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柔石作品<三姊妹〉
不好找的。我最近才看過《柔石選集》,是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我是在學校的圖書館找到的,特舊的一本書,不過里邊東西很全,有他的書信,日記,師哥,劇本,短中長篇小說。你可以到大學的圖書館找找。
2. 柔石小說《二月》全集
《二月》 txt下載 作者:柔石 [完結] http://bbs.aitxt.com/read.php?tid=4910345&u=1452375 右鍵另存為下載就可以。。這個我沒看過,電腦里沒有專,你自屬己下載一下吧
3. 《為了忘卻的記念》--柔石
3.閱讀並研討第二部分
(1)作者是如何引出柔石的?(學生結合上一節和本書的開頭來回答)
明確:①上一節曾做過鋪墊「所以還鄭重其事,托柔石親自送去的。」②此節開頭,講述我與一般青年的關系,對照寫出與柔石關系不一般,從而為下文的回憶埋下伏筆。
(教師補充)學生在平時的寫作過程中,對人物的介紹,大可不必千篇一律,要富於變化,盡量做到自然。可直截介紹,也可從大背景中引出人物,還可通過對比,當然也可以做好鋪墊後引出人物,要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駕馭。
(2)在魯迅的眼中,柔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作為「硬氣」而「迂」的性格,魯迅用以下事實來表現。
①為介紹東北歐文學和外國版畫而設立朝花社,擔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雜務」,事情不如意,也總「相信人們是好的」,不相信會有騙人、賣友、吮(吸)血的事件是硬氣,昧於某些世事。
②朝花社倒閉,「他仍然相信人們是好的」,只是自己「拚命的譯書,准備還債款」對債務硬氣,而昧於某些世事,不會追索書款。
③他和「女性的同鄉或朋友」一同行走時,自己「離」一路,與魯迅同行時,使魯迅「愁」一路。足以見其對長者和女性同鄉、朋友的忠實態度。
在此事實的基礎上,作者對他高度贊揚、議論:
「無論從舊道德,從新道德,只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只挑「損己利人」,不懂得損人利己,即令這損人利已是別人的行為,他也無從想像,這就是柔石的硬而迂。
http://www.zjchzx.com.cn/upload/source/C88/S25/415/fjwlwqdjn.doc
4. 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反映了漸東地區野蠻的 制度
野蠻的典妻制度
把自己的妻子當作器物一般出租給別的男人的陋俗,早在宋、元時代就有了。(元史·刑法志》有如下規定:「諸以女子典雇於人及典僱人之子女者,並禁止之。若已典雇,願以婚嫁之禮為妻妾者,聽。請受錢典雇妻妾者,禁。其婦同雇而不相離者,聽。」由此可見,元代時典妻之風已大盛,故統治者不得已而明文禁之。元世祖時,有大臣王朝專門為此典妻陋習上奏,請給予禁止。
典妻之風雖經元統治者力禁,但並未真正革除,到了明代依然盛行。於是清代的法律也特別對此設條。(清律輯注》中載:「必立契受財,典雇與人為妻妾者,方坐此律。今之貧民將妻女典雇於人服役者甚多,不在此限。」可見典妻之風不但不減,而且人數甚多。為了區別對待,因而制定了相應的政策。
我國的典妻風俗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特別是浙江各地,如寧波、金華、舟山、紹興、湖州等地,從宋元以來一直盛行。典妻往往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典妻,另一種是租妻。按一般的分法以時間長短來分,時間長的為典妻,時間短的為租妻。這是一種臨時性的婚媾形式,放長的也不過二、三年的時間。而時間的長短又往往同孩子生育的情況聯系在一起,因為大多受典妻者的目的在於要生兒繼嗣,所以在浙江開化一帶有稱典妻為「借肚皮」,或「租肚子」的。
典妻雖說是一種臨時性的婚情方式,卻也很是講究儀式的,一般要經過媒證、訂約、送聘、迎娶等環節。所謂「媒證」,乃是典委的中間介紹人,或受男方所託,或受女方所託,將受典雙方接上關系,並充當證人的角色。媒證在訂立典妻的契約上需出具,若有差誤媒證是有責任的。
一般典妻均經過訂立契約的過程。契約主要寫明出典妻子的時間期限,典租妻子的租價及備往事宜。租典期一船租為1至2年,典為3至5年。典租價以婦女的年齡大小、典租時間的長短而定。
對承典的人說來,對所典的婦女也是要提出條件的,比如必須具備生育能力,出典期間不得與原來丈夫同居。苛刻者還要求其在出典期不得回家照看自己的孩子等,並將這些要求寫到契約中去。而出典者在有的地方從新夫住,吃穿均由新夫負責,有的地方則住在自己家中接待新夫,而讓原夫避開。
契約對婦女來說無疑等於賣身契,契約一旦成立,被出典的妻子就得供人玩弄,為人生育,最後還得與自己所生之子女骨肉分離。
典妻中的送聘完全是象徵性的。受典者往往在訂立契約後象徵性地送點東西給該婦女,如頭巾、衣服等,也有送玉器戒指的。所送的聘禮又將由該女子戴上穿上,然後回到受典者家中。
凡受典後住人受典者家中的,一般都行迎娶之禮,要擇吉日迎娶。迎娶常在夜間,由受典者出花轎迎典妻回到家中。不少地方典妻人家後要舉行一定的儀式,要宴請賓客族人。在浙江武義一帶,受典家要在飼堂里擺上香火,設宴請族長、房長及長輩參加,取得他們的認可。有的還要治薄酒謝媒證。不過也有不少地方是不舉行什麼儀式的,抬進屋中後便就同居了。金華一帶因典妻不赴受典者家中居住,故儀式概免。由典者到出典家姘居。典妻中的禮儀主要並不是為了尊重出典者,而只是為了未來的兒子博取正名,以取得社會的承認。
我國舊時典妻風的盛行多由經濟原因所致,如丈夫有病無力維持家庭,或負債累累度日艱難。也有因賭博而窮困潦倒者,丈夫無奈而租典妻子。此類一般由丈夫作主,而妻子則被迫同意。也有丈夫長期外出不歸,妻子生活無著而自典者。受典者則往往由於其妻子不育無出,徵得妻子同意而去典妻借肚皮,這無非為子嗣著想。也有富家因妻子兇悍,不讓丈夫納妾而典妻的。也有娶不起妻子的單身漢典妻而貪圖享樂者。
在典妻期間所生育的孩子是歸受典者所有的,姓受典者之姓,認原受典者妻子為母。這對出典者來說是最傷心的事。人之情莫過於骨肉之情,此血緣的割裂常有致出典者為瘋的,慘不忍睹,這叫「留子不留妻。」
出典者中也有貪圖受典者家中舒適而無意回到夫家的;也有因出典期滿而孩子尚幼不忍骨肉分離的;也有出典後原夫病故或外出不歸致使其無家可歸的;常由受典人與前夫重新談判,再出一筆錢,續典續租甚至將其買了下來,典妻也終於成了買妾。不過此類事並不太多。大多期滿仍回到前夫之家,仍去過其貧寒的生活。
5. 柔石 <為奴隸的母親> 主要內容
《為奴隸的母親》是柔石創作思想和藝術技巧日漸成熟,
達到現實主義高度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一個農村皮販,在貧病交
迫中出典妻子的悲慘故事。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師承魯迅,善於運
用白描來表現人物關系,刻劃人物形象。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
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劃人物形象,既個性鮮明,又血肉豐
滿,既有人情味,又有階級差別。無論是皮販的兇狠、痛苦,春
寶娘的勤勞善良、忍辱負重;還是秀才的偽善、溫情,大妻的嫉
妒專橫,都寫得合情合理,很有分寸。比如皮販,曾用沸水溺死
女嬰,又讓妻子出典,是其兇狠、殘忍的表現。但當他要向妻子
說明原委時,又羞愧、悔恨地低著頭說不出來。作者用白描的手
法,描寫出了一個性格被扭曲的被壓迫者的形象。對秀才的描
寫,既著眼於他是一個地主,又沒有忽視他是被典者春寶娘的臨
時丈夫。這樣一種雙重身分,決定了秀才沒有虐待春寶娘,有時
還向春寶娘獻媚。當春寶娘為他生了兒子時,更是欣喜若狂。然
而,這種喜歡不僅目的明確,而且很有限度。特別是在大妻的監
視與挖苦下,秀才不能不放春寶娘回家。小說對大妻的描寫,主
要是通過外在的語言行動,來顯示她的心理和性格。這個地主管
家婆,專橫刻薄,尖牙利齒,由於自己生不出男孩,也有苦惱和
矛盾。她對春寶娘是嫉妒多於友善,微笑中藏著刻毒。春寶娘與
祥林嫂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勤勞朴實,善良安分,對生活的要求
低微,但災難和打擊卻不放過她。小說著重描寫了她精神上所受
的折磨。她離開春寶到秀才家做生育的工具,處處受到大妻的監
視並遭到辱罵。當她可以回家與春寶團聚時,卻不得不與秋寶訣
別。而此時的春寶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娘了。母愛是婦女的天性和
權利,但「為奴隸的母親」卻被折傷了天性,被剝奪了權利。作
者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並根據不同人物採用不同的
方法。對秀才、大妻側重於語言和動作描寫,對春寶娘則採用心
理刻劃,表現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活動。
6.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
.《為奴隸的母親》是柔石創作思想和藝術技巧日漸成熟,
達到現實主義高度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一個農村皮販,在貧病交
迫中出典妻子的悲慘故事。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師承魯迅,善於運
用白描來表現人物關系,刻劃人物形象。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
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劃人物形象,既個性鮮明,又血肉豐
滿,既有人情味,又有階級差別。無論是皮販的兇狠、痛苦,春
寶娘的勤勞善良、忍辱負重;還是秀才的偽善、溫情,大妻的嫉
妒專橫,都寫得合情合理,很有分寸。比如皮販,曾用沸水溺死
女嬰,又讓妻子出典,是其兇狠、殘忍的表現。但當他要向妻子
說明原委時,又羞愧、悔恨地低著頭說不出來。作者用白描的手
法,描寫出了一個性格被扭曲的被壓迫者的形象。對秀才的描
寫,既著眼於他是一個地主,又沒有忽視他是被典者春寶娘的臨
時丈夫。這樣一種雙重身分,決定了秀才沒有虐待春寶娘,有時
還向春寶娘獻媚。當春寶娘為他生了兒子時,更是欣喜若狂。然
而,這種喜歡不僅目的明確,而且很有限度。特別是在大妻的監
視與挖苦下,秀才不能不放春寶娘回家。小說對大妻的描寫,主
要是通過外在的語言行動,來顯示她的心理和性格。這個地主管
家婆,專橫刻薄,尖牙利齒,由於自己生不出男孩,也有苦惱和
矛盾。她對春寶娘是嫉妒多於友善,微笑中藏著刻毒。春寶娘與
祥林嫂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勤勞朴實,善良安分,對生活的要求
低微,但災難和打擊卻不放過她。小說著重描寫了她精神上所受
的折磨。她離開春寶到秀才家做生育的工具,處處受到大妻的監
視並遭到辱罵。當她可以回家與春寶團聚時,卻不得不與秋寶訣
別。而此時的春寶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娘了。母愛是婦女的天性和
權利,但「為奴隸的母親」卻被折傷了天性,被剝奪了權利。作
者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並根據不同人物採用不同的
方法。對秀才、大妻側重於語言和動作描寫,對春寶娘則採用心
理刻劃,表現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活動。
7.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這篇小說主題是什麼、試對文中母親形象的分析
《為奴隸的母親》是柔石創作思想和藝術技巧日漸成熟,達到現實主義高度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一個農村皮販,在貧病交迫中出典妻子的悲慘故事。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師承魯迅,善於運用白描來表現人物關系,刻劃人物形象。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劃人物形象,既個性鮮明,又血肉豐滿,既有人情味,又有階級差別。無論是皮販的兇狠、痛苦,春寶娘的勤勞善良、忍辱負重;還是秀才的偽善、溫情,大妻的嫉妒專橫,都寫得合情合理,很有分寸。比如皮販,曾用沸水溺死女嬰,又讓妻子出典,是其兇狠、殘忍的表現。但當他要向妻子說明原委時,又羞愧、悔恨地低著頭說不出來。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寫出了一個性格被扭曲的被壓迫者的形象。對秀才的描寫,既著眼於他是一個地主,又沒有忽視他是寶娘的臨時丈夫。這樣一種雙重身分,決定了秀才沒有虐待春寶娘,有時還向春寶娘獻媚。當春寶娘為他生了兒子時,更是欣喜若狂。然而,這種喜歡不僅目的明確,而且很有限度。特別是在大妻的監視與挖苦下,秀才不能不放春寶娘回家。小說對大妻的描寫,主要是通過外在的語言行動,來顯示她的心理和性格。這個地主管家婆,專橫刻薄,尖牙利齒,由於自己生不出男孩,也有苦惱和矛盾。她對春寶娘是嫉妒多於友善,微笑中藏著刻毒。春寶娘與祥林嫂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勤勞朴實,善良安分,對生活的要求低微,但災難和打擊卻不放過她。小說著重描寫了她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她離開春寶到秀才家做生育的工具,處處受到大妻的監視並遭到辱罵。當她可以回家與春寶團聚時,卻不得不與秋寶訣別。而此時的春寶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娘了。母愛是婦女的天性和權利,但「為奴隸的母親」卻被折傷了天性,被剝奪了權利。作者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並根據不同人物採用不同的方法。對秀才、大妻側重於語言和動作描寫,對春寶娘則採用心理刻劃,表現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活動,深刻反映了漸東地區野蠻的典妻制度。
8. 柔石寫過哪些小說﹖
柔石(1902—1931),原名趙平復,化名少雄,浙江寧海人。共產黨員,1928年到上海從事革命文學運動,曾任《語絲》編輯,並與魯迅先生同辦「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運動大同盟籌建,柔石為發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柔石曾任執行委員、編輯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聯代表資格,參加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與殷夫、歐陽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犧牲後,魯迅曾寫《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難同志。遺著有《柔石選集》。
主要作品:
著作書目:
瘋人(短篇小說集)1925,寧波華生印局
奴隸(短篇小說集)1928,新文學書局
三姊妹(中篇小說)1929,水沫
舊時代之歌(上下冊,長篇小說)1929,北新
二月(中篇小說)1929,春潮
希望(短篇小說集)1930,商務
為奴隸的母親(短篇小說)1953,人文
柔石選集 1951,開明
柔石小說選集 1954,人文
柔石選集 1958,人文;1986,人文
晨光(作品集,柔石,馮鏗遺稿)魯博編,1986,書目文獻
翻譯書目:
戈理基文錄 蘇聯戈理基(高爾基)著,1930,光華
浮士德與城(理論)蘇聯盧那卡爾斯基著,1930,神州
頹廢(小說)蘇聯高爾基著,1934,商務
丹麥短篇小說集 1938,商務
9. 柔石的個人作品
名稱文體出版時間出版社《瘋人》短篇小說集1925年寧波華生印局《奴隸》短篇小說集1928年新文學書局《三姊妹》中篇小說1929年《水沫舊時代之歌》長篇小說1929年北新《二月》中篇小說1929年春潮《希望》短篇小說1930年商務《為奴隸的母親》短篇小說1953年人文《柔石選集》文集1951年開明《柔石小說選集》小說1954年人文《柔石選集》文集1958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