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家人亂來大雜燴小說
我覺得不要看這種喪心病狂的小說,看多了容易出事,多看一些名著吧,否則你會離犯罪不遠了,為你的未來和家人考慮,也要遠離不健康的讀物,對自己負責任一些吧
② 找一部關於大禹治水的電視劇
電影: 大禹治水 1996
上映:1996-01-01
地區: 大陸類型: 劇情
導演: 肖朗主演: 周劍英 / 馬超英
時長:100分鍾
遠古時代,鯀治水九年未成,被堯帝處死。禹繼承父志,克服重重困難上塗山,以其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感動了蒙伯,蒙伯招婿出征,輔佐治水。十月「堵」治,築堤三丈,但滲漏堤倒,蒙伯蒙難。禹戴罪治水,途經家門,無顏見愛妻嬌女,思念中頓悟「疏」治良策,遂請命再戰。經過十年辛勞,禹一直堅守在治水工地,一次次又過家門不入,還帶著啟兒一同治水。最終劈山引水,泄洪入海,治水成功,百姓安居樂業。
③ 求東方玄幻類小說
朱雀記,屠神之路,九陰九陽,九陰九陽之陰陽神功,天才殺手,天才相師,絕世高手在都市,網游之修羅傳說,龍在邊緣,混沌規則,至尊少年王,易筋經(後面的有可能不符要求)特種兵痞在校園,王牌特工,校花的貼身高手,很純很曖昧,近身保鏢,殺手房東俏房客,超級成長,龍潛花都,泡妞寶鑒,貼身特工,都市藏嬌,吞噬星空,校園超級霸主,邪氣凜然,邪神歸來,異體,中國龍組,絕品邪少,盾擊(到後面背景不在都市),天才醫生,天生奇才,校園全能高手,醫道官途,都市少帥,邪帝校園行,超級農民
④ 大禹治水 譯文
也不知道樓主學的是那一段,以下都是《史記》里和大禹治水有關內容的翻譯,請您自己選取吧。每段各自對應的原文在參考資料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
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盪盪,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為此非常憂愁。堯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這個人違背天命,毀敗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說:「比較起來,眾大臣還沒有誰比他更強,希望您讓他試試。」於是堯聽從了四岳的建議,任用鯀治理洪水。九年時間過去,洪水仍然泛濫不息,治水沒有取得成效。這時堯帝尋找繼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舉用,代行天子的政務,到四方巡視。舜在巡視途中,看到鯀治理洪水幹得不成樣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結果鯀就死在那裡。天下人都認為舜對鯀的懲罰是正確的。舜又舉用了鯀的兒子禹,讓他 來繼續他父親鯀治水的事業。
堯逝世以後,舜帝問四岳說:「有誰能光大堯帝的事業,讓他擔任官職呢?」大家都說:「伯禹當司空,可以光大堯帝的事業。」舜說:「嗯,好!」然後命令禹說:「你去賓士水土,要努力辦好啊!」禹叩頭拜謝,謙讓給契、後稷、皋陶。舜說:「你還是快去辦理你的公事吧!」
禹為人聰敏機智,能吃苦耐勞,他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的聲音就是標準的音律,他的身軀就是標準的尺度,憑著他的聲音和軀體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長短。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感到難過,就不顧勞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敢進去。他節衣縮食,盡力孝敬鬼神。居室簡陋,把資財用於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他左手拿著准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他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又讓後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余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禹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情況,規定了應該向天子交納的貢賦,並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諸侯朝貢時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從帝都冀州開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壺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脈。治理好太原地區,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懷之後,又繼續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質色白而松軟,這里的賦稅屬上上,即第一等,有時也雜有第二等,田地屬於中中,即第五等。常水、衛水疏通了,大陸澤也修治完畢。東北鳥夷部族的貢品是皮衣。其進貢路線是繞道碣石山向西,進入黃河。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沇(兗)州:這個地區的九條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積成了一個大湖。雍水和沮水匯合流入澤中,土地上種了桑,養了蠶,於是民眾都能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質發黑而且肥美,草長得茂盛,樹木高大。這里田地屬中下,即第六等,賦稅屬下下,即第九等,經過十三年的整治之後,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這一地區進貢的物品是漆、絲,還有用竹筐盛著的有花紋的錦綉。進貢時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tà,踏)水,然後進入黃河。
大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州:在這個地區堣夷賓士之後,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這里的土質色白而且肥美,海濱一帶寬廣含鹼,田地多是鹽鹼地。田地屬上下,即第三等,賦稅屬中上,即第四等。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有時也進貢一些海產品,還有泰山谷地生產的絲、大麻、錫、松木、奇異的石頭,萊夷地區可以放牧,所以,那裡進貢畜牧產品,還有用筐盛著用來作琴弦的柞蠶絲。進貢時,走水路,由汶水轉入濟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間是徐州:在這個地區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帶也可以種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個蓄水湖,東原的水也都退去。這里的土質呈紅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叢生,漸漸繁茂。田地屬上中,即第二等,賦稅屬中中,即第五等。進貢的物品是供天子築壇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雞,嶧山南面生產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濱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魚類,還有用竹筐盛著的纖細潔凈的黑白絲綢。進貢時,走水路通過淮水、泗水,然後轉入黃河。淮河與大海之間是揚州:彭蠡(lǐ,里)匯成了湖泊,成了鴻雁南歸時的棲息之地。松江、錢塘江、浦陽江在那裡入海,震澤地區也獲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樹木高大。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下,即第九等,賦稅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時可居第六等。進貢的物品是三色銅,瑤、琨等美玉和寶石,以及竹箭,還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島夷人穿的花草編結的服飾,以及用竹筐盛著的有貝形花紡的錦緞,有進根據朝廷的命令進貢包好的橘子、柚子。這些貢品都經由大海、長江進入淮河、泗水。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這個地區有長江、漢水注入大海。長江的眾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業已疏導,雲澤、夢澤也治理好了。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居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銅,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檜木、柏木,還有粗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桿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戶)木是漢水附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產,還有包裹著和裝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有時根據命令進貢九江出產的大龜。進貢時,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轉行一段陸路再進入洛水,然後轉入南河。
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澗水都已疏通注入黃河,滎播也匯成了一個湖泊,還疏浚了荷澤,修築了明都澤的堤防。這里的土質松軟肥沃,低地則是肥沃堅實的黑土。田地屬中上,即第四等,賦稅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時居第一等。進貢漆、絲、細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著的細絲絮,有時按命令進貢治玉磬用的石頭,進貢時走水路,經洛水進入黃河。
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經修好,在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這里的土質是青黑色的,田地屬下上,即第七等,賦稅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時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貢品有美玉、鐵、銀、可以刻鏤的硬鐵、可以做箭頭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羆、狐狸。織皮族的貢品由西戎西傾山經桓水運出,再從潛水船運,進入沔(miǎn,免)水,然後走一段山路進入渭水,最後橫渡黃河到達京城。
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弱水經治理已向西流去,涇水匯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著也匯入渭水,還有灃水同樣匯入渭水。荊山、岐山的道路業已開通,終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績,一直治理到都野澤一帶。三危山地區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為順服。這里的土質色黃而且松軟肥沃,田地屬上上,即第一等,賦稅居中下,即第六等。貢品是美玉和美石。進貢時從積石山下走水路,順流到達龍門山間的西河,會集到渭水灣里。織皮族居住在昆侖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了。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岳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禹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shì,誓)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荷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靠王城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內要交納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內要交納穀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內要交納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內要交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內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內為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內為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內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內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里以內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里以內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內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內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於是舜帝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把分給我吧
⑤ 史記.夏本紀中的大禹治水文言文全文翻譯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
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盪盪,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為此非常憂愁。堯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這個人違背天命,毀敗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說:「比較起來,眾大臣還沒有誰比他更強,希望您讓他試試。」於是堯聽從了四岳的建議,任用鯀治理洪水。九年時間過去,洪水仍然泛濫不息,治水沒有取得成效。這時堯帝尋找繼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舉用,代行天子的政務,到四方巡視。舜在巡視途中,看到鯀治理洪水幹得不成樣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結果鯀就死在那裡。天下人都認為舜對鯀的懲罰是正確的。舜又舉用了鯀的兒子禹,讓他 來繼續他父親鯀治水的事業。
堯逝世以後,舜帝問四岳說:「有誰能光大堯帝的事業,讓他擔任官職呢?」大家都說:「伯禹當司空,可以光大堯帝的事業。」舜說:「嗯,好!」然後命令禹說:「你去賓士水土,要努力辦好啊!」禹叩頭拜謝,謙讓給契、後稷、皋陶。舜說:「你還是快去辦理你的公事吧!」
禹為人聰敏機智,能吃苦耐勞,他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的聲音就是標準的音律,他的身軀就是標準的尺度,憑著他的聲音和軀體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長短。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感到難過,就不顧勞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敢進去。他節衣縮食,盡力孝敬鬼神。居室簡陋,把資財用於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他左手拿著准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他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又讓後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余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禹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情況,規定了應該向天子交納的貢賦,並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諸侯朝貢時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從帝都冀州開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壺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脈。治理好太原地區,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懷之後,又繼續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質色白而松軟,這里的賦稅屬上上,即第一等,有時也雜有第二等,田地屬於中中,即第五等。常水、衛水疏通了,大陸澤也修治完畢。東北鳥夷部族的貢品是皮衣。其進貢路線是繞道碣石山向西,進入黃河。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沇(兗)州:這個地區的九條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積成了一個大湖。雍水和沮水匯合流入澤中,土地上種了桑,養了蠶,於是民眾都能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質發黑而且肥美,草長得茂盛,樹木高大。這里田地屬中下,即第六等,賦稅屬下下,即第九等,經過十三年的整治之後,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這一地區進貢的物品是漆、絲,還有用竹筐盛著的有花紋的錦綉。進貢時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tà,踏)水,然後進入黃河。
大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州:在這個地區堣夷賓士之後,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這里的土質色白而且肥美,海濱一帶寬廣含鹼,田地多是鹽鹼地。田地屬上下,即第三等,賦稅屬中上,即第四等。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有時也進貢一些海產品,還有泰山谷地生產的絲、大麻、錫、松木、奇異的石頭,萊夷地區可以放牧,所以,那裡進貢畜牧產品,還有用筐盛著用來作琴弦的柞蠶絲。進貢時,走水路,由汶水轉入濟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間是徐州:在這個地區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帶也可以種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個蓄水湖,東原的水也都退去。這里的土質呈紅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叢生,漸漸繁茂。田地屬上中,即第二等,賦稅屬中中,即第五等。進貢的物品是供天子築壇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雞,嶧山南面生產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濱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魚類,還有用竹筐盛著的纖細潔凈的黑白絲綢。進貢時,走水路通過淮水、泗水,然後轉入黃河。淮河與大海之間是揚州:彭蠡(lǐ,里)匯成了湖泊,成了鴻雁南歸時的棲息之地。松江、錢塘江、浦陽江在那裡入海,震澤地區也獲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樹木高大。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下,即第九等,賦稅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時可居第六等。進貢的物品是三色銅,瑤、琨等美玉和寶石,以及竹箭,還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島夷人穿的花草編結的服飾,以及用竹筐盛著的有貝形花紡的錦緞,有進根據朝廷的命令進貢包好的橘子、柚子。這些貢品都經由大海、長江進入淮河、泗水。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這個地區有長江、漢水注入大海。長江的眾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業已疏導,雲澤、夢澤也治理好了。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居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銅,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檜木、柏木,還有粗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桿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戶)木是漢水附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產,還有包裹著和裝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有時根據命令進貢九江出產的大龜。進貢時,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轉行一段陸路再進入洛水,然後轉入南河。
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澗水都已疏通注入黃河,滎播也匯成了一個湖泊,還疏浚了荷澤,修築了明都澤的堤防。這里的土質松軟肥沃,低地則是肥沃堅實的黑土。田地屬中上,即第四等,賦稅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時居第一等。進貢漆、絲、細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著的細絲絮,有時按命令進貢治玉磬用的石頭,進貢時走水路,經洛水進入黃河。
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經修好,在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這里的土質是青黑色的,田地屬下上,即第七等,賦稅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時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貢品有美玉、鐵、銀、可以刻鏤的硬鐵、可以做箭頭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羆、狐狸。織皮族的貢品由西戎西傾山經桓水運出,再從潛水船運,進入沔(miǎn,免)水,然後走一段山路進入渭水,最後橫渡黃河到達京城。
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弱水經治理已向西流去,涇水匯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著也匯入渭水,還有灃水同樣匯入渭水。荊山、岐山的道路業已開通,終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績,一直治理到都野澤一帶。三危山地區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為順服。這里的土質色黃而且松軟肥沃,田地屬上上,即第一等,賦稅居中下,即第六等。貢品是美玉和美石。進貢時從積石山下走水路,順流到達龍門山間的西河,會集到渭水灣里。織皮族居住在昆侖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了。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岳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禹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shì,誓)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荷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王城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內要交納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內要交納穀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內要交納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內要交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近甸服一百里以內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內為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內為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近侯服三百里以內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內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近綏服三百里以內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里以內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近要服三百里以內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內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於是舜帝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皋陶擔任執法的士這一官職,治理民眾。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塊兒在舜帝面前談話。皋陶申述他的意見說:「遵循道德確定不移,就能做到謀略高明,臣下團結。」禹說:「很對,但應該怎樣做呢?」皋陶說:「哦,要謹慎對待自身修養,要有長遠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同族人親厚穩定,這樣,眾多有見識的人就都會努力輔佐你,由近處可以推及到遠處,一定要從自身做起。」禹拜謝皋陶的善言,說:「對。」皋陶說:「哦,還有成就德業就在於能夠了解人,能夠安撫民眾。」禹說:「呵!都象這樣,即使是堯帝恐怕也會感到困難的。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當地給人安排官職;能安撫民眾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會愛戴你。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還憂慮什麼驩(huān,歡)兜,何必流放有苗,何必害怕花言巧語偽善諂媚的小人呢?」皋陶說:「對,是這樣。檢查一個人的行為要根據九種品德,檢查一個人的言論,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接著說道:「開始先從辦事來檢驗,寬厚而又威嚴,溫和而又堅定,誠實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謹慎,善良而又剛毅,正直而又和氣,平易而又有稜角,果斷而又講求實效,強有力而又講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種品德,早晚謹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嚴肅地恭敬實行六種品德,認真輔佐王事,諸候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國。能全部具備這九種品德並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職,使所有的官吏都嚴肅認真辦理自己的政務。不要叫人們胡作非為,胡思亂想。如果讓不適當的人居於官位,就叫做擾亂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懲罰有罪的人,用五種刑罰處治犯有五種罪行的罪人。我講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禹說:「如果按你的話行事,一定會做出成績的。」皋陶說:「我才智淺薄,只是希望有助於推行治天下之道。」
舜帝對禹說:「你也說說你的好意見吧。」禹謙恭地行了拜禮,說:「哦,我說什麼呢?我只想每天勤懇努力地辦事。」皋陶追問道:「怎樣才叫勤懇努力?」禹說:「洪水滔天,浩浩盪盪,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著洪水的威脅。我在陸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翻山越嶺,樹立木樁,在山上作了標志。我和益一塊,給黎民百姓稻糧和新鮮的肉食。疏導九條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間溝渠引入河道。和稷一起賑濟吃糧困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從糧食較多的地區調濟給糧食欠缺的地區,或者叫百姓遷到有糧食的地區居住。民眾安定下來了,各諸侯國也都治理好了。」皋陶說:「是啊,這些是你的巨大業績。」
禹說:「啊,帝!謹慎對待您的在位之臣,穩穩當當處理您的政務。輔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會響應擁護您。您用清靜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會經常把美好的符瑞降臨給您。」舜帝說:「啊,大臣呀,大臣呀!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幫助天下民眾,你們要輔助我。我想要效法古人衣服上的圖象,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製作錦綉服裝,你們要明確各種服裝的等級。我想通過各地音樂的雅正與淫邪等來考察那裡考察那裡政教的情況,以便取捨各方的意見,你們要仔細地辨聽。我的言行如有不正當的地方,你們要糾正我。你們不要當面奉承,回去之後卻又指責我。我敬重前後左右輔佐大臣。至於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君主的德政真正施行,他們就會被清除了。」禹說:「對。您如果不這樣,好人壞人混而不分,那就不會成就大事。」
舜帝說:「你們不要學丹朱那樣桀傲驕橫,只喜歡怠惰放盪,在無水的陸地上行船,聚眾在家裡干yín亂之事,以致不能繼承帝位。對這種人我 決不聽之任之。」禹說:「我娶塗山氏的女兒時,新婚四天就離家赴職,生下啟我也未曾撫育過,因引才能使賓士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我幫助帝王設置了五服,范圍達到五千里,每州用了三萬勞力,一直開辟到四方荒遠的邊境,在每五個諸侯國中設立一個首領,他們各盡職守,都有功績,只有三苗凶頑,沒有功績,希望帝王您記著這件事。」舜帝說:「用我的德教來開導,那麼憑你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歸順的!」
皋陶此時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學習禹的榜樣。對於不聽從命令的,就施以刑法。因此,舜的德教得到了大發揚。
這時,夔擔任樂師,譜定樂曲,祖先亡靈降臨欣賞,各諸侯國君相互禮讓,鳥獸在宮殿周圍飛翔、起舞,《簫韶》奏完九通,鳳凰被召來了。群獸都舞起來,百官忠誠合諧。舜帝於是歌唱道:「奉行天命,施行德政,順應天時,謹微慎行。」又唱道:「股肱大臣喜盡忠啊,天子治國要有功啊,百官事業也興盛啊!」皋陶跪拜,先低頭至手,又叩頭至地,然後高聲說道:「您可記住啊,要帶頭努力盡職,謹慎對待您的法度,認真辦好各種事務!」於是也接著唱道:「天子英明有方啊,股肱大臣都賢良啊,天下萬事都興旺啊!」又唱道:「天子胸中無大略啊,股肱大臣就懈怠啊,天下萬事都敗壞啊!」舜帝拜答說:「對!以後我們都要努力辦好各自的事務!」這時候天下都推崇禹精於尺度和音樂,尊奉他為山川的神主,意思就是能代山川之神施行號令的帝王。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後,姓姒氏。
禹帝立為天子後,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把他推薦給上天,並把國政授給他,但是皋陶沒有繼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後 代封在英、六兩地,有的封在許地。後來又舉用了益,把國政授給他。
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在那裡逝世。把天下傳給益。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兒子啟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於他。等到禹逝世,雖然把天子位傳給益,但由於益輔佐禹時間不長,天下並不順服他。所以,諸侯還是都離開益而去朝拜啟,說:「這是我們的君主禹帝的兒子啊」。於是啟就繼承了天子之位,這就是夏後帝啟。
夏後帝啟,是禹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塗山氏的女兒。
啟登臨帝位後,有扈氏不來歸從,啟前往征伐,在甘地大戰一場。戰斗開始之前,啟作了一篇誓辭叫做《甘誓》,召集來六軍將領進行訓誡。啟說:」喂!六軍將領們,我向你們宣布誓言: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范,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地執行上天對他的懲罰。戰車左邊的射手不從左邊射擊敵人,車右的劍手不從右邊擊殺敵人,就是不服從命令。馭手不能使車馬陣列整齊,也是不服從命令。聽從命令的,我將在祖先神靈面前獎賞他;誰不聽從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殺掉他,而且要把他們的家屬收為奴婢。」於是消滅了有扈氏,天下都來朝拜。
夏後帝啟逝世後,他的兒子帝太康繼位。帝太康整天遊玩打獵,不顧民事,結果被羿放逐,丟了國家,他的五個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沒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於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亂了。胤奉命去征討他,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以後,他的兒子帝相繼位。帝相逝世,兒子帝少康繼位。帝少康逝世,兒子帝予繼位。帝予逝世,兒子帝槐繼位。帝槐逝世,兒子帝芒繼位。帝芒逝世,兒子帝泄繼位。帝泄逝世,兒子帝不降繼位。帝不降逝世,弟弟帝扃(jiōng,平聲炯)繼位。帝扃逝世,兒子帝廑(jǐn,謹)繼位。帝謹逝世,立帝不降的兒子孔甲為帝,這就是帝孔甲。帝孔甲繼位後,迷信鬼神,干yín亂的事。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諸侯相繼背叛了他。上天降下兩條神龍,一雌一雄,孔甲喂養不了它們,也沒有找到能夠飼養的人。陶唐氏已經衰敗,有個後代叫劉累,從會養龍的人那裡學會了馴龍,就去侍奉孔甲。孔甲賜給他姓御龍氏,讓他來接受豕韋氏後代的封地。後來那條雌龍死了,劉累偷偷做成肉醬拿來獻給孔甲吃。夏後孔甲吃了以後,又派人去找劉累要肉醬,劉累害怕了,就遷到魯縣去。
孔甲逝世後,兒子帝皋繼位。帝皋逝世後,兒子帝發繼位。帝發逝世,兒子帝履癸繼位,這就是桀。帝桀在位時,因為自從孔甲在位以來,諸侯就有很多相繼叛離了夏,而桀又不修德行而用武力傷害百官之族,百官不堪忍受。桀召來湯,把他囚禁在夏台,後來又放了他。湯修行德業,諸侯都來歸附,湯就率兵去征討夏桀,夏桀逃到鳴條,最後被後放逐而死。桀對人說:「我後悔當初沒有索性把湯殺死在夏台,以致使我落到這個下場。」這樣,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領有天下。湯封了夏的後代,到周朝時,把他們封在杞地。
太史公說:禹是姒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地,用國號為姓,所以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據說孔子曾校正夏朝的歷法,學者們有許多傳習《夏小正》的。從虞舜、夏禹時代開始,進貢納賦的規定已完備。有人說禹在長江南會聚諸侯,因為是在考核諸侯功績時死的,就葬在那裡了,所以,把埋葬禹的苗山改名為會稽山。會稽就是會計(會合考核)的意思。
⑥ 東方玄幻小說寫作討論
東方幻想小說第一名不被錯過:「搜神記」(發現前面大綱中提到的中國幻想是太拗口了,它是更好的尼斯東方幻想!我改變了你不認為這是。)
a>
首先,定義的東方幻想。什麼是西方的幻想,應該很容易理解,什麼神奇fǎ查部門,矮人,精靈啊,騎士啊,獸人啊,這些都是西方奇幻情節。很多人認為,「啊,查國家沒有幻想的朋友,想要寫幻想說西方設置就好啦。事實上,這個觀點是絕對錯誤的,查國開始從祖先傳的情況下,有幻想,最早單柵海查,我們知道從小誇父說,精衛填海,女媧造人的補充天,大禹治水,工人撞破不周山,它是不是最真實的幻想是什麼?東漢甘報「搜神記「明」翻拍「,」之旅到西方「,清代的」奇怪,「那是不是一流的幻想小說嗎?為什麼要它設置的世界設置川農外國人?所以我寫的東方幻想的定義是查人,查的傳統神話和小說的世界設定與幻想性質的文章。
好了,言歸正傳業務,我們談論的野狐的「搜神記」。知道搜神記新月,回首往事,幾乎野狐剛剛下發文件,在魔法劍,我身邊已經開始跟進。野狐是我第一次看到完全屬於中國的奇幻小說,所有的設置都發現過去,神話的新來源,標題也確實在查國風,甚至是主角的名字,拓拔野,我靠上,看拓跋這個詞,知道的主角無疑是正統查人! / a>
自2001年以來,出現在查的國家的本地網路小說作家無數依靠的框架寫了十幾本書始終堅持快餐路線的堅定聞名,但找不到第二個像村野狐如此驚人的熟悉,查國歷查歷史和史詩的情節,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作品在自己的控制。記住「文物傳查奇」開始連載野狐的文章,他也只屬於在水平火線,我知道遲早的事,這個作者是神,不要說別的,只是說情節設置中的黃帝炎帝時代,知道這個作者雄心勃勃的,要知道,之前5000年查的事情,更不用說寫,你認為你敢嗎?!
野狐寫作文筆很好,整個故事情節張弛有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可能在細節處的處理的cǎo速度(這個我覺得是編輯召喚查度,導致本來嘛,好的作品應該慢慢寫慢慢改變,神級的作品越來越少,為什麼?讀者是秋的一天幾個,不是沒有每月通並沒有建議沒有點查打,甚至金錢,神的家確實沒有多餘的糧食啊),但在整個書,以保持一個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這本書中,筆者設計的幾個大的幫助查發送和物種查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不是浮在表面上,它可以說是演申報的查出廠查傳統文化的作用。像查傳統文化這樣的,我希望人們了解傳統文化的查強烈推薦這本書!
不能錯過的東方奇幻小說第二名:「誅仙」
誅仙「,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非常查MAK和莫名的憂傷書,當你打開第一頁,你肯定不會認為這本書帶給你最深刻的悲傷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蕭鼎你他們是如何反彈?」小丁,你怎麼能更新啊?「小丁,你是不是太監?」所謂等你等到所謂的衣帶漸寬比華兒童感謝線索西風夕陽黃華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可能,但。我就說嘛,所以如果我在網上寫小說,玩sǐ,沒有真名實姓,否則我的懶惰脾氣讀者不要罵sǐ。
言歸正傳,誅仙「很火,騎波查國家網路和火的小說,所以火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搜神記」大圖片「,」誅仙「,」世界必須進行計算,並且也可能是「搜神記」中一個國家這么大?的角度SE翻牌,但有幾個人幾劍的幾個教派。蕭鼎寫的很感人查的情況下,所謂的動態查愛,不只是讓人看了感動,更重要的,自己把自己的進去的感覺,「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和「兩個句子是三里,陰一倍的淚水劉」的地步,蕭鼎應該做的。喜悅的淚水後的時間,很多人說他們見到了西安沖(主要是女性讀者)。此外,誅仙主題起點非常高,一開始是討論「人性」的問題。天地不仁,秸稈郭台銘和所有的東西。魔法或道或佛BA的,他們不超拖動的束縛,這一天,魔佛的角度,在未來的日子,究竟什麼是什麼?人們生活在食物鏈的底部,或最上面的到底是什麼?仙魔之間的差異,如果是真的只是一個世界觀,那麼為什麼只有點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仙魔?蕭鼎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但我總覺得,「誅仙」結菊小丁開始想的魔法結菊以來一直在討論的權利方式之前,傳統的結菊真實的人多刺川興奮fǎ與苦沖謝的樣子,讓所有看到的人贊美鄴號罵葉號甚至關閉進或忘記。阿李川做的非常好(雖然還沒有結菊......)
哦,對了,想體驗正道魔之間的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歡迎到「誅仙」! BR />
不能錯過的東方奇幻小說並列第二名:「天堂」
如果你想選出最糟糕的小說讀者罵燕障礙原料絕對可以算導致大的原因之一所以坑爹「天盛,他的罵名。
罵,不一定是因為寫的不好,往往正是因為會被罵的偉大。我們可以想想,如果你喜歡看海之王姐,突然有一天看到尾田榮一郎的言論索隆寫sǐ一個路飛寫的斷手斷腳無行為能力的,你會不會罵作者?如果你喜歡看七龍珠,看到悟空一個人魔人布歐議員的清潔,你會不會批評的作者嗎?你看即使是「水滸傳」最後方臘sǐ征sǐ或殘廢的,,見諸葛亮葫蘆谷火的大雨澆三重,妙玉強盜玷污,你會不會批評作者嗎?像我種保護窮人肯定會被罵,並大叫!
燕障礙生的痛苦,大概是這樣的。首先,作為一個業余作家成名已久的顏障礙的學生,經過長期的鍛煉寫作能力,所以他是很好的筆力也將抓住讀者,讀他的書,常常不自覺地代替自己重視的主角是誰。然而,燕壘,盡管很喜歡寫的殘酷戰爭和日歷查歷史的人,我們都知道那場戰爭中有沒有可以sǐ人嗎?真正的戰爭小說,哪有不殘酷嗎?像鋼鐵是怎樣煉成這里的黎明很安靜「,」西線無戰事「,這是典型的一種軟弱的表現沒有真正查戰爭小說」天堂「是非常悲慘的,可憐的作者往往是生動的文字查詞形象描述各種這樣悲慘的一般喜歡你的鼻子,你看,你看你聞到了,所以你的味道,那種無望和絕望的整個增長的殘疾人士兵,作者希望讀者感到,讀者è深深的痛苦必須用放大鏡但右玉BA。當然,最後主角結菊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天人合一」的觸摸高於其他工程的特殊SE。
另外,「天」是不另一道有一個幻想是什麼?我靠,魔鬼道有蛇的人,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正統的東方幻想!
不能錯過的東方奇幻小說第三名:快樂的小三弦「
我估計看到標題,人有兩個反應,是一個啊?這也? !路渣,然後會心一笑,就開始琢磨經典的百看不厭的故事,多了一些輸入學生的身體查體設備關,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形參與。我們可以把這種類型的反應歸反應,以改變傳狀態。第二個反應是正常的,「啊?這是什麼書,我發現了一個未讀的書,房東真的很好啊!」對於這種類型的反應,房東很高興,你的胸部,同時在心裡上的象徵,純紅色的小華一個好孩子。
當然,隨著和諧程度的加強,今年,我不排除第三類人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不能看我的上段。事實上,無法讀取,不用擔心啊,樓主是個好人,這一段是給你的第三類人准備的。 「快樂的小三弦」的第二個神秘太監作品,他所有的太監工程遺憾的作品(什麼?你問我什麼事啊?您的文章下面,肯定會有好心人告訴你)。神秘站查灣河圖系列作家,我很佩服一個,不只是因為他的文筆優美,而且還因為他的廣泛而穩定的更新,也是最關鍵的,是他的能力恢復精美的太監經常悄悄地完成了一本書,幾個星期可以新開了一本書,不管如何憤世嫉俗的讀者將不會受到影響,甚至不紅臉皮真的老了洞庭湖的麻雀看到更多的風暴。
在這里,我想一些昆蟲和蔬菜的名稱,作者,本身小學六年級畢業是沒有問題的,所選擇的語言運動老查的教導。如果是這樣的話,反正市場經濟學士,會有人來mǎi自然有人MAI。你寫你自己的窮人們責怪讀者嗎?劇情不同的是讀者的錯,邏輯混亂故障的讀者,更多的讀者故障關閉,停止錯誤的一端亂搞更多的讀者,你不想說,大家都知道啊,都是我們的錯...真的,如果這樣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神秘的1/3,整個網路小說界氣氛將大為改觀。讀者不寫了一本書,並不代表查表不會寫了一本書,隨便堆兩三千元的話儂沒有問題,粘貼,粘貼儂讀者道行實在是沒有足夠的!我知道,你可以很容易地粘貼儂讀者讀者不生氣作家(附註作家),叫倪匡,衛斯理系列,他寫了十總川垃圾的垃圾,一個叫文瑞安,他的單頁上面的武功經常重復字或根本就沒有這個詞。閎查港的文學世界,那麼,前者被譽為「文曲星轉查賽」,後者是因為大腦的信任查關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你真的有這么牛BI,你也不會在某些時候需要混合。
言歸正傳,我們去的奧秘。神秘一直是個謎,線傳東西的風格真的很適合自己的化名。不過,我想他應該是一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人能寫出如此害怕之前必須永遠也聞榨的字。他的每一塊的文本查字的,是無可挑剔的。 「快樂的小三弦他的無奈創建效果的作品,在這方面,它是活的頂部,他的所有作品中,雖然發生老式的N型母頭(後宮)和一個男人(救世主),加上神秘筆寫華出絕對的氣息人想讀到底,中間沒有蔦點(也許只能說1/4)的小說。即使不看的情節,只是看文字的查字,千萬不要錯過這本小說。
的jǐng部門,嚴重的jǐng部門女性18歲以上,未滿18歲的青年,嚴格斤的讀者,讀的書,真的,我是認真的,天下之大,什麼樣的書沒有這一個,不sǐ。
我看到上面的提示,不覺得樓主很貼心,認為房東是不是很好啊。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你也拿衣服,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完全錯誤的。業主從來就不是一個好人啊,你想不睡這么晚在這里碼字明顯的妄想症患者與先進的房東可能是好男人?何況他是喝兩杯咖啡,一碗方便麵康查激發態,他是深諳心理學,因為房東,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你能看看這本書可以這么寫的!看不到,也許你真的不會看,房東必須提及一下心中的好奇心,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就像氧氣莫傅咋像在炭火上散發著顫抖的火焰。嘿,如果你不想要房東置於的查布或不那麼房東義大利
不想念東方奇幻小說並列第三名:「知北游
了這本書了,我的心裡充滿了矛盾啊!這是真的,我們沒有看到在這篇文章中,我被拉得很高,喜歡喝酒唱歌,其實,我一直很查使用武力撕裂試驗,啊,我也有實質的啊,我一定要公平對待自己的良心話,我想,和自己的mǎi值得m??ǎi雜項查直書看網路文本的那些銀色華,但更重要的是,我想站起來,檢查的人的朋友看我的帖子啊。書蟲肯定我不是唯一的一個,比我資格老的比我讀更深刻,肯定有很多。我真的希望,我們看到在這篇文章中,我覺得我說的是原因看評論我已閱讀的書啊,所以看到我還沒有看到會感興趣推薦書看啊,它認為未來的游戲看,直到有人寫啊,為了進步(我離題了......)
現在,幾十年後,我思緒拉了回來。 「知北游是一個很好的作品,有點太醉的人,這本書曾經是我mǎi」異魔「(江南太空堡壘像一次(僅說明)我mǎi的唯一驅動電源力的「九州幻想」)。事實上,羅湖是老熟人,不看化名溫婉優雅,其實這廝說是醞釀醞釀室...但寫了一本書水平仍然是所有權利,早期的北極狐的世界已經很有看頭(雖然怪物通過這個主題的人看似不有G傳點),被??稱為北遊走??得更遠,從一西安電子科技開始。如果你被告知你這輩子註定要活到18歲,你有什麼感覺?心理學認為,這個壞消息的人的態度是什麼第一的憤怒,消極,然後抵抗,最終接受時,伴隨著強烈的絕望。但主角當然,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只聽「我的生活,我不能幫助它,」將有熱學在沸騰?投入了大量的哲學思想的文章,羚羊掛角情節,雖然有點過於幻想,但筆力比我強很多,所以埃文斯放了回來,整體閱讀的偉大意義。但是,必須說,這本書太監,和是百分之百了很多人的經驗後,太監! ! !什麼是浪費這樣的好標題...
但我還是要說的命運,這樣的事情,不能改變它呢?如果你這樣想,那麼,打開網路,「知北游」等著你。
最不能錯過的伙夫幻想小說特別推薦:「紫川」
什麼東西伙夫幻想小說嗎?嘿,同學,你怎麼這么多問題啊?見的字面意思是你知道,事情伙夫是另一個奇幻小說!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舉例來說,顯然穿著類似的「軒轅」騎士「獨孤類的名稱,或算命先生將繪制字元魔fǎ查老師的朋友,或在查國氣查無功貴川家庭之一,這種新穎的出現,你可以理解為作者在最初的設計並沒有想清楚,也可以理解,作為業主的心是東方和西方的概念過於狹窄,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是世界」的感覺,安查污,我不會介意。
紫江,相比以前的作品,「紫川」無疑是年輕的舊租金在2003年,在降落前一個點開始,很多讀者的愛與恨,瘋狂的寫作生涯。而相比在同一時期以及早期的作品,影響力而言,「紫川」絕對是一時無。事實上,我的「紫川」絕對不是一見鍾情,但應被視為3視線我記得一開始就是一個頭痛混亂的世界觀紫河,有冷兵作戰的世界電視,真是讓人相當無語。我一直認為,真正想要寫幻想小說時,應先建立嚴格的物理fǎ嚴格的世界和邏輯,這兩點明顯「紫川」是不。但是紫川描述的世界趨勢,但很合我的胃口。了個理由說,眼中的天才,天才是灑川瓜灑川瓜的眼睛,撒傳瓜是天才。所以說,其實,我所理解的世界趨勢,可能這是舊租金水平。不能說,也不能說差,只能說世界上所描述的舊租,而我的世界,就像
另外的世界的把握,我深感佩服老的租金,這本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整本書看下來,其實,可以分為三本書有沒有做,除了主角的三本著作的支撐作用被稱為斯特林帝林家叫紫Chuanxiu,女性是天然的戴查系外沒有相對互聯。但是這也可以說,又是紫河的一個特點,因為他們的鏡頭固定的傭金兵的「或」不同「,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的東西,你可以把它叫做劉的水帳戶(意味著絕對沒有諷刺意味的??),但紫河,「紫川」的結構,可以理解為多點藝術電影的鏡頭磨損川擦,或者把兩個雙一點鍾,叫蒙太奇。這種結構無疑是要把握好幾個層次高於劉水分流失,所以舊租金顯然不能把握能力要求,,所以紫河中間混亂的段落無數。然而,祖先傳說神叫形散不散的老的租金或努力做到這一點,雖然混亂的世界觀和混亂的文章上下文的人,如果你不一口氣讀下來傳往往寫著寫著,忘記了時間點,但無論你在哪裡讀,即使只拿出一個小段落看,可以感覺到之間的整本書的史詩感的線條。這種感覺不刮出來,但數以百萬計的話襯托出來。從這個角度看,紫川已經不可能了更多SE。
旋轉搖搖欲墜?要在亂世中力挽狂瀾?想讓自己的夢想,創建過於查的查賽平查奢嗯的心中嗎?什麼?不能!廢話,你當然不能!但是,如果你不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做,我們可能會看到光查糜嗯王川查奇 - 「紫川」
⑦ 《大禹制水》全文翻譯
也不知道樓主學的是那一段,以下都是《史記》里和大禹治水有關內容的翻譯,請您自己選取吧。每段各自對應的原文在參考資料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
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盪盪,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為此非常憂愁。堯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這個人違背天命,毀敗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說:「比較起來,眾大臣還沒有誰比他更強,希望您讓他試試。」於是堯聽從了四岳的建議,任用鯀治理洪水。九年時間過去,洪水仍然泛濫不息,治水沒有取得成效。這時堯帝尋找繼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舉用,代行天子的政務,到四方巡視。舜在巡視途中,看到鯀治理洪水幹得不成樣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結果鯀就死在那裡。天下人都認為舜對鯀的懲罰是正確的。舜又舉用了鯀的兒子禹,讓他 來繼續他父親鯀治水的事業。
堯逝世以後,舜帝問四岳說:「有誰能光大堯帝的事業,讓他擔任官職呢?」大家都說:「伯禹當司空,可以光大堯帝的事業。」舜說:「嗯,好!」然後命令禹說:「你去賓士水土,要努力辦好啊!」禹叩頭拜謝,謙讓給契、後稷、皋陶。舜說:「你還是快去辦理你的公事吧!」
禹為人聰敏機智,能吃苦耐勞,他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他的聲音就是標準的音律,他的身軀就是標準的尺度,憑著他的聲音和軀體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長短。他勤勤懇懇,莊重嚴肅,堪稱是百官的典範。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後稷一起到任,命令諸侯百官發動那些被罰服勞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嶺,樹立木樁作為標志,測定高山大川的狀貌。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罰感到難過,就不顧勞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敢進去。他節衣縮食,盡力孝敬鬼神。居室簡陋,把資財用於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車,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帶鐵齒的鞋。他左手拿著准和繩,右手拿著規和矩,還裝載著測四時定方向的儀器,開發九州土地,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湖,測量九座大山。他讓益給民眾分發稻種,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又讓後稷賑濟吃糧艱難的民眾。糧食匱乏時,就讓一些地區把余糧調濟給缺糧地區,以便使各諸侯國都能有糧食吃。禹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物產情況,規定了應該向天子交納的貢賦,並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諸侯朝貢時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從帝都冀州開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壺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脈。治理好太原地區,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懷之後,又繼續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質色白而松軟,這里的賦稅屬上上,即第一等,有時也雜有第二等,田地屬於中中,即第五等。常水、衛水疏通了,大陸澤也修治完畢。東北鳥夷部族的貢品是皮衣。其進貢路線是繞道碣石山向西,進入黃河。
濟水和黃河之間是沇(兗)州:這個地區的九條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積成了一個大湖。雍水和沮水匯合流入澤中,土地上種了桑,養了蠶,於是民眾都能從山上搬下來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質發黑而且肥美,草長得茂盛,樹木高大。這里田地屬中下,即第六等,賦稅屬下下,即第九等,經過十三年的整治之後,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這一地區進貢的物品是漆、絲,還有用竹筐盛著的有花紋的錦綉。進貢時走水路,由濟水進入漯(tà,踏)水,然後進入黃河。
大海到泰山之間是青州:在這個地區堣夷賓士之後,淮水、淄水也得到了疏通。這里的土質色白而且肥美,海濱一帶寬廣含鹼,田地多是鹽鹼地。田地屬上下,即第三等,賦稅屬中上,即第四等。進貢的物品是鹽和細葛布,有時也進貢一些海產品,還有泰山谷地生產的絲、大麻、錫、松木、奇異的石頭,萊夷地區可以放牧,所以,那裡進貢畜牧產品,還有用筐盛著用來作琴弦的柞蠶絲。進貢時,走水路,由汶水轉入濟水。
大海、泰山到淮水之間是徐州:在這個地區治理了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帶也可以種植作物了。大野成了一個蓄水湖,東原的水也都退去。這里的土質呈紅色,有粘性而且肥美,草木叢生,漸漸繁茂。田地屬上中,即第二等,賦稅屬中中,即第五等。進貢的物品是供天子築壇祭天用的五色土,羽山谷中的野雞,嶧山南面生產的可用以制琴瑟的孤生桐,泗水之濱浮石制的石磬,淮夷的珍珠和魚類,還有用竹筐盛著的纖細潔凈的黑白絲綢。進貢時,走水路通過淮水、泗水,然後轉入黃河。淮河與大海之間是揚州:彭蠡(lǐ,里)匯成了湖泊,成了鴻雁南歸時的棲息之地。松江、錢塘江、浦陽江在那裡入海,震澤地區也獲得安定了。竹林密布,野草繁茂,樹木高大。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下,即第九等,賦稅居下上,即第七等,有時可居第六等。進貢的物品是三色銅,瑤、琨等美玉和寶石,以及竹箭,還有象牙、皮革、羽毛、旄(máo,毛)牛尾和島夷人穿的花草編結的服飾,以及用竹筐盛著的有貝形花紡的錦緞,有進根據朝廷的命令進貢包好的橘子、柚子。這些貢品都經由大海、長江進入淮河、泗水。
荊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荊州:這個地區有長江、漢水注入大海。長江的眾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沱水、涔水業已疏導,雲澤、夢澤也治理好了。這里的土質濕潤,田地屬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居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銅,以及椿木、柘(zhè,蔗)木、檜木、柏木,還有粗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nǔ,努)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桿的竹子箘(jùn,郡)簬(lù,路)和楛(hù,戶)木是漢水附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產,還有包裹著和裝在匣子里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彩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有時根據命令進貢九江出產的大龜。進貢時,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轉行一段陸路再進入洛水,然後轉入南河。
荊州和黃河之間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澗水都已疏通注入黃河,滎播也匯成了一個湖泊,還疏浚了荷澤,修築了明都澤的堤防。這里的土質松軟肥沃,低地則是肥沃堅實的黑土。田地屬中上,即第四等,賦稅居上中,即第二等,有時居第一等。進貢漆、絲、細葛布、麻,以及用竹筐盛著的細絲絮,有時按命令進貢治玉磬用的石頭,進貢時走水路,經洛水進入黃河。
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是梁州:汶(岷)山、嶓冢山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蔡山、蒙山的道路已經修好,在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這里的土質是青黑色的,田地屬下上,即第七等,賦稅居下中,即第八等,有時也居第七等或第九等。貢品有美玉、鐵、銀、可以刻鏤的硬鐵、可以做箭頭的砮石、可以制磬的磬石,以及熊、羆、狐狸。織皮族的貢品由西戎西傾山經桓水運出,再從潛水船運,進入沔(miǎn,免)水,然後走一段山路進入渭水,最後橫渡黃河到達京城。
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是雍州:弱水經治理已向西流去,涇水匯入了渭水。漆水、沮水跟著也匯入渭水,還有灃水同樣匯入渭水。荊山、岐山的道路業已開通,終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成績,一直治理到都野澤一帶。三危山地區可以居住了,三苗族也大為順服。這里的土質色黃而且松軟肥沃,田地屬上上,即第一等,賦稅居中下,即第六等。貢品是美玉和美石。進貢時從積石山下走水路,順流到達龍門山間的西河,會集到渭水灣里。織皮族居住在昆侖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了。
禹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一條從汧山和岐山開始一直開到荊山,越過黃河;一條從壺口山、雷首山一直開到太岳山;一條從砥柱山、析城山一直開到王屋山;一條從太行山、常山一直開到碣石山,進入海中與水路接通;一條從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一直開到太華山;一條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禹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shì,誓)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荷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
禹下令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谷稅的地區:緊靠王城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內要交納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內要交納穀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內要交納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內要交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內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內為小的封國,再往處二(原文作「三」)百里以內為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內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內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里以內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里以內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內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內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
這樣,東臨大海,西至沙漠,從北方到南方,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於是舜帝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賜給他一塊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從此太平安定。
參考資料: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shiji/shiji002.htm
⑧ 大禹治水
1.用原文回答大禹是如何做到「相度」而「得其情」的?
相度 : 觀察估量。 「左准繩,右規矩。」
2.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大禹治水「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 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琻。」
3.我國歷史上治水的名人有許多,你能再列舉幾個嗎?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位已高而意益下,祿已厚而慎不取」。他親自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先後在期思、雩婁(今河南商城一帶)主持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特別是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周圍二百里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又稱安豐塘,在今安徽省壽縣南),把淠河水和諸山水都引入人工湖中,水多時可以開閘放水,水少時可以關閘蓄水。不僅對防治這一帶水災起了積極作用,還灌溉了一百多萬畝的農田,對於推動楚國的經濟發展,乃至楚莊王當上中原霸主都起了較大的作用。
漢武帝的左內史倪寬,身居高位,卻「衣若僮僕」「食若庸夫」「側身行道」,尤以「勸農業,緩刑罰,卑體下士」著稱。他主動借貸與貧民,緩收田租,被政府考核為最下等,險些罷官。公元111年倪寬組織百姓穿鑿六輔渠,擴大了原鄭國渠的灌溉面積。他還「定水令,以廣溉田」,使六輔渠的水利不被權貴豪強所獨占,得到百姓稱贊。
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親自四齣尋找水源,察看水勢,率領百姓開通溝渠引水灌田,修築陂塘、堤閘數十處。其中一個鉗盧陂就灌田三萬畝。他還親自製定管水制度——《均水約束》,並刻石立於田畔以利執行。召信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後人立祠供奉:「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指召信臣和60年後的南陽郡太守杜詩)。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北宋的一位為政清明、勤勞奉公,而又積極治水除害的人。天聖二年(1024年)秋,范率領通、楚、泰、海四州民夫四萬餘人修築捍海堤,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天聖六年春建成長達一百五十餘里的捍海大堤,此堤被後人稱為「范公堤」。景佑元年(1034年),范公回到故鄉任蘇州知府,他一到就「募游手疏治五河,導積水入海」,並親臨工地,植廬舍於荒野,過家門而不入。經一年艱辛努力,河道疏通,積水得排,當年蘇州就收獲稻米七百萬石。
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壯志之一就是「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他在任地方官時就組織群眾興修水利,為相後,又積極變法革新,頒布《農田水利法》,大興水利,引黃淤灌,形成「四方爭言水利」的全國性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
一生清廉正直、剛毅不阿的明朝賢吏海瑞曾指出:水利「國計所需,民生攸賴,修之舉之,不可一日緩也」。他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疏通了上海南跑口到嘉定南渡間一萬八千丈的河道,又疏通了阻水嚴重的白茆河。「吳淞江借飢民之利,而故道可通;民借銀米之需,而荒歉有濟,一舉兩得。」
民族英雄林則徐發配到邊關,也不忘為民大興水利。他的治水思想、管水文告和屯墾著作以及治水技術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姜師度(?-723),唐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農卿、陝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將作大匠等職。「勤於為政,又有巧思,頗知溝洫之利」,在初唐甚有政聲。
唐神龍年間(公元705-707年),姜師度在易州刺史及河北道監察兼支度營田使任內,於薊門之北引水為大溝,以防奚人及契丹入侵;又考魏武帝曹操修渠舊事,「傍海穿漕」,修平虜渠,避開了海運艱險,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線的糧運得以暢通無阻。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姜師度改任陝州刺史。到職後,他看到州西太原倉雖距黃河不遠,但常須用車載米至河邊,然後登舟西運關中,頗費人力。他根據地形地勢,率眾開挖了地道,倉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元二至四年,他又在華陰縣境開敷水渠,「以泄水害」。在鄭縣(今陝西華縣)疏修利俗及羅文故渠,引水溉田;並建堤於渭水之濱,以防漫溢。開元六年,蒲州改河中府,姜調為河中尹。轄境原有安邑鹽池,年久漸形涸竭。師度經過考察,「發卒開拓,疏決水道,置為鹽屯」,公私享其利。開元七年,再遷同州(治所在今陝西大荔縣境)刺史,又於「朝邑、河西二縣界,就古通靈陂擇地引洛水及堰黃河灌之,以種稻田,凡二千餘頃,內置屯十餘所,收獲萬計」。
《舊唐書》對姜師度贊之稱:「師度既好溝洫,所在必發眾穿鑿,雖時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緯,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 (引文見《舊唐書·姜師度傳》)
王景,字仲通,原籍琅邪不其(今山東省即墨縣西南)人,明帝時曾任侍御史、河堤謁者等職,後遷廬江太守,為東漢著名的治水專家。
據《漢書》記載,自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河決魏郡以後,黃河泛濫,汴渠侵毀,久而不修。到明帝時,「汴流東侵,日月益甚,水門故處,皆在河中,漭漾廣溢,莫測圻岸,盪盪極望,不知綱紀」,「兗、豫之人,多被水患」。在這樣的形勢下,漢明帝審時度勢,下決心治理黃河、汴渠,並於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春,召見王景詢問河、汴治理方略。王景青年時,即「廣窺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沈深多技藝」。因善於理水,曾與將作謁者王吳共修過浚儀渠,他採取「墕流法」施工,水不復為害,名益著。明帝與之交談後,倍加贊賞,親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命王景仍與王吳一起共同主持治理河、汴工程。
永平十二年夏四月,王景、王吳率卒數十萬,「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在大規模施工中,王景「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磧,直截溝澗,防遏沖要,疏決壅積」,以各種當時可能採取的技術措施,開鑿山阜高地,破除舊河道中的阻水工程,堵絕橫向串溝,修築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對黃河、汴渠進行了治理。特別是在汴口治理中,創造性地採取了「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的措施,交替從河中引水入汴,從而改善了汴口水門工程,作到了河、汴分流。
經過整整一年的努力,永平十三年夏四月,工程全部完成,數十年的黃水災害得到平息,汴渠恢復了通航功能,大面積被淹沒的耕地重新煥發了生機。漢明帝聞奏後十分高興,親自「行幸滎陽,巡行河堤」,並下詔稱:「今既築堤、理渠、絕水、立門,河、汴分流,復其舊跡。陶丘之北,漸就壤墳,故薦嘉玉絜牲,以禮河神。東過洛汭,嘆禹之績。今五土之宜,反其正色,濱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庶繼世宗《瓠子》之作。」同時明帝還下詔「濱河郡國置河堤員吏,如西京舊制」;「王吳及諸從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永平十五年,王景從明帝東巡,至無鹽(今山東東平東南),明帝嘉景治河功績,又拜為河堤謁者,「賜車馬縑錢」。
王景這次治河,由於工程浩大,動用人力物力甚眾,「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投資之巨,相當驚人。從此以後,河流規順,在八九百年間史書上少見有關黃河改道的記載。論者以為,東漢之後能出現這種情況,王景治河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後人的廣泛傳頌。(引文見《後漢書·明帝紀》《後漢書·王景傳》)
鄭國,戰國末年韓國(今河南中西部一帶)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韓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企圖使秦國把注意力放在國內,無暇東顧。秦國採納了鄭國建議,並於當年開始鑿涇水修渠。施工中秦王發現鄭國來秦是韓王的「疲秦」之計,怒而欲殺鄭國。鄭國辯解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秦王認為有理,命他繼續修渠,渠道終於建成。《史記·河渠書》載:鄭國「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今陝西涇陽西北仲山)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 「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為紀念鄭國的功績,時人遂名該渠為鄭國渠。
這條渠道的經行地區,經酈道元考證,在《水經注·沮水》中記稱:「渠首上承涇水於中山西邸瓠口,……渠瀆東徑宜秋城北,又東徑中山南,……又東徑舍車宮南絕冶谷水。鄭渠故瀆又東徑巀嶭山南、池陽縣故城北,又東絕清水,又東徑北原下,濁水注焉,自濁水以上,今無人。……又東歷原徑曲梁城北,又東徑太上陵南原下,北屈徑原東,與沮水合。……沮循鄭渠,東徑當道城南,……又東徑蓮芍縣故城北,……又東徑粟邑縣故城北,……其水又東北流,注於洛水也。」以今地而言,大致流經涇陽、三原、高陵、富平、蒲城等縣。秦以後,此渠灌溉范圍雖有縮小,但歷代不絕,為關中地區的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孫叔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楚國令尹。姓蒍,名敖,字孫叔,一名艾獵。期思(今河南省固始縣)人。孫叔敖一生政績頗多,而以治水最為人所稱道。
在司馬遷的《史記·循吏列傳》中,他被列為首篇:「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於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姦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漢王延壽在《孫叔敖廟碑記》中,贊頌孫叔敖「宣導川穀,陂障源泉,溉灌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鍾天地之美,收九澤之利」。說明在他倡導下,春秋時楚國已普遍在湖泊中的隆起部分挽堤為垸,發展水利,農業生產蒸蒸日上。「孫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國遂霸。」
《淮南子·人間訓》曰:「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庄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這大概是我國最早的渠系工程之一。據《左傳·宣公四年》記載,有楚令尹虞丘子薦孫叔敖一事,那麼,這一灌區的修建,當在楚莊王九年(公元前605年)以前。期思、雩婁均屬今固始轄境,地處史河與灌河之濱。令人較為費解的是,前者是下游,後者居上游,何以能引低水而灌高田?史載不詳。但《太平御覽》和《太平寰宇記》在轉引《淮南子》的這句話時,其文是「楚相作期思之陂;灌雩婁之野」。意思是否指「作期思之陂」是一碼事,「灌雩婁之野」是另一碼事呢?也不能排斥這樣的可能性;在期思與雩婁之間,當年修了一些規模並非巨大的攔洪蓄水工程,從而形成「長藤結瓜」式的陂塘系統,既根治下游水害,又保證了上游灌溉。孫叔敖正是在興建這項水利工程上,顯示出他的才能,由此楚庄予以重用,任他為相。
孫叔敖在固始的治水業績是相當可觀的,不少志書均有這類記載。據嘉靖《固始縣志》記敘:縣境內陂塘、湖港、溝堰凡932處,「蓋肇自楚之孫公,漢之劉馥」。乾隆《光州志·溝洫志》載有康熙年間任固始縣知縣楊汝楫的《水利圖說》,其文雲:「昔孫叔敖於邑之東南,如史河浚其渠,曰清、曰堪,清灌上閘,堪灌三汊口。西有曲河自西南來,亦築壩攔水,灌石嘴頭。南如急流、羊行、子安等河,宣導堤防,各有灌口。當年之沐膏澤而詠勤苦者,已一一載簡冊矣。嗣後陵谷變遷,清、曲河,壩廢閘弛,急流、子安等河道梗基湮,即堰港陂湖,亦俱淤塞。總之,歷年久遠,而楚相之故道,不可復考。」古時期思屬楚,漢世祖(光武帝)更名固始。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五月,縣令段世賢曾為孫叔敖建廟立碑。明人劉昌《謁楚令尹廟》詩曰:「期思城裡吊遺蹤,祠廟深沉動鼓鍾。陰德已聞慈母教,余恩猶啟後人封。霜葭摧碧連荒草,雨蘚沿青上古松。讀罷殘碑出門去,寒山漠漠水重重。」據《固始縣志》稱,縣北期思鎮,有春秋楚令尹孫叔敖墓。可惜如今均已盪然無存。
安徽壽縣境內的芍陂,興建於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前591年),也是孫叔敖所創建。這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唐代改名為安豐塘,至今仍發揮著灌溉效益。《後漢書·王景傳》:「(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水經·肥水注》:「芍陂周一百二十里許,在壽春縣南八十里,言楚相孫叔敖所造。」又註:「陂水徑孫叔敖祠下,謂之芍陂讀。」史料記載多稱芍陂「徑百里,灌萬頃」,其規模當可想見。東漢、三國時期、唐肅宗、元世祖當政年代,都曾在這里屯田,大獲其利。但由於墾殖過度,歷代豪強占塘為田,雖幾經修整,到解放前夕,芍陂堤堰殘廢,灌溉面積僅六七萬畝。解放後建成淠史杭水利工程,芍陂已成為淠東乾渠的反調節水庫,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的芍陂,長約25公里的塘堤全部用塊石護坡,蓄水一達1億多立方米,可灌溉63萬畝農田。如楚相亡靈有知,亦當含笑九泉吧!
相傳孫叔敖懷有絕世之才,出任令尹之前,他不過是一位「楚之處士」,「期思之鄙人」。那麼,究竟是誰發現他的才幹,推薦他為楚相的呢?史料中載有不少別饒風趣的故事,茲摘錄一二,以饗讀者。
劉向《新序·雜事》:「樊姬,楚國之夫人也。楚莊王罷朝而晏,問其故,庄王曰:『今旦與賢相語,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賢相為誰?』王曰:『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問其故,曰:『妾幸得執巾櫛以侍王,非不欲專貴擅愛也,以為傷王之義,故所進與妾同位者數人矣。今虞丘子為相數十年,未嘗進一賢。知而不進,是不忠也;不知,是不知也。安得為賢?』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於是辭位而進孫叔敖。孫叔敖相楚,庄王卒以霸,樊姬與有力焉。」
在《說苑·至公》中,劉向另有一則記載:「楚令尹虞丘子復於庄王曰:『……臣竊選國俊下里之士,曰孫叔敖,秀贏多能,其性無欲。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輔寡人,寡人得以長於中國,令行於絕域,遂霸諸侯,非子而何?』虞丘子曰:『久固祿位者,貪也;不進賢達者,誣也;不讓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為臣?願固辭。』庄王從之。賜虞丘子采地三百,號曰國老。以孫叔敖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孫叔敖執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見於王曰:『臣言孫叔敖果可使持國政,奉國法而不黨,施刑戮而不委,可謂公平!』庄王曰:『夫子之惕也。』」
《呂氏春秋·不苟》持另一說,認為薦孫叔敖為楚相的,是其好友沈尹莖:「荊王欲以為令尹,沈尹莖辭曰:『期思之鄙人有孫叔敖者,聖人也。王必用之,不臣不若也。』荊王於是使人以王輿迎叔敖,以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莖之力也。」是誰推薦孫叔敖為楚相,各說不一。在此也不必糾纏於繁瑣的考證,但孫叔敖確有宰相之才,且在各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當無疑義。
孫叔敖的賢名由來已久,傳聞他天性仁厚,又極謙遜謹慎。《新序·雜事》載:孫叔敖少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說苑·敬慎》載:「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畢來賀。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後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後來吊,豈有說乎?』老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老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孫叔敖雖身居相位,但生活十分簡朴。《孫叔敖廟碑記》中說:「其憂國忘私,乘馬三年,不別牝牡。……專國權寵,而不榮華。一旦可得百金,至於沒齒而無分銖之蓄。破玉玦,不以寶財遺子孫。」真是生前兩袖清風,死後一貧如洗。《史記·滑稽列傳》中有一則故事,內容是敘述楚國樂師優孟諷喻庄王,不可忘記孫叔敖的功勞。現一並摘錄如下,以為佐證。
「(孫叔敖)病且死,屬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若往見優孟,言我孫叔敖之子也。』居數年,其子窮困負薪,逢優孟,與言曰:『我,孫叔敖子也。父且死時,屬我貧困往見優孟。』優孟曰:『若無遠有所之。』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余,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庄王置酒,優孟前為壽。庄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優孟曰:『請歸與婦計之,三日而為相。』庄王許之。三日後,優孟復來。王曰:『婦言謂何?』孟曰:『婦言慎無為,楚相不足為也。如孫叔敖之為楚相,盡忠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無立錐之地,貧困負薪以自飲食。必如孫叔敖,不如自殺。』……於是庄王謝優孟,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
綜觀以上片斷資料,大體可知孫叔敖的一生,精於治水,有功於國,奉法守職,持廉至死。他這種一心為人民造福的高尚品德,確實值得人們敬仰和緬懷。
李冰是戰國時期的水利科學家,都江堰的創建者,他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都江堰工程,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我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一帶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縣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同時修索橋、開鹽井等。人民懷念他的功績,建設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神話。
郭守敬(1231-1316)是元代傑出的科學家,擅長水利及天文歷算,「巧思絕人」,曾任都水監、太史令等職。他在今寧夏河套地區、京冀豫地區以及京杭運河山東段開通前夕的汶泗河地區做了大量的勘查測量工作,提出了二十幾條有關水利的建議,治理河渠塘堰幾百所。 在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他主持重開金口河引永定河水,主持建設了最後打通京杭運河全線的通惠河工程。郭守敬設計製造了20種天文儀器,進行了南北一萬一千里、東西六千餘里的天文大地測量,1280年完成《授時歷》。他首先提出了「海拔」的概念,比德國數學家高斯早560多年。
潘季馴(1521-1595)是明代著名治河專家,曾4次出任「總理河道」,主持治理黃河、淮河、運河,在治黃理論和實踐上有重要建樹。針對當時河勢散漫的情況,他在徐州以下黃河兩岸高築大堤,挽河歸槽,實現束水攻沙;堵塞高家堰決口,加固高家堰大堤,逼淮水盡出清口,以清刷黃;以洪澤湖攔蓄淮河洪水,並為運河提供水源。他還提出了利用黃河本身沖淤規律實行淤灘固堤的措施。由他奠定基礎的明清河道一直維持了300年之久。他的理論貢獻主要有三點:①把治沙提到治黃方略的高度,實現了治黃方略從分水到束水、從單純治水到注重治沙的轉變。②提出並實施了解決黃河泥沙問題的三條措施,即束水攻沙,蓄清刷黃,淤灘固堤。③著成《河防一覽》一書,系統總結、完善了堤防修守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後人評價說:「治河人員只要能記住他書上的一兩句話,提出的措施辦法就會高人一籌。」
李儀祉(1882-1938)是近代著名水利科學家、教育家。他早年留學德國攻讀水利,1915年學成回國後,在中國第一所水利學校——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任教授、校長,以後又任陝西水利局局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工程師等職。在陝西,他應用近代技術規劃了「關中八惠」灌區,並親自參與了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建設。1933年他在天津創辦了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李儀祉重視引進西方先進水利技術,通過對黃河、淮河、長江治理的規劃,將許多西方的先進水利科學技術引入我國,同時還培養了大批近現代水利人才。1931年,他倡議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水利學術團體——中國水利工程學會,並當選為會長,以後連選連任,直至去世。
在近代史上,古老的中華水文明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已落後於西方。而李儀祉則是這一時期促進東西方水文明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
4.海瑞墓室後擴建了「揚廉軒」,亭柱上刻有海瑞的兩幅對聯,其一是「三年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請結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徵。這幅對聯表達了海瑞一生不改剛直不阿的性格,雖千辛萬苦,屢受打擊,仍全身心投入到國家繁榮穩定和百姓冷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