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生死疲勞

小說閱讀生死疲勞

發布時間:2021-09-15 10:06:44

『壹』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關於西門鬧轉世為驢的讀後感

最近,我閱讀了從朋友處借來的一本小說,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著的《生死疲勞》。該書約50萬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節。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餘人。該書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用第一人稱主要講述了高密東北鄉西門屯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後被槍斃,轉生為驢、牛、豬、狗、猴以及大頭嬰兒藍千歲的所作所為以及所見所聞。盡管是由西門鬧以及由他轉生的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藍千歲和該書另一敘事主人公藍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三個人分別講述的,且時間跨度50年(從1950年寫起,直到2000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動亂、包產到戶、全面改革開放等主要歷史時期,就連書中許多人名也都打著歷史的烙印,象藍解放、黃互助、黃合作、龐抗美、馬改革、藍開放等等),但全書通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引人入勝,津津有味。我是多年養成了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閱讀的習慣。每天晚上都要看上幾章,有時看到次日凌晨2、3點還被該書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而沒有絲毫困意,考慮到第二天還得照常上班,只好掩卷勉強入睡。昨天晚上看完全篇,使我回味無窮,感想頗多。此書堪稱鴻篇大作,看來莫言先生不愧為大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也就有了寫點想法和看法的沖動,但考慮到自己笨拙的思維、平淡的語言、貧乏的詞藻,怕評價不好,有班門弄斧之嫌,對莫言先生有所不敬,被朋友們笑掉大牙,也就沒有了勇氣和膽量去寫了,只有將該書封底不知是那位高人寫的幾段話照抄下來。

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鄭重的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著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並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庄嚴、熔鑄、鋒利。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終於執著堅定的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到了我們的心田。

在莫言對偉大古典小說呼應的那一刻,聆聽到了「章回體」那最親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著生死疲勞的磨礪以及冤纏孽結,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嘩的苦難化為純美准確的詩篇,祈禱祖國庄嚴、寧靜,祈望人類豐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最後,用該書扉頁的一句話與朋友們共勉。
佛說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貳』 初讀莫言應該從哪本書開始呢

我覺得可以先讀莫言的最經典作品《紅高粱》,因為這本書真的很真實的反映了在陝西地區的一些,那個時候的情況真的是寫得非常好,莫言先生的文學功底真的是非常好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

『叄』 懇求莫言四本小說 《蛙》《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紅高粱》《酒國》六部作品,均是txt版。

已發送,如滿意請選為最佳答案~
——來自「我愛電子書」團隊
祝天天開心,閱讀愉快~

『肆』 莫言的《生死疲勞》的論文

[轉帖] 8XZ d)H
avQh,M S
《生死疲勞》講的是一個地主死後.投胎六道輪回,他變成了各種家畜,通過他的眼睛看人類的社會發展,主要是1950年到2000年的中國農村,體現人們的精神、社會的變革等。 b!VMN5
小說《生死疲勞》的題目經查出自《佛說八大人覺經》,「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只是不明白後面三句的意思.聽說莫言的書一向羅嗦,這本倒是要好很多,也許是寫書時間短的緣故。讀完後,感覺還算一本上乘之作! J[1< szC?
說說讀完後的感受! 西門鬧,本書的主人公之一.其實他不是人,他一出場就被小鬼架著見了閻王.這是莫言的高明之處,沒有按照紀事或者其他角度進行故事敘述,而是整出這么個鬼來,呵呵,是鬼就要投胎,不過他投的是不同的牲畜.西門鬧通過幾次的輪回,從一個局外人(姑且認為他是人)的眼光注視我們的祖國從建國開始到如今這個漫長社會的發展歷程.故事本身沒有對社會進行任何的評價,但是通過其中的人物演繹的故事,給我留下的是對這個社會的思考,另一位主人公是堅決不入公社,單幹了一輩子的藍臉.看書得知那時候的政策是:入社自由,於是很多人勸那些不入的人。不入社的人就像驢一樣倔.好在那時講民主,你不如就不入.由此可以看出,那個時期的氛圍是比較開放,有什麼問題你可以罵娘,但你不可以強迫誰做什麼.就沖這點,我們後人給毛爺爺磕頭,我雖然不會,但是能理解.毛爺爺,純爺們 ?X-Q+
當然我出生在新社會沒有目睹一下毛爺爺創造的那個舊社會,也不能理解當時人們生活與環境.表達沒有那麼好.我想寫個小長篇點的,以示對於那個社會的文字上的補充. 但是書中寫的西門鬧做狗時的一章叫「狗精神」.和90年代很相仿,人們在看到經濟日漸發展的同時,社會風氣的變味出現了.學生出現比吃比穿結幫結伙,年輕人也浮浮誇誇,年紀大的有權的開始貪污有錢的包養情人.社會的貧富有了差距.這點應該能感受的到 西門狗最後走的很安詳,和曾經的主人單干戶分別躺在那片土地中走了.這個時候,土地里已經有了他東家夫婦倆、妻子、倆個兒媳、老朋友夫妻倆、養子、養子情人、驢、牛、豬的墳墓.  GNQiR
「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他的墓碑後來這樣寫道.很感動看到這. D#QHcTF})P
給自己最深印象的是那種輪回,那種精神狀態的輪回。從一開始的無知,到慢慢擁有,然後人心的貪欲逐漸膨脹,直到最後的回歸為零。真的,閻王就是閻王,看我們人類不爽是有原因的,你不是貪么?那讓你多幾個輪回,多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不貪不欲我們應該慢慢學會。 活著就是疲勞,有錢的疲勞,沒錢的也疲勞,當官的疲勞,不當官的也疲勞,天啊,人為什麼總是疲勞呢,想想自己現在,雖然不像小說說的那樣的疲勞,但是偶爾也會身心疲勞一下,不滿於現在的生活,感情不滿於現在社會,實在不該!如果真的不滿的話只能也六道輪回看看!對於書中的很多地方也不盡理解.對其中所賦予的內涵還不能領會。我是八零後一代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苦難的年代,不能感同身受,也許上目前不能理解此書全部內容的原因吧。 但是看完了書,寫完了讀後感之後我只能記住兩個字了那就是"疲勞"

先說一下自己這個讀後感的標題。

這標題,是我為圖簡便,從莫言這部小說里的兩句話中化生出來的。這兩句話就在緊緊相鄰的兩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個勉從豬舍暫棲身的英雄。」說這話的,是敘事「主人公」之一的「西門豬」,「它」,是指另一頭叫做「刁小三」的豬。第二句話,是他在第三十一章里說的:「他說這個戲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帶著荒誕但又庄嚴的色彩,是一個活生生的後現代的標本。」說這個話,還是「西門豬」,而這句話中「他說」的「他」,是小說中的「莫言」。由於這兩句話相距不遠,雖說現在記憶力比不了年少時的差不多「過目不忘」,年歲不饒人嘛,但是,在讀到第二句時,總還算記得第一句。想起博客有幾日沒有更新了,沒什麼文字可寫,不正好寫幾句讀後感,一是聊作更新充帳,一是可以順便顯擺一下,證明最近讀了莫言的小說,別讓人說農夫就是農夫,連鼎鼎大名的莫言的小說都沒有讀過,所以,就有了這個標題:勉借荒誕敘庄嚴。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像,那優美精妙的語言,那數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後,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想翩翩,不吐不快。

讀後感的第一點,就是莫言這《生死疲勞》,從敘事方式分,肯定屬於荒誕敘事。開荒誕敘事先河的,誠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遊記》,就可以歸於這種敘事形式。但是,以荒誕敘事,演繹半個世紀的一地歷史、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和人生沉浮的,當非莫言莫屬。至少,前無古人。而且,他說得是那麼一本正經、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尤其是我們這些與莫言同時代過來的人,對此,會感觸尤深。莫言運用荒誕筆法,敘歷史、社會和人生如此庄嚴之事,借用得可是一點也不勉強。一路讀去,你會感覺到,《生死疲勞》是「滿紙荒唐言,全為庄嚴事」。庄嚴者何?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最庄嚴者,當數書中說及在1976年9月9日,那藍臉的一罵一哭,那抒發的何止是憤懣!是對舉國對於一個人、一個人的思想誤讀的聲討:

藍臉的眼睛裡慢慢地湧出淚水,他雙腿一彎,跪在地上,悲憤地說:/「最愛毛主席的,其實是我,不是你們這些孫子!」/眾人一時無語,怔怔地看著他。/藍臉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給我的啊——我單干,是您給我的權利啊——」

聽聽,這可有半點荒誕的滋味兒?一絲一毫也沒有!一罵一哭中所闡述的,在那整整的一個時代內,只有這主人公、這執拗無知的犟農民、這舉國唯一的單干戶心裡明了!這是對舉國誤讀(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的聲討!莫言不惜借用荒誕的敘事手段,不惜洋洋灑灑鋪展幾十萬字之巨的精言妙語,就是為了這一聲討,就是為了對這一舉國誤讀、以至貽害一國的莊重反思。(這可是自己對《生死疲勞》的誤讀?)「勉借荒誕敘庄嚴」,看來是借用來的標題,才是拼湊得很勉強。說「且借荒誕敘庄嚴」,會稍稍不「勉」一些么?

還是說回荒誕敘事。當然,假若莫言能不讓藍解放,不讓大頭兒,也不讓「莫言」出來當敘事主體,那麼,這荒誕敘事,就完美了。作為作者的莫言,可以說這出於這部小說敘事的必需,出於讓敘事更靈活更精彩。那麼,作為讀者的我,可以說是因為你作者對傳統敘事尚有所畏懼,是對自己荒誕敘事能力的信心還不夠足。總之,是如此一來,就讓你的這荒誕敘事在我們讀者的心中,有所不完美了。我們只有寄望莫言有下一部更完美更徹底的荒誕敘事大作的問世。

讀後感的第二點,就是猜想,莫言大學讀的肯定不是中文,攻的不是文學,而是農學院的畜牧專業。不然,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怎麼會那麼地順從,那麼地聽他使喚?他牧的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為什麼會是那麼地機敏有型,那麼地聰明伶俐?武功高深者,拈花可以傷人。精於畜牧者,役驢牛豬狗之類,勝於使人。中國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全入於莫言所牧所養的驢牛豬狗眼中,心中。莫言者,神牧矣!當然,人畜牧,為役使,為肉食,為皮毛。莫言畜牧,卻是為了讓它們看世界,觀世事,品人生。書中的敘事者,評說書中的莫言,說他從來不是好農民。作為讀者的我,絕對認同。我評說他是畜牧工作者,但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肯定不是好畜牧工作者。不過,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莫言因之只役使驢牛豬狗,沒有讓眾畜盡出。說來莫言應該還算是孔孟信徒,至少是孔孟fans。

讀後感的第三點,就是想對莫言表達憤怒。這些天來,莫言所牧之驢牛豬狗,害得咱家老漢我神經過敏。他的驢,是如此折騰不休。他的牛,是那般執拗倔犟。他的豬,是那麼聰明那麼善於撒歡,他的狗,是那樣地狂傲精神。在辦公室,聽到走廊有腳步聲,就感覺到會不會是他的驢在蹶蹄。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枝葉搖晃,就猜測會不會是他的豬在撒歡。走回家,關上門,聽到有所響動,就害怕是他的牛,在用角頂門撞牆。此刻,時至子夜,窗外霓虹漸熄,萬籟俱寂,只有淅淅瀝瀝的雨點砸在遮陽棚上,發出丁丁冬冬的滴響,忽有聲音從遠處傳來,竟恍覺是他的狗,邊飛奔邊狂吠而來……。如此神神道道,叫人如何度日。得趕緊將這《生死疲勞》合上,置之高閣。得趕緊收拾精神,拿出道德經,念上一段:

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而況莫言之驢牛豬狗乎!

唉!還是莫言。還是莫言的驢牛豬狗!本是凡人,還是無夢至人的好。再繼續談讀後感。

最後,我還認真地讀了莫言為新版《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寫的「隨筆」,《小說是手工活兒——代新版後記》。他告訴我們,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寫出來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得益於使用「一種性能在毛筆和鋼筆之間的軟毛筆」。這種放棄電腦回歸手工的寫作,使他感覺到自己擁有了一種與時代對抗的姿態,這令他「感覺好極了」。筆動字出,字出形顯,免了心中得隨時想著輸入法、隨時要選字的煩惱(哈哈,這一點可以判斷,莫言應該是使用拼音輸入,而不是五筆),免去了關機之後,寫作成果彷彿歸於空無的虛幻感。我幾乎可以看到他筆走龍蛇、勝馬由韁、瀟灑奔放的寫作姿勢,幾乎可以感覺到他每日放筆臨睡前,撫稿自珍、喜從心溢的滿足樣。不說這些大而言之的東西,撿出兩個細節猜測,就可以知道這種「回歸手工」寫作他所得的收益,他所免受的損失。這兩個細節就是兩個字:一個是上「入」下「肉」,一個是 「屍」 蓋 「求」 底。說到前一個字,回想自己讀初一時,出於賣弄,將從《紅樓夢》里撿到的這個字,在下課時用粉筆寫到黑板上,叫同學認,同學們當然認不了。我讀出來後,惹得教室里的女同學一個接一個地低頭往外跑,男生們瘋狂地高聲大笑,只有一個男同學,他當時除了作為一名學生,還同時擔任貧下中農管理學校領導小組成員,悄悄地走出了教室。如果不是班主任與幾位老師的偏愛,就這一個字,讓自己差點將剛到手的「共青團員」稱號弄沒了。題外話,打住。還是說這兩個字。回歸手工的莫言,寫這兩個字,最多用了兩秒,對他的思潮毫無波阻,甚至有所浪激。然而,倘若用電腦輸入,大概他那點擊鍵盤的手指,不知道彈揮多少次,也會打不出來。於是,他的思路便會受到阻擾,說不定多少奇思妙想,多少我們現在所讀到的精言妙語,就在那一瞬間消散了。即使莫言擁有專業打字員的水平,會人工造字,這種阻擾,也是避免不了的。想到用筆的種種益處,我差一點就要將這破IBM筆記本,從六樓的窗戶甩出了。當然,我沒有甩。

讀新《後記》,讓自己得到了不少閱讀認同的幸福感。但是,他其中的有一個觀點,自己不肯苟同。並且,還令自己感覺極度挫折與沮喪。他用了二百五十元的軟筆(五十支,每支五元),寫出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他說:「與電腦相比,價廉許多。」他弄出的這個觀點,裡面偷換了許多的邏輯與概念,這一點,動動大腳指就可以想出來。用250元的筆與一大摞懶得去計算高度與價格的稿紙,寫出43萬字來,其成本肯定高出正常使用電腦不知道多少!他的忽悠,簡直又令人憤怒(呵呵)。當然,這種不便宜,是相對與我們這些貧於螞蟻、無才無名的碼字人而言。對莫言,當然不是。我好想E一個請求給莫言,用一個新筆記本電腦去換他那一摞用250元寫出的稿紙,苦於沒有E的地址。不過,即使找到他的E,即使E過去,即使他看到我給他發的妹兒,他也是斷然不肯交換的!「一切皆有可能」。這廣告語,用在這事兒上,絕對不合適。

『伍』 求莫言的 生死疲勞 謝謝

先說一下自己這個讀後感的標題。 這標題,是我為圖簡便,從莫言這部小說里的兩句話中化生出來的。這兩句話就在緊緊相鄰的兩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個勉從豬舍暫棲身的英雄。」說這話的,是敘事「主人公」之一的「西門豬」,「它」,是指另一頭叫做「刁小三」的豬。第二句話,是他在第三十一章里說的:「他說這個戲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帶著荒誕但又庄嚴的色彩,是一個活生生的後現代的標本。」說這個話,還是「西門豬」,而這句話中「他說」的「他」,是小說中的「莫言」。由於這兩句話相距不遠,雖說現在記憶力比不了年少時的差不多「過目不忘」,年歲不饒人嘛,但是,在讀到第二句時,總還算記得第一句。想起博客有幾日沒有更新了,沒什麼文字可寫,不正好寫幾句讀後感,一是聊作更新充帳,一是可以順便顯擺一下,證明最近讀了莫言的小說,別讓人說農夫就是農夫,連鼎鼎大名的莫言的小說都沒有讀過,所以,就有了這個標題:勉借荒誕敘庄嚴。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像,那優美精妙的語言,那數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後,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想翩翩,不吐不快。 讀後感的第一點,就是莫言這《生死疲勞》,從敘事方式分,肯定屬於荒誕敘事。開荒誕敘事先河的,誠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遊記》,就可以歸於這種敘事形式。但是,以荒誕敘事,演繹半個世紀的一地歷史、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和人生沉浮的,當非莫言莫屬。至少,前無古人。而且,他說得是那麼一本正經、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尤其是我們這些與莫言同時代過來的人,對此,會感觸尤深。莫言運用荒誕筆法,敘歷史、社會和人生如此庄嚴之事,借用得可是一點也不勉強。一路讀去,你會感覺到,《生死疲勞》是「滿紙荒唐言,全為庄嚴事」。庄嚴者何?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最庄嚴者,當數書中說及在1976年9月9日,那藍臉的一罵一哭,那抒發的何止是憤懣!是對舉國對於一個人、一個人的思想誤讀的聲討: 藍臉的眼睛裡慢慢地湧出淚水,他雙腿一彎,跪在地上,悲憤地說:/「最愛毛主席的,其實是我,不是你們這些孫子!」/眾人一時無語,怔怔地看著他。/藍臉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給我的啊——我單干,是您給我的權利啊——」 聽聽,這可有半點荒誕的滋味兒?一絲一毫也沒有!一罵一哭中所闡述的,在那整整的一個時代內,只有這主人公、這執拗無知的犟農民、這舉國唯一的單干戶心裡明了!這是對舉國誤讀(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的聲討!莫言不惜借用荒誕的敘事手段,不惜洋洋灑灑鋪展幾十萬字之巨的精言妙語,就是為了這一聲討,就是為了對這一舉國誤讀、以至貽害一國的莊重反思。(這可是自己對《生死疲勞》的誤讀?)「勉借荒誕敘庄嚴」,看來是借用來的標題,才是拼湊得很勉強。說「且借荒誕敘庄嚴」,會稍稍不「勉」一些么? 還是說回荒誕敘事。當然,假若莫言能不讓藍解放,不讓大頭兒,也不讓「莫言」出來當敘事主體,那麼,這荒誕敘事,就完美了。作為作者的莫言,可以說這出於這部小說敘事的必需,出於讓敘事更靈活更精彩。那麼,作為讀者的我,可以說是因為對傳統敘事尚有所畏懼,是對自己荒誕敘事能力的信心還不夠足。總之,是如此一來,就讓你的這荒誕敘事在我們讀者的心中,有所不完美了。我們只有寄望莫言有下一部更完美更徹底的荒誕敘事大作的問世。 讀後感的第二點,就是猜想,莫言大學讀的肯定不是中文,攻的不是文學,而是農學院的畜牧專業。不然,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怎麼會那麼地順從,那麼地聽他使喚?他牧的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為什麼會是那麼地機敏有型,那麼地聰明伶俐?武功高深者,拈花可以傷人。精於畜牧者,驢牛豬狗之類,勝於使人。中國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全入於莫言所牧所養的驢牛豬狗眼中,心中。莫言者,神牧矣!當然,人畜牧,為役使,為肉食,為皮毛。莫言畜牧,卻是為了讓它們看世界,觀世事,品人生。書中的敘事者,評說書中的莫言,說他從來不是好農民。作為讀者的我,絕對認同。我評說他是畜牧工作者,但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肯定不是好畜牧工作者。不過,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莫言因之只役使驢牛豬狗,沒有讓眾畜盡出。說來莫言應該還算是孔孟信徒,至少是孔孟fans。 讀後感的第三點,就是想對莫言表達憤怒。這些天來,莫言所牧之驢牛豬狗,害得咱家老漢我神經過敏。他的驢,是如此折騰不休。他的牛,是那般執拗倔犟。他的豬,是那麼聰明那麼善於撒歡,他的狗,是那樣地狂傲精神。在辦公室,聽到走廊有腳步聲,就感覺到會不會是他的驢在蹶蹄。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枝葉搖晃,就猜測會不會是他的豬在撒歡。走回家,關上門,聽到有所響動,就害怕是他的牛,在用角頂門撞牆。此刻,時至子夜,窗外霓虹漸熄,萬籟俱寂,只有淅淅瀝瀝的雨點砸在遮陽棚上,發出丁丁冬冬的滴響,忽有聲音從遠處傳來,竟恍覺是他的狗,邊飛奔邊狂吠而來……。如此神神道道,叫人如何度日。得趕緊將這《生死疲勞》合上,置之高閣。得趕緊收拾精神,拿出道德經,念上一段: 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而況莫言之驢牛豬狗乎! 唉!還是莫言。還是莫言的驢牛豬狗!本是凡人,還是無夢至人的好。再繼續談讀後感。 最後,我還認真地讀了莫言為新版《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寫的「隨筆」,《小說是手工活兒——代新版後記》。他告訴我們,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寫出來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得益於使用「一種性能在毛筆和鋼筆之間的軟毛筆」。這種放棄電腦回歸手工的寫作,使他感覺到自己擁有了一種與時代對抗的姿態,這令他「感覺好極了」。筆動字出,字出形顯,免了心中得隨時想著輸入法、隨時要選字的煩惱(哈哈,這一點可以判斷,莫言應該是使用拼音輸入,而不是五筆),免去了關機之後,寫作成果彷彿歸於空無的虛幻感。我幾乎可以看到他筆走龍蛇、勝馬由韁、瀟灑奔放的寫作姿勢,幾乎可以感覺到他每日放筆臨睡前,撫稿自珍、喜從心溢的滿足樣。不說這些大而言之的東西,撿出兩個細節猜測,就可以知道這種「回歸手工」寫作他所得的收益,他所免受的損失。這兩個細節就是兩個字:一個是上「入」下「肉」,一個是「屍」蓋「求」底。說到前一個字,回想自己讀初一時,出於賣弄,將從《紅樓夢》里撿到的這個字,在下課時用粉筆寫到黑板上,叫同學認,同學們當然認不了。我讀出來後,惹得教室里的女同學一個接一個地低頭往外跑,男生們瘋狂地高聲大笑,只有一個男同學,他當時除了作為一名學生,還同時擔任貧下中農管理學校領導小組成員,悄悄地走出了教室。如果不是班主任與幾位老師的偏愛,就這一個字,讓自己差點將剛到手的「共青團員」稱號弄沒了。題外話,打住。還是說這兩個字。回歸手工的莫言,寫這兩個字,最多用了兩秒,對他的思潮毫無波阻,甚至有所浪激。然而,倘若用電腦輸入,大概他那點擊鍵盤的手指,不知道彈揮多少次,也會打不出來。於是,他的思路便會受到阻擾,說不定多少奇思妙想,多少我們現在所讀到的精言妙語,就在那一瞬間消散了。即使莫言擁有專業打字員的水平,會人工造字,這種阻擾,也是避免不了的。想到用筆的種種益處,我差一點就要將這破IBM筆記本,從六樓的窗戶甩出了。當然,我沒有甩。 讀新《後記》,讓自己得到了不少閱讀認同的幸福感。但是,他其中的有一個觀點,自己不肯苟同。並且,還令自己感覺極度挫折與沮喪。他用了二百五十元的軟筆(五十支,每支五元),寫出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他說:「與電腦相比,價廉許多。」他弄出的這個觀點,裡面偷換了許多的邏輯與概念,這一點,動動大腳指就可以想出來。用250元的筆與一大摞懶得去計算高度與價格的稿紙,寫出43萬字來,其成本肯定高出正常使用電腦不知道多少!他的忽悠,簡直又令人憤怒(呵呵)。當然,這種不便宜,是相對與我們這些貧於螞蟻、無才無名的碼字人而言。對莫言,當然不是。我好想E一個請求給莫言,用一個新筆記本電腦去換他那一摞用250元寫出的稿紙,苦於沒有E的地址。不過,即使找到他的E,即使E過去,即使他看到我給他發的妹兒,他也是斷然不肯交換的!「一切皆有可能」。這廣告語,用在這事兒上,絕對不合適。
《明朝那些事兒》用白話文娓娓道來明朝歷史的點點滴滴,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細細讀來,卷卷有收益。作者能把晦澀難懂的正史寫得這么生動有趣,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恆心。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於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獲很多。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陸』 莫言的小說哪些好看推薦一些來。謝謝

《紅高粱家族》、《豐瑞肥臀》、《生死疲勞》這三部相對好一些,或許他的小說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小說結構多變,想像力天馬行空,語言滑稽犀利,還是值得一看的。

『柒』 求莫言的生死疲勞和明朝那些事的讀後感txt。分別1000字。謝謝。請私信。不要上傳

  1. 先說一下自己這個讀後感的標題。

    這標題,是我為圖簡便,從莫言這部小說里的兩句話中化生出來的。這兩句話就在緊緊相鄰的兩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個勉從豬舍暫棲身的英雄。」說這話的,是敘事「主人公」之一的「西門豬」,「它」,是指另一頭叫做「刁小三」的豬。第二句話,是他在第三十一章里說的:「他說這個戲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帶著荒誕但又庄嚴的色彩,是一個活生生的後現代的標本。」說這個話,還是「西門豬」,而這句話中「他說」的「他」,是小說中的「莫言」。由於這兩句話相距不遠,雖說現在記憶力比不了年少時的差不多「過目不忘」,年歲不饒人嘛,但是,在讀到第二句時,總還算記得第一句。想起博客有幾日沒有更新了,沒什麼文字可寫,不正好寫幾句讀後感,一是聊作更新充帳,一是可以順便顯擺一下,證明最近讀了莫言的小說,別讓人說農夫就是農夫,連鼎鼎大名的莫言的小說都沒有讀過,所以,就有了這個標題:勉借荒誕敘庄嚴。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像,那優美精妙的語言,那數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後,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想翩翩,不吐不快。

    讀後感的第一點,就是莫言這《生死疲勞》,從敘事方式分,肯定屬於荒誕敘事。開荒誕敘事先河的,誠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遊記》,就可以歸於這種敘事形式。但是,以荒誕敘事,演繹半個世紀的一地歷史、世事滄桑、社會變遷和人生沉浮的,當非莫言莫屬。至少,前無古人。而且,他說得是那麼一本正經、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尤其是我們這些與莫言同時代過來的人,對此,會感觸尤深。莫言運用荒誕筆法,敘歷史、社會和人生如此庄嚴之事,借用得可是一點也不勉強。一路讀去,你會感覺到,《生死疲勞》是「滿紙荒唐言,全為庄嚴事」。庄嚴者何?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最庄嚴者,當數書中說及在1976年9月9日,那藍臉的一罵一哭,那抒發的何止是憤懣!是對舉國對於一個人、一個人的思想誤讀的聲討:

    藍臉的眼睛裡慢慢地湧出淚水,他雙腿一彎,跪在地上,悲憤地說:/「最愛毛主席的,其實是我,不是你們這些孫子!」/眾人一時無語,怔怔地看著他。/藍臉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給我的啊——我單干,是您給我的權利啊——」

    聽聽,這可有半點荒誕的滋味兒?一絲一毫也沒有!一罵一哭中所闡述的,在那整整的一個時代內,只有這主人公、這執拗無知的犟農民、這舉國唯一的單干戶心裡明了!這是對舉國誤讀(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的聲討!莫言不惜借用荒誕的敘事手段,不惜洋洋灑灑鋪展幾十萬字之巨的精言妙語,就是為了這一聲討,就是為了對這一舉國誤讀、以至貽害一國的莊重反思。(這可是自己對《生死疲勞》的誤讀?)「勉借荒誕敘庄嚴」,看來是借用來的標題,才是拼湊得很勉強。說「且借荒誕敘庄嚴」,會稍稍不「勉」一些么?

    還是說回荒誕敘事。當然,假若莫言能不讓藍解放,不讓大頭兒,也不讓「莫言」出來當敘事主體,那麼,這荒誕敘事,就完美了。作為作者的莫言,可以說這出於這部小說敘事的必需,出於讓敘事更靈活更精彩。那麼,作為讀者的我,可以說是因為對傳統敘事尚有所畏懼,是對自己荒誕敘事能力的信心還不夠足。總之,是如此一來,就讓你的這荒誕敘事在我們讀者的心中,有所不完美了。我們只有寄望莫言有下一部更完美更徹底的荒誕敘事大作的問世。

    讀後感的第二點,就是猜想,莫言大學讀的肯定不是中文,攻的不是文學,而是農學院的畜牧專業。不然,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怎麼會那麼地順從,那麼地聽他使喚?他牧的那些驢呀,牛呀,豬呀,狗呀,為什麼會是那麼地機敏有型,那麼地聰明伶俐?武功高深者,拈花可以傷人。精於畜牧者,驢牛豬狗之類,勝於使人。中國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全入於莫言所牧所養的驢牛豬狗眼中,心中。莫言者,神牧矣!當然,人畜牧,為役使,為肉食,為皮毛。莫言畜牧,卻是為了讓它們看世界,觀世事,品人生。書中的敘事者,評說書中的莫言,說他從來不是好農民。作為讀者的我,絕對認同。我評說他是畜牧工作者,但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肯定不是好畜牧工作者。不過,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莫言因之只役使驢牛豬狗,沒有讓眾畜盡出。說來莫言應該還算是孔孟信徒,至少是孔孟fans。

    讀後感的第三點,就是想對莫言表達憤怒。這些天來,莫言所牧之驢牛豬狗,害得咱家老漢我神經過敏。他的驢,是如此折騰不休。他的牛,是那般執拗倔犟。他的豬,是那麼聰明那麼善於撒歡,他的狗,是那樣地狂傲精神。在辦公室,聽到走廊有腳步聲,就感覺到會不會是他的驢在蹶蹄。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枝葉搖晃,就猜測會不會是他的豬在撒歡。走回家,關上門,聽到有所響動,就害怕是他的牛,在用角頂門撞牆。此刻,時至子夜,窗外霓虹漸熄,萬籟俱寂,只有淅淅瀝瀝的雨點砸在遮陽棚上,發出丁丁冬冬的滴響,忽有聲音從遠處傳來,竟恍覺是他的狗,邊飛奔邊狂吠而來……。如此神神道道,叫人如何度日。得趕緊將這《生死疲勞》合上,置之高閣。得趕緊收拾精神,拿出道德經,念上一段:

    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而況莫言之驢牛豬狗乎!

    唉!還是莫言。還是莫言的驢牛豬狗!本是凡人,還是無夢至人的好。再繼續談讀後感。

    最後,我還認真地讀了莫言為新版《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寫的「隨筆」,《小說是手工活兒——代新版後記》。他告訴我們,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寫出來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得益於使用「一種性能在毛筆和鋼筆之間的軟毛筆」。這種放棄電腦回歸手工的寫作,使他感覺到自己擁有了一種與時代對抗的姿態,這令他「感覺好極了」。筆動字出,字出形顯,免了心中得隨時想著輸入法、隨時要選字的煩惱(哈哈,這一點可以判斷,莫言應該是使用拼音輸入,而不是五筆),免去了關機之後,寫作成果彷彿歸於空無的虛幻感。我幾乎可以看到他筆走龍蛇、勝馬由韁、瀟灑奔放的寫作姿勢,幾乎可以感覺到他每日放筆臨睡前,撫稿自珍、喜從心溢的滿足樣。不說這些大而言之的東西,撿出兩個細節猜測,就可以知道這種「回歸手工」寫作他所得的收益,他所免受的損失。這兩個細節就是兩個字:一個是上「入」下「肉」,一個是「屍」蓋「求」底。說到前一個字,回想自己讀初一時,出於賣弄,將從《紅樓夢》里撿到的這個字,在下課時用粉筆寫到黑板上,叫同學認,同學們當然認不了。我讀出來後,惹得教室里的女同學一個接一個地低頭往外跑,男生們瘋狂地高聲大笑,只有一個男同學,他當時除了作為一名學生,還同時擔任貧下中農管理學校領導小組成員,悄悄地走出了教室。如果不是班主任與幾位老師的偏愛,就這一個字,讓自己差點將剛到手的「共青團員」稱號弄沒了。題外話,打住。還是說這兩個字。回歸手工的莫言,寫這兩個字,最多用了兩秒,對他的思潮毫無波阻,甚至有所浪激。然而,倘若用電腦輸入,大概他那點擊鍵盤的手指,不知道彈揮多少次,也會打不出來。於是,他的思路便會受到阻擾,說不定多少奇思妙想,多少我們現在所讀到的精言妙語,就在那一瞬間消散了。即使莫言擁有專業打字員的水平,會人工造字,這種阻擾,也是避免不了的。想到用筆的種種益處,我差一點就要將這破IBM筆記本,從六樓的窗戶甩出了。當然,我沒有甩。

    讀新《後記》,讓自己得到了不少閱讀認同的幸福感。但是,他其中的有一個觀點,自己不肯苟同。並且,還令自己感覺極度挫折與沮喪。他用了二百五十元的軟筆(五十支,每支五元),寫出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他說:「與電腦相比,價廉許多。」他弄出的這個觀點,裡面偷換了許多的邏輯與概念,這一點,動動大腳指就可以想出來。用250元的筆與一大摞懶得去計算高度與價格的稿紙,寫出43萬字來,其成本肯定高出正常使用電腦不知道多少!他的忽悠,簡直又令人憤怒(呵呵)。當然,這種不便宜,是相對與我們這些貧於螞蟻、無才無名的碼字人而言。對莫言,當然不是。我好想E一個請求給莫言,用一個新筆記本電腦去換他那一摞用250元寫出的稿紙,苦於沒有E的地址。不過,即使找到他的E,即使E過去,即使他看到我給他發的妹兒,他也是斷然不肯交換的!「一切皆有可能」。這廣告語,用在這事兒上,絕對不合適。

  2. 《明朝那些事兒》用白話文娓娓道來明朝歷史的點點滴滴,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細細讀來,卷卷有收益。作者能把晦澀難懂的正史寫得這么生動有趣,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恆心。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於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獲很多。

『捌』 有人看過莫言的小說嗎

生死疲勞

這個推薦看看 很詭異 小說很厚的說 講了一個生死輪回的故事 時間跨度很大

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里他為自己喊冤。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著六道輪回,一世為人、一世為馬、一世為牛、一世為驢……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離開這塊土地。小說正是通過他的眼睛,准確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吊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終於執著堅定地敘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在莫言對偉大古典小說呼應的那一刻,聆聽到了「章回體」那最親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著生死疲勞的磨礪以及冤纏孽結,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嘩的苦難經驗化為純美准確的詩篇,祈禱祖國庄嚴、寧靜、祈望人類豐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生死疲勞》將六道輪回這一東方想像用中國古典文學草蛇灰線的方式,隱沒在全書的字里行間,寫出了農民對於土地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據莫言介紹,這部長達55萬字的小說,由於構思成熟,他共用了43天的時間就寫好了。「在寫作中,我丟掉了電腦,重新拿起軟毛筆,創作的激情從筆下洶涌而出。」由於小說寫得快且長,莫言為此反而感到不安,怕因一時的疏忽而為文本帶來瑕疵。
由於莫言首次嘗試近似章回體的敘述方式,從而使小說在閱讀時有類似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快感。對此,莫言解釋說,他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因小說敘事的需要,尤其是為了區別章節之間的界限。

『玖』 莫言作品蛙讀後感

我讀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紅蘿卜》,對里邊的很多小的寫作細節,我有很多的感覺,從一個讀者的角度看,真的處理得很好,我很喜歡。莫言在對隱藏的處理上顯然是與馬原不同的,對於一些可能影響閱讀的地方,莫言都沒讓讀者去花時間費思量,往往是不厭其煩的向讀者解釋,這可能也是由於中篇小說的緣故吧。「小石匠的嘴非常靈巧,兩片紅潤的嘴唇忽而嘬起,忽而張開,從他唇間流出百靈鳥的婉囀啼聲,響,脆,直沖到雲霄里去。」「每當中午和晚上,黑孩就聽到黃麻地里響起百靈鳥婉轉的歌唱聲,他的臉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好象他知道這只鳥在叫著什麼。」這顯然已經把菊子姑娘與小鐵匠的私情描述得很明白了,但莫言就是還要不厭其煩的告訴你,「鐵匠是比黑孩晚好幾天才注意到百靈鳥的叫聲的。他躲在橋洞里仔細觀察著,終於發現了奧秘:只要百靈鳥叫起來,工地上就看不見小石匠的影子,菊子姑娘就坐立不安,眼睛四下打量,很快就會扔下錘子溜走。姑娘溜走後一會兒,百靈鳥就歇了歌喉。」還有「一股臟乎乎、熱烘烘的水潑出來,劈頭蓋臉蒙住了小石匠。」……「他柔軟的黃頭發上,勞動布夾克衫上、大紅運動衫翻領上,沾滿了鐵屑和煤灰。」這顯然是心懷妒意的小鐵匠乾的,文章本可以就這么繼續往下敘述,莫言不是,他要明確告訴你這是怎麼回事「誰他媽的潑了我?」小石匠盯著小鐵匠罵。「老子潑的,怎麼著?」「從胡同里,鴨子們望見一個高個子老頭兒挑著一卷鋪蓋和幾件沉甸甸的鐵器,沿著河邊往西走去了。」劉太陽副主任響亮地罵著:「娘的,鐵匠爐里出了鬼了,老混蛋連招呼都不打就卷了鋪蓋……」 這時莫言還要讓劉太陽副主任問小鐵匠:「怎麼樣你?把老頭擠兌走了,活兒可不準給我誤了。然而,在這些明明白白之後,我們卻還是看不清作者的用意。

閱讀全文

與小說閱讀生死疲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