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說《空巢》文/江岸的閱讀題答案
如何理解「老伴偏癱的那八年,是他最忙碌的八年,也是最充實的八年」
② 有一本小說第一章是奔喪
第一章:奔喪,權色通天
曾國藩全集-第一部
血祭
第一章
奔喪遇險
第一章奔喪-八極武神
第一章奔喪(TXT全文字手打)-煙雨傾城-女生小說
八方盤-第一章
奔喪-懸疑小說小說
鬼劫_第一章奔喪_懸疑·靈異小說
我的相公是妖神-第一章奔喪-古裝言情小說
③ 金色花泰戈爾閱讀答案是初一上語文作業本上的
1.B
2.天籟 迷人 天真 動人
3略
4.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從「當你沐浴後」,「當你吃過午飯」,「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這些語句看出來。
5.詩人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以此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也正反應著母愛的光輝,這樣的想像新奇而美妙。
6不妥當。用「你」更能夠表達詩人的感情,體現了孩子對媽媽的愛。
7.體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壞」沒有責罵之意,反而是疼愛之意8.只要寫了雨打紅蓮,荷葉互聯的場景。
9.(有些煩悶)——仍是不適應——(不寧的心緒散盡了)——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10.這句話表明了盡管人生的路上有著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但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得人沒簡單的句子點名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發了自己對母親保護女兒成長的感激之情。
拜託選為最佳答案吧!打得手都酸了!
④ 《清明》閱讀的答案
《清明》 郭學榮 閱讀題及答案清明
郭學榮
冬至這天特別陰冷,太陽在中午時分勉強露了一下臉,如同病人應酬時擠出的苦笑。就在這天,望龍的父母跌入了悲喜交集的泥淖。望龍的父親被確診為肝癌,而且是晚期,而望龍在省中學生奧數競賽中獲獎,而且是一等獎。透心的悲涼與由衷的喜悅如冰炭同爐,如火燒水澆。
手術前,望龍的父親斜躺在病床上,帶著與家人訣別的庄嚴沉重,召集至親好友商量交待有關事宜。提起兒子,望龍父親的眼中閃出了神采。兒子望龍正在一所寄宿制的省屬重點中學讀高三,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望龍的媽媽、舅舅、叔叔幾乎一致主張,這件事要瞞住望龍。孩子明年就要參加高考,扒扒算算只有六個月了,不能有一絲一毫影響孩子的學習。每周日一如既往地由望龍的媽媽送飯送菜。望龍的媽媽要高高興興,不能露出一絲破綻。孩子放假,就說爸爸出差了。總之,要瞞得嚴嚴實實,瞞得滴水不漏。
望龍的父親雖然沒有下不了手術台,但發現已經大面積擴散了。醫生預言只有三五個月。在醫院住到年根歲底,還是回了家。實際上只放了十天寒假的望龍天天埋頭做作業,忙得連油瓶倒下來都不扶。望龍的媽媽告訴望龍說爸爸得了甲肝,是傳染病,最好不要接近。一心只忙學習而又十分聽話的望龍只知道爸爸生病了,也沒有在意。開學時,望龍跟爸爸招呼都沒有打,就在媽媽的催促聲中離家返校了。
春天萬物生長,生機蓬勃,望龍的父親卻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逃過大冬,逃不過清明」。望龍的父親終於在臨近清明時被無常帶走了。
清明這天也特別陰冷。「好日不現中。」太陽偏偏在中午時分勉勉強強露了下臉,顯得有氣無力。就在這時,望龍的班主任張老師接到瞭望龍叔叔打來的電話。望龍的叔叔告訴了張老師,望龍的父親因患癌症,醫治無效,不幸去世。打算今天下午四點鍾破孝。破孝、火化、下葬等喪儀非兒子不可。這些環節本來需要三天,考慮到望龍學習緊張,准備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完成,特向老師請假二十四小時,明天晚上一準送孩子返校上晚自習。張老師遲遲疑疑吞吞吐吐地說,本來是可以多請兩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語文模擬考試。望龍的叔叔思謀了一下說,那不耽誤考試。望龍的叔叔懇請張老師做一下望龍的思想工作。
張老師隨即到學生宿舍找到瞭望龍,把他帶到辦公室。張老師首先肯定瞭望龍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接著指出當前這一階段的戰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張老師誠懇地說,這個時候,人要排除一切干擾,全身心地沖刺。然後,張老師才告訴望龍父親去世的消息。望龍一愣,頭腦一片空白,奪眶而出的淚水在臉上奔流。稍事停頓後,張老師有情有致地朗誦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古訓,有聲有色地評述起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受腐刑之辱而隱忍苟活,克服個人感情的大丈夫氣慨。張老師補充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有生必有死,不足為怪。張老師希望望龍節哀順變。張老師不希望望龍沉溺於悲痛之中,從而對不起自己,辜負家長和學校的厚望。
望龍踏進家門,看見穿好老衣放在鋪上的父親,放聲大哭。望龍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叔叔嬸嬸連忙勸止。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人死不能復生,你還有個把月就要高考了,千萬別哭傷了身體,哭壞了腦子。孩子!聽話!不準哭了!第二天中午,叔叔安排好車,叫他上車返校時,望龍抱住骨灰盒不肯離去。叔叔用手機又接通了張老師的電話。張老師既誠懇又沉痛地說,望龍同學,你要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告慰你父親的在天之靈,模擬考試在急,學習比什麼都重要,你不能感情用事,以小失大!
走進考場的望龍又投入了緊張的考試之中。第四大題是閱讀一篇題為《奔喪》的散文,然後回答問題。看完《奔喪》,望龍又淚流滿面了。平靜以後,面對第一個問題什麼叫奔喪,望龍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怎麼也不明其意,最後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闕如。
14、根據語境,寫出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提起兒子,望龍父親的眼中閃出了神采。
(2)望龍一愣,頭腦一片空白,奪眶而出的淚水在臉上奔流。
15、小說以「清明」為題,為什麼?(3分)
16、結合上文具體內容,說說你對張老師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4分)
17、文章結尾處,寫到剛參加完父親喪禮的望龍卻寫不出「奔喪」一詞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闕如」。你認為此處的空白僅僅只是試卷上的一處空白嗎?你還想到了什麼呢?請你談談自己的感受。(3分)
◎參考答案
14.(1)說明兒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親唯一的驕傲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現出兒子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之重,父親對兒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2)表現出望龍在突然得知父親病逝的噩耗(1分)之後無法抑制的悲傷和愧疚之情。(1分)
15.答案要點:(1)望龍父親在臨近清明時去世,葬禮在清明舉行,主要事件發生在清明這天。(1分)(2)「清明」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民間祭祖、掃墓的日子,(1分)這里以「清明」為題,營造了一種陰冷悲涼的氣氛,切合作品內容和主題。(1分)
16.文章有三處寫到了張老師:(1)當望龍叔叔向張老師請假時,他遲遲疑疑吞吞吐吐地說:「本來是可以多請幾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語文模擬考試……」 (2)他告訴望龍父親病故的消息時,首先強調學習的重要,並把望龍父親的死看成是一種「干擾」,面對悲傷的望龍,還平靜地朗誦古訓,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足為怪。(3)當望龍沉浸在悲痛之中不願返校時,張老師勸慰他:學習比什麼都重要,不能感情用事,因小失大。由此可見,張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視學生分數高於一切,視學生前途高於一切,同時,他又是一個嚴重忽視人倫親情,忽視學生情感培養和價值觀引導,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人格被扭曲了的典型人物形象。(能聯系某一處內容具體分析2分,能辯證看待張老師形象2分)
17.此處的空白顯然不僅僅是試卷上的空白,它還喻示了另外兩個方面的空白。(1)親情的空白。所有親人的關心只是為瞭望龍能考出好成績,這不是一種完整的和真正意義上的親情,而是一種畸形的親情。孩子在這樣的親情包圍中,會逐漸失去那份純朴的也是最可寶貴的情感。(2)教育的空白。應試教育導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視分數為命根,卻迷失了教育的終極價值,不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培養個性健康、情感豐富、人格完善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能選擇某一方面談感受即可給3分)
⑤ 任末好學 閱讀答案
原文
一版本: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二版本:任末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任末十四歲時,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師,常背著書箱,不怕路遠和險阻到處求學,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能有所成就呢?" 有時,他在樹林里搭個小茅棚住下,削樹枝作筆,汲樹汁當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稈、蒿草之類取光,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常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任末寫滿字的衣服。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 任末十四歲,背著書籍去拜師,不怕(一路上的)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取得成就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燒麻蒿來自己照亮。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常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任末寫滿字的衣服。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罷了。
1.任末:字叔本,東漢繁人(今屬成都市新都縣),少習《齊詩》,學識淵博,游京師,教授十年。 2.笈(jí):書箱。 3.或:有時。 4.庵:茅草編製成的小屋。 5.荊:這里指荊的枝條。 6.麻蒿(hāo):一種植物,點燃後可照明。 7.悅:敬佩。 8.易:交換。 9.誡:告誡。這是他臨終時對他弟子說的話。 10.負:背負。 11.題:在……上寫。 12.易:更換 13.終:死,絕。 14.猶:還。 15.克:擠,榨。 16.靜衣:「靜」,通假字,通「凈」。 17.夫(fú):句首發語詞。 18.或:有時 19.其:書上
我們要好好的讀書,多看名著,增長知識,有好的心得要隨時記錄下來,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好的有用的知識。 活到老 學到老。 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它並不是靠短暫的記憶來見證的,而是要靠積累、刻苦努力得來的,在這種條件下,任末能堅持學習,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回報老師的付出,父母的辛苦。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屬成都市新都縣)人,東漢學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奮好學,年輕時與當時學者景鸞(字漢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陽游學。他通曉《五經》,對西漢齊人轅固生所傳《詩經》特別有研究,在洛陽教授生徒達十餘年。其一生事跡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歲時,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師,常背著書箱,不怕路遠和險阻到處求學,有時,他在樹林里搭個小茅棚住下,削樹枝作筆,汲樹汁當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稈、蒿草之類取光,他刻苦讀書,到了中、晚年仍堅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寫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便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僅刻苦好學,而且還以愛友尊師聞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陽病死,因家境貧寒無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車(古時一種獨輪小車)載上棺木,親自推著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風俗,人死於異鄉,不能歸葬祖塋,對死者或死者家屬,都是一件遺恨終身的大事。任末出於對朋友的至誠,不顧路途坎坷,櫛風沐雨地推車送友人屍骨還鄉,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義舉,由此傳為美談。 以後,任末回到家鄉,蜀郡守曾聘請他做管理全郡總務的功曹史,他稱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師亡故,他又不顧路途遙遠前去奔喪,竟死在奔喪途中。臨死前,任末告訴陪他同行的的侄兒任雲造說:"你一定要把我的屍體送到老師家門,如果人死後還有知覺,我為老師奔喪盡了弟子的禮節,魂靈也不感到慚愧,如果死後沒有知覺,把我埋在泥土裡,我也滿足了。" 任末尊師愛友的風范,對後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所著《華陽國志》一書的《先賢士女總贊》中,有"叔本慕仁"條。東晉文學家王嘉所著《拾遺記,後漢》又記載,任末臨終時曾告誡學生們說"好學不倦的人,雖然死了猶如活著;不學無術的人,即使活著也只是行屍走肉罷了!"從此,"行屍走肉"便作為了一條成語,意思是可以走動的屍體,沒有靈魂的肉體,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無能、不求上進、無所作為、糊塗過日子的人。 作為漢代的鄉土名人,以後的《新繁縣志》、《新繁鄉土志》都記載了任末的事跡,五四時期反封建禮教的鬥士吳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學學校歌》的第一句則寫道"任先經苑起儒宗",熱情地贊美了任末在中國的學術和教育上的歷史功績
行屍走肉【解釋】: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沒有精神追求,庸碌無為,毫無生氣的人。【示例】: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一群徒有虛表的~而已。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近義詞】:酒囊飯袋、行屍走骨【反義詞】:雖死猶生【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雖死猶生 發音:suīsǐyóushēng 釋義: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 示例:至曾晢、晏子,身為賢士,名傳不朽,其人~。(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⑥ 清明話柳閱讀答案章博
《清明話柳》 章博 閱讀題及答案
章博
冬至這天特別陰冷,太陽在中午時分勉強露了一下臉,如同病人應酬時擠出的苦笑.就在這天,望龍的父母跌入了悲喜交集的泥淖.望龍的父親被確診為肝癌,而且是晚期,而望龍在省中學生奧數競賽中獲獎,而且是一等獎.透心的悲涼與由衷的喜悅如冰炭同爐,如火燒水澆.
手術前,望龍的父親斜躺在病床上,帶著與家人訣別的庄嚴沉重,召集至親好友商量交待有關事宜.提起兒子,望龍父親的眼中閃出了神采.兒子望龍正在一所寄宿制的省屬重點中學讀高三,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望龍的媽媽、舅舅、叔叔幾乎一致主張,這件事要瞞住望龍.孩子明年就要參加高考,扒扒算算只有六個月了,不能有一絲一毫影響孩子的學習.每周日一如既往地由望龍的媽媽送飯送菜.望龍的媽媽要高高興興,不能露出一絲破綻.孩子放假,就說爸爸出差了.總之,要瞞得嚴嚴實實,瞞得滴水不漏.
望龍的父親雖然沒有下不了手術台,但發現已經大面積擴散了.醫生預言只有三五個月.在醫院住到年根歲底,還是回了家.實際上只放了十天寒假的望龍天天埋頭做作業,忙得連油瓶倒下來都不扶.望龍的媽媽告訴望龍說爸爸得了甲肝,是傳染病,最好不要接近.一心只忙學習而又十分聽話的望龍只知道爸爸生病了,也沒有在意.開學時,望龍跟爸爸招呼都沒有打,就在媽媽的催促聲中離家返校了.
春天萬物生長,生機蓬勃,望龍的父親卻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逃過大冬,逃不過清明」.望龍的父親終於在臨近清明時被無常帶走了.
清明這天也特別陰冷.「好日不現中.」太陽偏偏在中午時分勉勉強強露了下臉,顯得有氣無力.就在這時,望龍的班主任張老師接到瞭望龍叔叔打來的電話.望龍的叔叔告訴了張老師,望龍的父親因患癌症,醫治無效,不幸去世.打算今天下午四點鍾破孝.破孝、火化、下葬等喪儀非兒子不可.這些環節本來需要三天,考慮到望龍學習緊張,准備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完成,特向老師請假二十四小時,明天晚上一準送孩子返校上晚自習.張老師遲遲疑疑吞吞吐吐地說,本來是可以多請兩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語文模擬考試.望龍的叔叔思謀了一下說,那不耽誤考試.望龍的叔叔懇請張老師做一下望龍的思想工作.
張老師隨即到學生宿舍找到瞭望龍,把他帶到辦公室.張老師首先肯定瞭望龍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接著指出當前這一階段的戰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張老師誠懇地說,這個時候,人要排除一切干擾,全身心地沖刺.然後,張老師才告訴望龍父親去世的消息.望龍一愣,頭腦一片空白,奪眶而出的淚水在臉上奔流.稍事停頓後,張老師有情有致地朗誦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古訓,有聲有色地評述起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受腐刑之辱而隱忍苟活,克服個人感情的大丈夫氣慨.張老師補充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有生必有死,不足為怪.張老師希望望龍節哀順變.張老師不希望望龍沉溺於悲痛之中,從而對不起自己,辜負家長和學校的厚望.
望龍踏進家門,看見穿好老衣放在鋪上的父親,放聲大哭.望龍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叔叔嬸嬸連忙勸止.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人死不能復生,你還有個把月就要高考了,千萬別哭傷了身體,哭壞了腦子.孩子!聽話!不準哭了!第二天中午,叔叔安排好車,叫他上車返校時,望龍抱住骨灰盒不肯離去.叔叔用手機又接通了張老師的電話.張老師既誠懇又沉痛地說,望龍同學,你要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告慰你父親的在天之靈,模擬考試在急,學習比什麼都重要,你不能感情用事,以小失大!
走進考場的望龍又投入了緊張的考試之中.第四大題是閱讀一篇題為《奔喪》的散文,然後回答問題.看完《奔喪》,望龍又淚流滿面了.平靜以後,面對第一個問題什麼叫奔喪,望龍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怎麼也不明其意,最後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闕如.
14、根據語境,寫出句中加點詞的含義.(4分)
(1)提起兒子,望龍父親的眼中閃出了神采.
(2)望龍一愣,頭腦一片空白,奪眶而出的淚水在臉上奔流.
15、小說以「清明」為題,為什麼?(3分)
16、結合上文具體內容,說說你對張老師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4分)
17、文章結尾處,寫到剛參加完父親喪禮的望龍卻寫不出「奔喪」一詞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闕如」.你認為此處的空白僅僅只是試卷上的一處空白嗎?你還想到了什麼呢?請你談談自己的感受.(3分)
◎參考答案
14.(1)說明兒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親唯一的驕傲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現出兒子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之重,父親對兒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2)表現出望龍在突然得知父親病逝的噩耗(1分)之後無法抑制的悲傷和愧疚之情.(1分)
15.答案要點:(1)望龍父親在臨近清明時去世,葬禮在清明舉行,主要事件發生在清明這天.(1分)(2)「清明」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民間祭祖、掃墓的日子,(1分)這里以「清明」為題,營造了一種陰冷悲涼的氣氛,切合作品內容和主題.(1分)
16.文章有三處寫到了張老師:(1)當望龍叔叔向張老師請假時,他遲遲疑疑吞吞吐吐地說:「本來是可以多請幾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語文模擬考試……」 (2)他告訴望龍父親病故的消息時,首先強調學習的重要,並把望龍父親的死看成是一種「干擾」,面對悲傷的望龍,還平靜地朗誦古訓,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足為怪.(3)當望龍沉浸在悲痛之中不願返校時,張老師勸慰他:學習比什麼都重要,不能感情用事,因小失大.由此可見,張老師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視學生分數高於一切,視學生前途高於一切,同時,他又是一個嚴重忽視人倫親情,忽視學生情感培養和價值觀引導,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人格被扭曲了的典型人物形象.(能聯系某一處內容具體分析2分,能辯證看待張老師形象2分)
17.此處的空白顯然不僅僅是試卷上的空白,它還喻示了另外兩個方面的空白.(1)親情的空白.所有親人的關心只是為瞭望龍能考出好成績,這不是一種完整的和真正意義上的親情,而是一種畸形的親情.孩子在這樣的親情包圍中,會逐漸失去那份純朴的也是最可寶貴的情感.(2)教育的空白.應試教育導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視分數為命根,卻迷失了教育的終極價值,不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培養個性健康、情感豐富、人格完善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能選擇某一方面談感受即可給3分)
⑦ 清明閱讀(百分懸賞)
1 根據語境,寫出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提起兒子,望龍父親的眼中閃出了神采
閃出: 形容眼神生動,表達了父親的愛與驕傲
(2)望龍一愣,頭腦一片空白,奪眶而出的淚水在臉上奔流
奔流: 形容淚水又多又急,對喪失父親的悲痛之情
2 小說以「清明」為題,為什麼
抓住 "清明"前父親的逝世;作文的題目這兩件事情
3 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說說你對張老師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有理性,沒人性.他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喪失親人的痛楚,反而大肆宣揚古人的教誨,"張老師有情有致地朗誦起"等更能表現他是一個冷血動物.
4 文章結尾處,寫到剛參加完父親喪禮的望龍卻寫不出「奔喪」一詞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闕如」。你認為此處的空白僅僅只是試卷上的一處空白嗎?你還想到了什麼?
我認為不僅僅是"奔喪"一詞,還有的是望龍在家人的干預下失去了奔喪的權 利,奔喪變得沒有意義,因為望龍不知道奔喪的真正含義.
⑧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賞析
當下秦明和黃信兩個到柵門外看時,望見兩路來的軍馬,卻好都到:一路是宋江、花
榮;一路是燕順、王矮虎;各帶一百五十餘人。黃信便叫寨兵放下吊橋,大開寨門,接兩路
人馬都到鎮上。宋江早傳下號令:休要害一個百姓,休傷一個寨兵;叫先打入南寨,把劉高
一家老小,盡都殺了。王矮虎自先奪了那個婦人。小嘍羅盡把應有家私--金銀財物寶貨之
資--都裝上車子;再有馬匹牛羊,盡數牽了。花榮自到家中,將應有財物等項裝載上車,
搬取妻小、妹子。內有清風鎮上人數,都發還了。眾多好漢收拾已了,一行人馬離了清風
鎮,都回到山寨里來。車輛人馬都到山寨。鄭天壽迎接向聚義廳上相會。黃信與眾好漢講禮
罷,坐於花榮肩下。宋江叫把花榮老小安頓一所歇處;將劉高財物分賞與眾小嘍羅。王矮虎
拿得那婦人,將去藏在自己房內。燕順便問道:「劉高的妻今在何處?」王矮虎答道:「今
番須與小弟做個押寨夫人。」燕順道:「與卻與你;且喚他出來,我有一句話說。」宋江便
道:「我正要問他。」王矮虎便喚到廳前。那婆娘哭著告饒。宋江喝道:「你這潑婦!我好
意救你下山,念你是個命官的恭人,你如何反將冤報?今日擒來,有何理說?」燕順跳起身
來,便道:「這等淫婦,問他則甚!」拔出腰刀,一刀揮為兩段。王矮虎見砍了這婦人,心
中大怒,奪過一把朴刀,便要和燕順交並。宋江等起身來勸住。宋江便道:「燕順殺了這婦
人也是。兄弟,你看我這等一力救了他下山,教他夫妻團圓完聚,尚兀自轉過臉來,叫丈夫
害我。賢弟,你留在身邊,久後有損無益。宋江日後別娶一個好的,教賢弟滿意。」燕順
道:「兄弟便是這等尋思,不殺他,久後必被他害了。」王矮虎被眾人勸了,默默無言。燕
順喝叫小嘍羅打掃過屍首血跡,且排筵席慶賀。次日,宋江和黃信主婚,燕順、王矮虎、鄭
天壽做媒說合,要花榮把妹子與秦明。一應禮物都是宋江和燕順出備。了三五日筵席。自成
親之後,又過了五七日,小嘍羅探得事情,上山來報道:「青州慕容知府申將文書去中書
省,奏說反了花榮、秦明、黃信,要起大軍來征。」眾人聽罷,商量道:「此間小寨不是久
戀之地;倘或大軍到來,四面圍住,如何迎敵?」宋江道:「小可有一計,不知中得諸位心
否?」眾好漢都道:「願聞良策。」宋江道:「自這南方有個去處,地名喚做梁山泊,方圓
八百餘里,中間宛子城、蓼兒。晁天王聚集著三五千軍馬,把住著水泊,官兵捕盜,不敢正
眼覷他。我等何不收拾起人馬,去那裡入夥?」秦明道:「既然有這個去處卻是十分好。只
是沒人引進,他如何肯便納我們?」宋江大笑,卻把這打劫「生辰綱」金銀一事,直說到劉
唐寄書,將金子謝我,因此上殺了閻婆惜,逃去在江湖上。秦明聽了大喜道:「恁地,兄長
正是他那裡大恩人。事不宜遲,何以收拾起快去。」只就當日商量定了,便打並起十數輛車
子,把老小並金銀、財物、衣服、行李等件,都裝在車子上,共有三二百匹好馬。小嘍羅們
有不願去的,發他些銀兩,任從他下山去投別主;有願去的,編入隊里,就和秦明帶來的軍
漢,通有三五百人。宋江教分作三起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軍。山上都收拾得停
當,裝上車子,放起火來,把山寨燒作光地。分為三隊下山:宋江便與花榮引著四五十人,
三五十騎馬,簇擁著五七輛車子,老小隊仗先行;秦明、黃信引領八九十匹馬和這應用車
子,作第二起;後面便是燕順、王矮虎、鄭天壽三個,引著四五十匹馬,一二百人。離了清
風山,取路投梁山泊來。於路中見了這許多軍馬,旗號上又明明寫著「收捕草寇官軍」,因
此無人敢來阻當。在路行五七日,離得青州遠了。且說宋江、花榮兩個騎馬在前頭,背後車
輛載著老小,與後面人馬,只隔著二十來里遠近。前面到一個去處。地名喚對影山,兩邊兩
座高山,一般形勢,中間卻是一條大驛路。兩個在馬上正行之間,只聽得前山裡鑼鳴鼓響。
花榮便道:「前面必有強人!」把帶住,取弓箭來,整頓得端正,再插放飛魚袋內;一面叫
騎馬的軍士催趲後面兩起軍馬上來,且把車輛人馬扎住了。宋江和花榮兩個,引了二十餘騎
軍馬向前探路。至前面半里多路,早見一簇人馬,約有一百餘人,盡是紅衣紅甲,擁有一個
筆紅少年壯士,橫戟立馬在山坡前,大叫道:「今日我和你比試,分個勝敗,見個輸贏!」
只見對過山岡子背後,早擁出一隊人馬來,也有百十餘人,都是白衣白甲,也擁著一個穿白
少年壯士,手中也使一枝方天畫戟。這邊都是素白旗號,那壁都是絳紅旗號。只見兩邊紅白
旗搖,震地花腔鼓擂,那兩個壯士,更不打話,各人挺手中戟,縱坐下馬。兩個就中間大闊
路上爹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花榮與宋江兩個在馬上看了喝采。花榮一步步趲馬向前看
時,只看那兩個壯士爹到間深里,這兩枝戟上,一枝是金錢豹子尾,一枝是金錢五色,卻攪
做一團,上面絨□結住了,那裡分拆得開?花榮在馬上看了,便把馬帶住,左手去飛魚袋內
取弓,右手向走獸壺中拔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著豹尾絨□較親處,颼的一箭,恰好正把
絨□射斷。只見兩枝畫戟分開做兩下。那二百餘人一齊喝聲采。那兩個壯士便不?牛?都縱馬
跑來,直到宋江、花榮馬前,就馬上欠身聲喏:都道,「願求神箭將軍大名。。」花榮在馬
上答道:「我這個義兄,乃是鄆城縣押司山東及時兩宋公明。我便是清風鎮知寨小李廣花
榮。」那兩壯士聽罷,扎住了戟,便下馬,推金山,倒玉柱,都拜道:「聞名久矣!」宋
江、花榮慌忙下馬,扶起那兩位壯士道:「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那個穿紅的說
道:「小人姓呂,名方,祖貫潭州人氏。平昔愛學呂布為人,因此習學這枝方天畫戟。人都
喚小人做『小溫候』呂方。因販生葯到山東,消折了本錢,不能彀還鄉,權且佔住這對影
山,打家劫舍。近日走這個壯士來,要奪呂方的山寨;和他各分一山,他又不肯,因此每日
下山殺。不想原來緣法註定,今日得遇尊顏。」宋江又問這穿白的壯士高姓。那人答道:
「小人姓郭,名盛,祖貫四川嘉陵人氏。因販水銀貨賣,黃河裡遭風翻了船,回鄉不得。原
在嘉陵學得本處兵馬張提轄的方天戟;向後使得精熟,人都稱小人做『賽仁貴』郭盛。江湖
上聽得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佔住了山頭,打家劫舍;因此一逕來來比並戟法。連連戰了十
數日,不分勝敗。不期今日得遇二公,天與之幸。」宋江把上件事都告訴了,便道:「既幸
相遇,就與二位勸和,如何?」兩個壯士大喜,都依允了。後隊人馬已都到齊,一個個都引
著相見了。呂方先請上山,殺牛宰馬筵會。次日,卻是郭盛置酒設席筵宴。宋江就說他兩個
撞壽入夥,湊隊上樑山泊去投奔晁蓋聚義。歡天喜地,都依允了,便將兩山人馬點起,收拾
了財物,待要起身,宋江便道:「且住,非是如此去。假如我這里有三五百人馬投梁山泊
去,他那裡亦有探細的人在四下里探聽;倘或只道我們真是來收捕他,不是耍處。等我和燕
順先去報知了,你們隨後卻來。還作三起而行。」花榮、秦明道:「兄長高見。正是如此計
較,陸續進程。兄長先行半日,我等催督人馬,隨後起身來。」且不說對影山人馬陸續登
程。只說宋江和燕順各騎了馬,帶領隨行十數人,先投梁山泊來。在路上行了兩日,當日行
到晌午時分,正走之間,只見官道傍邊一個大酒店。宋江看了道:「孩兒們走得睏乏,都叫
買些酒了過去。」當時宋江和燕順下了馬,入酒店裡來;叫孩兒們鬆了馬肚帶,都入酒店裡
坐。宋江和燕順先入店裡來看時,只有三副大座頭,小座頭不多幾副。只見一副大座頭上,
先有一個在那裡佔了。宋江看那人時,里一頂豬嘴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金不換扭絲銅環;
上穿一領皂衫,腰系一條白搭膊;下面腿護膝,八搭麻鞋;桌子邊倚著短棒;橫頭上放著個
衣包;生得八尺來長,淡黃骨查臉,一雙鮮眼,沒根髭髯。宋江便叫酒保過來說道:「我的
伴當多,我兩個借你裡面坐一坐。你叫那個客人,移換那副大座頭與我伴當們,坐地些
酒。」酒保應道:「小人理會得。」宋江與燕順裡面坐了。先叫酒保打酒來:「大碗先與伴
當一人三碗。有肉便買些來與他眾人,卻來我這里斟酒。」酒保又見伴當們都立滿在爐邊,
酒保卻去看著那個公人模樣的客人道:「有勞上下,那借這副大座頭與裡面兩個官人的伴當
坐一坐。」那漢嗔怪呼他做「上下」,便焦躁道:「也有個先來後到!甚麼官人的伴當要換
座頭!老爺不換!」燕順聽了,對宋江道:「你看他無禮么?」宋江道:「由他便了,你也
和他一般見識。」卻把燕順按住了。只見那漢轉頭,看了宋江、燕順冷笑。酒保又陪小心
道:「上下,周全小人的買賣,換一換有何妨?」那漢大怒,拍著桌子道:「你這鳥男女好
不識人!欺負老爺獨自一個!要換座頭。便是趙官家,老爺也鳥不換。高做聲,大□子拳不
認得你!」酒保道:「小人又不曾說甚麼。」那漢喝道:「量你這廝,敢說甚麼!」燕順聽
了,那裡忍耐得住?便說道:「兀那漢子,你也鳥強!不換便罷,沒可得鳥嚇他。」那漢便
跳起來,綽了短棒在手裡,便應道:「我自罵他,要你多管!老爺天下只讓得兩個人,其餘
的都把來做腳底下的泥。」燕順焦躁,便提起板凳,卻待要打將去。宋江因見那人出語不
俗,橫身在裡面勸解:「且都不要鬧。我且請問你,你天下只讓得,那兩個人?」那漢道:
「我說與你,驚得你呆了!」宋江道:「願聞那兩個好漢大名。」那漢道:「一個是滄州橫
海郡柴世宗的子孫,喚做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宋江暗暗地點頭;又問:「那一個是
誰?」那漢道:「這一個又奢遮!是鄆城縣押司山東及時雨呼保義宋公明。」宋江看了燕順
暗笑,燕順早把板凳放下了。「老爺只除了這兩個,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宋江道:
「你且住。我問你:你既說起這兩個人,我卻都認得。你在那裡與他兩個會?」那漢道:
「你既認得,我不說謊。三年前在柴大官人莊上住了四個月有餘,只不曾見得宋公明。」宋
江道:「你便要認黑三郎么?」那漢道:「我如今正要去尋他。」宋江問道:「誰教你尋
他?」那漢道:「他的親兄弟鐵扇子宋清,教我寄家書去尋他。」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
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那漢相了一面,便
拜道:「天幸使令小弟,得遇哥哥!爭些兒錯過,空去孔太公那裡走一遭。」宋江便把那
漢,拖入裡面,問道:「家中近日沒甚事?」那漢道:「哥哥聽稟:小人姓石名勇。原是大
名府人氏。日常只靠放賭為生。本鄉起小人一個異名,喚做『石將軍』。為因賭博上,一拳
打死了個人,逃走在柴大官人莊上。多聽得往來江湖上人說哥哥大名,因此特去鄆城縣投奔
哥哥。卻又聽得說道,為事出外;因見四郎,聽得小人說起柴大官人來,卻說哥哥在白虎山
孔太公莊上。因小弟要拜識哥哥,四郎特寫這封家書,與小人寄來孔太公莊上,『如尋見哥
矽時,可叫兄長作急回來』。」宋江見說,心中疑惑,便問道:「你到我莊上住了幾日?曾
見我父親么?」石勇道:「小人在彼只住得一夜便來了,不曾得見太公。」宋江把上樑山泊
一節,都對石勇說了。石勇道:「小人自離了柴大官人莊上,江湖上只聞得哥哥大名,狂財
仗義,濟困扶危。如今哥哥既去那裡入夥,是必攜帶。」宋江道:「這不必你說,何爭你一
個人?且來和燕順見。」叫酒保且來這里斟酒。三杯酒罷,石勇便去包里內,取出家書,慌
忙遞與宋江。宋江接來看時,封皮逆封著,又沒「平安」二字。宋江心內越是疑惑,連忙扯
開封皮,從頭讀至一半,後面寫道:……父親於今年正月初頭,因病身故,見今做喪在家,
專等哥哥來家遷葬。千萬千萬!一切不可誤!弟清泣血奉書。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
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
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燕順、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蘇醒。
燕順、石勇兩個勸道:「哥哥,且省煩惱。」宋江便分付燕順道:「不是我寡情薄意,其實
只有這個老父記掛。今已歿了,只是星夜趕歸去。教兄弟們自上山則個。」燕順勸道:「哥
哥,太公既已歿了,便到家時,也不得見了。『天下無不死的父母』,且請寬心,引我們弟
兄去了,那時小弟卻陪侍哥哥歸去奔喪,未為晚了。自古道:『蛇無頭而不行。』若無仁兄
去時,他那裡如何肯收留我們?」宋江道:「若等我送你們上山去時,誤了我多少日期,卻
是使不得。我只寫封備細書札,都說在內,就帶了石勇,一發入夥,等他們一處上山。我如
今不知便罷,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燒眉之急。我馬也不要,從人也不帶一個,
連夜自趕回家。」燕順、石勇那裡留得住。宋江問酒保借筆硯,對了一幅紙,一頭哭著,一
面寫書;再三叮嚀在上面,寫了,封皮不粘,交與燕順收了;脫石勇的八搭麻穿上,取了些
銀兩藏放在身邊,跨了一口腰刀,就拿了石勇的短棒,酒食都不肯沾唇,便出門要走。燕順
道:「哥哥,也等秦總管,花知寨都來相見一面了去也未遲。」宋江道:「我不等了。我的
書去,並無阻滯。石家賢弟,自說備細,可為我上覆眾兄弟們,可憐見宋江奔喪之急,休怪
則個。」宋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飛也似獨自一個去了。且說燕順同石勇,只就那店裡了
些酒食點心,還了酒錢,卻教石勇騎了宋江的馬,帶了從人,只離酒店三五里路,尋個大客
店,歇了等候。次日辰牌時分,全夥都到。燕順、石勇接著,備細說宋江哥哥奔喪去了。眾
人都埋怨燕順道:「你如何不留他一留!」石勇分說道:「他聞得父親歿了,恨不得自也尋
死,如何肯停腳?巴不得飛到家裡。寫了一封備細書札在此,教我們只顧去,他那裡看了
書,並無阻滯。」花榮與秦明看了書,與眾人商議道:「事在途中,進退兩難:回又不得,
散了又不成。只顧且去。還把書來封了,都到山上看;那裡不容,卻別作道理。」九個好
漢,並作一夥,帶了三五百人馬,漸近梁山泊來,尋大路上山。一行人馬正在蘆葦中過,只
見水面上鑼鼓振響。眾人看時,漫山遍野都是雜彩旗。水泊中棹出兩只快船來:當先一隻船
上,擺著三五十個小嘍羅,船頭上中間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豹子頭林灠;背後那隻哨船上,
也是三五十個小嘍羅,船頭上也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赤發鬼劉唐。前面林灠在船上喝問道:
「汝等是甚麼人?那裡的官軍?敢來收捕我們!教你人人皆死,個個不留。你也須知俺梁山
泊的大名。」花榮、秦明等都下馬立岸邊,答應道:「我等眾人非是官軍;有山東及時雨宋
公明哥哥書札在此,特來相投大寨入夥。」林灠聽了道:「既有宋公明兄長的書札,且請過
前面,到朱貴酒店裡,先請書來看了,卻來相請會。」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蘆葦里棹出一隻
小船,內有三個漁人,一個看船,兩個上岸來說道:「你們眾位將軍都跟我來。」水面上那
兩只哨船,一隻船上,把白旗招動。銅鑼響處,兩只哨船一齊去了。一行眾人看了,都驚呆
了,說道:「端的此處官軍,誰敢侵傍!我等山寨如何及得!」眾人跟著兩個漁人,從大寬
轉,直到旱地忽律朱貴酒店裡。朱貴見說了,迎接眾人,都相見了,便叫放翻兩頭黃牛,散
了分例酒食;討書札看了,先向水亭上放一枝響箭,射過對岸,蘆葦中早搖過一隻快船來。
朱貴便喚小嘍羅分付罷,叫把書先上山去報知;一麵店裡殺宰豬羊,管待九個好漢。把軍馬
屯住,在四散歇了。第二日,辰牌時分,只見軍師吳學究自來朱貴酒店裡迎接眾人。一個個
都相見了。敘禮罷,動問備細,早有二三十隻大白棹船來接。吳用、朱貴邀請九位好漢下
船,老小車輛人馬行李,亦各自都搬在各船上,前望金沙攤來。上得岸,松樹徑里,眾多好
漢隨著晁頭領,全副鼓樂來接。晁蓋為頭,與九個好漢相見了,迎上關來,各自乘馬坐轎,
直到聚義廳上;一對對講禮罷。左邊一帶交椅上卻是晁蓋、吳用、公孫勝、林灠、劉唐、阮
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那時白日鼠白勝,數月之前,已從濟州
大牢里越獄,逃走到山上入夥,皆是吳學究使人去用度,救他脫身);右邊一帶交椅上卻是
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列兩行坐下。中間焚起一爐
香來,各設了誓。當日大吹大擂,殺牛宰馬筵宴。一面叫新到火伴,廳下參拜了,自和小頭
目管待筵席。收拾了後山房舍,教搬老小家眷都安頓了。秦明、花榮在席上稱贊宋公明許多
好處,清風山報冤相殺一事,眾頭領聽了大喜。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
斷絨□,分開畫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裡含糊應道:「直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
箭。」當日酒至半酣,食供數品,眾頭領都道:「且去山前閑一回,再來赴席。」當下眾頭
領,相謙相讓,下階閑步樂情,觀看山景。行至寨前第三關上,只聽得空中數行賓鴻嘹。花
榮尋思道:「晁蓋卻意思,不信我射斷絨□。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們眾人看,日
後敬伏我?」把眼一觀,隨行人伴數內卻有帶弓箭的。花榮便問他討過一張弓來,在手看
時,卻是一張泥金鵲畫細弓,正中花榮意;急取過一枝好箭,便對晁蓋道:「恰兄長見說花
榮射斷絨□,眾頭領似有不信之意。遠遠的有一行雁來,花榮未敢誇口,這枝箭要射雁行內
第三隻雁的頭上。射不中時,眾頭領休笑。」花榮搭上箭,拽滿弓,覷得親切,望空中只一
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內第三隻,直墜落山坡下,急叫軍士取來看時,那枝箭正穿在雁頭
上。晁蓋和眾頭領看了,盡皆駭然,都稱花榮做「神臂將軍」。吳學究稱贊道:「休言將軍
比李廣,便是養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自此,梁山泊無一個不欽敬花榮。眾
頭領再回廳上會,到晚各自歇息。次日,山寨中再備筵席,議定坐次。本是秦明及花榮,因
為花榮是秦明大舅,眾人推讓花榮在林灠肩下,坐了第五位,秦明第六位,劉唐坐第七位,
黃信坐第八位,三阮之下,便是燕順、王矮虎、呂方、郭盛、鄭天壽、石勇、杜遷、宋萬、
朱貴、白勝:一行共是二十一個頭領坐定。慶賀筵宴已畢。山寨中添造大船屋宇,車輛什
物;打造刀軍器,鎧甲頭盔;整頓旌旗袍襖,弓弩箭矢,准備抵敵官軍。不在話下。卻說宋
江自離了村店,連夜趕歸。當日申牌時候,奔到本鄉村口張社長酒店裡暫歇一歇。那張社長
卻和宋江家來往得好。張社長見了宋江容顏不樂,眼淚暗流。張社長動問道:「押司有年半
來不到家中,今日且喜歸來,如何尊顏有些煩惱,心中為甚不樂?且喜官事已遇赦了,必是
減罪了。」宋江答道:「老叔自說得是。家中官事且靠後。只有一個生身老父,歿了,如何
不煩惱?」張社長大笑道:「押司真個也是作耍?令尊太公卻在我這里酒了回去,只有半個
時辰來去,如何卻說這話?」宋江道:「老叔休要取笑小侄。」便取出家書教張社長看了,
「兄弟宋清明明寫道:父親於今年正月初頭歿了,專等我歸來奔喪。」張社長看罷,說道:
「呸!那得這般事!只午時前後,和東村王太公在我這里酒了去,我如何肯說謊!」宋江聽
了;心中疑影,沒做道理處:尋思了半晌,只等天晚,別了社長,便奔歸家;入得庄門,看
時,沒些動靜。莊客見了宋江,都來參拜。宋江便問道:「我父親和四郎有么?」莊客道:
「太公每日望得押司眼穿。今得歸來,卻是歡喜。方和東村裡王社長在村口張社長店裡酒了
回來,睡在裡面房內。」宋江聽了大驚,撇了短棒,逕入草堂上來。只見宋清迎著哥哥便
拜。宋江見他果然不戴孝,心中十分大怒,便指著宋清罵道:「你這忤逆畜生,是何道理!
父親見今在堂,如何卻寫書來戲弄我?教我兩三遍自尋死處,一哭一個昏迷。你做這等不孝
之子!」宋清卻待分說,只見屏風背後,轉出宋太公來,叫道:「我兒不要焦躁。這個不幹
你兄弟之事,是我每日思量見你一面,因此教四郎只寫道我歿了,你便歸來得快。我又聽得
人說,白虎山地面多有強人,又怕你一時被人攛掇,落草去了,做個不忠不孝的人;為此,
急急寄書去喚你歸家。又得柴大官人那裡來的石勇,寄書去與你。這件事盡都是我主意,不
干四郎之事。你休埋怨他。我卻在張社長店裡回來,睡在房裡,聽得是你歸來了。」宋江聽
罷,納頭便拜太公,憂喜相伴。宋江又問父親道:「不知近日官司如何?已經赦宥,必然減
罪。適間張社長也這般說了。」宋太公道:「你兄弟宋清未回之時,多得朱仝、雷橫的氣
力。向後只動了一個海捕文書,再也不曾來勾擾。我如今為何喚你歸來?近聞朝廷冊立皇太
子,已降下一道赦書,應有民間犯了大罪盡減一等科斷,俱已行開各處施行。便是發露到
官,也只該個徒流之罪,不到得害了性命。且由他,卻又別作道理。」宋江又問道:「朱、
雷二都頭曾來莊上么?」宋清說道:「我前日聽得說來,這兩個都差出去了:朱仝差往東京
去,雷橫不知差到那裡去了。如今縣里卻是新添兩個姓趙的勾攝公事。」宋太公道:「我兒
遠路風塵,且去房裡將息幾時。」合家歡喜。不在話下。天色看著將晚,玉兔東生。約有一
更時分,莊上人都睡了,只聽得前後門發喊起來。看時,四下里都是火把,團團圍住宋家
庄,一片聲叫道:「不要走了宋江!」太公聽了,連聲叫苦。不因此起,有分教:大江岸
上,聚集好漢英雄;鬧市叢中,來顯忠肝義膽。畢竟宋公明在莊上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
解。
⑨ 任末好學的閱讀答案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編輯本段]選自
王嘉《拾遺記》[編輯本段]譯文
任末十四歲,背著書籍去拜師,不怕(一路上的)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取得成就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常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任末的臟衣服。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編輯本段]任末
任末,字叔本,蜀郡每(今屬成都市新都縣)人,東漢學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奮好學,年輕時與當時學者景鸞(字漢伯,梓潼人)等去都城洛陽游學。他通曉《五經》,對西漢齊人轅固生所傳《詩經》特別有研究,在洛陽教授生徒達十餘年。其一生事跡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歲時,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師,常背著書箱,不怕路遠和險阻到處求學,有時,他在樹林里搭個小茅棚住下,削樹枝作筆,汲樹汁當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稈、蒿草之類取光,他刻苦讀書,到了中、晚年仍堅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寫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便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僅刻苦好學,而且還以愛友尊師聞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陽病死,因家境貧寒無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車(古時一種獨輪小車)載上棺木,親自推著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風俗,人死於異鄉,不能歸葬祖塋,對死者或死者家屬,都是一件遺恨終身的大事。任末出於對朋友的至誠,不顧路途坎坷,櫛風沐雨地推車送友人屍骨還鄉,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義舉,由此傳為美談。
以後,任末回到家鄉,蜀郡守曾聘請他做管理全郡總務的功曹史,他稱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師亡故,他又不顧路途遙遠前去奔喪,竟死在奔喪途中。臨死前,任末告訴陪他同行的的侄兒任雲造說:"你一定要把我的屍體送到老師家門,如果人死後還有知覺,我為老師奔喪盡了弟子的禮節,魂靈也不感到慚愧,如果死後沒有知覺,把我埋在泥土裡,我也滿足了。"
任末尊師愛友的風范,對後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晉代著名史學家常璩所著《華陽國志》一書的《先賢士女總贊》中,有"叔本慕仁"條。東晉文學家王嘉所著《拾遺記,後漢》又記載,任末臨終時曾告誡學生們說"好學不倦的人,雖然死了猶如活著;不學無術的人,即使活著也只是行屍走肉罷了!"從此,"行屍走肉"便作為了一條成語,意思是可以走動的屍體,沒有靈魂的肉體,多指不起作用的人,即活死人。也用以比喻庸碌無能、不求上進、無所作為、糊塗過日子的人。
作為漢代的鄉土名人,以後的《新繁縣志》、《新繁鄉土志》都記載了任末的事跡,五四時期反封建禮教的鬥士吳虞在其所作《新繁中學學校歌》的第一句則寫道"任先經苑起儒宗",熱情地贊美了任末在中國的學術和教育上的歷史功績。[編輯本段]啟示
今天我們學習的條件比古人好多了,我們學習任末苦學的精神就是要學習他那種生命不息、學習不已的精神。
【注釋】①任末:字叔本,東漢繁人(今屬成都市新都縣),少習《齊詩》,學識淵博,游京師,教授十年。②笈(jí):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編制的小屋。⑤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⑥麻蒿(hāo):一種植物,點燃後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⑨誡:告誡。這是他臨終時對他弟子說的話。[編輯本段]成語
對照譯文即可知道帶點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