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英雄閱讀答案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英雄閱讀答案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發布時間:2021-09-12 23:53:32

Ⅰ 宛如英雄 閱讀答案

1.(3分)
寡言少語,平凡朴實,有較高的音樂欣賞水平。(意同即可)
2.(3分)
飽含著屈辱、忍耐和孤獨,有醞釀著憤怒和抗爭
3.(3分)
含義:貝多芬的音樂能讓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獲取悲壯美與幸福感,
使平凡的人能夠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升華。(2分)
作用:點明題意,揭示主旨。(1分) (意同即可)
4.(3分)
A句 以「驟然」寫動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寫力量之大,以「一綹白發披到額前」寫激動的外表,寫出了音樂老師在聆聽音樂時的激動情緒。或:通過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音樂老師的聆聽音樂時的激動情緒。(意同即可)
B句 通過肖像描寫,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音樂老師沉浸在音樂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對學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寫人,以午後的陽光映襯著老人的白發,突出他不同尋常的形象;以「向導」的比喻揭示他對學生的巨大影響。(意同即可)
5.(3分)
D
6.(3分)
答案略。能在描述中運用一定的手法,形象地寫出對音樂的感受即可。

Ⅱ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一蔬一飯,他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里的英雄夢想.出自瑪格麗特杜拉斯哪一本書

該句不是出自瑪格麗特杜拉斯,而是出自陳丹燕的《魚和它的自行車》。

意思是愛情對我而言,不是單純的肉慾;也不是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而是一種在心底永遠不會被磨滅的慾望,是在無盡疲憊的生活中,我(英雄)的一個夢想。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權運動高潮中,女權主義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口號,叫:一個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條魚不需要自行車一樣。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紹所的名字,叫做:魚在找它的自行車。

一個北京的婦女問題研究者認為,上海市民階級的婦女,在生活中看不見內心的理想,安身於小康的生活,沉湎於都市的時尚,生活的激情對於她們,就像自行車對於一條魚一樣。

陳丹燕認為:對生活的激情,對過一種不平凡的生活的要求,對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感情,這些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魚和自行車的關系。

(2)英雄閱讀答案選自小小說大世界擴展閱讀:

《魚和它的自行車》是200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丹燕。

本書通過一個上海女子從十七歲的女孩,到為人妻母的成長過程,她像氣球一樣每當吹大,就會破滅的愛情,她像雀斑一樣可以因為防護而變淺,但永不會消退的痛苦。

通過她和大多數上海女子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故事,再現了魚到底是怎樣找它的自行車的。

找到了以後魚又是怎樣照顧它的自行車。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條魚,還有一輛自行車。

資料鏈接:網路-《魚和它的自行車》

Ⅲ 古代文學 英雄傳奇小說概念

如下:

古代文學:一般包括歐洲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學。歐洲古代文學又包括古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按時間分類,包括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

英雄傳奇,是中國章回小說的一個分類。該小說常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在一定歷史背景下的虛構英雄人物為描寫重點,進行創作。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的特點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景物以及場景等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

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當時是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

純粹性

純文學中的小說體裁講究純粹性。「謊言去盡之謂純。」(出自墨人鋼《就是》創刊題詞)便是所謂的「純」。也就是說,小說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能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小說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

小說的純粹性是閱讀者最重要的審美期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光是小說,整個文學的純粹性逾來逾成為整個世界對文學審美的一個重要核心。

Ⅳ 求閱讀題答案

15.因為在商業氣氛頗為濃厚的小城裡,很難有像小安這樣質朴的只單純賣小東西而不過分追求利益的人。之所以悠遠而甜蜜,正是因為少了名利的惡臭。並且,在小店的名字里,就使人感到干凈,遠離世俗。
16.突出了一個五歲孩子,小安對羊角蜜的渴望。
17.用羊角蜜先敘述了小安對過去,那種純凈的美好與快樂的懷念和嚮往。然後以羊角蜜為鏈,穿起了那年臘月三十的事情經過。最後,說人們不再喜歡羊角蜜了。唯有小安,還念著童年時羊角蜜的味道。在每年都回家捎上一斤羊角蜜。

Ⅳ 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出自哪部書作者是誰

竭盡所能——《約翰·克利斯朵夫》節選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我最愛的一本小說,一度曾將其奉為聖經,它給過我的鼓舞和激勵無與倫比。多年之後重新翻開來,依然備受感動。

克利斯朵夫與舅舅在墓前的這番對話是我最喜歡的章節,有一陣子天天翻出來,大聲讀一遍給自己聽。「竭盡所能」至今仍是我的座右銘。

突然覺得應該為這本書寫篇讀後感了,不寫是在對不起它在我心中崇高的地位。有空吧!

他整夜的反省,徹底做了番檢討。現在他明白了。不錯,他認出了在心中抬頭的本能與惡習,覺得不勝厭惡。他想起在父親遺骸旁邊守靈的情景,想起當時許的願,又把那時以後自己的生活溫了一遍,發覺每件事都違背了他起的誓。一年以來他做了些什麼呢?為他的上帝,為他的藝術,為他的靈魂,他做了些什麼呢?為他不朽的生命做了些什麼呢?沒有一天不是白過的,不是糟蹋掉的,不是玷污的。沒有寫過一件作品,沒有轉過一個念頭,沒有作過一次持久的努力。只有一大堆混亂的慾念紛至沓來,互相毀滅。狂風,塵埃,虛無,……他的志願有什麼用?要做的事一件也沒做到,而所做的全是跟志願相反的。他做了一個他不願意做的人:這便是他生活的總帳。

他一夜沒有睡著。早上六點,天還沒有亮,他聽見舅舅准備動身了。——因為高脫弗烈特不願多耽留。他只是經過這兒,照例來看看他的妹妹與外甥,早就聲明第二天要走的。

克利斯朵夫走下樓去。高脫弗烈特看見他血色全無,一夜的痛苦使他的腮幫陷了下去。他向克利斯朵夫親熱的笑了笑,問他可願意送他一程。天還沒有破曉,他們就出發了。兩人用不著說話,彼此都很了解。走過公墓的時候,高脫弗烈特問:

「你可願意進去一下嗎?」

他到城裡來一次,總得去看一次約翰·米希爾和曼希沃的墓。克利斯朵夫不到這兒已有一年了。高脫弗烈特跪在曼希沃的墓前說道:

「咱們來祈禱罷,但願他們長眠,永息,別來纏繞我們。」

他這個人一方面極有見識,一方面又有古怪的迷信,有時使克利斯朵夫非常詫異;但他這一回對舅舅完全了解。直到走出公墓,他們一句話也不多說。

兩人關上了咿啞作響的鐵門,順著牆根走去,寒瑟的田野正在醒過來,小路高頭是伸在墓園牆外的柏樹枝條,積雪在上面一滴滴的往下掉。克利斯朵夫哭了。

「啊!舅舅,"他說,"我多痛苦!」

他不敢把他愛情的磨難說出來,怕使舅舅發窘;他只提到他的慚愧,他的無用,他的懦怯,他的違背自己的許願。

「舅舅,怎麼辦呢?我有志願,我奮斗!可是過了一年,仍舊跟以前一樣。不!連守住原位也辦不到!我退步了。我沒有出息,沒有出息!我把自己的生命蹉跎了,許的願都沒做到!……」

他們正在爬上一個俯瞰全城的山崗。高脫弗烈特非常慈悲的說:

「孩子,這還不是最後一次呢。人是不能要怎麼就怎麼的。志願和生活根本是兩件事。別難過了。最要緊是不要灰心,繼續抱住志願,繼續活下去。其餘的就不由我們作主了。」

克利斯朵夫無可奈何的再三說著:「我許的願都沒做到!」

「聽見沒有?"高脫弗烈特說……

(雞在田野里啼。)

「它們也在為了別個許了願而做不到的人啼。它們每天早上為了我們每個人而啼。」

「早晚有一天,"克利斯朵夫苦悶的說,"它們會不再為我啼的……那就是沒有明天的一天。那時我還能把我的生命怎麼辦呢?」

「明天是永遠有的,"高脫弗烈特說。

「可是有了志願也沒用,又怎麼辦呢?」

「你得警惕,你得祈禱。」

「我已經沒有信仰了。」

高脫弗烈特微微笑著:

「你要沒有信仰,你就活不了。每個人都有信仰的。你祈禱罷。」

「祈禱什麼呢?」

高脫弗烈特指著在絢爛而寒冷的天邊顯現出來的朝陽,說道:

「你得對著這新來的日子抱著虔敬的心。別想什麼一年十年以後的事。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論統統丟開。所有的理論,哪怕是關於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對人有害的。別用暴力去擠逼人生。先過了今天再說。對每一天都得抱著虔誠的態度。得愛它,尊敬它,尤豈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發榮滋長。便是象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你不用焦心。你先看著。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樣,象它那樣的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誠,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會順當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干嗎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嗎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Alsichkann (竭盡所能)。」

「噢!那太少了,"克利斯朵夫皺著眉頭說。

高脫弗烈特很親熱的笑了:

「你說太少,可是大家就沒做到這一點。你驕傲,你要做英雄,所以你只會做出些傻事……英雄!我可不大弄得清什麼叫做英雄;可是照我想,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這一點。」

「啊,"克利斯朵夫嘆了口氣,「那末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簡直是多餘的了。可是有些人說'願即是能!'……」

高脫弗烈特又溫和的笑了起來:「真的嗎?那末,孩子,他們一定是些說謊大家。要不然他們根本沒有多大志願……」

他們走到了崗上,很親熱的互相擁抱了一下。小販拖著疲乏的步子走了。克利斯朵夫若有所思的看著舅舅走遠,反復念著他那句活:

「Alsichkann。"他笑著想:「對,……竭盡所能……能夠做到這一步也不錯了。」

他向著城中回頭走。冰凍的雪在腳下格格的響。冬天尖利的寒風,在山崗上把赤裸的枯枝吹得發抖。他的臉也被吹得通紅,皮膚熱辣辣的,血流得很快。山崗底下,紅色的屋頂迎著寒冷而明亮的陽光微笑。空氣凜冽。冰凍的土地精神抖擻的好似非常快樂。克利斯朵夫的心也和它一樣。他想:

我也會醒過來的。」

他眼中還含著淚。他用手背抹掉了,望著沉在水霧中間的旭日,笑了出來。大有雪意的雲被狂風吹著,在城上飄過。他對烏雲聳了聳鼻子表示滿不在乎。冰冷的風在那裡吹嘯……

「吹罷,吹罷!隨你把我怎麼辦罷!把我帶走罷!……我知道我要到哪兒去。」

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

(古教堂門前聖者克利斯朵夫像下之拉丁文銘文)

--------------------------------------------------------------------------------

譯者獻辭——傅雷,1937年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願讀者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罷!

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罷!

Ⅵ 關於英雄主題的文章自主閱讀

:《學習魯迅 深入批修》
這個比較長。
魯迅在世的最後幾年,正是我們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他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特務盯梢,叛徒告密,反動文人圍攻的險惡處境,不怕壓、不怕抓、不怕殺,始終堅信毛主席領導的人民革命一定勝利。當托派匪徒惡毒攻擊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挑撥魯迅和黨的關系時,魯迅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公開宣告:「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他表示堅決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一邊。那時,魯迅身患重病,仍然堅持戰斗。他認為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倒不如趕快工作而少活幾年的好。魯迅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直到逝世前的一天還在執筆。《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的著名論文,就是他在病床上化了整整四天時間寫成的。他在《黃花節的雜感》中說:「革命無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麼『止於至善』,這人間世便同時變了凝固的東西了。」正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世界觀,決定了魯迅在晚年越戰斗越堅強。

8回答者: a4331203 - 一級 2010-7-29 19:56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英雄主題的文章 142 2009-8-19
• 關於英雄主題的文章 248 2009-8-16
• 以「學英雄少年,知改革開放,做四有新人」為主題的文章 12 2008-12-16
• 有關英雄主題的讀書筆記 2009-9-6
• 要一篇中英演講稿以弘揚和彰顯民族精神為主題,結合四川地震的抗震小英雄和北京地震有關的 5 2008-9-16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英雄 主題

等待您來回答
跪求好看的古代言情小說,不要宮廷,,可以是江湖上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像惡羊撲郎,魅惑冷清公子這樣都
好看的校園青春小說推薦
求好看的言情小說,古代架空或穿越的都行。
錄一本言情小說女角主在拍賣會上被男主角買下帶回家。

其他回答 共 1 條
:《學習魯迅 深入批修》
魯迅在世的最後幾年,正是我們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他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特務盯梢,叛徒告密,反動文人圍攻的險惡處境,不怕壓、不怕抓、不怕殺,始終堅信毛主席領導的人民革命一定勝利。當托派匪徒惡毒攻擊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挑撥魯迅和黨的關系時,魯迅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公開宣告:「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他表示堅決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一邊。那時,魯迅身患重病,仍然堅持戰斗。他認為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倒不如趕快工作而少活幾年的好。魯迅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直到逝世前的一天還在執筆。《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的著名論文,就是他在病床上化了整整四天時間寫成的

Ⅶ 答案答案

午夜走出帳篷,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滿天的星星肅然排列,(迎面注視著你。它們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時.在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腦後。)你彷彿把頭伸進一座古鍾裡面,內里嵌滿活生生的星星。我頓時明白了《敕勒歌》中為什麼有「天似穹廬」的句子。B ③①② 純手打 求採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若木兮木有枝,心悅君惜君不知!

Ⅷ 中學文言文拓展閱讀(7)答案

我就找到這些還有一篇自己想辦法吧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拾椹供親
桑葚成熟時甘甜鮮美,城裡人很少有機會吃到。但是,荒年是要用桑葚來填飽肚子,想一想也是令人悲哀的。蔡順是當時有名的孝子,後來他的母親去世了,人們推薦他出來做官,他也不答應,說是離家出去做官,會遠離母親的墳墓。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蔡順這樣的孝順,真讓人嗟嘆不已。敬重父母當然是沒有錯的,但是一輩子僅僅是以專孝順父母作為子女的唯一事務,社會就不能進步和發展了。
原文
蔡順少年孤,事母孝。歲荒,糧食不足,順日拾桑椹,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蔡順:「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牛蹄贈之。
古文今譯
西漢末年,有位年輕人叫蔡順,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年,年成不好,他就出門摘拾桑椹給母親吃,遇到起義軍,軍中人看到他將摘拾的桑椹分成兩個籃子盛裝,便好奇的問他原因。蔡順說:''黑色的桑椹已經成熟了味道比較香甜,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桑椹尚未成熟,還有酸味,是給自己吃的.''這些盜賊深受蔡順孝思的感動,就送他三斗白米和一頭牛,好讓他回去奉養母親。
注釋
蔡順:字君仲,東漢人
孤:幼年喪父的人。
事:伺候。
歲荒:年成不好。歲,年成,收成
日:天。順日即為每天。
桑葚:桑樹的果實,成熟時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食。
以:用。此處可不譯。
異:不同的。此處異器為(兩個)不同的器皿。
赤眉賊:即西漢末年樊崇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賊」是封建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的蔑稱。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黑色的桑椹味道甘甜,用來供養母親;紅色的味道是酸的,用來給自己吃。
其:他
而:到

床頭捉刀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三國志》
原文
崔琰,字季珪,眉目清秀。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解釋
床:指坐榻
雄:稱雄,威懾
雅望:氣度;
捉刀人:指執刀的衛士。站在坐榻邊的衛士。後來成為固定用語,比喻替別人代筆作文的人。
魏武將見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認為)
不足雄遠國(稱雄)
使崔季珪代(讓)
既畢(在)
魏王何如(怎麼樣)
然床頭捉刀人(但是)
此乃英雄也(是)
自以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
翻譯 魏武帝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長相不夠威猛,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做侍從。接待完畢,待匈奴人走後,曹操就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麼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拿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後,就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舉例月得十篇,或作~乎。
啟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態。
2.表現出曹操心胸狹窄,奸詐狡猾,殘忍的性格。
3.描寫曹操羞慚,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後說不利於自己的話(醜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為己用必後患無窮。
涓蜀梁疑鬼
原文:
夏水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也;昂視其發,以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
翻譯:
長夏河的南面住著一個叫涓蜀梁的人。他這個人愚蠢又膽小。在有明亮月亮的晚上行走時,低頭看見他自己的影子,以為是蹲在旁邊的鬼;抬頭看他的頭發,以為是妖怪。轉身逃跑,等他到家,由於受到過度驚嚇,氣絕身亡。
字詞注釋:
夏 :河名,即夏水,今名長夏河。
夏首:即夏水口,在今湖北省江陵東南。
焉:在那裡。
涓蜀梁:人名。
善畏:容易害怕。
霄:通「宵」夜。
魅:精怪。古人以為物老則成魅。
走:跑。
曰:名叫。
愚:愚蠢。
俯:低下頭。
句子解釋:
仰視其發,以為立魅也。
解:低下頭看見他的影子,以為是鬼。
背而走
解:轉過身跑。
鐵杵磨針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裡磨一根鐵棒,李白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麼。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媼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於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
世傳:事實代代相傳。
媼:年老的婦女。
鐵杵:鐵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棒。杵:棒 木追
去:離開。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卒業:完成學業
王積薪聞棋
原文
王積薪棋術功成,自謂(13)天下無敵⑶。將游京師⑷,宿於逆旅⑸。既滅燭,聞主人媼隔壁呼其婦⑹曰:「良宵難遣⑺,可棋(14)一局乎?」婦曰:「諾⑻。」媼曰:「第幾道⑼下子矣。」婦曰:「第幾道下子矣。」各言數十。媼曰:「爾敗矣。」婦曰:「伏局⑽。」積薪暗記,明日復其勢⑾,意思⑿皆所不及也。
注釋
⑴本文是李肇所撰《唐國史補》卷上中的一則。《唐國史補》記唐代開元至長慶問一百多年的史事三百零八件。王積薪:人名,唐朝著名圍棋手。棋:指圍棋。
⑵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問翰林學士,官至中書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國史補》。
⑶敵:匹敵,相等。
⑷京師:京城。
⑸逆旅:旅店。逆:迎。
⑹媼(ǎo):老婦人。婦:指兒媳。
⑺良宵:美好的夜晚。遣:消遣。
⑻諾(nuò):表示應允的辭。
⑼道:本文指圍棋布子的位置
⑽伏局:意為這一局棋認輸了。
⑾復其勢:意為再次擺出那棋的局勢。
⑿意思:用意,此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
(13)謂:認為。
(14)棋:名詞作動詞,下棋。
(15)及:達到
既:後
爾:你
明日:第二天
譯文
王積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以為天下沒有敵手。有一次他到京師去,路上借個小旅館過夜。熄燈以後,聽見旅館老闆老婆婆隔了牆壁叫她的媳婦,說:「今夜氣候溫和,沒有什麼消磨時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樣?」媳婦回答說:「好。」老婆婆說:「我在第幾道下了一子。」媳婦說:「我在第幾道下了一子。」這樣輪流說,各下了幾十子。老婆婆說:「你輸了!」媳婦說:「是我輸了。」王積薪把兩人下棋的過程記在心裡。第二天,復驗那盤棋的局勢,發現兩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遠遠比不上的。
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注釋
①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第二·察傳》。
②溉汲——從井裡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裡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於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於: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於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於: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譯文
譯文一: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乾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里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里,一天到晚專門干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後,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只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幹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一樣。當丁氏從井裡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後,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說:「我家裡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力哩!」
村裡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後,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並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了出去,說:「丁家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了。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了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為了查明事實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丁氏回答說:「我家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了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田灌溉,現在可以不用了,從此家裡多了一個幹活的人手,但這個人並不是從井裡挖出來的。」
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織,以此戒⑦之。自是之後⑧,孟子不復喧矣。
注釋
①誦:背誦。
②方:正在。
③輟(chuò)然: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如「輟學」、「輟筆」。然,……的樣子。
④喧(xuān):遺忘。
⑤ 引:拿來。
⑥裂:割斷。
⑦ 戒:教育
⑧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譯文
孟子小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背書,一段時間後,接著再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麼中途停止背書?」孟子回答說:「書中有些地方忘記了,後來又記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的布,用這種方法來告誡他讀書不能半途而廢。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效果好嗎?
答: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通過剪斷織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則失去了它的作用)來說明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中斷。
這樣的教育效果很好。
表水涉澭
原文:出自《呂氏春秋·察今》: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注釋
荊①人慾襲宋,使人先表②澭水。澭水暴益③,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④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時,可導⑦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①荊:楚國的別名。
②表:標志,此處用作動詞,測量,即測量河水深度。下文中的「循表而夜涉」的「表」用作名詞,即標志。 澭:古水名。
③暴益:猛漲。
④溺:淹沒在水裡。
⑤驚:亂。 而:這里作「如」解。 都舍:大廈。舍,房屋。
⑥向:以前。
⑦導:通過。
譯文:
楚國人想襲擊宋國,派人先在澭水裡樹立標記。澭水突然漲水,楚國人不知道,順著標記在夜晚徒步過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軍中驚駭的聲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樣。以前他們先在澭水裡樹立標記的時候,(標記)可以引導涉水,現在水已變化漲了很多,楚國人還順著標記涉水,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哲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社會的情況是不斷變化的,處理事情也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把事情看成靜止不變,不去適應新的情況,採用新的措施,結果必定遭到失敗。
卞莊子刺虎
原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爭則 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斃.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 之.有傾,旋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兩虎之功.�

作者:司馬遷

譯文
卞莊子發現兩只老虎,准備刺殺。身旁的旅店僕人勸阻他說:「您看兩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會因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鬥起來。兩虎相鬥,大者必傷,小者必死。到 那時候,您跟在受傷老虎的後面刺殺傷虎,就能一舉得到刺殺兩頭老虎的美名。」卞莊子覺得小僮說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為了爭肉,嘶咬扭打起來,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傷。卞莊子,揮劍跟在受傷老虎的後面刺殺傷虎,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刺死傷虎,一舉獲得兩虎的名聲。
字詞解釋
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有勇力。
館豎(shù)子:旅館的童僕。豎子,童僕。
方且:正要
立須之:須,等待。之,代詞,這里指這件事。
止:勸阻
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須:等待
有頃:表示時間的詞語,指過了一會兒。
斃:死。
旋:一會兒。
功:效果。
卞莊子以為(然):道理
道理
從童僕的角度上看:同樣一件事情,由於掌握的時機、處理的方法不同,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只有善於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時機,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兩只老虎身上: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卞莊子花的殺雙虎的功效的原因?
有頃,兩虎結斗,大者傷,小者死。
成語表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一舉兩得

Ⅸ 宛如英雄閱讀題

1.(3分)
寡言少語,平凡朴實,有較高的音樂欣賞水平。(意同即可)
2.(3分)
飽含著屈辱、忍耐和孤獨,有醞釀著憤怒和抗爭
3.(3分)
含義:貝多芬的音樂能讓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獲取悲壯美與幸福感,
使平凡的人能夠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升華。(2分)
作用:點明題意,揭示主旨。(1分) (意同即可)
4.(3分)
A句 以「驟然」寫動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寫力量之大,以「一綹白發披到額前」寫激動的外表,寫出了音樂老師在聆聽音樂時的激動情緒。或:通過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音樂老師的聆聽音樂時的激動情緒。(意同即可)
B句 通過肖像描寫,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了音樂老師沉浸在音樂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對學生精神的感染。或:以景寫人,以午後的陽光映襯著老人的白發,突出他不同尋常的形象;以「向導」的比喻揭示他對學生的巨大影響。(意同即可)
5.(3分)
D

Ⅹ 英雄人物故事 讀書卡

填什麼的就自己來吧 天上掉個餡餅下來,你總得自己動手接一下吧

抗日
佟麟閣: 誓死堅守陣地的抗敵英雄
英勇抗日的愛國將領——趙登禹
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馬本齋
戰斗在日寇鐵蹄下的女共產黨員——張宗蘭
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抗聯英豪——李兆麟
抗日虎將盪氣回腸——葉成煥
抗日怒火燃赤心——馬耀南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呂正操
陝西抗日名將許權中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抗日赤心日月可鑒——許亨植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范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出奇制勝大將風范——粟裕
爆破英雄馬立訓
夜襲戰斗常勝英雄——桂干生
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冉庄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鋼鐵戰士——楊靖宇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佟麟閣: 誓死堅守陣地的抗敵英雄
英勇抗日的愛國將領——趙登禹
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馬本齋
戰斗在日寇鐵蹄下的女共產黨員——張宗蘭
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抗聯英豪——李兆麟
抗日虎將盪氣回腸——葉成煥
抗日怒火燃赤心——馬耀南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呂正操

墨翟
對墨翟的贊譽來自他的論敵。孟子說:「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雖然指責他的說教使人無父無子,過著禽獸般的生活,卻又說他不辭勞苦,不顧身體,百挫而無反顧,以拯時世之陸沉。莊子亦反對墨翟學說,說:「其生也游,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能獨任,奈天下何?」卻由衷地贊嘆墨翟其人:「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說盡天下英雄,皆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邁者形象出現,唯獨在墨翟面前失去了自信,只是說他此等苦行,惟有你墨翟自己能踐之,不能責望於人。莊子的預言倒是沒錯。墨翟其人其學均成為中國文化的絕響。想到兩千多年來一以貫之的「外儒內法」牧民之術,造就了中國政治的虛偽和殘酷;庄禪文化進退自如的人生哲學,造就了中國人心理的自私和麻木,我們一定會為這個民族不能讓 「 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這樣具有宗教情懷的思想種子生根發芽並長成參天大樹而遺憾。《聖經》上稱,種子撒出去,會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地上。墨翟的思想應該是落在荊棘里了。胡適說:「墨子也許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墨翟急人之難,勇人之事,雖殺身成仁,而足不旋踵,乃我國第一位大俠。

顏真卿
誰都知道這是一位創造了漢文字藝術巔峰的書法大家,卻鮮有人知道他刀光劍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萬敵軍如履平地的一條鐵血漢子,知道他是風雨飄搖、烽煙四起的中唐時代之忠臣烈士。剛正耿直的人格和瑰麗雄渾的藝術在他身上達到了完美的結合,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巨大驕傲,也是其歷盡苦難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顏體厚重雄強、大氣磅礴的書風,我就覺得自己回到了漢唐,那個創造經典的時代,也是人格偉岸的時代。在平定安史叛亂中,顏真卿湊集河北二十萬大軍拖住叛軍,打贏了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大仗。叛軍勢盛時,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沒有陷落。後來,為了平息李希烈叛亂,他以七十七歲高齡獨闖虎狼之地,面對土匪們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懼,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後自縊殉國。身為朝廷重臣,他為官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以致鬧到了「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寫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這就是書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貼》的來歷。寥寥數言,但研讀起來卻覺浩然正氣,撲面而來。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

辛棄疾
我一直以為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真實的蕭峰蕭大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為均冠絕當世,而文彩風流更是千古一人。你了解了他的一生,然後再去讀他的詞,便一定會驚異於我中華青史竟有這樣光明俊偉的人傑。他會讓我們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膽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絕功業比不上他的忠義之心,比得上他的風流瀟灑比不上他怒瀾排空的滔滔文才。青年時,辛棄疾獻身民族救亡,起兵於已經淪陷敵國十多年的山東。他親率五十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連夜弄馳千里押回建康,譜寫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其「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後在湖南主持軍事,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但觀其一生,多遭朝廷誤解,投散置散於鄉里數十年之久,與蕭大俠一樣受盡冤屈。英雄報國無門,橫戈躍馬、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郁積為滿腔忠憤,盡托於如椽大筆而自鑄偉詞,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硬派抒情風格。「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中國文人的傳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辛棄疾一生卻有進無退,始終沒有忘記收復故國,復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文天祥
去年過吉安,去了一趟文天祥紀念館。在裡面參觀的一個多小時內,未能見到一名其他遊客。館內陳列物有文物價值的不多,只有於佑任老先生的一幅字印象深刻。於先生病逝台灣後,遺囑要求面北立墓,並賦《望大陸》一詩:「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這讓我想起當年文丞相伏首就刑前,要求面朝南方故國的情景。「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華歷經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為這些忠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橫空出世,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無人能攖其鋒,其殘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慄。歐洲人在飽受毀滅性打擊而無可奈何後,把罪責歸因於自己犯錯太多,上帝用鞭子來教訓自己,稱蒙古人為「上帝之鞭」。征服歐洲人後,他們開始攻擊中原諸國,用22年時間滅掉西夏王國,用23年時間滅掉當時看起來最強大的金帝國。然後開始包抄南宋。在蒙古人看來,南宋將是最容易解決的一個對手。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仗打了近半個世紀,大汗蒙哥還在攻擊合州釣魚城的戰斗中斃命。他們不明白只會吟詩作畫、體格瘦弱的南人何以能抵抗這么久?在見到文天祥後,才發現這個民族身上蘊藏著一種很神秘很強大的力量。征服了大好江山,卻征不服人心。蒙元統治中原近百年,如同過客,沒有留下什麼痕跡。而文丞相一曲《正氣歌》,卻以滿腔精忠之氣,千年萬世,讓人們感受到一個偉大民族悲壯雄烈的人格力量。

王陽明
少時讀《三國》、《大明英烈》,覺得諸葛孔明、劉伯溫天上之事知道一半,地上之事全部知道,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真乃神人;後來沉迷金庸武俠世界,對那些在人跡罕至的山洞突然悟得武學真諦,然後橫行天下無敵手的神奇際遇心馳神往。再後來,明白這一切都是傳說和虛構,是自以為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白日夢。但讀過陽明先生的傳記後,我才明白中華歷史上還真存在過這樣的牛人。這個人集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武術大師於一身,千古之下,無人可比。想當年,他站在貴州龍場那個小小的驛站門前,獨對如血殘陽,驚天一悟,「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從此中國的思想河流發生了巨大的轉向,這與武俠小說中的大俠突然悟出武學秘笈具有同樣的浪漫主義色彩,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個轉折時刻,確實都有僧人、道士、方外異人出現。他斷言:「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不僅徹底瓦解了宋明理學,而且直抵西方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和存在主義思想境域,更為要緊的是,讓匍匐了數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突然明白了主觀能動性的巨大能量,「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從此中國的歷史由帝王史變成為名臣史、知識分子史。王陽明的個人氣質近於古人所謂「豪雄」,或者說他根本就是一個武林高手。他青年時任俠騎射,留情兵武,足跡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時,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績震懾向他挑畔的內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寧藩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以十萬大軍,兵下南京,震動朝野。王陽明手無寸兵,卻義無反顧,在強弱懸殊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業功績不僅在古今讀書人中絕無僅有,在兩千年的文臣武將中也十分突出。所以有人說:彪炳顯赫,自明之後,唯此一人而已。而我以為,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之後唯陽明先生可當此論。

夏完淳
中國詩歌自唐宋之後,淪落為文人吟風弄月,賞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狀態,特別是有明一代,時世鉗口禁聲,詩人低軫輕弦,幾無大家。然而,至南明時期,時局板盪,山崩地裂,明詩詞竟在謝幕之際重回高音區:悲歌擊築,不讓荊軻《易水》;穿雲裂石,可比東坡《大江》。在四海狼煙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為我心目中千年才可一見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別雲間》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他出生在一個忠烈之家。十五歲,即隨父親和老師起兵抗清,其父其師兵敗後均投水殉國,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時被捕,八十天後英勇就義,時年17歲。在南京受審時痛罵大漢奸洪承疇的情形成為那個山河破碎的時代著名的歷史細節。「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塵」,一個17歲的少年在那樣艱難的時世尚能如此力挺狂瀾,知不可為而為之,乃我數千年禮義廉恥之邦屹立不倒的精髓。

譚嗣同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他無疑屬於後者。但人們心中也一直有疑問,譚本來有時間有條件像康梁一樣脫身,為什麼一定要決絕赴死,以33歲的大好頭顱拋擲京華街頭?這個疑問只能從譚嗣同的精神氣質尋找答案。「吾自少至壯,偏遭綱倫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瀕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輕其生命,以為塊然軀殼,除利人之外,復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矣。」這是譚嗣同在《仁學自敘》中的一段話,聯繫到後來名垂青史的壯舉,可見他是個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自己思想的烈士。在那個新舊交替而前路不明、國家又危機四伏的時代,覺醒者的內心大都懷著極度的悲憤和焦慮,甚至絕望。譚嗣同的選擇除了不屈不撓的勇氣外,還有著「抵抗絕望」的悲情,而決不是「文死諫,武死戰」儒家的忠君道德所能規范的。一百多年後,我讀到《聖經》里的話:「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這總讓我想起譚的錚錚誓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張自忠
關於張自忠的事跡網上書籍中到處都能看到,我並不比別人了解得更多。我的家鄉,抗戰時屬第九戰區,是中日兩軍搏殺的主戰場。我小時念書的學校不遠有座梧桐嶺,當年就發生過激烈的戰斗。山上至今有戰壕和彈坑遺跡,我們還在嶺上拾過彈殼。在一個名石溪的山鄉,我見過一座合葬的抗戰烈士墓。那是人跡罕至的山間,就一塊平常的墓碑,刻著當時縣長題的碑文,字跡已不太清楚。細看方知是國民黨軍李天霞部曾在此與敵寇激戰數晝夜,為長沙會戰的一部分。不久前讀到薩蘇先生《國破山河在》,這本書是作者在日本翻閱了大量史料寫成的,真實而感人。他在書的《後記》中說:「在這些資料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個個當年的中國人,他們或剛烈、或勇猛、或聰穎、或機變,用他們的脊樑扛起那個時代中國的命運。」八年抗戰,那一代中國人為保護自己的家園和尊嚴而英勇赴死,以簡陋的武器和兇殘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他們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中國的國魂。張自忠將軍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閱讀全文

與英雄閱讀答案選自小小說大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