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蕭紅棄兒小說閱讀

蕭紅棄兒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09-15 05:54:27

❶ 蕭紅 火燒雲 原文

原文: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在牆根站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

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鬍子了。」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

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一條馬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兇猛,它在前面跑著,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哪裡去了,大狗也不見了。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麼大,也是那麼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

可是一轉眼就變了,想要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麼也看不到了。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一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

《火燒雲》節選自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摘入滬教版五年級課文,以及人教版四年級課文。

《呼蘭河傳》是 蕭紅的絕筆傑作,帶有自傳性質的經典小說,更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她記憶里呼蘭河小城裡的人們始終在一成不變地生活著,年復一年地做著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至於為什麼這么做,他們似乎並不明確。

一年四季小城的人們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除了瑣碎的生活,還有精神的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檯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而這多半與鬼神有關。

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有二伯的古怪性情,馮歪嘴子的頑強生命力都在她的童年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她童年溫馨的記憶卻是祖父與後花園,這是她精神生命中溫暖的情愫與皈依,更是引發萬千讀者共鳴的故鄉情感。

(1)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蕭紅(1911——1942),民國傳奇女作家,被譽為「文學洛神」,原名張乃(nǎi)瑩,筆名蕭紅。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

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經典代表作:《呼蘭河傳》《生死場》

❷ 作者蕭紅的簡介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2)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蕭紅的小說具有鮮明的文體特徵,創造出場景性的小說結構。系列散文《商市街》在發表時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議論,因為蕭紅使用了不少小說的技巧,這樣的寫作形式在20世紀30年代異常新穎,從文體上看,它更接近小說,不過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蕭軍《商市街·讀後記》)。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從《商市街》、《生死場》到《呼蘭河傳》,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於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並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

這種小說文體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化,從一個方面實現了文學史的銜接、承續,在審美意識上溝通了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學。更准確地說,是把傳統文學中高雅的部分——詩和散文,與現代文學中已經代替了詩而成為主體的部分——小說,實現了新的對接。正是這一對接造就了現代文學中最具生命力的內容。

蕭紅以自己悲劇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體驗,觀照她所熟悉的鄉土社會的生命形態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國民性弱點,抒寫著人的悲劇、女性的悲劇和普泛的人類生命的悲劇,從而使其小說獲得一種濃烈而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

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後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並不受舊的形式束縛。

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 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里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生共鳴。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朴,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朴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徵。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蕭紅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愛折騰,不願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慘的、短命、窮困、奔波,她從十九歲離家出走,這一走便再沒回頭,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

❸ 蕭紅的文章有什麼特點

蕭紅的文章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

蕭紅語言的直率首先表現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觀照世界時對這個詩意世界不加雕飾的語言描繪。這種超常規語言的運用在蕭紅後期的創作中越來越成熟。

《牛車上》中的三月春陽、《後花園》中的六月鮮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個個兒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風景並不受舊的形式束縛。同時,這種直率的語言又表現出自然的特點,她寫的人物是從生活里提煉出來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

因為直率,不用偽飾、矯情,就更顯得自然質朴,直率和自然這兩種特性自然成為一體。這種語言沒有著意雕琢的痕跡,自然而然,蘊含著一種稚拙渾朴的美、一種獨特而醇厚的情調,從而成為「蕭紅體」小說敘述風格的重要特徵。

(3)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廼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0月,在舒群等人的幫助下,蕭紅、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蕭紅署名悄吟,蕭軍署名三郎。《跋涉》的出版,在東北引起了很大轟動,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也為蕭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12月,《生死場》以「奴隸叢書」的名義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署名「蕭紅」。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作品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一舉成名。

❹ 蕭紅為什麼殺自己孩子

1、蕭紅性格原因。

她的第二個孩子怎麼死的,死因不明,目前說蕭紅殺死的只是謠傳,並沒有具體的證據。蕭紅老友靳以的女兒——作家章小東,曾寫過一本叫《尺素集》,她就把蕭紅寫成冷血無情、依靠男人的女人。她在接受《深圳特區報》采訪時表示,聽她母親說起,第二個孩子是因為蕭紅的「自私」:

「蕭紅的文章寫得好,這點我敬佩。《呼蘭河傳》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非常非常美。但是作為一個女人,我一點都不敬佩她。但我主要是說她的兩個小孩的事,我覺得她自私,不是一個好女人,她為了自己拋棄了自己的孩子。

她第一個懷了別人的孩子,生下來就丟掉了。然後她又懷了蕭軍的孩子,端木蕻良又是個狠角色的人。蕭紅也是有難處才這樣,就把第二個小孩也弄掉了。我覺得很心痛,怎麼可以這樣?換成我是做不到的,我是媽媽,我怎麼也做不到。」

2、官方的說法是,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1月,蕭紅在江津白朗家生下一子,產後第四天,蕭紅稱孩子頭天夜裡抽風而死。

湯唯飾演的蕭紅

(4)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1911年,她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參考資料:

來源:深圳特區報——蕭紅老友靳以的女兒談蕭紅

蕭紅數字展館——蕭紅大事年表

網路——蕭紅

❺ 蕭紅後半生遭遇了什麼

因為蕭紅英年早逝,享年31歲,就直接講一下她人生的最後三年:

1、1940年,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住在九龍尖沙嘴樂道8號。

2、1941年,她被發現患有肺結核。

3、1942年,日軍佔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因庸醫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

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次日,蕭紅精神漸復,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蕭紅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提士反女校設立的臨時醫院。1月22日上午10點,蕭紅病逝,享年31歲。

左起:黃源,蕭軍,蕭紅

(5)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1930年,蕭紅因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後被棄,困於旅館,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報社的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蕭紅一生受盡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參考資料:

蕭紅——網路

❻ 蕭紅的作品

有《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生死場》、《馬伯樂》等等。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6)蕭紅棄兒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近年來,蕭紅的作品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關注和喜愛,雖然沒有像張愛玲那樣在坊間炙手可熱,但卻少有爭議地獲得了學界和大眾讀者的一致認可。

而且就目前的趨勢來看,在百年甚至更長的時段之後,蕭紅也極有可能作為有限的代表人物之一,來向後人展示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文學面貌。

這樣的前景,對任何一位以作品說話的作家來說,都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當我們拋開遐思,去回望六十多年前的作家身影時,就發現這位創作時詩意盎然的女性,人生充滿了苦楚。

❼ 蕭紅棄兒中哪個孩子是和誰生的。

蕭紅一生有過兩個孩子,第一個是汪恩甲的,孩子生下來後,不久就送人了;第二個是蕭軍的,生下沒多久,孩子就死了。第一個孩子,至今沒有下落。第二個孩子的死因又有多種說法。由於她處理兩個孩子的方式,有觀點認為她是個沒有母性的狠心人,為了和蕭軍在一起,不惜把孩子扔掉;為了和端木蕻良在一起,不惜將孩子掐死。

第一個孩子迫不得已舍棄

蕭紅生下第一個孩子時,她和蕭軍都還不是作家,兩人都沒有生存能力,他們不是一般的「貧困」,而是整日流浪,連食粥都無可能,一個連自己都無法生存的人,如何去照顧孩子呢?在當時的情況下,孩子就算留在身邊,也可能因為沒錢喂養導致孩子夭折。在章海寧看來,當時將第一個孩子送走,為他找一戶好人家,這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在第一個孩子生下不久,蕭紅寫作了一篇自傳性作品《棄兒》,在這篇文章中,她描寫了她在醫院的矛盾、痛苦、悔恨、不舍和無奈。從種種細節推斷,蕭紅舍棄第一個孩子,確為當時迫不得已。

蕭紅臨死前,她曾對駱賓基和端木蕻良說,讓他們從香港回去後,找到第一個孩子。彌留之際,她說「但願她在世界上很健康地活著。大約這時候,她有八九歲了,長得很高了……」而作家舒群的回憶錄中也提到,有次蕭紅站在兒童服裝店前停了好一會兒,走開之後對舒群說,如果我的孩子還在,現在也有這么高了,邊說邊和舒群比劃高度。

第二個孩子生死不明?

第二個孩子的死,也是蕭紅研究中的一個謎,孩子怎麼死的,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這是個男嬰,又白又胖,但是生下來三天,孩子就死了。醫院沒有醫療檔案可查,據說蕭紅本人對這個孩子的死的反應很冷淡,並且阻止白朗去找大夫理論。還有一種說法是,孩子死的前一天,蕭紅以牙痛為由,向白朗要過一種德國產的強力止痛片「加當片」,認為孩子是被她親手毒死的。

蕭紅生產是在重慶白沙鎮,雖然該地有很多文化人,但衛生條件很差。章海寧說,由於條件太差,當時晚上很少有第二個產婦在那,有沒有值班醫生也不得而知。蕭紅分娩時自己本身在發燒,孩子是否受到了感染,是否夜裡發燒,有沒有醫生搶救,都不知道。很有可能這個孩子就是病死的。

季紅真則說,這個孩子的生死其實是不明的。「所謂死,是蕭紅告知白朗的,當時只有白朗在她身邊。但是,所有的資料都沒有顯示死嬰,連醫生都沒有看見,蕭紅是怎麼處理這個死嬰的?她的身體一向虛弱,產後第三天更是疲弱不堪,為了避免產後感染,她還在輸消炎的葯物,她哪有力氣處理孩子呢?」因此,季紅真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也被送人了。「一個男孩兒是很容易被送出去的,而且蕭紅一開始就不想要這個孩子,和蕭軍情變之後,她不願意為蕭軍留下孩子,成為蕭軍來糾纏的借口。」

而林賢治的看法則是,即便是最極端的猜測,認為就是蕭紅親手毒死了自己的孩子,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沒有權利責備一個簡直失去了生存權利的人。

❽ 蕭紅臨死絕筆為何說「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呢

蕭紅於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的張家大院,童年生活過得並不快樂。

盡管蕭紅來自於地主家庭,衣食無憂,但母親姜玉蘭在她8歲時早逝,小小年紀就缺乏母愛;父親張廷舉雖說是公職人員,先後任過小學校長、出版社社長、省教育廳秘書等職務,但思想守舊,對蕭紅疏於管教;兼之繼母梁亞蘭又不喜歡她。

以致蕭紅小時候很叛逆,經常逃離家庭。

蕭紅的父親曾給她訂了一門婚事,要蕭紅小學一畢業就與之完婚。

懂得反抗的蕭紅反對包辦婚姻,對父親的安排採取了消極抗爭,表示要去哈爾濱上中學,若不同意就去呼蘭天主堂當洋姑子。

父親張廷舉還算不固執,妥協之下,便同意17歲的蕭紅去哈爾濱就讀東特女中。



蕭紅後來繼續創作了《呼蘭河傳》,反響也很好,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之一。

遺憾的是,蕭紅在文學創作上成績斐然,卻在感情上再度失敗,她與第二任未婚夫蕭軍因瑣事失和,感情上漸漸出現裂痕,二人漸行漸遠。

1936年7月,25歲的蕭紅正式與蕭軍分手,隻身到日本東京療傷。

期間,蕭紅驚悉魯迅先生於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悲痛不已,寫下《海外的悲悼》等多篇文章懷念。1937年1月回國,去上海萬國公墓拜謁魯迅先生墓,後又寫下《拜墓詩一一為魯迅先生》,與蕭軍合作,一道編輯《魯迅先生紀念集》。

❾ 蕭紅的棄兒是什麼時候發表的

1933年4月18日 發表《棄兒》
-網路,見「蕭紅」詞條

閱讀全文

與蕭紅棄兒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