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閱讀答題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審讀題干,把握要求
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確認題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還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
第二步: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要根據題目要求和文本具體內容,或側重劃分層次,或側重找尋線索,或側重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梳理時要注意勾畫圈點關鍵詞或關鍵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更要注意提煉出「心理詞(感情詞)」。
第三步:分條陳述,規范作答
模式一(採用表次序的詞語表述):文章圍繞×××(線索),首先寫了×××,其次寫了×××,最後寫了×××。
模式二(採用分條表述):①寫×××;②寫×××;③寫×××;④全文整體上寫×××。
題型二線索作用分析題
一、 什麼是線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線索與行文思路的區別:
行文思路是作者寫作時為了深化和表達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維活動的線路,回答的是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的問題;
線索則是文章前後內容中都有的某個共同的東西,回答的是圍繞什麼展開的問題。
雖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題」中已涉及線索,但這種涉及只是將線索作為解題的一種手段,圍繞線索去梳理行文思路,並不是考查線索本身;而高考卻常就散文線索自身方面設題,考查的重點往往是線索的作用。
2. 小說,散文等類閱讀有什麼答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解說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發事物的意義
(二)表達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 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
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3. 散文閱讀解題技巧
題型一:「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是什麼?或有什麼意蘊?
解題方法:
考查詞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動、形象、含蓄的句子;
2、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
解題時要先從詞句的表層含意理解,再聯系前後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規范答題」1.標明句子出處。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3.去掉喻體成分,概括為平實准確的語言即可。
抓關鍵詞+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結合主旨)
題型二: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A.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小說除外——小說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強見聞和感受的真實性。
B.第二人稱:以對面交流的形式,加強了互動效果,親切(有親和力),強化了抒情作用,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稱:作者從旁敘述,增強了客觀性,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題型三:分析作品結構
語段在文中的結構作用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從全文看,×× 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分析作品結構,考查某句(段)話或某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方法:結構作用(專用術語):
(1)文首:
①開篇點題、總領全文。
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③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照應後文。
(3)文末:①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②收縮全文(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題型四:鑒賞藝術手法類。
題型表述方式通常為:
1.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達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寫「……」?
3.「……」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好處、妙處)?
4.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的藝術手法和作用或表達效果。5.賞析這段文字(這句話)。
答題模式:手法+分析+藝術效果(注意疊詞:)+表達感情
方法: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1)敘述方式
順敘: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從結尾或情節中的某一段寫起,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補充、豐富、深化原敘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懷;
借古諷今:懷古傷今。(含蓄委婉)
(3)描寫方法(特點)
①、寫景的順序:如由遠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寫: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③、描寫景物的手法技巧
A、結合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以聲襯靜
虛實結合 :如《雨霖鈴》正側結合:如《口技》
點面結合 : 如《江雪》 聲色結合
B、對比:明與暗、昔與今、
C、襯托:以動襯靜、以聲襯靜、樂景寫哀、哀景襯樂
D、白描(粗筆勾勒)與工筆(精雕細刻)
人物描寫:環境、場面描寫: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生動再現景物特徵,營造一種氣氛,創造身臨其境之感,烘託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為下文議論、抒情作鋪墊。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既可用細描,精雕細刻,具體傳神,纖毫畢現;也可用白描,勾勒輪廓,簡潔傳神。
正面描寫:也稱直接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
側面描寫:也稱間接描寫,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側面描寫一般不單獨出現,往往與正面描寫結合起來。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共性與個性、總體情況與局部特點統一。
2、其他表現手法:想像、聯想、象徵、渲染、襯托、、映襯烘托對比、懸念、類比、用典、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線索、繁簡。
4、行文結構:承上啟下、起承轉合、銜接、鋪墊、伏筆、照應、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首尾照應
5、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設問、反問、對偶、排比、對比、借代、誇張
4.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准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三、 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四、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動豐富的想像,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升華。
5. 你好!我想問一下,做小說閱讀理解和做散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各是什麼要實用的,不要P話,謝謝!
小說閱讀,首先明白問題的關鍵點是要回答什麼,然後找到具體段落,再找關鍵語句專,結屬合環境和背景,根據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心理以及一些細節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是人物分析。
歸納小說情節的話要注意事情發生的主要人物、時間、地點、時間,即某人在何時何地做了什麼。可根據需要,或省略人物、時間和地點(根據情況保留),直接說事件。
散文閱讀的話要注意開頭和結尾部分中抒情或議論的句子,可能是揭示中心,文段中間的這種句子也要留意,注意文章中間特別短的段落可能是過渡句。然後注意詞語的理解要放到句子中,句子的理解要放到段落中,甚至結合整篇文章。不能脫離文章自行作答。
至於你想要的一些技巧可能更多要在具體的練習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才更好。
6. 關於 高考語文散文小說閱讀答題格式與技巧 有什麼好的資料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解說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發事物的意義
(二)表達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 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
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