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路遙有寫過幾本書
路遙有寫過《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黃內葉在秋風中飄落》、《容你怎麼也想不到》、《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路遙小說選》、《姐姐的愛情》、《平凡的世界》等37本書。
路遙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
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
(1)1982年路遙的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作品藝術風格
路遙不是一個四平八穩、刻意苦吟的詩人,他在秉承傳統現實主義注重客觀冷靜描寫的同時,同樣重視作家的主體作用。
路遙認為作家作品中觀照的現實必然有作家的主體判斷,融入了作家的個人情感。路遙十分注重生活中的感情積累和作品中的激情傾注,將現實主義的直面人生和浪漫主義的奔放熱烈一同融入到作品中,讀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蘊含在作品中或緩或急的激情涌動。
❷ 路遙寫了哪些小說
一、路遙的小說有《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專天》等等。
二、屬他最出名的小說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三、《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
四、《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❸ 關於路遙《人生》中的故事的主要內容介紹謝謝。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人生》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
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這晚矣。
(3)1982年路遙的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一個註解。
企業家馬雲: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導演賈樟柯: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上中學的孩子。這么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因家貧7歲即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其間做過許多臨時性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教書一年。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開始文學創作。
❹ 路遙的文學作品
還行<<平凡的世界>>自1982年路遙發表他的成名作《人生》以來,路遙的作品就一直以其朴實的情感和對普通人、年輕人命運的關注,讓一批批的讀者產生著情感共鳴,而他忍受清貧寂寞、深入生活寫作的精神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炒作成風的文壇浮躁的一面。2009年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遙誕辰60周年,謹以此投票,希望你能銘記路遙
1,他對文學事業的那種神聖感,以整個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學;
2,他對普通人命運深刻、持久地關注;
3,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孫少平等人物形象,給了社會底層特別是正處於奮斗中的青年,以永遠的感情共鳴與精神鼓勵;
4,他盡可能地挖掘、表現了每個人本身潛在的樸素而又寶貴的精神。這四點足以使一位作家永遠不朽。
縱觀當代文壇,能有幾位像路遙用心寫作,用血寫作,甚至是用生命寫作。作為80,90後的我們,應該銘記住那些曾經真正朴實無華,真正為了讀者的作家。
❺ 路遙什麼書最好看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廣闊背景上,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主人公孫少平面對困境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仍有啟迪。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轟動全國。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❻ 路遙的全部作品
1、詩歌《車過南京橋》1970年發表於延川縣文化館主辦的油印小報《革命文化》
2、歌劇《蟠龍壩》1970年與陶正合作,未刊
3、詩歌《我老漢走著就想跑》11971年8月13日發表於《延安通訊》,後收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4、詩歌《塞上柳》1971年9月28日發表於《延安通訊》,後收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5、詩歌《燈》與曹谷溪合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6、詩歌《當年「八路」延安來》與曹谷溪合作,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7、詩歌《走進劉家峽》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8、詩歌《電焊工》陝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
9、歌劇《第九支隊》與聞頻合作,1972年8月20日作,國慶節在延川縣演出,1972年發表於《山花》文藝小報
10、詩歌《歌兒伴著車輪飛》《陝西文藝》1973年11月(總第3期)
11、短篇小說《優勝紅旗》《陝西文藝》1973年3月創刊號(總第1期)
12、詩歌《紅衛兵之歌》與金谷合作,《陝西文藝》1974第4期
13、散文《老漢一輩子愛唱歌》陝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詩集《延安山花》增訂版
14、散文《銀花燦燦》《陝西文藝》1974年第5期
15、散文《燈光閃閃》《陝西文藝》1975年第1期
16、散文《不凍的土地》《陝西文藝》1975年第5期
17、散文《吳堡行》與李知、董墨合作,《陝西文藝》1976年第1期
18、短篇小說《父子倆》《陝西文藝》1976年第2期
19、散文《難忘的24小時——追記周總理1973年在延安》與谷溪合作,《陝西文藝》1977年第1期
20、短篇小說《不會作詩的人》《延河》1978年第1期
21、短篇小說《在新生活面前》《甘肅文藝》1979年第1期
22、短篇小說《夏》《延河》1979年第10期
23、詩歌《今日毛烏素》1979年5月23日發表於《山花》
24、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當代》1980年第3期》
25、短篇小說《匆匆過客》《山花》1980年第4期《革命文化》
26、短篇小說《青松與小紅花》《雨花》1980年第7期
27、短篇小說《賣豬》《鴨綠江》1980年第9期
28、特寫《病危中的柳青》《延河》1980年第6期
29、短篇小說《姐姐》《延河》1981年第1期
30、短篇小說《月下》《上海文學》1981年第6期
31、短篇小說《風雪臘梅》《鴨綠江》1981年第9期
32、中篇小說《人生》《收獲》1982年第6期;單行本,中國青年出版
社1982年11月出版
33、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當代》1982年第5期
34、中篇小說《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小說界》1983年中篇專輯
35、中短篇小說集《當代紀事》重慶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36、中篇小說《你怎麼也想不到》《文學家》1984年第1期
37、中篇小說《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鍾山》1984年第5期
38、短篇小說《生活詠嘆調》《長安》1984年第7期電影文學劇本《人生》1984年由吳天明導演、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39、中篇小說《人生》《收獲》1982年第6期;單行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40、短篇小說《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報》
41、中短篇小說集《路遙小說選》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42、中短篇小說集《姐姐的愛情》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43、創作隨筆《注重感情的積累》1985年12月19日《文學報》
44、第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花城》1986年第6期,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45、第二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40、第三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黃河》1988年第3期,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46、散文《杜鵬程:燃燒的烈火》《延河》1992年第1期
47、散文《少年之夢》《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❼ 路遙的小說人生在哪能夠閱讀
http://www.oklink.net/99/1125/rs/index.html
❽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共有幾部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內大歷史性變遷。
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
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里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
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評價:《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陳忠實評價)
獲獎記錄: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容白鹿原》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❾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沒讀過,有幾分史實
路遙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奮斗的傳奇人生,他是眾多草根階層通過個人奮斗改變自身命運的典範。在《路遙傳》中,作家厚夫如是說道。
路遙是從飢餓中長大的孩子,少年的他常常餓得發瘋,時常飛奔到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果子。在他上學的時代,食堂的伙食被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而他常常連丙菜都吃不起。那個時候的他,或許就曾期盼過自己的生命中能出現一位如郝紅梅般的女同學。
最後,《平凡的世界》發表在了廣州的《花城》雜志。《花城》也曾是有很大影響力的文學期刊,被稱為「四小名旦」之一,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比較邊緣化了,漸漸退出主流。路遙把作品發表在《花城》上,實在是無奈之舉。誰不想自己的女兒嫁得好一些,誰不想自己的作品發表在最好的刊物上?在當時,一部小說發表在什麼刊物上,幾乎決定了未來的命運。
❿ 路遙寫了什麼小說
一、路遙的小說有《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等等。
二、他最出名的小說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三、《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
四、《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