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汪曾祺小說閱讀理解

汪曾祺小說閱讀理解

發布時間:2021-08-04 18:29:52

⑴ 高中語文做到過一篇閱讀理解,講的是汪曾祺,有關受戒,求全文,或者題目

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

他是十三歲來的。

這個地方的地名有點怪,叫庵趙庄。趙,是因為莊上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裡兩三家。一出門,遠遠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連庵里的和尚也這樣叫。「寶剎何處?」——「荸薺庵。」庵本來是住尼姑的。「和尚廟」、「尼姑庵」嘛。可是荸薺庵住的是和尚。也許因為荸薺庵不大,大者為廟,小者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不叫「出家」,叫「當和尚」。他的家鄉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個出去當和尚。當和尚也要通過關系,也有幫。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遠。有到杭州靈隱寺的、上海靜安寺的、鎮江金山寺的、揚州天寧寺的。一般的就在本縣的寺廟。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夠種的了。他是老四。他七歲那年,他當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議,決定叫他當和尚。他當時在旁邊,覺得這實在是在情在理,沒有理由反對。當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吃現成飯。哪個廟里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會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懺,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當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鍾磬,三要聰明記性好。他舅舅給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幾步,後走幾步,又叫他喊了一聲趕牛打場的號子:「格當XX——」,說是「明子准能當個好和尚,我包了!」要當和尚,得下點本,——念幾年書。哪有不認字的和尚呢!於是明子就開蒙入學,讀了《三字經》、《百家姓》、《四言雜字》、《幼學瓊林》、《上論、下論》、《上孟、下孟》,每天還寫一張仿。村裡都誇他字寫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約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帶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領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點,給明子穿上。明子穿了這件和尚短衫,下身還是在家穿的紫花褲子,赤腳穿了一雙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個頭,就隨舅舅走了。

他上學時起了個學名,叫明海。舅舅說,不用改了。於是「明海」就從學名變成了法名。

過了一個湖。好大一個湖!穿過一個縣城。縣城真熱鬧:官鹽店,稅務局,肉鋪里掛著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麼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麼都想看看。舅舅一勁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個河邊,有一隻船在等著他們。船上有一個五十來歲的瘦長瘦長的大伯,船頭蹲著一個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剝一個蓮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艙里,船就開了。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

「你叫什麼?」

「明海。」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大伯一槳一槳地劃著,只聽見船槳撥水的聲音:「嘩——許!嘩——許!」

……

荸薺庵的地勢很好,在一片高地上。這一帶就數這片地勢高,當初建庵的人很會選地方。門前是一條河。門外是一片很大的打穀場。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樹。山門里是一個穿堂。迎門供著彌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寫了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顏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彌勒佛背後,是韋馱。過穿堂,是一個不小的天井,種著兩棵白果樹。天井兩邊各有三間廂房。走過天井,便是大殿,供著三世佛。佛像連龕才四尺來高。大殿東邊是方丈,西邊是庫房。大殿東側,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刻著一副對聯: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進門有一個狹長的天井,幾塊假山石,幾盆花,有三間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閑得很。一早起來,開山門,掃地。庵里的地鋪的都是籮底方磚,好掃得很,給彌勒佛、韋馱燒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燒一炷香、磕三個頭、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敲三聲磬。這庵里的和尚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明子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喂豬。然後,等當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來,教他念經。

教念經也跟教書一樣,師父面前一本經,徒弟面前一本經,師父唱一句,徒弟跟著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邊唱,一邊還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響,就跟教唱戲一樣。是跟教唱戲一樣,完全一樣哎。連用的名詞都一樣。舅舅說,念經: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說:當一個好和尚,得有條好嗓子。說:民國二十年鬧大水,運河倒了堤,最後在清水潭合龍,因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師——十三個正座和尚,各大廟的方丈都來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誰當這個首座?推來推去,還是石橋——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薩一樣,這就不用說了;那一聲「開香贊」,圍看的上千人立時鴉雀無聲。說:嗓子要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和尚里也有狀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貪玩!舅舅這一番大法要說得明海和尚實在是五體投地,於是就一板一眼地跟著舅舅唱起來:

「爐香乍爇——」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法界蒙薰——」

「諸佛現金身……」

「諸佛現金身……」

……

等明海學完了早經,——他晚上臨睡前還要學一段,叫做晚經,——荸薺庵的師父們就都陸續起床了。

這庵里人口簡單,一共六個人。連明海在內,五個和尚。有一個老和尚,六十幾了,是舅舅的師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稱之為老和尚或老師父,明海叫他師爺爺。這是個很枯寂的人,一天關在房裡,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見他念佛,只是那麼一聲不響地坐著。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

下面就是師兄弟三個,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稱他們為大師父、二師父;有的稱之為山師父、海師父。只有仁渡,沒有叫他「渡師父」的,因為聽起來不像話,大都直呼之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當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乾的是當家的職務。他屋裡擺的是一張帳桌,桌子上放的是帳簿和算盤。帳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帳,一本是租帳,一本是債帳。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和尚干什麼?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規的焰口是十個人。一個正座,一個敲鼓的,兩邊一邊四個。人少了,八個,一邊三個,也湊合了。荸薺庵只有四個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別的廟里合夥。這樣的時候也有過,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個正座,一個敲鼓,另外一邊一個。一來找別的廟里合夥費事;二來這一帶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時候,誰家死了人,就只請兩個,甚至一個和尚咕嚕咕嚕念一通經,敲打幾聲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經錢不是當時就給,往往要等秋後才還。這就得記帳。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錢不是一樣的。就像唱戲一樣,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為他要領唱,而且還要獨唱。當中有一大段「嘆骷髏」,別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個人有板有眼地曼聲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為這容易呀?哼,單是一開頭的「發擂」,手上沒功夫就敲不出遲疾頓挫!其餘的,就一樣了。這也得記上:某月某日、誰家焰口半台,誰正座,誰敲鼓……省得到年底結帳時賭咒罵娘。……這庵里有幾十畝廟產,租給人種,到時候要收租。庵里還放債。租、債一向倒很少虧欠,因為租佃借錢的人怕菩薩不高興。這三本帳就夠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燭、燈火、油鹽「福食」,這也得隨時記記帳呀。除了帳簿之外,山師父的方丈的牆上還掛著一塊水牌,上漆四個紅字:「勤筆免思」。

仁山所說當一個好和尚的三個條件,他自己其實一條也不具備。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鍾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連海青直裰也免了。經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裡走走,發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

二師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因為庵里涼快。庵里有六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師娘。這兩口子都很愛干凈,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時候,坐在天井裡乘涼。白天,悶在屋裡不出來。

三師父是個很聰明精乾的人。有時一筆帳大師兄扒了半天算盤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轉兩轉,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贏的時候多,二三十張牌落地,上下家手裡有些什麼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時,總有人愛在他後面看歪頭胡。誰家約他打牌,就說「想送兩個錢給你。」他不但經懺俱通(小廟的和尚能夠拜懺的不多),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七月間有些地方做盂蘭會,在曠地上放大焰口,幾十個和尚,穿綉花袈裟,飛鐃。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然後,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犀牛望月」、「蘇秦背劍」……這哪是念經,這是耍雜技。也許是地藏王菩薩愛看這個,但真正因此快樂起來的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頭的機會。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他還會放「花焰口」。有的人家,親戚中多風流子弟,在不是很哀傷的佛事——如做冥壽時,就會提出放花焰口。所謂「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後,叫和尚唱小調,拉絲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點唱。仁渡一個人可以唱一夜不重頭。仁渡前幾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據說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他平常可是很規矩,看到姑娘媳婦總是老老實實的,連一句玩笑話都不說,一句小調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穀場上乘涼的時候,一夥人把他圍起來,非叫他唱兩個不可。他卻情不過,說:「好,唱一個。不唱家鄉的。家鄉的你們都熟,唱個安徽的。」

姐和小郎打大麥,一轉子講得聽不得。

聽不得就聽不得,

打完了大麥打小麥。

唱完了,大家還嫌不夠,他就又唱了一個:姐兒生得漂漂的,兩個奶子翹翹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裡有點跳跳的。

……

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

仁山吃水煙,連出門做法事也帶著他的水煙袋。

他們經常打牌。這是個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飯的方桌往門口一搭,斜放著,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從他的方丈里把籌碼拿出來,嘩啦一聲倒在桌上。斗紙牌的時候多,搓麻將的時候少。牌客除了師兄弟三人,常來的是一個收鴨毛的,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都是正經人。收鴨毛的擔一副竹筐,串鄉串鎮,拉長了沙啞的聲音喊叫:「鴨毛賣錢——!」

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看準了一隻老母雞,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綳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

明子曾經跟這位正經人要過銅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門前試了一試,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罵明子:「要死了!兒子!你怎麼到我家來玩銅蜻蜓了!」小英子跑過來:

「給我!給我!」

她也試了試,真靈,一個黑母雞一下子就把嘴撐住,傻了眼了!

下雨陰天,這二位就光臨荸薺庵,消磨一天。

有時沒有外客,就把老師叔也拉出來,打牌的結局,大都是當家和尚氣得鼓鼓的:「×媽媽的!又輸了!下回不來了!」

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樣,開水、木桶、尖刀。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儀式,要給即將升天的豬念一道「往生咒」,並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

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著很多沫子噴出來。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裡跑。

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院牆下半截是磚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門是桐油油過的,貼著一副萬年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餘

門里是一個很寬的院子。院子里一邊是牛屋、碓棚;一邊是豬圈、雞窠,還有個關鴨子的柵欄。露天地放著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磚基土築,上面蓋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還露著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薩的畫像上貼的金還沒有發黑。兩邊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塊一尺見方的玻璃,明亮亮的,——這在鄉下是不多見的。房檐下一邊種著一棵石榴樹,一邊種著一棵梔子花,都齊房檐高了。夏天開了花,一紅一白,好看得很。梔子花香得沖鼻子。順風的時候,在荸薺庵都聞得見。

這家人口不多,他家當然是姓趙。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媽,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老兩口沒得兒子。因為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災,也沒有大旱大水鬧蝗蟲,日子過得很興旺。他們家自己有田,本來夠吃的了,又租種了庵上的十畝田。自己的田裡,一畝種了荸薺,——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愛吃荸薺,一畝種了茨菇。家裡餵了一大群雞鴨,單是雞蛋鴨毛就夠一年的油鹽了。趙大伯是個能幹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裡場上樣樣精通,還會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牆、燒磚、箍桶、劈篾、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結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麼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閑著。煮豬食,喂豬,腌鹹菜,——她腌的咸蘿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編蓑衣,織蘆篚。她還會剪花樣子。這里嫁閨女,陪嫁妝,磁壇子、錫罐子,都要用梅紅紙剪出吉祥花樣,貼在上面,討個吉利,也才好看:「丹鳳朝陽」呀、「白頭到老」呀、「子孫萬代」呀、「福壽綿長」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來!」「一定呀!」——「一定!一定!」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這里的風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上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通紅的發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說:「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像個喜鵲!」

「你自己說的!——吵得人心亂!」

「心亂?」

「心亂!」

「你心亂怪我呀!」

二姑娘話里有話。大英子已經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過,人很敦厚,也不難看,家道也殷實,她滿意。已經下過小定,日子還沒有定下來。她這二年,很少出房門,整天趕她的嫁妝。大裁大剪,她都會。挑花綉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樣子太老了。她到城裡看過新娘子,說人家現在綉的都是活花活草。這可把娘難住了。最後是喜鵲忽然一拍屁股:「我給你保舉一個人!」

這人是誰?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時候,不知怎麼得了半套《芥子園》,他喜歡得很。到了荸薺庵,他還常翻出來看,有時還把舊帳簿子翻過來,照著描。小英子說:「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裡來,給他磨墨鋪紙,小和尚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了不得:「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綉花的一種針法:綉了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插進第一層的針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跡,不像娘那一代綉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畫一朵石榴花!」

「畫一朵梔子花!」

她把花掐來,明海就照著畫。

到後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葉,天竺果子、臘梅花,他都能畫。

大娘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你真聰明!你給我當一個干兒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個頭,從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乾娘。

大英子綉的三雙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看完了,就說:「嘖嘖嘖,真好看!這哪是綉的,這是一朵鮮花!」她們就拿了紙來央大娘求了小和尚來畫。有求畫帳檐的,有求畫門簾飄帶的,有求畫鞋頭花的。每回明子來畫花,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煮兩個雞蛋,蒸一碗芋頭,煎幾個藕團子。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裡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幹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餘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裡,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這里的習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讓他回家吃飯。——趙家自己沒有場,每年都在荸薺庵外面的場上打穀子。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XX——」

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可是九轉十三彎,比什麼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起耳朵:「這孩子這條嗓子!」

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一十三省數第一!」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荸薺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XX——」,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小英子說。

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心裡想什麼好事,就能如願。

……

「」荸薺,這是小英最愛乾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裡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⑵ 求 雨 汪曾祺 閱讀答案

1.答案:下雨前,人們的眼睛是藍的,表現了他們盼雨的急切心情。下雨後,眼睛是黑亮的,映著火光,說明了雨給人們帶來了喜悅與希望。(或兩處對眼睛的特寫,都是從望兒的視角來寫的,表現了孩子機靈、純真的美好品性。雨前人們的眼睛是藍色的,突出人們盼雨的逼切心情,雨後人們的眼睛是黑亮的,表達了雨給人們帶來的喜悅與希望)

2.

3.答案:(1)通過以望兒為首的小孩子求雨這樣一小故事,提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2)表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以及具有安身立命的堅忍,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與贊美。(3)通過這些小人物小故事來表現一種生活的真實與平淡。(4)作者意在通過小孩子「求雨」這樣一件看似游戲的小故事,表現一種風俗、一份溫情,一種愛與美。(只要答出其中3點即可)

⑶ 汪曾祺小說釣魚的醫生閱讀理解

15.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王淡人在小院子里栽種雞冠、秋葵、鳳仙等草花及扁豆、瓢菜,是因為既可節省金錢和時間,又可觀賞和食用。
B.王淡人不相信葯鋪,親自炮製外科散葯,作者在肯定他對病人負責的同時,也含蓄地批評了他疑心過重。
C.王淡人由於大多看外科,不好意思多收錢,再加上經常免收診費甚至白送葯錢,以至於生活相當清貧。
D.從「這個醫生」到「這位老兄」,再到「王淡人先生」,作者用稱呼的不斷變化反映出對他不斷熟悉的過程。
E.小說的第一句話獨立成段,既照應了標題,也表現出了王淡人——這個醫生的特別之處,開頭設置懸念,別具一格。
16. 結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點。(6分)
答:
17. 第四段寫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6分)
答:
18. 有評論者認為,汪曾祺的小說充滿「中國味兒」。請從下列題目中任選兩個,結合文本探究「中國味兒」的內涵。(6分)
(1)主題思想方面 (2)表現手法方面 (3)語言特點方面
答:
15.(4分)B、D(B項「含蓄地批評了他疑心過重」不準確,作者沒有批評的意思。D項,「稱呼的不斷變化反映出作者對他不斷熟悉的過程」不準確,稱呼的變化體現出作者對他的尊敬之情不斷加深) 【評分參考】⑴答對1項得2分。 ⑵答案超過2項本題不得分。
16.(6分)①作為一個醫生,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2分) ②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善良淳樸,樂於助人,急公好義(2分);(3)作為一個有情趣的人,他灑脫淡泊,甘於清貧,富有生活情趣(2分).【評分參考】意思相近即可
17.(6分)①交代相關背景,說明王淡人家世代行醫,暗示他醫術高超;②特別點明送給王淡人的那塊匾的內容,突出他「急公好義」的性格特點;③為下文敘述這塊匾的由來埋下伏筆。(每點2分) 【評分參考】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①在主題思想方面,小說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文中王淡人深受中閑傳統文化的影響:治病救人,急公好義.淡泊閑適,率性灑脫,情趣高雅,集中體現中國傳統士大夫的節操。作者通過刻畫王淡人的形象,表達了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贊美與呼喚。②在表現手法上,善於運用白描手法,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小說善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數語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風采。如本文第二段對王淡人釣魚、吃魚的描寫,自然朴實、不事雕琢卻又准確生動、簡練傳神,將其自得其樂、閑適灑脫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
③在語言方面,口語化的民間語言顯得自然質朴、清新別致。句式上多用短句,不用濃艷冗長的修飾語。如「有人說,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點傻,去年就辦了件傻事。」一個口語化的重復真實自然的揭示了人物性格。另外詩化的語言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人物形象。如「把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裡走。不一會,就有一隻剛藍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魚竿上了。」對藍蜻蜓、魚竿的細節描寫,不僅營造一種悠然閑淡的氛圍,也襯托出王淡人的可愛與淡泊的特點。

⑷ 職業汪曾祺閱讀答案

1.相同點:①內容上都是介紹或記敘叫賣的「吆喝」,結構上都是以「一年四季」和「從早到晚」展開。③都表達了作者對舊日風情的懷念。不同點:①課文除了介紹口頭「吆喝」,還介紹了器物的「吆喝」,選文只描寫了口頭「吆喝」;②課文作者在介紹的過程中更多是融入欣賞和品味的情感,而選文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流露對「吆喝」者的同情,也包含著對當社會的譴責意味。

2.①清脆。以一個形象的比喻經常表現(「就像一個牙口極好的人咬一個脆蘿卜似的。」)。②吆喝者辛苦奔波和不幸。③悲苦凄涼。④甜美好聽,使人春天和初秋的暖意。

4.年紀雖小卻有著大人的成熟(也可理解為: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大人的負擔,失掉了孩子的天性,沒有了玩耍的自由。)

5.以「椒鹽餅子西洋糕」為A,以「捏著鼻子吹洋號」為B,區別是你:①A是一種「職業」勞動,B是游戲;②A是謀生的手段,B是玩耍;③A是老闆要求的,不喊不行,B是自己想喊的,自由自在的。④A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B是暫時的解脫;⑤A是一本正經的,B是輕松愉快的;⑥A是機械枯燥的,B是活潑開心的。(能寫出一兩點即可)

6.文章主要寫一個小孩街頭叫賣的生活,寫一個不該有職業的小孩在那個時代卻有了職業,題目中含有對人物的同情和對社會的譴責之意。另外,用這個枯燥的、一本正經的、成人意味的詞,來寫一個天真的、嚮往游戲樂趣的小孩的生活,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⑸ 《花園》 汪曾祺 閱讀答案!!!

  • 汪曾祺《花園》 —————靈動的生命美汪曾祺的《花園》主要描寫了童年時代記憶里家中那片花園里的各式各樣的景物以及自己在這片花園里度過的兒時珍貴、難忘的快樂。「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這片花園承載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歡樂。在那裡曾經貪婪品嘗過巴根草的酸澀味道捉過大垂柳上的天牛看它在手中掙扎反抗捕過蜻蜓、蟋蟀、蟬、土蜂、螳螂在清脆的鳥叫聲中睡去醒來為心愛鳥兒的死傷心哭泣掐各式各樣的花聞芳香四溢逗弄含羞草......或許花園正感受著作者童年時代的喜怒哀樂為他的開心而開心為他的難過而難過這又何嘗而知呢在這篇散文里作者描寫了很多花園里的事物有草有花有蟲有鳥有樹有藤還有作者和它們之間發生的快樂的或者遺憾的回憶。作者所選取花園里的描寫對象是些人們熟悉的和與自然關系十分密切的事物不是威嚴的山峰沒有壯麗的的河流更不是庄嚴肅穆的沙漠作者沒有著眼於大的山水事跡而是抓住了平常生活中普通、常見、可愛的對象並將它們訴諸筆上把它們活潑、生動、可愛、自由的一面以一種清新自然的姿態展示在人們面前。例如關於含羞草、荷花、龍爪槐、壁虎、蜘蛛、金魚等的描寫作家筆下的生物好像就真實地生活在一個彌著淡淡水氣的夏日風光畫境里散發出淡泊輕靈、悠遠空明的自然美。作者渲染了一片生機盎然的風物展示給我們的不只是動植物世界的奇妙我們也從這種簡朴的生活經歷中嗅到一種清甜、微苦的生活氣息。大自然的繽紛多彩混雜著生活的朴實辛勞對作者的人生觀、生活理想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態度是淡泊、超然、灑脫的這種思想感情一直是人們所追求和渴望達到的。作者沒有很強的功利性寫作只是感情使然想要表達某種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生命的體驗。散文大多描寫與自然相關的事物景色用極其簡單、流暢、朴實的語言展示生物世界靈動的生命美與此相對應他傳達的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真誠對一種平淡柔和人生理想的追求這些不僅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得我們對他的生活態度倍感敬重。大自然的各種小生命如文中的蟋蟀、蜻蜓、土鳥等等經常在他的筆下展現生機這也正是作者欣賞嚮往的生活愉悅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我爬上堆近屋頂的蘆柴上聽水從高處流下來響極了訇——空心的老桑樹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來越黑了雨點在我頭上亂跳。忽然一轉身牆角兩個碧綠的東西在發光哦那是我常看見的老貓。老貓又生了一群小貓了。原來它每次生養都在這里。我看它們攢著吃奶......」先寫老槐樹的倒塌一種惋惜、遺憾傷心油然生來但接著並沒有繼續抒發傷感之情意而是筆鋒一轉寫到家中的老貓生下了小貓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息與活力釋放出作者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啟示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是不能自言放棄要永遠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這是一篇值得人細細體味的文章。從兒時的天真爛漫到文章最後的「我已經像個大人了」花園作為一個實體陪伴了作者整整一個童年完成稚童到成年的蛻變作為一種情感的見證花園中千姿百態的花蟲鳥樹是作者對紛繁多變現實生活世界的獨特生命體驗

⑹ 如何理解汪曾祺小說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都強調「文以載道」,所做之文由於涵蓋了「道」上的意義,因而顯得沉重與乏味。但汪曾祺的小說卻很不一樣,讀他的作品輕松自然,和諧生動。作為沈從文的學生的汪曾祺,甚至有些方面超越了他的老師。但這兩個人實際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寫作都圍繞自身所處的地域,緊扣這個天然的「地域背景」,不斷尋求創作的契機,沈從文似乎一直在抒寫「鳳凰」小城,汪則一直在描繪故鄉「高郵」。他們都不原趨近當時主流的政治話語,更願意追求一種類似於個性的「性靈式」的表達。與魯迅的改造「國民性」的不同,汪的小說似乎從沒有如此深沉的內涵,因為汪自己也曾說,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因而,在汪的筆下,從來不長曾出現悲壯的故事,也從來不曾出現英雄式的高大人物,更是一些流傳於街頭巷尾的凡人凡事。他的短篇中,大多是一人或一事,一花或一鳥,看上去很象散文,但顯然不似傳統的散文,似乎很象小說,但有不似傳統的小說,於是就形成了屬於汪特有的文本形式。其實,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文學一直在走一條嘗試與探索並行的道路,新文化運動固然倡導「文學」平民化,然而矯枉過正的激進態度仍使古典文學精髓得以保存下來。所以,在汪的小說世界里,依然帶著大量傳統觀念的烙印,而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名聲也由此在中國文壇不脛而走。
從《受戒》開始,再到《大淖紀事》,以及《陳小手》,都在寫凡人小事。不論是明海還是小英子,還是巧雲或十一子,抑或是陳小手。他們都是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他們太過平凡,平凡到都被人遺忘。但一旦到汪曾祺筆下,便變得栩栩如生。在這篇《陳小手》里依然如此,作品寫了一個專替人接生的「陳小手」,盡管他能成功接生,但由於不是真正的醫生,所以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這樣一個平凡人物,在某些作家看來,也許根本不值得來寫,但到了汪的筆下,這個人物顯得饒有趣味,耐人尋味。他的短篇中,大多是一人或一事,一花或一鳥,看上去很象散文,但顯然不似傳從這些平凡人物中,我猜想,汪是個「心懷悲憫」的人。正因為有這層意思,他的小說總有一絲「周作人式」的苦澀,但又有一縷「魯迅式」的悲憤。盡管如此,汪仍保有自身的獨特寫作風格與人文精神。他的小說很不象小說,但確實又是另一種小說。他似乎不注重人物塑造與刻畫,但確實也寫活了人物。所以當代作家王安憶曾說:汪老的小說最好讀。這個判斷是不無道理的。因為,讀起汪的小說總是那麼輕松,又是那麼感動。汪曾祺從未寫過長篇,大多都是短篇。但正是這些短篇,讓後人記住了這位作家。
在思想觀念上,汪並非缺乏深刻的見解,相反在平淡從容的敘述中,早隱匿著他對於世事與人生的獨特看法。但這一切都在不動聲色的藝術主張中展開了。對於具體的藝術創作,汪曾說,很多事情不能當時去寫,需要沉澱好長一段時間,靜下來在回憶中再去寫才好。他的代表作《受戒》就在四十年後才寫下的,而《大淖紀事》也在回憶中寫完。同樣《陳小手》也是在沉寂好長以後才寫下的。應該說,這種創作方法,既符合傳統的創作原理,又屬於汪特有的藝術見解。作為抗日戰爭中西南聯大的一名學生,同時作為現代文學家沈從文的學生,汪的確有意或無意的實踐他的藝術主張。他不止一次說過,他追求的是和諧,不是深刻。他還強調說,很多東西,必須在回憶中寫。只有除卻了當時的浮躁之後,才能靜下來寫,也只有除卻這種「火氣」,才能達到藝術的高妙境界。其實,汪始終帶著一種「仙氣」,這種獨特的感覺,體現在他的小說里,便是我們既感到有儒家的「入世」,同時又有道家的「出世」。甚至還有佛家的「禪味」。盡管他的小說篇幅往往很短,但在短小精悍的文章里,不經意中,那種仙風道骨就被徐徐的展現出來。也許,在就是我們所仰慕的文學大家吧!

⑺ 《老舍先生》(節選)汪曾祺 閱讀答案

1.三方面
一.愛花成性
二.藏畫甚富
三.好客
2.因為老舍先生愛花,已經到了愛花成性的地步,花已經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養花》
我體會到了老舍先生非常愛花。
老師已經講過了,好要評為滿意答案啊!感謝了(*^__^*)
嘻嘻……

⑻ 汪曾祺的《花園》的閱讀理解!!!!!!!!!!!!!!!!!!!!!!!!!!!急

汪曾祺《花園》 —————靈動的生命美 汪曾祺的《花園》主要描寫了童年時代記憶里家中那片花園里的各式各樣的景物以及自己在這片花園里度過的兒時珍貴、難忘的快樂。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這片花園承載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歡樂。在那裡曾經貪婪品嘗過巴根草的酸澀味道捉過大垂柳上的天牛看它在手中掙扎反抗捕過蜻蜓、蟋蟀、蟬、土蜂、螳螂在清脆的鳥叫聲中睡去醒來為心愛鳥兒的死傷心哭泣掐各式各樣的花聞芳香四溢逗弄含羞草......或許花園正感受著作者童年時代的喜怒哀樂為他的開心而開心為他的難過而難過這又何嘗而知呢 在這篇散文里作者描寫了很多花園里的事物有草有花有蟲有鳥有樹有藤還有作者和它們之間發生的快樂的或者遺憾的回憶。作者所選取花園里的描寫對象是些人們熟悉的和與自然關系十分密切的事物不是威嚴的山峰沒有壯麗的的河流更不是庄嚴肅穆的沙漠作者沒有著眼於大的山水事跡而是抓住了平常生活中普通、常見、可愛的對象並將它們訴諸筆上把它們活潑、生動、可愛、自由的一面以一種清新自然的姿態展示在人們面前。例如關於含羞草、荷花、龍爪槐、壁虎、蜘蛛、金魚等的描寫作家筆下的生物好像就真實地生活在一個彌著淡淡水氣的夏日風光畫境里散發出淡泊輕靈、悠遠空明的自然美。作者渲染了一片生機盎然的風物展示給我們的不只是動植物世界的奇妙我們也從這種簡朴的生活經歷中嗅到一種清甜、微苦的生活氣息。大自然的繽紛多彩混雜著生活的朴實辛勞對作者的人生觀、生活理想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態度是淡泊、超然、灑脫的這種思想感情一直是人們所追求和渴望達到的。作者沒有很強的功利性寫作只是感情使然想要表達某種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生命的體驗。散文大多描寫與自然相關的事物景色用極其簡單、流暢、朴實的語言展示生物世界靈動的生命美與此相對應他傳達的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真誠對一種平淡柔和人生理想的追求這些不僅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得我們對他的生活態度倍感敬重。大自然的各種小生命如文中的蟋蟀、蜻蜓、土鳥等等經常在他的筆下展現生機這也正是作者欣賞嚮往的生活愉悅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我爬上堆近屋頂的蘆柴上聽水從高處流下來響極了訇——空心的老桑樹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來越黑了雨點在我頭上亂跳。忽然一轉身牆角兩個碧綠的東西在發光哦那是我常看見的老貓。老貓又生了一群小貓了。原來它每次生養都在這里。我看它們攢著吃奶......」先寫老槐樹的倒塌一種惋惜、遺憾傷心油然生來但接著並沒有繼續抒發傷感之情意而是筆鋒一轉寫到家中的老貓生下了小貓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息與活力釋放出作者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啟示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是不能自言放棄要永遠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這是一篇值得人細細體味的文章。從兒時的天真爛漫到文章最後的「我已經像個大人了」花園作為一個實體陪伴了作者整整一個童年完成稚童到成年的蛻變作為一種情感的見證花園中千姿百態的花蟲鳥樹是作者對紛繁多變現實生活世界的獨特生命體驗。

閱讀全文

與汪曾祺小說閱讀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
重生三國獨霸後宮小說 瀏覽:785
寫同人小說的原創劇情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