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篇初中生閱讀題 (內有答案的)
幽徑悲劇
季羨林
出家門,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系的。至於是什麼聯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後湖」,他們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彷彿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彷彿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日。彷彿從地下深處爆發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的瀲灧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於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裡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遊人和蜜蜂蝟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乾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雲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倖免。藤蘿們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樹等等,被異化為「修正主義」,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隻腳,沒有調查研究,不敢瞎說;永世不得翻身,則是鐵一般的事實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殿靈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餘,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虯干,忽然成了弔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被砍斷,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彷彿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於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註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於如此,我甘於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從此以後,我最愛的這一條幽徑,我真有點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懸在空中的古藤枯乾,它真像弔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心裡數著數:一,二,三,四,一直數到十,我估摸已經走到了小橋的橋頭上,弔死鬼不會看到了,我才睜開眼走向前去。此時,我簡直是悲哀至極,哪裡還有什麼閑情逸致來欣賞幽徑的情趣呢?
但是,這也不行。眼睛雖閉,但耳朵是關不住的。我隱隱約約聽到古藤的哭泣聲,細如蚊蠅,卻依稀可辨。它在控訴無端被人殺害。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於愚氓之手。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每天月白風清之夜,它會走出來顯聖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相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哪裡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於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在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製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願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1、抓住文章描寫藤蘿之美以及被毀後慘相的詞語或句子作批註,談談你對美麗的古藤蘿被毀後有什麼感受?為什麼?
2、閱讀課文14-16段,回答以下問題
第二段中三個「決不會」後面的內容可否調換,為什麼?
答案: 1.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而現在卻被人給毀壞了,真是可惜!
2.先是用三個決不會來寫出藤蘿的渺小,再是寫"我"背上了"十字架",如調換,就違背了文意.
❷ 語文閱讀∼吃霸王餐答案
7.(4分)A、B
【評分標准】選A 得2分,選B得2分,共4分,選C、D、E不得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 項大川覺得男孩兒不是吃「霸王餐」的。 B項男孩兒不知道帶走的米飯下面有肉菜和雞蛋。
8.(4分)①自強自立:家境貧寒,能考上重點大學,依靠貸款完成學業;②強烈的自尊心:吃一元的白米飯,開始羞澀、拘謹,人多的時候吃得小心;③生活節儉:之所以來店裡吃一元管夠的米飯就是了省錢;④真誠善良,有愛心:自己生活困難,依然給流浪漢帶去米飯。
【評分標准】每點1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9.(6分)①突出人物形象,表現了大川和男孩兒的仁愛;②揭示小說主題:表現了社會上素不相識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真誠的幫助;③ 照應標題和情節:「再添一碗白米飯」是小說的線索也是標題,使小說結構緊湊。
❸ 霸王龍閱讀理解
1.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問題一直放著,沒有得到解決.(意思對即可) 2.(1)√(2)×(3)√(4)× 3.12300017.74.591 4.霸王龍是食肉動物,也有一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霸王龍是以撕食病弱或死亡動物為生的.(意思對即可)
❹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❺ 閱讀答案
生活如薊(jì)
①有一種植物叫薊,它有著驚人的再生力量,讓你感受到它的頑強和樂觀,一如人類的生活態度。
②入冬,農人們的犁鏵翻耕了土地.這是來年播種必有的程序。但是,對於一切經過犁鏵切割的植物而言,無異於是天降的災難——它們被齊根切斷。一些依靠種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來年秋後種子的播撒。薊卻不。春天,在翻耕過的土地上,只有薊,旺盛地生長.很快便鋪展、佔領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單調的土地。
③薊鮮嫩、肥碩的葉子,是春天野蔬里最獨特的一味,它鮮,卻苦。扯開它的葉子,如同扯斷根,會有白色的液體流出,那是它的血。當犁鏵突然切斷薊的根部時,薊用旺盛的血流表達它切膚的疼痛。可是,薊的每一個斷面都會迅速 A (凝結 凝聚)成痂。你可以想像到,那時薊無聲的呼號、呻吟和戰栗。這是一切生命在遭遇災難時,都會有的反應。
④薊的自我「治療」,讓人吃驚。別的斷根的植物都死去了,薊的「復甦」卻如同傳奇。薊的每一處斷面,都有新芽萌生。它在一端生根,在另一端挺立,以新鮮、樂觀的姿態,冒出地面。作為早春的象徵,它向太陽伸出雙臂,展開綠色的旗幟。於是,先前大地上的一朵一朵的薊.如誇變成了一簇一簇。
⑤五月,薊舍伸長自己的莖,開出一朵一朵紫缸色的花,多麼自尊而頑強的植物啊!薊的根簡直就是植物里可再生的蚯蚓。薊的白色的血是苦澀的,綠色的葉是苦澀的,生長的歷程也充滿了苦難.所以人們叫薊「苦苦菜」。
⑥人類的生活不正如這「薊」嗎!
⑦一年前,當地震突然降臨時,人類的脆弱,不會比薊被犁辭切斷時強多少。一瞬間,房倒屋塌,平靜的生活被打破,鮮活的生命消失了、殘損了。哭號,呻吟,戰果,人們的驚恐、哀傷,遠遠超過了薊。
⑧當人們從廢墟中站起來,抖掉身上的灰塵時,生活就重新開始了。瞬間的斷裂,不是生活的死滅。掩埋逝者,醫治傷者;壘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愛情,重新萌發;新的生命,如期誕生。生活,如同能分泌出奇異膠質的植物,斷裂處被悄悄地 B .(彌合 癒合)。
⑨這是巨大的創傷,當然不會像薊那樣迅速「復甦」。但人類的自我治療能力、繁衍能力.也不是薊所能比擬的。否則,人類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就不會跨越冰、火、震、洪,延續至今。
⑩僅僅一年,還只是一年,我看見,人們在尚未清除的廢墟邊建起的華屋粉牆上,塗畫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剛清掃過的廣場上.唱著古老的羌族愛情歌謠;在正在翻耕的莊稼地里,播撒著希望的種子。曾經因痛苦而變得呆滯了的臉龐上,重現笑容;道路上,沉重的腳步已漸漸變得輕松。
⑾生活在繼續。好像一個人猛然跌倒了,爬起來,會有短時間的喘息;然後,是慢步,快步,如果可能,還會跑步。
8.結合文意,在文中A、B兩處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2分)
A( ) B( )
9.完成下面薊的生長過程示意圖。(2分)
入冬,齊根切斷後,斷面 →早春 →五月 。
文章採用 順序敘寫薊的生長過程。
10.薊為什麼又叫「苦苦菜」?(2分)
答:
11.選文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其中引號有何作用?(2分)
答:
12.第⑩段劃線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分)
答:
13、文章標題為「生活如薊」,然而選文後面部分卻說「遠遠超過薊」,「不是薊所能比擬的」,這是否與標題不符,為什麼?(2分)
答:
14、品味選文,談談你對人生有何感悟。(2分)
答:
8、A 凝結 B 彌合
9、凝結成痂 新芽萌生 長莖開花 時間
10、薊的白色的血是苦澀的,綠色的葉是苦澀的,生長的歷程也充滿了苦難.所以人們叫薊「苦苦菜」。
1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突出強調。
12、排比
13、是與標題相符的,人的生活如薊,但人類所要承受的巨大的創傷,人類的自我治療能力、繁衍能力卻遠遠超過薊。
14、人的一生,痛苦和災難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像薊一樣,頑強、樂觀地面對生活。
❻ 踩生 閱讀與答案
1①20年前,「我」為剛剛出生的端端踩生;②20年後,端端的來信為「我」,堅定了我繼續做教師工作的決心。(意對即可。)
2端端做老師是向我學習,他以我為榜樣,還為下文端端來信作了鋪墊。
3要點:①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②寄託了人們祈求吉運的美好願望與祝福;③在有的地方認為踩生會招災惹禍;④在現實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能為孩子的成長樹立楷模,並從小立志,發憤圖強4與第一小節相互照應。表達了我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和用故鄉的清純與朴實,洗去污垢,凈化心靈的想法。
5我認為他仍然選擇了做「清貧的教師」這個工作,從結尾段可以看出:「我」告訴端端,自己在端端的感召下繼續選擇了教師工作,這個決定使「我」心情格外舒暢,就像戰勝了冬天的嚴寒,走進了綠色的春天一樣。(意對即可)
❼ 西楚霸王項羽四年級閱讀答案
(1) 螞蟻喜吃甜食 (2) 氣味氣味用觸角相互敲打 (3) 觸角不能因為觸角是螞蟻的感覺器官,觸角被剪去後,無法辨別氣味,不能與其他螞蟻進行信息交流 (4) 取相同體積的砂糖和木屑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取大小、活動狀況相近的螞蟻 10 只分成兩組,一組剪去觸角,一組不作處理,把它們同時放在距砂糖和木屑等距離的地方,看螞蟻的取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