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閱讀」愚公移山「
家人:「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其妻:「且焉置土石?」
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精神:通過寫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弱,以及「愚」與「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的道理。
『貳』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一、 基礎過關
1、《列子 湯問》 寓言 要克服困難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列子 寇 禦寇 道家
2、略
3、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苦於 阻塞 北岸 全 險峻的大山 直 紛紛 贊同
通「返」返回 相當於「之於」 邊上 哪裡 扛 交換 竟然 草木 窮盡 頑固 通
南岸 高地 隔絕
4、「反」通「返」 返回 「亡」通「無」沒有 「厝」通「措」放置 「惠」通「慧」聰明
5、(4)6、A 7、C 8、C
9\、
愁什麼挖不平呢?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你太不聰明了!
你的思想頑固,頑固到不知變通的地步。
憑借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
就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去。
二、閱讀答案
1.嘲諷、懷疑 語言、動作
2.聚室而謀;叩石墾壤。 3B 4B 5C
6.第一段交代了太行、王屋二山的位置及高度。 其作用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也為後文愚公移山作鋪墊,烘托愚公不怕困難的精神。
7.既突出孩子的年齡特徵,同時說明了愚公移山的事業得到眾人的擁護和支持。同智叟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
8.他們的焦點在於能否將山移走。愚公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而智叟則是以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
9.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愚公之妻是出自於關心而「獻疑」,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是想讓愚公考慮到在移山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早做准備。而智叟則反對移山,是對愚公的責難、譏笑、挖苦和阻止。
這兩個人物對情節的發展都起一定的作用,愚公妻子的「獻疑」引起全家人討論運土的問題,導致移山行動的開始:後者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駁,由此過渡到神話結尾,顯得自然合理。
10.(1)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2)愚公年老體衰。(3)工具簡單。 (4)運土路程遙遠。
11.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12.愚公有遠大的抱負,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的人和後代子孫;另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13.(1)用了對比的手法。一是以愚公和智叟一為高尚一為平庸,又一為大智大勇卻命名為「愚」,一為鼠目寸光卻命名為「智」,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愚公的高大。
(2)用了襯托的手法。例如寫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對顯示愚公的移山的氣魄和決心,說明七移山的艱巨有一定作用。還如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其誠」,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精神之動人。
14.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是敢於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道理:①做事要有恆心,要不畏艱難險阻。②做事要發揮集體的力量。③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④對不同意見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請採納!!!^-^
『叄』 文言文點擊《愚公移山》答案
1.「愚公」移山時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初定計劃時「雜然相許」;深入研究時「其妻獻疑」;移山過程中「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2.「愚公」堅信移山成功的依據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做是文章的駁論部分。「智叟」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文中列舉的論據是「以殘年餘力,增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來駁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話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駁的方式是駁論據;其結果是「河曲智叟亡以應」。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現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聰明
;「北山愚公長息曰」中的「長息」表現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長息」屬於人物的神態描寫。
5.「雜然相許」與「其妻獻疑」的意思不矛盾。「雜然相許」表明愚公提議移山受到眾人的擁護;「其妻獻疑」是出於對愚公的關心,並不是反對愚公移山。
6.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目標明確,意志堅定。
7.寫法:對比,襯托。
8.愚公遇到的困難:1.山大且高2.勞動力少、弱3.工具簡陋4.路途遙遠
因為不知道題目,所以就把老師整理的打了下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愚公移山》閱讀題目答案
1.本段選自《愚公移山》,體裁是寓言故事 。
2.這段文字中的「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和「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這兩句話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共同說明了愚公移山的艱巨性。
『伍』 求老師解答:閱讀《愚公移山》一文
1.①將要②改變、變換③答應、贊同④聰明 2.①山之一毛(「之」作助詞的句子)②聚室而謀(或:笑而止之) 3.憑著(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力氣,連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樣呢? 4.說明愚公移山的行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堅。 5.愚公移山體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鼓勵人們戰勝工作中的困難。因此,愚公精神永遠有價值,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