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知識點

小說閱讀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0-12-26 04:24:42

『壹』 名人的讀書方法有哪些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游學。其他三人

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三、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里,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

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四、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

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五、錢鍾書的筆記讀書法

錢鍾書先生淵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廣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錢鍾書的博學,不僅與

他的天才有關,更與他的勤奮有關。據錢鍾書夫人楊絳回憶,錢鍾書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

書館讀書時養成的,歷時十餘年的時間。

(1)小說閱讀知識點擴展閱讀:

閱讀方法是理解讀物內容,從中接受信息所採用的手段或途徑。有不同類別和層次。

1.綜合類,有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

2. 分項類,有解詞、釋句法,文章結構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歸納法等;

3. 與思維方法結合,有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和演繹閱讀法等;

4. 閱讀筆記方法,有劃重點、寫標題,編寫讀書提綱,寫讀後感及讀書心得等方法;

5.按文體閱讀,有散文閱讀法、小說閱讀法、詩歌閱讀法、劇本閱讀法、科技文閱讀法等。

『貳』 關於小學,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的知識點

第一部分議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①正確②鮮明
歸納論點的方法:
1、標題
2、文章開頭
3、結尾
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②總結性的詞體現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綜上所述;總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論題,然後依據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並同類項,最後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
事實論據(如現實事件、歷史事實、統計材料、具體數字等)
理論論據:(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的要點:××人+怎麼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1、例證法(擺事實):具體典型而且充分地證明了某一論點。
2、引證法(講道理):引用了什麼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3、喻證法(講道理):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4、對比法(講道理):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准確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第二部分 記敘文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5、時間線索
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
②各段反復出現的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 × × 身份、 × × 地位、× × 處境、經歷以及 × × 心理狀態、× × 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 × × 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 × × 性格特徵或 × × 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 × ×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 × × 性格或者 × × 品質。
四、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 × × 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 × × 情感、預示人物的 × × 命運、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 × × 時代背景,渲染 × × 環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詞語的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
3、注意語氣或語調。
4、著眼於詞句之間的搭配。
5、著眼於詞義范圍的大小、輕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徵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 × × 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 × × 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 × × 埋下伏筆;
4、為下文 × × 情節作鋪墊;
5、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明 × × 題;
2、總結全文,深化 × × 中心;
3、首尾呼應;
4、點明 × × 中心,升華主題;
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6、點題;
7、前後照應;
8、首尾呼應。
九、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 × × 氣氛;
2、烘託人物 × × 性格(感情);
3、點明 × × 中心(揭示主旨);
4、突出 × × 主題(深化中心)。
十、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標題: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特別是抒情散文中)
3、還可從時代背景入手分析。
4、從作者對人物或事物的態度判斷。
十一、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
(2) 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 + × ×人(組織或單位)+ × × 時 × × 地 + 何種情況下 + 做 × × + 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
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 + × ×景物 + × × 特徵。
例如3:(議論文)運用××論證方法(或論據)+ 從 × × 角度(方面)+ 論證了 × × 觀點。
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
(3) 合並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的短語合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說
一、小說三要素
1、人物2、情節3、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情節內容及作用: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 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後一課》中: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表現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後議和先議後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例如: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准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第四部分 說明文
1、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A、題目;B、首段;C、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2、說明方法分類和標志
分類和作用:
一、舉例子 :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 × × 特點。
二、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 × × 特點。
三、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 × × 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 × × 特點。
五、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 × × 特點(地位、影響等)。
六、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七、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 × × 特點。
八、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3、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⑴下定義:……是……,這就是……,叫……。
⑵分類別: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4、說明順序
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築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說明順序表現:
A、總分結構:總—分; 分—總;總—分—總。
B、 先主要後次要。
C、 先原因後結果。
D、 由現象到本質。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體到局部。
5、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准確、平實、簡明(科學小品:生動)。
6、說明文分類
1、按說明對象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第五部分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
三、要藉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涵。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1、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想像、聯想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
4、側面暗示。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語言朴實自然美。
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
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第六部分 語文知識
1、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 × × 特點;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飛鳴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 擬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彩鮮明、親切自然,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例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誇張:揭示事物的 × × 本質,烘托 × × 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例2: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例1:漫漫長路,總有朝夕相處的親人,多少叮嚀,多少呵護,多少孝心,多少無私。
(5)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例1:四十年別井離鄉,雁沓魚沉;五百個月缺月圓,夢縈魂牽。
例2: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例1: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7)設問:作用:強調問題,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
例2:「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1: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例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例3: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對象的特點。
例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11)反復:強調所說內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12)反語: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2、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 :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 × × 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 × × 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 × × 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議論文:強化 × × 論點。 散文:反復地抒發 × × 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叄』 初中語文畢業升學復習指導的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常用的知識點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文章內容的概括: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
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歌頌)了……表現了……
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贊揚……
游 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人物描寫方法:肖像描寫 外貌描寫 神態描寫 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細節描寫等
作用:本段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側面描寫用襯托)……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環境描寫分為: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自然環境描寫作用:(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託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 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 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二)小說的知識點
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
情節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小說的分類: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微型小說{小小說)
(三)散文的知識點
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種類: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說理散文
(四)說明文閱讀常用的知識點
說明文的分類:事物說明文 事理說明文
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 標志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古今、早晚、春夏秋冬等。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常用(工藝流程、製作過程)
空間順序 標志是表方位的詞;遠近、里外、左右、前後、高低、整體局部。(事物的結構、形狀)說明建築構造的,常用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是以思維的規律為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的,事物的內部聯系常用邏輯順序。總-分 原因-結果
說明文的結構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語言的特點:科學性、准確性、嚴密性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 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作比較:把…… 和…… 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將 …… 比作…… ,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 的特徵/事理。
摹狀貌:對事物 …… 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規范性的答題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五)議論文閱讀常用的知識點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方法:①從位置上找:標題、開篇、中間、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論據分類: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議論文的結構
⑴基本結構: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論證結構:①並列式:總—分—總;總—分;分—總。②遞進式。
論證方法的作用
① 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 記敘
作用: 據出……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作用: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語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作用: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突出地論證了……的觀點。
④比喻論證:運用比喻州法
作用:以事喻理,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的觀點,使論證淺顯易懂,易被接受。
(六)新聞知識點
新聞的特點:迅速及時(快) 內容真實(准)語言簡明(短)
新聞的分類:消息 通訊 特寫
新聞的結構: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新聞的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經過 結果
(七) 戲劇的知識點
戲劇的內容:舞台提示 人物語言
戲劇的特點:尖銳的矛盾沖突 時空的高度集中性 獨特的人物語言
戲劇的情節結構: (序幕)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尾聲)
戲劇的分類:正劇 喜劇 悲劇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9)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
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寫作手法:
(1) 擬人手法 (2) 象徵手法 (3) 對比手法 (4) 襯托手法 (5) 欲揚先抑 (6) 前後照應
現代文閱讀常見的答題思路與格式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加點詞語能否刪掉,為什麼?
答題技巧: 不能刪,先解詞,說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強調、說明),換後(刪掉)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原意,不準確,不嚴密、不科學。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答題時應對各段內容進行准確概括和巧妙串聯。語言表述為:先通過……引出論點或分論點,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論述,最後得出……的結論
考查說明對象:
答題技法: 看題目或首尾段。實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特徵)。
段意概括: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某句(某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論證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問,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確(生動、形象、科學……)地說明(論證)了本句(本段)的說明中心(中心論點、分論點);
評價賞析一句話:先評寫作特點、語言特色,如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表現手法……再評思想內涵,即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句子理解型: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出的優秀的品質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涵,即個性特徵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做題幾點注意:
1、初讀文章,一定想著文章講了什麼人,什麼事,作者的感情或觀點是什麼。通過看題目,開頭,結尾,找關鍵句子(作者的感情,作者的觀點,精闢的議論,帶哲理的句子)把握准文章大致的中心主題。
2、在做題時,回到原文中,仔細閱讀相關段落,聯繫上下文關系,完成題目。在做每個小題時都要聯系著文章的中心主題。
3、一定切記,題目的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有些用原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回答;有些需把原文中的關鍵詞語提取出來,組合成完整通順的句子;有些需要自己感悟自己概括,自己的概括一定是在原文的基礎上。具體作法是:把所問問題中的關鍵詞句還原到原文中去
4、組織答案時,答題一定要條理,必要時分條回答①…②…③….。語言一定要完整,通順,流暢。
5、考試文章如果很簡單,但題目不一定好做,還是要仔細審題;如果考試文章很難懂,題目不一定難,一個題一個題的慢慢做。
6、看分值答題法。 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當然,現代文閱讀,內容包羅萬象,題型層出不窮,形式千變萬化,但我們答題時只要注意:
(1)認真審題,弄懂題意後作答,不能望文生義,輕易作答;
(2)熟記各種文體的閱讀知識,避免知識錯誤;
(3)掌握一些常見的解題技巧。
把握以上幾點,相信,我們都會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肆』 求高中語文閱讀基礎知識點,如:在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之類的

小說環境描寫的基本作用: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自然環境描寫作用
一、反映(暗示)社會背景
二、渲染氣氛
三、烘託人物形象
四、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五、推動情節發展
六、深化作品主題

『伍』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

小說閱讀
【考綱解讀】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說明》要求在文學類作品閱讀中,能夠「分析作品結構」。小說結構的重點是小說的線索和層次。
小說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
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
小說層次就是小說結構,常見小說結構都是從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握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作者謀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發展過程、把握文章主題不斷深化的進程。所以賞析小說構思技巧需要從小說層次入手。
【分析小說思路的考點】
小說在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時,往往會在如下二個方面設置考題: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分析小說思路的主要知識點】
一、線索方面: 1、小說以什麼線索結構全文?
【解析】一般來說,小說線索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小說中的中心詞。例如《名師大講堂》P193《密碼中的真情》和《中了大獎》,其線索都在題目中出現,前者是一個事物----密碼,後者是事件----中獎。
2、分析小說的線索特點。
【解析】小說線索分為單線和雙線兩種。要求分析的「小說線索」,一般都是雙線結構,一明一暗,相互交織。但注意的明暗交織的雙線必須是由一個共同點來連接。如《名師大講堂》P193《中了大獎》,兩條線索的連接點就是「中獎」;魯迅小說《葯》「華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連接點就是「葯」。
二、結構思路方面: 1、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
【解析】小說在結構安排方面一般會考慮如下幾點:①明暗雙線,②巧設懸念,③一波三折,④鋪墊伏筆,⑤出人意料,⑥前後呼應。 【例題1】《名師大講堂》P198《就我沒白吃》第1題:本篇小說的構思很有特點,說說這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特點:結局出人意料;好處:一是刻畫人物[凸顯小人物的凄涼處境],二是揭示主題[批評腐敗現象]。)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1題:小說在情節安排方面有什麼特點?(情節一波三折、結局出人意料)
2、小說中寫這個情節(或人物)有什麼作用?
【解析】分析小說具體寫到某個情節或人物的作用,可以從如下幾點考慮:①如果是開頭的情節,一般有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的作用。②如果是中間的情節,一般有推進故事、引起下文的作用。③如果是結尾補敘的情節,一般有照應前文、補充解釋或者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引人深思的作用。④如果是小說的配角,一般有主次互動、深化主旨情感或者以配角襯托(正反)主角作用。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7《看房》第1題:小說開頭售樓先生和異鄉人關於「樓盤的賣點」的問答有一段描述,這段對話描寫有什麼特點?其作用是什麼?(第一問:句子短,節奏快。第二問:設置懸念,層層推進,引人入勝) 【例題2】《名師大講堂》P204《最佳配偶》第2題:文章結尾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內容上:戛然而止,發人深思。結構上:巧設突轉,出人意料,增強可讀性。) 【例題3】《名師大講堂》P207《溫馨一幕》第1題:小說中寫老乞丐有何作用?(內容上:推動情節發展、引出下文;豐富小說內涵人物。塑造上:以老乞丐的愛心襯托少年的淳樸。) 【例題4】《名師大講堂》P194《侯銀匠》第1題:小說第二段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為下文做鋪墊)
3、小說中多次寫到某個細節,它前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中如多次寫到某個細節(情節或者行為),其前後的不同主要要聯系前後文,從主旨表達和情感體現兩方面去分析它的異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①創設背景,渲染氣氛,②鋪墊伏筆、暗示情節發展,③刻畫人物、推動情節,④突出主旨、抒寫情感。
【例題1】】《名師大講堂》P203《老師,我站著呢》第1題:A均在課堂上前後兩次說到:「老師,我站著呢!」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異同?(問的是表達內容方面:相同點都是告訴老師「我是站著的,並不是沒有站起來」;不同的是第一次只是強調「我已經佔起來了,我的態度很好」,第二次暗示的是「我不介意老師昨天的誤會或者傷害,我依然很開朗快樂」;體現了A君內心的善良和寬容。)
【例題2 】《名師大講堂》P202《烏米》第3-②題:文中反復寫她的歌聲有何目的?(三個方面:一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內心情感和性格;二是渲染氣氛,使故事籠罩在明暗交織的情感氛圍中;三是抒寫情感,喚起讀者對主人公的同情。)
【例題3 】《名師大講堂》P203《特別考試》第1題:小說多次寫到群眾的反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情節發展;二是側面烘託人物;三是渲染故事氣氛。)
【例題4】《名師大講堂》P205《午後的故事》第1題:小說的題目是「午後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麼?(三個方面:一是創設故事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告訴讀者行凶事件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二是暗示情節發展,這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竟然無人制止;三是刻畫人物,映襯出老人見義勇為的高大光輝形象。)
【例題5】《名師大講堂》P210《火駒》第2題:小說兩次「吃葯」的細節描寫,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第一次:表現他病得很重,為他的心理活動和幻覺提供背景和條件。第二次:為他咽氣作鋪墊,推動情節向高潮發展。)
4、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有什麼作用?
【解析】小說在敘述某件事情的時候又穿插了某些細節,其主要作用有:①補充敘述,完善情節;②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發展蓄勢; ③上下銜接,過渡自然。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5《柔弱的人》第2題:小說在對話中穿插了多處對尤利婭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請選一處賞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選一處神態描寫或動作描寫;二是此處描寫寫了什麼,刻畫了人物什麼特徵;三是穿插在此處的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5、小說中人物的起名有什麼用意?
【解析】小說中人物起名頗能體現作者的巧妙心思。小說大家往往利用如下技法給小說主人公起名:①諧音雙關法,如《紅樓夢》中「原應嘆息」「真事隱」等;②人如其名法,一曰如外形,如魯迅小說中的「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二曰如性情,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白自在」、「左冷禪」等;③歷史文化法,如金庸小說中「岳不群」、「卓不凡」、「王重陽」、「李莫愁」等;④時代標識法,如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郭靖」和「楊康」,合二為一就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魯迅小說中的「九斤老太」、「夏四奶奶」等;巴金小說中的「覺新」、「覺民」等;⑤蘊涵深意法,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魯迅《葯》中的「夏瑜」,浩然《金光大道》中的「高大全」,柯雲路《新星》中的「李向南」等;⑥怪誕新奇法,如古龍小說中的「西門吹雪」、「楚留香」、「花無缺」。
【解析】根據作者給人物命名的技法,我們可以推測小說中人物起名的用意大致有如下幾點: ①一語雙關,揭示主題。②揭示人物外貌特徵或性格特徵;③體現小說的文化內涵;④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⑤暗示故事結局,揭示小說主題;⑥用新奇的手法吸引讀者。
【例題】《名師大講堂》P209《我是一個善良的人》第1題: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叫「蔣道理」,這樣起名的用意是什麼?(一語雙關,揭示主題。)
【小說線索、思路思路的答題指津】
1、熟悉相關知識,牢記答題術語;
2、小說線索特點,明暗雙線交織;
3、小說思路問題,注意審清題目;
4、問什麼答什麼,分清答題角度;
5、內容情感結構,人物環境情節;
6、開頭巧設懸念,結尾出人意料;
7、中間一波三折,鋪墊伏筆襯托;
8、揭示深化主題,塑造刻畫人物;
9、創設故事情境,渲染環境氛圍;

閱讀全文

與小說閱讀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最好看的小說 瀏覽:834
重生透視男主小說 瀏覽:703
朋友的母乳妻倫理系列小說全集 瀏覽:868
有棲川有棲有聲小說 瀏覽:423
武媚娘是女主的小說 瀏覽:819
女主腳殘疾的小說 瀏覽:713
小說女主人公叫蘇清 瀏覽:953
喬治西默農小說全集在線觀看 瀏覽:752
帶著身體重生的小說 瀏覽:522
小說里女主人公的名字 瀏覽:729
小說夢幻的女體世界 瀏覽:575
茅山後宮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479
重生億萬年後小說 瀏覽:673
恐怖高校100有聲小說 瀏覽:9
劉慈欣幾部小說好看的小說 瀏覽:879
免費下載小說花落伴官途 瀏覽:580
倘若花再開之重生重陽坦山老妖小說 瀏覽:626
主角叫向得意的武俠小說 瀏覽:318
劉明主人公校園小說 瀏覽:230
小說主人公在起點看書的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