕裂的文字營造熾烈的殘酷。春樹的文字與她的境遇有很多的重合,她的尖銳的性格和坎坷孤獨的經歷促使她用文字給讀者打開了一扇獨特的門——一扇揭示當代青年另一面生存狀態的門,一扇驚心動魄和全陌生的通向殘酷精神世界的門。在這扇門里,她奮不顧身的追尋著她所熱愛的一切——愛情、自由、朋克的精神、物質的虛榮,這種激烈和昂揚的情緒帶給春樹的作品以及她本人一種無窮的魅力。簡介: 春樹:北京人,1983 年生,2004 年 2 月成為美國《 Time 》封面人物,美國人稱她為「新激進分子」,出版有《北京娃娃》、《長達半天的歡樂》、《抬頭望見北斗星》、《長安街少年和玩火》、《2條命》、《激情萬丈》等。 代表作:《北京娃娃》

閱讀全文

與給青年小說家的信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