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一百元張玉清小說閱讀

一百元張玉清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1-12-02 16:02:09

Ⅰ 小說中的符籙,為什麼能鎮住妖魔

因為道家降妖除魔非常的厲害,道家的符籙也是一樣

Ⅱ 為什麼張天師和張玉皇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兩條死龍

玉皇不姓張,那故事是民間杜撰。
道教神仙譜系概述

★三清

三清,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辟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四十一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又稱太上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其母洪氏身中,於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於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道君長大後,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於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游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郁羅翹真人,傳教於十方世界,萬國九州。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歷劫應化,降生凡世度化眾生,故又稱為「降生天尊」。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下降凡間,為太初之師,開辟天地,分判陰陽。從此以後劫劫分身下世,開化人天。伏羲之時,老君下界,號無化子(郁華子),作《元陽經》教授伏羲推演陰陽,畫八卦;神農之時,老君下界,號大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種五穀;黃帝之時,老君下界,號廣成子,作《道戒經》、《自然經》,傳授黃帝長生之道;堯時,老君下界,號務成子,作《政事經》教其治國之道;舜時,老君下界,號尹壽子,作《太清經》,教其孝親。夏禹之時,老君下界,號直寧子,作《德誡經》,教禹治水;周武王時,老君下界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經》傳授尹喜;漢文帝時,老君降於陝河之濱,號河上公作《河上章句》授於文帝;漢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於琅琊曲陽,授於吉《太平經》;漢順帝漢安元年,老君降於蜀山鶴鳴山,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盛》秘籙。老君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農歷二月十五日為老君聖誕。
道教仙真本行傳略

仁慈惠和 位證昊天—玉皇上帝

往昔昊天世界,有光嚴妙樂國,凈德國王和寶月光皇後,常行仁政,愛民如子,災害不興,國泰民安。但國王與王後卻老年無子,凈德國王非常焦急地想:「如今我已經年邁,但還沒有嗣位的太子,一旦國王駕崩,誰來主持國政呢?」於是命令全國的道士修齋建醮,向群聖千真祈禱王後生一個兒子為國王嗣位。一直經過半年的時間,國王與皇後,朝夕禮拜大道高真,祈禱真聖,絲毫沒有懈怠。
國王與皇後的至誠之心感動了元始天尊與黃老帝君,黃老說:「因緣在是,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滿足國王與皇後的願望,賜給他們一個兒子。」元始天尊說:「如此仁德之君王、皇後,實在難得,如果以清虛至真之氣投在聖德仁厚之身上,陰陽混合,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主宰天地人三才之上聖。黃老覺得如何呢?」
黃老微微點頭,於是拿起碧玉瑤光如意,吹口真氣在空中,真氣逐漸凝結,變成一個嬰孩。於是元始天尊讓太上道君抱著嬰孩前往光嚴妙樂國,為國王、皇後送子。
果然,在當天夜裡,寶月光皇後做一祥瑞之夢,夢見祥光照耀宮殿,五光十色。有許多神仙舉著儀仗,護衛著太上道君,浮空而來。道君坐著九龍之輦,懷里抱著一個嬰兒,嬰兒眉清目秀,遍體放光。皇後見狀,喜不自勝,整理衣冠,長跪在道君面前,說:「國王無嗣,願天尊慈悲,賜予這個孩子為國王嗣位。」。道君回答說:「這個孩子根器不凡,必定證得無極高上之道果,你一定要好好養育。」皇後叩首謝恩,上前拜領,道君從寶椅中托出聖子遞給皇後,皇後雙手來接,卻重如山嶽,驚出一身大汗,恍然醒來。急忙去稟告國王,竟發現國王也做了同樣的夢,二人感激不盡。
皇後夢醒後就有了身孕,懷胎一年,在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時在皇宮誕生太子。太子出生之時,身放光明,遍照全國,長得很漂亮,觀看的人無不贊賞。太子長大後,才智敏慧而心性慈善,國中所有的庫藏,一切的珍寶,都拿來散施給貧窮困苦、鰥寡孤獨的人民們。太子仁愛謙和,天下人民都歸仰太子的仁政,父王非常歡喜。
之後,凈德國王忽然駕崩,太子繼位,憫念眾生多苦,生死不得解脫,於是讓位給有道的大臣,自己棄國出家,在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升舉。之前八百劫,太子為了救護眾生,常舍其國出家學道。太子道成後,又過了八百劫,廣行方便,廣宣道藏經典,演說靈章,講說經法,助國救人,冥陽兩利。又過八百劫,太子修忍辱行,為了救度眾生,不惜亡身殞命,舍已血肉。就這樣一直修行了三千二百劫,才證得金仙佛果,名號為清凈自然覺王如來,演說經法,教化諸多小乘菩薩,頓悟大乘正宗。就這樣又修行了億劫,才證得玉帝之果位,統理三界諸天,十方世界。世間若有眾生稱揚念誦玉皇上帝寶號,滅無量罪,獲無量福。
道高德重 神欽鬼伏—張天師

祖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是西漢宰相張良的八世孫。漢光武進武十年生於天目山,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張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後來嘆息道:「這些書都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啊!」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張祖二十五歲,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卻身在朝政,志慕清虛,不久就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修煉三年,有白虎口銜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漢和帝賜為太傅,又封為冀縣侯,三次下詔,張祖都婉拒了,他對使者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只要清靜寡慾,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張祖決心雲游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去了。
張祖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住了下來。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祖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三年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時年張祖六十歲,後又移居四川鶴鳴山,感石鶴長鳴。
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祖《太平洞極經》、《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籙》、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斬邪劍等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於是天師於漢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會八部鬼帥,大戰眾鬼,制伏外道惡魔,誅絕邪偽。天師道法通玄,諸魔所不能敵,各各降服,願意皈依正道,於是天師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黃帝壇下盟誓,人處陽間,鬼處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於北陰酆都城,八部鬼帥流放於西域邊地。從此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跡。
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於是天師設立二十四治,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白日飛升。

Ⅲ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神仙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仙有:

1、玉皇大帝:

王母是中國神話里掌管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一部分學者認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在神話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陰氣、修仙的女神,對應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

Ⅳ 歷史上真的有太上老君這個人嗎太上老君是不是姜子牙

歷史上沒有太上老君這個人,太上老君是神話中的人物,太上老君不是姜子牙。在道教傳說中尊崇老子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尊敬的宇宙至尊之神。老君的信仰,始於東漢。東漢的祖天師張陵(後來的張天師)設天師道,尊為老子為太上老君,後稱「太上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在道教中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

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極,判太極於三才,至劫終於六合,俱消混沌為一。

(4)一百元張玉清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在道教傳說中中太上老君降下法旨,授東漢張道陵「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繼承漢代的黃老道,創立了天師道的教團,用黃老之術教化西蜀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於是老子自然而然成為新教團的教主。

自佛教進入中原,這個和中國似曾相識的宗教使得漢朝士大夫普遍認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剛剛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發展,西來傳教的佛教徒也宣稱老子是佛陀的老師。於是,老子化胡,去外國教化胡人的說法成為當時的社會共識。

Ⅳ 200~300字景色描寫的作文

紅色的馬山
康 橋
馬山是泰山西北麓一座峻美的山,雖然海拔只有512.3米,但在當地人心裡:馬山比泰山還要高。
馬山山勢雄渾俊秀,形似卧馬,她東倚泰山,西傍黃河,南望曲阜,北靠泉城,是古齊國伸向中原的觸角。馬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馬山最為神奇的是她的山腰間有百萬株柏樹組成的「毛主席萬歲」的巨型標語,這是五十年多前意氣紛發的馬山人把自己神聖的感情,傾注在馬山的歷史書寫,榮載基尼斯紀錄。
走進馬山,你就走進濃濃的紅色情感之中,走進紅色的溫暖之中。在馬山的東側,我們迎面就能看到開闊的斜坡上,那100多萬株柏樹組成的巨副標語,平均字高235.2米,寬142.6米,一個字就有50畝地的面積那麼大。
「毛主席萬歲」字體最高的要數「歲」字,高260米,字體最寬的要數「萬」字,寬達161.5米,筆畫最寬的要數「主」字了,寬30.8米,南北總長共764.8米,總面積達276.9畝,這么壯闊的工程,半個多世紀前的馬山人是依靠什麼栽種出現代人和現代技術都難以做到的奇跡呢?
庚寅初冬,我和大眾日報社著名記者鄒山虎在長清宣傳部張玉清部長和長清作協陳瑩主席陪同下,來到馬山。寒冷的天氣,讓馬山清靜了許多,但冬天的馬山並不蒼涼。馬山的松柏在冬天還是翠綠的,而且滴著松油;我們腳下的小草已經變黃,它們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有些燦爛的樣子,隔不遠就會遇到還在散發著清香的野菊花……側柏、刺槐,大樹參天,懸崖百丈……
在馬山,你只要遇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他都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種植標語的情景。今年68歲的董傳水,他就是當年種植過標語的一位老人。董傳水手指著遠處的標語對我們說:1959年,人民公社剛剛成立,馬山人民為表達對共產黨對毛主席無限的崇敬和熱愛,由公社副書記張廣林和齊秉祥,組織張毅等四位美術教師,運用原始的標桿、皮尺、紙張和石灰等工具和材料丈量,人在三公里以外觀察調整,規劃設計。那年的三月底,馬山鎮公社組織全社53個村的村民和社直各部門人員以及學生2萬多人上山栽樹。
另一位老人激動地說:毛主席在我們心中,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能夠上山親手栽樹就是對共產黨和毛主席恩情的最好報答。當時,全社人民積極響應,栽樹那天,天剛蒙蒙亮,鑼鼓聲就在整個馬山回響,漫山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壯觀場面我終身難忘。當時,我們是帶紅領巾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挖坑,用一雙雙小手培土,老師表揚我們比大人還要栽得好。下午三點多鍾,一百多萬株柏樹苗就准確栽植在「毛主席萬歲」二十九筆筆畫中。我們雖然出了不少汗,但感覺渾身還有使不完的勁兒。
張玉清部長是馬山人,他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寫過許多文章,張部長說:「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栽在了馬山山坡上,更留在了馬山人民的心坎里。他說這項綠化工程是政府的組織,領導的智慧,群眾的心願,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大傑作。
栽樹容易,成活難,要讓十多萬株柏樹全部成活就更難,尤其是這陡坡上的數百萬株柏樹,澆水相當困難。栽樹那天,天空出奇的晴朗,樹栽上以後,所有的人都在心裡盼望下雨。兩天後,天空中飄來幾塊白雲,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雨水不大不小,就好像是專門來為這百萬株樹苗澆灌水,雨後所有的樹苗全部成活。
上個世紀的女作家陳衡哲曾在她的《小雨點》中寫道:「當大地渴望甘霖的時候,即使遠天一聲雷,一片雲,也會使?誦牢浚羰怯杏甑紋歡攏嗣潛慊嶁老踩艨竦馗行凰蟮亟澇都親∷?……」是的,雨水來時,馬山人是歡欣鼓舞的,不僅僅是馬山人,馬山也永遠地記住了那場及時雨。
神奇的馬山!相傳:泰山、五峰山和馬山是三姐妹,她們在泰山奶奶的關照下成長得很快,尤其是馬山長得更快,在馬山快要超過春泰山時,泰山奶奶就派馬車鎮壓,馬車碾斷了馬山的腰,而被碾斷腰的馬山成長得更快了,執行玉旨的馬車眼見闖下了大禍,怕回去不好交差就用金箸射穿馬山的心臟……
然而,馬山是不死的。只是馬山有了經驗,不再長高一寸。不再長高一寸的馬山是馬山人心目中比泰山還要高的聖山,清末長清有位秀才寫過這樣的詩:滿路飛花滿嶺松,岩高削出玉芙蓉。鳥聲清亮泉聲雅,人立馬山第一峰。
一座神聖的山!它最早的傳記是《左傳》中記載的魯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攻克齊國的故事。馬山悠久的歷史和傳說遠去了,我們能仰望和領略到的是現代的馬山人精神和馬山文化。
一九七六年八月,馬山發生了大面積蟲災,「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也未能倖免。僅兩天時間,大片柏樹葉被「柏蠶」啃掉。黨委政府組織幾千名中小學生上山滅蟲保樹,盡管行動很及時,但樹仍被啃的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和樹干,人們痛心不已,因為這些樹已深深根植在了馬山人民心中。據當地的老人們講,在他們的記憶里,還沒有聽到過這些柏樹「招災」。到了九月九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了,來年春天,光禿禿的柏樹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並且更加茂盛。
改革開放伊始,社會上出現了伐樹致富風,有關部門負責人拿著紅頭文件,先後三次來到馬山,責成當時的黨委書記李近仁砍伐這些樹木,李書記堅決地抵制了。
五十年的風吹雨打中,在馬山人民精心的呵護下,這100多萬株柏樹茁壯地成長,青翠動人,除「主」字的點部在1976年唐山震大地震時,被馬山頂震落的一塊巨石擊中外,都完好無損,一位村民說:「那次地震使標語中的「主」變成了「王」,不久傳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我們馬山人認為這是天人感應。」
「毛主席萬歲」五個黑體大字,遠望字體蒼勁,氣勢恢宏,與雄偉的馬山相映,構成大氣磅礴的特異景觀,成為十華里以外清晰可見,具有特殊意義的倩麗風景。
如今,這些青山掩映的蒼松翠柏,已經有五到六米之高,置身在這標語之中,你就會被馬山人的情懷所感動,它是馬山歷史文化的一塊瑰寶,凝聚著馬山人民對黨的無限深情,凝聚著馬山人民不畏艱苦,敢於奮斗的精神,也凝聚著馬山人民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孕育這巨幅植物標語的馬山自古就是一座名山。馬山的山姿形似頭南尾北的卧馬,山勢陡峭險峻,以動人的傳說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馬山與泰山、五峰山並稱魯中「三姊妹山」。民間有「千里泰山、百里馬山」之說。
「馬山之景在山麓」,「馬山之勝在山頂」。環繞馬山,登上馬山頂,可觀「一字、五泉、十洞、四十八景」,更有這基尼斯紀錄的最大的植物標語如巨大的翡翠玉雕鑲嵌在馬山東麓,可謂處處有景,景景奇異。
每年三月三日是馬山傳統山會,人們登山進香覽勝,觀光遊客多達數萬人次,真是「字因山顯,山因字名。」
在馬山,我們都被馬山文化和馬山人濃濃的領袖情結所感染。馬山頂,我從心裡對自己說:我們都是馬山人。

Ⅵ 道教神仙體系是什麼樣子

1.三清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稱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與道和由道推動的宇宙演化緊密相關。據道書記載,整個世界由一氣所生,那一氣就是道,所以有時又稱為道氣。由原始的一氣化生三元,即三個聯續的、無限悠遠的時代。第一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太上大道君或稱靈寶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太上老君。三寶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寶君即元始天並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靈寶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稱禹余天;神寶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為最終極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時代即已存在,當太上大道君出現時,他授道予靈寶君。以後又由靈寶君授道予神寶君即太上老君。這樣三清之間又依次是師徒關系。
三清作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時又是授道的主腦,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義和根本性的經書,都認為是由三清傳授下來的。道教的基本經書分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寶君即元始天尊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書,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書,為洞神教主。這三十六部經是道教教義、學說的根本。
作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宮觀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閣,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靈寶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寶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號稱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稱是: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稱他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僅次於三清的尊神,由於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經他封贈仙職,而宇宙間治理各類職事的神靈全屬他主管,所以在民眾心目中,他是事實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彌羅天宮,所以玉皇殿常稱彌羅寶閣、彌羅玉殿。除了專門供奉玉皇的宮觀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宮觀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間帝皇裝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則另有四位重要的神靈,皆列於帝、後之尊,故號稱四御。
其一是勾陳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極紫微大帝,其三是後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極長生大帝,合稱四御(有時去南極長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稱四御,但現在多將玉皇置於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還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見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職司是上元賜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據說人仙功過善惡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過,所以常在該日舉行儀式祈求免罪賜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據說能尋聲救苦,幫助地獄中的靈魂出離幽冥,所以甚受重視,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關度亡破幽的科儀中也常請他臨壇。東王公,又稱扶桑大帝,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氣化身,為女仙之首。據說,凡男仙上天,先要見過東王公,女仙則先要見過西王母,然後由他們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職。王母女像,以其屬金,稱金母;居於瑤池,稱瑤池金母。玄天上帝。本來是玄武神,後來與龜蛇相糾的玄武原型相分離,被奉為北極玄天上帝。傳說他在武當山修行得道,所以武當山全山的道觀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紀念性的建築。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樂皇帝稱他為玉清師相三教祖師,其尊號有一百個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發坦胸持劍,腳踩龜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靈東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國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極為天極,北斗隨時運轉,似乎是指揮著整個天象的運行。一般將北極和鄰近天宇的大星列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陳、紫微、太一都被尊為大帝、天帝。與北斗地位類似的還有南斗、東斗、西斗和中斗,合稱五斗。漢代流傳著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說法,即認為人什麼時候死,由北斗管轄,能活多久則由南斗決定,因此要想延長壽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儀式便稱為拜斗、禮斗。道教吸收了對於五方星斗的信仰,稱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誕生。一曰天樞,陽明貪狼星君;二曰天璇,陰精巨門星君;三曰天機,真人祿存星君;四曰天權,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貞星君;六曰闓陽,北極武曲星君;七曰瑤光,天沖破軍星君。南斗有六宮,主管延壽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樞司祿星君;三曰天梁延壽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樞度厄星君;六曰天機上生星君。東斗有五宮,主管計算護命。一曰蒼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護命星君,三曰開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陽星君,五曰尾極總監星君。西斗有四宮,主管記名護身。一宮白標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靈星君,四將巨威星君。中斗稱大魁,有三宮,主管保命。第一赫靈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聖星君,第三沖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陽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稱太陽星君,後者又稱太陰星君。
五星:即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和太陰(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稱七曜,亦稱七政。《雲笈七簽·日月星辰部· 總說星》稱,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臟,天地賴以綜氣,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們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儀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氣,然後布於壇或其它對象,以作鎮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學家對太陽和月亮所經區域恆星分成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東方七宿,組成龍形,計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組成虎形,計有奎、婁、胃、昂、畢、 參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組成雀形,計有井、鬼、柳、星、張、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組成龜形,亦稱龜蛇合體形,計有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靈: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個區域,以其星座之形為名,稱為青龍(東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為四個重要的神靈,稱為四靈。《三輔黃圖》稱「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四靈君的名諱:青龍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監兵,朱雀帝君靈光,玄武帝君執明。他們在道教中常作為護衛神將出現。但後來其中的玄武漸漸與原形分離,演變出玄天上帝,而龜蛇相纏的形象則分成龜、蛇二將。
太歲、值年太歲:太歲君,指歲神。歲星原指木星,因它環太陽運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學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個與歲星運動速度相同、但運行方向相反的星,稱為太歲。其職在於總管年歲。因此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為適應天干支紀時的需要而設想出來的。同時中國古代以天乾地支記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為一循環,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組成六十干支,用以紀年,世稱六十甲子。道書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每歲輪值,掌握本歲的人間禍福,稱值年太歲,俗稱歲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之類。太歲君由都雷太歲殷元帥所統管。殷元帥,名殷郊。古代有太歲行地中的說法,認為太歲方即正對木星的方向不能動土(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所以太歲又稱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種地司法,就是以殷郊為主帥的法,其中談到元帥是古帝後。以後民間有人整理神譜,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說到殷郊是商紂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後,遭妲己害死。殷郊則蒙申真人收養,授以道法,後乃得道,親手殺了妲己。玉帝聞其孝義,又有斬妖之勇,於是封他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歲、殺伐威權殷元帥。六十甲子值年太歲,即歸其統轄。民間重視本命年,所以也重視請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該年的值年太歲佑護。
雷部神將:雷部神將是隨著民間對雷電之神的崇拜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宋代五雷正法出現才形成龐大的系統。「雷公」是民間對司雷之神的普遍稱呼。之所以雷公為男性神,是因為震為雷,為長男陽也。而雷出天之陽氣,故雲公。與之配合,又有電母,俗稱閃電娘娘。到五雷正法興起,雷部被賦予代天行令的威權,也出現了一大批雷部元帥,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帥鄧燮、使者張珏和判官辛漢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帥。原來的雷公、電母則作了他們手下的屬將。在雷部神將之上則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據《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說是黃帝的封號。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天尊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職能是「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風伯雨師:風伯是司風之神,雨師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現很早,在《周禮》中就有風伯和雨師,漢代人解釋,風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師則是畢宿。他們一般都進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們入神譜,當五雷正法興起後,又將他們歸入雷部屬將,在祈求雨晴的道場中,他們常被視做雷部元帥的手下去執行任務。

龍王:被視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靈。中國古代素來有對龍的崇拜。龍是中國華夏民族的圖騰,同時又是司雨水的神靈。漢代的訴雨儀式中,要造土龍,就是當它是管理雨水的。漢以後從印度傳進了佛教,也帶進了印度的龍王。本來印度的「龍王」音譯是「那伽」,是一種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譯為龍王。大海中的龍宮藏著各種寶貝。後來在民間中印兩種龍王合而為一。《歷代神仙通鑒》卷一五載四海龍王的名號為:東海滄寧德王敖廣;南海赤安洪聖濟王敖潤;西海素清潤王敖欽;北海浣旬澤王敖順。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於井中都認為有龍居住,但其龍王名位各有等級,總的都低於四海龍王。
五嶽:中國人普遍認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級,眾山之尊莫過於五嶽。五嶽是古代天子才有資格祭祀的山神。其內容有過幾次變化,唐以後固定為中嶽嵩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和北嶽恆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廟祭祀。宋真宗時加上東岳為天齊仁聖帝,南嶽為司天昭聖帝,西嶽為金天順聖帝,北嶽為安天元聖帝,中嶽為中天崇聖帝。其中東岳泰山地位比較獨特。漢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說,所以後世都認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後都要魂歸泰山,故爾東岳受到民間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嶽獨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廟建於全國各處,不象其它四岳祠廟基本上只建於其本山。
四瀆:古代中國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為重要。依周禮規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當數五嶽,祭禮相當於三公,其次是四瀆,相當於諸侯。四瀆,就是四條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條大河,它們是長江、黃河、濟河和淮河。唐宋時它們都各有封號。現在一般以宋代之號為稱:江瀆為廣源王,河瀆為顯聖靈源王,淮瀆為長源王,濟瀆為清源王。
四瀆神中,後來在民間也有某些演變,有的還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其中長江神又被稱為楊泗將軍,黃河神又被稱為金龍四大王,後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張天師
張天師之名,本來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創立者張陵,後來也成為天師道嗣法者的泛稱。張陵是第一代天師,教內稱祖天師。其子張衡繼承父業,稱為嗣天師,張衡子張魯則稱系天師,祖孫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稱三師三夫人。他們都被視作神仙在天師系統中,最有影響的當然要推祖天師張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他也佔有著要地位。教中稱他為六極高明大帝,為玉帝御前四大天師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為兄弟三人,長名茅盈,次名茅固,季為茅衷。據說成道後乘白鶴分止於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稱大者所處為大茅峰,次者所處為中茅峰,季者所居為三茅峰,並稱太上老君封茅盈為司命真君,固為定錄真君,衷為保生真君,合稱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禮祀三茅真君。因為茅山在道教界間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於茅山以外的地區。
許真君
許真君名遜,傳說為晉時江東句容人,因做過四川旌陽縣令,所以世稱許旌陽。曾師事吳猛,得道後轉為昊猛之師,於東晉太康二年於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飛升。被符錄道派凈明派尊為祖師,在仙界號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飛升之後,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時賜廟額為「玉隆萬壽」,現廟仍存,當地也常舉辦廟會。宋明以後,許真君的名聲日隆,被視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師之一。
八仙
民間最熟悉的仙人群體。八位得道高仙張果老、漢鍾離、呂洞賓、李鐵拐、曹國舅、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貧富貴賤等不同特徵,因此現實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從中得到成仙的鼓勵,因此對不同的人皆有親切感。道教宮觀常塑有他們的形象,西安八仙宮等則是他們的專廟。
薩守堅
南宋時人。據說他曾得到並宋末極負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師林靈素、王文卿和張繼先的傳授,從而通曉五雷正法。同時因為戒行嚴整無瑕可擊,感動原想找他報仇的惡神,反而皈依他為徒,後成為著名的道教護法神王靈官,也使得薩守堅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薩守堅曾創有一個行五雷正法為特徵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門中稱為「薩祖」,有多種道法掛在他的名下。在民間,他在宋元時便被尊稱為薩天師。明清以後,薩守堅與張陵、葛玄和許遜一起被當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師。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師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東華帝君王玄甫、陽子鍾離權、純陽子呂洞賓、海蟾子劉操和重陽子王喆。當年王重陽創立全真道,據說其法傳自鍾、呂和劉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則是東華帝君,所以後世將他們與王重陽一起合稱全真五祖。因為全真教開始時主要在北方傳播,所以又稱北五祖,而與在南方傳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區別。
七真指王重陽的七大弟子馬珏、譚處瑞、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郝大通及孫不二。 他們七位各傳全真的一個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開山祖師。化去後也都被視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個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處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專殿或者專廟。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師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和白玉蟾。北宋時張伯端受異人指點,修成內丹,寫下內丹名著《悟真篇》,成為繼《周易參同契》後最為重要的內丹經典。張伯端道號紫陽,他傳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傳播。蓋進入南宋後,南北隔絕,其道傳於南方也是時勢使然。這支道派以傳授內丹修行之術為主,五位祖師各留下著作。同時,從陳楠開始,也傳習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負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將白玉蟾當成重要的祖師之一。

眾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譜中,女仙數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顯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婦女觀中有較多的尊重婦女的傾向。道教承認婦女有與一男子一樣的修仙條件,功德相當,也可以仙界擔任地位與男仙相當的仙職,所以女仙的級別也可以很高。因為認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見西王母,所以一些記載女仙的書,總是以西王母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編的《墉城集仙錄》便是如此。金墉城傳說為王母所居之處。書中記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後世的道書中,也有專記女仙的。
在民間影響比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還有:麻姑。魏夫人,即魏華存,在仙界的名號稱為南嶽夫人。謝自然,是屬於上清派的道姑。據說她得道後白日升天,居屋周圍雲繚繞,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孫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稱羅酆山,據說在北方。本來在靈寶派系統的《元始上真眾仙記》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師張衡和楊雲為鬼帝。後來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號不顯。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第七中位為酆都北陰大帝,說他原為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一替換。《真誥》則說酆都有六宮,第一宮為紂絕陰天宮,依次向東行,第二宮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名敢司連宛屢天宮。後來,在民間傳說中,將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閻王:閻羅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獄主者。進入中國後完全中國化,形成中國式的十位陰間大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變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轉輪王,酆都王。

東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過,東岳本為山神,但在漢以後漸漸演變成治理陰間的主管神靈。其下屬有七十二司,(一說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個專職衙門。大型的東岳廟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頒發的秘錄中也常出現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職、掌福、掌財帛等。這些專司本來是老百姓針對人生中的幸福和災難、社會上的公正與不平等、善良與邪惡等矛盾形成的,所以歷代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同時,民間也常將自己的願望,自己對社會現象或歷史人物的評價放到對鬼神世界的構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統中有速報司,是掌對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門。宋、元之交時,人們認為包公最耿直無私,所以擔任著速報司的掌司職務。後世又認為岳飛本來忠義卻被秦檜等害死,最能體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東岳廟速報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飛。 5.道門護法神執役神將仙吏功曹、玉女: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門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稱則是指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時都要請他們轉達或收錄,所以在道法儀式中必不可少,法師上殿舉行儀式開始時都的一個「出官」的環節,即召出各類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傳言、散花等職,因近在尊神身側,所以在舉行儀式時也常械請她出來供職。

馬元帥 :名馬勝。原是南斗鬥口一星叫勝星,於是以之稱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屬火,方位居南方當正午,午為馬,故以馬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將。有時也塑像於殿前,充護法。 王靈官:王靈官是護法神中最常見的一位。他面目猙獰,紅面赤須,三目怒睜 ,手執鋼鞭,腳踩風火輪。被玉帝封為雷部副元帥,號三五火車靈官,做了道教護法神。一般道觀進山門即是靈官殿,內供王靈官。 岳元帥:即岳飛。生前為抗金名將,歿後成神,道門中稱岳帥,常被塑成手執金槍的神將,站在殿前做護法。
溫元帥:名溫瓊。傳說原是陽間官差,後被東岳收錄,坐化於東岳殿前,即充為東岳太保。道門中的專門召役他的道法,同時他也常被供於殿前充當護法。

殷元帥:名殷郊。原是太歲神,道門中稱他為地司殷元帥,有專門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時也常被供於殿前做護法。
其他如關公、張巡等英烈,也常被召為神將。 6.地方和家族保護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種。如同人間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為一省之主,縣城隍為一縣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縣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勞績之人充任。例如:蘇州城隍為春申君,上海城隍為秦裕伯等等。唐時文人張說、許遠、張九齡、韓愈、杜牧、李商隱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為祈雨、求晴、禳災,諸為本地謀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而作。五代後唐康泰年間,始封城隍為王爵,宋時將城隍神列入祀典,於是其祀遍於天下。據《明史 禮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為乘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為王;其餘府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縣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號,但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廟宇如公廨,設座判事,如人間衙門狀。清代循明舊制,仍將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國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節及陰歷七月十五日等節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會,儼然如同人間長吏出巡一般。其目的當是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說,在舊中國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煙、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稱社神。道教科儀中常要召當境土地,視其為有職任保護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稱,又稱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現世所供奉灶神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的畫像,即為灶君及其夫人。漢代以前,灶神所主僅為飲食。漢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壽夭禍福。
門神:門神,即守衛門戶之神。人居室之門有神,古已有傳說,並加祀奉。漢代的門神指神荼(shu)、郁壘(lu )。唐以後的門神所指略有變化,秦瓊和尉遲敬德為門神,秦為白臉,尉遲為黑臉。 7.其他由祀典與民間信仰進入的神靈關聖帝君:關聖帝君就是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他生前以忠勇著稱,歿後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為神將。關帝廟祀極盛,幾乎全國各地都可以見到他的祠廟,而且其廟的規格都很高,關帝一般塑成紅臉的武將,因其已是帝君,所以頭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經常立著手捧官印的義子關平,以及幫他持著青龍偃月刀的部將周倉。
媽祖:媽祖,亦稱天妃、天後,又稱天上聖母。航海保護神,主要流傳於中國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華人社會之中。
財神:中國的財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觀中常建有財神殿,奉祀武財神關羽和趙公明,以及文財神比干。福祿壽三星:他們本來是星君,但民間對其崇拜很少去指認哪一顆星宿。一般將福星描繪成天官賜福模樣。壽星本來是南極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間崇拜。一般將他塑成長須、高額的老者形象。祿星管人間功名,一般長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稱為子孫娘娘,專司人間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專管人間婚姻的神。據說,人間姻緣由月下老人掌管,剛出生時,便將男女雙方腳上各繫上紅線,從此便千里姻緣一線牽,即使天各一方,也終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於江蘇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邊部一帶。劉猛將:捕蝗神。一般稱為猛將神,說姓劉,故又稱劉猛將。

Ⅶ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是怎樣的人

太上老君在姜子牙封神之前叫李耳,也就是常說的老子。還算一個比較可愛,中規中矩的老頭。

Ⅷ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神仙

古代神仙族譜
第一代
創始元靈(四個徒弟:鴻鈞,混鯤,女媧,陸壓)
第二代1.鴻鈞老祖[三個徒弟,也就是「三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盤古),靈寶天尊(通天教主)]
2.混鯤祖師[大弟子:接引道人(如來),二弟子:准提道人(菩提老祖),其他如蟒牛蛇獸、蛟鵬獅猴等各種生靈來者不拒,通通是其弟子]
3.女媧娘娘:在盤古開天劈地後造人
4.陸壓道人:此人有月光寶盒說不定哪天就來你身邊了。第三代如來(接引道人)(座下弟子無數)菩提老祖(准提道人)(最有名的弟子:孫悟空)元始天尊(盤古)[弟子十二金仙:廣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黃龍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普賢菩薩),慈航道人(觀音菩薩),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除此之外還有:南極仙翁(福祿壽三星中的壽星),雲中子,姜尚,申公豹等]靈寶天尊(通天教主)(弟子有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等)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徒弟:度厄真人)
第三代法力高低就很難分了,如來在後來的修煉中法力已經超過三清了。
第四代玉皇大帝十二金仙(弟子一大堆,主要有:皇帝,楊戩,哪吒,黃天化等)姜尚孫悟空雲中子(弟子:雷震子)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等玉皇大帝手下當差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南極仙翁等等1玉皇大帝 三清之化身。三清與玉皇,猶如先虛無而後妙有,先無極而後有太極,先無為而後有為。道家的《真靈位業圖》即將玉帝道君置為元始天尊屬下之神。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看來唐僧的西天取經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與玉帝對比起來簡直就是小打小鬧。此人後來的修為已在太上老君之上,本著尊老愛幼的原則,排名第四代第一位,不與太上老君爭名次。
2「玉虛十二門人」 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普賢菩薩),慈航道人(觀音菩薩)。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玉鼎真人和雲中子,飛熊(姜子牙)。
3孫悟空 個人比較喜歡,吳承恩也喜歡,選他做西遊記的主角。厲害是厲害可惜老是被觀音等菩薩玩弄啊。在取經路上遇到打不過的妖怪又要請幾位菩薩幫忙。所以排第三
4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 通天教主門下弟子。後來成為玉皇大帝的小嘍啰,正是可憐。法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念在輩份高,排個第四。
5度厄真人第五代十二金仙的弟子:楊戩,,李靖,哪吒等 雷震子第五代中在社會上還算有點名氣的應該是楊戩,哪吒等姜子牙的師侄了。這幫人助周伐紂建立不朽功業。楊戩更是了得,在後來居然能和孫悟空斗一鬥了!!註:雷震子和雷公不是一個人雷公:雷公和電母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對天神。司掌天庭雷電。雷公名始見《楚辭》,因雷為天庭陽氣,故稱「公」。
雷震子:本無父無母,不知何故的藏於一顆巨蛋中,棄於荒野。恰巧姬昌(即西伯侯)一次出巡,途經路過,發現巨蛋。正自好奇之際,突然一道雷電打落,將巨蛋劈開,一名小男嬰就在蛋中呱呱大哭。昌擅觀天象占卦,合指一算,推測到此男嬰出生奇特,將來必成大器,遂收其為第一百名養子,並見他出生跟雷電有關,因而給他取名「雷震子」。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五方五老: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黃極黃角大仙中央天宮仙位表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風伯 | 雨師 | 游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四大天王: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與廣目天王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四方神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馬趙溫關四大元帥: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溫元帥 溫瓊,東岳大帝部將關元帥 關羽。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五炁真君: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五嶽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五嶽帝君:東岳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兒子。)
及 碧霞元君五斗星君:東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六丁六甲:六丁為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 丁丑神趙子玉 |六甲為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獅駝國》中的北斗七星君為北斗星君的另一個稱號:天樞、天璇、天璣 、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合起來又稱為\"斗魁\"或\"璇\",後三星組成斗柄,稱\"杓\"
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增長天王手下八將:龐劉荀畢、鄧辛張陶,其全名為劉俊、荀雷吉、龐煜、畢宗遠;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羅睺(蝕星) | 計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等二十八星宿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三十六天將蔣光 | 鍾英 | 金游 | 殷郊 | 龐煜 | 劉吉 | 關羽 |馬勝 | 溫瓊 | 王善 | 康應 | 朱彥 | 呂魁方角 | 耿通 | 鄧伯溫 | 辛漢臣 | 張元伯 | 陶元信 |荀雷吉 | 畢宗遠 | 趙公明 | 吳明遠 | 李青天 | 梅天順 |熊光顯 | 石遠信 | 孔雷結 | 陳元遠 | 林大華 | 周青遠 |紀雷剛 | 崔志旭 | 江飛捷 | 賀天祥 | 高克(三十六天將的版本是最多,以上僅供參考)
地上天仙表姜子牙(亦為東華帝君,估計是木公的接班人)蓬萊三仙:福祿壽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說是西漢楊成,又一說中是唐陽城財神趙公明、(一說比干范蠡為文財神);
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師、玄武元帥。
龜蛇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小張太子與五大神龍黎山老母、鎮元子龍王:東海龍王敖廣 | 南海龍王敖欽 | 西海龍王敖閏 | 北海龍王敖順 |
井海王神霄派諸神紫微北極大帝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神霄八帝(多為道教虛構),玉清真王與神霄八帝合起來又稱為神霄九宸大帝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黃帝)、九天雷祖大帝等。(太乙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真君、采訪真君)
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北極四聖:
天蓬元帥(豬八戒) 手下天罡大聖、九天殺童大將(北斗第八星,又稱天殺大神)、雷使者等。天佑(猷)元帥翊聖元帥玄武元帥 真武大帝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陰曹地府北陰酆都大帝五方鬼帝:東方鬼帝蔡郁壘、神荼,治\"桃止山\" 鬼門關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羅酆六天以下為宮名,六天為守宮神)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地藏菩薩
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其這將、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魁、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上古神話諸神混沌天神--較正式的說法,盤古為開天闢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說中,混沌早於盤古而生。
創世神天吳、畢方、據比、豎亥、燭陰、女媧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顓頊與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治理天東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陸吾、英招、離珠、金甲神(此神應是其它神的一種化身說,根據他我虛擬了獅駝國中的金甲雷神)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後、應龍、魃、誇父、大力神誇娥氏、大庭氏、五龍氏炎帝,又稱為神農氏炎帝的女兒女娃(後化身精衛鳥)瑤姬,在《獅駝國》中又名婉華仙子。還有一個小女兒,其名不可考,(拙著《獅駝國》中為炎天聖母)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顓頊的後代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
檮杌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間妻子(省略)女丑、羿鯀
妻:女喜。堯 又名:放勛,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禹,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與女媧。
五帝:通常指 黃帝 | 顓頊 | 帝俊 | 堯 | 舜其它--
後天著名仙真表房中之祖--彭祖 | 縱橫始祖--鬼穀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華真人--莊子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萬古丹王--魏伯陽 | 太極真人--劉安詼諧歲星--東方朔 | 太平教主--於吉 | 役使鬼神--費長房 | 竹林狂士--嵇康水府仙伯--郭璞 | 凈明教主--許遜 | 蓬萊(都)水監--陶弘景 | 天師--寇謙之情仙--裴航 | 扶搖子--陳摶 | 顯化真人--張三豐王重陽與全真七子(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凈散人孫不二、長生子劉處玄、長真子譚處端、丹陽子馬鈺)
在平都山修煉成仙,世人合稱為'陰王',後世訛傳為掌管陰司的閻王,遂將平都山稱為鬼城。4、文昌帝君:本為司祿之神,後來變為文人士子的守護神。傳說是到晉朝時四川孟溪的張亞子,曾經七十二化,在綿陽梓潼縣戰死;後在祭祀中傳聞文人能夠得到他的保護,後人遂將文昌帝君與梓潼帝君合並為一,稱為文昌梓潼帝君。順便一提,文昌星,指掌管人間功名利祿的神,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顆星,也稱為文曲星。第四顆就是掌管武略智謀的武曲星。

四、古代仙人:1、傳說中的上古仙人:黃帝,西王母(也稱為金母)、西王母的丈夫東王公、彭祖、赤松子、王喬(也稱王子喬)等。2、李八百、李真多、李意期、李常在等,不一而足。3、八仙:關於八仙的說法很多,有漢八仙(淮南八仙)、唐八仙(飲中八仙、蜀中八仙)等幾種說法。直至宋元時期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八仙,到明朝時期吳元泰才在〈八仙出處東游記〉中初步將八仙定形。即漢鍾離(漢代鍾離昧,也說是唐代鍾離權,自稱'天下都散漢')、呂洞賓(唐代人,傳說本為李唐皇裔,為避武後追殺遂避禍改姓為呂)、鐵拐李(資歷最老的仙人,傳說曾經與老子同游華山)、何仙姑(武後時期廣州增城人何秀姑,為呂洞賓度化成仙)、藍采和、張果老(唐山西道士張果,曾經受唐玄宗封賜)、韓湘子(韓愈的侄子或者也有人說是侄孫韓湘)、曹國舅(宋仁宗曹皇後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美醜善惡等各種形象。

Ⅸ 張天師去病符法初一至三十

初一日病者,東南路上得之,是神使客死鬼作崇。頭疼,乍寒乍熱,起坐無力,飲食無味。用黃紙五張,東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日病者,東南方得之,是家鄉之老鬼作病。初頭疼口亂不寧鬼作病,熱多冷少,肢無力,嘔吐不止。用白紙五張,向東南方三十步送之。即愈。

初三日病者,正北得之,是家親作崇。初害頭疼,乍寒乍熱不寧,飲食不進。用黃錢五張,向正北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四日病者,東北得之,病者手足沉重,頭疼狂亂不寧,飲食嘔吐。用黃錢五張,向東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五日病者,東北得之,此病是石榴鬼作崇。乍寒乍熱,嘔吐不止,其鬼在床頭坐,用黃錢五張,東北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六日的病,正東得之,樹神使黃頭鬼作崇。四肢沉重,霍亂不寧,遍身疼痛,鬼在卧床、衣服上坐。用白錢五張向正東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七日病者,東南得之,土地家神使老母鬼作崇。嘔逆寒熱,手足沉重,其鬼在卧床東坐北,用白錢五張,向東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八日病者,東北得之,土地使婦人作崇,膝腳疼痛,四肢無力,乍寒乍熱,飲食不思。用黃錢五張東北方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九日病者,正南得之,親少年婦人鬼。其病嘔吐,四肢無力,手足沉重,坐卧不安。用白錢五張向正北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日病者,正東得之,其病先輕後重,手足如打,頭痛心恍惚,乍寒乍熱不思飲食。用白錢五張向正東方四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一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婦人鬼作崇,上熱下寒,嘔吐酸水,沉重,不思飲食。用黃錢五張向西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二日病者,東北得之,土地家親作崇。先輕後重,嘔吐不寧,起卧不安,四肢寒冷。用白錢五張向東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三日病者,東北得之,親男子少亡鬼與人作崇。其病霍亂,恍惚不寧,飲食無味。用黃錢五張向正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四日病者,正東得之,家神引鬼作崇。手足冷,霍亂坐卧不安,飲食無味。用白錢五張向東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五日病者,正南得之,水火二神做病。寒熱沉重,嘔吐心亂,不思飲食,鬼在床頭坐。用白錢五張向正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六日病者,西南得之,家親鬼自作崇。頭痛,在病人身上坐,乍寒乍熱,四肢沉重。用黃錢三張,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七日病者,正西得之,少年女子鬼做崇。其病頭疼,手足如火,坐卧不寧,寒熱不分。用黃錢五張,向正西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八日病者,西南得之,借物吃食上得之,乍寒乍熱,霍亂不安,飲食無味,鬼在床上東南坐。用白錢五張,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九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婦人鬼做崇。上熱下冷,嘔吐酸水,沉重不思飲食。用黃錢五張,西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日病者,正東北得之,土地使家親做崇。先輕後重,嘔吐不寧,起卧不安,四肢無力。用白錢五張,東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圖片

初二十一日病者,東北得之,家親少年男鬼做崇,其病霍亂恍惚不寧,坐卧不安,飲食無味。用黃錢五張,正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二日病者,正東得之,井神引鬼兵做崇。手足皆冷,霍亂不寧,坐卧不安,飲食無味。用黃錢五張,東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三日病者,正南得之,西沖五道山神俠客死鬼做崇。睡卧不安,肚疼霍亂,飲食無味。用白錢五張,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四日病者,西南得之,因將老母不葬鬼做崇。四肢沉重,寒熱嘔逆。用黃錢五張,東南方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二十五日病者,正西得之,金神使老子鬼做崇。頭重身沉,不思飲食,其鬼在卧處坐。用白錢七張,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六日病者,西北得之,北方火神使和尚家親鬼做崇。頭疼恍惚不寧,鬼在背脊上坐。用黃錢五張,西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七日病者,正東得之,東方神使小男子不合鬼做病。頭疼狂亂,乍寒乍熱,嘔吐惡心。用黃錢三張,正東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八日病者,正北得之,金神使家室小女子鬼做病。頭疼發熱,起坐不安,不思飲食。用白錢五張,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九日病者,東南得之,土地使家親做病。頭疼沉重,乍寒乍熱,飲食無味,鬼在西南器物上坐。用白錢七張,東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三十日病者,東北得之,山神使男子鬼做病,頭疼腦痛,恍惚不寧,不思飲食。用黃錢五張,西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Ⅹ !誰有《宋史——欽宗本紀》(全文)的白話文譯本請告訴我,謝謝!!!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諱桓,徽宗皇帝長子,母曰恭顯皇後王氏。元符三
年四月乙酉生於坤寧殿。初名亶,封韓國公,明年六月進封京兆郡王。崇寧元年
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觀二年正月,進封定王。政和元
年三月,講學於資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於文德殿。五年
二月乙巳,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謁太廟。詔乘金輅,設鹵簿,如至道、
天禧故事,及宮僚參謁並稱臣,皆辭之。六年六月癸未,納妃朱氏。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開封牧。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自稱曰道君皇
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辛酉,即皇
帝位,御垂拱殿見群臣。是日,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重日相盪摩久之。乃引
道君皇帝出居龍德宮,皇後出居擷景園。以少宰李邦彥為龍德宮使,太保、領樞
密院事蔡攸、門下侍郎吳敏副之。是時,金人已分道犯境。壬戌,赦大逆、反叛
以下罪,進百官秩一等,賞諸軍,立妃朱氏為皇後,以太子詹事耿南仲簽書樞密
院事。癸亥,詔太傅燕王、越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詔非三省、樞密院所得旨,
有司勿行。甲子,斡離不陷信德府,粘罕圍太原。詔京東、淮西、浙募兵入衛。
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數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罪,謂之六賊,
請誅之。丙寅,上道君皇帝尊號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後曰道君太上皇後。詔
改元。
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群臣朝賀,退詣龍德宮,賀道君皇帝。詔中外臣
庶實封言得失。金人破相州。戊辰,破浚州。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師潰,河北、
河東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己巳,灌奔還,金人濟河,詔親征。道君皇帝東
巡,以領樞密院事蔡攸為行宮使,尚書右丞宇文粹中副之。詔自今除授、黜陟及
恩數等事,並參酌祖宗舊制。罷內外官司、局、所一百五處,止留後苑,以奉龍
德宮。以門下侍郎吳敏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李梲同知樞密院事。貶太傅致仕王
黼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永州。賜翊衛大夫、安德軍承宣使李彥死,並籍其家。
放寧遠軍節度使朱勔歸田裡。帝欲親征,以李綱為留守,以李梲為副。給事中王
寓諫親征,罷之。庚午,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潛遁。宰相欲奉帝出襄、鄧,
李綱諫止之。以綱為尚書右丞。辛未,以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
揮使曹曚副之。太宰兼門下侍郎白時中罷。李邦彥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守中書
侍郎張邦昌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尚書左丞趙野為門下侍郎,翰林學士承旨王孝迪
為中書侍郎,同知樞密院事蔡懋為尚書左丞。壬申,金人渡河,遣使督諸道兵入
援。癸酉,詔兩省、樞密院官制一遵元豐故事。金人犯京師,命尚書駕部員外郎
鄭望之、親衛大夫康州防禦使高世則使其軍。詔從官舉文武臣僚堪充將帥有膽勇
者。是夜,金人攻宣澤門,李綱御之,斬獲百餘人,至旦始退。甲戌,金人遣吳
孝民來議和,命李梲使金軍。金人又使蕭三寶奴、耶律忠、張願恭來。以吏部尚
書唐恪同知樞密院事。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陽等門,李綱督戰,自卯至酉,斬
首數千級,何灌戰死。李梲與蕭三寶奴、耶律忠、王汭來索金帛數千萬,且求割
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宰相、親王為質,乃退師,丙子,避正殿,減常膳。
括借金銀,籍倡優家財。庚辰,命張邦昌副康王構使金軍,詔稱金國加「大」字。
辛巳,道君皇帝幸鎮江。以兵部尚書路允迪簽書樞密院事。金人陷陽武,知縣事
蔣興祖死之。壬午,大風走石,竟日乃止。封子諶為大寧郡王。甲申,省廉訪使
者官,罷鈔旁定貼錢及諸州免行錢,以諸路贍學戶絕田產歸常平司。統制官馬忠
以京西募兵至,擊金人於順天門外,敗之。乙酉,路允迪使粘罕軍於河東。平陽
府將劉嗣初以城叛。丁亥,靖難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制置使種師道督涇原、秦
鳳兵入援,以師道同知樞密院事,為京畿、河北、河東宣撫使,統四方勤王兵及
前後軍。庚寅,盜殺王黼於雍丘。癸巳,大霧四塞。乙未,貶少保、淮南節度使
梁師成為彰化軍節度副使,行及八角鎮,賜死。
二月丁酉朔,命都統制姚平仲將兵夜襲金人軍,不克而奔。戊戌,罷李綱以
謝金人,廢親征行營司。金人復來議和。庚子,命附馬都尉曹晟使金軍。辛丑,
又命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知東上閣門事王球使之,許割三鎮地。太學諸生陳
東等及都民數萬人伏闕上書,請復用李綱及種師道,且言李邦彥等疾綱,恐其成
功,罷綱正墮金人之計。會邦彥入朝,眾數其罪而罵。吳敏傳宣,眾不退,遂撾
登聞鼓,山呼動地。殿帥王宗濋恐生變,奏上勉從之。遣耿南仲號於眾曰:「
已得旨宣綱矣。」內侍朱拱之宣綱後期,眾臠而磔之,並殺內侍數十人。乃復綱
右丞,充京城防禦使。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國公,贈司馬光太師,張商英太保,
除元佑黨籍學術之禁。詔誅士民殺內侍為首者,禁伏闕上書,廢苑囿宮觀可以與
民者。金人使王汭來。癸卯,命肅王樞使金軍。以觀文殿學士、大名尹徐處仁為
中書侍郎,宇文虛中簽書樞密院事。蔡懋罷。乙巳,宇文虛中、王球復使金軍。
康王至自金軍。金人遣韓光裔來告辭,遂退師,京師解嚴。丙午,康王構為太傅、
靜江奉寧軍節度使。省明堂班朔布政官。丁未,日有兩珥。戊申,赦天下。詔諭
士民,自今庶事並遵用祖宗舊制,凡蠹國害民之事,一切寢罷。己酉,罷宰執兼
神霄玉清萬壽宮使及殿中監、符寶郎。詔用祖宗故事,擇武臣得軍心者為同知、
簽書樞密院,邊將有威望者為三衙。以金人請和,詔官民昔嘗附金而復歸本朝者,
各還其鄉國。庚戌,李邦彥罷,以張邦昌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吳敏為少宰兼中書
侍郎,李綱知樞密院事,耿南仲為尚書左丞,李梲為尚書右丞。辛亥,詔監察御
史言事如祖宗法。宇文粹中罷知江寧府。癸丑,種師道罷為中太一宮使。贈右正
言陳瓘為右諫議大夫。甲寅,貶太師致仕蔡京為秘書監、分局南京,太師、廣陽
郡王童貫為左衛上將軍,太保、領樞密院事蔡攸為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
先是,粘罕遣人來求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結約余睹以圖之。至
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師,過南、北關,權威勝軍李植以城降。
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張確、通判趙伯臻、司錄張彥遹死之。丙辰,有二流星,
一出張宿入濁沒,一出北河入軫。己未,詔遙郡承宣使有功應除正任者,自今除
正任刺史。辛酉,梁方平坐棄河津,伏誅。王孝迪罷。命給事中王雲、侍衛親軍
馬軍都指揮使曹曚使金國,鎮洮軍節度使、中太乙宮使種師道為河北、河東路
宣撫使,保靜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姚古為制置使。乙丑,御殿復膳。丙寅,
下哀痛之詔於陝西、河東。是月,金人犯澤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
三月丁卯朔,遣徽猷閣待制宋煥奉表道君皇帝行宮。詔侍從言事。詔非三省、
樞密院所奉旨,諸司不許奉行。罷川路歲所遣使。募人掩軍民遺骸,遣使分就四
郊致祭。戊辰,李梲罷為鴻慶宮使。己巳,張邦昌罷為中太一宮使。徐處仁為太
宰兼門下侍郎,唐恪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何為尚書右丞,御史中丞許翰同知
樞密院事。庚午,宇文虛中罷知青州。癸酉,詣景靈東宮行恭謝禮。命趙野為道
君皇帝行宮奉迎使。甲戌,恭謝景靈西宮及建隆觀。乙亥,詣陽德觀、凝祥池、
中太乙宮、佑神觀、相國寺。丙子,改擷景園為寧德宮。錄司馬光後。己卯,燕
王俁、越王偲為太師。壬午,詔金人叛盟深入,其元主和議李邦彥、奉使許地李
梲、李鄴、鄭望之悉行罷黜。又詔種師道、姚古、種師中往援三鎮,保塞陵寢所
在,誓當固守。癸未,遣李綱迎道君皇帝於南京,以徐處仁為禮儀使。殿中侍御
史李擢、左司諫李會罷。乙酉,迎道君皇帝於宜春苑,太後入居寧德宮。丙戌,
知中山府詹度為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原府張孝純、知河間府陳遘並為資政殿學士,
知澤州高世由直龍圖閣,賞城守之勞也。丁亥,朝於寧德宮,詔扈從行宮官吏,
候還京日優加賞典,除有罪之人迫於公議已行遣外,余令台諫勿復用前事糾言。
庚寅,肅王樞為太傅。姚古復隆德府。辛卯,復威勝軍。壬辰,太保景王杞、濟
王栩為太傅。有流星出紫微垣。甲午,康王構為集慶、建雄軍節度使,尚書戶部
侍郎錢蓋為陝西制置使。命陳東初品官,賜同進士出身,辭不拜。籍朱勔家。乙
未,詔金歸朝官民未發遣者,止之。丙申,貶蔡京為崇信軍節度副使。是春,夏
人取天德、雲內、武州及河東八館。
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攝知城事朱昭死之。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門。
壬寅,朝於龍德宮。癸卯,立子諶為皇太子。耿南仲為門下侍郎。乙巳,置《春
秋》博士。戊申,置詳議司於尚書省,討論祖宗法。己酉,乾龍節,群臣上壽於
紫宸殿。庚戌,趙野罷。壬子,金人使賈霆、冉企弓來。癸丑,封太師、沂國公
鄭紳為樂平郡王。貶童貫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郴州。減宰執俸給三之一及支
賜之半。詔開經筵。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楊戩、李彥之公田,王黼、朱勔之應
奉,童貫西北之師,孟昌齡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開疆,關陝、河東之改幣,
及近習所引,獻頌可采,特赴殿試之流,所爵賞,悉奪之。甲寅,種師道加太尉、
同知樞密院事、河北河東路宣撫使。乙卯,詔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務。以
平涼軍節度使范訥為右金吾衛上將軍。丙辰,詔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復至以恐動居
民者,賞之。戊午,進封南康郡王栻為和王,平陽郡王榛為信王。己未,復以
詩賦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說》。壬戌,詔親擢台諫官,宰執
勿得薦舉,著為令。追政和以來道官、處士、先生封贈奏補等敕書。甲子,令在
京監察御史、在外監司、郡守及路分鈐轄已上,舉曾經邊任或有武勇可以統眾出
戰者,人二員。東兵正將占沆與金人戰於交城縣,死之。乙丑,詔三衙並諸路帥
司各舉諳練邊事、智勇過人並豪俊奇傑、眾所推服、堪充統制將領者各五名。貶
蔡攸節度副使,安置朱勔於循州。
五月丙寅朔,朝於龍德宮,令提舉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聞。丁卯,詔
天下有能以財谷佐軍者,有司以名聞,推恩有差。以少傅、鎮西軍節度余深為特
進、觀文殿大學士。戊辰,罷王安石配享孔子廟庭。庚午,少傅、安武軍節度使
錢景臻,鎮安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劉宗元並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保信軍節度
使劉敷、武成軍節度使劉敏、向德軍節度使張茂、岳陽軍節度使王舜臣、應道軍
節度度使朱孝孫、瀘川軍節度使錢忱並為右金吾衛上將軍。是日,寒。辛未,申
銅禁。詔:無出身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歷任實及十年者,乃得任子。監察御
史余應求坐言事迎合大臣,罷知衛州。甲戌,曲赦河北路。乙亥,申銷金禁。丁
丑,詔以儉約先天下,澄冗汰貪,為民除害,授監司、郡縣奉行所未及者,凡十
有六事。姚古將兵至威勝,聞粘罕將至,眾驚潰,河東大振。河北、河東路制置
副使種師中與金人戰於榆次,死之。己卯,借外任官職田一年。開府儀同三司高
俅卒。辛巳,損太官日進膳。追削高俅官。甲申,罷詳議司。己丑,以河東經略
安撫使張孝純為檢校少保、武當軍節度使。壬辰,詔天下舉習武藝、兵書者。乙
未,詔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還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賀。詔諫官極論闕失。
戊戌,令中外舉文武官才堪將帥者。時太原圍急,群臣欲割三鎮地,李綱沮之,
乃以李綱代種師道為宣撫使、援太原。辛丑,以資政殿學士劉韐為宣撫副使,陝
西制置司都統制解潛為制置副使。太白犯歲星。壬寅,封鄆國公楃為安康郡王,
韓國公楗為廣平郡王,並開府儀同三司。詔:「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詔書,修
復祖宗故事。群臣庶士亦當講孔、孟之正道,察安石舊說之不當者,羽翼朕志,
以濟中興。」癸卯,以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鎮西軍承宣使王稟為建武軍節
度使,錄堅守太原之功也。甲辰,路允迪罷為醴泉觀使。乙巳,左司諫陳公輔以
言事責監合州酒務。壬子,天狗墜地。有聲如雷。癸丑,慮囚。丙辰,太白、熒
感、歲、鎮四星合於張。辛酉,罷都水、將作監承受內侍官。熙河都統制焦安節
坐不法,李綱斬之。壬戌,姚古坐擁兵逗遛,貶為節度副使、安置廣州。彗出紫
微垣。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書邪等之禁。宋昭政和中上書諫攻遼,貶連州;庚
午,詔赴都堂。乙亥,安置蔡京於儋州,攸雷州,童貫吉陽軍。己卯,免借河北、
河東、陝西路職田。乙酉,詔蔡京子孫二十三人已分竄遠地,遇赦不許量移。是
日,京死於潭州。丁亥,令侍從官共議改修宣仁聖烈皇後謗史。辛卯,遣監察御
史張澄誅童貫,廣西轉運副使李升之誅趙良嗣,並竄其子孫於海南。壬辰,侍御
史李光坐言事貶監當。是月,解潛與金人戰於南關,敗績。劉韐自遼州引兵與金
人戰,敗績。
八月甲午朔,錄陳瓘後。丙申,復命種師道以宣撫使巡邊,召李綱還。庚子,
詔以彗星,避殿減膳,令從臣具民間疾苦以聞。河東察訪使張灝與金人戰於文水,
敗績。辛丑,詔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丁未,斡離不復攻廣信軍、保州,
不克,遂犯真定。戊申,都統制張思正等夜襲金人於文水縣,敗之。己酉,復戰,
師潰,死者數萬人,思正奔汾州。都統制折可求師潰於子夏山。威勝、隆德、汾、
晉、澤、絳民皆渡河南奔,州縣皆空。金人乘勝攻太原。錄張庭堅後。乙卯,遣
徽猷閣待制王雲、閣門宣贊舍人馬識遠使於金國,秘書著作佐郎劉岑、太常博士
李若水分使其軍議和。戊午,許翰罷知亳州。己未,太宰徐處仁罷知東平,少宰
吳敏罷知揚州。以唐恪為少宰兼中書侍郎,何為中書侍郎,禮部尚書陳過庭為
尚書右丞,開封尹聶昌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簽書樞密院事。庚申,遣王
雲使金軍,許以三鎮賦稅。是月,福州軍亂,殺其知州事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執安撫使張孝純,副都總管王稟、通判方笈皆死之。
辛未,貶吳敏為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涪州。移蔡攸於萬安軍,尋與弟翛及朱勔
皆賜死。乙亥,詔編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筆手詔,參祖宗法及今所行
者,刪修成書。丁丑,禮部尚書王宇為尚書左丞。戊寅,有赤氣隨日出。李綱罷
知揚州。壬午,梟童貫首於都市。癸未,賜布衣尹焞為和靖處士。甲申,日有
兩珥、背氣。丙戌,建三京及鄧州為都總管府,分總四道兵。庚寅,以知大名府
趙野為北道都總管,知河南府王襄為西道都總管,知鄧州張叔夜為南道都總管,
知應天府胡直孺為東道都總管。又罷李綱提舉洞霄宮。辛卯,遣給事中黃鍔由海
道使金國議和。是月,夏人陷西安州。
冬十月癸巳朔,御殿復膳。貶李鋼為保靜軍節度副使、安置建昌軍。丁酉,
金人陷真定,都鈐轄劉竧死之。有流星如杯。戊戌,金人使楊天吉、王汭來。
庚子,日有青、赤、黃戴氣。金人陷汾州,知州張克戩、兵馬都監賈亶死之。又
攻平定軍。辛丑,下哀痛詔,命河北、河東諸路帥臣傳檄所部,得便宜行事。壬
寅,天寧節,率群臣詣龍德宮上壽。甲辰,詔用蔡京、王黼、童貫所薦人。丙午,
集從官於尚書省,議割三鎮。召種師道還。丁未,以禮部尚書馮澥知樞密院事。
己酉,閱炮飛山營。庚戌,以范訥為寧武軍節度使、河北河東路宣撫使。遼故將
小<革胡><革錄>攻陷麟州建寧砦,知砦楊震死之。壬子,詔太常禮官集議金主尊號。
命尚書左丞王宇副康王使斡離不軍,宇辭。乙卯,雨木冰。丙辰,金人陷平陽府,
又陷威勝、隆德、澤州。丁巳,高麗入貢,令明州遞表以進,遣其使還。戊午,
貶王宇為單州團練副使,命馮澥代行。庚申,日有兩珥及背氣。侍御史胡舜陟請
援中山,不省。辛酉,種師道薨。
十一月丙寅,夏人陷懷德軍,知軍事劉銓、通判杜翊世死之。籍譚稹家。戊
辰,康王未至金軍而還。馮澥罷。己巳,集百官議三鎮棄守。庚午,詔河北、河
東、京畿清野,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觀以居。辛未,有流星如杯。壬申,禁京師民
以浮言相動者。癸酉,右諫議大夫范宗尹以首議棄地罷。金人至河外,宣撫副使
折彥質領師十二萬拒之。甲戌,師潰。金人濟河,知河陽燕瑛、西京留守王襄棄
城遁。乙亥,命刑部尚書王雲副康王使斡離不軍。許割三鎮,奉袞冕、車輅,尊
其主為皇叔,且上尊號。丙子,金人渡河,折彥質兵盡潰,提刑許高兵潰於洛口。
金人來言,欲盡得河北地。京師戒嚴。遣資政殿學士馮澥及李若水使粘罕軍。丁
丑,何罷。以尚書左丞陳過庭為中書侍郎,兵部尚書孫傅為尚書右丞。命成忠
郎郭京領選六甲正兵所。簽書樞密院事李回以萬騎防河,眾潰而歸。是日,塞京
城門。戊寅,進龍德宮婉容韋氏為賢妃,康王構為安國、安武軍節度使。罷清野。
辛巳,以知懷州霍安國為徽猷閣待制,通判林淵直徽猷閣,賞守御之功也。壬午,
斡離不使楊天吉、王汭、勃堇撒離栂來。命耿南仲使斡離不軍,聶昌使粘罕軍,
許畫河為界。康王至磁州,州人殺王雲,止王勿行,王復還相州。甲申,以尚書
右丞孫傅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曹輔簽書樞密院事。以京兆府路安撫使范致虛
為陝西五路宣撫使,令督勤王兵入援。乙酉,斡離不軍至城下。遣蠟書間行出關
召兵,又約康王及河北守將來援。多為邏兵所獲。丁亥,大風發屋折木。李回罷。
戊子,金人攻通津門,范瓊出兵焚其砦。己丑,南道總管張叔夜將兵勤王,至玉
津園,以叔夜為延康殿學士。斡離不遣劉晏來。庚寅,幸東壁勞軍。詔三省長官
名悉依元豐舊制。領開封府何為門下侍郎。
閏月壬辰朔,金人攻善利門,統制姚仲友御之。奇兵作亂,殺使臣,王宗
濋斬數十人乃定。唐恪出都,人慾擊之,因求去,罷為中太一宮使。以門下侍
郎何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劉韐坐棄軍,降五官予祠。癸巳,京師苦寒,
用日者言,借土牛迎春。朱伯友坐棄鄭州,降三官罷。西道總管王襄棄西京去。
知澤州高世由以城降於金。燕瑛欲棄河陽,為亂兵所殺。河東諸郡,或降或破殆
盡。都民殺東壁統制官辛亢宗。罷民乘城,代以保甲。粘罕軍至城下。甲午,時
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賜士卒,易火飯以進,人皆感激流涕。金人攻通
津門,數百人縋城御之,焚其炮架五、鵝車二。驛召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
封府。金人陷懷州,霍安國、林淵及其鈐轄張彭年、都監趙士詝、張諶皆死之。
乙未,金人入青城,攻朝陽門。馮澥與金人蕭慶、楊真誥來。丙申,帝幸宣化門,
以障泥乘馬,行泥淖中,民皆感泣。張叔夜數戰有功,帝如安上門召見,拜資政
殿學士。金人執胡直孺,又陷拱州。丁酉,赤氣亘天。以馮澥為尚書左丞。戊戌,
殿前副都指揮使王宗濋與金人戰於城下,統制官高師旦死之。庚子,以資政殿
學士張叔夜簽書樞密院事。金人攻宣化門,姚仲友御之。辛丑,金人攻南壁,殺
傷相當。壬寅,詔河北守臣盡起軍民兵,倍道入援。癸卯,金人攻南壁,張叔夜、
范瓊分兵襲之,遙見金兵,奔還,自相蹈藉,溺隍死者以千數。甲辰,大雨雪。
金人陷亳州。遣間使召諸道兵勤王。乙巳,大寒,士卒噤戰不能執兵,有僵仆者。
帝在禁中徒跣祈晴。時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衛士三萬,然亦十失五六。
金人攻城急。丙午,雨木冰。丁未,始避正殿。己酉,遣馮澥、曹輔與宗室仲溫、
士訁布使金軍請和。命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速領兵入衛。辛亥,金人來議和,
要親王出盟。壬子,金人攻通津、宣化門,范瓊以千人出戰,渡河,冰裂,沒者
五百餘人,自是士氣益挫。甲寅,大風自北起,俄大雨雪,連日夜不止。乙卯,
金人復使劉晏來,趣親王、宰相出盟。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盡令守御人下
城,大啟宣化門出攻金人,兵大敗。京託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
眾皆披靡。金人焚南薰諸門。姚仲友死於亂兵,宦者黃經國赴火死,統制官何慶
言、陳克禮、中書舍人高振力戰,與其家人皆被害。秦元領保甲斬關遁,京城陷。
衛士入都亭驛,執劉晏,殺之。丁巳,奉道君皇帝、寧德皇後入居延福宮。命何
及濟王栩使金軍。戊午,何入言,金人邀上皇出郊。帝曰:「上皇驚憂而疾
必欲之出,朕當親往。」自乙卯雪不止,是日霽。夜有白氣出太微,彗星見。庚
申,日赤如火,無光。辛酉,帝如青城。
十二月壬戌朔,帝在青城。蕭慶入居尚書省。是日,康王開大元帥府於相州。
癸亥,帝至自青城。甲子,大索金帛。丙寅,遣陳過庭、劉韐使兩河割地。辛未,
定京師米價,勸糶以振民。癸酉,斬行門指揮使蔣宣、李福。乙亥,康王如北京。
丙子,尚書省火。庚辰,雨雹。癸未,大雪,寒。縱民伐紫筠館花木為薪。庚寅,
康王如東平。
二年春正月辛卯朔,命濟王栩、景王杞出賀金軍,金人亦遣使入賀。壬辰,
金人趣召康王還。遣聶昌、耿南仲、陳過庭出割兩河地,民堅守不奉詔,凡累月,
止得石州。甲午,詔兩河民開門出降。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於濁沒。
丁酉,雨木冰。己亥,陰曀,風迅發。夜,西北陰雲中有如火光。庚子,金人索
金銀急。何、李若水勸帝親至軍中,從之,以太子監國而行。乙巳,籍梁師成
家。丙午,劉韐自經於金軍。太學生徐揆上書,乞守門請帝還闕。金人取至軍中,
揆抗論,為所殺。至夜,金人劫神衛營。丁未,大霧四塞。金人下含輝門剽掠,
焚五嶽觀。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自如金軍,都人出迎賀。丙寅,金人塹南薰門路,
人心大恐。已而金人令推立異姓,孫傅方號慟,乞立趙氏,不允。丁卯,金人要
上皇如青城。以內侍鄧述所具諸王孫名,盡取入軍中。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後、
皇太子入青城。庚辰,康王如濟州。癸未,觀文殿大學士唐恪仰葯自殺。乙酉,
金人以括金未足,殺戶部尚書梅執禮、侍郎陳知質、刑部侍郎程振、給事中安扶。
三月辛卯朔,帝在青城。丁酉,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庚子,金人來取宗室,
開封尹徐秉哲令民結保,毋藏匿。丁巳,金人脅上皇北行。
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後、皇太子北歸。凡法駕、鹵
簿,皇後以下車輅、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
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書、天
下州府圖及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畜積,為之一空。辛酉,
北風大起,苦寒。
五月庚寅朔,康王即位於南京,遙上尊號曰孝慈淵聖皇帝。紹興三十一年五
月辛卯,帝崩問至。七月己丑,上尊謚曰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三十二
年閏二月戊寅,祔於太廟。
贊曰:帝在東宮,不見失德。及其踐阼,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靖康初政,能
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竄殛之,故金人聞帝內禪,將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亂勢
已成,不可救葯,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惴惴然講和之不暇。
卒致父子淪胥,社稷蕪茀。帝至於是,蓋亦巽懦而不知義者歟!享國日淺,而受
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閱讀全文

與一百元張玉清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制霸世界小說排行榜 瀏覽:782
主角是蘇墨的系統小說 瀏覽:562
第二十八年春小說txt百度雲 瀏覽:46
男主角姓杜的總裁小說 瀏覽:213
小說都市美女後官未刪減全本 瀏覽:215
小說都市透心 瀏覽:192
差評師收壽衣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487
溫瑞安的小說txt 瀏覽:953
重生之干物女的逆襲櫻華小說 瀏覽:130
小說閱讀網作者福利怎樣 瀏覽:912
求2819小說全文 瀏覽:865
看不需內存免費小說 瀏覽:729
主角姓許的風水小說 瀏覽:399
好看的小說推薦完結推理小說 瀏覽:633
十二張美人皮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662
都市奇緣69小說網 瀏覽:926
都市獵魔人小說 瀏覽:149
男主角有個養成系統的小說 瀏覽:401
古代姓龍的將軍的小說 瀏覽:507
經典鑒寶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