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鄉土小說網鄉野男醫

鄉土小說網鄉野男醫

發布時間:2021-12-19 20:03:50

『壹』 作者東北寶貝的作品有哪些

1、《山野悍農》
山野悍農講述柴二寶是個腦筋靈活的吊兒郎當的農村小子,某一日無意偷聽到的一個秘密使他受到極大的震撼。蓄意報復的獵艷生活由此開始。一個三分風流七分聰明的小子是如何在農村這疙瘩混得風生水起的?原始的鄉村風情撲面而來,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2、《山野情債》
貧窮落後的養命溝里有這樣的風俗,活不下去的蘭花嫂家裡招了拉套幫的,從此一女伺二夫,幼小的孩童懵懂無知,過早地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陰差陽錯,誤會愈來愈深,一個發生在深山裡的誘人深思的故事,一副理想與現實對抗的鮮活畫卷,一個男人的情愛成長經歷!空曠的原野,寂寥的黑夜中擁抱情感,感受溫柔,愛恨情仇,牽腸撕心。
3、《鄉野婦科男醫》
甄風留好不容易考進一所三流醫科大學,卻因打架斗毆被開除,連個學歷都沒混著,只好回到鄉下吃老子的住老子的。 幸好他老子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還能混口飯吃。只是甄風留一點上進心也沒有,整天只知道混吃等死,從來也不想想自己的出路。
4、《我做私人伴遊的那些事兒》
鄭梓賓為了早日賺夠錢買房子跟女友結婚,做了私人伴遊。誰料想卻經歷了一系列的神秘驚艷的事件……,

『貳』 正在寫一部鄉土小說,苦於書名不得,特此求教~~

幸福的村色

『叄』 有哪些是鄉土種田文,就是女主穿越到農村生活的小說

1、《掌家小農女》:女主是莫名其妙穿越到古代,渣爹狀元郎,娘親下堂婦,她是個嫁不出去的不孝女?陳小暖頭一抬,正合我意!且看她如何點石為金,家財萬貫!某男:做我的女人,要啥有啥!陳小暖:這是啥人.......

2、《古代農家》:女主林舒重生在了災荒年間被餓死的同名同姓的村婦身上,睜眼面對的就是三餐不繼,隨時都有可能被餓死的窘境。至於丈夫生死不明,孩子不是自己的,這些都不在林舒的考慮范圍之內,當務之急就是要先找到吃的。

3、《農村的舒心日子》:故事講的是一個現代農村女孩父母雙亡對生活沒有目標,同樣一個古代農村女孩內心怯弱對人生也沒多大意見。就是這樣近乎相似的兩個人,因為一顆神秘的水滴結合在一起。新的環境新的家人,讓她們的人生重新充滿希望。

4、《山下好種田》:女主因救人意外魂穿到古代農村一個八歲的小女娃身上。家呢是在長白山下,靠種人參為生,可是日子過得卻清苦的很。但以作者的風格,是不會讓她就這樣子的。作者給了她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環境。

5、《快樂農家婦》:一個高齡失戀女在醉酒之後意外穿越到古代農家,雖然不再年輕也不似其他女人貌美,但主角十分想得開,反正她溫柔總還是有點優點的。就這樣,主角在這個農家裡生了個大胖小子癢了一隻可愛的狗。

『肆』 《鄉 如 此 多 嬌》《 春 色 滿 鄉 野》《 東 北 大 炕 》這種鄉土氣息的小說

鄉村小愛情

『伍』 求幾本好看的都市鄉土小說!!!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良躍農門
鄉野婦科男醫 鄉艷小農民
超異能醫生

『陸』 17k小說網求封面(兩本) 書名:鄉野 作者:長空幽雲 類型:鄉村鄉土 網站:17K 封面要求:帶

網路貼吧 搜索 ---來個封面 進入置頂的帖子 回帖 ,會有美工幫你做免費的。領到圖記得採納我。

『柒』 誰有好看的鄉土小說

《辣手小天師 》 作者:一壺老酒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風流小村醫陳禹闖入鄉村,調戲眾美,順便練練雙修術,大老婆派人追,陳禹便一個勁的逃,一邊逃不邊不忘泡妞,很是逍遙快活。市長遞煙,黑社會老大敬酒,美人一個接著一個往懷里撲,一邊瀟灑的和仇人玩著游戲

《惹上鑽石男 》 作者:古菲兒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本文小虐,誤會重重,時而爆笑調味)這女人就是萬人騎,勾引我冷綾寒的弟弟,現在還想當我媽!這樣的女人你還敢要?我冷綾寒穿過的破鞋你也配穿?」 婚禮場上,他摯愛的男人當眾甩她一千萬!她狂笑著撕掉一千萬,冷笑道:「大爺,奴家謝...

《古武奇才 》 作者:客官不可以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張軒是大山裡古武世家的後人,從小跟隨師傅修煉武學,成為隱於都市之外的超級異能者,但師傅的突然離世給了張軒很大的打擊。於是張軒從大山走出,來到都市,對於沒有任何大城市生存技能的張軒來說,失去了異能,文憑低端,讓他非常迷惘,...

《至強財術 》 作者:E盤隱藏文件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鄉村小子王有才,天生行大運,低頭走路能撿錢,抬頭望天遇貴人,混跡官場有人撐腰,平日生活有美相伴,斗流氓泡美女,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且看他逆天的超人運氣……

《卧麟曲 》 作者:醉墨軒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已完本
簡介:一位普通的農村大學生,因為一場火災成為重度殘廢,卻因機緣巧合之下吸入上古麒麟靈氣,且得上古麒麟神訣之傳承!上古法訣,脫胎換骨!且看源風如何泯滅強敵、顛覆乾坤、修至神訣逆天,走上致終無敵強者之路!佛擋殺佛,魔擋殺魔!天阻滅...

《雙城計中計 》 作者:鬼臉石佛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已完本
簡介:十里洋場,燈影迷離。 有這樣一個時代,神秘得華麗,華麗到萎靡。 像光與影的交錯,像晝與夜的重合。 是亂世,但卻那般迷人。 香煙,歌舞,魔術,賭博。以及——騙術。 他,隨性不羈,七十二般變化,擅長各種...

《萬界浮屠 》 作者:林海羅文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當仙路封閉,當天才輩出、諸雄爭霸的大時代來臨! 一個被上天拋棄的世界,無數大能為追尋飄渺的長生前仆後繼! 一條由累累屍骨鑄就的登天之路,成就一個不朽的傳奇! ————林海已有百萬字完本作品《傲世天宮》人品...

《閔落大明 》 作者:毓櫻流櫻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已完本
簡介:是偶然 還是註定的一次巧合 讓安洛閔得到了一塊玉佩 從此 她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一下子穿越時空來到了大明朝 耀眼的當紅少女偶像 在這片明朝的天空 用她的美麗以及聰慧 征服了什麼 又得到了什麼 而她自己,又在這樣一...

《魔魂仙尊 》 作者:把酒憑欄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乾坤可廢,雄心不死!被小人所害,奪舍重生的張天澤。吞噬魔皇魂魄,重塑命魂。逆天道,戰不朽天尊,御魔女,毀無上道祖道根,搶先天封印神獸聖女,踏破無限虛空。奇跡之下,熱血撼動天地! 最近閱讀章節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底氣不足...

《洪荒獸神 》 作者:海天盛筵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蠻荒骷髏震天舒醒,一時間九州震驚;第一凶地天墓山,到底埋葬過多少英雄豪傑,埋葬過多少驚天巨神,卻阻擋不了葉千鋒的醒來;神隕山,神隕之地,卻成了葉千鋒的後花園;洪荒異種出世,天下皆驚,卻盡數歸於葉千鋒;修者之路,弱肉強食...

《蠻血奪天 》 作者:離魂異客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連載中
簡介:奧古大陸,強者橫行!有殺一頭怪獸就長一塊骨頭的詭異刺客、有失去了實體的空氣性感美女、能夠吞噬一切的棺材獸…… 他為心上人尋找蛇骨做項鏈,結果被躲避天劫的九頭蛇祖吞吃,然而誤打誤撞,獲得了蛇祖魂元,從此踏上了逆天的修煉...

《混世小農民 》 作者:小農民
格式:TXT - JAR - UMD - epub 已完本
簡介:小小農民命犯桃花,氣運十足,在眾多美女環繞下,踏入官場,步步高升…… 吊兒郎當的農村孤兒馬小樂,雖然初中沒畢業,但是頭腦很靈光,憑著靈活的鑽營,他在官路上混得風生水起…… ** 新書《官路逍遙》(官場小說),直通入...

『捌』 黃春明鄉土小說在哪有下

個人來說,更喜歡黃春明早期的作品,包括《青番公的故事》 、《溺死一隻老貓》、《癬》、《兒子的大玩偶》、《鑼》、《看海的日子》等,裡面濃厚、淳樸的民風,和城市工業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無情的擴張,造成的張力,使小說具有一種淡淡的哀愁之美。最棒的是結尾的處理,為本來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增添了一份文學的意境和心情,就像一記鑼聲,敲在讀者的心頭,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在讀到的黃春明筆下的這些人物中,印象格外深刻的是《看海的日子》里妓女白梅的形象。

一個自小就被生父母賣了、後又被養母賣到窯子的白梅,十四年間以出賣身體、被男人蹂躪為生。要一個屬於自己孩子的慾望,是悲苦絕望中的她,堅持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她在妓院的顧客中,選中了一個老實的男人,作為利用來生子的對象。當她發現自己有了受孕跡象後,便離開了妓院,回來了生父母的村子。

小說用了比較長的篇幅,來寫白梅生產的艱難,甚至危及生命。這段生動、扣人心弦的描寫,將白梅從一個個人的形象,上升到了一種象徵的符號,代表了女人強韌的生命力,和生的希望,刻畫得非常動人。

黃春明後期的作品,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寫作時的社會意識更強,比如《莎喲娜啦·再見》,和集子《放生》中關注老人問題的各篇,雖然在敘事的技巧上,更為豐富完善,並有新的嘗試探索,從內容上,也更具社會責任感,可是總覺得不如他早期的作品來得自然動人,缺少了某些原始、直覺的感性沖動。

另外還讀了一本黃春明的《毛毛有話》,借用日文書《我是嬰兒》的構想,通過一個從初生到周歲的嬰兒的眼睛,來訴說他對這個社會、對成人世界的觀察和感想。這個idea非常有意思,但是在語言和行文上,某些地方過於刻意,幾乎變成了作者的聲音,讀起來就有點奇怪了。
另一本聯合文學出版的《放生》,收集的是黃春明最近期的創作,均圍繞老人題材,反映了當代社會里,子女離家創業、老人孤伶留鄉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真實的鄉土作家——黃春明及其作品

這里所說的「真實」,包含著兩個意涵。

首先,黃春明是真正的「鄉土小說家」。本來,所謂的鄉土文學,並不等同於「鄉村文學」,像陳映真〈面攤〉中的小人物,是在城市的一角擺攤。所謂鄉土,就是本土,就是我們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真實表現這塊土地上的生活面貌,便是「鄉土文學」,陳映真被列入「鄉土文學作家」的原因在此。然而,畢竟「鄉土文學」所高舉的「鄉土」二字,使人自然有「鄉下、土地」的聯想,而鄉村也才是真正能夠與土地貼近的地方,因此一般人心目中正統的「鄉土文學」,會是接近鄉村文學的概念。黃春明便是以寫鄉下小人物成名的小說家,所以說他是「真實的」鄉土作家。

其次,從創作心靈來分析,黃春明也是以「真實的」態度來處理他的小說的。這一點,把他和陳映真做一個比較最能看出來。如前一節所言,陳映真往往以理論、理想或意識形態來指導他的創作,黃春明則只是以其悲憫之情,如實的表現小說人物的喜怒哀樂。林瑞明說得好:「對他而言,『鄉土』並非刻意標榜或建構出來的文學虛像,反倒是真真實實的生活實存。」 [30]黃春明對於生活於鄉下或小鎮中的小人物有「真實」的了解,能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他只是把他所看見的,所意識到的「真實」表現出來,所以何欣說:「黃春明的文章是噴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31]

黃春明的寫作歷程也和陳映真一樣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其中又以第二個時期的寫作成績最受稱道。

黃春明是宜蘭羅東人,1939年生。父親開設百貨行,母親過逝時他才八歲,以後便由祖母照顧長大。讀中學時因打架而退學,加上不堪繼母的虐待,偷偷的搭上一班貨車離家出走。到台北後在一家電器行當學徒,一面自修苦讀,以同等學歷考上台北師范。但他仍因不馴的性格屢次闖禍,被迫先轉學至台南師范,最後畢業於屏東師范。步入社會後他當過小學教員、廣播電台主持人兼製作人、廣告公司企劃,後來又從事電影事業、兒童藝術工作。豐富的生活閱歷,積極的人生態度,都影響了黃春明的小說創作。

(一)第一期

同於陳映真,黃春明的第一期作品也是處在「現代文學時期」而無法超越。對於這一時期的作品,黃春明並不滿意,所以在較早的皇冠版《黃春明小說集》均未收錄,只在《莎喲娜拉.再見》的自序中把其中的一篇〈男人與小刀〉放進去,並且自嘲說:「〈男人與小刀〉就是在這么幼稚的心理年齡寫出來的,那時候還以為自己寫了一篇世界名著哪!真慚愧。現在我把它呈現在讀者諸君的面前,看它有多蒼白就多蒼白,有多孤絕就多孤絕。」這篇〈男人與小刀〉正好可以做為他第一時期作品風格的代表,有論者說:「作者運用象徵手法,表現了男主角陽育顧影自憐、逃避社會的心理現象,最後終用小刀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結果似乎與存在主義所宣揚的『人生來就是痛苦的,唯有死才能擺脫痛苦』的生死觀相吻合,也代表了作者早期的創作傾向。」 [32]這里所說的早期,即我們所歸類的第一期,時間從1962年三月黃春明在聯副發表〈城仔落車〉開始,到1967年四月在《台灣文藝》發表〈他媽的,悲哀!〉為止。此期作品除上述的兩篇外,還有:〈北門街〉、〈玩火〉、〈胖姑姑〉、〈兩萬年的歷史〉、〈把瓶子升上去〉、〈請勿與司機談話〉、〈麗的結婚消息〉、〈借個火〉、〈男人與小刀〉、〈照鏡子〉、〈跟著腳走〉、〈沒有頭的胡蜂〉。 [33]

(二)第二期

1967年四月,就在〈他媽的,悲哀!〉發表的同時,黃春明也發表了進入第二期風格的〈青番公的故事〉。第二期可以稱作黃春明的「蘭陽經驗時期」,此期發表的小說多半取材於他在故鄉宜蘭的所見所聞,而他被稱許為「最純粹的鄉土小說家」 [34],應該也是針對此一時期作品而言的。此一時期為時不長,大約僅有兩三年的時間,但作品的質與量卻甚有可觀。除了〈青番公的故事〉之外,此期作品尚有〈溺死一隻老貓〉、〈看海的日子〉、〈癬〉、〈阿屘與警察〉、〈魚〉、〈兒子的大玩偶〉、〈鑼〉,總共八篇。

這八篇小說寫作手法都很純熟,幾乎每篇都寫得相當的成功。〈青番公的故事〉歌頌了台灣農民堅強的毅力,以及對土地的深情。青番公是當年洪水後,全家唯一的倖存者,但他親手重建了自己的田園,何欣說:青番公「傲然地望著他的土地和他的後代,並且要把他的經驗和智能教給他的後人。」 [35]不過何欣沒有看到的是,青番公的智能其實只有七歲大的孫子願意領受,其它的家人已經不太認同,而小說最後描寫濁水溪橋上兩輛貨車互不相讓,「幾乎要動武」,象徵著另外一種人生態度隨著工商業的腳步入侵,而青番公卻只沉浸在橋下水鬼故事的世界中。這篇小說是黃春明鄉土小說的初步嘗試,在寫實中帶有很重的抒情成分,遼寧大學出版的《現代台灣文學史》說:「這是一篇詩一般的小說。」 [36]這種「詩一般」的風格,在後來的鄉土小說中偶爾也會出現。

〈溺死一隻老貓〉似乎順著〈青番公的故事〉的結尾,接寫資本主義經濟入侵後,農村中的保守派所展開的一場無力的掙扎。在這篇小說中,詩的意味淡化了,嘲弄的意味增強了,如果說黃春明對於擁抱土地,尚未深切感受新文明入侵的青番公仍有一分禮贊,那麼對於正式抗拒社會變遷的阿盛伯則只有無奈與同情了。小說中阿盛伯對於興建游泳池的抗爭是失敗了,他以殉道者的精神投入池中自盡,但這殉道並未給他帶來任何的榮耀。黃春明以戲劇性的手法,描寫當他出殯的棺木經過泳池的門口,雖然泳池答應暫停開放,然而「四周的鐵絲網還是關不住清泉村的小孩偷進去戲水的那份愉快的如銀鈴的笑聲,不斷地從牆里傳出來....。」顯然黃春明雖然在感情上同情阿盛伯的處境,但理智上對於他的作法是不認同的,但也不至於像古繼堂所說的:「作品的名字〈溺死一隻老貓〉就帶有輕蔑、鄙視之意。」 [37]其實黃春明對於這個人物是充滿了悲憫之情的。

〈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都曾經拍成電影,得到廣大的回響。〈看海的日子〉寫妓女白梅從十四歲被賣到娼寮,十四年來靠她的肉體,改善了家人的生活,但她的靈魂並沒有因此而沉淪,她仍嚮往清白的、有尊嚴的人生,並且付諸行動,她離開了娼寮,並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新生的孩子身上,許下對自己的承諾說:「不,我不相信我這樣的母親,這孩子將來就沒有希望。」這篇小說相當感人,也得到過極高的贊譽 [38],但浪漫的色彩實在太濃,大大減低了小說的實感,呂正惠就說:「〈看海的日子〉就完全是黃春明式的純幻想的解決辦法了..黃春明在他幻想的王國里,建立了一個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溫情的烏托邦』。」 [39]王德威也有類似的看法,甚至更尖刻的說:「正因為黃春明有系統的將白梅的故事堆砌到一匪夷所思的浪漫情境,反倒使多數讀者忽略絕大部分妓女的境遇『不是』像白梅這樣的幸運。」 [40]呂正惠和王德威的看法是合理的,〈看海的日子〉的確還帶有黃春明早期的抒情風格。至於〈兒子的大玩偶〉,就比較沒有爭議了,文評家對這篇小說的肯定是較為一致的。小說中靠背著廣告牌遊街過活的小人物坤樹,像白梅一樣,也在追求著生命中最基本的一樣東西——「尊嚴」。然而諷刺的是,當他自認為找回自尊,不用再妝扮成小丑遊街時,兒子阿龍卻認不得他了,他只好再次粉墨登場,以博取兒子的歡心,然而當他恢復「本來面目」時,兒子卻早已進入夢鄉了。評論家凌雪分析說:「扭曲的生活,也扭曲了父親的形象,可憐小兒不識父,原是怪不得阿龍的呀!」 [41]然而,坤樹在沉默中,必然也更堅定了他身為父親的責任,只要下一代有希望,他的委屈是值得的。

〈癬〉這一篇,生動的表現了一個工人家庭的困窘生活。阿發一家七口擠在一張床上,連夫妻之間的親蜜空間都沒有,作者用「癬」來象徵夫妻之間的「性事」,不想、不摸、不碰就沒事,一想一碰就會有事(懷孕),如果要碰又想沒事,只有裝「樂普」來避孕,但男人不肯,因為不想讓熟識的人碰他的妻子。黃春明總是用一種半玩笑的筆法,既同情又嘲弄的道出中下階層因為知識不足造成的窘況,對阿發如此,對於阿盛伯也是如此。

〈阿屘與警察〉、〈魚〉是兩個小短篇,其中〈魚〉曾經選入國中課本,並引起過爭議。 [42]這兩篇小說有很多類似之處,情節都是由兩個相應人物的對話構成的,一篇是非法擺菜擔的阿屘和執法不阿的警察,另一篇是有愛心但脾氣火爆的阿公和有孝心但個性忸怩的孫子,他們全都以相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警察同情小販卻一付很兇的樣子,祖父愛孫子卻拿扁擔打他,還不準他再踏進門,只因為孝順的孫子好不容易幫他買了魚,卻因為懊惱魚掉了而在使性子。這些生動的對話和簡單的動作描寫,活畫了鄉野小民的草根性格,他們一點也不溫柔、不浪漫,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有著敦厚的、質朴的真情。

最後談到〈鑼〉,這一篇是黃春明小說由第二期轉入第三期具有關鍵地位的一篇,也是倍受肯定的一篇。尉天驄說:「〈鑼〉是黃春明創作的一個高峰,也是他即將面臨轉變、即將進入沉思的階段。...(後來的小說)把他寫作的領域,由原來的小市鎮擴大到幾個,特別是台北那樣的大都市。」 [43]事實上,〈鑼〉的寫作方向是從〈青番公的故事〉到〈溺死一隻老貓〉到〈兒子的大玩偶〉的延續,都在寫資本主義經濟對於農村或小鎮帶來的沖擊。只是〈鑼〉的處理方式更為圓熟、人物形象更為突出、具體細節的描寫更為細膩傳神,而小說人物的悲劇色彩更為濃烈,從而使這篇小說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整篇小說的故事內容其實非常簡單,不過是一個被大時代的洪流淹沒的小人物的悲劇——擴音器取代了打鑼這種在過去稱得上高尚的行業,失業的打鑼人在肚皮和人性尊嚴之間掙扎的過程。然而簡單的故事卻承載了沉重的生命價值的追求,主角憨欽仔阿Q式的自我安慰,及以誇大的言語來掩飾自卑,都只不過想要維持一個起碼的自尊罷了。然而對於住在防空洞,三餐以偷來的地瓜果腹的憨欽仔來說,這一點點的自尊維持起來卻是如此的困難。這么一個卑微的人物,在黃春明筆下卻有這么多的內心掙扎,對於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有這么多的自省或懊喪,黃春明冷漠而嘲謔的筆法,讓讀者想要笑又不忍笑,想要同情又無處可同情。雖然比較嚴苛的批評家,如呂正惠對這篇仍有微詞 [44],然而我們可以相信,像憨欽仔這樣一個既自卑又自尊、既渺小又神聖的典型人物,必然會在文學史上成為不朽形象的。

(三)第三期

黃春明的第三期小說以描寫都市生活為多,依發表年代先後有:〈兩個油漆匠〉、〈蘋果的滋味〉、〈莎喲娜拉.再見〉、〈小寡婦〉、〈小琪的那一頂帽子〉、〈我愛瑪莉〉等。但仍有延續第二期風格的鄉村小說,如〈甘庚伯的黃昏〉。這一期小說的寫作成績評論界看法不一,大體而言,站在社會批判的角度來看,這批小說受到較多的贊美,但站在創作藝術的角度看,負面的評價就比較多了。何欣比較說:「黃春明是土生土長的作家,他認識也了解生活在鄉村中的這些小人物,所以寫來頗不費力使他們活生生地表現在讀者面前。...脫離開這些人物,黃春明似乎就失掉了他的力量。」 [45]有人說:「我不愛瑪莉。」 [46]也有人「懷念那聲鑼」 [47]。林瑞明則說:「這類反映『買辦經濟』、『跨國公司』的小說如〈小寡婦〉、〈我愛瑪莉〉,由於太過急切表達理念,反而沒有先前作品的自在,而充滿了鑿枘之跡。」 [48]如果要就這些同一時期的作品中做比較,則〈蘋果的滋味〉、〈莎喲娜拉.再見〉的評價似乎要比〈小寡婦〉、〈我愛瑪莉〉高一點。 [49]

〈莎喲娜拉.再見〉曾引起過廣泛的回響,當然,也不免毀譽參半。這篇小說如同一把雙面利刃,一面斬向日本帝國主義,一面斬向台灣人的媚日心態。敘述者黃君為了民族自尊心,用阿Q式的手法,在言詞上狠狠修理了來台灣嫖妓的日本人,同時也批判了崇日的台大學生,因為他一心想到日本去研究中國文學,卻沒有到過台北的「故宮」。這篇小說由於批判色彩濃烈,獲得不少掌聲,但也遭來不少非議,何欣說:「那股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占據了他整個的心靈,... 這股強烈感情控制了一位做為藝術家之手,使手服從了感情激流,因此整篇故事的結構,就相當凌亂;尤其是黃君在很多很多地方做了很多的解釋,穿插在敘述中,也構成了這篇故事中的缺點。」 [50]彭瑞金在〈我不愛瑪莉〉一文中也認為文學的本質不適合做這么激情的演出。關於這一點,黃春明本人曾如此表示:「七O年代台灣面臨了退出聯合國與釣魚台事件等沖擊,國人的民族主義因這些國際事件而高漲,甚至顯得激動,這是很自然的的事情,絕對是對的。所以我寫那樣子的作品也是很自然的事,慷慨激昂並沒有錯,文章里不是都只有冷冷的描寫,應該什麼都有。」 [51]的確,文學中有浪漫派,有寫實派,浪漫派直抒胸臆,寫實派的感情表現則比較含蓄。一個作家何嘗不可以有時浪漫,有時寫實?一篇作品能夠激勵人心,就已經算是成功之作了。評論家用寫實主義的精神去對浪漫作品求全責備,是有欠公平的。

呂正惠認為〈蘋果的滋味〉比〈莎喲娜拉.再見〉好,因為「阿發阿桂的悲喜劇以相當令人信服的方式加以展開,而〈莎喲娜拉.再見〉里那個公司職員的尷尬處境卻以阿Q式的自我膨脹加以解決。」 [52]但何欣卻說他「不太喜歡(〈蘋果的滋味〉)這個故事」 [53],可見文學作品的評價其實難有客觀的標准。〈蘋果的滋味〉寫工人阿發被美國上校撞傷後,送到高級醫院治療,雖然犧牲了一條腿,卻因此而解決了家庭的困境。這篇小說的主題說法很多,有人說是「揭露了所謂『外援』的虛假」 [54],有人說是「對民族的軟骨病患者進行無情的批判,辛辣的諷刺。」 [55]其實這篇小說著墨最多的是工人家庭的悲哀,孩子交不出學費被罰站因而不想再上學的描寫,以及女兒沈浸在「一定會賣給人家做養女」的感傷,是最令人鼻酸的情節。美援也好,社會的進步也好,最重要的是基本生存權的維持。阿發一家人吃著美國人送的蘋果,雖然「覺得沒有想像那麼甜美」,但卻是他們平時再怎麼辛苦工作,也無法享受到的美味。如果一個工人家庭的幸福,需要靠讓美國人撞斷一條腿才能獲得,試想,這樣的社會如何能不讓人患上「軟骨病」?沒有人有資格指責阿發一家人對美國人的感恩的心情,要讓民族信心重新建立,唯有經濟富足、民生無虞才能達到。我想,被譽為「小市民代言人」的黃春明,對於阿發一家應該是不忍苛責的吧?

1977年在時報副刊發表的〈我愛瑪莉〉,是黃春明此一時期所寫的最後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引來了「我不愛瑪莉」的評語已如前述,主要是因為「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 [56],其性質已接近於「譴責小說」。其主題在於對崇洋媚外的嘲諷,例如寫崇洋者只對別人喊他洋名子有反應,為了巴結洋老闆而「奉養」他留下來的洋狗瑪莉,並且讓這只洋狗凌駕於他的家人之上等,採用的是漫畫式的筆法,讓人物做各種丑態的演出,從而達到嘲諷的效果。這篇小說雖然稍嫌露骨,不過卻不能不承認其成功的戲劇效果。

(四)第四期

在發表過〈我愛瑪莉〉之後,黃春明投入電影事業,將近十年的時間停筆未寫小說。直到1986年在聯副一口氣發表〈現此時先生〉、〈瞎子阿木〉、〈打蒼蠅〉等三篇有關老人的小說,從此,黃春明斷斷續續以關懷老人為題材,正式進入其小說寫作的第四期。

此期作品以1987年發表的〈放生〉最受重視,入選為當年爾雅出版社的年度小說選 [57],公元兩千年這批老人系列的作品結集,也以《放生》為書名。〈放生〉雖然從老人的視角切入,但倒不是寫老人問題,而是寫可貴的親情(老夫妻之間、老父母與兒子之間),兼及對政、經惡勢力的批判。書中的另外一篇力作為〈最後一隻鳳鳥〉,篇中刻劃了一位受繼父虐待、被一群忘恩負義的同母異父弟孤立,甚至於三、四十年未能與親生母親見面的,善良又孝順的吳老先生的動人形象。這篇小說可以說是一篇親情小說,吳老先生雖然倍受凌虐,他的繼父甚至在他離家多年,成家立業之後還時常到他家來打他,連鄰居都看不過去來打抱不平,但他仍然善待異父的弟弟,而對母親的思念也始終不渝。不過,吳老先生的子孫都很孝順,對他來說,也並沒有一般所謂的「老人問題」。

真正觸及老人問題的,是〈打蒼蠅〉、〈死去活來〉、〈銀須上的春天〉、〈售票口〉這幾篇。〈打蒼蠅〉中的老夫婦把地契房契讓兒子拿去還債,每個月在等候郵差送來掛號信的焦慮中度日,老先生無所事事只能打蒼蠅,比他年輕將近二十歲的老妻每天賭博,一句「你不叫她賭博,你叫她做什麼?」道盡了老來生活無所寄託的無奈和悲哀。〈死去活來〉寫兩次迴光返照的老太婆,對於子孫兩次趕回來奔喪,而自己卻沒死成,感到十分抱歉,一再聲明:「下一次,下一次我真的就走了。」對於平時少來探視,只有送終才會出現的子孫多所嘲諷。〈銀須上的春天〉寫老人的寂寞,裝睡忍受頑童玩弄他的胡須,只為了享有片刻的天倫之趣。〈售票口〉寫老年人為了希望子女多回家,每周固定清早四點多便起來,排隊幫他們買回程的車票,在一個大寒的早晨,有一對老夫婦因此而送醫急救,老里長覺得亡妻一直再拉他,一家飯店的老闆因此而猝死在車站。

黃春明雖然一直強調他這個時期寫小說,「較具中心,比較有社會意識」 [58],但可貴的是,這些小說並沒有讓「意識」牽著「藝術」走。故事中的人情味、鄉土味,生命中的普泛價值、生存智能,很自然的在這些小說中流轉。沒有刻意塑造的悲情,沒有為了突顯問題而製造悲劇,黃春明此一時期的小說風格可以用「平淡而真實,高貴而不失俚俗」這十二個字來概括。

『玖』 求異能類的鄉土種田小說、

一世清歡 作者:煉意

沒有潛質無法修行的薛音,卻在一本神奇醫書的幫助下洗經換髓,踏上漫漫仙路。

天資卓越的天才修行者,善惡難辨的妖界高手,神出鬼沒的神秘男子。

百年朝華,一世清歡

那個傳說,就在淡淡葯馥中緩緩散開

又快要v了,好文都v了,%>_<% 我的銀子啊

『拾』 20世紀鄉土小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20世紀中國文化鄉土小說家的視角和心態
從20世紀中國文化歷史背景看,狹義上的鄉土小說是以表現中西方文化沖突為內核的一種獨特小說樣式。知識分子是這種文化鄉土小說的主要表現對象。文章從知識分子的理性和情感二種向度論述了文化鄉土小說中知識分子形象的認知性和寫意性特點。


長期以來,人們對鄉土小說的認識存在著一種極大的偏離,以為鄉土小說寫的是「鄉」(農村),寫的是「土」(農民)。故而「『鄉土小說』可與『鄉村小說』」置換,「主要是從小說題材、人物及其故事發生背景上所作的一種限定。」 ① 這實在是把鄉土小說等同於廣義上的農村題材小說了。鑒於鄉土小說在當代文學中的泛化,模糊了這一特定概念既定的文化內涵。本文提出文化鄉土小說的概念,以區別於廣義上的鄉土小說。

鄉土小說作為20世紀的一種獨特文學現象,從它產生伊始就蘊涵著特定的文化歷史內容。嚴家炎就說過「鄉土文學在鄉下是寫不出來的,它往往是作者來到城市後的產物」 ② 。「城市」作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始終以文化的他者身份在鄉土小說中或隱或顯地表露出它的存在意義,從而構成了鄉土小說文化沖突的另一極。鄉土小說之所以更多地選擇鄉村為背景,主要是緣於有著中華傳統文明積淀的鄉村與以城市為表徵的現代西方文明構成了文化沖突上兩種差別巨大的生活環境。張煒在談及他的鄉土小說時說過:「鄉村的東西更真切一些,變化少,新東西湧入一點也很快被溶解。比起城市來,它的力量更強大,更久長和悠遠。這就更適合被拿來做依據,就象搞解剖要選個好的標本一樣。」 ③
從2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來看,鄉土小說顯然與中西方文化沖突有著密切的同構關系。當「西方文明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逐漸破壞了傳統文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而且在總的方面影響了中國思想和文化的發展方向」 ④ 的時候,它勢必造成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大轉型時期世界觀的斗爭和價值觀的復雜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認同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另一方面,知識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種種弊端,又註定了他們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價值選擇。當這種文化矛盾已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知識分子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代言人,必然地會在小說創作中表現這一母題。以魯迅為代表的20世紀鄉土小說家,正是在這一文化沖突的背景下,開始了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思想困惑和情感失衡的敘寫。魯迅的鄉土小說理論突出地顯示了其知識分子性的特點。魯迅說道:「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在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但這又非勃蘭兌斯所說的『僑民文學』,僑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卻不是這作者所寫的文章,因此也只見隱現著鄉愁,很難有異域情調來開拓讀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 ⑤ 魯迅的鄉土小說理論顯然側重的是寓居在「北京」的知識分子,突出的是知識分子以城市為表徵的現代西方文化視角對鄉土的觀照,突出的是知識分子「隱現著鄉愁」的胸臆。以往對魯迅等鄉土小說觀的闡述往往只是機械地以題材(農村)和人物(農民)為中心,而未能看到鄉土小說中知識分子的重要意義,這恰恰違背了魯迅甚至稱之為「僑寓文學」的初衷。顯然,魯迅的鄉土文學觀,既不同於周作人對「風土」,「地域色彩」的表層把握;也不象茅盾那樣特別強調時代、政治的因素。客觀地說,周作人的鄉土文學觀倡導的是具有「地域文學」傾向的鄉土文學;而茅盾的鄉土小說觀對於「具有一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作者」的重視 ⑥ ,使之與魯迅的鄉土小說觀具有某種程度的暗合。但茅盾顯然更強調的是在「特殊的風土人情描寫」之外的「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於命運的掙扎」 ⑦ ,使他關注的是農民的現實命運,並一度以「農民文學」來命名。它為後來在寬泛意義上的農村題材小說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石。而魯迅的鄉土小說觀則把焦點對向了中西方文化沖突境遇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領域。盡管魯迅、茅盾、周作人的鄉土小說理論有著各自的側重點,然而,他們卻共同為20世紀寬泛意義上的鄉土小說奠定了最初的理論基礎,從不同方面豐富了鄉村小說的審美內涵。

20世紀的鄉土小說隨著中西方文化沖突的加劇,加之受到魯迅鄉土文學觀的影響,特別是魯迅創作實踐的帶動,從整體走向上看,越來越呈現出文化的蘊含。從而與茅盾、趙樹理初創的,柳青、浩然等作家繼承和拓展的農村題材小說越來越有了明顯的區別。20世紀的鄉土小說隨著中西方文化沖突的深入,也越來越被知識分子(而不是農民)所青睞。這種文化鄉土小說,在題材上已不再是農村題材所能包含的了。它逐漸向城市的胡同和里弄滲透,在人物上也不僅僅是以表現農民為中心,知識分子已不再只是農民的代言人了。20世紀的文化鄉土小說,把知識分子的理性意識和情感矛盾推到了小說的前台,著力展示的是中西方文化沖突境遇下知識分子自身復雜多樣的精神狀態。而單純地寫鄉景、鄉俗、鄉情,以展示農村和農民的現實狀 況,展示平民樂趣的一種小說樣式,那將是寬泛意義上的農村題材小說。當然,筆者不否認這些因素,以及方言的文化韻味,都可以構成文化鄉土小說的必要(而不是必然)前提,但它並不是文化鄉土小說的終極旨歸。也就是說,它只是載體,而不是本體。魯迅賦予鄉土小說本體內涵指向的是知識分子在中西方文化沖突下的文化定位、文化漂泊和文化歸屬的范疇。它是一種文化小說,詩化小說。其實,從鄉土小說著力表現「鄉愁」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文化屬性。鄉愁並不產生於土生土長的農民,鄉愁來自被故鄉放逐的人們。而知識分子的獨立品格和文化佔有者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必然成為表現鄉愁的當然代表。更何況鄉土小說中的鄉愁的「文化鄉土」,「精神家園」的韻味,決非是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所扛得起的。傳統的閱讀經驗,往往忽視了文化鄉土小說中敘述者的身份,而直接表現知識分子文化漂泊,精神漫遊的小說又一度被拒之於鄉土小說門外,使得知識分子在鄉土小說中的應有地位長期被懸置。而鄉土小說的詩化性,寫意性,亦使得一度只注重形象塑造的小說分析「忘記」了敘述人的心態。既如我們閱讀魯迅的單篇作品,確實容易忽視敘述人,尤其是敘述人的立場、態度、心境和表達方式,而把注意力轉到了敘述對象上。然而,如果對魯迅的文化鄉土小說進行整體上的把握,那麼,敘述者理性和情感的復雜矛盾心態就浮現了出來。我以為對於文化鄉土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也應作如是觀。


作為一種表現文化沖突的小說樣式,兩種或多種文化之間的距離構成了小說敘寫的廣闊空間,也設定了這一文化沖突的內在張力。因此,敘述者的寫作視域和寫作態度就構成了文化鄉土小說的決定性因素。這對於原發現代化國家的敘述者來說,由於文化發展的歷史延續性,使他們的鄉土小說往往表現為同一民族隨著時代生活巨變而產生的新舊兩種文化之間的同一文化內部的矛盾。它更多地表現出對往事的懷念,對傳統文化消失的嘆惋。而對於文化移植的後發現代化民族國家,鄉土小說則呈現出文化移植、文化斷裂、文化碰撞等等更加復雜的矛盾狀態,因而更具有典型意義。特別是中國,由於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異性,使得文化沖突表現得尤為尖銳,鄉土小說家的筆觸也尤為憂憤深廣。從這個意義上說,20世紀中國的文化鄉土小說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特別是魯迅開放而深邃的現代理性意識和他內斂而又真摯的中華傳統情愫,構成了他的鄉土小說恢宏的文化張力,從而高度概括了中西方文化沖突的初期,知識分子的典型心態。

魯迅作為中西方文化大碰撞時期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面對傳統文化的衰微和西方的強勢文化,他「別求新聲於異邦」,毅然地選擇了西方啟蒙理性的視角,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盤性地否定。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鮮明地標示出兩種文化沖突的尖銳性、復雜性,因而可以說是認知型文化鄉土小說的典範。《狂人日記》以接受西方啟蒙理性思想的「狂人」的視角透視中國的傳統社會。於是,「狂人」看到了「正常社會」中的「正常人」看不到的封建禮教表層的仁義道德背後所隱藏的「吃人」面目。這種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全新的認知,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所無法理解的。只有接受了西方的啟蒙理性——狂了,才能看清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小說思維觀上的現代性、開放性和鄉村人物的傳統性、封閉性構成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巨大裂痕。其濃郁的理性色彩,深厚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小說鮮明的知識分子立場。從而開創了中國20世紀文化鄉土小說中一種注重認知性的小說范型,並紿後來的鄉土文學以廣泛的影響。從小說接受者的角度上看,這種注重認知性的文化鄉土小說本身就是寫給知識分子看的,因此,它是先覺的知識分子對後覺的知識分子的文化啟蒙。從認知性的角度上看,作品還通過狂人的反思,進一層地發現有著四千年吃人歷史社會中的「自己也曾吃過人的肉」。並通過小序中敘述人的立場超越了狂人的視角,從而消解了覺醒後的「狂人」無法改造「正常社會」的「正常人」的啟蒙尷尬。並以狂人後來的「早愈」和「赴某地候補」跳出了啟蒙的怪圈。顯示出魯迅對中西方文化沖突深邃而清醒的認識,給當時的知識分子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在《故鄉》、《在酒樓上》、《孤獨者》、《祝福》等系列小說中,作者都通過「我」作為「歸鄉」的知識分子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文化沖突背景下,知識分子「精神流浪漢」的形象。 魏連殳和呂緯甫,也同屬於流浪在兩種文化夾縫中的知識分子。所不問的是作者更多地表現他們的消沉、頹唐,而賦予「我」更多的是迷途中的思考和對未來前途尋覓的含義。《傷逝》中涓生與子君從相愛到分離,亦可以看成是中西方文化沖突的一種寓言。小說以涓生和子君分別指涉西方和中國兩種文化,通過「涓生的手記」這一獨語形式,強化了兩種文化交融的內在復雜性。並以子君的文化退守和自殺,從反面提示了中華文明的必然出路。小說中人物的孤獨情懷,作品濃郁的感傷氣氛,尤其是家的破裂,使之具有一種文化精神的漂浮感和文化家園的失落感。應當指出的是,魯迅的文化鄉土小說指向的是知識分子思想和情感的特定狀態和特殊情境,即知識分子作為西方文化的接受者,他們從民族情感的集體無意識中本能地產生了對西方霸權文化的排斥;知識分子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人,他們在理性上又不得不對落後的民族傳統文化予以堅決地否定,特定歷史把文化承傳者的知識分子推到了文化失范的現實境地,迫使他們遊走於文化荒原之中。知識分子文化品格的精神性特點,使之在小說的形象塑造上與農民、工人的形象有著截然的不同。知識分子的精神特性,使得知識分子形象更多地呈現為認知性、意象性。魯迅正是通過知識分子對中西方文化沖突下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態度,描繪了知識分子復雜的思想意識和心靈矛盾的。

魯迅以文化啟蒙為己任的鄉土小說,決定了他對西方啟蒙主義採取的是工具理性的策略,他在早年說道:「洞達世事之大勢,權衡校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顯示出一種「拿來主義」的觀點,以使對西方理性的吸收,「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 ⑧ 。這使他的鄉土小說,帶有整體上的象徵性。正如美國學者F·傑姆遜所說,是一種「民族寓言形式」。他筆下的鄉村和農民常常只是一種寓體,是被看,目的在於表現知識分子對封建文化的徹底反叛,對傳統知識分子自身的反省和對先覺的知識分子文化尷尬的深情返觀。因此筆下的農民只是愚昧和麻木的文化符號,是傳統文化的形象寫照而已。

而20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的一大批鄉土小說家,象王魯彥、許傑、彭家煌、台靜農、蕭紅等,他們在創作視角上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魯迅的啟蒙理性的文化觀照立場,顯示出對鄉土社會的超越性認知,正如魯迅說的「看王魯彥的一部分的作品的題材和筆致,似乎也是鄉土文學的作家,但那心情,和許欽文是極其兩樣的。許欽文所苦惱的是失去了地上的『父親的花園』,他所煩冤的卻是離開了天上的自由樂土。」 ⑨ 盡管王魯彥和許欽文鄉土小說的創作心情各不相同,但都表現出用現代西方啟蒙理性對鄉土的審視。當然,他們無法超越魯迅高屋建瓴的文化視角,卻使文化鄉土小說在二三十年代蔚然成風,很好地配合了五四時期的文化啟蒙運動。

30年代茅盾以政治理性視角寫下的《林家鋪子》和《農村三部曲》,40年代趙樹理以實用理性的視角寫下的鄉村小說,在知識分子的鄉土觀照立場上,有了不同向度的開拓。然而,由於作者階級意識的逐漸強化和對農民現實政治命運的過多關注,使他們的小說文化性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削弱,因而在整體上表現出向農村題材小說領域傾斜的趨向。受他們的影響,鄉村小說一度迴避了表現中西方文化沖突的主題。以致在五六十年代出現了農村題材小說的泛濫。而魯迅知識分子立場對鄉村文化進行理性透視的文化鄉土小說,則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有了新的崛起。

客觀地說,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五四以後中西方文化的第二次大融匯。如果說五四時期出現的文化大碰撞,是中華傳統文化在屈辱的狀態下,對自我文化的徹底否定和對西方文化的被動性接納的話,那麼,80年代的文化大交流則表現出中西方文化在形式上的一種對等性互換。盡管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二次文化大碰撞有著種種不同的具體內容,但是文化碰撞在整體上的相似性卻使80年代在文化吸納上有著宛如回到五四時代的感覺。傷痕、反思背景下的鄉土小說,就是在這一特定情境中,以回歸五四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反思的認知形式出現的。而80年代中期出現的「尋根文學」,則標志著鄉土小說知識分子的文化自覺。「尋根文學」以質疑五四的姿態,承繼了五四時期鄉土小說的文化追尋。「尋根文學」的理論主張鮮明地標示出其對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因此,它是魯迅以改造國民性為目的的反傳統的繼續。所不同的是,魯迅面對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初期,面對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他採取的是徹底反傳統的策略。而尋根文學家則表現對中國傳統文化劣根和優根的雙重揭示。象韓少功,這個最鮮明地表現出知識分子理性自覺的 尋根小說家,他的鄉土小說,文化沖突的意味就顯得特別明顯。他的《回聲》、《爸爸爸》等作品,知識分子雖然表現為不在場,但作者以敘述者的理性逼視,使傳統文化浸染下的農民麻木、愚昧的根性昭然若揭了。小說塑造的根滿和丙崽形象也同魯迅刻畫的阿Q一樣,具有傳統文化的象徵性,從而在敘述者的理性意識和被描繪的農民形象之間構成了兩種文化沖突的內在張力,顯示出新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見。

在以西方啟蒙理性立場對中國傳統文化觀照的鄉土小說中,知識分子就如盤旋在空中的風箏,一方面由於距離,深化了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理性認知,另一方面,又由於受到特定文化的牽引,表現出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自身文化的情感眷戀。這種文化沖突的歷史必然性,註定了知識分子文化漂泊者的命運。魯迅以其深刻和清醒,使他既最大程度地拉開了「風箏」與土地的距離,又能夠跳出風箏線的兩端,以徹底的反傳統對知識分子和農民進行雙向批判。趙樹理等作家則以拉近「風箏」與土地的距離,表現出對世俗生活的關注,但卻使知識分子的理性意識和鄉土小說的文化韻味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韓少功等尋根作家,則試圖給風箏尋找新的支點,這使他們的種種努力,不僅在視角上沒有跳出風箏線的兩端,反而淡化了理性批判的力度。因而在中西方文化沖突的認知性上並未超越魯迅,只是由於他們的鄉土小說,在現代化進程中時間上的延伸和地域性上的開拓方而,豐富了中西方文化沖突的不同表現形態,並使魯迅開創的文化鄉土小說回到了文學敘寫的中心位置。


如果說20世紀的鄉土小說家在理性認知上更傾向於西方文化立場的話,那麼他們在情感態度上則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立場的倚重。在這一點上,魯迅的鄉土小說仍具有範式意義。魯迅《故鄉》的歸鄉模式和《社戲》的童年回憶視角,給20世紀的文化鄉土小說創立了二種詩學的範式。《故鄉》以開頭的景物描寫和敘述者低緩陰沉的語調營造了遊子歸鄉的落寞心境,那想像中的故鄉和現實中滿目瘡痍的荒村形成的反差,使歸鄉人不禁要懷疑「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顯然,現實中的故鄉是令人失望的,旅居他鄉的遊子每每隻是在記憶中編織他心靈的故鄉罷了。一旦面對現實的鄉村,必將粉碎歸鄉人心靈的夢幻。這使得文化鄉土小說中的歸鄉模式具有了現實和理想,客觀和主觀,現在與過去的時空距離,而遊子的無家可歸,有家難歸和歸鄉又逃離也都有了尋找精神家園的文化寓意。而《社戲》的童年視角亦使懷鄉具有詩學的特徵。小說通過「我」對城市看戲的不滿,以對比的方式勾起了對童年在家鄉看戲的回憶。需要指出的是,「看戲」只是勾聯城市和鄉村的一種生活契機,作者的指涉顯然關乎的是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的鄉村情結。小說的回憶實際上暗示了敘述人當下時間和空間的缺失,暗示了敘述人此在的孤獨和焦慮,而回憶產生的童年夢幻,亦宣告了敘述人對當下城市生活的否定,這種以回憶建立起現實城市和夢想中的鄉村的對比關系,構築了小說時空上的巨大張力和主觀心理的極大反差。從而把知識分子歸鄉的孤寂心態和懷鄉的精神漂浮感烘託了出來。

魯迅鄉土小說價值論上的反城市化情緒,被廢名,沈從文,汪曾祺等接受了下來。所不同的是,魯迅飽含兩種文化沖突的理性認知與情感價值選擇的矛盾,在廢名、汪曾祺筆下漸漸被隱沒了。廢名的《桃園》、《菱盪》、《橋》等鄉土小說,「作者用一枝抒情性的淡淡的筆,著力刻劃幽靜的農村風物,顯示平和的人性之美。」 ⑩ 因此,他構築的是純感覺的東方烏托邦。只是由於作者回眸式的追溯筆調,使空幻的烏托邦,在表象的牧歌聲中流溢出憂傷的輓歌情調。而汪曾祺的《雞鴨名家》、《老魯》,以及80年代的《受戒》、《大淖記事》等,則以貌似無主旨的民俗風情展示,流溢作者對傳統文化人性美質的依依眷戀。因此,同樣具有輓歌情調,只不過汪曾棋的作品更多一些暖意,更突出一種美的力量而已。三四十年代最能體現魯迅價值論上反城市化情緒的鄉土小說家是沈從文。雖然,沈從文直接師承的是廢名山水田園詩般的鄉土抒情小說,但在廢名筆下,「其作品顯出的人格,是在各樣題目下皆建築到『平靜』上面的……這些靈魂,仍然不會騷動,一切與自然諧和,非常寧靜,缺少沖突。」 11 而在沈從文筆下,則「同樣去努力為彷彿我們世界以外那一個被人疏忽遺忘的世界,加以詳細的註解,使人有對於那另一世界憧憬以外的認識」, 在這一方面「似較馮文炳君為寬且優。」 12 也就是說,廢名的鄉土小說營造了桃花源式的封閉世界,內中的人物「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沈從文的鄉土世界「則展示出鄉村社會歷史文化的常數與現代文化的變數交織而導致的矛盾沖突及人的生存悲劇」 13 。沈從文的《邊城》,那白塔在老船夫死去的暴風雨之夜的坍塌,《長河》中象徵著現代文明種種罪惡的隊長和師爺對桔園的闖入,都具有中西方兩種文化沖突的隱喻性指涉。沈從文小說的人物類型亦從整體上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對立模式,他筆下的人物大抵呈兩類三種狀態,一是文明社會熏染的城裡人,他們是道德墮落,精神空虛的畸型人,與之相對的是鄉土文明孕育的理想人格,象翠翠、夭夭、三三等,第三種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正在被現代城市文明侵蝕的鄉村失態人,象《蕭蕭》、《丈大》、《貴生》中的主人公。正如楊義所說,沈從文對人性的選擇依據是「揚卑賤而抑豪紳,非都市而頌鄉野」 14 。這使他的反城市化情緒較之魯迅顯得更加突出和鮮明。

然而,無論是沈從文,還是廢名和汪曾祺,他們的鄉土小說都較少直接以知識分子為表現對象,而知識分子的文化鄉愁主要是通過敘述中此在鄉村與彼在城市的比照,通過敘述人的情感態度、敘述筆調、氛圍、烘托出來。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和他們的理性意識,決定了他們對勢不可擋的現代化的認識。他們的鄉土寫意小說,不過是現代文明沖擊下鄉村美麗風俗的最後一道風景。這使他們的懷鄉小說在表面的牧歌聲中籠罩著一股濃郁的哀怨底色。從接受學的角度來看,鄉土寫意小說主要面對的是知識分子讀者群。盡管沈從文以及後來的賈平凹,張宇等懷鄉小說家往往自命為「鄉下人」,但是,他們小說的文化色彩、情感價值取向,甚至是語言、描寫手法等等,都與趙樹理那種真正寫給農民看的小說相去太遠,尤其是他們的鄉土小說,從總體上流溢出來的對正在消散的傳統文化的傷悼之情,也更象是現代化進程中知識分子的普遍情緒。而對於後發現代化國家的知識分子來說,這種傳統文化的懷舊情緒,是蘊含著對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深刻思考的,是蘊含著對文化現代化深入反思的,是蘊含著對民族文化新生憧憬的。因此,新時期當汪曾祺回憶起「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的時候,那正是對文化懷鄉小說的追憶。而尋根後小說的出現和深化,則標志著對民族文化前途關切的鄉土寫意小說有了一種新的開拓和延伸。

80年代中期尋根作家在理論上鮮明地打出了推崇民族文化的旗號。韓少功在《文學的『根』》中說:「在文學藝術方面,在民族的深厚精神和文化物質方面,我們有民族的自我,我們的責任是釋放現代觀念的熱能,來重鑄和鍍亮這種自我。」 15 表現出民族文化觀念的自覺。只有把情感立場轉向民間的、民族的文化,才能發掘民族文化潛藏著的「優根」。於是,尋根作家們紛紛到傳統文化的蠻荒之地,到民族的亞文化中去尋找民族文化的新的源泉。韓少功試圖復活楚文化的瑰麗,賈平凹熱衷秦漢文化的氣象,阿城崇尚道家的超脫,莫言則張揚初民的野性。尋根作家意在重建民族文化精神的小說,使他們一方面努力去挖掘傳統文化的優根,而另一方面則對現代文明社會的人性蛻變、道德墮落予以激烈的抨擊。尋根作家理論的自覺,使得他們的鄉土小說文化沖突表現得異常明顯。像賈平凹的《浮躁》、《土門》、《高老莊》、《懷念狼》,張煒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韓少功的《馬橋詞典》、《暗示》等。小說在標題上就具有某種象徵性,而在題材上則都是以小村莊寓意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並通過人物的興衰展示文化沖突中的宏闊社會歷史圖景。特定的文化內涵決定了知識分子形象也被推到了小說的主體地位,像賈平凹筆下的金狗、子路、高子明,甚至是《廢都》中的庄之蝶,《白夜》中的夜郎等,張煒《古船》中的隋抱朴,隋見素,《家族》和《柏慧》中寧、曲兩家的三代知識分子。而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和《暗示》,則以敘述人的知識分子立場看取「馬橋」和「太平墟」在物質貧困中的精神亮點,打量「城市」物慾膨脹下的人性失落。即如賈平凹的《高老莊》,建構了以子路為中心的兩大人物系列群,而目的在於從整體上「極力去張揚我的意象」 16 。因此,子路的還鄉和離鄉就具有知識分子精神困惑到精神突圍的寫意。這一點在《懷念狼》中表現得更加明顯。一方是城市來的施德(失德)和黃瘋子,一方是鄉村的傅山(負傷)和爛頭。從而突現了「我」(高子明)遊走於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窘境,和在這窘境中立足民族文化兼收並蓄的開放文化觀 念。

20世紀中國的文化鄉土小說創作,誠如鄉土作家張宇在《鄉村情感》中的自白:「我是鄉下放進城裡來的一隻風箏,飄來飄去已經二十年,線繩兒還系在老家的房樑上。」 17 「風箏」形象地概括了鄉土作家知識分子的身份和以現代理性關注鄉土中國的文化視角,而風箏與土地的關系則決定了他們立足傳統文化的歷史宿命。中國社會現代化過程創生的,以表現中西方文化沖突為內核的鄉土小說,隨著現代化的深入而發展,也將隨著鄉土社會歷史的終結而轉移。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6214

從現代化進程來看20世紀的中國鄉土小說
在談到現代化進程中的20世紀的中國鄉土小說的特點時,我們必須先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現代化也叫近代化,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其核心是工業化。從歷史進程看,從落後的封建社會進到工業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代化貫通於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社會主義確立、發展的全過程,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必然趨勢。從內容上看,它是以科技為動力,以工業化為中心,以機器生產為標志,並引起經濟結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全方位變化的一場社會變革。在中國近代,現代化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轉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近代社會。
而鄉土小說,根據魯迅先生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所說 「……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所以,所謂鄉土小說,主要是指這類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
從這定義,即可知鄉土小說所要描述的,不是在發展過程中的工業化,而是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古老的農村文明。

。。。。。。。。。
http://www.xxszj.com/blog/user1/hexiao/archives/2006/1115.html

閱讀全文

與鄉土小說網鄉野男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荒野春欲小說全集 瀏覽:225
類似少年歌行的武俠小說 瀏覽:655
高冷裴先生追妻日常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瀏覽:749
好看的動漫推薦玄幻小說 瀏覽:865
巴爾扎克小說幻滅好看嗎 瀏覽:734
求男主帶孩子的總裁小說下載 瀏覽:412
苗疆蠱事3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27
小說奪愛豪門免費 瀏覽:168
有什麼現代最好看的現代小說 瀏覽:504
主角姓成的小說 瀏覽:622
小說名字以冷開頭的男主重生小說 瀏覽:391
主角有兩個職業的網游小說 瀏覽:716
有沒有女主男主都是豪門的小說全集 瀏覽:342
小說區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437
銀老師的小說全集 瀏覽:552
女生現代空間小說推薦 瀏覽:141
小說燎火總裁潛規質 瀏覽:639
求一部古代言情小說 瀏覽:851
古裝穿越小說王妃是葉寧 瀏覽:86
玄幻小說穿越篇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