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姓氏中,哪個姓氏出的名人最多
中國姓氏在文獻中可以找到的一共有5662種,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姓氏翻譯過來的漢字姓。簡單來說,中國的姓氏數量龐大。要想知道在所有姓氏中哪個姓氏出的名人最多,還得看看所有姓氏中人數佔比最多的是哪些姓氏。
2017年的第八次人口普查則更為詳細,不僅將中國各姓氏的人數進行了排名,還列出了這些大姓的人口總數和所佔人口百分比。分別是:
李,9530萬,7.94%
王,8890萬,7.41%
張,8480萬,7.01%
劉,6460萬,5.38%
陳,5440萬,4.53%
楊,3700萬,3.08%
趙,2750萬,2.29%
黃,2680萬,2.23%
周,2540萬,2.12%
吳,2460萬,2.05%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李姓名人2251名,占總名人數的4.95%,排行第二位,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5.3%,排在第二位;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建立過十多個政權,名人舉例(粗略的說幾個,這個說不齊的):
李耳:老子,道家創始人,著《道德經》
李斯:秦朝丞相,《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
李世民:唐太宗,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李靖:衛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
李白:唐代大詩人,詩仙,反正他的詩大家從小背到大。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千古第一才女,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李時珍: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闖王,建立大順政權。
李大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黨的創始人之一。
李小龍:武術家,國際巨星,功夫巨人。
李嘉誠:連續十多年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
2. 大唐有哪些名人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初唐四傑之首;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
張志和,字子同,唐代詩人
韓愈,字退之。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稱白太傅。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山西)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藏書章的名人藏書章
古往今來,大凡喜歡藏書的名人雅士無不愛在自己的藏書上鈐上印。印章上除名號之外,往往還留有別的文字,用以反映藏書者的人品和氣質,讓讀者感到妙趣橫生,韻味無窮。 最早的藏書印章要追溯到唐代,相傳為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貞觀」二字連珠印。此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字連珠印、李泌「端居」寶印,李煜「建業文房」之印等也頗有名氣。
明代以後,使用藏書印的風氣逐漸普及開來,私人藏書尤為重視藏書印的應用。明代文學家黃宗羲的藏書印上刻著「窮不忘買,亂不忘攜,老不忘讀,子子孫孫,鑒我心曲」,愛書之情,盡在其中。 明代「汲古閣」主人毛晉藏書之豐舉世皆知。他有一方56個字的大藏書印章,印文為「趙文敏於書卷末雲,吾家業儒,辛勤置書,以遺子孫,其志如何,後人不賣,將至於鬻,頹其家聲,不如禽犢,若歸他屋,當念斯言,恥非其有,無寧舍旃」。 可謂蔚為壯觀。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的私人印章寓人品於字里行間,頗具韻味。常見的鈐印有「七品官耳」、「動而得謗,名亦隨之」。初看印文平淡,細究方覺可貴。 藏書大師馬太龍自刻一藏書印章,印文為「印奴」。由於藏書甚多,他的書常被人盜走。他一氣之下又刻了「警印」,鈐於書之扉頁:「竊書非雅賊」。
現代許多文藝家藏書印章獨具特色。瞿秋白、楊之華夫婦常合用一印鈐於書扉頁,印文是「秋之白華」,含二人名字在內,構思巧妙,用意深刻。 茅盾所藏的《莊子集解》上,蓋有他的「玄珠68歲後所讀書」的藏書印記,頗有深意。 鄭振鐸對洋裝書籍,往往只在封面簽個名,線裝書才加鈐「長樂鄭氏藏書之印」。魏建功替他鐫刻了兩枚印章,長形者曰「長樂鄭氏藏書」,方形者曰「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都是朱文寫經體,前一枚每字加框,古風純然,令人喜愛。國畫大師張大千的藏書印章大都自撰自刻,比較耐人尋味的有「大千掌握」「藏之大千」「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等,愛書之情,溢於言表。
魯迅先生藏過不少石刻拓本、古籍和其他書籍。他用過的藏書印章有「周樹人所藏」「會稽周氏收藏」「俟堂」等。魯迅曾結識著名國畫家、金石家陳師曾。陳師曾先後為魯迅刻過「周樹人所藏」、「俟堂」等5方印章。鄧拓先生的藏書印也別有格調。他曾刻有一枚「書生之氣不可無」的藏書印,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學者風度。董必武愛藏書,他所有的藏書均鈐上一方橢圓形「樂益堂」的藏書印,「樂益堂」是他居室客廳的匾額。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解放後他的個人藏書達數萬冊。他曾有一枚藏書章,是1963年委託陳叔通請上海博物館的篆刻家吳朴堂刻的一方錢線朱文「毛氏藏書」印章。吳朴堂在刻這方印時,妥善處理了「毛氏」和「藏書」四字筆畫疏密和布局的矛盾。這個印章深得毛澤東喜愛,他的所有藏書上均有這枚藏書印章。
4. 貞觀之治做出貢獻的五大名人
貞觀名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魏徵,王圭,高士廉,侯君集,岑文本,劉洎,褚遂良,馬周,蕭禹,溫彥博,李大亮,杜淹
5. 求穿越到唐朝的穿越類小說(最好是貞觀時期的、男主的)
1、回到唐朝當混混
《回到唐朝當混混》是一本穿越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周玉。該書講述了女主在突然穿越到唐朝後,從一個小人物變成了富貴的「鳳凰」的故事。
2、大唐盜帥
《大唐盜帥》是盜帥二代所寫的兩晉隋唐類小說,已完結。最初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由於獲得五百張以上月票和八萬張推薦票,於2011年2月24日登上起點首頁熱點封面推薦。
3、篡唐
《篡唐》作者是庚新,兩晉隋唐類,總字數有1979392字,已完結。講述了一個現代人的隋唐故事,有恩怨情仇,有金戈鐵馬,還有那數不盡的風流。
4、調教初唐
《調教初唐》是一本連載在起點中文網上的架空歷史類小說,作者是晴了。該小說講述了大唐新名人、優秀穿越傑出青年、房府之二男悲憤地翹起了手指頭指著滿天神佛,無語望蒼天,一幫沒道德的傢伙,啥意思,有本事別玩俺這個正人君子,去玩戲說歷史的導演們去。
5、大唐小郎中
《大唐小郎中》是作者沐軼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歷史穿越類小說。現已完結。
一個中醫院的小葯劑師,意外穿越來到開國之初的大唐,成了一家小葯鋪的小郎中。開葯鋪的父親醫術平平,老母慈愛而怯弱,姐姐潑辣護短。
葯鋪瀕臨倒閉,一家人生活十分艱難。年邊了,鍋里只有混著野菜的黑面饃饃,大堂坐著冷麵女房東逼債,交不上房租,就要將他們全家掃地出門。從這里,他踏上一條滿是荊棘的從醫之路。
6. 名人讀書的故事有哪些簡單一些。
1、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
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2、匡衡借光讀書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3、李密牛角掛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
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閑之輩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4、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辣椒,別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紅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廣椒。是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的果實,6~7月果紅時採收,曬干。可入葯。性味辛、熱。功能溫中散寒。所以嚼食辣椒可以驅寒。
5、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7. 名人讀書故事
1)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
(2)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施洋搓腳夜讀: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5.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6.曹禺真讀書假洗澡: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8. 求穿越到唐朝貞觀年間的小說
《國色芳華》,女主穿越,靠種牡丹為生,只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貞觀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