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訓練精選共30題

小說閱讀訓練精選共30題

發布時間:2022-04-04 14:08:50

① 小學經典小說選段閱讀訓練題

.....若是答案還會動動腦 訓練題....網上基本沒有

② 求初三現代文小說閱讀題~~~ +50!!!

小說類閱讀題專題教案
在各式文學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體裁要算是小說,別林斯基曾說過,什麼書最被人愛讀和爭購?乃是小說。同樣,在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小說也有出現的趨勢,以它為命題材料,用來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關注它,那麼我們該如何解答小說類閱讀分析題呢?
大家都知道,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其自身的特點,那就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鮮明,環境描寫逼真,主題思想深刻,構思角度精巧。這樣,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就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題技巧。下面筆者將通過具體例文來談談解答小說這一文體的解題要領,供大家參考:
木 笛
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一名木笛手。
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
招考分初式、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後,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
房門開處,室中探出一個頭來。探身者說:「木笛。有請朱丹先生。」
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a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彷彿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後,抬起頭,他看見空濛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丹麥音樂大師。
大師什麼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種神色,彷彿羅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並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後的助手。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謙恭地從台上走下來,把那張卡片遞到朱丹手中。
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
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
看過卡片,朱丹眼睛裡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後,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
「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
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
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麼?」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
大師問:「為什麼?」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麼日子?」
朱丹說:「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什麼考試嗎?」
朱丹答:「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麼,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湧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
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
沒有目的,也無需目的,朱丹追隨雪片又超越雪片,開始他孤獨悲壯的石頭城之別。朱丹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
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競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一個自發的群體而不是一支組織的隊伍。堅忍是童稚的堅忍,緘默是天真的緘默,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彷彿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紅寶石般的淚。
紀念碑呈橫卧狀,像天壇迴音壁,又像巴黎公社牆。石牆斑駁陸離,像是胸膛經歷亂槍。
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寬闊,彷彿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
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迴旋。
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於心語只能報以傾聽。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
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麼?」
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b「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
1、文章主要寫了和音樂大師有關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句一一概括。
2、閱讀全文,結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處把小說情節補充完整。(每處不得超過6個字)
請求更換曲目— —佇立紀念碑前— —終被樂團錄取
3、文章中對「雪」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5、這則故事揭示了什麼主題?從中你受到什麼啟發?
6、文中兩次寫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意圖是什麼?
7、文章a處寫朱丹穿「一身黑色雲錦衣衫」的用意是什麼?
8、文章b處畫線句子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9、在大雪中出現了「孩子方陣」,這一細節描寫說明了什麼?
10、請你說說這篇小說在藝術構思的2點特色。
一、故事情節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上文中第一、第二題就屬於這種類型;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從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第一題實際上包括了三點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與大師有關的(與朱丹有關的事就不要),三是語句要簡明。明白了這個道理,答案就馬上得到:①在考場上,大師拒絕了朱丹更換曲目的要求;②大師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前找到了朱丹,並把正式錄取的消息告訴了他。第二題的解答與第一題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源——題干中已概括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把它們暫時刪除,這樣情節就顯得比較簡明,便於迅速找准目標,正確概括;二是故事情節的對象是朱丹(與大師有關的事就不要),這樣,兩個空格的答案就是:「被拒離開考場」和「吹奏悼念亡魂」。
附帶一提的是,如果要求把小說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來,就只要把第一和第二題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體指出故事情節的四個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較後正式確認,這里就不再具體闡述。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①指認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例文中的第四、第六和第七題就屬於此類。
第四題是對朱丹這一人物的綜合考察,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樂才華,這主要表現在:①是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之一;②從紀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樂才華,大師的高度稱贊和最終被音樂學院錄取也證明這一點。同時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這主要表現在:①寧可落選也不願吹奏歡樂曲,②到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憑弔死難同胞,並吹奏起悲壯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樂才華,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第六題是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寫朱丹兩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說明他對木笛的珍愛,而木笛是一種中國民族樂器,其意圖顯而易見:表現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第七題屬於外貌描寫,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們只要再結合「請求更換曲目」和「佇立紀念碑前」這兩件事去思考,問題就可得到解決: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例文的第三題就屬於這種類型。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明確了解題的思路,我們就可以聯繫上下文來分析文章對「雪」的描寫所起的作用:①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令節氣,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②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樂大師純潔高尚的美好心靈,凸現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暇。
四、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在高考閱讀測試時,常見的題型是: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例文第八和第五題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明確了解題思路,我們就對之作簡要的分析:第八題畫線的句子既是朱丹被錄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該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題。第五題是直接要求歸納主題,其解題方法除了從文中找出點題句外,還可以從人物的性格、故事情節上開竅:才華橫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為一名中學生,要不忘民族的恥辱,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為時時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衛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第九題在表面上是要說出細節描寫在文中的用意,其實質卻是分析小說巧妙的構思在文中的作用:「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並不是少數,孩子們的背後暗含著一股強大的力量——父輩們的教育,這樣就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從而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第十題是從整體上把握小說在藝術構思上的特點,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常見的精妙技巧,答案就瓜落蒂熟:①情節曲折生動,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②細節描寫生動細致。③場面描寫庄嚴凝重,真切感人。④對比手法的運用。

③ 現代文閱讀訓練題

第一篇
現代文(文學類)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
愛爾克的燈光(有刪節)
巴金
傍晚,我靠著逐漸黯淡的最後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八年前的故居。我認識它們,就像認識我自己。巍峨的門牆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一對常常做我們坐騎的背脊光滑的雄獅也不知逃進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門開著,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卻是原樣地嵌在那裡,似乎連顏色也不曾被風雨剝蝕。我望著那同樣的照壁,我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我彷彿要在這里看出過去的十九個年頭,不,我彷彿要在這里尋找十八年以前的遙遠的舊夢。
黑暗來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於是大門內亮起了燈光。燈光並不曾照亮什麼,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向著來時的路回去。已經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轉頭,再看那個建築物。依舊是陰暗中一線微光。我好像看見一個盛滿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在這條被夜幕覆蓋著的近代城市的靜寂的街中,我彷彿看見了哈里希島上的燈光。那應該是姐姐愛爾克點的燈吧。她用這燈光來給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燈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個出遠門的兄弟回來。最後她帶著失望進入墳墓。
十八年前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我離開這個城市、這條街的時候,我也曾有一個姐姐,也曾答應過有一天回來看她,跟她談一些外面的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諾言。那時我的姐姐還是一個出閣才只一個多月的新嫁娘,都說她有一個性情溫良的丈夫,因此也會有長久的幸福的歲月。
然而人的安排終於被「偶然」毀壞了。這應該是一個「意外」。但是這「意外」卻毫無憐憫地打擊了年輕的心。我離家不過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訊。我的哥哥用了顫抖的哭訴的筆敘說—個善良女性的悲慘的結局,還說起她死後受到的冷落的待遇。從此那個作過她丈夫的所謂溫良的人改變了,他往一條喪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往上爬,結果卻不停地向下面落,終於到了用鴉片煙延續生命的地步。對於姐姐,她生前我沒有好好地愛過她,死後也不曾做過一樣紀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著,寂寞地死去。死帶走了她的一切,這就是在我們那個地方的舊式女子的命運。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變了,又似乎都沒有改變。
在這個我永不能忘記的城市裡,我度過了五十個傍晚。我花費了自己不少的眼淚和歡笑,也消耗了別人不少的眼淚和歡笑。我匆匆地來,也將匆匆地去。我不會像我的一個姑母或者嫂嫂,設法進到那所已經易了幾個主人的公館,對著園中的花樹垂淚,慨嘆著一個家族的盛衰。幾次走過這個地方,我所看見的還只是那四個字:「長宜子孫」。
「長宜子孫」這四個字的年齡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這也該是我祖父留下的東西吧。最近在家裡我還讀到他的遺囑。他用空空兩手造就了一份家業。到臨死還周到地為兒孫安排了舒適的生活。他叮囑後人保留著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來的書畫。但是兒孫們回答他的還是同樣的字:分和賣。我很奇怪,為什麼這樣聰明的老人還不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財富並不「長宜子孫」,倘使不給他們一個生活技能,不向他們指示一條生活道路!「家」這個小圈子只能摧毀年輕心靈的發育成長,倘使不同時讓他們睜起眼睛去看廣大世界;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的利益上面。
「長宜子孫」,我恨不能削去這四個字!許多可愛的年輕生命被摧殘了,許多有為的年輕心靈被囚禁了。許多人在這個小圈子裡面憔悴地捱著日子。這就是「家」!「甜蜜的家」!這不是我應該來的地方。
我高興地來,痛苦地去。汽車離站時我心裡的確充滿了留戀。但是清晨的微風,路上的塵土,馬達的叫吼,車輪的滾動,和廣大田野里一片盛開的菜子花,這一切驅散了我的離愁。我不顧同行者的勸告,把頭伸到車窗外面,去呼吸廣大天幕下的新鮮空氣。我很高興,自己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綠的蠶豆和黃的菜花中間,我彷彿又看見了一線光,一個亮,這還是我常常看見的燈光。這不會是愛爾克的燈里照出來的,我那個可憐的姐姐已經死去了。這一定是我的心靈的燈,它永遠給我指示我應該走的路。
註:巴金(1904—2005年),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15.談談你對文中「我望著那同樣的照壁,我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一句中「奇異的感情」的理解。(3分)
15答:「奇異的感情」是面對「長宜子孫」這種封建思想十八年之久都不曾改變的驚訝,是一種希望與失望交織的復雜情感。

16.聯繫上下文,說說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
(1)清晨的微風,路上的塵土,馬達的叫吼,車輪的滾動,和廣大田野里一片盛開的菜子花,這一切驅散了我的離愁。
答:
(2)但是這「意外」卻毫無憐憫地打擊了年輕的心。
答:
16.(1)運用排比的手法,生動地描寫出作者再次走出小家,來到「廣大的世界」的快樂心情,表現了作者對新生活滿懷的信心和期待。
(2)「意外」二字加上引號,反映出舊式家庭中女性悲劇命運的必然性。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出姐姐之死對自己的打擊十分沉重。(每句3分,手法1分,效果分析2分)

1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長宜子孫」四個字,有何用意?(6分)
答:

17.作者在首段用「長宜子孫」四字引起對舊式家庭生活的回憶和對人生道路的思索(2分)。所謂的「長宜子孫」恰恰是摧殘子孫、囚禁子孫思想的枷鎖。文中多次提及,強調指出其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是頑固的,這四字是對封建勢力的辛辣的諷刺(2分)。由此表現出作者對封建勢力的本質及頑固性的清醒認識,以及與舊家庭決裂,尋求光明的決心(2分)。

18.這篇散文中,作者寫到了三種不同的燈光,分別有著怎樣的象徵意義?(6分)
答:

18.舊宅大門內亮起的燈光,象徵著走向沒落、崩潰的舊家庭、舊勢力。
愛爾克的燈光,既象徵著姐弟親情,又象徵著舊家庭生活的悲劇和希望的破滅。
心靈的燈光,象徵著作者對新生活的信念和對理想的追求。(6分,每點2分)

第二篇:
保護人
【法】莫泊桑
瑪蘭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官運!
有天早上,他從報上看到從前一位同學新近當了議員。瑪蘭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學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議員搖身一變當了部長,半年後瑪蘭就被任命為行政法院參事。
起初,他簡直有點飄飄然了。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彷彿別人只要一看見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後來出於一種有權勢而又有寬宏大量者的責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壓抑不住要去保護別人的慾望。無論在哪裡遇到熟人,他都高興地迎上去,不等人家問,就連忙說:「您知道,我現在當參事了,很想為您出點力。如有用得著我的地方,請您甭客氣,盡管吩咐好了。我在這個位置上,是有點權力的。」
一有機會,他對任何人都主動給予無限慷慨的幫助。他每天都要給人寫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紹信,他寫給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無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備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經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個房門口躲雨。那兒已有個老神父。在當參事前,他並不喜歡神父。自一位紅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氣地向他求教以後,他對他們也尊敬起來。他看看神父,關切地問:「請問您到那一區去?」
神父有點猶豫,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朝王宮方向去。」
「如果您願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這把傘。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裡的參事。」
神父抬起頭,望望他:「多謝,我接受您這番好意。」
瑪蘭接著說:「您來巴黎多半是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嗎?如果您用得著我,盡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為難。吞吞吐吐地說:「啊!是一件無關緊要的私事……一點小誤會。您不會感興趣的。是……是一件內部的……教會方面的事。」
「哎呀,這正屬行政法院管。您盡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腸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見勒爾佩、薩翁兩位先生。說不定還得見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懇切地去替您托托關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著說了許多感恩的話。
瑪蘭高興極了。「哼!您可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決起來一定非常順利。」
他們到了行政法院。瑪蘭把神父領進辦公室,請他坐在火爐前面,然後伏案寫到:「親愛的同事:請允許我懇切地向您介紹德高望重的桑蒂爾神父,他有一件小事當面向您陳述,務請鼎立協助。」
他寫了三封信,那受他保護的人接了信,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一天平靜地過去了。瑪蘭夜裡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來,吩咐人送來報紙。他打開報紙念到:
有個桑蒂爾神父,被控告做過許多卑鄙齷齪的事……誰知他找到一位叫瑪蘭的行政法院參事做他的熱心辯護人,該參事居然大膽地替這個披著宗教外衣的罪犯,給自己的同事們寫了最肯切的介紹信……我們提請部長注意該參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為……
他一下就蹦起來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對他說:「唉!您簡直瘋了,居然把那老陰謀家介紹給我。」
他張皇失措地說:「別提了……您瞧……我上當了……他這人看上去那麼老實……他耍了我……卑鄙可恥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設法狠狠地懲辦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寫信。請您告訴我要辦他,得給誰寫信?……對,找總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寫道:「總主教大人:我榮幸的向閣下報告,最近有一個桑蒂爾神父欺我為人忠厚,用盡種種詭計和謊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語哄騙,我竟至於……「
他把信封好,扭轉頭對同事說:「您看見了吧,親愛的朋友,這對您也是個教訓,千萬別再替人寫介紹信了。」
(據郝運譯文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瑪蘭被珀蒂帕訓斥後,急於為自己辯解,並馬上歸罪於桑蒂爾神父。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護別人,但實際上更關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爾神父起初並不想用「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麻煩瑪蘭,因此他回應瑪蘭的請求時吞吞吐吐,這種神情表現了他內心的猶豫。
C.由於同學的幫助,瑪蘭才當上了行政法院參事。因此他無論在哪裡遇到熟人,都主動向對方提供幫助,這是他回報的方式。
D.給總教主寫信後,瑪蘭告誡同事要牢記自己的教訓,「千萬別再替人寫介紹信了」。這表明他力圖文過飾非,變被動為主動。
E.在當參事前,瑪蘭並不喜歡神父,但是在一位紅衣主教向他請教以後,「他對他們也尊敬起來」。這樣描寫達到了照應上文的目的。
(2)小說中的瑪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後半部分引用了報紙上的一段報道,作者這樣寫對情節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答案:

(1)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CE不給分

(2)①自私,趨炎附勢,見風使舵;②偽善,愛慕虛榮,自高自大;③天真,熱心,卻沒有原則。
(3)①補充敘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使情節的內在邏輯更加合理;②加速情節發展,為下文瑪蘭的言行提供依據,使小說進入高潮;③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強化情節平中見奇的效果。
(4)觀點一:使主題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見大,揭露當時法國上層社會的不良風氣和多種黑暗現實;②諷刺官場中趨炎附勢、官官相護、相互推諉的丑惡現象;③揭示出一個道理:如果社會需要保護人,如果大家都尋求保護人,社會就會失去「保護」,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公正的思考與追求。
觀點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①抓住「保護人」時刻想要保護他人的這一突出心理特徵,採用誇張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人物性格;②以「保護人」為線索,使對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於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後反差;③通過「保護人」含義的變化,淋漓盡致地集中呈現小說的諷刺特色。
觀點三:使情節結構更加緊湊、有序。
①以「保護人」的故事構成情節發展的主體,使結構主幹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護」與「被保護」為紐帶,聚攏各種人物矛盾,使結構層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圍繞「保護人」安排相輔相成的明暗兩條敘事線索,使結構收放自如,平中見奇。

④ 小小說閱讀導學案及練習

這應該是從零基礎開始了。具體的原理就不說了。祝你成功。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
小小說閱讀導學案及練習

⑤ 求多篇適合高三練習的外國小說閱讀語段(最好附答案)

美好的聲譽

文/比爾·蓋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這正是大學的暑假期間,在我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我真想向他說些什麼。

休息時,本吉環視著我那15英畝的土地,有溪流,有樹林,還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這地方真美。」他說,顯出沉思和迷戀。

於是,我就將這片土地的來歷告訴了本吉。

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娜出生不久,格洛麗亞和我在我長大的那個鎮上教書。我們很需要一塊土地來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鎮南面農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爾先生的土地。他有許多土地,但一塊也不賣。他總是說:「我已對農夫們許諾,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盡管如此,格洛麗亞和我還是到銀行拜訪了他。他依舊在銀行里消磨退休的歲月。我們走過一扇森嚴可畏的桃花芯木製的門。進入一間光線暗淡的辦公室。尤爾先生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面,看著《華爾街日報》。他幾乎沒有挪動一下,只從他那副眼鏡上方看著我們。「不賣,」當我告訴他我們對這塊土地感興趣時他自豪地說,「我已經將這塊土地許諾給一個農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點緊張不安地回答,「但是我們在這里教書,也許你會賣給打算在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著眼看著我們,「你說你叫什麼名字?」

「蓋瑟。比爾·蓋瑟。」

「嗯!和格羅費·蓋瑟有什麼親戚關系嗎?」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爺爺。」

尤爾先生放下報紙,摘下眼鏡,然後他指著兩把椅子。於是我們就坐下來。「格羅費·蓋瑟是我農場里曾經有過的最好的工人。」他說,「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乾的事都幹了,用不著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機要修理,讓它擱著,他覺得不好受。」尤爾先生眯縫著眼,眼神中流露出遙遠隱約的記憶,「你說你要什麼,蓋瑟?」

我又將買地的意思對他說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們過兩天再來。」

一周後我又到他的辦公室。尤爾先生說,他已經考慮過了。我屏住氣息。「3800美元怎麼樣?」他問。以每畝3800美元計,那我要付出約6萬美元,這不明擺著是拒絕嗎?「3800美元?」我喉嚨里彷彿梗塞著什麼。「不錯,15英畝賣3800美元。」我無限感激地接受了。

將近30年後,我和本吉漫步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本吉。」我說,「這全都因為一個你從未見到過的人的美好的聲譽。」

在爺爺的喪禮中,許多人對我說,爺爺寬容、慈祥、誠實和正直。這使我記起了一首詩:「我們要選擇的,是美好的聲譽,而不是財富,是愛的恩澤,而不是金銀財寶。」美好的聲譽就是爺爺蓋瑟留給我們的遺產,我希望本吉將來在這片溫柔的地上散步時,也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兒子。」

(選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2期)

12、小說第一節,比爾·蓋瑟想對兒子說些什麼?他為什麼選擇在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講這個故事?(6分)

答:

13、小說在第五、第六兩節為什麼極力渲染銀行家尤爾先生不肯賣土地?(4分)

答:

14、先概括小說主人公爺爺的品質,再分析小說為什麼沒有直接描寫爺爺的音容笑貌,而是通過其他人的語言來介紹他的人品和聲譽。(8分)

答:

15、分析小說結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詩的作用。(4分)

答:

12、想對兒子說這片美麗的土地的來歷;(3分)兒子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希望他能有正確的價值觀,繼承爺爺的美好品質。(3分)

13、與下文尤爾先生不僅賣土地而且低價出賣的情節形成對比,(2分)從而證明爺爺的美好聲譽在這件事中起了巨大作用。(2分)

14、勤勞、寬容、慈祥、誠實、正直;(5分)通過他人之口介紹爺爺的品質更真實可信,更能表現一個美好聲譽的廣泛影響。(3分)

15、作用:升華文章的主題和情感;(2分)照應開頭。(2分)

(一)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時來到醫院大門口左側的台階上,鋪下一張報紙,靜靜地坐在那兒看書。那是一本很厚的書。她的面前是一個花壇,紅色的鬱金香正在燦爛地開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時候,能看到她的那雙大眼睛,平靜而且清澈。雖然病號服並不合體,但並不能掩蓋住她典雅的氣質。她很友善,每當有人找她問事的時候,她都表現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師或幼兒園阿姨。

起風了,她輕輕地合上那本書,又整整齊齊把那張報紙疊好,轉身走進了大樓。

樓內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這個點兒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視的日子。電梯剛停下,人們爭著擁了進去。電梯馬上就有了反應,發出「受不了」的報警聲。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樣很多,不過還好,電梯沒有報警。人們紛紛選擇自己要去的樓層數。有個農民模樣的大伯觸動數字7的時候,那數字就是不亮。他有些著急,還有些緊張,一遍一遍地摁,但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她發現後,急忙說:「大伯,這部電梯雙層停。」大伯仍然沒有明白過來什麼是「雙層停」。說話間已經到了8層。大伯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肯下。她非常客氣地對電梯內的人說:「請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樓梯口。」她讓大伯從8層走到7層。其實樓梯離電梯也就只有四五步遠,她很快就回來了,電梯內的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並沒有說什麼。當然,肯定有人心裡會想:這人真多事。電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籃的小夥子自言自語: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層?她主動接過來說:是的,往左拐。

電梯到了14層,一位急忙下電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裡的一枝玫瑰。塑料袋裡有幾盒營養品,但只有這一枝玫瑰。這時電梯門將要關上,她迅速觸動開門按鈕並撿起那枝玫瑰,她還沒有說完「請等我一下」就跨出了電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還給那位姑娘。對於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溫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療傷的玫瑰。但她沒有想到,她後腳剛剛邁出電梯,電梯內一位戴眼鏡的女士「啪」一下就把電梯給關上了,並及時觸動了上行的按鈕。「神經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沒有發泄干凈,繼續說,「真的,這個人我知道,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覺得她的行為不太正常。」另一個人接著說。電梯內剩下的十餘人恍然大悟。大家覺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選自《北京晚報》)

【練 習】

1.開頭一段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2.小說總共寫了「她」做的4件事,請根據文意概括,並寫出這4件事的共同點。

3.小說的標題是「病人」,從全文看,①到底誰是病人?②得的是什麼病?③以「病人」為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4.這是一篇優秀的小小說,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其藝術特色。(80字左右)

(二)演 戲



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那股傻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我要證明什麼?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實說,這個靈感還是來自長堤彼岸的一則新聞,一個記者,為了測試人的反應,與一個警察合作,他扮演搶匪,與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結果他獲得了滿意的答案:沒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證明人類的自私等等,據說很是轟動。我請芬和我合作,我們扮演一對情侶,我們的目標是烏節路的一座購物中心。我們選擇人最多的時刻走進去,然後按照計劃,我彷彿喝醉了酒,一顛二搖就倒在地上。芬發出了尖銳的叫聲,叫得蠻像的,多虧她練了三天的尖叫。這叫聲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幾個人上前來看。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請你們幫幫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顫抖的聲音說。她是我們戲劇團的成員,這點演技當然難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雙強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窩一夾,把我從地板上扶起來。然而,幾分鍾過去了,除了耳邊嘈雜的聲音外,那雙手始終沒出現。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聲音鑽入耳根:「起來吧,戲演完了。」我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 我們轉移陣地到另一座購物中心去,如法炮製再昏倒一次,我始終無法接受那個叫做冷漠的現實。這次,倒有一對情侶上前來看幾眼,不過也僅僅是幾眼,什麼話也沒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睜眼的時候,一個洋婦(大約六十歲)走來了,我聽見她問:「怎麼回事?」芬說:「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醫院吧,需要我幫忙嗎?」

芬還沒回答,我已經忍不住爬起來了,老婦有點驚異,我把原委告訴她,她笑笑走開。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還要試下去嗎?」芬問。

朋友,你說呢?

(選自新加坡懷鷹小小說集《哀悼青春》)

【練 習】

1.

(1)「我」為什麼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

(2)「我」進行的測試是不是和那個新聞記者一樣希望獲得「滿意的答案」?為什麼?

2.

(1)「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

為什麼?

(2)「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這句話表達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3.小說最後寫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試結合全文分析這「苦澀的笑」的含義。

4.下列對小說的理解有誤的兩項是( )( )

A.新聞記者所做的測試,之所以讓「他」很滿意,是因為「他」深信人類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烏節路的購物中心,芬的尖叫聲吸引了很多人來關心她,這讓「我」感到心裡很溫暖。因為雖然沒有人來幫助「我」,但至少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說最後芬問「還要試下去嗎?」不僅表達了她對這次試驗的失望,而且向讀者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使小說顯得余韻悠長。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人們感情麻木、道德淪喪、爾虞我詐的黑暗的現實。

E.小說情節平淡無奇,布局謀篇也沒有大起大落的波瀾,但由於內容反映了人道關懷這一社會性的問題,所以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三) 修 面



隨著九爺推子擦擦的聲響,父親濃密而微卷的鬍子一綹一綹地掉在白色的圍布上。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

很快,九爺就將父親的絡腮鬍子和嘴唇周圍的鬍子推了一遍,父親剩著胡碴的臉像收割後的麥地。

九爺放下推子,說你爹怕有一兩個月沒剃鬍子了吧?

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

九爺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點熱水來。

我提起牆角那隻父親用了許多年的鐵殼水瓶,倒了開水,又從缸里舀出冷水對上,試了試水溫,把臉盆端給了九爺。

九爺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臉帕,卧進水裡,停了一會兒後撈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親的腮上和嘴唇四周來回地潤;潤過後,才用細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親剛推過的胡碴上;然後九爺才掰開剃刀,向父親抹滿香皂沫子的臉上刮下去。我看著九爺努力地叉開腿,弓下身,不斷地變換著姿勢,以便更好地剃掉父親粗壯的胡碴……

小的時候,父親總愛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臉。記得有一次我拉著父親的手,指著牆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像對他說:爹,你為啥不留個他們那樣的「大掃帚」呢?父親笑著刮刮我的鼻子,說那多不方便,吃飯還得撩著鬍子。說著父親就做了一個撩起鬍子的動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實我知道。作為民辦教師的父親工資微薄,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經常去理發修面,因為每天都有兩個班七八十名學生的課等著他去上、作業等著他去批改,還有許多永遠做不完的家務。而父親的鬍子又屬於長得特別快的那種,像割後的韭菜,因此父親不得不每隔兩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鬍子。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相反,他在學生面前總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 九爺的剃刀刮過,父親的腮邊及嘴唇四周一片鐵青。應當說,颳了鬍子的父親是個相貌堂堂的男人,盡管那臉龐多少顯得有些蒼白和瘦削。二十多年來,父親很少正經八百地修過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九爺是個地道的老剃頭匠,每道工序都極熟練極認真,不多時,九爺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親的額頭、眉下、鼻樑、耳廓,最後擰一把熱毛巾,給父親擦了臉。這樣,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結束。九爺撤去圍布,我扣上父親半新的中山裝的風紀扣,然後走出門,對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說,你們可以進去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

【練 習】

1.寫出你對「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的理解。

2.「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中「一長串」一詞可否刪去?為什麼?

3.故事的結尾出人意料,但並不是故弄玄虛,文中有多處伏筆,請寫出其中的3處。並寫出這樣結尾的作用。

4.作者曉堯曾說:「小小說就是那種真正讓自己感動過的東西,久久縈繞於懷之後,最終以絕佳的方式流瀉出來。」在這篇小說中,①真正讓作者感動過的「久久縈繞於懷」的是什麼?②「絕佳的方式」又指什麼?

(一)1.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②烘託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氣質。 2.①電梯超載,「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②農民大伯不明白什麼是「雙層停」,她走出電梯送大伯。③電梯里有人對要去的地方不肯定,她主動指點。④急忙下電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撿起追了出去。共同點:主動幫助別人。 3.①電梯上戴眼鏡的女士和剩下的十餘。②冷漠、自私自利。③揭示了當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冷漠病態的關系,從而喚醒人們的良知,寧可被冷漠的人視為「病人」,也不要成為不知關心別人只知關心自己的冷血動物。 4.參考角度:寫作角度獨特,以小見大,把生活中最平淡無奇的事,濃縮在乘電梯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獨特的場景,使情節更集中,人物更突出。小說所反映的事發人深思,卻沒有教條的說教,褒貶也不露聲色,符合小小說創作的重要法則:「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本身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點出來」(恩格斯)。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人物形象。用對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主題更突出。

[二]

1.(1)希望能夠推翻一個新聞記者證明的「人類是自私」的說法,測試一下新加坡人的冷漠感。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麼冷漠。(2)不希望。「我」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樣冷漠。 2.(1)感到有人來幫助自己,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麻木的,自己演戲的目的達到了。(2)對麻木冷漠的人們一種深深的失望和悲傷。 3.我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不相信新加坡人沒有同情心,然而事實證明了現實就是如此,惟一願意幫助自己的還是一個大約六十歲的外國婦女。我對這樣的現實感到痛苦和失望,同時也包含了對這種結果的不甘心。 4.BD

(三)1.①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②父親工資微薄,工作量大,家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修面。③父親很尊重自己的學生,在學生面前總是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 2.不能刪去。「一長串」表明來悼念父親的學生很多,更能表現父親在學生們心中的地位。從而使父親作為一個地位卑微的民辦教師的形象更突出、更高大。 3.伏筆:①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②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作用:扣人心弦,震憾人心。 4.①父親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②側面描寫。通過我的回憶以及我、九爺、學生們對父親的態度來寫父親。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網]:http://www.sjyw8.com/sj/xxsht/200804/7347.html

⑥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⑦ 小說閱讀訓練《狗》的答案

狗狗旺發跡後養了一條狗。 狗是狼狗,高大、兇悍,狗旺的個子也是高高的,大塊頭,於是狗旺和狗站一起便應了那人高馬大的話,當然,在這兒馬應改作狗。村裡人對狗旺是怎樣發跡的不大清楚,既不見他勞累操作,也不見他終日奔波,倒是清閑得很,成天和三五個不知哪路來的朋友牽了狗玩。村上別的人家也是養了狗的。狗旺把狗牽出去,見了別家的狗便發一聲唿哨,於是他那狼狗便雄赳赳沖上去,初時有些狗也敢搏鬥,但往往被那狼狗咬得遍體是傷;久了,不再有狗敢搏鬥了,見了,望風而逃。那些狗的主人便憤憤不平。當然,也僅僅在心裡作不平狀。 見了人狗旺也會沖他的狼狗發一聲唿哨,於是那狗仍雄赳赳地向人撲去;於是被撲的人或驚慌失措或東躥西逃或跌跌倒倒或臉色煞白魂飛魄散。不過當狗快追到人的身邊時狗旺還是會發一唿哨把狗喝住的,於是對方便氣喘吁吁地罵: 「 狗旺,你媽的不是人。 」 狗旺不惱,笑一下,回答: 「 跟你開個玩笑嘛,又不當真。 」 若是邊上有狗旺的朋友在,便會幫腔: 「 狗旺看得起你才跟你開玩笑。 」 對方便掉轉身,吐口唾液呸一聲。 這樣說便讓人很氣憤,於是說: 「 你不管,我以後見著那畜牲打死它。 」 「你敢。 」 狗旺大喝一聲。 說話的人忽然就不敢說了。 抓狗旺的那天還抄了家,搜出許多文物古玩。於是村裡人曉得狗旺為什麼白天清閑得很,原來他專在晚上做勾當,挖人家的墳撬人家的棺材板。這種罪是要判刑的。狗旺一去不歸,於是孤單了那狗,整天莫名其妙地叫。有一天晚上還叫,當時是夏天,大家在外頭坐著歇涼,狗叫起來吵人,大家煩了,都罵 「 那畜牲。 」 還有人說一聲: 「 去打死它,看它還叫不。 」都點頭。 狗於是被打死了。 出了院子大夥興高采烈,有人說: 「 這畜牲早該打死它。 」 這話說完大家忽然不做聲了,還有人低下頭,當中一位拿眼四處瞅瞅,見大家不再像剛才那樣興高采烈。 2.小說多處運用了前後對比的寫法,請寫出兩例加以說明。 4.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賞析,有誤的兩項是( )() A.小說標題是《狗》,其主旨卻在於寫人。文中大量的篇幅寫狗的猖狂,目的是為了襯托村人打狗的勇敢。B.小說《狗》里的 「狗」 有很多:一條是狗旺的狼狗,另一條 「狗」 就是狗旺,就連一些村人也帶有狗的奴性。C.狗旺被公安局抓走後,村人突然都變得勇敢了,這說明村人在政策的感召下覺醒了。D.小說寓意深刻,構思精巧,語言流暢,不失為一篇佳作。 E.這篇小說很有點寓言的味道,它令我們想到的,不僅是這一撥 「 村裡人 」 ,而且包括我們自己。 《狗》這篇小說,表面是寫狗,主旨卻在於寫人。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寫狗的猖狂,目的卻在反襯人的怯懦。小說《狗》里有很多條 「狗」 :一條是狗旺的狼狗,這畜牲兇悍地咬狗、撲人、嚇小孩;另一條 「狗」 就是狗旺,他縱容他的狼狗橫行鄉里,還「 專在晚上做勾當,挖人家的墳撬人家的棺材板 」 ;就連一些村人也帶有狗的奴性,人被狗欺凌,沖著狗旺只敢 「 掉轉身,吐口唾液呸一聲 」 ,沖著狗旺的狼狗也只敢 「 把腳跺兩下 」 ,做個 「 假動作 」 ,而當狗旺被公安局抓走後,面對一條 「 喪主之犬 」 ,村人突然都變得勇敢了,這更反襯出村人的怯懦。這篇小說很有點寓言的味道,它令我們想到的,不僅是這一撥 「 村裡人 」 ,而且包括我們自己。

閱讀全文

與小說閱讀訓練精選共30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二金錢鏢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404
宋卿沈嶼觀小說免費第一章 瀏覽:365
光坂同人小說 瀏覽:283
將軍嫡女重生復仇小說 瀏覽:415
裡面有總裁的小說 瀏覽:192
小說吸血鬼校園排行榜 瀏覽:400
77小說網醫 瀏覽:332
小說鴨霸頭在線閱讀 瀏覽:825
美女玉足的免費小說 瀏覽:54
7年未寫完的玄幻小說 瀏覽:573
薔薇妖嬈類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701
男主角是邪修重生的小說全集 瀏覽:474
小說主人公蘇文 瀏覽:731
重生之悠然田居完結小說 瀏覽:878
校園小說男主佔有欲很強 瀏覽:470
大神總想掰彎我腐爺小說全文txt 瀏覽:361
新人小說寫多少年才能有作為 瀏覽:863
絕世殺手在都市小說百度 瀏覽:702
風水大宗師小說完結了嗎 瀏覽:243
主角冷漠強大專一的都市小說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