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冰心文學
冰心文學生涯七十年
冰心,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縣,一九○○年十
月五日生於福州市。童年,她在煙台度過了七、八載山陬
海隅的生活。她早期的作品,常常親切地寫到大海。幼年,
她廣泛地閱讀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漢譯外國作品。一九一二
年考入福州女子師范預科。一九一三年隨家到北京,進入
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一九一八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
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後改變初衷,轉學文學。一九
二三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冰心屬於「五
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其中最知
名的女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在新思潮的
激盪下,一九一九年九月以「冰心」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
小說《兩個家庭》。提示了為了事業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
性。以後,她又發表了《斯人獨憔悴》等揭示社會、家庭
、婦女等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與此同時,她寫作散
文,一九二一年發表的《笑》,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初期
一篇具有典型意義的美文。她還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
響,寫出了三百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
《繁星》和《春水》,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顯
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很受讀者歡迎。
一九二三年秋,冰心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學習
英國文學,從這時至一九二六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異國
的見聞感受以及對往事的追憶,陸續寫成親昵懇切的二十
九封寄小朋友的信,發表在《晨報》的《兒童世界》專欄,
並結集為《寄小讀者》於一九二六年出版。這是冰心早期
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最早的兒童文學作品。她的
散文比小說和詩歌有更高的成就,在當時被稱為很有魔力
的「冰心體」。
一九二六年,冰心在美國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在
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女子文理學院任教。這期間創
作較少,有影響的作品有《南歸》、《命》、《冬兒姑娘
》、《我們太太的客廳》等。這些作品有較多較深厚的社
會內容,顯示出冰心對生活的新認識。一九三六年暑假,
她赴歐美游歷,經日、美、蘇、意、英、法、德等國。抗
日戰爭爆發後,冰心到重慶,曾主持過《婦女文化》半月
刊。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七年曾擔任參政會議參政員。一
九四六年夏回北平,冬,全家去日本,直到一九五○年,
她作為東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在該校講授中國新文學。
五一年,冰心從日本回國,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冰
心的生活和創作揭開了新的一項。五八年和七八年以後,
她先後為孩子們寫了《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
還寫了散文《歸來以後》、《走進人民大會堂》、《櫻花
贊》等。這些散文不僅保持著她獨具的藝術風格,更在富
於時代氣息的廣闊背景上,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
呈現出明朗樂觀的色調。八○年她創作的短篇小說《空巢
》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她的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
燈》等,在八○年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
上海文藝出版社八二年開始出版五卷本的《冰心文集》。
八二年開始出版三卷本的《冰心選集》。冰心還翻譯出版
過泰戈爾的詩集、劇作和其他一些外國作家的作品。她於
創作之餘,致力於保衛世界和平,對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
工作,多次出國訪問。她曾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
中國作協理事,中國文聯委員、副主席和名譽主席。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巴金在給《冰心傳》一書所
作序中,稱她是「我們新文學的最後一位元老」;同時又
說「她的頭腦比好些年輕人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銳,對
祖國和人民她有更深的愛」。
2. 冰心主要短篇小說
冰心原名謝婉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超人》、《去國》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往事》
3. 冰心的兩篇短篇小說
著作目錄: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O,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4. 冰心短篇白話小說
小說<<斯人獨憔悴>><<憶讀書>>《去國》《兩個家庭》
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
5. 冰心的作品《讀書》全文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我自從會認字後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4 歲時讀母親教給我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後的那幾冊,而是7 歲時開始自己讀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後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鍾頭,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於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後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就只學過那個字一半部分。
談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後忘了是什麼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這時就同時還看了母親針線笸籮里常放著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於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
時為我的作文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著「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還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只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於那部述說「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大加欣賞。
那部書里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看了使我氣憤填胸!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盪寇志》強多了。
《精忠說岳》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大的印象,雖然岳飛是我從小就崇拜的最偉大的愛國英雄。在此順便說一句,我酷愛古典詩詞,但能夠從頭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滿江紅》「怒發沖冠」那一首,還有就是李易安的《聲聲慢》,她那幾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得十分動人,尤其是以「尋尋覓覓」起頭,描寫盡了「若有所失」的無聊情緒。
到我11 歲時,回到故鄉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書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給他的《茶花女遺事》,使我對於林譯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那時只要我手裡有幾角錢,就請人去買林譯小說來看,這又使我知道了許多外國的人情世故。
《紅樓夢》是在我十二三歲時候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並不大,賈寶玉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後,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訪問回來後即因傷腿,閉門不出,「行萬里路」做不到了,「讀萬卷書」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會得到許多書刊,知道了許多事情,也認識了許多人物。同時,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
比如說看了精彩的《西遊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傳》,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乏味的《盪寇志》,等等。對於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朴淺顯的篇章,那怕只有幾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1989年9月8日清晨國際掃盲日中國教師節前夕。
此文出自現代·冰心《憶讀書》
寫作背景:
《憶讀書》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不同於其它此類的文章大多是讀書說教。更像是敘事,因而讓讀者不乏親切感。
作者冰心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學生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通常在這一類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多是基於理論的理性說教。如: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等等,讓低齡讀者讀來索然無味,自然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對於讀書的興趣。
而冰心奶奶這篇文章卻另闢蹊徑。首先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話,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成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學生的心中,讓讀者終身難忘。
作者簡介:
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活了到近21世紀,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 。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她歌頌母愛,童真,自然。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文章被人們稱為「春水體」、「冰心體」。她還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
6. 冰心短篇小說<<橋>>
橋
飛機漸漸地飛進了雲層,往下看時,連祖國的整齊蔥綠的田野,和蜿蜒閃爍的細細的河流都看不見了,琳達忽然感到此時的她,又像是自己在許多年前寫過的短詩里所說的:恨就在手摸不著天腳也不常踩著地剛剛過去的三個星期,在姑媽家裡過的生活,使她活潑了許多,舒暢了許多,閑適了許多,總的說來,就像關在魚缸里的小魚,忽然又回到了清澈的溪水裡似的!
她離開祖國四十年了,那時她才十歲,先跟父母到了台灣,後來又到了美國。她在美國受的高等教育,和一個在菲律賓生長的華人——劉大偉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安娜。
大偉是一所大學里的經濟學教授,女兒也受著很好的教育。她在家裡盡量說「國語」,也教女兒一些中國的古典詩文,可以說是一個很美滿的美籍華人的家庭。但是自從七年前母親逝世以後,她就覺得自己好像是一葉在大海上飄盪的孤舟,著不到邊際。正是溫柔嫻靜、愛好文學的母親,使她深深地沉浸在祖國的優美文學的心靈環境里。三十六年前,她的父母和她的姑媽、姑爹一道都在台灣教書,他們同時得到美國大學的聘函,姑媽和姑爹毅然回到了祖國,她的父親最後選擇了到美國的道路!不會英語的母親在異國異鄉,常常感到無限的寂寞,又不慣和那些居留在美國的中國太太們打橋牌和麻將,也不會和她們無盡無休地議論著家長里短,她在家務勞動之餘,就是拿起中國的詩詞小說來吟哦誦讀。這時琳達就緊緊地挨在母親身邊,聽她吟誦,聽她述說著對祖國故都和江南風物的描寫和懷念。她覺得母親在她心裡,就是一個抽象的祖國!母親還鼓勵她寫詩,並把她寫的小詩,工整地抄在小本上。
母親死了,父親從台灣得來的關於祖國的消息,都說的是在中共虐政淫威之下,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琳達一想到母親所熱愛的、懷念的祖國,總會憶起舊詩詞里的:昨夜東風里忍回首月明故國凄涼到此或是: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她憂傷,她抑鬱,還感到在她的人格的某一方面,除了不會英語的母親之外,都沒有人和她有心底的共同的語言。她也只有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寫成一首一首的短詩,來紀念逝去的人,逝去的歲月,逝去的夢。
八十年代初期,大偉和安娜在暑期里參加了一個到中國去的旅行團,琳達不敢和他們同去,她怕看到凋敝的故國。大偉父女回來時,她又急不可待地問著他們的觀感。大偉說大陸並不像台灣說的那樣可怕可憐。他去到他從未去過的父母的故鄉——廣東梅縣,農民富裕得很,許多家還蓋起了三層樓房。大陸到處都看不到討飯的人,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是衣著整齊,匆忙而喜悅地工作著。安娜也說大陸很美,北京的宮殿真雄偉,桂林的山水真奇秀,這些都是美國所沒有的。但是琳達卻覺得他們談起中國來,口口聲聲是「大陸,大陸」,缺少一種親切之感。在安娜眼裡,大陸的萬里長城和羅馬的斗獸場,同樣地古老雄偉,北京的天壇也和巴黎的鐵塔一樣的庄嚴挺拔,沒有「親、疏」之別,不像她母親談起這些古跡時那樣地低回,那樣地依戀,那樣「我自己的國家」的神情,琳達覺得有些悵惘。
但是大偉和安娜卻帶來了姑媽用毛筆在仿古信箋上給她寫的一張短簡:
親愛的琳達:
見到了大偉和安娜,真是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安娜長得真像你,不過比小時的你更活潑一些。這次你為什麼不和他們一起來呢?明年你一定來探親,就住在我這里,我和你姑爹都十分想念你。愛你的姑媽即日原來大偉和安娜在參觀一所大學校園的時候,無意中問起兩位老教授的名字——本來他們以為兩位教授在十年動亂中,已經不在人世了——意外地聽說這兩位老人都還健在,雖然已經退休了,卻仍住在校園里,安娜說他們去拜訪時,兩位老人十分高興,招待他們吃了北京的糕點,因為夜裡大偉父女倆還要去聽京戲,沒能留下吃晚飯。看著老人都很健康,住得也很舒適,滿屋的書架,滿院子的花!
於是,在今年夏天琳達就回國來過了三個星期的快樂的探親假。
姑媽沒有孩子,可是家裡十分熱鬧,總是有人來訪,不是他們的學生,就是他們學生的學生。客人稱姑媽為陸老,稱姑爹為耿老。對著客人,姑媽總是摟著她的肩膀,親昵地向她的學生介紹說:「這是陸琳達,我的侄女,從美國回來探望我們的。」於是,這些中、青年人就十分熱情地過來同她談話,還誇她的普通話說得地道,不像是一個久居在外國的人。姑媽還請她的學生們帶她去看一些新鮮的事物,說:「你一定會常回來的,名勝古跡是常存不變的,不過每年會修繕得更完整美好一些,還是去看看一些新的工廠、農村、個體專業戶吧,可以對照出祖國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的情況。」於是琳達在同他們一同參觀訪問的時候,總仔細寫下一些筆記,同時她也小心地問了一些她認為不能問的話,比如:十年動亂中,她姑媽姑爹到底受了折磨沒有,「文化大革命」還會不會重來?
她驚奇地發現這些答話的人都十分自然、樂觀而坦率。他們說,她姑媽和姑爹也和其他的老知識分子一樣,挨了批鬥,住了牛棚,下了幹校,但他們一直都很穩靜,很樂觀,認為這一切違背了正常的人情物理的事,黨和人民不會容忍的,必然很快就會消滅,他們也就這樣地挺過來了。至於「文化大革命」,他們認為決不會再重復了,因為中國人民受的「文化大革命」的苦太重太深了,他們正在展翅起飛,決不會讓這個妖魔再綁住翅膀。這些談話和同年輕人一起的游覽,都使她對祖國更加了解和喜愛。但是她以為最愜意的還是同姑媽姑爹在家裡閑談的時光。姑媽常常提到母親同父親的結合,正是她給牽的線。因為她同母親是最知心的同學。談起她母親在美國時的寂寞和抑鬱,姑媽就有些激動,說:「當初你們要和我們一同回國就好了,你父親也太……」這時姑爹就輕輕地拍著姑媽的手背,微笑著說:「過去的事了,還說它做什麼?
琳琳,你今天打算到哪裡去玩?」談這些舊話的時候,大半在早晨,大家吃著早飯:麵包、雞蛋和稀粥、醬菜,一吃就是大半個鍾頭,比起琳達自己在美國家裡,匆忙地喝過一杯咖啡,就開車走上高速公路,去趕上圖書館的早班,要悠閑得多了。晚上呢,姑媽家的老阿姨會給她做出種種在國外永遠也吃不到的好菜。沒有客人的時候,姑媽又和她談著許許多多她小時候的故事,然後把她送上床,蓋上毛巾被,在她臉上親一下,輕輕地掩上門出去。這時她總想起母親,想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想起自己曾寫過的短詩「等望」的末一節我飲盡青天和夕陽的光彩和草兒一樣不復感到孤單飛機上的回想仍在繼續,一隻扶上她的肩膀的手,把她從沉思默憶中驚醒過來,睜眼看時,原來是一個黃發藍睛的中年婦女,她笑著說:「劉太太,您也到中國旅行來了!」這個很眼熟的女人,大概是常到圖書館來找中國資料的,但是記不起姓名了,琳達就也笑著說:
「我是來探親的,您在中國玩得好嗎?」這時,這個「什麼太太」又已經回頭去和別人說話了。
飛機不知何時又鑽出了雲層,往下看時,是碧波粼粼的大海,是把中國和美國間隔開來的太平洋吧?剛才一聲「劉太太」,把她又喚回到太平洋的另一邊,她居住了三十年的「家」!
琳達捏著手裡微溫的、浸透了兩個小時以前離開姑媽時流下的熱淚的手絹,堅強的姑媽居然也哭了,沒有說出一句話。倒是姑爹緊緊地握著她的手說:「你不是一個兩頭夠不著的邊緣人,你是一座橋,兩頭的橋腳都踏在很堅實的土地上,你要讓橋兩邊的人們,不斷地往來在這座橋上,交流著兩國的文化和感情……」這幾句話在琳達耳邊鳴鍾般地震響著!
琳達忽然不再難過了,她抻了抻衣服,挺起胸來坐直了,「我是一座橋!」她低低地對自己說。1984年9月16日
7. 冰心的短篇小說書有哪些
《小桔燈》,
《往事》,《姑姑》,《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去國》,《冬兒姑娘》,《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陶奇的暑期日記》,《晚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