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考證閱讀

小說考證閱讀

發布時間:2021-09-05 05:13:21

① 過五關,斬六將的小說考證

不過後人對這「過五關」的歷程,卻頗有些懷疑。五關中除了第一關「東嶺關」是不知名的小地方,後面四處都是歷史上真有其地。其中,洛陽即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汜水關和滎陽都在今河南省滎陽附近;「滑州」並非東漢、三國時候的地名,而是宋朝以後才有的,當時應叫「東郡」,在今河南省濮陽、滑縣附近。從地圖可以看出,這四個地方基本上是沿著黃河由西向東一字兒排開。其中洛陽、汜水關、滎陽均位於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附近)的西北面,而滑州則位於許昌的東北。
關公從河南省中部的許昌出發,要前往河北省尋找劉備,直接往北是最近的;考慮到主要渡口在東郡(滑州),那麼出門後往北略微偏東一點點,或者繞一些小彎路也正常。然而按照前面對地圖的分析,忽略多半是杜撰的東嶺關,則關公他老人家從許昌出來後的大致路線是這樣的:首先傻乎乎朝著西北方向猛跑,一直跑了數百里,經過中嶽嵩山,到了當時已經近乎廢墟的洛陽。在洛陽,或許關二哥看見滔滔黃河,猛然醒悟到自己走錯了方向,這才改行向東,一路經過汜水關、滎陽,到達東郡渡河。
按照羅貫中《三國演義》的記載,關羽走出了讓人很暈的一條路線,這么一個大大的拐彎,不但浪費了數百里的路程,還平添了不少的麻煩。如果關公是金庸作品中的俠客,那麼大可以在中原游歷一陣,行俠仗義,順便到嵩山找少林高僧切磋切磋,然後順黃河東下。問題在於,當時關二爺是帶著不足數十名隨從,護送二位嫂子,在隨時可能成為敵對的曹操地盤內急速逃難,恐怕不會有這份閑情逸致。
那麼,關雲長真的是一個路痴么?顯然也不大可能。好歹還有向導,還可以問人呢。
因此,唯一的結論,這個傻乎乎的大彎路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事實的確如此。歷史上,關羽離開曹操後,只說他徑直去與兄長劉備會合。當時曹操的部下有人要發兵追趕關羽,曹操回答:「各為其主,不必追趕了。」留下國士胸懷的一段美事。當然,很可能各地的守兵,也有自行攔截關羽的;關羽或許也經過了一些小規模戰斗。不過如《三國演義》描述的「千里走單騎」這樣完整的長征多半是沒有的。尤其重要的一條,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當時劉備已經被袁紹派遣到汝南附近打游擊牽制曹操,因此關羽很可能根本沒有到黃河邊,而是徑直往汝南去了。所謂《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確實是作者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但問題還沒有解決。
羅貫中的地理知識,當然不算很好,所以弄錯一些地名毫不奇怪。如果他編排關羽的五關行程,是東南西北亂成一團,那麼倒很容易理解了。可怪就怪在,這五關中從洛陽到滑州的後四關,恰好又構成了一條由西向東的精確路線,可謂一絲不苟。只不過出發點放在許昌,就顯得整個路線很別扭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中國歷史上,說書人對文學、文化乃至歷史的貢獻是不能忽視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源自說書人用的「話本」。 原來,這都是宋元時期說書人惹的禍。 三國歷史,早在宋朝時期,便被說書人編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在市井中傳頌。到了元朝,這些故事進一步豐富,除了《全相評話三國志》書本,還出現了各種關於三國題材的雜劇、民間傳說。羅貫中正是在這些雜劇、傳說、話本的基礎上,改編整理,並修正了一些與歷史出入太大的錯誤,因此得到今天的《三國演義》。而這其中,關雲長過五關的故事,歷史上並無記載,想來便是宋元民間藝人的原創,然後被羅貫中所引用的了。
然而,宋元藝人一般來說,其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因此其歷史知識往往也存在種種缺漏。這些缺漏自然反映在他們創作和整理的三國故事中。例如,在他們的故事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定的都城不是歷史上的許昌,而是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
由此,便可以解釋關羽過五關這一條。在評話中,關羽從長安拜辭曹操出來後,其目的是前往河北尋找劉備。他沿著黃河南岸由西向東行進,依次經過洛陽、汜水關、滎陽,到達滑州(宋朝時候這個地名已經有了),北渡黃河。整個路線清晰明了,毫無漏洞。可見設計這條過關斬將路線的民間藝人,想必是對照著當時的地圖仔細研究了一番的。
然而到了羅貫中手裡,他的歷史知識自然比民間藝人豐富得多,因此大筆一揮,將「曹操定都長安」這個錯誤修正為「曹操定都許昌」。都城倒是從陝西移回了河南,可能他又覺得關羽過五關的故事特別精彩,不忍舍棄,於是照搬了過來。這老先生也不想想,你把人家的出發點都給搬了上千里,這路線還能一字不改的照抄么?遺憾的是,羅貫中歷史不錯,地理卻差勁,加上偷工減料,就這么把關公的行程變成了沒頭蒼蠅一樣的亂撞。
關於此事,還有一個旁證。那就是《三國演義》中,關羽剛剛離開都城,曹操帶著眾將送別關羽時,兩人曾在一座橋上對話,並且有挑袍贈金的故事發生。這座橋,在元朝評話和眾多民間傳說中,都作「灞陵橋」。眾所周知,灞陵(今作「霸陵」)是長安城東的一處地名。元朝評話中關羽既然從長安出發,在灞陵與曹操話別理所當然。而在「毛本」《三國演義》(清朝毛宗崗父子整理後的《三國演義》,也是如今市面上流傳最廣的版本)中,關羽從許昌出來,與曹操話別時所處的位置,則只含糊地說了「橋上」。最有趣的是,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嘉靖本》(這個版本在市面上較為少見,比起「毛本」,它從時間上較早,也較為接近羅貫中原著)中,關羽雖從許昌出發,卻也是在「灞陵橋」上挑的袍子。但不知道,許昌城外,哪來一座「灞陵橋」?
(編者註:今河南省許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有灞陵橋,原名八里橋,橋旁有《漢關帝挑袍處》石碑,為明末將領左良玉所立。此橋的始建年代無考,據1991年對原橋遺址的挖掘清理,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建築。應是元、明時代所建,絕非東漢古跡。)
灞陵橋(河南省許昌市西郊)。在民間傳說和評話中,是關羽從漢末首都許昌出來後,與曹操話別之處。
羅貫中一時偷懶,不但把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一個大大的漏洞,也讓關二爺背負了「路痴」的帽子,真是冤哉枉也。

② 梁羽生小說閱讀順序

獨立成篇】
01《女帝奇英傳》

【大唐系列】
02《大唐游俠傳》03《龍鳳寶釵緣》04《慧劍心魔》

【宋朝系列】
05《飛鳳潛龍》 06《武林天驕》07《狂俠天驕魔女》 08《瀚海雄風》
09《鳴鏑風雲錄》10《風雲雷電》

【萍蹤系列】
11《還劍奇情錄》12《萍蹤俠影錄》13《散花女俠》 14《聯劍風雲錄》
15《武林三絕》 16《廣陵劍》

【獨立成篇】
17《武當一劍》

【天山系列】
18《白發魔女傳》19《塞外奇俠傳》20《七劍下天山》 21《江湖三女俠》
22《冰魄寒光劍》 23《冰川天女傳》 24《雲海玉弓緣》25《冰河洗劍錄》
26《風雷震九州》 27《俠骨丹心》 28《游劍江湖》 29《牧野流星》
30《彈指驚雷》 31《絕塞傳鋒錄》

【劍網系列】
32《劍網塵絲》 33《幻劍靈旗》

【太極系列】
34《草莽龍蛇傳》35《龍虎鬥京華》

年表:

序號 書 名 連 載 時 間 報 紙 名 備 注
01 龍虎鬥京華 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02 草莽龍蛇傳 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03 塞外奇俠傳 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 周末報 時名《飛紅巾》

04 七劍下天山 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05 江湖三女俠 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06 白發魔女傳 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07 萍蹤俠影錄 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08 冰川天女傳 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09 還劍奇情錄 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 香港商報·談風 無

10 冰魄寒光劍 至遲始於1960年,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時名《幽谷寒冰》

11 散花女俠 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12 女帝奇英傳 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 香港商報·談風 時名《唐宮恩怨錄》

13 聯劍風雲錄 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14 雲海玉弓緣 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15 大唐游俠傳 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16 冰河洗劍錄 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17 龍鳳寶釵緣 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18 挑燈看劍錄 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 香港商報·說月 又名《狂俠天驕魔女》

19 風雷震九州 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20 慧劍心魔 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21 飛鳳潛龍 始於1966年11月,不知終於何時 正午報 無

22 俠骨丹心 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無

23 瀚海雄風 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24 鳴鏑風雲錄 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 香港商報·說月 無

25 彈鋏歌 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又名《游劍江湖》

26 風雲雷電 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27 折戟沉沙錄 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又名《牧野流星》

28 廣陵劍 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 香港商報·說月 無

29 武林三絕 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 大公報·小說林 修訂(未出版)

30 絕塞傳烽錄 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 新晚報·天方夜譚 31含《彈指驚雷》

32 劍網塵絲 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 大公報 33含《幻劍靈旗》

34 武林天驕 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 香港商報 無

35 武當一劍 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 大公報·小說林 無

③ 中國文學史的古代小說都收錄在哪個書叢里。

《歧路燈》梗概:明嘉年間,河南開封貢生譚忠弼,為人端正謹慎,家教甚嚴。忠弼臨終留其子紹聞八字:用心讀書,親近為人。同輩子弟,有夏鼎、張繩祖、管貽安、盛希僑等人浮華浪盪。譚忠弼既故,處長來引誘,聞因無約束而從之。五人結拜兄弟,同吃共賭。紹聞漸染惡習。幾人開賭場,窩土娼,寵愛孌童,私鑄銀錢。紹聞陷於泥沼,入獄候審。家人傾家盪產,使得出獄,為償債,紹聞伐盡祖墳林木,備嘗辛酸,終迷途知返,立志悔過。年至不惑,潛心攻讀,後得授知縣。紹聞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簣初,簣初隨父讀書,考場屢捷。後欽點翰林,重振家事。

《歧路燈》清代長篇白話小說,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觀作。一百零八回。李海觀出生於今天的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宋寨村。該書敘述書香門第子弟譚紹聞墮落敗家,又浪子回頭重振家業的故事。對封建社會的吏治、教育和當時市井社會的世態人情、風習流俗有廣泛生動的描寫,但多封建說教。

(清.李綠園著 現藏於南京圖書館)人生在世,立於成敗兩端,而成敗之由,全在少年時候分路,資歷或敦厚或淺薄,氣質或安詳或輕飄,往來或正經孤黨等等,由此引出歧路一盞,照世間迷路人。

與《儒林外史》、《紅樓夢》大致同時問世於清乾隆年間,由豫人李綠園創作的

長篇小說《歧路燈》,洋洋70餘萬言,108回,在當時說部之林獨樹一幟。但是,此

書脫稿後,直至20世紀20年代,都以鈔本形式在河南鄉村流傳,知者寥寥,並未引起

讀者及學界的注意。本世紀20年代起,《歧路燈》始有印本出現,才開始了對之真正

意義上的學術研究。

本文擬對本世紀20年代以來80年間《歧路燈》研究作一回顧,供《歧路燈》愛好

者與研究者參考,並希望對《歧路燈》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所幫助。

1

191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蔣瑞藻的《小說考證》,其卷八著錄《歧路燈》一則,

引《闕名筆記》雲:

吾鄉前輩李綠園先生所撰《歧路燈》120回,雖純從《紅樓夢》脫胎,然描寫人

情,千態畢露,亦絕世奇文也。惜其後代零落,同時親舊,又無輕財好義之人為之刊

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僅留三五部抄本於窮鄉僻壤間,此亦一大憾事也。

這是本世紀見知的最早的有關《歧路燈》的記載。其所謂「純從《紅樓夢》脫胎

」,當然是沒有根據的,至於《歧路燈》之所以流傳不廣,其原因也不在於無人為之

刊行。但是,這段著錄文字至少說明,學者已對這部小說發生了興趣。30年代,孫楷

第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著錄《歧路燈》,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亦轉錄了《小

說考證》的材料。

1924年,洛陽清義堂將《歧路燈》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楊懋生《序》及張

青蓮《跋》,對李綠園及其《歧路燈》作了介紹,並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是《歧路燈

》成書以來的第一個印本,在《歧路燈》流傳史上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正如張青蓮

《跋》中所言:「冗務匆匆,未及校勘,僅依原本,未免以訛傳訛。」因此書中亥豕

魯魚,隨處可見,加之印數不多,流傳仍是不廣。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書社)開

始排印出版馮友蘭、馮沅君兄妹的校點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冊26回,未見下文。朴

社排印本前冠有馮友蘭寫的一篇長序,對《歧路燈》的思想內容及藝術上的得失作了

全面的評價。馮友蘭《序》中說:「《歧路燈》的道學氣太重,的確是一個大毛病。

幸而李綠園在書中所寫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義』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學先生的

筆,頗有描寫事物的能力,其中並且含有許多刺。」馮友蘭對《歧路燈》所描寫的當

時社會生活的種種情況均作了比較公允客觀的評論,非常欣賞小說的語言(尤其是河

南方言)運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馮友蘭還輯成《李綠園公詩鈔》;

朴社排印本前還有董作賓寫的《李綠園傳略》,對李綠園的生卒年及年譜作了初步考

證與整理。馮、董所作的兩篇文章,可以說是近八十年來最早的具有學術價值的李綠

園與《歧路燈》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由於印本的問世,給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於是,學界開始有研究論文發

表,但是,有價值的專論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紹虞與朱自清的文章。郭紹虞

於1928年初在《文學周報》5卷25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介紹歧路燈》的論文,將《

歧路燈》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作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歧路燈》亦正有

足以勝過《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者在。」郭紹虞稱贊「李綠園竟能於常談中述至

理,竟能於述至理中使人不覺得是常談。意清而語不陳,語不陳則意亦不覺得是清庸

了。這實是他的難能處,也即是他的成功處。這種成功,全由於他精銳的思路與雋爽

的筆性,足以駕馭這沉悶的題材」。朱自清於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號上發表

了一篇題為《歧路燈》的文章,認為《歧路燈》與《紅樓夢》是「中國舊來僅有的兩

部可以稱為真正『長篇』的小說」。朱自清的觀點與郭紹虞大致相同,尤其對《歧路

燈》在情節結構上取得的成就極為贊賞,指出:「全書滴水不漏,圓如轉環,無臃腫

和斷續的毛病」,「在結構上它是中國舊來唯一的真正長篇小說。」朱自清在文末說

:「若讓我估量本書的總價值,我以為只遜於《紅樓夢》一籌,與《儒林外史》是可

以並駕齊驅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報·文學副刊》上發表了一篇佚名的

文章《評〈歧路燈〉》,對《歧路燈》的人物塑造、社會生活描寫及語言等,大加贊

揚,認為是「寫真實主義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諾,不僅幫助馮友蘭搜集有關李綠

園與《歧路燈》的資料,還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發表《〈歧路燈

〉及李綠園先生遺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發表《牆角消夏瑣記(其

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發表《牆角消夏瑣記(其二)》,對《

歧路燈》與李綠園作了考論,肯定《歧路燈》在無意中深刻攻擊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

道的同時,也指出因作者現實生活經驗不足而導致小說描寫時見空洞的弊端。

郭紹虞與朱自清等人均只讀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冊26回,未及讀到全書。他們的觀

點,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卻是代表了當時學界對《歧路燈》的一般看法,是本

世紀《歧路燈》研究早期的有影響的成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洛陽清義堂本印數

過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後的四五十年間,盡管有人對《歧路燈》持有很高

的評價,如李敏修於《中州文獻匯編·總序》中盛贊《歧路燈》「開近世平民文學之

先聲」,但學界很少有人對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燈》似乎再次面臨被「埋

沒」的尷尬境地。

2

直至本世紀60年代,河南學者欒星致力於《歧路燈》鈔本的尋訪工作,並搜集有

關李綠園與《歧路燈》的研究資料。欒星花十年的精力,於70年代完成了《歧路燈》

的校注工作,並輯成《歧路燈研究資料》一書。由於當時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

才由中州書畫社(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燈》欒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

《歧路燈研究資料》。欒星以清乾隆末年鈔本《歧路燈》為原本,參稽他本(見知《

歧路燈》清代鈔本、民國過錄本及清義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種),校定全書為

108回,並作注千餘條,於俚語、方言、稱謂、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歷史事件、

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釋,詳加考訂,頗為精審,予讀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燈

研究資料》一書分《李綠園傳》、《李綠園詩文輯佚》、《歧路燈舊聞鈔》三部分,

後有《附錄:李綠園〈家訓諄言〉81條》。這部書提供了李綠園的家世生平、交遊、

著述以及有關《歧路燈》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寶貴資料,搜羅較為完備,編排亦頗合理

,且詳注出處,為研究者所歡迎。

欒星校注本《歧路燈》出版後,立即在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地區引起熱烈反響

,中國大陸的《光明日報》、《文匯報》,台灣的《聯合報》,香港的《文匯報》、

《大公報》、《新晚報》等報章,紛紛以《埋沒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話小說〈歧路燈〉

出版》、《一部被埋沒二百多年的小說》、《再放光芒的〈歧路燈〉》、《被譽為〈

紅樓夢〉以外又一巨著》等標題加以報道,隨之,一些學者在各類報紙或學術刊物上

發表研究論文,對《歧路燈》展開熱烈討論。

3

1981年、1982年與1984年,在河南省鄭州、洛陽與開封先後召開了三次《歧路燈

》學術討論會,中州古籍出版社於1982年與1984年分別編輯出版了兩部《歧路燈》論

叢,收錄了提交前兩次學術討論會的部分論文和一些知名學者的文章。此外,散見於

各類刊物的論文亦為數不少。據不完全統計,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類報刊上發

表的有關《歧路燈》的研究論文(含少量報道文章)有110篇左右。這些論文對李綠

園的生平思想、《歧路燈》的思想傾向和藝術成就如結構、人物、語言等方面,進行

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討。亦有學者對小說中所表達的教育思想作專門研究,或對小說

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時期的開封城市經濟、有關戲曲的描寫及民俗等作詳細的考證

。由於李綠園及《歧路燈》本身思想及內容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學者們的研究涉及的

范圍亦較廣,並形成了不同的觀點。

這些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認為《歧路燈》無論在思想還是藝術上都

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與《儒林外史》相提並論;二是認為《歧路燈》是優秀

的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與《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間;第三種觀點較為平和,認為《歧

路燈》不及《紅樓夢》、《儒林外史》這些一流佳作,應屬於二流作品,但還是較為

成功的,有其獨特的風貌。

持否定觀點的,可以藍翎的文章《「埋沒」說質疑》(見《歧路燈論叢(一)》

)為代表。藍文認為:李綠園的「創作思想的確是中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精神的

大倒退,大大發展了開創人情小說的《金瓶梅》本來就有的說教因素的落後面,使『

人情小說』的發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燈》的確要宣傳儒家的正統思想,把這種

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燈」,「作為文學欣賞的對象,《歧路燈》就相當缺乏

藝術吸引力,能讓人愉快的讀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藝術平平的古代小說」,與

《醒世姻緣傳》一樣,「就二者思想的落後和藝術的平庸來看,『則伯仲之間,各有

短長,難分高下』。它們是同一創作思潮的產物,是『人情小說』發展過程中一股混

雜著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濁流」。其評價之低,在當時的學者中,可能沒有第二人。

持肯定觀點的,則可以張國光的長篇論文《我國古代的〈教育詩〉與社會風俗畫》(

見《歧路燈論叢(一)》)為代表。此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批駁藍翎的《「埋沒」說

質疑》而作,副標題即為《〈歧路燈〉新論兼評〈「埋沒」說質疑〉》。張文對藍文

作了嚴厲的批駁,並提出了對《歧路燈》的肯定性評價。張文認為「《歧路燈》是一

部值得借鑒的教育小說」,「李綠園不僅是一位小說家,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

家」,稱贊「《歧路燈》是我國古代社會的一幅風俗畫」,並且指出,《歧路燈》在

藝術結構、人物塑造、語言運用、人物描寫諸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就,認為「作者雖

然主要是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刻劃人物,但有時也不排斥浪漫主義」。張文的結論是,

「《歧路燈》是一部有較高的思想水平與藝術成就的古代長篇白話小說」,「在反映

封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暴露當時的魑魅魍魎的丑惡本質的深度方面超過了前者(《紅

樓夢》)」。張文建議,對這部「被埋沒了二百多年的優秀古典小說」,「做父母的

似可以一讀」,「青年人可以一讀」,「治文學史的人,更必需讀它」,「因為它確

可看作是新發掘出來的一部有價值的古代小說,即使不能與稍後的《紅樓夢》並駕齊

驅,但也足以使《儒林外史》相形見絀」。如此高的評價,在當時的學術界也是罕見

的。至於持中間態度的觀點,可以任訪秋、范寧等人的文章為代表。任訪秋在《漫談

〈歧路燈〉》(見《歧路燈論叢(一)》)一文中認為,「假若把《儒林外史》、《

紅樓夢》列為第一流,那麼《歧路燈》就不能不屬於第二流。因為不論是思想同藝術

,較之前兩書都是大有遜色的」,但對《歧路燈》的成就也作了肯定的評價,指出,

「《歧路燈》畢竟是一部長篇巨著,作者社會閱歷較深,而各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

……所以作者對清代中葉的朝章國政,科場慣例,社會風俗……書中凡涉及到的,無

不一絲不苟認真地給以詳細的論述與描繪,從而擴大了讀者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知

識,對於了解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精神面貌,是有著深刻的意義的。所以,在中國文

學史上是應該給它以一定的地位的」。范寧的《〈歧路燈〉讀後感》(見《歧路燈論

叢(二)》)也認為,「《歧路燈》整個思想主題是不高明的,人物塑造也不很成功

,但記錄了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中下層人物的思想狀況,涉及的生活面相當廣闊…

…讀者可以從其中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人間地獄」。實際上,任文與範文

肯定的主要還是在《歧路燈》這部小說的認識價值上,並不同意將之看成為一流佳作



無論是肯定也好,還是否定也好,畢竟反映了學術界對《歧路燈》的關注與熱情

,對於李綠園與《歧路燈》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令人遺憾的是,

到了80年代後期,這種富於學術氣氛的熱鬧局面漸漸趨於平靜,直至今日,雖然中國

大陸學術界還不時有關於李綠園及其《歧路燈》的論文發表,杜貴晨在1992年出版了

著作《李綠園與歧路燈》(遼寧教育出版社),但終究沒有形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學術

研究熱點。

4

與此同時,中國台灣與香港地區的學術界,對《歧路燈》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關

注。當欒星校注本出版後,似乎台灣與香港地區的熱情比大陸為高,所給予的評價也

幾乎是一致的贊揚與肯定。台灣出版界在80年代至少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燈》

,較之大陸為多。但學者發表的研究論文,則比較的冷靜與平和。如發表於1983年1

月13日台灣《中國時報》王孝廉的《歧路燈的再發現與再評價》一文認為:「這部被

埋沒了兩百多年的小說是一本相當可讀的小說,但充其量只能和另一本類似的小說《

蜃樓志》相等;將它與《紅樓夢》、《儒林外史》並列而為清代三大小說,是有些言

過其實的。」此外,台灣的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已有人將《歧路燈》作為研

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如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陳翠芬、輔仁大學中文研

究所碩士生鄭在亮(韓國),在1986年與1988年先後以《歧路燈研究》作為學位論文

,獲取碩士學位。鄭在亮回韓國後,將學位論文陸續發表於本國的《中國小說研究會

報》等刊物,引起了韓國學者的興趣。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台灣師大書苑有限公

司出版了吳秀玉的《李綠園與其〈歧路燈〉研究》一書。吳秀玉熱心於此項工作,曾

五次抵豫,二度入黔,搜集資料,訪問學者,歷五年寒暑,寫成了這部30餘萬言的著

作。全書共分七章,對李綠園的家世、生平事跡、著述及《歧路燈》的流傳、寫作背

景、思想內容、創作藝術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而詳盡的考察和探討,資料之翔實,可

以說超過了以往任何《歧路燈》研究著作。這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歧路燈》

的專著,但在中國大陸似乎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縱觀80年來《歧路燈》的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學術界,在總體上對《歧路燈》

的評價不高,主要是認為其思想陳腐,道學氣濃厚,專於說教,不具備反封建主義的

光輝,但對其在反映生活面之廣以及描寫方面如人物塑造、語言運用、情節結構等方

面的成就,仍給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期間,除了在20年代與80年代曾有過兩次《

歧路燈》研究的小高潮外,學者似乎很少有人願意對之下工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對於

《歧路燈》這樣一部有著獨特個性的長篇巨著來說,似乎也令人感到有點遺憾;但是

,據說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李延年,在1998年以《歧路燈研究》作為學位論文

,獲得博士學位。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筆者希望有更多的學者來研究李綠園與《歧

路燈》,以推動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全面深入與發展。

④ 考證小說里的藝術形象是必須的,學術上是有價值的嗎

錯的,剛剛做完

小說網站排行

第1名 文學屋

第2名 起點中文網

第3名 逐浪文學網

第4名 小說閱讀網

第5名 紅袖添香

第6名 幻劍書盟

第7名 書路網

第8名 爬爬E站

第9名 翠微居

第10名 黃金書屋

⑥ 蔣瑞藻的個人著作

蔣氏一生短暫,然得其岳父何乃普之助,得以大量購書,專心筆耕,著述盛富。其行世者有《小說考證》、《小說技談》、《新古文辭類纂稿本》,選編李慈銘《越縵堂詩話》、《續杜工部詩話》等,5種共84卷,另有盈尺未刊稿,惜片紙不存,幸其《花朝生筆記》、《花朝生文稿》及《羼提齋叢話》散見於《小說考證》,尚可窺豹一斑。其《小說考證》屬稱「時年僅二十一」,印行時亦僅「二十五」。該書鉤輯了大量小說研究資料,較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出版尚早12載(參見《魯迅故鄉的名人》第182頁)。

⑦ 考證小說里的藝術形象是必須的,學術上是有價值的

紅樓夢曹夢,包括科學,科學的版本,考證,脂肪學,即「紅樓夢」的作者,版本和評論作家「迷失草案」的研究,是紅樓夢的真正的夢想。從那一天起,「紅樓夢」的誕生,紅樓夢的研究開始。作家,哆啦A夢的作者,誰可以說是第一個續集。五四,胡,俞和研究等現代方法來研究「紅樓夢」,上前進了一大步反射,於是人們五四以前稱為「老紅色學校」的胡夢,主張俞叫紅樓夢的夢「新紅學派」。 200多年來,紅學產生了許多流派,有批評,評論「頌黨,孤獨派,研究派

⑧ 蔣瑞藻《小說考證拾遺》於哪年哪個出版社出版啊

1、《小說考證拾遺》蔣瑞藻編
出版社: 古典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57-07-00

2、《小說考證拾遺》蔣瑞藻編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上海)
出版時間:民國13 [1924]

這本書如今已經很難找到了,到一些大型公立圖書館或大學圖書館找找看,找得到的話可以將它復印下來。

⑨ 請介紹個好點的文學網站,不要那種小說閱讀網

十大文學網站
第一名:榕樹。榕樹作為網路中的最早文學網路,其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綜合影響力,榕樹可以排在第一,在萬千文學青年心裡,它就是一座文學聖殿,幾乎所有的網路寫手都在那裡發過作品,他留給網民的記憶是其他任何網站都無法取代的。時至今日,榕樹已經成為網路文學的代名詞了。
第二名:起點。論人氣,論知名度,起點都應當排在前三甲。大陸玄幻作品,盡出於起點。在玄幻寫手中,起點與幻劍一樣,都是他們心目中的聖殿。許多流傳於網路的玄幻作品,都是最先發在起點。因此,要想看到最新的玄幻作品,最好還是去起點。
第三名:貓撲。說到貓撲,很多網友都不會陌生。網路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幽默的網文,大多是出自貓撲。在貓撲,你會流連忘返,因為那麼搞笑的帖子層出不窮,千奇百怪的帖子都有。許多帖子可以讓你捧腹大笑不已。在國內網路上,論幽默論搞笑,沒有網站可以比得上貓撲。因此,貓撲排在第三,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了。特別是在出了一個「比我聰明的沒我漂亮,比我漂亮的沒我聰明」的小天女後,貓撲更是名震網路,幾有不知貓撲不稱網友之勢。
第四名:天涯。天涯也是網路上最有知名度的網站,幾乎每一個網民都聽過天涯的名字。有很多網民感嘆說:天涯的水太深入,一不小心就被淹死。的確,天涯藏著許多的高人,有很多其他網站的精英和名人都曾在天涯駐足過,並且留下了文字,只是我們有很多人沒注意到罷了。可以說,天涯是一個小型社會,君子與小人共處一室,紳士與流氓兼有。換句話來說,天涯就是一個江湖,在這個江湖裡,很多人留連忘返,這又吸引了更多的網友前來。

第五名:清韻。說人氣,清韻的人氣並不是很旺,為什麼清韻也能排在前五名呢?
原因就是清韻的定位非常鮮明,堅持文學本色,做一個純粹的文學網站。在清韻,聚集了一大批網路寫手。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各路高人。而且清韻的氣氛也很好。在那裡,完全只有心平氣和的交流,看到的只有高手論劍,偶爾也能看到高手坐而論道。這對於新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極高的學習提高機會。因此凡是新網友,一律都要去清韻看看,那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無可諱言,清韻的水平相當高,差不多和榕樹相當。特別是它的武俠,幾乎代表了大陸武俠的最高水平。清韻能做到這一步,的確很不容易,值得贊一個。
更加難得可貴的是,在清韻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廣告,看到的只有文學作品,而且其頁面設計也非常簡潔大方,看起來很舒服。在這里,不得不為清韻的苦心贊一個,網路中如果多一些這樣的網站,那將是網路文學的幸事。

第六名:紅初添香。紅袖"這個名字,帶著婉約的氣息,讓人立刻想起古代書生夜讀,夜闌人寂,有佳人白衣勝雪研磨添香,這是古代士子心中最最不沾煙火氣的美。
紅袖創立於1999年,原本是一個個人網站,元老除了今天的站長孫鵬,還有他當時的四個網友。原本只是個人濃厚的興趣,想不到卻慢慢地做出了點名氣,叫"紅袖添香"是五個人誰的主意,今天已不可考證,只記得當初是為了辦出鮮明的女性特色來,後來,這種概念漸漸地模糊起來,紅袖成了純粹的原創文學網站。
人世幾番變化,今天,當年的五個人只剩下孫鵬和disha還在堅持。網站的80多位志願編輯,則都是網站的網友,分散在各地,無償地為紅袖服務,就是為了不讓這一片凈土淪陷。從1999年7月到今年5月,紅袖在沒有任何資金援助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了近5年。5月,紅袖終於找到了同盟,雙方以成立公司的形式合作,由對方出資30萬,雙方各佔50%的股份。
對於紅袖,我也要贊一個,因為紅袖和清韻的情況差不多,也是純粹以文學為立身根本,似乎和清韻一樣,紅袖也不想走上商業化道路。

第七名,晉江。晉江是晉江電信局所發展起來的,當時只有五個管理者在努力操持。後來幾經變更,現在的管理層已經是第三度換血了。
晉江的發展和清韻有相似之處,又有著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晉江和清韻一樣,走得也是綜合文學的路子,但是清韻是以武俠見長,代表了大陸武俠文學的最高成就。而晉江則是以言情見長,代表著大陸言情文學的最高成就。
在晉江走出了不少的寫手,像明曉溪、藤、飛天紅豬等都是先在晉江發表作品,然後再出版作品的。這里不得不提及,晉江的出版機會也很發達,居出各大網站之冠。如果網友們在晉江發過帖的話,一定還記得出版有ABCD四個級別吧?可以這樣說,如果是得到讀者認可的作品,只要發在晉江,一般都有出版的機會。就這一點而論,晉江要比清韻做得好,因為在晉江,寫手有了出版的保證,作品質量自然更有保障了。
晉江作品的文風大多是華麗的,連回帖都是華麗的。在晉江呆的時候,常看見這樣的回帖「大人好華麗的文字阿」「一篇華麗的文字又要出來了」,實在有趣。

第八名:漢網。說起來,漢網是一個奇怪的網站,因為它宣揚大漢族極端主義,我也時常去那裡玩,有時候也不免被其中的文字激發起血性。在漢網中,「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成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幾乎每一個帖子都要來這么一句話。對此,也不能有太多的非議,畢竟他們也是出於一片愛國之心。
在漢網中,提到的最多就是衛青、陳湯、李世民、冉閔、岳飛、袁崇煥等這些中華民族英雄,討論最多的朝代就是漢朝和唐朝,最痛恨的朝代就是清朝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漢服也是漢網最先提出來的,記得漢網有過不少的帖子傳遍網路,像「遙想我偉大漢人當年」「千古第一英雄冉閔」等文章都是很有愛國激情的文章,不可不讀。
作為中華民族子孫,還是有必要去一下漢網,了解一下我們民族偉大的過去。只有了解了我們民族輝煌的過去,才能充分建立起我們的自信心。如果有網友是一位愛國憤青的話,建議不妨去漢網看一下。
另外不可不提的是,與漢網對立的滿網則經常有貶低漢人的帖子出現,漢滿之爭也成為網路上的焦點。

第九名:西祠。西祠和榕樹一樣,也是將自己定位在文學綜合網站上了。但是西祠一直是榕樹的追趕者。曾經與朋友談論,文學論道也就榕樹、紅袖、西祠、清韻可道,其他的不足為人道也。
其實西祠與榕樹、紅袖的寫手資源是共享的,有很多文章基本上是貼遍三家的。換句話來說,西祠與榕樹、紅袖形成了一個網路文學圈子,他們三家與清韻共同代表了網路文學。他們的發展歷史就是整個網路文學的發展歷史。他們的發展趨勢就是網路文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但是西祠的發展比起榕樹和紅袖來,具有較大的風險,因為西祠沒有吸引到足夠多的寫手,榕樹是以綜合文學見長,紅袖是以女性文學見長,清韻是以武俠見長,晉江是以言情見長,西祠又是以什麼見長呢?
不過憑著人氣,西祠還能排進十大,以後能不能排進十大,誰也不知道。

第十名就難以排出了,現在心中的候選名單就有鐵血、幻劍、龍空、碧海銀沙、西陸、水木清華、中青在線、強國論壇、凱迪等,均是難分伯仲啊~~~

北石原創文學
參考資料:http://yjc368.blog.163.com/

閱讀全文

與小說考證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xo契約女友小說全集 瀏覽:785
比白潔還好看的小說 瀏覽:736
現代醫術類醫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987
求短篇小說你懂滴 瀏覽:461
月落風渡寫的所有小說 瀏覽:623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