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推gl小說,懦弱自卑受,溫柔攻,文筆細膩
《有件事想告訴你》
作者:寧遠
文案:
就在葉曉君和她極度憎惡的奸商陸靜笙大吵一架後,收到一封自稱來自未來的郵件。
郵件里寫道:「有件事要告訴你,不久的將來,你將會和陸靜笙在一起。」
葉曉君:「誰要和哪種人在一起!」
本以為這是一起惡作劇,卻發現生活竟隨著神秘郵件里的提示一一上演……
都市情緣 天作之合 科幻
書評:
懸疑劇情向,寧遠的文,就是質量保證,哪怕融入科幻懸疑,還是一部好劇,看的人津津樂道,劇情對讀者的吸引可以一直保持至結尾,整篇文章讀下來酣暢淋漓。
《我們不是分手了嗎》
文案:
發現自己命不久矣,林瑜琦極其強硬的跟姜沐琳分手了,結果手術失敗之後,她重生回了做手術的那一天,而後發現本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心臟病居然憑空消失了。
但是,分手的話已經說出去了。
斬釘截鐵不留任何餘地的那一種。
林瑜琦:唔……姜沐琳,你看我……
姜沐琳:我們不是分手了嗎?
⑵ 自卑受耽美文
您需要的資源已上傳,
滿意請採納我最佳,
順便點個贊我也喜歡,
歡迎您的追問,
祝您看文愉快^_^
-----by**電腦游戲生活團隊**
(ps:附件設置下載金額只針對其他直接下載的童鞋,提問者無需支付財富值)
⑶ 求推薦懦弱好欺負溫潤隱忍受的耽美小說 就類似老師請讓我愛你,faint這種 謝謝了
蝴蝶牙醫和晨曦 ,這兩本現代的
《138號異獸萌寵店》BY打僵屍,算是異世的吧
機甲契約奴隸,未來的
⑷ 有什麼好看的的耽美小說,受要弱弱的,很自卑的那種,攻比較強勢。
位面誠實商人,小受一開始自卑怯懦還結巴,後來得到位面商店以後在攻的拉扯下慢慢成長,走上了技術流的道路。三觀正,感情戲比較少,但是不虐,值得一看。
重生之修復師,受性格太老實所以前世被渣攻虐了,重生以後得到一個系統,通過修復東西升級系統,又嫁給了牛逼攻,感情事業從此一帆風順。
葉川的夏天,受不算自卑也不算弱,只是前世在愛情里愛得比較卑微,重生後遠離渣攻,找到了一個黑道(說不準什麼屬性)攻,過上了幸福生活。
重生田園日常,受自生下來就是為了他得白血病的哥哥而活,後來在器官移植手術上死掉了,性格單純善良。重生後發現自己可以給植物升級,開了個花店。由於身上自帶生機吸引了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攻,攻就開始潛移默化地侵入受的生活。文比較長但是蠻好看的,這個作者寫的文都比較溫馨。
生意人,顏涼雨的經典古代文不曉得你看過沒有。受性格挺開朗的,但是因為覺得自己喜歡男人是一種病,又被第一個喜歡的人深深傷害,所以在感情上很自卑。攻是殺手,但是不強勢也冷酷,兩個人在細水長流的相處中產生了感情。攻一開始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受,還覺得受對他的感情很麻煩,但是後來發現受的世界並不是只有他一個,就各種吃醋,還假裝成親刺激受。這篇文慢熱但是非常細膩,看得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覺得淡淡的心酸。如果沒看過的話強烈排哦!
雷鋒系統,受有自閉症,一開始相當冷酷自私排外,後來得到一個雷鋒系統被逼著各種做好事,慢慢的性格就變好了,因為救了紅三代攻同樣是自閉症的兒子而認識攻,主角轉變的過程比較觸動人。
潛曖求生,娛樂圈文,受因為被潛規則而自卑,後來被強勢的老闆攻看中簽下,給他提供了很多好機會,受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攻對他的呵護,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由於小說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如需更多類型小說可追問。可選擇自己在網上下載也可把郵箱留給我。
⑸ 類似有錢霸道腹黑攻懦弱自卑可憐可愛受的耽美小說
《海盜的寶貝》,《山賊的小乖》作者都是神農本草經
⑹ 一部關於自卑受的耽美小說
你要找的是不是《初色》,或者是藍淋的《非賣品》
⑺ 求BL自卑/懦弱受文。打包
獨角獸by羲和清零 不可抗力 君子之交 難言之 欲兄友弟恭 期待度 by藍淋 膽小鬼 杪冬
《黑白配》連城雪 《第十年》 世界有點甜 我的格格(兄弟) 《傷痕》by 川井由美子
漂流愛情改 《寶貝》 by neleta 《強占》by黎小不 《你是男的我也愛》
《在盜文里放徵婚啟事的男人你們傷不起》by掩面娘 屈辱人生by了了 瘋狂的木頭 BY 鮑魚
美麗的奇跡by默禮 滿足感 by ZZZ左右 少年,放開那個大叔
啞巴 瑞者 這列車沒有終點 似愛而非 玩具的野心(這個有兩部),被享用的男人 有種你愛我 網游之意外事故 小面攤 你不知道 《飼狼》 狂上加狂
ps:書是在 愛所以存在吧 找的(感謝) ,有一些我也沒看過 ,有甜的,有虐的,希望有你喜歡的
⑻ 我想寫小說求個弱受的名字 (獸人) 性格 自卑懦弱 不自信。肢體殘疾
清淺或者清流,感覺蠻合適的
⑼ 求受自卑很弱的文以下條件...
自卑 zi bei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自卑往往伴隨著懈怠。」
自卑,除了消磨一個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棄、悲觀漏氣之外,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作用。年輕人,生活、事業都還剛剛起步,征途還漫長著呢,即便起步時遲緩了一些,或走了點彎路,成績一時不如人,也遠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好比一個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剛起跑時,比別人慢了一些,並不要緊,只要他攢足勁,加加油,照樣可以趕上、超過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許多同齡人比自己強,畢竟是一件令人慚愧的事。冷靜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後的原因是必要的。
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經常遭受失敗和挫折,是產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個人經常遭到失敗和挫折,其自 信心就會日益減弱,自卑感就會日益嚴重。自卑的產生會抹殺掉一個人的自信心,本來有足 夠的能力去完成學業或工作任務,卻因懷疑自己而失敗,顯得處處不行,處處不如別人。由 於自卑的情緒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所以給人的心理、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亦很大。
如何預防和調整自卑心理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時在家庭里就開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應對子女寄以超過其實際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觀地觀察並承認子女的天賦條件。要著重培養其實際能力,因材施教,並設法讓他感到心裡踏實。成才需要堅定的毅力,應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心理品格。
(2)化不利為有利:
自卑感既會使人羞怯退縮,也能使人奮發進取。某種意義上,自卑感是走向成功的踏板。發現它,承認它的存在,並設法彌補它,從而達到人生的目標。
(3)系列擺脫法:
若是自己不能勝任的事,不要立即強制去做,而是先從較容易人手、獲得自信後,再做較為復雜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這叫做系列擺脫法。
(4)共鳴性理解:
對懷有自卑感的人,應擺脫孤立無援、獨自苦惱的狀態,將自己的困惑向周圍人訴說,幫助分憂解愁,體諒、理解其苦惱心情,爭取周圍人及家屬的「共鳴性理解」,對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5)行為矯正法:
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制訂一個逐步訓練的計劃,並堅持不懈地執行。如爭取在集會上發言,主動接觸陌生人;可以預先擬就話題,演練對話,提高語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觀察一下周圍的人,發覺別人也不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十全十美,對自己又並無歧視之意,也就不再「自慚形穢」了。
(6)集體心理治療:
對於自卑感的克服,一般心理治療中的說理開導、分析評價、講授對策、鼓勵勸慰等,都是用得上的。心理治療時還把有同樣經歷的人組織成集體小組,相互慰藉,共同探討,鼓勵進取,消除自卑。對個人單獨難以克服的自卑者,參加這類有組織的自助小組,開展自救心理治療會有更多裨益。
(7)伴同心理障礙的治療:
若有明顯的焦慮、抑鬱、失眠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當求醫輔用適當葯物同時治療。當自卑感伴同神經衰弱、抑鬱症、心身疾病等時,最好短期住院治療。
自卑與補償
自卑感是阿德勒理論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概念之一。早在1907年,當阿德勒還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成員之一時,他就寫下了《器官的缺陷及其生理補償》一文。隨後,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斷加深,提出了自己系統的有關自卑、補償與超越的理論。
在早期理論中,阿德勒是把自卑感與身體缺陷聯系起來的。他所探討的是由身體缺陷所造成的自卑及其補償的問題。他指出,如果一個人某種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會產生自卑感。在產生自卑感後,個人就想通過爭取權力或變得更為有力量以補償機體之不足。作為一個整體單位而活動的個體,可以通過兩種基本途徑進行補償。一種是覺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後,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發展其功能。例如體弱者通過持久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當個體通過極大的努力使原來的缺陷改變成為自己的優勢,對此阿德勒稱為「超補償」。例如古希臘名人狄摩西尼原有口吃毛病。他口含一石子對著大海演講,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而成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另一種是承認自己的某種缺陷,發展自己的其他機能以彌補有缺陷的機能。例如失明者通過發展聽覺或觸覺來進行彌補,或者一個體弱的人轉向思想領域,以筆代劍尋求補償(如尼采),都屬於後一類補償方式。
後來,阿德勒將自卑感的范圍加以擴大,提出社會自卑、心理自卑。如一個人出身低微的人可能會因此而產生社會自卑。不過,更具普遍性的是心理自卑概念。這一概念可以適用於任何一個人。因為任何個體出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處於無力、無能和無知狀態。整個嬰幼兒時期完全依賴成人才能生存。這就決定了人從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由於真實的或想像的障礙,個體就會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覺,從而產生自卑感。這就是心理自卑。當阿德勒把自己對客觀的生理缺陷或功能不足的強調轉向了對「主觀的自卑」的強調時,他的自卑概念就不再是生物學的,而是心理學的了。
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不是變態的象徵,而是完全正常的,正是它的存在才促使人尋求補償。它是人格發展的動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上的自卑是每個人要面對的基本處境。自卑會造成緊張,人們因而要努力擺脫這種處境。每個人都會做出這種努力。只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其擺脫之徑或方式可能不同罷了。一種方式是:使用不正確的方式改進自己的環境。另一種方式是:因為氣餒放棄任何改進情境的努力。後兩種方式下個體雖然因為無法忍受自卑感,而努力設法要擺脫自卑,但由於採用的方法卻註定使他的努力不可能獲得成功。當一個人的自卑感愈積愈多,而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變,問題也依舊存在時,個體「所採取的每一步都會逐漸把他導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種問題也會以日漸增大的壓力逼近著他。……他以各種方式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動。它們依舊是舊有情境所引起的舊有自卑感。它們會變成精神生活中長久潛伏的暗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能稱之為自卑情結」。自卑情結作為個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是為人所熟知的概念。阿德勒在不同的地方對這一概念給出過不同的解釋。在晚年《生活對我們意味著什麼》一書中,他對自卑情結下了一個定義:「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自卑情結的存在意味著一個惡性循環的出現:一個自卑的人想努力擺脫自卑,但他所採用的方式卻只能使他的努力失敗,從而加重自己的自卑。於是一個循環又出現了,並不斷重復下去。與之相對,只有使用正確的方式(阿德勒認為與社會合作的方式是唯一正確的方式)改進自己的環境,才能有效脫離這種感覺,並且改善自己的處境。對這些人來說,通過尋求正確的補償之徑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卑成為人格發展的動力。簡單說,自卑既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生精神病,也能使人發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
關於自卑的說法不但適用於每個人,而且可以說還適用於整個人類。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例如,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他們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它是人類在改進他們的整個情境,在對宇宙作更進一步的探知,在試圖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時,努力奮斗的成果。事實上,依我看來,我們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
任何人都有自卑,有了自卑人就會努力尋求補償以擺脫補償(只不過由於補償之方式不同,有的會陷入自卑情結的漩渦,有的會以之為動力發展自己的人格而已)。每個人都具有「補償的精神上層建築」,藉助這個上層建築進行著個體在克服自身缺陷方面的生命活動的無意識擴展。補償機制刺激著個體的生命活動,是人一切活動的基礎。但「補償僅僅是指明了人的活動的自我擴展的潛在可能性,而要想解釋個體行動的方向性,還必須理解人的最終目的,這個最終目的,便是任何人活動都以此為目標的那個方向」。換句話說,一個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不斷產生自卑感,同時又不斷地進行補償的人,他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
最初,阿德勒認為,在一個男性佔主導地位的社會中,男性價值被高估。因而人們追求的是更多的攻擊、力量或者說是追求具有更多的男性品質。他把這種追求更多男性品質稱為「男性欽羨」。在他看來,女性會由於自己性別的低等而產生「男性欽羨」。但即使男性也往往覺得自己男性品質不足,也會產生「男性欽羨」。在男性欽羨下,個體追求支配別人的一種權力意志。1912年,他發現用「男性欽羨」來解釋正常人的動機不太合適,於是便用「追求優越」來取代「男性欽羨」。這樣,在阿德勒的理論中,每個人奮力追求的目標就成了優越,阿德勒認為人格的每一方面都在追求優越:它與身體的生長並行地發展著。它是生命自身的一種固有的需要……。我們所有的機能都遵循著這個方向前進;不論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它們總是為了征服、安全、增長而斗爭。從負到正的沖動是永不停止的。從「低級」到「高級」的欲求永不停止。我們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不論想出什麼樣的前提,――自我保存、快樂原則、平等――所有這一切,雖然表達得不清楚,但都是力圖表現這種巨大的上升的內驅力……表示一種思想的基本范疇,表示我們推理的結構……表示我們生命的基本事實。
在阿德勒後來的理解中,追求優越並非一種要超過他人的慾望,而是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種努力。他晚年思想中認為,渴望達到「個性的理想」是人的最終目的。「渴望完善」是以個性的完善性、完整性和整體性為前提的,是人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證明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個體內部發生的進步的演化。阿德勒把渴望完善表達為「心理學原理」,即「沒有它,生命活動就成為不可思議的」,還表述為「在個體和人類的進步的意義上,渴望解決生命問題」。阿德勒相信,人認識自己的缺陷使他能夠通過「渴望完善」的補償而達到人的存在的最終目的,即作為每一個性的自我創造的「自我」。
這樣,他對人的最終目標的觀點就從權力欲開始,到追求優越,最後歸結到力求或渴望完善上。在阿德勒看來,追求優越是「我們生活的基本事實」,追求優越是人的活動背後的一種動力力量,追求優越是人的本性,追求優越是每一個人生來就有的基本動機。任何人都有追求優越的傾向。「追求完善是天生的,就是說,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一種追求,一種驅力,若沒有它,生活是不可想像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優越的向上意志,但每個人各自具體的優越感目標是屬於個人獨有的,它取決於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阿德勒認為,每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他最終的優越感目標相聯系,都是有意識或潛意識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阿德勒後來把這種具體個體的優越感目標稱為「自我理想指南」。
同擺脫自卑感一樣,追求優越感由於採用不同方式也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一種情況下,一個人一心只追求自己的優越而忽視其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那麼這個人就產生了一種優越情結。這種人言過其實,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他們缺乏社會興趣,令人討厭。另一種情況下,追求優越感導致積極的發展,成為促進人格發展的積極力量。
總結:自卑感是人的一種生存情境。自卑感的存在使人產生緊張感,從而人要努力通過補償來擺脫它。在此意義上,自卑感成為一種動力。
有了自卑感,就有了補償的需要。人的自卑感使人希望通過補償克服之。而若沒有自卑感,人就不會確立追求優越的目標,從此而言自卑感驅使人產生對優越的渴望。簡單說,人一旦體會到自卑感,就會力求補償此不足而獲得優越感,並力求完善。
從一種意義上可以說,追求優越是一種補償自卑感的方式。從另一層更重要的意義上看,由於在阿德勒看來,人又是受目標牽引的。追求優越就是每個人之目標。因而從每個人都受這種目標引導這一層上說,追求優越亦是一種動力。兩者可以說都是人發展的基本動力。自卑感作為動力是從後面推動人,追求優越是從前面引導人。人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優越目標的引導,在這種一推一拉的過程中,人格得以發展。當一種補償得以完成時,個體會發現新的自卑,受到新的優越目標的牽引,從而向更高的優越努力。如此持續不已。
於是,我們看到一幅動態的圖像:為自卑感所推動的個體,而優越感目標的牽引之下,不斷努力克服和彌補自身現實的和想像的局限而朝向完善發展。
然而,上述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只發生在走在人生正確道路上的人們。對於誤入人生歧途者而言,卻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圖像:一個人在克服自卑過程中形成了自卑情結,在補償中形成了過度補償,在追求優越時形成了優越情結。在此情況下,他也想克服自卑,但卻在自卑中越陷越深。他也會為爭取優越而作出補償行為,但這種努力卻指向與其目的完全相反的一面,結果只是適得其反。當無法真正有效解決問題時,他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最終,他完全陷入到自卑情結、過度補償與優越情結的漩渦中而不能自拔。
我們可以說,自卑感、追求優越是每個人都固有的。只是由於使用的方法有正誤之分才造成了人生活之差異。在阿德勒看來,只有那些發展了社會興趣,與社會進行合作的人才走在了正確的人生之路,而那些未能發展自己的社會興趣,不能與社會進行合作的人都是把努力指出了生活中毫無用處的一面。
「在每件人類的創作之後,都隱藏著對優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對我們文化貢獻的源泉。人類的整個活動都沿著這條偉大的行動線――由下到上,由負到正,由失敗到成功――向前推進。然而,真正能夠應付並主宰其生活問題的人,只有那些在奮斗過程中,也能表現出利人傾向的人,他們超越前進的方式,使別人也能受益。……人類所有對價值和成功的判斷,最後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這是人類種族最偉大的共同之點。我們對行為、理想、目標、行動和性格特徵的各種要求,都是它們應該有助於人類的合作。我們絕不可能發現一個完全缺乏社會感覺的人、神經症患者和罪犯也都知道這個公開的秘密。這一點,可以從他們拚命想替他們的生活樣式找出合適的理由,和把責任往別處推等行動中看出來。可是,他們已經喪失了往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進的勇氣。自卑情結告訴他們:「在合作中獲取成功是沒你份的」。他們已經避開了真正的生活問題,而和虛無的陰影作戰,以向他們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每種目標都可能含有少許的錯誤在里頭。……但是假使其優越感目標中包含有高度的社會感覺,那麼它所犯的錯誤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