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文小說閱讀訓練(有答案)
父親的救援
張銘書
⑴1992年,我在地區高師讀書,父母親在老家種田。父親為貼補家用,不顧多年腰疼的老毛病,農忙之餘幫人跑起了長途貨運。這年父親已46歲。
⑵正是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親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所有的細節。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陰歷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著雨的時候,父親從外地跑車回來。剛一進村,就看見村支書迎頭擋在車燈前面,朝父親一個勁兒地擺手。父親趕緊剎車。支書一臉焦急地說:「快!你娃出事了!」原來他剛剛從電視里插播的緊急通告里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車禍,被緊急送往市一院,司機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錢,另有一本學生證,望家人緊急聯系。學生證上寫著我的名字,所以支書便急吼吼地來找我父親。
⑷父親的臉迅速變得煞白,他蹲在車下先抽了兩分鍾煙,然後抬頭問支書:「你家裡還有多少錢?」支書說:「也不太多。」父親說:「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親身上還裝著代收的幾千元貨款。
⑸父親不敢讓我母親知道,家也沒回,當即發動車,准備直奔市一院。車開到鎮子上,不敢再開了,因為手抖得太厲害。就從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戰友,幫忙駕車直撲市裡。從小鎮到市區僅八十公里,一個小時後就到了。
(6)主治醫生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繳錢:「傷情非常嚴重,需立即手術,如果再晚幾個小時聯系不到家人,雙腿將很難保住。」
⑺父親再也隱忍不住,眼淚嘩一下傾倒了滿臉。他跌跌撞撞地趕緊往繳費處跑。【示例:「再也」、「眼淚嘩一下傾倒」、「跌跌撞撞地趕緊」、「跑」等詞,寫出父親在得知「我」傷勢如此嚴重後的巨大悲痛,再剛強的父親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擊。】
⑻從繳費處回來,父親不顧護士的攔阻,硬闖進急診室。
⑼父親看到的是一張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過去。父親的心裡「咯噔」一下,因為他發現這個小伙並非他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我。父親從裡面退出來,反復端詳從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張學生證,學生證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沒有錯呀。父親迷惑了。
⑽這時來了幾名警察,警察告訴父親,這個小伙的身份剛剛弄清了,原來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車上偷了幾個學生的東西,被人發覺後就跳車狂奔,他做賊心虛,已經把所有追趕的人都甩掉了,還是不停地飛跑,結果就跑到了一個車輪下了。
⑾【A】父親這才鬆了一口氣。整個人虛脫得一身大汗,癱坐在門口的石頭台階上,再也站不起來。
⑿這時,父親的戰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兒子,你繳的住院押金怎麼辦?」
⒀父親說:「當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兒子,還害得差點嚇死我,哪能再給他白扔錢?」
⒁父親就到收費處去退錢。收費處讓父親找主治醫生開退費說明。主治醫生刷刷幾筆就開好了。
⒂父親卻猶豫起來,說,算了,這錢我不退了,你們接著給他治吧,長得那麼漂亮的小夥子,要是少了兩條腿多可惜呀,他家裡應該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會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術順利進行。
⒄此時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親想來學校找我,又怕打攪我睡覺,就和戰友在車里胡亂擠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來學校,看見我後,沖上來就緊緊抱了我一下。父親一貫性格剛強,平時很少流露感情,這次擁抱,還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恢復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陽光燦爛。他尋到我家,給我父親磕了仨響頭,非要認我父親為乾爹。
⒆我父親擔心他再學壞,就讓他跟自己學開車。
⒇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他已成為本市運輸業非常叫得響的一位老闆,去年,還被市裡評為「年度最具愛心十大人物」之一。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1期)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說的內容。(3分)
▲
11.文章第15段說「父親卻猶豫起來」,結合上下文,說說父親猶豫的原因。(3分)
▲
12.仿照對文章第7段畫線句的評注,從文中另外兩處畫線的句子中選擇一處,任選一個角度加以評注。(3分)
我選( ▲ )處,評註: ▲
13.文中的父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說說父親是個怎樣的人?(3分)
▲
14.聯系全文,小說標題「父親的救援」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 ▲
10.(3分)父親決然救援一個偷了自己兒子錢出車禍的小偷,並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對即可。)
11.(3分)父親想到了小夥子如果得不到及時醫治就得失去兩條腿,他的未來要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想到小夥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夥子的遭遇也會疼得心慌。(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選【A】句,評註:「才」、「虛脫」、「癱坐」、「再也」等詞寫出了真相大白後,父親緊綳的心弦一下子松開了,驚人的狂喜和驚人的打擊給父親帶來的情感變化是如此巨大。
我選【B】句,評註:「才」、「沖上來」、「就」、「緊緊」等詞寫出父親見到安然無恙的「我」內心的狂喜,這劫後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剛強的父親不禁真情流露。(評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確即可。)
13.(3分)勤勞、寬容(有愛心、善良)、愛家人。(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給分)。
14.(4分)一指父親用借來的錢救了小夥子的生命;二指父親用他的寬容和愛心拯救了小夥子的靈魂(精神)。(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⑵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⑶ 《身邊的優雅》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每一個人都可以優雅》閱讀題目:
1、本文的中心觀點是:
2、第二段中加點的「刻意」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3、文中列舉美國第66任國務卿賴斯的例子有什麼作用?
4、最後一段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優雅」,並列舉了一些優雅舉止的表現形式,你能再列舉兩三例嗎?
5、讀了此文,你認為一個優雅的人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
二、《每一個人都可以優雅》閱讀答案:
1、每一個人都可以優雅。
2、不能去掉。因為「刻意」一詞指出了那些一心想做紳士的人,只是在舉手投足間去模仿紳士,得到的只是形似,卻並沒有真正理解紳士的內涵,也不具備紳士的涵養,因而並不優雅。
3、說明一個人的相貌並不是優雅的標准,深厚的文化修養才是一個人優雅的決定因素。
4、示例:對公共設施的自發保護,來了客人起身相迎,在公共場合輕聲細語,在生活中尊老愛幼,等等。
5、示例:一個優雅的人應該具備深厚的修養、良好的教養、豐厚的文化積淀、真誠的美德、善良的品質,自然樸素,懂得尊重別人等。
⑷ 周正旺小說優雅 閱讀答案
相遇無緣天註定,有緣無份人無為。
若是無緣不強求,有緣不爭妄男人。
綠樹紅花交相映,鴛鴦戲水好畫面。
一幅佳景簾眼前,勾起相思甚痛心。
⑸ 「最美的是百合」閱讀 題目 及 答案
【語文】閱讀《最美是百合》的題目及答案
那是許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時,我的工資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沒有工作,且已懷孕了八個月。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我們開了一個小書店,還請了一個幫工。
她叫阿純,在一所中專讀書。此時,她正好放假,主動要來幫忙,而且執意不要工錢,只想藉此機會多讀一點書。
妻子說,暫時不拿工錢也行,搬過來和我們一起吃住,多少可以節省一點。
阿純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阿純是一個愛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懷疑她的嗓子眼兒里是不是掛了銅鈴?
阿純愛和妻子背著我說悄悄話。其實,她們的悄悄話大多也只是談論女人的化妝、穿戴,並沒有什麼秘密。
阿純總對妻子說:「商店裡有一種百合花布,你用來做連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著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著搖搖頭。
阿純說:「等生完寶寶再穿嘛!」
阿純用很美麗的語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語言還美麗的百合花。
她說:「不信你去看一看。」
經不住阿純的一再誘惑,妻子挺著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種布,淡黃的布面上那高雅潔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動。她在櫃台前站了許久,但她的手並沒有伸進口袋。她低下頭,匆匆地離開商店,一言不發地回家了。
一個下午,妻子也不多說話。
阿純好像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不知怎麼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連衣裙的布料價錢,等同於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妻子的選擇再簡單不過了。
妻子說:「也許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來再說吧。」
阿純看看我,輕輕地轉過頭去。
小書店的生意還不錯,因為小店附近有兩所學校和一個大工程局,來租書看的人還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錢盒裡裝了十七元錢。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阿純要回校上課,妻子也要臨產,小書店剛撐起門面,就面臨停業了。經過盤點,這一個月,我們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錢!
我和妻子堅持拿出九十一元錢給阿純,算她的工錢。阿純推辭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錢裝進一個信封,又把信封夾在書里,然後把書放到書包的最里層。
轉眼二十多天過去了,妻子住進了婦產醫院。有一天,我回家取東西,門衛室的大爺交給我一個小包袱,說是一個女孩送來給我妻子的。
妻子打開小包袱,裡面是那塊美麗的百合花布和一個小手鈴。
阿純在信里說:「大姐,我要去秦皇島基地實習了,這塊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錢』買來的,送給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百合花的美麗,但陽光一出來,滿坡的百合花最鮮艷!祝你生一個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寶寶!」
妻子坐在那兒,眼淚一滴一滴地滲入那疊得十分整齊的花布里。
(選自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排行榜》,文字有刪改)
20.下面對文章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小說選材精當,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B.小說雖然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但主題鮮明,能引起讀者共鳴。
C.小說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性格。
D.小說主人公阿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4分)
答:
22.在你眼裡阿純是怎樣的一個人?請概括阿純的性格特徵。(4分)
答: 。
2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富有意蘊,請分別指出「天空灰暗」「陽光」「百合花的美麗」在文中的含義。(3分)
答: 。
答案:
20、C
21、此細節不僅呼應前文,(2分) 而且為下文寫阿純用「工錢」買那塊美麗的百合花布送給「我」的妻子埋下伏筆(作好鋪墊)。(2分)
22、 阿純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富有愛心、善解人意、活潑清純的少女。
23、「天空灰暗」指身處困境;「陽光」指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對困難;「百合花的美麗」指幸福美好的生活。
⑹ 優雅的清潔工閱讀題答案
網路知道 提問
優雅的清潔工閱讀題答案
在老家縣城,有一位年輕英俊的清潔工,每天早晨拉著垃圾車經過我家樓下時,都會搖動他手上的搖鈴。當我提著垃圾袋走向他時,他總是微笑著,在垃圾車旁,優雅地做個「請」的姿勢,就像在說「歡迎光臨」。
他跟一般清潔工有所不同,總是打扮得很整潔,甚至時髦,像是在做一件很榮耀的事。有一次,我還看見,他用掃帚對准了地上的一個煙蒂,擺出打高爾夫球的姿勢,一桿把煙蒂揮入距離十來步的簸箕內,而且還頑皮地對我扮了個鬼臉……
我不知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華。原先他在省城一家賓館里當迎賓先生,後來因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顧病人,同時兼差做了一名清潔工。
在與垃圾打交道中,他總能抱著一顆感激淘金的心,因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優雅、自信、有禮的言行所感動,每次倒垃圾時,我都不忘說聲「謝謝」。對此,他很激動,他說,自己永遠不會看輕自己,但仍然在乎別人的尊重與肯定。
他把「勞動」兩個字演繹得尊貴無比。
一天見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為,他不僅幫我們帶走了生活垃圾,也凈化了我們的日漸蒙塵的內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俊秀—( )時尚—( )尊敬—( )高雅—( )
2.造句
不僅......也......
3.讀句子,回答問題
有一次,我還看見,他用掃帚對准了地上的一個煙蒂,擺出打高爾夫球的姿勢,一桿把煙蒂揮入距離十來步的簸箕內,而且還頑皮地對我扮了個鬼臉……
(1)摘抄描寫清潔工動作的詞語。
(2)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為什麼說「他把『勞動』兩個字演繹得尊貴無比」?
5.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體會?請寫下來。
快
明天要交
展開
我來答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匿名用戶
2014-06-14
1英俊 2時髦 3尊重 4尊貴
3答:「優雅」是指個人的行為舉止大方得體,不卑不亢。文章從語言,衣著和行為兩方面表現清潔工的優雅,
4演繹 一詞的意思是有一件事推斷出一個特殊的道理短文是由年輕的清潔工認真勤快的做好收拾垃圾的工作,樂觀的對待生活得出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5
1:讀了優雅的清潔工我的體會是:干什麼事都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不論你干什麼,不論你胖瘦,不論你高低,都不要看清自己,都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
2:我體會到他的性格開朗,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3:因為雖然他是個清潔工,但它永遠不會看清自己,同樣也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4 3
⑺ 誰可以提供現代文閱讀題典答案給我
2010年最新名校模擬題典金匯:
現代閱讀精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叩問靈魂
周玉奇
靈魂虛無縹緲,如何叩問?靈魂是否存在,眾說紛紜,何必叩問?人是群居的動物,常愛走親訪友。然而,無論你如何地前呼後擁,如何的高朋滿座,你的靈魂總是寂寞的。偶爾地叩問一兩下靈魂,是為了使靈魂更寂寞、更深沉;是為了讓靈魂在心中紮根。
世界上真正有勇氣叩問靈魂的人並不多。盧梭的《懺悔錄》是一種叩問方式:一個18世紀的法國平民思想家以懺悔的心情,譴責他不光彩的過去。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是另一種叩問形式:他像魯迅先生那樣,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沉痛袒露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中國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醜陋,意在引起療救的注意,這是一種愛的叩問。巴金老人在人生的暮年用他顫抖的手書寫出一部《隨想錄》,這是要他的靈魂在大幕拉上之前登場,講一番真話。共產黨領袖瞿秋白在告別人世之際,他說了《多餘的話》。不管這《多餘的話》是否多餘,不管世人如何對《多餘的話》說長說短,我私意以為,《多餘的話》是秋白對自己對他人靈魂的叩問,不管這叩問是和風細雨,是重磅出擊,或是萬箭穿心。《多餘的話》並非多餘,只有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秋白才能一展胸襟。他在與世長辭之前似乎還要向人們貢獻些什麼。彭德懷上萬言書,何嘗不是以另一種方式對你我靈魂的叩問?顯然,叩問自己或他人的靈魂不是人人願做、人人敢做的。
人的叩問靈魂,或在夜深人靜,或在年老力衰,或與死神接吻,或在痛苦中,或在病患里……這也許是人與靈魂的距離此時最近的原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時對靈魂的叩問往往更真切、更動人。可以設想,春風得意的男男女女,如果要來叩問靈魂,不是讓你覺得矯情,就是顯得輕飄,這可能是靈魂距離他或她遙不可及的緣故吧!人的靈魂真的像個小精靈,讓人捉摸不透。當你事業有成、情場得意、婚姻美滿、體健貌美時,這小精靈不知躲到了什麼地方睡大覺;一旦你苦了、病了、痛了、貧了、殘了、不想活、或者不能活了,此時小精靈便隨侍左右,噓寒問暖。所以,物質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較難叩問靈魂,而精神世界豐美的人,卻能常常去拜訪自己或他人的靈魂。
人的靈魂是應當不時叩問的。如此做來,它會使你時時追問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看一眼《辛德勒的名單》和《拉貝日記》,你作為人類的一分子,能不為人性的喪失和人類的殺戮汗顏?踏訪重慶的《紅岩魂》展覽館,面對《泰坦尼克號》的海底殘骸,一邊是人的毀滅,一邊是愛的永生,你的靈魂還不出竅?「挑戰者」號在升空1分12秒後,連同它的7名宇航員一起粉身碎骨,人類為叩問宇宙獻身,同時,那種悲壯的場景又使人類的靈魂接受了一次偉大的洗禮。
人是靈肉的集合體,人對靈魂的叩問不必偶爾發生在冥冥之中。人在順境時不忘叩問一下自己的靈魂,實在難得。人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之中都不願或不敢叩問靈魂,則註定他或她已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了。這便是叩問靈魂的要義。
14.文章以兩問句開頭,有什麼好處?(4分)
15.文章第二段列舉了很多名人和偉人的事例,是為了闡明什麼道理?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6分)
16.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應如何理解?(6分)
17.綜合全文來看,人為什麼要叩問靈魂?(「叩問靈魂」的意義是什麼?)(6分)
【參考答案】
14、(1)提出了兩個人們關心的問題,引起讀者的思考;(2)照應標題,使「叩問靈魂」的內容更加具體,針對性更強;(3)總領下文,是下文行文的總綱。(答對兩點即可得分)
15.、(1)叩問靈魂不是人人願做、人人敢做的,叩問靈魂需要勇氣(世界上真正有勇氣叩問靈魂的人並不多);(3分)
(2)解決了「如何叩問」的問題,照應上文。(3分)
16、物質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較難叩問靈魂,而精神世界豐美的人,卻能常常去拜訪自己或他人的靈魂。(4分)
17、(1)可以使靈魂更寂寞,更深沉;(2分)
(2)為了讓靈魂在心中紮根;(2分)
(3)會使人時時追問人生的意義和價值;(2分)
(4)可以使人類的靈魂接受洗禮。(2分)
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完成14-17題。
泰山很大
汪曾祺
描寫泰山是很困難的。它太大了,寫起來沒有抓撓。三千年來,寫泰山的詩里最好的,我以為是《詩經》的《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很難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體會到泰山是有那麼一股勁兒。詹即瞻。說是在魯國,不論在哪裡,抬起頭來就能看到泰山。這是寫實,然而寫出了一個大境界。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對泰山簡直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好發出一連串的感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惑矣!」完全沒說出個所以然。這倒也是一種辦法。人到了超經驗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就只好狗一樣地亂叫。杜甫詩《望岳》,自是絕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句話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者,這一句詩表現了他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就有點灑狗血[注]。李白寫了很多好詩,很有氣勢,但有時底氣不足,便只好灑狗血,裝瘋。他寫泰山的幾首詩都讓人有底氣不足之感。杜甫的詩當然受了《魯頌•閟宮》的影響,「齊魯青未了」,當自「魯邦所詹」出。張岱說「泰山元氣渾厚,絕不以玲瓏小巧示人」,這話是說得對的。大概寫泰山,只能從宏觀處著筆。酈道元寫三峽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刻琢精深,以其法寫泰山那不大適用。
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徐志摩寫泰山日出,用了那麼多華麗鮮明的顏色,真是「濃得化不開」。但我有點懷疑,這是寫泰山日出,還是寫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會這樣寫。周作人大概根本不會去寫日出。
我是寫不了泰山的,因為泰山太大。我對泰山不能認同。我對一切偉大的東西總有點格格不入。我十年間兩登泰山,可謂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進入我的內部,我也不能外化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達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強者之山——我自以為這個提法很合適,我不是強者,不論是登山還是處世。我是生長在水邊的人,一個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經過了七十歲,對於高山,只好仰止。我是個安於竹籬茅舍、小橋流水的人。以慣寫小橋流水之筆而寫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雞吃綠豆——強努」。
同樣,我對一切偉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視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於封禪。封禪史上最突出的兩個人物是秦皇、漢武。唐玄宗作《紀泰山銘》,文詞華縟而空洞無物。宋真宗更是個沐猴而冠的小丑。對於秦始皇,我對他統一中國的豐功,不大感興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與我無關。我只從人的角度來看他,對他的「蜂目豺聲」印象很深。我認為漢武帝是個極不正常的人,是個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個變態心理的難得的標本。這兩位大人物的封禪,可以說是他們的人格的誇大。看起來這兩位偉大人物的封禪實際上都不怎麼樣。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風雨,嚇得退下來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風雨算什麼呢?他橫下心來,是可以不顧一切地上到山頂的。然而他害怕了,退下來了。於此可以看出,偉大人物也有虛弱的一面。漢武帝要封禪,召集群臣討論封禪的制度。因無舊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說一氣。漢武帝惱了,自己規定了照祭東皇太乙的儀式,上山了。卻誰也不讓同去,只帶了霍去病的兒子一個人。霍去病的兒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他的死因很可疑,漢武帝究竟在山頂上鼓搗了什麼名堂,誰也不知道。封禪是大典,為什麼要這樣保密?看來漢武帝心裡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並不靈驗,為人所譏。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無字碑(無字碑是一個了不起的傑作),在亂雲密霧中坐下來,冷靜地想想,我的心態比較透亮了。我承認泰山很雄偉,盡管我和它整個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認偉大的人物確實是偉大的,盡管他們所做的許多事不近人情。他們是人里頭的強者,這是毫無辦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對名山大川、偉大人物的偏激情緒有所平息。
同時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微小,我們平常,更進一步安於微小,安於平常。
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從某個意義上說,泰山是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的價值。
(節選自《汪曾祺散文•泰山片石》,有改動)
[注]灑狗血:(戲曲演員)脫離情節而賣弄滑稽、武藝或做過火的表演。
14.從全文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泰山很大」的?請加以歸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結合原文,分析作者為什麼說「泰山是一面鏡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對文章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作者的氣質本不適合寫泰山,但本文卻寫出了泰山之大,其巧妙之處在於作者獨辟蹊徑,迴避了對泰山風光的描寫而從文化角度去揭示其博大的內涵。
B.文章中作者情緒由開篇的偏激轉為憤懣,最後歸於平和,這種情緒變化的過程實質是作者坎坷人生經歷的藝術象徵。
C.作者以慣寫小橋流水之筆,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選取了泰山上的秦刻石和無字碑兩處小景進行描寫,成功地表現了泰山的雄偉恢弘。
D.本文多處引用古詩、典故,提及不少名人軼事,不僅豐富了文章內涵,而且提升了文章品位,是一篇優秀的文化散文。
E.文章感情真摯自然,有分析,有感悟,語言幽默活潑,筆力遒勁老到,與他的《胡同文化》一樣,於嬉笑怒罵之中展示出作者對傳統文化和現實人生的深刻反思。
【參考答案】
14.【答案】從不同文化人對泰山的描述,寫泰山境界宏大;從不同帝王的封禪,寫泰山政治文化內涵博大;從作者的認識變化,寫泰山對人的心靈震撼。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文章共有8個自然段,分3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3自然段,寫不同的人對泰山發出不同的描述,表現泰山宏偉闊大,實在難以描寫。其中第1段選取《詩經》、漢武帝、杜甫、李白、張岱;第2段選取徐志摩、周作人;第3段選取作者自己。第二部分是第4自然段。通過唐玄宗、漢武帝、秦始皇等偉人們對泰山的封禪的神秘,突出泰山的政治色彩,彰顯其博大的政治內涵。第三部分是包括5-8自然段。通過作者自己二次登山的感悟,寫泰山使「我」受到教育,從偏激走向平和,顯出泰山的人文魅力。
15.【答案】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人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在文章的第二段段首,那麼它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毫無疑問應該是承上啟下(過渡)。題目要求作簡要分析,就應該把上文(尤其是上一段)的大意,和下文(尤其是下一段)的大意概述出來,也就是說明它是怎樣承上啟下的。
16.【答案】無論是文人、帝王還是遊客,泰山都照出了他們各自的不同。從杜甫、李白等人描寫泰山的詩文中,照出了他們不同的思想、才情、風格和氣質;從秦皇、漢武的封禪行為,照出了他們人格誇大的一面和虛弱的一面;從作者再次登臨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終安於微常。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首先結合語境,「泰山是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的價值」,這是一種比喻說法,把泰山比喻成鏡子,不同的人在泰山面前,都現出不同的形狀。篩選出文中的主要信息,會發現作者主要寫了文人、帝王和我三類人,文人詳寫杜甫與李白,帝王詳寫漢武帝與秦始皇。在泰山面前,杜甫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者,李白底氣不足;秦始皇中途退回,顯出偉人虛弱一面,漢武帝心理變態,把封禪搞得神秘莫測;我則在泰山的反觀中,從偏激趨於平和,認識自己微小平常,且更加安於微小平常。
17.【答案】A、D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考生現代文閱讀的能力。B項盲目拔高。「這種情緒變化的過程實質是作者坎坷人生經歷的藝術象徵」脫離文本,盲目拔高了文章主旨。C項曲解文意。首先,作者並沒有對「秦刻石和無字碑」進行描寫;其次,作者選取這兩處小景,也只是自己思想情感的一個轉折點,並沒有「成功地表現了泰山的雄偉恢弘」。E項無中生有。本文沒有「展示出作者對傳統文化和現實人生的深刻反思」。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孤獨的普希金 肖復興
(1)來上海許多次,沒有去過岳陽路看過一次普希金的銅像。忙或懶,都是托詞,只能說對普希金缺乏虔誠。似乎對比南京路、淮海路,這里可去可不去。
(2)這次來上海,住在復興中路,與岳陽路只一步之遙。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銅像盡收眼底。大概是緣分,非讓我在這個美好而難忘的季節與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湧出許多普希金明麗的詩句,春水一般盪漾。
(3)其實,大多上海人對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從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過是沒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電桿一樣。提起他來,絕不會有決斗的刺激,甚至說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詩。
(4)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於是,人們繞過他,到前面不遠的靜安寺買時髦的衣裝,到旁邊的教育會堂舞廳跳舞,到身後的水果攤、酒吧間捧幾只時令水果或高腳酒杯……
(5)當晚,和朋友去拜謁普希金。天氣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風吹送著溫馨。銅像四周竟然了無一人,散步的、談情說愛的,都不願到這里來。月光如水,清冷地灑在普希金的頭頂。由於石砌的底座過高,普希金的頭像顯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我想更不會有痴情而又有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頸,如我們一樣仰視普希金那一雙憂郁的眼神了。
(6)此時,教育會堂舞廳中正音樂四起,爵士鼓、打擊樂響得驚心動魄。紅男綠女出出進進,纏綿得像糖稀軟成一團,偏偏沒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7)我很替普希金難過。我想起曾經去過的莫斯科阿爾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廣場的普希金銅像旁,即便是飄飛著雪花或細雨的日子裡,那裡也會有人憑吊。那一年我去時正淅淅瀝瀝下著霏霏雨絲,故居前,銅像下,依然擺滿鮮花,花朵上沾滿雨珠宛若凄清的淚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誦著普希金的詩句,那詩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無比溫馨濕潤,讓人沉浸在一種遠比現實美好的詩的意境之中。
(8)而這一夜晚,沒有雨絲、沒有鮮花,普希金銅像下,只有我和朋友兩人。普希金只屬於我們。
(9)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這里,除了幾位老人打拳,幾個小孩玩耍,沒有人注意普希金。銅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燦爛的陽光下。
(10)朋友告訴我: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毀於日本侵略者的戰火中,第二尊毀於我們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銅塑像屹立在那裡半個多世紀安然無恙,我們的普希金銅像卻在短短時間之內連遭兩次劫難。
(11)在普希金銅像附近住著一位現今仍在世的老翻譯家,一輩子專事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親眼目睹普希金的銅像是如何被紅衛兵用繩子拉倒,內心的震動不亞於一場地震。曾有人勸他搬家,避免觸目傷懷,老人卻一直堅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兩不厭,度過他的殘燭晚年。
(12)老翻譯家或許能給這尊孤獨的普希金些許安慰?許多人淡忘了許多往事,忘記當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將美好的事物毀壞掉,當然便不會珍惜美好的失而復得。年輕人早把那些悲慘的歷史當成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怎麼會涌動老翻譯家那般刻骨的思緒?據說殘酷的沙皇讀了普希金的詩還曾講過這樣的話:「謝謝普希金,為了他的詩感發善良的感情!」而我們卻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拋在寂寞的街頭。
(13)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經對於春天的詛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現對我是多麼沉重,
……
還是給我飛旋的風雪吧,
我要漫長的冬天的幽暗。
(14)有幾人能如老翻譯家那樣理解普希金呢?過去只成了一頁輕輕揭去的日歷,眼前難以抵擋春日的誘惑,誰還願意去在凜冽風雪中洗滌自己的靈魂呢?
(15)離開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來到普希金的銅像旁。陽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綴滿普希金的臉龐。真好,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獨,身旁的石凳上正坐著一個外鄉人。我為遇到知音而興奮,跑過去一看,失望透頂。他的手中拿著一架微型計算機正在算帳,很投入。他的額頭滲了細細的汗珠。
(16)我們又來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更被貓咬一般難受。石座底部刻有的「普希金(1799—1837)」字樣中,偏偏「金」字被黃粉筆塗滿。莫非只識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嗎?
(17)我們靜靜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陽光和微風在無聲流瀉。我們望著普希金,普希金也望著我們。
14.閱讀第7段,作者寫到「我想起曾經去過的莫斯科阿爾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的詩意中」,為什麼寫這個場景?(4分)
答:
15.解說文中畫線語句所表達的含義。(6分)
(1) 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3分)
答:
(2)過去了只成了一頁輕輕揭去的日歷,眼前難以抵擋春日的誘惑,誰還願意去在凜冽風雪中洗滌自己的靈魂呢?(3分)
答:
16.題目「孤獨的普希金」有多層含義,請根據全文內容,加以解釋。(6分)
答:
17.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的主旨(6分)
答:
【參考答案】
14.表現了俄羅斯人民對普希金的愛戴、崇敬之情(2分),對比襯托(或反襯)出大多數上海人對普希金的冷漠。(2分)
15.(1)無論在時間上(1分),還是在空間上(1分),普希金距離當代大多數人十分遙遠。普希金在心靈上(或精神上)距離人們遙遠。(或「人們對普希金所代表的文化或及精神(思想)十分陌生)(1分)
(2)對於過去那段踐踏、毀滅文化的沉重歷史,人們輕易地忘掉。人們沉浸在物質的享受和對金錢的追求中,沒有人願意在痛苦的磨礪中凈化自己的靈魂。(3分)
(4分,「過去的日歷、春日的誘惑、凜列風雪」。三點必須解釋出來,各1分,意思對即可)
16.①上海街頭的普希金塑像無人拜謁。②普希金的詩作無人閱讀。③普希金所象徵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備受冷落。④作者含蓄地表達了對冷落普希金這種現象的否定態度。(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答對3點可給滿分)
17.主題:通過三次瞻仰普希金銅像的所見所思所感(2分)揭示出當代很多人只重視追求物質享受(如視覺的、聽覺的、娛樂的、金錢的追求)而忽視了對高雅境界的追求,缺少了與崇高精神與思想的往來,(2分)表達了作者既無奈又痛苦,既遺憾又憂慮的復雜情感。
⑻ 求一篇小說閱讀試題的答案
現代文閱讀訓練——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