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大國崛起類小說排行榜

大國崛起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時間:2021-08-21 10:38:45

『壹』 推薦一些像《大國崛起》這樣的知識片

discovery發現系列

『貳』 <<大國崛起>>這本書怎麼樣推薦下

介紹的都是幾個大國崛起的經過,對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來說很有意義以及借鑒作用,裡面沒有提及中國可見它是一本針對我國現狀而寫的很有教育意義的書。書很不錯,但這就要求讀者要以國家的角度來品讀這本書,感受它對國家和民族崛起的憂慮與期待。這本書對個人的教育意義不是很大,但它可以激起讀者對國家的未來的信心。

『叄』 大國崛起的目錄

前言
一努力推進中國的和平崛起
二尋求積極的戰略互動
三適應世界政治特徵的演變
第一章第一個殖民大國葡萄牙
一在與阿拉伯人的戰斗中成長
二向未知探索
三瓜分世界:教皇子午線
四建立殖民帝國
五啟示
第二章美洲大陸的主宰西班牙帝國
一光復伊比利亞
二偉大的地理大發現
三瘋狂冒險的西班牙人
四野蠻貪婪的財富掠奪者
五爭霸歐洲
六「黃金漏斗」西班牙
七啟示
第三章金融資本家荷蘭
一由尼德蘭到荷蘭
二17世紀發展經濟的模範國家
三殖民擴張大發橫財
四確立海上霸主地位
五在競爭中衰落
六啟示
第四章從「快樂的英格蘭」到「日不落帝國」
一在風雨中磨煉
二強國萌芽: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
三建立現代民主政治
四工業革命:英國世界霸權形成的前提
五日不落帝國
六越過強盛的巔峰
七總在弱勢一方的砝碼
八啟示
第五章陸上強權法蘭西
一高盧人與法蘭克人
二從封建割劇到政治統一
三王權的絕對與相對
四啟蒙運動的興起與法國大革命
五拿破崙的崛起與第一帝國的興亡
六 三十年的退縮與普法戰爭的失敗
七 啟示
第六章夾縫中的德意志
一 這塊土地上的1789個獨立政權
二 為什麼是普魯士
三 鐵血宰相俾斯麥
四 強大的德國:是福是禍?
五 啟示
第七章東方列強日本
一 中國的學生
二 布國威於四方
三 上下一致學西方
四 萬世一系的近代天皇制
五 武力擴張、爭霸東亞的不歸路
六 啟示
第八章好霸爭強的俄羅斯
一 由莫斯科公國到莫斯科王國
二 「西化」的彼得大帝
三 東征西討的葉卡特琳娜二世
四 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軍隊
五 帝國主義列強鏈鎖上最弱的一環
六 蘇聯時期
七 啟示
第九章美國:從螞蟻到大象
一 從定居點到美國
二 向西、向西、向西
三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四 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統天下
五 新規貴與老歐洲
六 啟示
後記
本書對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作了介紹,史論結合,以史為主,力圖客觀准確地反映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為了准確反映作者的觀點,各章的風格不作統一。全書具體分工為:唐永勝,前言;劉宏偉,第一、二、三章;周毅,第四、五章;劉東哲,第六、七、八章;詹家峰,第九章。本書主編,唐晉。
作 者
2006年12月

『肆』 大國崛起 這本書分為幾個系列啊

中央電視台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
第一集:海洋時代
征服是從被征服開始的。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1世紀的兩千多年中,伊比利亞半島……[詳細]
第二集:小國大業
大海總是在最平靜的地方掀起波濤。歷史像大海,總是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跡……[詳細]

第三集:走向現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與此前任何一個夏季一樣,波濤洶涌。這一天……[詳細]
第四集:工業先聲
這里是英國西北部的一座濱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諾克,1736年,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這里……[詳細]

第五集:激情歲月
法國國家檔案館成立於1790年,這里收藏著法國自7世紀以來的珍貴文物和檔案資料……[詳細]
第六集:帝國春秋
2005年10月3日,德國國慶日。柏林市沒有舉行大型的慶典,市民們聚攏在勃蘭登堡門前……[詳細]

第七集:百年維新
大約在150年前,位於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詳細]
第八集:尋道圖強
從每年的10月起,俄羅斯開始進入了長達六個月的漫長冬季。1698年10月,莫斯科彌漫著……[詳細]

第九集:風雲新途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風情的季節。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風雪席捲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詳細]
第十集:新國新夢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詳細]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
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等相繼出現……[詳細]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是錯誤的……[詳細]

相關介紹>>

資料: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主創人員名單 (1123 21:16)
《大國崛起》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結篇) (1123 21:12)
《大國崛起》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國) (1123 21:11)
《大國崛起》第十集--新國新夢(美國) (1123 21:10)
《大國崛起》第九集--風雲新途(蘇聯) (1123 21:09)
《大國崛起》第八集--尋道圖強(俄國) (1123 21:08)
《大國崛起》第七集--百年維新(日本) (1123 21:06)
《大國崛起》第六集--帝國春秋(德國) (1123 21:03)
《大國崛起》第五集--激情歲月(法國) (1123 21:01)
《大國崛起》第四集--工業先聲(英國下) (1123 20:59)
《大國崛起》第三集--走向現代(英國上) (1123 20:58)
《大國崛起》第二集--小國大業(荷蘭) (1123 20:56)
《大國崛起》第一集--海洋時代(開篇·葡西) (1123 20:53)

『伍』 求大國崛起電子書(一套的)

已發送..我只找到這2個,希望能幫到你

大國崛起(唐晉)
本書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歷史故事的形式,運用富有思辨性的語言,描述了自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競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歷程。全書站在整個世界文明的高度,以全球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

大國的崛起(赫伯特·喬治·威爾士)
威爾士對世界強國的發展史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他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筆觸向人們展現了他的大歷史觀和淵博的學識。
威爾乾的研究看似只關注強大國家的歷史,其實它所關注的是整個世界的歷史,他將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的發展全都放在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解剖與分析,讓人們對世界的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史學著作,它在高高在上的史學研究與普通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完成了一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紫煙信子

『陸』 求與大國崛起類似的系列央視作品還有哪些

《中國大歷史》
鳳凰台的《世界經濟百年風雲錄》

『柒』 我是兵神之大國崛起小說

軍事題材都市冒險動作小說〈橫掃全球之兵神〉[內容簡介]
主人公歐陽縱橫是英籍華人,父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越境參加過緬甸游擊隊,後潛往美國組織僱傭軍,現為世界知名的僱傭軍首腦。歐陽縱橫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主修經濟和哲學,曾就讀過美國西點軍校和在三角洲特種部隊做過教官。他英俊瀟灑,溫文爾雅,年少多金,是個知名的花花公子,而又自小率領家族僱傭軍參與各種國際戰事,久經戰爭歷煉,殺人成性,被稱為殺戳將軍,帶著跟隨他從屍山血海里爬出來,有戰爭野獸之稱的雇傭兵團隊在世界各地征戰殺戳。。。。。。
但擋在他面前的,是超級無敵,詭詐悍野的強敵—-一個強大無敵的世界性勢力團體,這個匯聚東西方超級精英人物與權勢顛峰的團體更因為內部利益而發生極劇烈的勾心鬥角,引發世界政治軍事與經濟的超級動盪,歐陽縱橫與他的僱傭軍也被深深捲入,生命與根基幾乎盡毀。
滅亡?還是絕地反擊?更有滔天權勢的誘惑!歐陽縱橫面對著這危難世界的救世任務,他是如何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等一眾美女,和眾多強大下屬的支持下,開始一個個踢掉這些妨礙他成為救世超級大英雄和稱尊全球的擋路石,還有向世界權勢的巔峰吹響進攻號角呢。。。。。。

『捌』 《大國崛起》哪部最好看

總共就一部

『玖』 找幾本關於中國崛起的網路小說

基本上都讓國家和諧了。。 網路的少 中國之大國崛起 倒是一本 可惜不是網路小說。。

『拾』 大國崛起

法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毀《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並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美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美國早在是英國殖民地時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到1775年,英屬13個殖民地人口不過260萬,但已仿效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創辦了哈佛、耶魯等9所學院,教育環境甚至都強過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時期的初等教育相當發達。北部幾個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為代表,特別重視普及教育,當局曾於1647年發布法令,規定市鎮中只要有50戶居民就應設立一所小學,於是市鎮學校在北部興起。這種由地方當局辦理、干預教育的做法,超過了其宗主國--英國的教會辦學的方針,一舉奠定國民素質的優勢!
在這個世界,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美國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一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我們熱血沸騰地聽著這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聲音的時候,請不要忘了美國還有一個偉大之處,那就是《憲法》所標榜的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採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1818年蘭卡斯特本人還應邀到美國宣講導生制。英國式的教育不能滿足這個新國家對教育的要求。1843年,賀拉斯• 曼(Horace Mann,當時任麻省教育廳長)考察德國,才引進了當時普魯士的教學制度,同時大力宣傳盧梭、裴斯塔洛齊等歐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國各地的小學遂開始採用西歐最先進的教學制度。
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餘所! 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於1876年創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大學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學術研究;一面根據國會於1861年、1890年所通過的二個《摩雷爾法》,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當今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慾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南北戰爭以後,公立中學本來是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兩方面要求的4年制綜合中學,由於此時學生逐年猛增,准備升學者日少而准備就業的日眾,所以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據統計,1870-1940年,美國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90倍。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到1918年時美國高中已發展到2萬多所,而12億人口大國的中國到1998年才有1萬多一點的高中。由此可見,美國的高效率、高技術、高產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進的教育。今天,美國基礎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教育的口號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各州都將40%的稅收用於教育。上世紀80年代壟斷著大約70%左右的專利發明,70%以上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奧運會獎牌總數第一。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於1985年啟動的一項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它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為此計劃,美國動員了800多位科學家、企業家、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們總結戰後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深刻變革和未來發展趨勢,汲取美國80年代以來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紀新的美國人。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閱讀全文

與大國崛起類小說排行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奮斗那些年小說下載 瀏覽:961
征服小蘿莉短篇小說 瀏覽:284
b穿越系統l好看小說 瀏覽:154
女主叫商什麼的穿越小說 瀏覽:284
戰長沙小說大結局是什麼 瀏覽:651
短篇小說女主樹妖 瀏覽:656
小說主角姓葉的醫生 瀏覽:434
主人公叫古帆的小說 瀏覽:324
言情小說女主有雙重人格 瀏覽:904
牛車呂赫若小說全文 瀏覽:628
葉羅麗靈公主的小說全集 瀏覽:908
白粥知他意免費小說 瀏覽:816
免費小說兼職媽咪不要跑 瀏覽:6
玄幻小說經典環境描寫 瀏覽:217
好看偏執小說推薦 瀏覽:633
多男的穿越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128
300原創微小說怎麼寫 瀏覽:335
全國高考語文小說閱讀 瀏覽:746
可以寫小說賺錢小說app 瀏覽:40
小說秋風襲人還續寫嗎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