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散文閱讀的方法
1:把握作者感情的波瀾 抒情散文常常抒寫作者的心靈歷程,以飽滿的、詩情畫意的感情波濤來激起讀者心潮的浪花,因此,閱讀抒情散文,首先要把握作者的感情波瀾。作者一般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展示感情波瀾。第一,藉助畫面吐露真情,即寓感情於物象之中,以情為經,以詞為緯,織出充滿激情的風景畫、風俗畫、人物畫。閱讀時要善於把握作者這種構圖的主體形象。比如《白楊禮贊》作者為讀者構造的西北白楊樹的畫面,就是抓住白楊樹的「不平凡」作為抒情的經線,用含蓄、形象、鮮活、生動的語言作為緯線織成的。其中寫了生長環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態的不平凡,內在氣質的不平凡,西北白楊樹偉岸、朴質、堅強、力爭上進的精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凝結作者詩情的警句或為表達中心思想而反復出現的中心句。讀者抓住了這些語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脈絡。比如《白楊禮贊》開頭講:「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中間講:「那就是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接著又說:「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文章最後又說:「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作者用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的線索,並用這句話貫穿始終,抓住這一中心語句,就抓住了抒情的脈絡。第三,通過曲中見直、欲揚先抑、虛實相生和濃淡相襯等手法表現。2:挖掘生活哲理閱讀抒情散文,要挖掘作品蘊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為基點,以發掘作品的哲理為目的。閱讀時應從以下幾方面探尋作品所蘊含的哲理。(1)警句剖析。(2)從篇末結語中探尋升華主題的語句。(3)從神話、傳說、典故的類比、象徵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4)發掘作者寓於形象中的哲理。比如《白楊禮贊》中的白楊樹就是蘊含著豐富哲理的形象。3:品讀語言揣摩、品味作品的語言色彩、音韻、節奏、句式結構、修辭方法等,這些都是抒情的表現形式。感情是傾注在語言中的,語言是表達感情的憑借和媒介。比如《白楊禮贊》的語言色彩是莊重、嚴肅,富於韻律,結構嚴密,巧用修辭方法。而《月跡》的語言色彩則與《白楊禮贊》的語言色彩有很大區別,《月跡》的語言色彩清新優美,含蓄凝練,富有詩的韻味,給人一種輕松、甜美的感覺。4:賞析藝術手法欣賞抒情散文,要重視藝術手法的賞析。藝術手法因文而異,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將自己的情懷植根於生存環境當中,通過這些環境表達自己的思考和追求。象徵是抒情散文中最常用的表現手法,要充分理解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徵意義。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這種獨特的地方也是需要我們著力思考、探討的地方,是我們鑒賞的重點。 其實做散文閱讀是沒有捷徑的,記得高中的時候我的散文閱讀得分都是很不穩定的,有的散文很合我的胃口,我答的就很好,可是有些我卻不是能完全的看懂的就得分少得可憐,不過,經常的練習,大量的閱讀到了最後還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學習散文閱讀在於學習技巧和方法,在與語言的運用和文章內容的整合,慢慢練習,最後會慢慢變得容易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希望你能理解。
2. 怎樣做好語文閱讀,特別是散文和小說
做閱讀首先要心靜下來,可以先看一下後面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帶著問題去讀,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多讀幾遍,理解一下。其實做閱讀題有個技巧:一般問題的題干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一般就在前面一段或後一段,但有的是很多段都有提到,需要你找出來;如果沒有現成的答案,你就自己組織一下,總結一下就行了。
3. 閱讀文章怎麼做
做法如上圖。
4. 如何提高散文閱讀的能力
在中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散文的閱讀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那麼,如何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呢?一.抓住「文眼」,揭示文章主旨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重要特點是「形散神聚」。散文的「眼」就是作者著力表現的中心點,文章結構的樞紐點,也就是所謂「神聚」之處。抓住了散文的「文眼」,猶如拿到了進入散文這座藝術宮殿的鑰匙。散文的思想、感情、結構等也就不難理解和掌握了。那麼,怎麼識別文眼呢?作者為了表達主旨,往往由一字或一句來突出主旨,布局謀篇。這一字或一句就是文眼,讀者抓住了文眼,將文章的主旨揭示出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眼沒有固定的位置,也不容易分辨。如《背影》的文眼在標題上,「背影」可看作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於生活的暗示,作者選取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為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郁、父愛的真摯等,都可以通過「背影」真......(本文共計2頁) [繼續閱讀本文]
5. 做閱讀散文的方法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6. 初中散文,小說閱讀題究竟怎麼做,各位高人求詳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經常跟學生講,先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然後看問題,看問題出現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採取就近原則,在附近找答案,把原文變成自己的話。有時候,概括中心的,就找每一段的中心句,看作者主要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還有就是從文體入手,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先分清是記敘文、散文。小說或者是議論文、說明文,然後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去做題。這要求你平時要記住小說的三要素啊,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啊,議論文的三要素啊,還有記敘文的六要素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 散文閱讀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不同的散文有著不同的閱讀方法。散文的閱讀離不開情感。如果你不能靜下心來,而是帶著一種浮躁的心態去閱讀,而不是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去閱讀,你就很難品味出文章中的情感態度,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美麗。閱讀之後要有反思,對於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詞不能很好地去體會的話,就無法讀懂文章。比如熊召政的《飲一口汨羅江》中有一句話:「何劫中不曾泛濫。」如果你不去好好體會,就根本無法讀懂。總之,散文的閱讀需要情感、冷靜、思考、品味。還有你得掌握一定的之事,就是表現手法法、修辭手法、文章類型等知識。只有這樣,你才能很好的去閱讀散文。平時多朗讀好的散文,會有益處的。
8. 緊急求助 我做散文閱讀得分率較低,怎麼辦
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散」但「散」中有規律可尋。那就是一切材料,哪怕是插入,引用插敘,描寫景物,旁涉其他人事,回憶等等都指向一個方向
找每一段落的「關鍵句」或「中心詞」
不知道這個樣的回答你滿意嗎?
9. 做散文的課外閱讀 有什麼方法
閱讀短文技巧 至少讀三遍: 第一遍閱讀時,讀通。了解短文的大致內容,找出不懂的詞語解釋. 第二遍閱讀時,讀懂。找出短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第三遍閱讀時,讀透。對不懂的地方深入思考.並找出短文的美的寫法. 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人和寫事的文章要了解:主要人物是誰,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還要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說明的道理或表現的人物精神或表達的感情。 回答問題要找問題中的詞語、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聯繫上下文去思考。 較難的思考題,答案要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文章的中心去思考。 怎樣才能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要大量閱讀。積淀是閱讀的基礎,只有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感。有的同學很注意語文課本的閱讀,尤其是很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這固然是好的,但只著眼於個別「範例」的咀嚼顯然是不夠的。要想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所謂「功夫在課內,提高在課外」。 其次,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自己完全處於主動支配的地位,通過閱讀思考,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膚淺的認識深刻化。通過聯想和想像,使文字傳達的信息形象化、個性化,從而對作品的內容得以確切的理解。我們不僅要領會文章其要旨,探究其精華,而且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切身體驗其精神實質,從中受到有益的啟迪,這才算是真正地讀懂了。閱讀時最好能把書中的精彩片斷摘錄下來,把自己的體會感受寫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做出客觀的評價。這樣的閱讀既能積累豐富的知識,也能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對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大有裨益。 第三要掌握閱讀的規律。對於任何一種文體的文章,我們都要搞清楚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和為什麼寫,這是閱讀的一般規律。不同文體有不同特點,這是特殊規律。比如記敘文,要抓住記敘要素、敘事線索和語言的生動性;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徵、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和語言的准確性;議論文要抓住論點、論據、論證和語言的嚴密性;小說要抓住人物形象、環境描寫和情節發展;詩歌要抓住意象和凝練的語言;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要抓住意境和情感等等。 第四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可根據閱讀的需要,適當地選擇精讀和略讀的方法。朱自清在講到散文欣賞時曾說:「緩緩的細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美文只有精讀才能品嘗出其中的醇濃的汁味。略讀一般適用於內容比較簡單的文章,這種閱讀方法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信息量。別人總結過的種種閱讀方法,我們不妨可以借鑒一下:提綱法、標記法、摘句法、標題法、結構法、提問法、游覽法、串讀法、跳讀法、逆讀法、背誦法等等。應考對策: 中考現代文閱讀題主要考查閱讀能力,包括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要重視文章的結構及其內在聯系、情感和態度、表達和修辭(不僅僅指修辭格的運用),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還要關注各學科之間的整合等等。 要合理地安排閱讀步驟。一般要經過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循環往復。拿過答卷,不要中國於看問題,第一步,要通讀全文,疏理信息,整體感知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這一步要掃清閱讀障礙,了解文體特徵和主要內容,有能力的考生會同時把握文章結構。第二步,要認真揣摩要回答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局部探究。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篩選信息,進行周密的分析、綜合、鑒別、聯想和想像,得出結論。要特別留意文章的交代和暗示,答案在文中的,自然容易;有的則需要用自己的語言精心概括。第三步,應從整體上將文章的內容再疏理一遍,反饋信息,察補缺漏,完善答案。 閱讀試題中的開放題旨在考查創新思維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考生要學會從多角度進行探究性和體驗性閱讀。創新思維是指在閱讀中不迷信成見,敢於提出疑問,能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做出客觀的評價。重要的是通過分析產生有個性的創見。 語文閱讀題中經常出現下列幾種題型 1.將原有的題目A換成題目B好不好?為什麼? 答:不好,…… 2.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 3.本文中的中心句是什麼? 4.文段中的某一句話的作用?表達效果如何?若換成另一句的效果不好,為什麼? 5.文章的主旨應從哪幾方面入手並作答? 答案: 1.將原有的題目A換成題目B好不好?為什麼? 這是一種考察題目的題型,判斷肯定是不能換。一般對於題目的考察都要從三個方面作答:線索、內容、中心。 ①因為XX(題目)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以他為題目可以使文章結構嚴謹,脈絡清晰。 ②因為本文主要講了一件關於XX的事。 ③本文正是在XX中體現了……(本文的中心)。 2.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 答題公式: ①簡略式:人物+事件 ②詳盡式:(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3.本文中的中心句是什麼? 一般在開篇,或結尾,一般是議論性總結性的句子。 4.文段中的某一句話的作用?表達效果如何?若換成另一句的效果不好,為什麼? 一、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答題術語) (1)開頭:總領全文(總括全文),引出下文(開啟下文),開篇設疑 開門見山,開篇點題。 (2)中間:承上啟下(過渡) 為後文埋伏筆、作鋪墊 (3)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主旨(點明中心,揭示主題,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結尾照題,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升華主題。 二、句子在內容上的作用(答題思路) (1)看看句子寫的是什麼? (2)其中表現了什麼? (3)和上下文有何聯系? (4)和中心有何聯系? 表達效果太復雜了,除了從以上兩點,還可以從修辭上,寫作方法上,語言特點上,句子含義上等方面進行解答。在這里沒法一一列舉。 上面看不懂的話可以接著問,我給你舉幾個熟悉的例子。 閱讀知識: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 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0. 如何做好散文閱讀
散文大體可分為敘事(包括寫人)、寫景(包括游記)、抒情、議論(包括哲理散文)四大類,我們這里所談的是後兩類.
散文雖然「形散」,但卻「神聚」,總有一條線索貫串、一個主題統率.所以,只要我們認真閱讀、仔細體味,就可以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其情感或主旨,成功地解決問題.其基本要點如下:
一、理清線索,明確思路.
散文的結構線索有時間、空間、物件、情感和邏輯線索等,材料是依線索展示的,思想是隨線索發展的,事理是循線索演繹的.所以,抓住了線索,吃透了思路,就從總體上抓住了文章的綱,把准了文章的脈.
二、分析材料,把握主旨.
散文之「散」,往往來自於聯想(相似、相關、相反、因果等等),聯想的各個方面,都是為表現主旨服務的.所以我們對散文中描寫、引述的事物進行分析,弄清其聯結點,弄清其異同,然後加以歸納綜合,把握文章的主題.這種分析還需注意景物描寫的感情色彩,引述事物的內涵意義.某一景、物的象徵性等等.
三、推敲語句,抓住關鍵.
閱讀散文還要善於抓關鍵的語句,包括「文眼」———情感性極強並顯示全文基調或綜合性極強能串聯全文材料、哲理性極強能突出全文中心的語句,文中多次出現的句子或詞語,顯示事物特徵、風貌的句子或詞語,強烈的抒情句或歸結性強的議論句等.此外還應注意雙關句、含蓄句(言外之意)、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
四、注意題目,聯系作者.
凡有題目的閱讀材料,應分析題目,因為有時題目能夠顯示有關線索、情感或主旨的信息.如果是著名作家的作品,應聯系作家思想、生平、風格,以及時代背景,來幫助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