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年級上冊語文閱讀題 《獨樹一幟的中國園林》 從全文來看,作者主要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結合文章內容作
你想弄明白說明方法有幾種,各種說明方法有什麼特點,然後再閱讀全文,相信你就知道答案了。
B. 蘇州園林閱讀題及答案
揣摩語句,理解其豐富內涵,體會本文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的特點。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 「標本」 在這里是什麼意思?)
答:"標本"原指實物原樣或經整理、供學習研究時用的動物、植物、礦物。這里 是典範、樣本的意思。這個詞簡練地說明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重要地位及對 各地園林的廣泛影響。
(2)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後半句能否改為「誰就 不該錯過蘇州園林」?)
答:不能。原句突出了「蘇州園林」 。
(3)總之, 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去 掉「一切」 「絕不」 ,可以嗎?)
答:不能去。 「一切」 「決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強調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4)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 「藝術」和「技術」有何區 別?)
答: 「藝術」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復制; 「技術」 ,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 大量復制。
(5)水面假山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答:去掉「往往」使表達失去了分寸。原句強調「答多是這樣,但又不全是這樣」 這一層意思。 (6)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 的珠光寶氣……(這個描寫性句子有什麼作用?)
答:這個句子寫出了藤蘿爭春的情景,烘托園林的繁華氣氛,生機勃勃,沁人耳 目。
C. 蘇州園林(節選)閱讀答案
語段
32.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台軒榭的,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 ,講究近景遠景的 。總之,……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1.文中「 」處依次填入的一組詞語是[]
A.布局層次映襯B.映襯布局層次C.布局映襯層次D.層次映襯布局
2.說明事物應抓住特徵。選文第一段說明蘇州園林共同特徵的句子是「_____」。句中「_____」二字貫穿全篇,全文緊扣這兩個字分項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徵。選文第二段中的「_____」一句和最後一句話照應了這一特徵。
3.選文第二段可分為兩層,這兩層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在假山的堆疊部分,文中「________」一句從游覽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疊的藝術效果。在說池沼的特點部分,文中用「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一句評述池沼與其他景緻配合的藝術效果,句中的「這」指代的內容是________。
4.選文第二段說明的中心內容是[]
A.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顯示出藝術美。
C.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體現了設計者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D.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顯示出自然美。
5.第二段文字對第一段中的「講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作了具體介紹,對此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蘇州園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襯,互相配合。
B.蘇州園林中假山的堆疊注意了與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產生「身在山間」的實感。
C.蘇州園林中的池沼與橋梁、石岸、石頭或花草金魚等景緻的配合,富有自然之趣。
D.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注意互相配合,講究對稱美。
6.「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一句中的「藝術」與「技術」能否換位,為什麼?
7.選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8.說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說明順序,這兩個文段採取的是________順序。從《蘇州園林》全文看,這兩個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是________。
9.「如在畫圖中」、「魚戲蓮葉間」加上引號的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10.從語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第一段中的「一切」「決不」等詞語表達了十分肯定的語氣,對突出蘇州園林的特徵有著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詞語用得極有分寸,既不誇大又不縮小,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
C.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生動活潑。選文的語言以平實為主。
D.第二段最後一句話中的「又」字,既呼應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頭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種都已「入畫」的介紹,又強調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的成畫效果,體現了語言運用的連貫性。
答案: 1.C2.「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圖畫」,「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3.總分,「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種些花草。」4.B5.D6.不能。因為「藝術」比技術有更高層次的要求,這樣符合句意。7.舉例子, 摹狀貌8.邏輯,總分9.強調,引用10.C
D. 北京園林閱讀題答案
北京園林
①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勝古跡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②也許北京園林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緣故,建築師們博採中外園林之長,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園林各具特色,和諧優美。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嚴、華貴,北京的園林注重建築的雄偉,注重局部的精細,注重色彩的艷麗,似乎這樣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宮、頤和園建築金碧輝煌,布局極為工整、對稱。左邊有一游廊,右邊也必有一條,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甚至連屋內的擺設也是如此。在各個大殿、宮院,大門外面都要擺兩座石獅熊貓或麒麟,大門多是左、中、右三扇。殿的梁、柱寬敞。房屋高大而略顯陰暗。這樣的園林建築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卻以其雄偉、庄嚴的氣勢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園林建築在細微之處見匠心。一段曲廊,一叢階邊的小草,一組精妙的雕刻,無不在烘托氣氛中起著微妙的作用。例如頤和園中的長廊,一華里,分成十幾段,每段房上的彩繪或山,或水,或物,或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竟無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繪畫也許吸取了敦煌壁畫里飛天圖案的藝術精華,很有些「吳帶當風」的味道,耐人尋味。
⑤北京園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黃或大紅,色彩明麗。有時在萬綠叢中見一道飛檐,黃綠相間,相映成趣。大多數宮殿都鋪著琉璃瓦,大紅色的棱、柱過於莊重,而幽雅倒顯得欠缺了一點。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磚鋪地,牆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圍的景色渾然一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古樸淡雅,別具風采。
⑥這只是我對北京園林粗淺的介紹,若想真正領略到其中的妙處,還是請您親自來游覽北京的園林吧!
(1)北京園林的總體特點是什麼?
(2)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3)第四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
(4)北京園林與蘇州園林布局上有什麼不同?北京園林這樣的布局的目的是什麼?
(5)第五段中「北京園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黃或大紅,色彩明麗」和第三段的「大門多是左、中、右三扇」中的「大多」能否刪去?為什麼?
答案:
(1)北京園林的總體特點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和諧優美,注重建築的雄偉,注重局部的精細,注重色彩的艷麗。
(2)總-分的特點。
(3)舉例的說明方法,突出北京園林的獨具匠心,各有特色。
(4)蘇州園林講究隨意,親近自然,是一種意境。北京園林莊重,宏偉,精雕細琢。
這樣的布局的目的是四朝帝都的緣故。
(5)不能刪去,「大多」表范圍,起限製作用。如果去掉,就說明全部都是,太絕對化,與事實不符,不能體現說明語言的准確性。
這樣可以吧?!
E. 蘇州園林閱讀答案
《蘇州園林》課內閱讀答案
閱讀下列《蘇州園林》片段,回答閱讀題。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蘇州園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為什麼?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後文是按照先假山後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寬暢,就作為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梁。] 。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著意於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為什麼?
[不能。因為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復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為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為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游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是怎樣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③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為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F. 八年級《蘇州園林》葉聖陶的閱讀題答案。。。
1.蘇州園林無處不如話具體表現在: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的邏輯順序
3.課文用了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引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
G. 《蘇州,最後的園林》閱讀文參考答案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來到蘇州,那時候蘇州看起來很舊,千年歷史的城市給人的印象當然是舊的。我去了幾乎所有開放的園林,這些園林過去並不是公園,而是別人的家。這種變化給後來搞建築的一個錯誤印象,以為園林只是一種國家風景區的概念。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2 T9 I4 X2 n% K$ i3 x/ c% I
我記得那時候園林裡面遊客很少,很幽靜,門面混跡於尋常巷陌。有些去處,不經別人指點,還看不出來,很不起眼的一道門,偶然闖入,發現裡面居然「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蘇州城裡那些尋常百姓家裡,也藏著大大小小的園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籠修竹。那些偉大的園林是在蘇州的文化氣氛和日常生活習俗里生長出來的,而不是為附庸風雅進行移植的結果。現在旅遊團隊成天在幾個景點對著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點點,任何一個縫都要說出點文化意思來,倒使蘇州園林看起來更像與日常生活無關的所謂「園林藝術」展覽了。8 S$ U% _8 m3 ]" f0 h7 P- ^9 W
蘇州,這是最後的園林。一個園林要當得起園林這個稱號,就像貴族一樣,要三百年。一塊奇石或者一隻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間調整多次,直到園子主人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順眼,這或許要用園主人的一生,甚至幾代。他們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與人工的渾然天成,這也是園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國,園林是一種居住樣式。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間。蘇州園林是一個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國古代思想和生活經驗、工藝傳統、經濟能力的完美結合,「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是隨便說的,它說的就是昔日中國的生活理想。園林就是這種理想的最高體現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國哲學最深奧的部分,可以修身養性,同時它又是一個讓人可以「過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養性,就是所謂的「安心」,這是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西方建築也許更講實用,心是無所謂的,令人提心吊膽的摩天大樓在美國那麼流行,足見在棲居方式上,修身養性、安心這些「空靈」的追求,對實用主義的西方來說,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8 [0 f( K% `- h2 W1 K% K* g- C, E- _; y 蘇州園林體現的是所謂「詩意的棲居」。「詩意」不只是小橋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畫棟雕梁……這些所謂借景的藝術,而是體現著存在的根本意義,是關繫到人要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上——這個必須要搞清楚的認識。高速公路、水泥樓房、玻璃鋼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錯,可以加快我們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後的這一切的盡頭是什麼,是新的失眠紀錄,還是蘇州園林?是沙塵暴和污水池,還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現代人被現代化的過程所迷惑,中國鋪天蓋地的「馬塞克帝國」已經使「蘇州園林」成為我們最後的文化遺址之一。哦,看哪,中國人,你們曾經有那樣美輪美奐的建築,你們本來是指望在那樣的地方安你們的心的。昆明最近有個熱鬧的爭論,就是因為很多小區的樓盤都蓋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題目叫做:這是哪國的昆明。可想見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中國人真的連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會了么?我在這個意義上說「蘇州園林」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聖殿,確實像希臘的那些神廟,是有悲劇意味的。
30年前(歡迎同學們在下面跟貼發表自己的閱讀題及閱讀答案,有獎哦!我在蘇州最喜歡的是網師園。那園林就像已經達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禪意,石頭、書法、匾額,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來似乎都已經是造化之功,渾然一體,本來就在那裡。我的心慢慢安靜下來,像無家可歸的旅遊
者那樣想入非非,我的家在這裡面就好了。 (節選自《祭壇上的蘇州》)
1.作者認為「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請聯系全文,簡要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2.下面對文中關於蘇州園林特點的理解,哪一項不恰當?(3分)
A.它是在蘇州的文化氣氛和日常生活習俗里生長出來的,體現了真正的本土特徵。
B.它是幾百年來人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達到最高境界的中國式理想的產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國古代思想和生活經驗、工藝傳統、經濟能力的完美結合。;
D.中國鋪天蓋地的「馬塞克帝國」已經使「蘇州園林」成為我們最後的文化遺址之一。
' 3.作者不厭其煩地寫園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變化過程,有什麼用意?(2分)
4.寫蘇州園林為什麼要提及西方的建築?作者認為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3分)
5.結合全文,細細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說說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結尾有什麼好處?(4分)
6.作者認為: 昆明很多小區的樓盤都蓋成西式,取西方名字,「可想見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中國人真的連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會了么?」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參考答案
1.(3分)這些園林過去並不是公園,而是住人的家。這是中國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體現之一,它既可以修身養性,同時又是一個讓人可以「過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對即可。
3.(2分)強調蘇州園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經是造化之功,渾然一體」,在那裡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對即可。
4.(3分)提及西方的建築是為了比較中西方在棲居理念和棲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最根本的區別是:西方建築也許更講實用,傳統的中國建築更多的講究修身養性、安心這些「空靈」的東西。基本意思對即可。
5.(4分)表達了作者對網師園的喜愛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對這種「夢想中的家」的嚮往、期待和對現代生活中文化傳統缺失的無奈之情。這樣結尾,在結構上,「我的家在這裡面就好了」與開頭。(把自己的閱讀答案也轉貼上來吧 園林其實就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在內容上,進一步強調園林是中國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國人一生夢想中的家」,從而凸現了文章的中心。基本意思對即可。
6.(3分)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試題,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從民族文化的缺失這個角度去分析,發展經濟、「加快我們的生活速度」的同時不能拋棄傳統文化,更不能產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說的那樣,當代中國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經十分嚴重,中國人似乎成了一個連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會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從兼收並蓄這個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時也可以講究「實用」。中國的土地上也是可以蓋西式的樓房的,關鍵是不能拋棄傳統文化。基本意思對即可
H. 美麗的蘇州園林鳳章閱讀答案
16.蘇州園林「各有自己的美」,這樣的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景緻上?通讀全文後扼要作答。(4分)
滄浪亭的復廊,獅子林的假山,拙政園的山水亭台,留園的大廳、長廊、巨石
17.蘇學士建造滄浪亭的目的是什麼?作者詳細介紹這一內容的目的又是什麼?(4分)
建造的目的:把南園及盤門內外優美的自然景色盡收進去,使園內景色和園外自然景色融為一體(2分)。介紹的目的:突出滄浪亭的清幽、古樸之美(或:突出滄浪亭的秀麗風光和悠久歷史)
18.蘇州園林「雖然各有性格和特色,但也有共同點」,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你能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回答嗎?(2分)
它們不是一看就完的,而是有一種含蓄的美。
19.閱讀第⑤段,仿照示例,為滄浪亭再設計兩個景點名稱(要有設計依據)。(4分)
示例:
景點一:古亭(竹園)。依據:園內樹影婆娑,古亭傲立,綠竹紅花,隨風搖曳。
景點二:復廊長卷。依據:滄浪亭整個園子就環抱在這條長長的優美的復廊里。景點三:滄浪石刻。依據:園中那座滄浪亭石柱上的一副對聯寫道:「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