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母親的菊花閱讀題答案
1.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母親的菊花」有什麼含義。(3分)
2.從(2)(3)(4)段對母親的語言描寫中,可以看出母親對拍照這件事的哪三種態度?(3分)
3.選文(5)段的插敘部分有什麼作用?(4分)
4.選文(6)段中畫橫線的語句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對表現菊花有什麼作用?(4分)
5.選文(7)段空白處略去了母親的神態描寫,請結合語境補寫在下面。(不超過30字)(3分)
6.選文(8)段中說「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堅守的」 ,除了本文所表現的美好感情,你認為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堅守?(至少寫出三點)(3分)
1.是園中的菊花,1分;是父親的象徵,1分;是母親對父親的深情,1分。
2.推託、拒絕。1分。主動要求,1分。盼望,1分。
3.交代了母親菊花開再拍照的原因。1分;寫出了父親的高潔品格。1分;揭示前文設置的懸念,1分;突出了選文的中心,1分。
4.寫出了秋天萬物凋零的特點,1分;起反襯作用,1分;突出了菊花耐寒、不萎落(或有風骨、執著)的特點。2分。
5.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淺淺的微笑先是在唇邊,爾後,眉角、眼梢都有了笑意。內容符合語錄境,1分;是神態描寫,1分;語言通順,1分。
6.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示例:友情等美好的情感;理想、信念、追求;正確的觀點,正義和真理;原則、守則、法律法規;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等。寫出一點,1分。
⑵ 鄭谷《菊》的閱讀題答案
翻譯: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
重陽節人們采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
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
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徵手法。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雜草。菊,僅從其枝葉看,與蓬蒿有某些類似之處,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公子王孫,是很容易把菊當作蓬蒿的。詩人劈頭一句,就告誡他們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有高屋建瓴之勢,並透露出對王孫公子的鄙夷之情。作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鬢毛」,緊承首句點題。每年陰歷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和賞菊的習慣,飲菊花酒,佩茱萸囊,還采擷菊花插戴於鬢上。詩人提起這古老的傳統風習,就是暗點一個「菊」字,同時照應首句,說明人們與王孫公子不一樣,對於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這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在這里,「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後,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雲:「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桐君(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 「由來」與「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這結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抉示,詩意得到了升華。
詠物詩不能沒有物,但亦不能為寫物而寫物。純粹寫物,即使逼真,也不過是「襲貌遺神」,毫無生氣。此詩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簡直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徵。
⑶ 風雨中的菊花閱讀答案,急!!!!!!!!!!!!
1.多爾看到一個小乞丐討錢買花獻給死去的母親,深受感動。
2.他堅強,熱愛生活,對自己母親的念念不忘則體現了他的孝心和他天使般的愛心情懷。
3.題目一語雙關:一是實寫,指小乞丐在風雨中為母親獻上的那束菊花;二是虛寫,象徵著小乞丐堅韌執著的品格和純潔美好的感情。
你寫的是暑假作業上面的題目嗎?
⑷ 《菊花 元稹》閱讀答案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詩中第二句中「遍繞」「日漸」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2)這首詩寄託詩人怎樣的人生追求? 參考答案: 16(1)表現作者喜愛、痴迷、流連忘返的情景。(2分) (2)寄託了作者對堅貞不屈,獨立孤傲個性的欣賞,對高潔隱逸人格的嚮往和追求。(2分) 菊 花 [唐]元 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注】秋叢,即叢叢的秋菊。 1. 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 的情態。(2分) 2. 說說詩人「偏愛菊」的原因。(2分) 答: 參考答案: 1.第一句「繞」字寫出菊花滿院盛開。第二句「繞」字寫出詩人賞菊時入迷、留連忘返(各1分) 2.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開盡更無花」回答得1分) 【賞析】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後真隱士不多,要大發「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圖。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我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像空間讓人們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⑸ 《菊》(鄭谷)的閱讀題答案。
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
由來不羨瓦松①高。
[注釋]①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
⑴.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來描寫菊花在秋天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揮想像,把該詩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⑵.結合全詩,對「由來不羨瓦松高」一句進行簡要賞析。
【答案】(1)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出縷縷幽香,飄滿了水池岸邊。(想 象合理,描寫形象,能再現詩句所描寫的畫面即可計分,否則酌情扣分)
(2)示例l:詩人採用對比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窪之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了人們的品質。
示例2:詩人採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榮利的品質。
【解析】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著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這首詠菊詩是詩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寫出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
譯文: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 重陽節人們采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 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⑹ 求分享《我愛菊花》這篇閱讀理解的答案
題:
1、 劃去括弧里不合適的詞語。
2、 第二自然段中用來描寫菊花的動詞有 。
3、 第三自然段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描寫菊花的形狀時,作者用 比喻龍須菊向上捲起的花瓣,用 比喻黃球菊的朵朵花兒。
4、 按要求摘錄句子或片語。
描寫菊花性格的:
描寫菊花顏色的:
描寫菊花形狀的:
5、 我愛菊花,最主要的原因是:
(1)、菊花顏色艷、姿態多( )
(2)、菊花性格堅強。( )
(3)、菊花的品格使我奮發向上。( )
答:
1:畫去落和飄、鼓勵和勉勵
2:挺立、伸長、張開、盛開。
3:第三自然段是圍繞「菊花種類繁多,顏色鮮艷,姿態萬千」 這句話寫的。描寫菊花的形狀時,作者用 「小姑娘頭上的卷發」 比喻龍須菊向上捲起的花瓣,用 「毛茸茸的小雞」比喻黃球菊的朵朵花兒。
4:描寫菊花性格的:可是菊花卻挺立著干,伸長著枝,張開著葉,盛開著花,顯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描寫菊花顏色的:就說我家院子里的菊花吧,那白菊白得象雪,黃球菊白里透黃,墨菊紫里透紅,真是五顏六色,好看極了
描寫菊花形狀的:
龍須菊花瓣向上捲起,好象小姑娘頭上的卷發,百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著,大有展翅欲飛之勢,黃球菊開放時,朵朵花兒就像毛茸茸的小雞
5:(3)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