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十年代老電影有哪些
1,《情聖》
《情聖》(The Magnificent Scoundrels)是一部由李力持導演,周星馳,毛舜筠等主演的經典喜劇電影,於1991年上映。
2,《重慶森林》
《重慶森林》是澤東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時裝片,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該片在香港上映。
3,《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
4,《唐伯虎點秋香》
《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影片於1993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5,《三月的獅子》
《三月的獅子》是矢崎仁司執導,趙方豪和伊藤清美主演的倫理愛情類電影,於1992年06月10日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的愛情故事。
❷ 求人民日報的《人間地獄——香港》全文
1962年,人民日報的一個記者受上級委派,來到深圳。他想搞清楚,這兒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個當時負責接待這個記者的當地官員向陳秉安回憶,他為這個記者辦理了一張過境耕作證,派一位會粵語的公安科長陪同,隨著逃港的群眾,前往香港九龍。
當時,內地對香港進行醜化宣傳。官方發過一份文件,叫《人間地獄香港》,其中是這樣描述的:
一、香港是世界上最荒淫的城市二、香港黑社會橫行三、香港是最大的制毒販毒基地四、香港自殺者是世界上有數的……
但這個記者在香港看到的,並非如此。他和逃港者聊天,對方哭著說:「我們也是黨員啊,對不起黨,對不起祖國,給社會主義丟了人,可我們實在沒辦法啊!」
他第一次弄明白了,香港人並非像宣傳的那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生活,比內地高出了許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在內地還吃不飽飯的時候,香港居民已經用上了電視機、洗衣機。
回到深圳後,這個記者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閉門不出。他先後寫了4篇內參,把自己看到和認識到的情況向中央報告,希望執政者能從大逃亡中「吸取教訓,反思歷史,調整政策」。
半年以後,原本鐵板一塊的政策,開始有所松動。據說,有國家領導人指示,對逃港者放寬不究,並且禁止邊防部隊向逃港者開槍。與此同時,內地開始通過香港購買糧食,飢荒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但這樣的政策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此後的十餘年裡,依然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逃港浪潮,各級政府對此似乎也束手無策。
❸ 猛龍過江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猛龍過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為了閱讀方便,應大家要求,整理了一個簡單的主要人物表。括弧中為游戲中的稱呼。
男主角:王鍾,(噬魂,法師;
小石頭,戰士;現在已經融合成功,成為魔武騎士噬魂。)
女主角1號:馮雪(雪兒),術師。寵物,火鳥飛雲,但是飛雲成長為真正的鳳凰馬上就要離開了。
女主角2號:陸小雪(寶貝),弓箭手,寵物,兔子嘟嘟。
女主角3號:南宮心情(心情),戰士,擁有寶刀屠龍。
女主角4號。織田香子,忍者。學院的空手道社社長,日本留學生。
期待中的女主角,
明月:著名偶像歌星,文章中有個隱藏身份,大家可以找找看。
飛雲:現實名字不詳,與噬魂的關系不明,最強的術師。
心家姐妹:由於人數太多,所以占不考慮。
諸葛晴兒:古武世家子弟,是外冷內柔的女孩子,對王鍾已經暗生情愫。
其他的校園十大美女和游戲中絕色榜里的美女,根據情節發展再作安排。。
………………
小毛,噬魂的主要幫手,剛開始是個失業遊民,現在已經專門以靠游戲為生,是王鍾在從……
❹ 如何評價魔鬼天使值得一看嗎
《魔鬼天使》被烙有中國版《霹靂嬌娃》的印記,但是,在應采兒、衛華、天心、高遠身上的女殺手形象,尤其是性感元素比起美國性感女殺手同行來,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4)在線閱讀小說大逃港擴展閱讀
《魔鬼天使》主要劇情:十八年華的小宣是個愛情至上的女孩,為了愛她可以犧牲一切,她常幻想和男友志傑能夠轟轟烈烈地死在一塊,事實上他們的感情也確是如膠似漆,濃得化不開,但是這段美滿的良緣都因為夢虹的介入,受到了沖擊。
由於夢虹性情孤僻與世隔絕,為償還父親的賭債而被迫嫁給了老杜(創下一個大公司的老總),因為沒有感情,又想要追求自己做主的感覺,莫虹與男子托尼邂逅,由於被老杜發現。
老杜殺了托尼,當老杜想要殺了為夢虹製造「出牆機遇」的手下(老鄧)時卻遭雷劈死(實為老鄧開槍打死)。老杜去後,她擁有的只是財富和僅有的生命。當她第一眼見到志傑,夢虹生命中又燃起了火花,志傑跟過去的男友竟如此相似。
❺ 新宿事件為什麼不能上影
成龍老了
❻ 金庸小說的隱退風,是不是隱約指代逃港風
不是的,金庸先生的小說,每每百讀不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部小說的結束,意味著這些江湖人士在故事裡走完了流程。然而,對讀者來說卻有著更多的感悟。生老病死,還能有這么與眾不同的形式。連愛恨情仇,都可以無與倫比的驚心動魄。
❼ 由香港回歸一代看中國教育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我們是來自內地的「80後、90後」。可能你們同樣在關注,今天,旺角暴亂的37名被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出庭受審。這37人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渠道相互了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路「unfriend」、「unfollow」?
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對你們說:
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聽說,你們困惑於中西方身份之問,驕傲於「香港人」的自稱;你們不安於家鄉在世界的地位下滑,不滿於內地人的「入侵掠奪」;你們熱衷於校園里的「民主」口號,不屑於「建制派」的觀點;你們自信於香港的文化傳承,輕蔑於內地的文字和教育……
盡管如此,家與國就那麼容易分開嗎?
走在香港街頭,我們會看到軒尼詩道、德輔道這些西化譯名,但也能路過洛陽街、湖北街、奉天道這樣濃濃中國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並不妨礙關公、媽祖、土地廟遍布全島……
香港和內地青年,我們已經在網路上爭論了太久,如果雙方永遠居高臨下、指責對方,將永遠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見歷史的真相:
指責香港「數典忘祖」的內地青年,我們也許知道電影《十月圍城》,卻不一定了解王學圻有真實的角色原型,他是一直傾力贊助革命的香港富商李煜堂(1851-1936);
我們也許知道抗美援朝,卻不一定知道是香港企業家霍英東,突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全面禁運」鐵幕運來大量物資;
我們也許看過紀錄片中的「大逃港」場面,卻不一定知道1962年5月的馬路上,數百名香港人以躺倒的肉身,阻擋住港警的車輪,高聲呼喚素不相識的大陸同胞:「快跳車!快跑!」
指責內地「忘恩負義」的香港青年,你們也許知道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不一定知道1998年3月19日,人民大會堂里擲地有聲:「只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系匯率制度!」
你們也許熟知家常粵菜的「蚝油菜心」,卻不一定知道這是500多個供港蔬菜基地的女工冒著烈日,按「供港菜心」的嚴格長度要求採摘的;
你們也許知道香港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歷史,卻不一定知道,是內地1萬多人鑿山劈嶺,才讓東莞東江倒流80多公里,開出了「香港人的生命線」——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年來供水從未中斷!
九七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文化血脈。從歷史到今天,正是香港和內地互相給予,彼此支撐,才讓中華血脈戰勝戰爭的炮聲,折斷野蠻日寇的尖刀,穿越十年文革的浩劫,推倒租界鐵網的阻隔而不可斷絕!
斗轉星移,看到有香港同齡人在互聯網上留言「我願當港英餘孽」,有香港同齡人支持所謂的「佔中」和旺角暴亂時,我們感到驚詫。為什麼同為兄弟,年輕的我們之間卻有了這么大的疏離和隔膜?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香港年輕人要做「世界公民」,追求的是西式「民主自由平等」。但你們是否忘了,這些概念並非西方的獨創,更不是中西方文明分野的標志。2400多年前,孔子暢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2200多年前,孟子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00多年前,范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00多年前,黃宗羲宣告「天下為主,君為客」……
追求「自由民主」沒有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將「自由和民主」容納其中。我們可以充分想像「自由民主」,但不應忘記,沒有哪一種成功的民主模式是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憑空移植的。
即便同源於西方文化,英國、美國、日本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同樣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只是改變了制度,卻沒能解決仇恨、戰亂和貧窮。
我們知道,你們尋求改變,還因為讓人感覺逼仄、失望的香港社會現實。
站在歷史的節點,西式理念遭遇層層困惑,香港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當你們把遭遇的現實問題歸咎於內地時,是否想過,你們以為的問題的根源,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否想過,可以回過頭來擁抱一直背靠和依存,但卻被你們輕視、無視甚至敵視的這片大陸?回歸不是單向的,更意味著香港與內地的擁抱、融合和重新認識。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給「世界公民」這個概念點贊。香港最大的魅力,就是對中西方文明、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現在是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真正去了解彼此的時候了。如果說,前150多年,「香港奇跡」的秘訣在於,你們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未來的150年,再次創造「香港奇跡」的關鍵,應當就在,你們回身真正擁抱綿亘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想告訴你們,對於香港青年,採納西方精華、回歸東方懷抱,並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香港之所以能吸引海洋文明的目光,是因為你身後有東方文化的璀璨光芒。
邱立本先生曾用金庸小說打比方,形容自己和內地學者的讀書進境:「實際上大家都是在練九陰真經,但彼此看對方的練法都像是『倒練』九陰真經,不過殊途同歸:到了21世紀,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個層次了。」在我們這一代,香港和內地的互讀,可能也將經歷同樣的歷程。
聽說街頭發生沖突的時候,不少香港同齡人傳唱過beyond《光輝歲月》裡面的一句:「風雨中抱緊自由」,我們想把這首歌的另一句送給你們:「願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