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部知名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外國文學作品,並寫出作品的內容簡介
《小王子》
這是法國當代一部有名的童話——法國作家聖一埃克絮佩里「為大人們寫的童話故事」。但也受到小讀者的喜愛。作者在獻辭里寫道:「獻給萊昂·韋爾特 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了一個大人。我這樣做有三個重要的理由,其一是:這個大人是我在人世間最要好的朋友;其二是:這個大人什麼都能明白,就連那些給孩子們寫的書都能看懂;其三是:這個大人居住在法國,在那裡他飢寒交迫,急需得到安慰。如果所有這些理由仍嫌不足的話,那麼我願把這本書獻給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所有的大人原先都是孩子(但他們中只有少數人記得這一點)。所以,我把我的獻詞改為:獻給童年時代的萊昂·韋爾特」 《愛麗絲夢遊仙境》(又名愛麗絲漫遊奇境;英語: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國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以筆名路易斯·卡羅爾於1865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故事敘述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女孩從兔子洞進入一處神奇國度,遇到許多會講話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動的紙牌,最後發現原來是一場夢。本書出版之後即廣受歡迎,兒童和成人都喜愛這部作品,並且反復再版至今。至今已有超過五十種語言的譯本,上百種不同版本,以及許多戲劇、電影等改編作品。
《誰動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生動的闡述了「變是唯一的不變」這一生活真諦,據說已經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或許每一個人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樣,但千萬不要說這個道理我懂,如果那樣就說明你依然懼怕改變自己。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面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本書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同學聚會」——講述一群過去的同窗在一次聚會上討論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核心——「誰動了我的乳酪」的故事。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
在故事中,你會發現,當面對變化時兩個老鼠做得比兩個小矮人要好,因為他們總是把事情簡單化;而兩個小矮人所具有的復雜的腦筋和人類的情感,卻總是把事情變得復雜化。這並不是說老鼠比人更聰明,我們都知道人類更具智慧。但換個角度想,人類那些過於復雜的智慧和情感有時又何嘗不是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呢?
當你觀察故事中四個角色的行為時,你會發現,其實老鼠和小矮人代表我們自身的不同方面——簡單的一面和復雜的一面。當事物發生變化時,或許簡單行事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便利和益處。
乳酪牆上的話:
1、變化總是在發生:
他們只是不斷地拿走你的乳酪。
2、預見變化:
隨時做好乳酪被拿走的准備。
3、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乳酪,以便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4、盡快適應變化:
越早放棄舊的乳酪,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乳酪。
5、改變:
隨著乳酪的變化而變化,並享受變化。
6、享受變化!
嘗試冒險,去享受新乳酪的美味!
7、做好迅速變化的准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記住:他們仍會不斷地拿走你的乳酪。
本書的第三部分,「討論」——是那些同窗好友們圍繞這個故事展開的討論,他們討論這個故事的意味,以及如何把這個故事帶給人們的啟迪運用到生活與工作中去。
有些讀過成書之前的手搞的讀者讀完故事本身後就停下來,不再繼續閱讀關於這個故事的討論。另外一些人則更樂於新聞記者故事後面的「討論」,因為他們認為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可以思考如何將從故事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去。
「乳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這三本書都算吧,重點是都比較短可讀性強,很有趣味,有中英文翻譯對照版,還有彩圖版,應該適合小學生讀,那些長篇的世界名著小學生是讀不進去的。希望幫到你。
Ⅱ 三人行(艾米新作)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三人行(艾米新作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源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三人行(艾米新作)
如果不是聶宇舉著一張寫有「接E市來的安潔」字樣的白紙,安潔絕對不會想到那就是聶宇。名字叫「聶宇」,人卻那麼矮,幾乎只有她高,怎麼能叫「聶宇」呢?叫個「聶平」 還差不多。當然聶宇可能不止她那麼高,但她對那些她不用仰著臉看的人都是一個感覺,好像別人都只有她那麼高一樣。
她一直覺得從一個人的名字就能推測出一個人的長相、身材、甚至人品。像毛澤東,一聽就知道有潤澤東方世界的雄心,聽說毛澤東至少有一米八。
她姐夫叫梁超,她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想像出一個高大英俊的男生形象來。後來姐姐帶著姐夫回國探親,姐夫果然不負她望,跟她的想像**不離十。她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所以她有點想當然地認為聶宇會是個高大威猛的男生,哪裡知道……
她對男人的外在美很有一些成見,總覺得最完美的是像她姐夫那樣,身材帥,臉也帥。但如果這二者必居其一的話,那她寧願要身材。試想一下,一個高高大大的男生,即便長相不那麼出色,但穿幾……
請採納
Ⅲ 鳳凰行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鳳凰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鳳凰行-第二集:鳳凰-今夜請個假,更不了啦.明天兩更5000字以上.
今夜請個假,更不了啦.明天兩更5000字以上.
估計中午一章下晚上接近24點,這章比較輕松但還是精彩.
不好意思鳥,如果大家問白天為什麼不更,呃,不好意思.白天基本有事支不開時間.
千載中文網為書友提供小說鳳凰行在線免費閱讀,電子書TXT、UMD、CHM、JAR、JAD下載!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即作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鳳凰行-作品相關-關於書的更新.
先告罪一下,我的錯誤就是同時寫兩本書.
既然我寫了兩本,兩本也都有了一定的規模,如果我停更一本,那麼我對不起另一本的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寫書,三千一章,大概花費三小時,如果兩本每天個一章,那麼起碼也要七小時.
由於我的時間有限,我也知道時間和乳溝一樣,擠擠也是有的.但是,我這人比較貪心,既希望不斷更,同時也很在乎書的……
應該是全本了
Ⅳ 值得一讀的文學作品
老舍:中國一百年間有兩位白話語言大師,現代的老舍,當代的王小波。老舍最初是以寫著玩的心態開始文學創作,就這么「玩票」玩出來個文學大師。老舍的作品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北京,比較書面化的口語,讓今天的人讀起來也絕對沒有閱讀障礙,這方面的佳作是《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小說有些時候是可以當歷史讀得,比如據說美國今天講授20世紀初的美國,會讓學生去讀《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遠比乾巴巴的歷史書有趣得多。另外中篇《斷魂槍》絕對是佳作,其中可見老舍功力之深。本來一定能成為名垂青史的傑作《正紅旗下》,遺憾沒有寫完(小說創作於60年代初,未完成老舍即自沉湖底),完成的部分只有不到10萬字,仍然很值得讀讀。
沈從文:讀沈從文的文字是一種享受。幾年前去鳳凰古鎮,特意去拜謁了沈從文的墓。和熱鬧的古城相比,那裡冷清了不少。墓碑上刻著這樣16個字,「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是沈從文一生的寫照。沈從文一生自稱「鄉下人」,他鄙夷城市中虛偽、匆忙的生活狀態,嚮往純潔、質朴的生命。沈從文剛成名的時候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其語言十分流暢、簡練。想練習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讀沈從文的作品是很好的選擇。有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記》。小說最有名的是《邊城》、《長河》。短篇《三三》、《瀟瀟》、《丈夫》,我很喜歡。自傳性作品《從文自傳》可以說是自傳文體的典範。另外,沈從文有一本《古人的文化》,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本很好的書。
Ⅳ 冰心的作品《讀書》全文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我自從會認字後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4 歲時讀母親教給我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後的那幾冊,而是7 歲時開始自己讀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後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鍾頭,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於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後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就只學過那個字一半部分。
談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後忘了是什麼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這時就同時還看了母親針線笸籮里常放著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於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
時為我的作文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著「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還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只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於那部述說「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大加欣賞。
那部書里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看了使我氣憤填胸!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盪寇志》強多了。
《精忠說岳》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大的印象,雖然岳飛是我從小就崇拜的最偉大的愛國英雄。在此順便說一句,我酷愛古典詩詞,但能夠從頭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滿江紅》「怒發沖冠」那一首,還有就是李易安的《聲聲慢》,她那幾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得十分動人,尤其是以「尋尋覓覓」起頭,描寫盡了「若有所失」的無聊情緒。
到我11 歲時,回到故鄉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書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給他的《茶花女遺事》,使我對於林譯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那時只要我手裡有幾角錢,就請人去買林譯小說來看,這又使我知道了許多外國的人情世故。
《紅樓夢》是在我十二三歲時候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並不大,賈寶玉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後,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訪問回來後即因傷腿,閉門不出,「行萬里路」做不到了,「讀萬卷書」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會得到許多書刊,知道了許多事情,也認識了許多人物。同時,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
比如說看了精彩的《西遊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傳》,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乏味的《盪寇志》,等等。對於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朴淺顯的篇章,那怕只有幾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1989年9月8日清晨國際掃盲日中國教師節前夕。
此文出自現代·冰心《憶讀書》
寫作背景:
《憶讀書》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不同於其它此類的文章大多是讀書說教。更像是敘事,因而讓讀者不乏親切感。
作者冰心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通常在這一類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多是基於理論的理性說教。如: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等等,讓低齡讀者讀來索然無味,自然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對於讀書的興趣。
而冰心奶奶這篇文章卻另闢蹊徑。首先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話,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讓讀者終身難忘。
作者簡介:
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活了到近21世紀,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 。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她歌頌母愛,童真,自然。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文章被人們稱為「春水體」、「冰心體」。她還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
Ⅵ 小說閱讀網 3萬字
一張隨便你寫多少字,進入作家中心後有點那個寫新章節,最下面有字數規定,是200~10000字。三萬字的話不一定是一章寫三萬字。你可以分章來寫,就比如說你第一章寫了一千字,寫三十章一千字的文章後就到了三萬字。到了三萬字後發站內信給編輯部,請求復審。如果通過審核的話,小說就能和讀者見面了,當然這只是長篇小說。如果你寫短篇的話,就不用到三萬字了。長篇小說的話,一般如果是校園的話,一兩千字一章就可以了。如果是入VIP的章節或者是都市言情一類的,一章節大概字數會比較多。
————
最後祝你寫作愉快。加油!
Ⅶ 《三人行》全文王願堅的作品
三人行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樹跟前再休息!」指導員王吉文望著前面四五百米處一棵小樹,又暗暗地下了一次決心。那棵小樹的葉子早被前面的部隊摘下來吃掉了,只剩下些光禿禿的枝丫,挑著幾個乾巴葉片。因此,在王吉文看來,它似乎比實際距離要遠一些。
幾天來,他一直用這個辦法來給自己打氣,這辦法卻漸漸失去了效用。他確定的目標越來越近,而且也更常常懷疑起自己的眼睛:該不是眼睛有什麼毛病吧,為什麼看來很近,走起來卻這么遠?
這次又是這樣,他沒有走到既定距離的一半就有些支持不住了。頭開始有些發暈,腿也軟綿綿的,脖子因為用力往前探著,扯得脖筋暴跳作痛,真擔心再一用力就會「咯蹦」掙斷的。特別是胸前的傷口,隨著他急促的呼吸.裡面那條紗布捻子像一把小銼在來回拉動,痛得他艱難地一步一挨地向前走著。一星期以前,他帶著他的連隊踏進這茫茫的草地,這草地是多麼平坦啊!可是眼前這路卻變得坑坑窪窪;水草那麼滑,簡直站不穩腳;草根太多了,稍不留神就會摔倒……
通訊員小周伏在指導員的身上,覺得身體晃動得厲害。憑經驗,他看出指導員又撐不住了。他說:「指導員,快休息一下吧!」
「不!」王吉義故意把聲音提得很高。他知道第一次休息了,就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為了不讓小周那雙潰爛了的腳落到泥水裡,他把小周的屁股用力往上託了托。他說:「不要緊,只要你再給我增加點『營養』就行。」
小周騰出一隻手,把懷里的車前菜葉子翻了翻,揀了兩片嫩葉,摸索著放進指導員的嘴裡。他們已經斷糧兩天了,就靠這東西塞肚子。兩個人把吃這種野菜葉子叫做「增加營養」。
好容易走到那棵樹底下,王吉文揀塊干點兒的地方把小周放下來。剛彎下身,忽然聽見小周喊了聲:「喂,同志,哪個單位的?」
王吉文這才發現樹底下還躺著一個同志。那同志見有人來,慌忙抹了抹眼睛,卻沒有說什麼。
王吉文連忙湊過去,親切地問:「怎麼,也掉隊了?」
「不……不行啦!」那同志伸手揭開蓋在身上的那塊油布,指著小腿肚上一處被水浸壞了的傷口,有氣無力地說。
「別泄氣,同志,我們想辦法走!」王吉文安慰他說。
「不,自己的傷自己明白……」那同志指指身旁那支步槍,接著說:「同志,請你把這支槍帶著,替我上繳吧。我是十三團二連的,我叫黃元慶……」說到這里,他喘了口氣,從挎包里掏出了一副綁腿扔給小周,深情地說:「給你,小同志,你好好地活著出去,繼續革命!」
一陣風吹過,樹上那幾片孤零零的葉子沙沙地響了幾聲。小周便哽咽著接過了綁腿。
王吉文也覺得心裡一陣酸楚。憑他做了兩年指導員的經驗,他知道,有的戰士在戰斗中視死如歸,但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面前,特別是看來陷入絕境的時候,容易莽撞地選擇一種最簡單的對待自己的辦法。他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同志,你為什麼這樣想?……」他本來還想再說些什麼,可是沒說出口。他只顧發愁:這兩個不能行動的同志,可怎麼帶他們走?
他正在想著,忽然看見遠處出現了一簇人影。人影小了,還有一匹馬。他心裡頓時高興起來。但是這伙人走到跟前,他卻失望了。馬上坐著兩個人,牽馬的那個人肩上背著兩支步槍,一手牽著韁繩,一手攙著一個病號。王吉文仔細一看,原來是師長。
師長向他們三個人看了看,默默地從槍筒上解下已經空了半截的米袋子,抓了一把炒麵給王吉文,然後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走?」
「這個同志傷很重……」王吉文指著黃元慶回答。他知道師長是個嚴厲的人,不由得有些心慌。
「背上他走!」
「我,我已經背了一個……」
「同——一志……」師長向前跨了一步,直看著王吉文的臉,話說得又低又慢,聲音還有些沙啞。王吉文看見師長的眼睛裡閃過一種焦灼、痛苦的神情。師長沒有把話說下去,突然提高了聲音說:「背上他!」
說完,師長扭轉身,挽起韁繩,扶著傷員,又蹣跚地向前走了。
一個人背兩個人,王吉文思索著這個似乎不近情理的命令,不禁有些茫然了。但是他面前很快又閃現出師長那焦灼、痛苦的眼神。這,彷彿是對這個命令的補充說明。
「對,背上他!」想著師長的話,他忽然想出了辦法。他興沖沖地抓起小洋瓷碗,從水窪里舀了半碗涼水,拌上一點炒麵,給黃元慶吃下去。接著又弄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後抓起黃元慶的一隻手,背向著他蹲下來,果斷地說:「黃元慶同志,我以指導員的身份命令你,走!」
他背起黃元慶,對小周說:「你在這里等著,我一會兒回來接你!」說完便大步向前走去。
當他到了一個新的目標,覺得體力有些不支的時候,就把黃元慶放下來,然後走一段回頭路,再背上小周繼續趕上去。
一趟,兩趟,三趟……
目標一個個留在身後了。王吉文實在覺得驚奇:哪裡來的力量又走了這么遠?可是他也發現,自己是漸漸不能支持了,特別是這一次,似乎黃元慶的體重忽然增加了許多,腳下的泥水也好像更軟了。眼前的景物漸漸變成了兩個,身子晃盪得厲害。「已經走了幾個來回了?十七次,還是十八次?」他正想著,突然腳下一滑,身子一扭,他連忙掙扎了一下,總算沒有摔倒,可是胸前的傷口卻劇痛起來,痛得他忍不住叫了一聲:「哎——喲。」
「指導員,你怎麼啦?」黃元慶問。
「沒有什麼。』,王吉文回答,慌忙放下捂著傷口的手,扭頭望了黃元慶一眼。
黃元慶卻看見了,立刻驚叫起來:「指導員,放下我!你……」
「別說話!」 王吉文大聲說。就在這時,他覺得眼前一陣昏黑.一口帶點腥味的東西涌到了嘴邊。他慢慢地歪倒了。
王吉文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仰面躺著,身子卻在緩緩地移動。「這是怎麼啦?……剛才傷口……」他往傷處摸了一把,一條綁腿已經把它包紮得好好的了。他驚奇地扭頭看去,只見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旁邊的水草里,兩條糊滿泥巴的腿在往前移動,一條小腿上正流著血水。再往前看,黃元慶和小周並排匍匐在草地上,每人肩上掛著半截綁腿,拉住了油布的兩個角,正在吃力地拖著往前爬。油布沿著光滑的水草往前移去。他們倆一邊爬,一邊說著話:
「……一個人該有多大的勁啊!他負了傷,還背我們走了那麼遠。」這是黃元慶的聲音。
「人就是有那麼股子勁,有時自己也摸不透。你剛才還說,自己的傷自己明白,可是……」
王吉文看著,聽著,他心裡頓時激動起來。他仰起臉,望著天空輕輕地吁了口氣。天無邊無垠的,好像為了襯托那令人目眩的藍色,幾朵絨毛似的白雲輕輕地掠過去。在那白雲下面,一長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隊伍,輕輕地向南飛去。它們靠得那麼緊,排得那麼整齊。
Ⅷ 魯迅主要作品有小說集-----,------.散文集-----。雜文集-----,-----。
魯迅主要作品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雜文集:《墳》、《熱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集外集》;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
論文集:《門外文談》。
(8)行三小說作品閱讀擴展閱讀
魯迅文學特點
魯迅小說文體的突出特點,是富有開創精神。
以《吶喊》、《彷徨》而論,作者根據不同小說內容的需要,為每篇作品精心尋找恰到好處的體式和手法:有的截取橫斷面,有的直現縱剖面,有的多用對話,有的近乎速寫;有的採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記、手記體,有的採用由見證人回述的第一人稱,有的則用完全由作者進行客觀描繪的第三人稱;有的抒情味很濃,有的諷刺性很強,有的專析心理,有的兼表哲理;形式種類極為多樣。
正像沈雁冰當年《讀〈吶喊〉》一文所說:「在中國新文壇上,魯迅君常常是創造形式的先鋒;《吶喊》里的十多篇小說,幾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這些新形式又莫不給青年以極大的影響,必然有多數人跟上去試驗。」
後來的《故事新編》,更屬全新的大膽嘗試。作者運用古今雜糅、時空錯位乃至荒誕、誇張的手法,將神話、傳說、歷史上的人物還原於凡俗的環境中,寄託或庄嚴、或滑稽、或悲哀、或憎惡的諸種心態,這是魯迅借鑒國外表現主義作品而做出的重要創造。
Ⅸ 你好有沒有三分流火的作品集啊!我太喜歡了!行把小說都看完!謝謝!
你好有三分流火的作品合集。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