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閱讀理解知識點
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怎樣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㈡ 閱讀下面一篇小小說,完成後面題目。(11分)
【答案】
【小題1】①引出小說的情節發展,是情節的開端;②與下文老人請「我」拍假電報形成鮮明對比;③創設靈魂迷失的典型環境。(一點1分)
【小題2】是「我」心理和情感發生變化的真實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靈魂受到洗禮,由防範到懺悔、到崇敬。
【小題3】A
D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小說情節的安排及其作用。小說開篇交待請老同學拍假電報,是情節的開端,引出小說的情節發展;這就與後文老人請「我」拍假電報形成鮮明對比。「我」請老同學拍假電報是想回家探親,弄虛作假,老人請「我」拍假電報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寫出「我」和老人在「靈魂」上的差別。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中的「我」心理情感的變化。一開始我對老人的請求「愛理不理」,是因為「我」對老人有誤解,認為老人是騙子。後寫「望著人流中的老人,我庄嚴地舉起了右手」,是因為「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我」的靈魂受到洗禮,由防範到懺悔、到崇敬。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小題3】
試題分析:A(沒有運用反襯手法)D(並非指責,而是殷切的期望)
考點: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㈢ 求一篇小說閱讀試題的答案
現代文閱讀訓練——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㈣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㈤ 小學小說閱讀的方法
小學小說閱讀方法
讀書一定要講究方法,對此,前人總結頗豐,這里內只能擇要介紹幾種讀書的方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小學生也能輕松的閱讀小說。
制定讀書計劃:
閱讀內容、閱讀量、閱讀時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拿破崙曾說:「成功不是站在自信的一方,而是站在有計劃的一方。」計劃能使自己明確目標,循序漸進,提高效率,增強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計劃主要包括閱讀內容和閱讀時間及閱讀量。
1.閱讀內容
內容上,建議以文學作品為主兼及其他,
首先由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傳記入手,因為這樣的書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能使讀者處於思想者、英雄、偉人的狀態中,從而汲取精神營養,如比爾·蓋茨小時候就極為熱衷於閱讀人物傳記;
閱讀時間
時間上,建議分散和集中相結合:
分散就是利用點滴時間,見縫插針。集中就是利用假期讀大部頭作品,特別是每天抽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來讀,建議放在臨睡前 。
閱讀量上,建議每天定下一個常量,比如兩千或三千字,有空就多讀點,忙就少讀點,容易的多讀點,難的少讀點。
㈥ 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什麼書好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㈦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技巧 五年級
一.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
備選答案有:
(1)詩歌
(2)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3)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
(4)劇本
(5)說明文
(6)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4內容是什麼: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5.文章怎麼樣: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6.作者怎麼樣: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7.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
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
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記敘文開頭作用:
(1).總領全文,點明主旨。
(2).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奠定全文感情基調。中間段落:詳細記敘事情的經過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8.修辭手法的作用:
(一)它本身的作用;
(二)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9.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10.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11.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12.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二.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記敘文表達方式
(1).敘述:就是敘述人物的經歷、活動,事件發展的經過。
(2).描寫:就是以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作細致入微的描繪,給人以真切的感受。
(3).議論:就是講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4).抒情:就是抒發、表達自已的感情。
(5).說明:就是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平實的、科學的解說和介紹
2、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4、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5、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6、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7、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8、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9、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10、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11、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1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14、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15、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16、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7、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8、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19、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20、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21、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22、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23、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三;記敘文
1.6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人稱:
第一人稱好處: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的好處: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的好處:以三人稱敘述事情。能比較直接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3.結構層次
記敘文的順序、線索、題材特點
4.順序
順序、倒敘、插敘
5.景色特點作用
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
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展現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展現人物性格
為塑造人物形象
推動情節的發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現代文閱讀解題思路
一、 整體閱讀,把握中心
整體閱讀一篇現代文,先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了解一些非文本的相關信息,如文章的作者,寫時間,及作品後面的注釋等。因為這些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往往是解讀文章的關鍵。其次是對文本內容的整體認識,它包括:
(一)理清文章脈絡,即了解文理。做到知曉文章每一部分內容是什麼,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的關系,以及它們是如何彼此照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
(二)在理清文脈的前提下,跳出文章之外,博觀而約取,歸旨攝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對於大閱讀而言,看不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容易犯斷章取義的錯誤。
二、提取信息,綜合加工
(一)理解型試題
其主要考查的要點是:一是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 對詞語含義的理解題
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三種情況:
一是對指代作用的詞語內容的理解,如「其」「這」等。對於此類試題從技術層面上講先應找到指代對象的位置、范圍,再根據語境確定指代對象、內容;最後將答案代入原文分析是否恰當。
二是對運用修辭手法詞語的理解。對於此類試題先要弄清修辭手法的自身特點,然後藉助原文界定其具體含義。
三是對術語(概念)的理解。先要從文章中找到與之相關的信息群,之後對其進行加工整理,使之轉化為通俗的文字。
2. 對文句含意的理解題
對文句含意的理解題往往是針對那些內涵比較豐富,主旨比較晦澀的句子,這些句子常常有以下特點:
一是結構復雜;
二是在文章中起關鍵作用,如文眼句、總括句、過渡句等。
三是使用修辭手法;
四是信息量比較大;
五是主旨含蓄或內涵豐富,如具有潛在意、引申意、雙關意、多重意的句子。對於這些語句的理解都應緊密地結合語境,首先要分析文句與相鄰語句之間的關系,如復指、比較、呼應、總分、分總、說明、闡述、解說等,之後結合文章的中心主旨挖掘其深層含意。
(二)分析綜合型試題
現代文閱讀中最常見的試題類型是根據試題要求對一些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整合的分析綜合型試題。從近年來的全國試題來看,其主要考查的要點為:
第一、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第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第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這種題的實質是以信息加工為主要任務。
其主要解題方法有三類:
1.蚌中取珠。即答案是原文中的原句,你只要細心搜尋,將這個"原生態"的句子從文章中摘出來即可。
2.沙裡淘金。 有的答案散落在文章里,需要我們在鎖定閱讀區間之後,從中篩選擇取關鍵詞,並對其進行簡單的緊縮、摘引、加工組合
3.百花釀蜜。 在文章中實在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句進行加工時,或是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或內容比較晦澀的語句,就需要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後,再對其進行合理的轉化、整合。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作答時應盡量使用原文原句,故而答題以前應先分清類型,區分主次,權衡輕重,或篩選引用,或摘引緊縮,或添加補充,或轉化整理,要因題而異,根據字數要求及文本信息量而定。
(三)鑒賞評價型試題
所謂鑒賞評價型試題,主要考查的內容為"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對於此類試題首先應先了解這些手法的內涵及特點,答題時應本著"概念+作用+具體"的方法解題。
"概念"即先說明文中所採用的是什麼樣的手法,
"作用"即說明運用這種手法的作用,
"具體"是指這種手法在文章中使用的意義及好處,即為什麼用的問題。
三、 抓住重點,限字表述
得到答案後不可以急於動筆,要再次注意題干要求(尤其是字數方面的要求),擬好草稿,做到文通字順,對沒有字數要求的要適當多寫一些相關信息,且將重要的內容前置。另外,謄寫時還要力求做到字跡美觀,書寫工整。
(一)、詞語理解
1、從詞語的語境義開竅
2.現代文教學和測試非常強調理解動態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含義。這種理解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理解,而是對語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語言跳動的脈搏。我們知道同樣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往往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所以正確地理解文中的詞語的含義,必須充分考慮它所處的語言環境,而且對於某些詞,如果不明詞義,只要能結合語境,認真推敲,也可以大體揣摩出詞語的意義。
3.從代詞的上句開竅
4.代詞的出現,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後。因此代詞指代內容的落實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詞的指代對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們解題時,必須從上句中找,而且應當由遠及近地去找,如果只著眼本句,不對詞語所在的語段從整體上把握,就難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了。
5.從釋句處開竅
有些詞語的理解從本句中找不到答案,從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這些詞語往往比較抽象,對他們的理解同樣離不開語境,從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這仍然是必由之路。與其他情況不同的是,因為他們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後,對之進行闡釋,這些闡釋的句子我們稱之為釋句,釋句往往在抽象詞語之後,因此我們必須從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遠地去找。
(二)、句子理解
4、從句子在語段中的地位開竅
關鍵語句往往在文章中成語段中起關鍵作用,要理解它,必須注意它本結構和修飾限製成分,同時必須考慮它在文章中處於什麼地位,比如說,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所領起的那些內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小結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關信息,無論總起還是小結,關鍵要看句子的「管轄」范圍,從句子的管區內尋找答案。
5、從相鄰句開竅
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關於句子的理解,有些設問的句子既不在文、段開頭起總起作用,也不在文、段結構部分起小結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語段中間,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句子,總在文章中起著一定作用。對這種句子的理解,特別注意其所處的語言環境,抓住這個唏子所在的語段進行分析,重點是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上下句往往隱含著解題的信息。此外還可以結合中心思想來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滲透在文章的各個部分,任何一個關鍵句子都與中心思想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還可以結合社會背景來理解句意,社會背景與作品反映的內容、作者寫作的目的有著密切的關系;還可以從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飛豐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的目的意義的作用;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作為例證出現,證明論點;說明文中的描寫,或再現對象特徵,或以文藝性筆調起點染作品使之生動的作用。
三、根據具體內容
6、從核心詞句開竅
現代文閱讀測試有一項基本能力要求,那就是對具體的內容,能加以概括,這是基本的常用題型。解答這類題目辦法多種多樣,如果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是單句,注意從句子結構入手,如果是復句、句群,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如果是文段,可以從標點入手,或從分層次入手,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通過分析找出文中(或句中)關鍵詞句,或稱核心詞句,也就是體現文段(或句)主要觀點、思想內容的詞句,用文中現成的詞句來概括准確省力。
7、從設問法開竅
尋找核心詞句是概括具體內容的有效辦法,但是有些文章,有些語段,沒有現成的中心句,找不到核心詞,怎麼辦?那就採用設問法,給自己提問,然後結合原文來回答,一般說來如果語段是說明文,則問說明對象是什麼,其特徵是什麼,如果有多個對象,則問相同點是什麼、相異點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則問記敘對象是誰,干什麼,什麼事,通過記敘體現了什麼、說明了什麼;如果是議論文,則問主張或反對什麼,證明一個什麼道理。設問法也是一種准確概括的方法,而概括的基本原則就:要點不能丟,語言要簡練.
8、從本句的修飾語開竅
現代文閱讀測試有一項重要能力要求,就是要能夠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句是重要的語言單位;由句組成段,進而組成文章,所謂句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內涵豐富的句子,作用較大的句子,結構復雜的句子,意在言外的句子等等。確切地理解文中關鍵的語句,有助於把握文段的意思、文章的主旨,反過來說,把握了文段的意思、文章的主旨,也非常有助於理解文中關鍵的語句,因此我們應通過深入領會體察,抓其結構,解其主旨,品其意味,知其作用,真正把握文中關鍵語句。
竅門之一就是從句子結構入手,抓住主幹的同時,特別留心那些修飾、限製成份,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揭示句子內涵的作用。
五
1.確定文章體裁
2.了解記敘文六要素
3.找到主題句
4.了解文章內容
5.材料組織特點
6.劃分文章層次
7.線索及作用
8.文章所運用的手法
9.詳細記敘事情的經過
10.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等事件引出開篇,然後過渡到中間具體事件
11.內容:點名文章中心 揭示主旨 引發思考 結構
:總領全文 升華文章
抄自己的應該不算抄吧,望lz多給點分 ,偶實在沒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