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喪的歌有哪些
很喪的歌:《我好想你》、《董小姐》、《後來的我們》、《走在冷風中》、《感謝你曾經來過》、《年少有為》、《消愁》、《像我這樣的人》。
2014年,該曲先後獲得第七屆城市至尊音樂榜年度二十大金曲、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年度二十大金曲等獎項。
B. 跪求 弗門喪歌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BwGTIypwXoBGD20JW_dp4w
提取碼:nu8p
作品相關簡介:
弗農·蘇比戴克斯,VernonSubutex改編自法國文壇才女維吉妮·德彭特(VirginieDespentes)的同名小說。1980年,VernonSubutex是巴黎最負盛名的唱片商之一,由於發生危機,他的商店被迫關門,失業了,更慘的是,他還被趕出了公寓。無奈之下,他開始聯系曾經的朋友……
這部電視連續劇共有9集,每集30分鍾,法國男星羅曼·杜里斯(RomainDuris)擔任主演。
C. 中國喪歌叫什麼名字
哀樂
D. 喪歌的曲調
喪歌的曲調大致可劃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民風簡介
打喪鼓是神農架的百代民風。其起源悠久,以至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源於莊子妻死,鼓盆而歌;有人說秦始皇修長城,因死人太多,終於聰明地化悲哀為狂歡;有人說源於唐自蓮和尚喪妣,擊鼓以悼亡,還有一種平實可信的說法,謂打喪源自楚俗,因怕野獸糟蹋死者的屍骨,故而點起篝火,集眾敲鼓動歌唱,徹底達旦。
打喪鼓在神農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種特殊儀式,打喪鼓在神農架又叫「打喪歌」、「孝歌」、「陰鑼鼓」、「跳喪鼓」、「打代思(待屍)」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親友鄰里代替死者眷屬追思亡者生前的功德,祝告亡人升天,為後代祈福,是一種常見的帶有濃厚古老民族文化傳統和迷信色彩的喪俗。
神農架的喪鼓歌,是與外地一脈相承的,屬於「轉喪鼓」。但是神農架的喪鼓歌的音調更加古樸蒼涼,內容異常豐富。天堂地獄、山川河流、鳥獸花卉、神靈鬼魂,人生世事、古史英雄,囊括萬物,無有而不涉。它不僅僅祈求神靈、超度亡魂、歌功頌德,而且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的網路全書。如《開路歌》:「一開天地水府,二開日月星光,三開上天古佛,四開人間廟堂,五開五方五地,六開閃電娘娘,七開武當祖師,八開八大金剛,九開當方土地,十開本地城隍。」
對死亡的認識
村民認為老年死亡是一種正常現象:
人生在世猶如水上浮萍光景千年恰似空中閃電春花秋月不久人緣已盡結發難留
自古有盛必有衰有生必有死哪有人生而不死無常已到世事盡拋
勸亡者休想家鄉勸兒女不必悲傷山中哪有千年樹人間哪有百歲郎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老年人死亡是天經地義的現象,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因此,人死非但不悲,反視為一件喜事。視年老去世是駕赴瑤池,百年歸山。在神農架山鄉,凡遇親朋喪事,必請歌者擊鼓賽歌,親朋紛紛來祭,整夜打喪鼓「伴靈」、「鬧喪」。這與其說是對死者的吊念,不如說是對死者的歡迎。
跳喪
雖然人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人們畢竟願生而不願死。亡者也多對親人及兒女有所留戀,生者對長輩的離去也不免懷念、悲傷。如:
生存慶華屋冷落歸山丘隔斷紅塵十地里白雪千載空悠悠
故後來叫飯只見杯筷碗山也空來水也空青山綠水依然在人亡千代永無蹤
孝子捧靈座傷心痛如何尋親親不見先遊魂魄所
前來「鬧喪」和「伴亡」的歌師為了安撫「鬼神」,慰藉生者,沖淡這種凄涼的氣氛,人們除了歌唱亡者的生平事跡之外,主要觸景生情的「隨口作歌」,以歌相嘲。如:
屋大好停喪門大好出喪千年出一口萬年出一雙
什麼人造屋什麼人停喪魯班造屋凡人停喪
千年出一口真命天子萬年出一口護國宰相
自從今天停過後永世萬年不停喪
所以跳喪除了亡者的家屬不歌以外,凡親友祭者均可歌唱,歌師更是「鬧喪」中的活躍人物。如果沒有歌師,就沒有鼓聲,因此,凡有喪事,喪家必寫信或派專人專程去接歌師。歌師必須常識廣博,能打鼓,會唱歌,歌唱之前要先開歌路,如:「開場開場,黃金萬兩,各位歌師都請坐,聽我愚下開個歌場。」又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未曾開歌路,要打鑼和鼓。」喪儀多在孝家亡者靈前的孝場進行。
走進門來抬頭望 一盞明燈掛在孝場上
兩邊坐著唱歌郎 眾位歌師唱一聲 一夜不覺到天亮
打喪鼓的內容十分豐富,既唱亡者的生平事跡,也有規勸亡者的內容。如:
勸亡者莫悲哀莫把陽世掛胸懷堯和舜帝都是死死後之身土裡埋
人生無百歲百歲又如何古來多少英雄輩不免挽首困山河
打喪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鬧」,因此,要擊鼓數日,歡娛賓客,賽歌也就成了喪儀中唱的重要內容和最活躍的部分。如:
一進門來就要唱
拐棍插在屋樑上
三句兩句不投機
抽起拐棍就回去
唱腔
神農架喪鼓的唱腔,有它自己的特色,古樸、粗獷而蒼涼。與其它地方的「哭靈腔」、「道士腔」有區別,也與「陽鑼鼓」、「陰鑼鼓」的一腔兩用也不同。「音調哀而不傷,悲而不慘」,它是一種「長於詠嘆的單曲結構」的唱腔板式。
習俗
神農架的「喪鼓歌」、「儀式歌」就它的悠久歷史、豐富內容以及語言特色,都優於其它歌謠。它包括了古今世事,有對人後的看法,有對古代人物的評價,對現實生活的描繪,以及亡者入地獄或升天堂的豐富聯想。這些組成了一個絢麗的歷史和神話的畫卷,它是神農架民間流傳的《神曲》。
任何習俗的周圍都有一些觀念的東西存在著。神農架民間有「每家門前都有一塊滑石板」的說法,以示家家都可能出現不測,因此一家有難,眾人幫助,是「人死眾家喪」。一首喪歌唱道:「半夜聽來喪鼓震,手裡摸一根七米棍,不顧生死往前奔,一不怕山高路又遠,二不怕虎豹把路攔。」是不問死者生前恩怨的,即使人緣再壞,也要送亡者上天堂。這叫生不記死仇,亡者為大。如果亡者家境貧寒,眾人還要替他湊一副棺木。
天亮時送亡者上路,往往是二三十人一起抬棺相助。對所幫忙的人,孝家如有條件可招待一二餐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善,在神農架通過打喪鼓這種古老的喪俗表現出來,並且還體現著對死者的關懷而產生的對生命的崇敬。 恩施跳喪鼓,相傳為土家族祭奠亡人的一種遺俗,流行於恩施清江兩岸的紅土、沙地、新塘一帶。東鄉一帶把跳喪鼓稱為「喊喪鼓」或「打喪鼓」。跳喪鼓是由三人組合,圍繞亡人靈前做完道場之後的一種舞蹈表演,由掌鼓一人、篩鑼一人、舞孝帕一人,圍繞靈柩前及屋前屋後,自擊自唱,自跳自舞的一種祭奠形式,其中「三爺合」為跳喪鼓中的形式之一,東鄉一帶稱為打「三爺合」。「三爺合」(土語「三爺子合」),相傳為三爺子,據說土家巴人的種族後裔是「蠻子人」和「客家人」(以後才按姓氏劃分)當年為對抗入侵者,其祖父死於戰亂,三父子因家境貧寒請不起鑼鼓和道師做齋,三父子便用「升子」(過去盛糧用的器具)為鼓,以銅盆當鑼,頭巾(絲帕)做孝帕,自唱自跳,敬祭亡人,後人沿用這種形式,故名「三爺合」。
「三爺合」在《恩施縣志》與《施南府志》上均無文字記載,可見這種形式在改土歸流之後,傳承區域就不是很廣了,跳喪鼓這種形式除在恩施市的東鄉一帶比較盛行外,城區周邊和南北鄉還散存著這種遺俗。不過,我州的巴東在明代時期的《巴東縣志》里曾有記載:「後四里本土蠻之餘,多為彝俗,而哭友一節,可謂獨得。舊俗,歿之夕,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手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意思說的就是巴東一帶為亡人做齋時所唱的「撒爾嗬」。建始官店一帶稱「撒憂禍」。由於「三爺合」、「撒爾嗬」、「撒憂禍」在語音上十分相似,從流行區域及內容形式上比較,「三爺合」、「撒爾嗬」與「撒憂禍」本質上應該就是同宗共祖、同源異流的跳喪鼓。
早在宋代時期,過去的恩施縣(即今恩施市)隸屬夔州(今四川奉節),明初時仍屬夔州府,且《夔府圖經》曾記載:「巴人尚武,擊鼓踏歌以興哀,父母初喪,聲鼓以迫哀,其歌必狂,其眾必跳,此乃弧白虎之勇也」。據此說明,跳喪鼓這種舞蹈形式在距今二千六百多年前殷商時代的巴國就已形成。它應該是古代生活在清江流域一帶的巴人為其征戰過程中死難的將士歌功頌德,激勵後人,擊鼓踏歌而興哀的一種悼念祭祀活動,以後流傳於民間,發展為悼念父母養育之恩的喪祭舞蹈———跳喪鼓。
以後的跳喪鼓已發展成4人,其中2人手持長帕(耍巾),跳喪鼓只能是在道師做完「革衣」之後才能開始,端公和道師稱它為靈前踏歌,此形式須傷而不悲,狂而不邪,熱熱鬧鬧陪死人,歡歡喜喜辦喪事,為亡者頌恩,為死者家屬「撒憂」、「解愁」。
跳喪鼓以掌鼓人為首,聽鼓點起舞而歌,「四大步」、「踏四門」是跳喪鼓中的基本動作,邁步耍巾干凈利落,舞姿粗獷同邊舞;「擊鼓踏歌對面穿」,是跳喪鼓的基本規律。舞時,舞者隨著鼓點,有節奏地邊舞邊歌,時而高跪,時而矮跪,時而繞肩穿肘,時而挨肩擦背,其手、腰、腳一齊顫動,舞者如醉如痴,觀者目不轉睛,通宵達旦,悲喜熱烈。
「拖寶」是跳喪鼓中最熱烈的收尾場面,所謂「寶」是經舞者事先在孝家附近物色的一塊平整的石板,當跳喪進入高潮時,由舞者領頭,帶領孝家所有孝子孝孫、孝男孝女連同圍觀者一起舞到野外,將「寶」用繩捆好,一人拖石,舞者圍石塊四周做拖石動作,邊舞邊拖,一直拖到孝堂棺材腳下,天亮出柩,將石塊安葬於墓地,或做蓋碑石,或做墓碑石。
恩施跳喪鼓的唱詞,多為七字句,以「在生行孝道,死後報亡人」方面的內容為主,如:《十月懷胎》、《二十四孝》、《木蓮尋母》等為其主要唱段,音樂依鼓點而起,鑼做節拍,唱腔單一,上起下接,多為四二節拍。跳喪鼓,在恩施市其它偏遠山區仍十分盛行,但逐漸簡化,現稱為「坐夜」或打喪鼓。
E. 誅仙之現代都市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誅仙之現代都市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誅仙之現代都市
作者:王舒瑞
作品相關
更新時間2008-8-13 14:21:57 字數:143
生,為人。
呱呱墜地路漫漫,生離死別怨蒼天。
人間真情灑熱血,定將日月換新天。
死,為鬼。
鬼門關至今生盡,黃泉道邊哭舊人。
三塗灘上白骨亂,奈何橋前憶前緣。
陰陽相隔生死別,跨越人鬼雄為誰?
神降冥出天下亂,化解冤怨千古傳。
第一章 葬禮
更新時間2008-8-13 14:12:04 字數:3108
王家村,是現代社會里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二百多戶人家,一座座紅磚綠瓦把本就是一個整體的村莊又隔離成宛如二百多個相互獨立的王國。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個家庭的繁榮興起會引起其他家庭的嫉恨,鼓掌聲寥寥,相反,一個家庭的沒落會引來其他家庭無比的「同情」,可紛紛噓寒問暖的背後,卻是一個個幸災樂禍地談笑著的面孔。
天陰沉沉的,卻絲毫沒有給人即將下雨的感覺,沉悶異常,此時,王家村的大街的兩旁,站滿了低聲議論的村民,他們的眼神都注視著村子的東頭,臉上一副期待的表情,強裝的悲痛之中又掩飾不住欣喜與好奇。
「來了,來了——」
「來了——」
小聲議論的人群沸騰了起來,如翻滾的浪濤一般,從東往西,依次傳遞著。
「沸騰」的氛圍還未傳至最西面的人群尾處,長長人群隊伍的東頭已然響起了低沉的喪曲,充滿著哀怨,卻異常高昂,傳遍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村民圍成的通道由近及……
F. 喪曲大全
專門用於喪葬或追悼儀式的悲哀樂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哀樂的內容及演奏演唱方式是不同的。中國現用的哀樂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
鮮為人知的是我國普遍使用的喪葬儀式上的《哀樂》,是劉熾等人改編自陝北民樂嗩吶吹奏的《風風玲》演化而來,樂曲1949年9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閱,被正式批准為典禮用樂曲。
劉熾(1921-1998):來自民間的鼓樂作曲家
提起影片《上甘嶺》立刻會讓人想起那首遼闊的《我的祖國》,提起《英雄兒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煙滾滾唱英雄》,比起這些激昂的歌曲,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肯定會讓曾經青春韶華的觀眾怦然心動,「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而為這些歌曲譜曲的就是劉熾。
劉熾是陝西人,幼年到廟堂隨民間藝人學習鼓樂,這為他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堅實的民族音樂基礎。1939年入延安魯藝師從冼星海學作曲和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東北開展了許多音樂活動,創辦了音樂學校、星海合唱團,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培養了大批音樂工作者。新中國成立後調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團任作曲,1961年調遼寧歌劇院任副院長兼藝委會主任。他從1939年發表處女作《陝北情歌》開始,創作了大型作品70餘部,中小型作品近千首,作品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流傳之久遠實屬當代音樂家中罕見。
陝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無不表現於形!喜樂莫過於《大擺隊》,哀樂動容者非《粉紅蓮》莫屬。
今天我們在正式場合所用哀樂也是源於陝北的民間音樂。1942年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音樂工作者劉熾、張魯等人,到米脂縣向嗩吶藝人常文青請教,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常文青向他們傳授了《將軍令》、《大擺隊》、《粉紅蓮》等樂曲。1943年,劉熾、張魯等人將深沉悲壯的《粉紅蓮》加工改編成由多種民樂演奏的哀樂。1956年,劉熾在電影《上甘嶺》音樂創作中,再一次將《粉紅蓮》加工為雙管管弦樂隊加大鑼的追悼哀樂。其後便有了我國通用的《哀樂》。
經典作品:為《上甘嶺》、《英雄兒女》、《祖國的花朵》等影片作曲。
另一種說法: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這個革命根據地站穩了腳跟。但是就在這一年,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締造者——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斗中不幸光榮犧牲。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給邊區的文藝工作者一個重要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即將舉行的劉志丹同志追悼會上。於是,以「人民藝術家」馬可(1918-1976,享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現代作曲家,代表作品為群眾歌曲《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時由他領導創作的歌劇《白毛女》等)同志為主的延安音樂工作者們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達成一致。創作組最後結合了兩首陝北民歌《綉荷包》與《珍珠倒卷簾》的主旋律,稍加修改,並將速度降為「極慢」,成為一首凄楚動人的管樂曲,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樂」。可見,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無疑就是劉志丹同志了。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第三種說法:
中國《哀樂》的作者(《華西都市報》 00/5/22)
《哀樂》是總政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調改編而成的。羅浪今年77歲,著名的《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都是他所改編和配曲。《哀樂》是他影響最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羅浪說,看到死難烈士的遺體還保持著搏鬥的姿態,他覺得哀樂不僅僅是哀悼,還應該表達緬懷並牢記英雄豐功偉績的情感,所以創作時他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曲最強音處採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曲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決。
《哀樂》首次演奏是
G. lana為什麼叫喪曲天後
因為她的歌是六十年代的美國復古風,逼格高。曲風黑暗,壓抑,所以是 著名的「殯儀館天後」低沉的聲線更是一大特色 也正是特殊的聲線讓她近年來大熱起來
蕾絲 戀父 金錢主義基本貫穿了所有曲目 典型代表《summertime sadness》《ride》《lolita》
歌詞...什麼都敢寫...My pussy tastes like pepsi cola...
但其實你了解她了之後會發現所謂的葬禮流行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歌中的主題涉及了妓/女、黑/幫、世界觀、諷刺、世俗夢想、女生情懷……
其中很多歌中信息量都很大,像是小說一樣有趣。而且風格也是多種多樣。許多歌曲像是人物小傳,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個鮮明的形象。
我把她當成是女版的查克·帕拉紐克(《招魂歌》、《隱形怪物》、《腸子》、《搏擊俱樂部》、《侏儒》作者),她庸俗的表達成就了作品的完整性。《隱形怪物》中關於女模特的故事說:
你恨這個世界,想要逃脫這個世界。但是你做不到,因為你了解的規則都是他們教給你的。你最高級的反抗形式便是成為流行女王,成為鋪天蓋地飲料廣告里的女模特,成為了自己最不願意成為的人,你就成功地反抗了自己。
H. 書民間死人喪歌
河州賢孝簡介
河州賢孝又名河州調,是臨夏成長起來的本土說唱音樂。賢孝是取賢良孝順之意故名。起初,盲藝人背著三弦走街串鄉,橫笛賣藝。說唱勸善驚惡、出世避俗的內容。且一代一代心傳口授,說唱補充完善,日漸臻熟。據已故臨夏音樂家魯拓先生賢孝資料介紹:上世紀二十年代臨夏盲藝人康氏等,曾行走於蘭州、西寧、新疆等地賣藝傳徒, 河州賢孝不徑而走,流傳於西部。後經其徒王吉祥、章文禮、石玉順、祁三官等盲藝人,有選擇地吸收了當地兒和民歌音調的豐富營養,不斷創新了好幾種曲牌,使河州賢孝能生動形象地表達各種感情,成為回、東鄉、保安、撒拉、土等民族生活中頗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他又說:「賢孝唱腔是半說半唱較多,腔調和方言緊密結合,通過拉腔拖調的演唱技巧,補充了河州話字調升降幅度不大的不足之處,受到了好的效果。」一字不識百姓,從弦孝中「博古通今」「知書達理」。
賢孝是以書編唱、世代流傳的。著名的唱本大都採集於《三國演義》《楊家將》《封神演義》《東周列國》《西遊記》《二十四孝》《綠牡丹》等小說、評書、戲劇故事。如《四郎探母》《韓相子渡林英》《韓信點兵》《薛仁貴征東》《烙碗記》《王祥卧冰》《白猿盜桃》等。河州賢孝更具社會影響力的作品,是解放前後新編曲目,象《老撒拉》《尕司令打河州》《韓起功抓兵》《解放臨夏》等,如實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其中《解放大西北》,情節曲折復雜,演唱逼真生動。這些唱本舊時茶館、或人家設攤,一般唱十天半月或時間更長。串家說唱以《二十四孝》《小姑賢》《花兒會》等小本為主。賢孝的主要曲牌有「曲頭」「大河州」「哭音」「武音」「道情」等。已故音樂家魯拓先生再其文中記述:「演唱時藝人先用三弦奏『大河州』曲牌開口演唱。描寫戰爭氣氛時,常用『武音』來演唱』。用口技表演響聲詞是賢孝的一大特色,如對大炮的轟鳴,子彈的呼嘯都模仿得十分逼真。『小哭聲』和『大哭聲』是民間哭腔的變體,壓抑低沉、如泣如訴,拖腔部分用鼻音的斷裂唱法,三弦演奏使用按弦扣音指法,使聽眾如臨其境。尾末用『道情』演奏,拖腔『三朵花』可由其它藝人和聽眾一起幫唱,作為該故事的終止。」再河州賢孝唱詞字數、句數可自由即興增減,其音調多為曲牌聯綴形式,藝人更能在自彈自唱時與唱本中的人物融為一體,靈活的發揮唱本中人物情感微妙變化,使聽者動容,時樂、時悲,時心情激昂、時潸然淚下。此中情形我兒時目睹過,至今記憶猶新。我家在永靖縣蓮花城(現已被劉家庫區淹沒)東北隍廟街。1962年冬閑,來了唱賢孝的瞎先生住城西王學中家,晚上湊熱鬧去過一次。其家院大屋寬,到時室內外已坐立了二三十人。瞎先生試彈調弦,又清嗓三兩聲始唱,唱的是瞎先生戲賊的故事。故事幽默詼諧,聽者笑聲不斷,小本完。人數漸至五六十人。瞎先生言,這為給聽眾的見面禮。大本《薛仁貴征東》即開唱,時瞎先生茗茶稍歇,有一人手端小笸籃走動收錢,大人們往笸籃中放入分分毛毛錢。正是,有錢的給錢,無錢的幫場,小孩子圖個熱鬧紅火。瞎先生住腳唱本的時間幾天或十天半月不等。
河州弦孝高手眾多,據民俗學家王沛編著的《河州說唱藝術》記載,著名的賢孝藝人有六人。他們分別是:甘肅省臨夏縣北塬雜貨庄的康尚德。他生於1840年,13歲師從著名弦孝藝人張洞洞,學唱5年。常演曲目為《馬潛龍跑國》《劉秀跑國》《白猿盜桃》《閔子騫孝母》等。1886年騎著騾子,經蘭州、武威、張掖、敦煌,沿途賣唱達新疆的和田、喀什、玉田等地,行藝一年。1889年二上新疆,演唱約兩年。1904年三上新疆,在南、北疆轉唱多年,後歿於新疆。周旺盛生於1930年,甘肅省幼年臨夏市城關鄉胡家莊人。13歲到當時有名的王吉祥門下學藝,說、唱、彈、吹遙遙領先於同門師兄弟。他「一處學書,百處學藝」,常去東門聽「燕麻子」的說書,到大會館聽小唱、大戲。盲藝人當中誰有一點長處,他便咬住不放,直到聽會、學會為止。西北流傳的《尕司令打河州》,是其從石光明先生處每日三句五句學來的。他足跡省內外的臨洮、渭源、蘭州及青海的樂都、民和等地。他的「賢孝」既有「河州話」的妙趣,也有充滿著民間謎語、故事的詼諧及花兒等民族的音韻。1956年他在臨夏城內茶鋪演唱,深受群眾歡迎,被譽為「拔頭篁的先生」。《中國曲藝音樂集》入選了他演唱的《孟宗哭竹》等10多件唱腔唱段。方正清(1912—1989),甘肅省臨夏市城關鄉人。幼入私塾讀書,當過小學教員。30年代曾拜盲藝人祁官成學賢孝,集彈、唱、表演於一身,彈技高超,是歷代讀書人、睜眼人演唱賢孝的代表性人物。他經常演唱的曲目有《秦香蓮告狀》《賈子蓮還鄉》《湘子傳》《施公案》《十勸人心》等。50年代,先後創編出《老財迷》《長工恨》《韓起功抓兵》(縮編本)等。1978年後,一直演唱在東門茶園里。方正清為甘肅戲劇家協會會員、甘肅民間文藝協會會員。張文禮1915年生,甘肅省臨夏市人。自幼學藝於東川陳雲大師。上世紀四十年代,足跡遍及西北各地。五十年代活躍於茶館、舞台。1958年參加甘肅省群眾業余文藝會演,他表演的《李世民探宮》獲表演獎、提供劇目獎。其演唱的顯著特點是,吐字清楚、注重口腔的剛柔相濟,講究唱本內容演唱的准確性。孟勝1930年生,甘肅省臨夏市折橋李孟家人。幼年拜師河州賢孝大師陳子林,學藝很精。上世紀四十年代末,行走賣藝,足跡甘、青等省。1992年代表臨夏參加了「甘肅省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他表演的《韓起功抓兵》選段受到好評。1998年《中國曲藝音樂集成》選入了他演唱的〔誇官音〕〔表花名音〕等曲調。張占福1933年生,甘肅省和政縣達浪鄉李家坪張韓家人。16歲拜吊灘下祖的李先生為師,掌握了《宮門掛帶》《小姑賢》《咬臍郎搬母》《狸貓告狀》《白猿盜桃》《綠鷹盜桃》等曲目。23歲又跟城關杜家河的杜先生學藝,開始演唱《薛仁貴征東》《薛定山征西》《羅通掃北》《金鐲玉環記》《中游記》等中長篇曲目。他演唱富有表情,輕重緩急適度,抑揚頓挫顯明,吐字清晰,行腔圓潤,說板注重地方掌故語音的運用。三弦的彈奏節奏感強,能充分表現喜怒哀樂的.
I. 求一些超級喪的歌
第一首:《寂寞寂寞就好》,歌手:田馥甄。我也是在最好的年華里喜歡著一個人的時候聽到哭的一首歌,單曲循環過的歌。但現在已經沒了從前的撕心裂肺的哭。
第二首:《越來越不懂》,歌手:王貳浪。我今天看到一句話 它說 你糟蹋別人的真心總有一天也會有人來糟蹋你的真心 我接受所有人對我的辜負與傷害 因為我總是沒有珍惜對我好的人 這是我應得的報應 怪不得別人。
第三首:《斷線》,歌手:Shang / lil sophy。我們的關系只存在於對方的對話框里 手機一鎖 電源一關 關系就斷 原來我們從沒有讓彼此的心更靠近一步。
第四首 :《記事本》,歌手:陳慧琳。內心不夠強大就要學會享受孤獨。沒事的,我可以自己安慰自己,我可以的。我會證明給那些人看。一個人堅強獨立生活。
第五首:《水星記》,歌手:郭頂。在天文學中,逃逸速度表示物體逃脫星球引力的速度,水星的逃逸速度是4.435km/s,但這並不意味著逃離,我願意,也希望你吸引我軌跡。
第六首:《心做し》,歌手:雙笙。世界最好的雙笙 每次聽雙笙的聲音都有種身臨其境經歷一段故事的感覺 畢竟你的聲音那麼溫暖 縱然心做是一首很傷感的歌 有你的聲音感化後依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了 那是雙笙的感覺。
第七首:《其實》,歌手:薛之謙。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聽薛之謙 他是我曾經的男神 唱歌深情又不做作 但每次聽他的歌都會抱怨耳機不夠好 感覺他的聲音比我聽到的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