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題庫杏園寬門

小說閱讀題庫杏園寬門

發布時間:2021-08-18 19:15:56

1. 車庫門寬2.6米,SUV能直接開進去么

按照您說這個距離,,不止能開進去,,兩邊下人都不難,,,按照1850的寬度,,,,裡面3.4米完全輕松無壓力,,,就是寬2米的車都無壓力就能開進去,,不過新手的話還是叫人幫忙看一下位置 中大型SUV才 1.9米款, 1.7米多高,,5米左右長

2. 道路和車庫成直角,路寬4米,車庫門寬3.8米,長6米,車長4.64米,寬1.83米,進出車庫是否方便

答復樓主:
由於您的車庫寬3.8米,長6米
那進庫參照駕駛移庫倒樁技巧,一點問題都沒有
出庫就更簡單了,直角拐彎的條件比這個苛刻得多
如果您還有懷疑的,具體您也可以在空地上劃線試驗一下
希望對您有幫助

3. 《虛掩著的門》閱讀題答案

1.請找出年輕人不為條框束縛的三個具體做法。
2.年輕人在整個事件中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文中劃線句與前文哪句對應?有怎樣的含義?
4.結合文意,「虛掩著的門」有什麼寓意

1.敢於發問;總要刨根問底,非要走進那房間看看;不聽勸告,拿紙牌去找總經理。
2.嘀咕——好奇——困惑——震驚
3. 年輕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個已經沾了許多灰塵的紙牌;揭示了公司里墨守成規者多,勇於挑戰者少。
4.這個門是通往成功的大門。通往成功,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只有大膽抓住機會的人才能叩開成功之門。

請採納

4.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長方形的院子裝上圍欄因門寬兩2米所以圍欄的長度是28米,且院子的長是寬的2倍院子的

圍欄後面是住戶,所有2個寬的,一個長的, 也就是4個寬的=28+2=30米
答案:寬的7.5米 長 15米。

如果圍欄後面沒有住戶,四周都有圍欄,則寬的是6.666666米 長的是13.33333米

5. 一道小學三年級數學題: 小華家給長方形的院子裝上籬笆牆,由於門寬2米,所以籬笆牆共長16米,

長6米,寬3米

寬為

(16+2)÷(1+1+2+2)

=18÷6

=3(米)

長為

3×2=6(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1、長方形長的那條邊叫長,短的那條邊叫寬。




2、和水平面同方向的叫做長,反之就叫做寬。長方形的長和寬是相對的,長的為長,短的為寬。




若S為正方形的面積,a為正方形的邊長則:S=a²。




長方形的性質為:兩條對角線相等;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具有不穩定性(易變形);長方形對角線長的平方為兩邊長平方的和;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是菱形。

6. 一道語文題

三吏分別指:《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三別分別指:《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yè)城戍(shù)。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yù)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
傍晚投宿於石壕村,在夜裡有官吏來捉人。老翁翻牆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官吏喊叫的聲音是那樣凶,老婦啼哭的情形是那樣凄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其中一個兒子託人捎了信回來,其中兩個最近剛戰死了。活著的人暫且偷生,死的人永遠逝去。家中再也沒有什麼人丁了,只有個吃乳的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條完好的衣服。老婦我雖然身體衰弱,請允許我跟從您夜歸。 趕緊應付河陽需要的勞役,現在還趕得上做早炊。」
入夜說話的聲音也已經消失了,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後我繼續趕前面的路程,只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編輯本段]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譯文】:
旅客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聽到按戶籍冊點兵。
請問新安吏:「難道因新安縣小,壯丁已抽完,才抓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達,並令沒有壯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來的中男實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健壯的中男還有母親相送,瘦小的由於父母在戰亂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東流,青山還留著哭聲呢!
「不要讓眼淚哭乾,收住你們縱橫的淚水。
眼淚哭乾了會露出頭骨,天地都不能改變這悲痛的安排,終歸是無情的。
我們官軍(指九節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復其地。
可是賊心難料(指史思明已歸唐,又支援安慶緒),致使官軍潰敗。
就去原先營壘就食(因離洛陽不遠),練兵也依憑著洛陽。
挖掘壕溝也不會深得見水(指勞役不重),放牧軍馬的勞役也還算輕。
何況朝廷官軍是符合正義的,一切必然順利,愛護戰士一目瞭然。
送行戰士不要哭得那麼悲傷,長官(指郭子儀)本像你們的父兄。」
[編輯本段]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的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
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也有萬丈多。
我請問潼關吏:修道是為了防史思明軍嗎?(這是杜甫明知故問)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著山隅說:
潼關高與雲相連,城上堡壘把城牆區分成一格格戰柵,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守住,哪要擔心西都長安。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艱難時刻就拿起長戟防守,因形勢險要,利於防守,萬古守關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即潼關之古稱)那一仗,哥舒翰潼關之敗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防守潼關竹將領,謹慎啊!千萬別學哥舒倉卒促應戰的覆轍

三別 三別是指《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作者:杜甫 唐 朝
[編輯本段]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lí。
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qí。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bǐng.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題解】
寫鄴城敗後還鄉無家可歸、重又被征的軍人,通過他的遭遇反映出農村的凋敝荒蕪。
【賞析】:
《無家別》和「三別」中的其他兩篇一樣,敘事詩的「敘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詩中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當兵的獨身漢,既無人為他送別,又無人可以告別,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際,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彷彿是對老天爺訴說他無家可別的悲哀。
從開頭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總寫亂後回鄉所見,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兩句插在中間,將這一大段隔成兩個小段。前一小段,以追敘發端,寫那個自稱「賤子」的軍人回鄉之後,看見自己的家鄉面目全非,一片荒涼,於是撫今憶昔,概括地訴說了家鄉的今昔變化。「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這兩句正面寫今,但背後已藏著昔。「天寶後」如此,那麼天寶前怎樣呢?於是自然地引出下兩句。那時候「我里百餘家」,應是園廬相望,雞犬相聞,當然並不寂寞:「天寶後」則遭逢世亂,居人各自東西,園廬荒廢,蒿藜(野草)叢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頭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滿目蕭條的景象,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悲涼心情,為全詩定了基調。「世亂」二字與「天寶後」呼應,寫出了今昔變化的原因,也點明了「無家」可「別」的根源。「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兩句,緊承「世亂各東西」而來,如聞「我」的嘆息之聲,強烈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悲傷情緒。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後一小段則描寫細節,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承前啟後,作為過渡。「尋」字刻畫入微,「舊」字含意深廣。家鄉的「舊蹊」走過千百趟,閉著眼都不會迷路,如今卻要「尋」,見得已非舊時面貌,早被蒿藜淹沒了。「舊」字追昔,應「我里百餘家」:「尋」字撫今,應「園廬但蒿藜」。「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寫「賤子」由接近村莊到進入村巷,訪問四鄰。「久行」承「尋舊蹊」來,傳「尋」字之神。距離不遠而需久行,見得舊蹊極難辨認,尋來尋去,繞了許多彎路。「空巷」言其無人,應「世亂各東西」。「日瘦氣慘凄」一句,用擬人化手法融景入情,烘托出主人公「見空巷」時的凄慘心境。「但對狐與狸」的「但」字,與前面的「空」字照應。當年「百餘家」聚居,村巷中人來人往,笑語喧闐;如今卻只與狐狸相對。而那些「狐與狸」竟反客為主,一見「我」就脊毛直豎,沖著我怒叫,好像責怪「我」不該闖入它們的家園。遍訪四鄰,發現只有「一二老寡妻」還活著!見到她們,自然有許多話要問要說,但杜甫卻把這些全省略了,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而當讀到後面的「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時,就不難想見與「老寡妻」問答的內容和彼此激動的表情。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這在結構上自成一段,寫主人公回鄉後的生活。前兩句,以宿鳥為喻,表現了留戀鄉土的感情。後兩句,寫主人公懷著悲哀的感情又開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勞動,希望能在家鄉活下去,不管多麼貧困和孤獨!
最後一段,寫無家而又別離。「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波瀾忽起。以下六句,層層轉折。「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這是第一層轉折;上句自幸,下句自傷。這次雖然在本州服役,但內顧一無所有,既無人為「我」送行,又無東西可攜帶,怎能不令「我」傷心!「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這是第二層轉折。「近行」孑然一身,已令人傷感;但既然當兵,將來終歸要遠去前線的,真是前途迷茫,未知葬身何處!「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這是第三層轉折。回頭一想,家鄉已經盪然一空,「近行」、「遠去」,又有什麼差別!六句詩抑揚頓挫,層層深入,細致入微地描寫了主人公聽到召令之後的心理變化。如劉辰翁所說:「寫至此,可以泣鬼神矣!」(見楊倫《杜詩鏡銓》引)沈德潛在講到杜甫「獨開生面」的表現手法時指出:「……又有透過一層法。如《無家別》篇中雲:」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無家客而遣之從征,極不堪事也;然明說不堪,其味便淺。此雲』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轉作曠達,彌見沉痛矣。「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盡管強作達觀,自寬自解,而最悲痛的事終於湧上心頭:前次應征之前就已長期卧病的老娘在「我」五年從軍期間死去了!死後又得不到「我」的埋葬,以致委骨溝溪!這使「我」一輩子都難過。這幾句,極寫母亡之痛、家破之慘。於是緊扣題目,以反詰語作結:「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已經沒有家,還要抓走,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
詩題「無家別」,第一大段寫亂後回鄉所見,以主人公行近村莊、進入村巷劃分層次,由遠及近,有條不紊。遠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則描寫細節。第三大段寫主人公心理活動,又分幾層轉折,愈轉愈深,刻畫入微。層次清晰,結構謹嚴。詩人還善用簡練、形象的語言,寫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詩中「園廬但蒿藜」、「但對狐與狸」,概括性更強。「蒿藜」、「狐狸」,在這里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誰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園中長滿蒿藜?在人煙稠密的村莊里,狐狸又怎敢橫行無忌?「園廬但蒿藜」、「但對狐與狸」,僅僅十個字,就把人煙滅絕、田廬荒廢的慘象活畫了出來。其他如「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徵性的。正因為是「老寡妻」,所以還能在那裡苟延殘喘。稍能派上用場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詩中的主人公不是剛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嗎?詩用第一人稱,讓主人公直接出面,對讀者訴說他的所見、所遇、所感,因而不僅通過人物的主觀抒情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而且通過環境描寫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幾年前被官府抓去當兵的「我」死裡逃生,好容易回到故鄉,滿以為可以和骨肉鄰里相聚了;然而事與願違,看見的是一片「蒿藜」,走進的是一條「空巷」,遇到的是豎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滿目凄涼,百感交集!於是連日頭看上去也消瘦了。「日」無所謂肥瘦,由於自己心情悲涼,因而看見日光黯淡,景象凄慘。正因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與環境描寫結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
鄭東甫在《杜詩鈔》里說這首《無家別》「刺不恤窮民也」。浦起龍在《讀杜心解》里說:「『何以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別》)總結。反其言以相質,直可雲:」何以為民上?『「——意思是:把百姓逼到沒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樣做百姓的主子呢?看起來,這兩位封建時代的杜詩研究者對《無家別》的思想意義的理解,倒是值得參考的。
【譯文】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著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為塵土。因為鄴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裡走了很久只見空巷,日色無光,一片蕭條凄慘的景象。只能面對著一隻只豎起毛來向我怒號的野鼠狐狸。四鄰還剩些什麼人呢?只有一兩個老寡婦。宿鳥總是留戀著本枝,我也同樣依戀故土,哪能辭鄉而去,且在此地棲宿。正當春季,我扛起鋤頭下田,到了天晚還忙著澆田。縣吏知道我回來了,又徵召我去練習軍中的騎鼓。雖然在本州島服役,家裡也沒什麼可帶。近處去,我只有空身一人;遠處去終究也會迷失。家鄉既已一片空盪,遠近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永遠傷痛我長年生病的母親,死了五年也沒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卻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終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卻無家可別,這老百姓可怎麼當?
[編輯本段]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卧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譯文】
四野硝煙真叫人一刻不安,棲身無所正當這風燭殘年。子孫們在戰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門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慶幸的牙齒完好胃口不減,悲傷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
老伴聞說睡路上聲聲哀喚,嚴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明知道死別最後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麼不憐她飢寒。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土門關深溝高壘防守堅嚴,杏園鎮天險足恃偷渡實難。形勢變不比當年鄴城之戰,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那管你飢寒交迫衰老病殘。想以前少壯年華國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
普天下應征入伍戒備森嚴,戰爭的烽火已彌漫了崗巒。屍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戰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賞析】:
在平定安史叛亂的戰爭中,唐軍於鄴城兵敗之後,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征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倖免。《垂老別》就是抒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苦情。
一開頭,詩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寧靜」的時代的動亂氣氛中,讓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語勢低落,給人以沉鬱壓抑之感。他慨嘆著說:子孫都已在戰爭中犧牲了,剩下我這個老頭,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來!話中飽蘊著老翁深重的悲思。現在,戰火逼近,官府要我上前線,那麼,走就走吧!於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顫巍巍地跨出了家門。「投杖出門去」,筆鋒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個深明大義的老人,他知道在這個多難的時代應該怎樣做。但是他畢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戰士看到這番情景,不能不為之感嘆欷歔.「同行為辛酸」,就勢跌落,從側面烘托出這個已處於風燭殘年的老翁的悲苦命運。「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牙齒完好無缺,說明還可以應付前線的艱苦生活,表現出老翁的倔強;骨髓行將榨乾,又使他不由得悲憤難已。這里,語氣又是一揚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內心復雜的矛盾和變化。「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作為男子漢,老翁既已披上戎裝,那就義無反顧,告別長官慷慨出發吧。語氣顯得昂揚起來。
接下去,就出現了全詩最扣人心弦的描寫:臨離家門的時候,老翁原想瞞過老妻,來個不辭而別,好省去無限的傷心。誰知走了沒有幾步,迎面卻傳來了老妻的悲啼聲。啊!唯一的親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襤褸的單衫正在寒風中瑟瑟抖動。這突然的發現,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緊縮起來。接著就展開了老夫妻間強抑悲痛、互相愛憐的催人淚下的心理描寫:老翁明知生離就是死別,還得上前去攙扶老妻,為她的孤寒無靠吞聲飲泣;老妻這時已哭得淚流滿面,她也明知老伴這一去,十成是回不來了,但還在那裡啞聲叮嚀:到了前方,你總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這一小節細膩的心理描寫,在結構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惻、愁腸寸斷、難舍難分的情狀,刻畫得入木三分。正如吳齊賢《杜詩論文》所說:「此行已成死別,復何顧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傷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猶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為詩人把「傷其寒」、「勸加餐」這類生活中極其尋常的同情勸慰語,分別放在「是死別」、「必不歸」的極不尋常的特定背景下來表現。再加上無可奈何的「且復」,迥出人意的「還聞」,層層跌出,曲折狀寫,便收到了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
「土門」以下六句,用寬解語重又振起。老翁畢竟是堅強的,他很快就意識到必須從眼前凄慘的氛圍中掙脫出來。他不能不從大處著想,進一步勸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這次守衛河陽,土門的防線還是很堅固的,敵軍要越過黃河上杏園這個渡口,也不是那麼容易。情況和上次鄴城的潰敗已有所不同,此去縱然一死,也還早得很哩!人生在世,總不免有個聚散離合,哪管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這些故作通達的寬慰話語,雖然帶有強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飾老翁內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亂世的真情,多少能減輕老妻的悲痛。「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輕時候度過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嘆了一陣。情思在這里稍作頓挫,為下文再掀波瀾,預為鋪墊。
「萬國」以下六句,老翁把話頭進一步引向現實,發出悲憤而又慷慨的呼聲:睜開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處都是征戰,烽火燃遍了山岡;草木叢中散發著積屍的惡臭,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廣闊的山川,哪兒還有什麼樂土?我們怎敢只想到自己,還老在那裡躊躇旁徨?這一小節有兩層意思。一是逼真而廣闊地展開了時代生活的畫面,這是山河破碎、人民塗炭的真實寫照。他告訴老妻:人間的災難並不只是降臨在我們兩人頭上,言外之意是要想開一些。一是面對凶橫的敵人,我們不能再徘徊了,與其束手待斃,還不如撲上前去拚一場!通過這些既形象生動又概括集中的話語,詩人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正直的、豁達大度而又富有愛國心的老翁形象,這在中國詩史上還不多見。從詩情發展的脈絡來看,這是一大振起,難舍難分的局面終將結束了。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訣別離去的時候,老翁突然覺得五內有如崩裂似的苦痛。這不是尋常的離別,而是要離開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的家鄉呵!長期患難與共、冷暖相關的親人,轉瞬間就要見不到了,此情此景,將何以堪!感情的閘門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匯聚成人間的深悲巨痛。這一結尾,情思大跌,卻蘊蓄著何等豐厚深長的意境:獨行老翁的前途將會怎樣,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將否陷入絕境,蒼黃莫測的戰局將怎樣發展變化,這一切都將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想像、思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敘事短詩,並不以情節的曲折取勝,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畫見長。詩人用老翁自訴自嘆、慰人亦即自慰的獨白語氣來展開描寫,著重表現人物時而沉重憂憤、時而曠達自解的復雜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多變的情思基調,又決定了全詩的結構層次,於謹嚴整飭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之妙。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評此詩敘別妻,「忽而永訣,忽而相慰,忽而自奮,千曲百折,末段又推開解譬,作死心塌地語,猶雲無一寸干凈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高出於一般詩人之處,主要在於他無論敘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驪得珠,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准確傳神地表現他那個時代的生活真實,概括勞苦人民包括詩人自己的無窮辛酸和災難。他的詩,博得「詩史」的美稱,決不是偶然的。
[編輯本段]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1。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2。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3。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4。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5。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6。
君今住死地,沉痛迫中腸7。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8。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9。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10。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11。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12。
【注釋】
1.兔絲:即兔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蓬和麻的枝幹都很短,所以兔絲子附在上面的引蔓自然長不了。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
2.無乃:豈不是。
3.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
4.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才算成婚。今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
5.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
6.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將:帶領,相隨。這兩句即俗語所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7.迫:煎熬、壓抑。中腸:內心。
8.蒼黃:猶倉皇。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
9.事戎行:從軍打仗。
10.久致:很久以前都已經製成。襦:短襖,裳:下衣。
11.不復施:不再穿。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12.錯迕:差錯,不如意。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這首詩寫一對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次日清晨,新郎就要赴前線。全詩除開始兩句"特用比興發端"(《杜詩說》)外,全是新婦贈別勸勉的獨白之詞,這與"三吏"的對話體有別。通過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訴,塑造了一個承受著苦難命運、又懂得以國事為重的善良堅毅的青年婦女形象,深刻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
詩寫得回腸盪氣,《唐詩品匯》引劉雲:"曲折詳至,縷縷凡七轉,微顯條達"。《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吳山民曰:"含幾許凄惻,又極溫厚。"

新婚別譯文

版本一:
兔絲依附著柔弱的蓬麻而生長,當然是長不長了。一個女人家嫁給了出征的丈夫,還不如丟棄在路旁等死。我和你結為夫妻,沒想到,連床被都來不及睡暖。我們傍晚才結婚的,你一大清早就要離開了,未免也太匆忙了吧?你這一去,雖然只是戍守在不遠的河陽,而我的身分還沒有真正確定,叫我怎麼去拜見公公婆婆呢?想當初我爹娘撫養我時,把我當寶一樣藏起來,不許我拋頭露面。然而,身為女人的我,本應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你現在就要去戰場上送死了,我的心情沉痛得好像要斷了腸一樣!我真希望能跟著你一起去,但眼前的情勢又是那麼緊急。我只能忍著淚勸你,不要太過於思念這段新婚,要努力為國家效力才行。一個女人家如果真的跟到軍中去,恐怕會影響了軍威啊。我悲嘆自己出身貧窮,好不容易才有機會穿上這件新婚禮服。我發誓,這件禮服不會再為第二個人穿了,我當著你的面,卸下了美麗的粉妝。哎!抬頭看看天上的飛鳥,它們不論大鳥小鳥,都是成雙成對地飛著。偏偏人世間的事情,是這么的違背人意,然而,盡管命運如此,我對你的愛情永遠堅貞不渝!
版本二:
兔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昨晚上草草成親,今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婦女跟著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冼掉脂粉,一心一意等著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7. 金荷娜語文

一、(共9分)
1.D(「規定犯罪人可以因其義賑行為折贖罪行」是宋代才有的,不是始終採取的措施)
2.C(A「災後則採取免除、緩征租賦等措施來恢復民生」是朝賑的內容;B「災蠲、減征和緩征賦稅」是對災年發生時災民的賦稅義務進行減免;D「救災程序可分為報災、勘災、審戶和發賑幾個步驟」是清朝的制度)
3.B(A「民間力量和官府力量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不正確,民間力量起補充作用;C「到了清代,中國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救災程序」我國法制化的救災程序早就形成;D「避免冒領賑災物資」的是發兩聯賑票。)

二、(共33分)
4.B(加:凌駕)
5.A(A:都是介詞,「在」;B:①轉折連詞,「可是」,②詞尾,「……的樣子」;C:①介詞,「憑借」,②目的連詞,「來」;D:①連詞,表順承,②連詞,表並列。)
6.C(士民到大府門前不是不滿意鎮台、道台的做法,而是要為他們鳴不平。)
7.(1)現在被稱為賢能卓越出眾的人,不是書生就是獄吏,只是可以治理太平盛世的普通人罷了。
(2)鎮台、道台獲罪,誰敢對上和上級官府抗爭,對外和兇悍的洋入結怨呢?
(3)古代有捐獻家產解除國難、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他們難道不是大丈夫嗎?
8.(1)因夜深風雨交加,天氣突變,難以入眠而感到愁苦;(2)因身體患病,沒有痊癒而感到愁苦;(3)因為受當權者壓制,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而感到愁苦。(每一點2分,任答兩點都可得滿分,意思接近即可。)
9.(1)直抒胸臆,首聯直接抒發了詩人在風雨之夜的強烈愁苦;(2)用典,頷聯運用了「莊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夜半乍醒感受;(3)反襯,頸聯描寫了燈芯結花的景象,以報喜的燈花反襯自己內心的愁苦。(每一點2分,任答兩點都可得滿分,手法判斷必須准確,應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分析。)
10.甲:(1)凝絕不通聲漸歇(2)別有幽愁暗恨生(3)此時無聲勝有聲(4)銀瓶乍破水漿迸(5)鐵騎突出刀槍鳴(6)曲終收撥當心畫
乙:(1)形影相弔(2)身世浮沉雨打萍(3)落霞與孤鶩齊飛(4)衡陽雁去無留意(5)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6)石破天驚逗秋雨

三、(共24分)
11.(1)小說的主人公是杏園的「寬門」;(2)月亮溝的人們在寬門墓前的巨石上書寫了「杏園寬門」,表明人們對寬門深深的懷念;(3)「杏園寬門」暗示了小說的主題,人們只育像寬門種植杏林那樣,少一點物質欲求,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走進社會發展的寬闊大門。
12.(1)此句運用比擬手法,描寫了月亮溝自然環境的變化。作者賦予蜜蜂人的心理,它們陶醉在杏林的美好春光中,歌唱心中的快樂。作者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烘託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擁有美好快樂生活的主題。
(2)人活著的時候應該少一點物質欲求,離開人世的時候才能保持純潔的品行。
13.寬門是一個普通的鄉村農民。他醫術高明,能夠治療各種疾病;他生活節儉,不浪費糧食,也不吃葷腥的食物;他樂於助人,無欲無求,給同鄉的人看病從不收取費用,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月亮溝的面貌;他見識深遠,知道人不應該有太多的物質慾望,人應該和自然和諧相處。
14.參考解答:
(1)小說通過塑造寬門這個人物形象,體現了儒家仁愛擔當的精神。儒家要求每一個人都關愛他人,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寬門自己沒有家庭,但他關愛每一個人。他免
費為他人治病,鼓勵鄉親種植杏樹,既改變了家鄉面貌,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也促進家鄉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2)小說通過塑造寬門這個人物形象,體現了道家親近自然的思想。道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寬門利用自然的中草葯給鄉親治病,通過改善自然環境來改變鄉親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品質,最後自己也融入自然之中。
(3)小說通過塑造寬門這個人物形象,體現了佛教無欲無求的學說。佛教認為人只有放棄自己的欲求才能夠擺脫生命的束縛。寬門沒有家庭,沒有對財富的追求,沒有對物質生活的要求,還用自己的行動來緩解世人的苦難,這些都是佛教精神的體現。

四、(共24分)
(15~17共9分,每小題3分)
15.A(B拌一絆;C銷一消;D姍一珊。)
16.D(A穿鑿附會:生拉硬扯的解釋,把講不通的或不相乾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解釋。B十室九空:十戶人家有九家空,形容天災人禍使得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C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D未免:表示不以為然,意在委婉地否定。)
17.C
(二)語言表達應用(共15分)
18. (4分)
序號 修改方法
① 關聯詞語使用錯誤,「不但……而且……」,應改為「雖然……但是……」。
② 搭配不當,儒商不能是

8. 定積分的應用題 一水庫的閘門為矩形,寬為2M,高為3M,水面距砸門頂2M,求砸門一側所受的壓力

壓力=壓強*面積
可知水與門接觸面是個寬2M,高1M的矩形
故F=(積分0至1)(密度*gh*2)dh=10
用平均法更易理解
平均壓強即中間壓強,為5,面積為2,故F=10

閱讀全文

與小說閱讀題庫杏園寬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天依同人系統小說 瀏覽:435
女主當空姐的小說 瀏覽:484
哈金小說落地在線閱讀 瀏覽:720
不用下載的好看小說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447
玄幻煉丹完結小說 瀏覽:214
割下女人頭顱的玄幻小說 瀏覽:102
暴露狂小說TXT下載 瀏覽:388
年雅璇霍凌沉小說免費筆唱 瀏覽:29
聽鬼故事最恐怖的有聲小說排行榜 瀏覽:403
古代奮斗那些年小說下載 瀏覽:961
征服小蘿莉短篇小說 瀏覽:284
b穿越系統l好看小說 瀏覽:154
女主叫商什麼的穿越小說 瀏覽:284
戰長沙小說大結局是什麼 瀏覽:651
短篇小說女主樹妖 瀏覽:656
小說主角姓葉的醫生 瀏覽:434
主人公叫古帆的小說 瀏覽:324
言情小說女主有雙重人格 瀏覽:904
牛車呂赫若小說全文 瀏覽:628
葉羅麗靈公主的小說全集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