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發布時間:2021-08-28 09:20:07

⑴ 如何提高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樣,他們才能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1 精讀課文,尋找閱讀的「金鑰匙」

很多教師在利用教材時,並沒有對其進行一個深入的剖析,沒有充分地發揮教材的作用,對教材的使用大多處於一個「泛泛而讀」的層次,對課文字、詞、句、段的分析不夠透徹。這樣,也就導致學生們閱讀的實效性教差,閱讀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高中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教學的藍本,很多文章都來自大家之作,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們學習剖析這些文章,精讀課文,能夠幫助學生們尋找閱讀的「金鑰匙」,讓他們不斷地獲取精神食糧,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首先,可以向學生們介紹了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讓他們結合創作背景來自主閱讀這篇散文,讓他們初步了解這篇散文的主要內容。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這篇散文,體會其寫作特點,讓學生體味散文描寫的情境,提高他們欣賞散文的能力。在鑒賞分析的過程中,帶領學生體味散文中比喻、疊詞、通感、恰當的動詞的運用,指導他們探究、理解、評析文中的語句含義,理解結構層次,體味散文的意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設定德育目標和美育目標:幫助學生分析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並且讓他們在分析散文特點的同時,感受到散文的藝術美,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這樣一來,才能為學生們打開閱讀的大門,他們閱讀的實效性才能得到顯著的提高。由此可見,教師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從細節著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他們在鑒賞課文的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方法,為今後的閱讀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⑵ 高中生如何學好文言文 文言文教學方法策略研究

高中的文言文其實內容還是很局限的可以去記一下十八的虛詞(高中只要求18個基本上)的用法意思(這個很有用),有時候做題就算是沒看懂語句意思也可以通過詞性和成分判斷出來至於實詞那就要靠積累了,把課內的古文弄弄熟,課外古文考察的時候不會特別刁鑽的,一般都會和結合課內學習過的內容來考察。最後,該背的還是要背,去買本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吧,這個還是很全面的

⑶ 談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種方法

新課改正緊來鑼密鼓地實施,高中自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關繫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閱讀的心理機智入手,探究有效閱讀教學的實施方案;從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三個方面論述。【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新的課程標准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語言規律,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大多以瑣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講解取代學生的體驗,教師對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學生的智慧型勞動,學生在閱讀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維,造成閱讀能力低下,缺乏個性化理解。因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如下幾個方面作適當探究。一、閱讀的心理機智

⑷ "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探究與實踐"課題相關研究有哪些

高考改革緊鑼密鼓,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科受到了特別的關注,作為高中語文科中的重頭戲,寫作則是高考語文改革的重中之重。寫作的考查形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北京卷增加的微寫作就是其中之一。北京是我國經濟教育文化的風向標,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帶動全國其他省市的動向,高考改革自然也不例外。正如溫儒敏教授談高考語文改革的走向時所言:微寫作,對未來全國的語文高考而言,已是一種勢不可擋的必然趨勢。雖然微寫作的增加引起了很多一線教師的關注,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對微寫作的教學遠遠不夠重視,微寫作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且語文教育研究者對微寫作教學的研究也相對較少。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通過對高考語文中微寫作命題特點和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現狀的分析,借鑒國外段落教學法等方法,嘗試提出四種有效的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採取三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本文的第一部分運用文獻研究法,對現有與微寫作相關的資料及研究進行了梳理,明確了微寫作的相關概念,總結了全國高考語文微寫作命題發展歷史,並概括了高考微寫作命題特點,從而提出了高中實施微寫作教學的意義:微寫作適應時代發展,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微寫作訓練目標清晰,可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文字運用能力;微寫作可操控性強,可及時分類指導學生寫作。本文的第二部分運用調查研究法,對江西新建一中及新建二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並對高中學生微寫作現狀及教師微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發現高中學生微寫作現狀為:學生對寫作及微寫作有興趣;學生比較喜歡描寫類和議論類的微寫作;大部分學生沒有修改微寫作的習慣;少部分學生會運用微博、微信等方式來練習微寫作。教師微寫作教學現狀是:教師只重視寫作專項教學而忽視微寫作專項教學;教師只重視微寫作內容的指導而忽視微寫作技巧的指導;教師評價方式單一;教師不注重微寫作與寫作、閱讀的關聯。最後針對微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微寫作教學意識不夠和高中微寫作易得分且分值差距不大是造成微寫作現狀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第三部分運用行動研究法,根據高中微寫作現狀及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分步教學法、分類指導法、自我評價法、和讀寫結合法等四種微寫作教學策略,分步教學法借鑒了英美寫作訓練的段落教學中由句擴展到段落的教學模式,提出微寫作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訓練:首先,學會寫二到四個句子的微寫作;其次,圍繞一個句子把擴展成段落;最後,綜合成完整的段落。分類指導法是教師根據微寫作樣式的類別進行指導。讀寫結合法需要教師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自我批評法要教會學生根據評分標准自我評價、自我修改。本文對高中微寫作進行分析,結合當前高中學生微寫作水平及高中語文微寫作的教學現狀,探究適合高中語文課堂的微寫作的教學策略,豐富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模式,為他人提供借鑒。

⑸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

⑹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新的課程標准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語言規律,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大多以瑣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講解取代學生的體驗,教師對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學生的智慧型勞動,學生在閱讀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維,造成閱讀能力低下,缺乏個性化理解。因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如下幾個方面作適當探究。
一、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強調個性化多元化解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這絕不意味著忽視或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缺席或作用的弱化必使課文閱讀教學衍變成「放羊式」閱讀。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以學生實際為本,精心設計活動。善於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本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提高是實施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活動中,立足文本,讓學生有思想的收獲,精神的享受。當然,設計教學活動還包括營造激勵性的教學環境。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課堂討論活動,既體現了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是教師最樂於採用的活動形式。但它的設計、調控也是最難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討論習慣、科學的討論方法,達到實效的討論目的。切忌為討論而討論的作秀式討論,撒手不管,或蜻蜓點水,剛一展開立即結束的淺薄式討論。語文學習活動不應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調劑品,而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核心。
生本對話,促進動態生成。「對話——生成」型閱讀教學觀認為,閱讀教學主要要素——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有多重對話:師本、生本、師生、生生。生本對話的深層次推進離不開教師的藝術介入,生生對話的有效展開更離不開教師的藝術引導。學生和文本、學生和學生的對話能否促進動態的生成最能顯示教師的調控藝術。另外,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意義,他們未必就能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羅里羅嗦,能使他們開竅就行。」 參與和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中,教師要當講則講,當問則問,當導則導,當練則練。立足於「高效、實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捫心自問讓學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採用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課後要反思學生所獲幾多,是否發揮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因勢利導,指導語文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學法指導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的問題,探討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具體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聽課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各種具體閱讀的方法等。學法指導旨在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如我們學習寫景散文時,可引導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分析賞析意境的方法等。當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有實效時,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也就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
二、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注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明確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然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與鑒賞作品的能力與水平上。
首先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探究性閱讀教學認為文本的生成與存在離不開讀者的解讀創造,必須通過讀者的復雜活動來實現。可見,讀者是閱讀活動中的主體,能否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學生。因此,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珍視其個人見解。運用「往回看」的策略,不斷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對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復地進行。運用「往回看」的策略,就是對文本加以閱讀、分析,並對相關信息再次加工,從而促進理解。調動各種經驗與文本進行交流。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誦讀、反復的吟詠,進而認識文本的整體描繪,最終把握住文章的基調,感受作家的心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一定的整體感知下,去進一步認識和探究具有意味的詞語功能和審美能力,並體會作品的意旨甚至深層的哲理意蘊。
其次要把握文本的客體地位。學生對作品的探究性閱讀,就是對作品具體化的過程。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傳神之筆、關鍵字句,含英咀華,浮想聯翩,在與文本的交流、激盪中將其內化到自己的腦海里,把語言符號轉化為鮮活的意象,通過移情體驗,以自己的生命喚醒、復活凝固於文本中的生命,在復活的意象中使文本情蘊獲得新的呈現。
三、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建構過程中,傳統文化與我們民族的語言一起融注在我們的血液中,成為無形的力量,滲透在閱讀教學的目標確立、內容選擇、實施過程與評價之中。《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要把學生身心發展和文化內涵結合起來,「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為學生構造精神的家園——陶冶人性與情操、心智與靈魂,喚醒生命與智慧、主體性與創造力,從而充實生命內涵、洞察人生真諦,把握生命的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⑺ 如何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的策略研究

一、 課題的提出

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長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目前學生在課外閱讀上存在以下問題:1、閱讀量少;2、閱讀內容淺顯;3未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針對高段學生的好奇心、挑戰心與探索精神,同時五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研究如何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文課本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因此我們提出《通過編輯書(報)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的策略研究》這個研究課題。

二、研究的內容

1、研究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2、研究編輯書(報)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形成的促進作用;

3、通過個案研究微型科研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研究人員及研究對象

研究人員:組長:張俐

組員:楊寧、安蓉、李曉暉、黃秀利、鄭紅英

研究對象:本校五年級一、三、四班,六年級四班全體學生。

四、研究周期及預期目標

兩年

第一階段(2003年6月—2004年4月)

在老師指導引領下學生能按一定主題閱讀相關書籍、報刊、雜志,匯集編排資料;教師能形成初步的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第二階段(2004年4月—2005年1月)

學生能結合實際自主選題,能讀中有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能形成較為成熟的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促進專業化發展。

五、初步策略

總的來說,我們的課題研究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實驗過程,它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基本步驟是相同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們初步探索出這樣一個操作策略,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一)問題驅動、廣泛閱讀:我們首先分析學生的實際,根據「新課標」的具體學段要求,給學生提供一個能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問題,這個題目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尋求到答案。

(二)收集摘要、沉澱信息:我們幫助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地、多渠道地廣泛收集摘要所需資料,積淀所需信息。這是培養小學生具備圍繞一定目的收集有關材料的能力,學生從報刊、書籍、網上、與他人交談中,多元地選擇了閱讀材料。信息量大,內容十分廣泛,同時學還作了摘要,為編輯小書作了充分的准備。

(三)聚焦表述、編輯成書:信息收集好了,我們幫助學生將收集到的繁雜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重組,結合自己的理解根據新的目標重新組合後有序地表述出來,編輯成小書。這一自主學習,正是學生頭腦中新舊知識碰撞激活的過程。

(四)交流賞析、取長補短:小書(報)的初稿出來了,這時我們組織同學進行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因為學生對事物深層次的認識和發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

(五)反思修改,發散再創:交流後學生將交流中獲得的新信息,新方法再次進行獨立思考,內化為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相互閱讀了編輯的小書,進行了評議,反思後,學生對自己的小書進行修改。

六、研究階段成果

(一)學生個案

從學生的成果看,書雖然稚嫩,但學生圍繞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家鄉成都」和「親情、友情、鄰里情——人間真情」等主題收集處理信息,編出了精美的小書(報)。這些書有的是由學生們獨立完成,有的是幾人自由組合完成。課余時間,現在的學生大多比上課還忙,如何合理安排閱讀的時間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難題。面對著富於挑戰性的研究課題,他們靈活地安排讀書時間。正如他們所說:「有空子就鑽,有時間就讀,零零星星的時間湊起來,不就是很多時間了嗎?」他們也利用睡前半小時,午休自由活動等空閑來讀書。當然,寒暑假、周末的讀書時間就更充裕了。

我手中這本精緻的書《成都味》四位學生聯合編寫的。我們先看看書的目錄,「面紅心跳—辣」一節中這樣寫道:「歷史既有文韜和武略,也有溫馨和滋味,而火鍋正是歷史的滋味」。現在我以此書的編寫過程為例,具體闡述我們的操作策略。首先,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張藝謀拍的成都宣傳片里曾說:「成都,是一個你來了就不想回去的地方。」你對這種說法怎麼看?你能用你讀過的書、收集的資料來闡明你的看法嗎?請以一個小的切入點為主題,辦一份小報或編一本小書。這一問題貼近生活,引起了他們閱讀的興趣。接著,他們閱讀了《川菜精品》、《地上成都》、《成都人》、《你好成都》、《玩轉成都》等書籍,作了圈點與摘要;參考了《成都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等報刊中的有關內容;參考了「小天在線——銀杏飯店」網、「新浪」網、「搜狐」網、「google」網等網站,並下載相關資料。這正是他們廣泛閱讀收集摘要的過程。第三步,他們開始設計提綱,他們在周記中寫道「我們四位首先要創一道關:題目。這題目可是書里重要的部分不容忽視,關系著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大家都沉默了我們幾個對未來充滿幻想的勇將似乎陷入了苦戰。突然李靚一鳴驚人說『題目就叫成都味吧』我們連連說好。萬達想了想說『如果配上個古色古香的對聯就天衣無縫了』李靚順著思路想出了吃在四川,味在成都的對聯。」最後大家一起動手,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在反思中不斷修改,編輯出了這本精緻的《成都味》。

(二)階段調查反饋

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束後我們做了一個階段問卷,從中發現了以下信息:

1、學生在閱讀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據統計從四年級下期到五年級下期,最多的閱讀量達到了12,400,000字,最少的也有900,000字。

2、閱讀的書籍內容範圍都有擴大與加深的良好趨勢;這一點從學生羅列的閱讀書目可以看出,學生不僅僅滿足於校園小說或漫畫系列,他們閱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科普讀物等。

3、閱讀中逐漸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勾畫與做筆記的好習慣。如:圈點筆記(閱讀時是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劃線或做各種符號)批語筆記(閱讀中在文章的「天頭」「地角」和其他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摘錄筆記、心得筆記。真正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這一年中學生的讀書筆記達一百五十多本。

4、家長非常支持我們的實驗:現例舉幾位家長的意見反饋「(五一班任琳)我體會很深的是:第一、孩子學會了從網上書本上查閱和收集大量的資料。第二、更喜歡閱讀書籍,知識面更廣了。第三、寫作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第四學會了獨立思考問題。」;「(五四班鄭藝瑋)通過編輯書報,我們認為增加了課外讀物的閱讀量,增加了學生的知識,豐富了孩子的生活,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也增強了孩子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希望以後多搞這方面的活動。」「(五一班梁田博文)很好!該活動可開擴學生視野,博覽群書學到課本以外更多的知識,從現在開始對各種知識進行沉澱。待初中高中乃至以後,其效果會明顯凸現出來」「(五一班焦旭)書編輯成冊後孩子有自我成就感、很滿足,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在編書的過程中,孩子並不認為是在完成作業,確實體現了寓教於樂,樂在其中。」

第二階段,我們將致力於讓學生能結合實際自主選題,自編小書。能在此過程中做到讀中有悟,最終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問卷中我們調查了學生下一階段性准備自主研究的題目,從中感到了學生選題的多樣性與深度:如《小說中的人物》、《中國民俗》、《科幻讀物中的魔法》、《海洋里的生物世界》、《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之一——兵馬俑》、《未來的成都》、《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垃圾處理問題》……

(三)教師感悟

「教育科研微型課題」以解決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目的,切口小,針對性和時效性都很強,我校通過微型課題的開展讓100%的教師都投入了科研,經過1年多來的研究,我們感覺微型科研提升了我們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效地推動了我校教師專業化進程。在這項課題研究中我們幾位主研教師很有收獲:

首先,通過這項實驗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們的學生。我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學生的潛力,比如有的孩子為了讓自己編的書內容更充實,拿著采訪本四處打聽,拿著照相機拍攝圖片,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師生之間的交流由學校走向了家庭、社會,在更為廣闊的領域里的交流讓我們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師生間感情更融洽,相互更了解。一個好教師必須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這項實驗讓我們和學生更貼近,在交流和指導中我們逐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二,我們的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我們進行了大量學習,如:《創造性思維與教學》《童心擁有讀書樂》《CES學習法》等書籍,在理論水平上得到提高,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解決身邊的問題讓我們感覺科研並不神秘,它就在我們實實在在的探索和實踐中。

第三,我們總結出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初步策略,這些都促進我們的專業技能得到提高。在推薦書目拓寬學生閱讀面的過程中,我們更加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針對性地確立閱讀主題方面有了很多經驗;在指導學生編輯小書(報)的過程中,我們對指導學生整理、歸納資料有了更有效的做法;看到學生在交流反思中不斷進步,我們感到了運用新課程標准倡導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這一理念帶來的良好效果。實踐證明我們的操作策略是具科學性、實用性的,在教師專業化進程上我們邁出了一大步。

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比如策略的變式研究,比如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的其他方式研究等。我們將把這項研究系列開展下去,從語文學科特點和課外活動入手,尋找更多更好的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⑻ 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求解答

陳瑩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
一 教師要確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余秋雨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朱永新先生在他主編的《改變,從閱讀開始》的卷首留白一頁,只有一行四號黑體字: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無數的前賢先哲們不斷地告訴我們閱讀對人生是如此的重要,對成長是如此的不可或缺,可是閱讀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和語文學習中存在著巨大的缺位!高中學生課業負擔重,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擠出時間來安排學生閱讀,而不要認為安排閱讀課是浪費時間。教師要改變語文教學觀念、確立閱讀的重要地位,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閱讀的過程。
二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的目標
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閱讀的前提,學生背誦多少字,讀什麼書,寫多少文章,對高中學生是否合適?高中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能有多少時間,能有幾分耐心,等待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成長和驚喜呢?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為學生高中三年的母語學習做一個整體規劃,比如背誦5 萬字,讀破20 部書,讀透6 位作家的作品,寫下千萬言。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會欣賞和審美。
三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選擇閱讀的內容
1.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背誦的名篇佳作
對學生三年的背誦內容做一個整體規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背誦目標,讓老師知道自己的檢查目標,通過背誦經典,奠定語言和文化功底。充分利用語文的早讀時間,把經典的內容放在每一個早讀課上,學生通過三年的早讀課背下五萬字的經典內容應該是可以的。日本的教育專家七田真博士認為,教育的原點是記憶和背誦,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盡管我們的學生已經錯過了背誦經典的最佳時機,但是背誦的經典文字一樣可以在他們的心靈中發芽、在精神中發酵的。因為經典作品擁有種子的力量,我們要把具有種子能量的經典作品刻在學生的記憶深處,所以要對學生三年背誦的內容做一個規劃和規定,盡可能早地背誦,而不是等到高三了,才發現沒有了背誦的時間和耐心。背誦的經典包括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先秦散文、論語孟子等精美的語言作品。我們可以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孫子兵法》《史記》《古文觀止》《詩經》等經典中選擇優秀名篇讓學生背誦,國外名家如泰戈爾的《飛鳥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和紀伯倫的《沙與沫》《先知》中的名篇也是應該選背的。泰戈爾的詩文中有很多是朦朧詩,翻譯這些文字的人都是真正具有詩感氣質的文學家,如冰心,文字很華麗,學生非常樂意背誦這樣詩性的文字。紀伯倫的文字具有非常濃郁的宗教色彩,這種文字如果深植於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會產生奇妙的悟性,有些話此時不懂,有一天卻成了心靈的福泉。來自宗教的智慧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西方有智慧的父母總是在孩子極小時就要求誦讀一些純宗教文字的書,要把像《聖經》這樣的書本完全背熟。經典閱讀的缺位,導致了文化素養的滑坡,許多學生囿於淺閱讀、快餐閱讀的藩籬中,雖然讀了不少娛樂刊物,可仍是胸無點墨、學淺識短,難以致遠。背誦系統的內容是奠功底的,不是立桿見影、立馬見效的,要通過長期穩固的儲存和長期反復的揣摸、消化、吸取語言和文化滋養,這種語言儲存的時間越長,滋補的功效越大,所以開始得越早越好。
2.幫助學生制定閱讀策略,提高語言文化和審美素養
亨利·大衛·梭羅勸告我們「首先要讀最好的書,以免來不及將它們讀完」。要給學生開設具體的閱讀書單,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透整本書,讀懂作家。高中學生大量的閱讀已經不可能了,除了讀時文以外,要有選擇地讀各個領域里的精品。小說可以選擇短篇,比如莫泊桑、歐·亨利的短篇、伊塔洛·卡爾維諾《卡爾維諾文集——義大利童話》等;詩歌可以讀一讀顧城的詩、舒婷的詩、食指的詩、席慕容的詩等;散文可以選擇當代的名家名作,如史鐵生《我與地壇》、賈平凹《賈平凹散文選》、餘光中《餘光中散文》、林清玄《林清玄散文》、龍應台的《目送》等;還可以適當讀一點哲學著作,如《叔本華人生哲學》。還應該讀一些人物傳記;還要解讀名家名作的作品,比如鮑鵬山的《新說〈水滸〉》、崔岱遠《看罷西遊不成精》、於丹《論語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國》《品人錄》等等。在閱讀之前可以先讀一讀《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什麼》(《博覽群書》雜志選編 九州出版社),雖說讀書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但是,在名家的讀書心得中,我們會發現「得法」的閱讀和「不得法」的閱讀是完全不同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除了平時的訓練外,還可以把一些名家鑒賞詩詞的著作推薦給學生。比如中華書局出版的「迦陵說詩」系列:《好詩共欣賞》《葉嘉瑩說唐詩》《葉嘉瑩說詩講稿》。葉嘉瑩雖然長期旅居國外,但她的詩詞修養無幾堪比。她曾說:「讀詩,可以令我們心不死。」她的這些講稿通俗易懂,易使人收獲一份純凈的快樂。要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就要有選擇地閱讀一些名家的散文。比如周國平,他最好的學者散文集還是《守望的距離》;高中的孩子可以讀一點哲學類的作品,引導他們對人生的思考,比如《叔本華人生哲學》,叔本華的每一個話題都很尖銳,敘述卻很平實流暢,以事例說話卻直率地坦陳自己的思想,深奧的道理娓娓道來,沒有絲毫詭譎的突兀感。他的話聽起來就像是鄰家滿腹詩書又睿智而慈祥的大爺,滿臉含笑地對你解釋他看到的奇景。
總之,高中的語文教學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一是幫助學生趟過高考這條河。閱讀無疑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最好途徑,訓練當然是應試最好的手段。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排行榜完本穿越 瀏覽:398
婚後婚姻都市小說 瀏覽:62
小說主角是庄風 瀏覽:34
淑女難求有聲小說 瀏覽:980
小說網游完結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36
小白搞笑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412
主角紫薇星的都市小說 瀏覽:329
小說化龍成神txt下載 瀏覽:384
主角是更木劍八的小說 瀏覽:460
小說相府繁花在線閱讀 瀏覽:850
有沒有穿越還珠格格小說全集 瀏覽:568
平淡且甜甜的小說推薦 瀏覽:529
飛燕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瀏覽:364
校園小說女主抖m很弱 瀏覽:688
女機長小說推薦 瀏覽:783
凱莉小說那些好看 瀏覽:215
以符作為武器的網路小說 瀏覽:655
exo契約女友小說全集 瀏覽:785
比白潔還好看的小說 瀏覽:736
現代醫術類醫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