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施乳的來源
《天津縣志》載:河豚「脊血及子有毒,其白名西施乳,三月間出,味為海錯之冠」。清代詩人朱彝尊寫有《河豚歌》,中有「漁師乘春漾極浦……河豚此時舉網得」句,天津詩人樊彬(文卿)在《津門小令》里,有「涼在苦蕒食河豚,春晚佐芳樽」的描述。並註:河豚「於暮春登盤,河豚白尤美,即西施乳」。蔣詩《河雜詠》有「磨刀霍霍切河豚,中有西施乳可存。此味更無他處比,春魚只含數津門」。崔旭詩:「清明上冢到津門,野苣堆盤酒滿樽。值得東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吃河豚。」明代的一本書《五雜俎》中稱河豚的精巢為「西施乳」,原文是這樣的:「河豚最毒能殺人,閩廣所產,甚小,然貓犬鳥之屬食之無不立死者。」人篤信天下至美風味是河豚,河豚中又以腹膏最美,其次才是魚皮和魚肉,腹膏的雅名,便叫「西施乳」,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精巢。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曰:「河豚腹脹而斑狀甚丑,腹中有白曰訥,最甘肥,吳人甚珍之,目為西施乳。」宋人薛季宣有《河豚》詩為證:「西施乳嫩可奴酪」,是說其嫩勝於乳酪。朱彝尊《河豚歌》稱:「西施乳滑恣教嚙」,則是贊其滑爽。此外尚有「才喜一尊開北海,忽看雙乳出西施」的贊美,應是形容它的肥白了。照《格物論》說法,此物劇毒,但既然「秀色可餐」,也就不乏「拚死吃河豚」的勇夫了。中國有句俗語叫「拚死吃河豚」,吃魚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見河豚有多鮮美。現在吃河豚不光吃河豚肉,連毒性最大的內臟都吃,可見這種美味的極大吸引力了。河豚不但能吃「西施乳」,其河豚肝臟等只要處理好了,都可以成為人們盤中的美味佳餚。會吃河豚的人對待河豚,如美食、如美女,食之有道,食之有味,更食出一種文化,一種意味。
❷ 河豚的外部特徵、價值或用途以及拚死吃河豚的典故。要寫作文,急啊!!!!!!
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很細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葯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系。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嘗河豚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拚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游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劃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齶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河豚魚分布於世界各地,約有100多種。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著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根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早在距今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游沿岸的人們就品嘗過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2000 多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屬地,吳越盛產河豚,吳王成就霸業後,河豚被推崇為極品美食,吳王更將河豚與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人們品嘗河豚的習俗比當今日本人還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品嘗河豚精巢時,對其潔白如乳、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聯想起越國美女西施,於是「西施乳」就在民間傳開了。到了宋代景祐五年( 公元1038 年) ,著名詩人梅堯臣在范仲淹席上,當同僚們繪聲繪色地講述河豚時,忍不住即興作詩:「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李時珍在《本草集解》中還提到宋人嚴有翼在《藝苑雌黃》中說:「河豚,水族之奇味,世傳其殺人,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菜、蔞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 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 —1593) 畢30 年功力,從上古炎黃帝至明代600 余部巨著中悉心廣搜窮攬,全面總結了公元前21 世紀至16 世紀中國葯物學的成就,他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說:「據草創於大禹、成書於夏、完善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籍《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河豚名鈰魚,吳人說它的血有毒,肝臟吃下去舌頭就發麻,魚子吃下去肚子發脹,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見東西了。宋( 約968 年) 人馬志在《開寶本草》中說:河豚,長江、淮河、黃河、海裡面都有…」。 古往今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遷,淮河、黃河的河道及入海口多次改變,黃河故道還遺留在江蘇漣水等地;現在江蘇的洪澤、淮陰、淮安、金湖、阜寧皆位於淮河下游,但人們在黃河、淮河中再也沒有見到過河豚。據作者調查,現黃河流域和淮河兩岸,包括蘇北地區的人們,根本就不認識河豚也不會食用河豚;而長江下游蘇南揚中地區的人們普遍認識河豚、嗜食河豚,至今傳承的河豚飲食文化與蘇東坡、梅堯臣等的描述完全合拍。從古人對河豚分布、生態習性、外部形態、行為的描述來看,「拚死吃河豚」中的河豚,應該指的是春天從海洋進入長江下遊行生殖洄遊的暗紋東方魨。
嚴嵩吃河豚的故事
艇巴魚是有毒性魚類,其血液、內臟和卵巢都含有劇毒,誤食艇巴而喪生的事時有發生,就是那些自恃的闖海人,因一時不慎,處理不當而中毒致死的也屢見不鮮。因艇巴魚毒還演繹出不少民間傳奇。 明代世宗朝有個貪鄙奸橫的權臣嚴嵩,80多歲的時候,從山東蓬萊納一漁家少女為妾。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嚴嵩,其下屬獨出心裁地為其婚宴策劃出艇巴宴,以示獻媚助興,得到嚴嵩首肯,遂帶上艇巴魚,還有從山東僱傭的庖廚一起火速赴京。為防萬一,以年輕的岳父為擔保一同前往。 婚慶那日,當朝重臣、達官貴人、地方要員等賓客雲集,紛紛前來恭喜道賀,熱鬧非凡。當最後一道香噴噴的清燉艇巴魚端上桌時,垂涎欲滴的賓客爭相為食,一眨眼工夫,一大盤艇巴魚早已入口下肚了。 正當大家余興未盡品評著艇巴魚的美滋美味時,中間南側靠窗一桌有一身穿長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徒然倒地,口冒白沫,渾身抽搐而不省人事。「有人中毒了!」婚宴一派嘩然、亂作一團。嚴嵩爪牙直奔廚房捉拿廚子,可廚子一個也不見了,「岳父」也沒了蹤影。 慌亂中嚴嵩勃然大怒,責問小妾:「何以解毒?」 小妾說:「惟有黃湯。」 嚴嵩問道:「何為黃湯?」 小妾說:「即糞水。」 嚴嵩即刻下令去茅廁擔來糞水。 為解毒活命,賓客們顧不上顏面尊嚴,人人端起碗,個個揚起脖,閉上眼將糞水喝下,哇哇地將搶食的艇巴魚等食物全部嘔吐出來,甚至五臟六腑都要倒出來,婚宴霎時臭氣熏天,一片狼藉,一片哀鳴。 話說首次進京的鄉下人,忙完了艇巴魚這道菜,都跑到街口看光景溜街去了,他們被生擒回來。正想問罪,此時那位倒地的仁兄蘇醒過來,道出了事情的真象。原來,席間書生外出小解,待他回來時艇巴魚被一掃而光,就頓時生了大氣,癲癇的老病復發……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黃湯」解魚毒的故事(小說《三俠五義》中有相似的故事,即第四十三回翡翠瓶污羊脂玉穢太師口臭美妾身亡)。 河豚魚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睾丸、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腌、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中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拚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❸ 古代把人做成美人壺是什麼意思
古代把人做成的美人壺是西施壺,「千年西施,壺中美人」這「壺中美人」,說的就是紫砂壺中的西施壺。西施壺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
「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而且,最早做這個壺型的,當屬徐友泉大師。
西施壺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
「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而且最早做這個壺型的當屬徐友泉大師。
千年西施,壺中美人。這「壺中美人」,說的就是紫砂壺中的西施壺。西施,原先叫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壺型圓潤飽滿。曲線如少女身材一般妙曼,壺嘴如少女的櫻桃小嘴,細膩的砂質如少女吹彈可破的肌膚,讓西施壺有著少女一般的媚感。
❹ 美人壺是什麼東西
美人壺如下:
1、西施壺
2、美人肩
「美人肩」又稱「圓珠壺」,其形韻宛若古代女子端莊可愛,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有大家閨秀之風范。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制壺者不但要傾注情感,還要擁有高超技藝,才能塑造出靈韻交融的美人肩。
3、文旦壺
「文旦」釋義:「文」指柔和、外表、容態;「旦」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贊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充分體現出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從造型上看,「西施壺」表面光滑細膩如膚,線條流暢如行雲.壺嘴短淺如美人之櫻桃,壺把纖細圓融,便是美人柔軟纖瘦之腰肢。「畫屏金鷓鴣」的繁華精緻,誕生的是妖嬈美艷的世俗美,「西施壺」的這種簡約淳樸.顯示的卻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蘊美。
仔細看,「西施壺」的線條光滑細膩、無一稜角,正是傳統女性柔美圓融性格的象徵。肚腹寬鼓飽滿,又體現出傳統女性「厚德載物」、任勞任怨的美德。整把壺沉穩內斂、張弛有度、進退有節。無一鋒芒卻又神韻突兀,恰是傳統大家閨秀秀外慧中、內柔外剛、德容兼備的典型個性象徵。
不同的紫砂藝人所製作的倒把西施壺,其區別主要體現各部位的比例關系,此外,由於每個人的審美觀念略有不同,這種差異也會反映在器形上。西施壺是紫砂壺器眾多款式中最經典、最傳統、最受人喜愛的壺型之一。
❺ 求袁宏道《觴政》全文
一之吏
【原文】凡飲以一人為明府,主斟酌之宜。酒懦為曠官,謂冷也;酒猛為苛政,謂熱也。以一人為錄事,以糾座人,須擇有飲材者。材有三,謂善令、知音、大戶也。
【譯文】凡飲酒時,先推選一人做令主,主持斟飲事項。如果他和荒廢政務的曠官一樣懦於管事,會讓筵席冷清,如果管事嚴罰酒猛,有如苛政,則會使筵席熱烈。再推一人為副手,專門負責對違犯酒令人的糾察。這兩位都須要有飲酒之材的人充當。飲材須具備三個條件;就是精通酒令、通曉音律和酒量大。
二之徒
【原文】
酒徒之選,十有二;款於詞而不佞者,柔於氣而不靡者,無物為令而不重者,令行而四座踴躍飛動者,聞令即解不再問者,善雅謔者,持屈尊不分訴者,當杯不議酒者,飛斝騰觚而儀不愆者,寧酣沉而不傾潑者,分題能賦者,不勝杯杓而長夜興勃勃者。
【譯文】
選擇酒徒,有十二條標准:說話誠懇不巧語媚人的人,氣色溫柔但不淫靡的人,隨意行令而不重令的人,酒令一行就讓滿座踴躍的人,聽到宣令立時就能理解不再詰問的人,善於開高雅玩笑的人,未犯令而被委曲罰酒不自我分辯的人,面對酒杯不議論酒好酒壞的人,酒杯飛傳而儀容端正的人,寧可醉眠而不偷著潑酒的人,得到題目就能作詩題賦的人,不勝酒力但長夜飲宴而興致不衰的人。
三之容
【原文】
飲喜宜節,飲勞宜靜,飲倦宜詼,飲禮法宜瀟灑,飲亂宜繩約,飲新知宜閑雅真率,飲雜揉客宜逡巡卻退。
【譯文】
飲酒高興時應有節制,飲酒疲勞時應安靜休息,飲酒倦怠時應說笑話,飲酒有禮法制約時要態度瀟灑,飲酒亂性時要用禮法規矩約束自己,和新交的朋友飲酒應該雅靜真誠,和圈外的雜客飲酒要須臾離開退出。
四之宜
【原文】
凡醉有所宜。醉花宜晝,襲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潔也。醉得意宜唱,導其和也。醉將離宜擊缽,壯其神也。醉文人宜謹節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幟,助其烈也。醉樓宜署,資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一雲:醉月宜樓,醉暑宜舟,醉山宜幽,醉佳人宜微酡,醉文人宜妙令無苛酌,醉豪客宜揮觥發浩歌,醉知音宜吳兒清喉檀板。
【譯文】
開懷酣飲,應當有適宜的時光和場景。在花蔭間酣飲,應當在白天,可以更光亮地享受花姿的美態。對著雪景飲酒,應當在夜晚,可以更好地領略雪的皎潔。飲酒得意時,應該放喉高歌以使心境更和暢。為離別而痛飲,應手擊缽盂,可以壯人神色。和文人對飲,應當注意節奏、慎依章程,以免失禮招來羞辱。與才智出眾的豪傑暢飲,應當增加酒杯、添插旗幟,可以顯示壯烈。在樓上酣飲宜在夏日,高樓有清風降暑。在水邊痛飲宜在秋天,秋水依依,更加爽人。另有一說:對月痛飲時宜登高樓,暑天酣飲最好在船上,在山間飲酒應找幽靜處,與佳人飲酒到臉色微紅時即可,與豪壯的客人痛飲,可時時揮動杯盞放聲高歌,和知音人對飲,最適宜請吳伎拍擊檀板曼聲清唱。
五之遇
【原文】
飲有五合,有十乖。涼風好月,快雨時雪,一合也;花開釀熟,二合也;偶而欲飲,三合也;小飲成狂,四合也;初郁後暢,五合也。日炙風燥,一乖也;神情索莫,二乖也;特地排檔,飲戶不暢,三乖也;賓主牽率,四乖也;草草應付,如恐不竟,五乖也;強顏為歡,六乖也;草履板折,諛言往復,七乖也;刻期登臨,濃陰惡雨,八乖也;飲場遠緩,迫暮思歸,九乖也;客佳而有他期,妓歡而有別促,酒醇而易,炙美而冷,十乖也。
【譯文】
飲酒,有五種適合,十種不適合。清涼的月色、爽人的好風、疾雨剛停、適時的瑞雪,在這些時候飲酒,是一適合;鮮花開放,新酒釀成,這時飲酒,是二適合;偶然有了酒興,端起杯子就飲,是三適合;稍喝點酒,就酒興大發,近似顛狂,是四適合;開始愁郁,飲酒後歡暢,話也越說越利索,是五適合。太陽炙人、空氣燥熱,這時飲酒,是一乖;精神索漠、毫無興致,這時飲酒,是二乖;特地排設,令飲客感到不適意,這樣飲酒,是三乖;主人和賓客互相拉扯,有失大雅,這樣飲酒,是四乖;草草應付,惟恐不早些收場,這是五乖;強作歡顏,內心不快,這是六乖;低頭哈腰、反復諂言,是七乖;按時赴約,但烏雲密布、惡雨襲人,是八乖;飲地很遠,黑夜將臨,急於回家,這時勉強飲酒,是九乖;客人是好友但卻有他約,歌妓令人高興但另有別的應酬,酒很醇美卻換掉,烤肉很香卻冰涼,這種狀況是十乖。
六之候
【原文】
歡之候,十有三:得其時,一也;賓主久間,二也;酒醇而主嚴,三也;非觥不謳,四也;不能令有恥,五也;方飲不重膳,六也;不動筵,七也;錄事貌毅而法峻,八也;明府不受請謁,九也;廢賣律,十也;廢替律,十一也;不恃酒,十二也;歌兒酒奴解人意,十三也。不歡之候,十有六:主人吝,一也;賓輕主,二也;鋪陳雜而不序,三也;室暗燈暈,四也,樂澀而妓嬌,五也;議朝除家政,六也;迭謔,七也;興居紛紜,八也;附耳囁嚅,九也;蔑章程,十也;醉嘮嘈,十一也;坐馳,十二也;平頭盜瓮及偃蹇,十三也;客子奴囂不法,十四也;夜深逃席,十五也;狂花病葉,十六也(飲流以目睚者為狂花,目斜者為病葉)。其他歡場害馬,例當叱出。害馬者,語言下俚面貌粗浮之類。
【譯文】
飲酒歡欣有十三種景況:時候適宜,是其一;主客久未會面,是其二;酒淳美而主人端莊,是其三;不擊正規酒器不詠歌,是其四;不會行令就感到羞恥,是其五;注重飲而不重視菜,是其六;不隨意搬動筵席,是其七;監酒官狀貌堅毅而執法嚴格,是其八;主令官不受人情,是其九;不賣律,是其十;不替律,是其十一;不仗酒發瘋,是其十二;歌伎童奴善解人意,是其十三。飲酒不歡欣的景況有十六種:主人吝嗇,是其一;賓客輕視主人,是其二;席面雜亂無序,是其三;室內黑暗、燭光不明,是其四;樂工生疏、妓女嬌氣,是其五;陡意議論朝政家事,是其六;多次開不適當的玩笑,是其七;不斷站起坐下,是其八;貼住耳朵悄悄私語,是其九;蔑視酒規酒令,是其十;醉語羅嗦嘮叨,是十一;人身在筵席而神已外馳,是十二;脫下發巾隨意倒卧,是十三;客人的子女或小僮亂喊不懂禮法,是十四;夜深逃席而去,是十五;狂花病叫,是十六(飲宴中,那些怒目對人者是狂花,斜目窺人者是病葉)。其他的妨礙飲酒歡欣的害馬,照例須一律叱走。害馬,就是那些語言粗鄙、面目可憎的人。
七之戰
【原文】
戶飲者角觥兕,氣飲者角六博局戲,趣飲者角談鋒,才飲者角詩賦樂府,神飲者角盡累,是曰酒戰。經雲:"百戰百姓,不如不戰。"無累之謂也。
【譯文】
有酒量的,憑借自己酒力在杯盞上和對手爭高低;有豪氣的飲酒者用六博局戲來爭高下;講求飲酒趣味的,用言談鋒利和對手競爭;有才學的飲者用詩詞歌賦和對手比較;有神智的飲酒者以智謀和對手較量。這些,都可以稱為"酒戰"。經書說:"百戰百勝,不如不戰。"就是說飲酒無須拼戰而使身心受累的意思。
八之祭
【原文】
凡飲必祭所始,禮也。今祀宣父曰酒聖,夫無量不及亂,觴之祖也,是為飲宗。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澤、王無功、邵堯夫。十哲曰鄭文淵,徐景山、嵇叔夜、劉伯倫、向子期、阮仲容、謝幼輿、孟萬年、周伯仁、阮宣子。而山巨源,胡毋輔國、畢蔑世、張季鷹、何次道、李元忠、賀知章、李太白以下,祀兩廡。至若儀狄、杜康、劉白墮、焦革輩,皆以醞法得名,無關飲徒,姑祠之門垣,以旌釀客,亦猶校官之有土主,梵宇之有伽藍也。
【譯文】
凡飲酒必先祭祀酒的始祖,這是古禮。現在祀孔子為"酒聖",他酒量小而不醉,是酒之始祖,也是歷朝酒徒的宗主。四位配祭的是阮籍、陶潛、王績、邵雍。另有配享的十哲為鄭泉、徐邈、嵇康、劉伶、向秀、阮咸、謝鯤、孟嘉、周、阮修。而山濤、胡毋輔之、畢卓、張翰、何充、李元忠、賀知章、李白及之後的著名酒徒們,祀祭在兩廊。至於儀狄、杜康、劉白墮、焦革等輩,都因會釀酒出名,和好飲的酒徒無關,姑且也祀在門牆,以表彰他們是釀酒的好手,就像官學里供有土地神、佛寺有伽藍神那樣。
九之典刑
【原文】
曹參、蔣琬、飲國者也;陸賈、陸遵,飲達者也;張師亮、寇平仲,飲豪者也;王遠達、何錄裕,飲俊者也;蔡中郎,飲而文;鄭康成,飲而儒;淳於髡,飲而俳;廣野君,飲而辯;孔北海,飲而肆。醉顛、法常、禪飲者也;孔元、張志和,仙飲者也;楊子雲、管公明,玄飲者也。白香山之飲適,蘇子美之飲憤,陳暄之飲呆,顏光祿之飲矜,荊卿、灌夫之飲怒,信陵、東阿之飲悲。諸公皆非飲派,直以興寄所託,一往標譽,觸類廣之,皆歡場之宗工,飲家之繩尺也。
【譯文】
曹參、蔣琬都是國家重臣,他們飲酒可稱之為"國飲";陸賈、陳遵能言善辯、飲酒時放達不羈,可視之為"達飲";張齊賢、寇準飲酒豪侈,可稱之為"豪飲";王元達、何承裕飲酒不拘小節,可稱之為"俊飲"。蔡中郎喜酒而以文章著名;鄭康成喜酒而為儒學大師;淳於髡身為徘優喜酒而滑稽;酈食其喜酒而能言善辯;孔融喜以酒招友,如開酒肆。醉顛、法常都是僧人而嗜酒,可稱為"禪飲";孔元、張志和遠遁人間而嗜酒,可稱為"仙飲";揚雄、管輅俱為易學大師,精玄機而嗜酒,可稱"玄飲";白居易"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而喜酒,可稱為"適飲";蘇舜卿為權奸排擠,以酒消憤,可稱為"憤飲";陳暄痴迷於酒、百事皆廢,可稱為"呆飲";顏延之以文名世而嗜酒,可稱為"矜飲";荊軻刺秦、灌夫罵坐,都含怒而死,他們的飲酒可以稱為"怒飲";信陵、東阿為避忌遠禍以酒消悲,可以稱為"悲歡"。以上這些都是不同的飲酒界別,但都是以酒寄情,我這里把他們當作標幟贊揚,還可以觸類旁通、推而廣之,舉出更多的酒徒、酒派,他們都是歡樂酒場的宗師、飲酒人所應效法的准繩。
十之掌故
【原文】
凡《六經》、《語》、《孟》所言飲式,皆酒經也。其下則汝陽王《甘露經》、《酒譜》、王績《酒經》,劉炫《酒孝經》,《貞元飲略》,竇子野《酒譜》,朱翼中《酒經》,李保《續北山酒經》,胡氏《醉鄉小略》,皇甫崧《醉鄉日月》,侯白《酒律》,諸飲流所著記傳賦誦等為內典。《蒙莊》、《離騷》、《史》、《漢》、《南北史》、《古今逸史》、《世說》、《顏氏家訓》,陶靖節、李、杜、白香山、蘇玉局、陸放翁諸集為外典。詩余則柳舍人、辛稼軒等,樂府則董解元、王實甫、馬東籬、高則誠等,傳奇則《水滸傳》、《金瓶梅》等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面瓮腸,非飲徒也。
【譯文】
《六經》、《論語》、《孟子》中所寫到的關於酒的飲法,都是酒經。其下唐汝陽王所著《甘露經》、《酒譜》,王績所著《酒經》,劉炫所著《酒孝經》、《貞元飲略》,竇萍所著《酒譜》,朱肱所著《酒經》,李保所著《續北山酒經》,胡氏所著《醉鄉小略》,皇甫菘所著《醉鄉日月》,侯白所著《酒律》,以及其他飲者所寫的記傳辭賦等等都是關於酒的內典。《莊子》、《離騷》、《史記》、《漢書》、《南北史》、《古今逸史》、《世說新語》、《顏氏家訓》、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的詩集都是關於酒的外典。詞家用柳永、辛棄疾等,樂府則董解元、王實甫、馬致遠、高則誠等,小說則《水滸傳》、《金瓶梅》等都是關於酒的閑逸書典。不熟悉這些典籍的人,就是只知道往肚腸里裝酒,算不得真正的"飲徒" 。
十一之刑書
【原文】
色驕者墨,色媚者劓,伺頤氣者宮,語含機穎者械,沉思如負者鬼薪,梗令者決遞。狂率出頭者搔嬰。愆儀者共艾畢。歡未闌乞去者菲對履。罵坐三等:青城旦;春;放沙門島。浮托酒狂以虐使為高,又驅其黨效力者,大辟。
【譯文】
在酒宴上,態度傲慢的要處以墨刑,故作媚態的要處以劓刑,頤氣使人者處宮刑,用語譏刺他人者械。對低頭沉思如有重負的罰做"鬼薪",阻礙酒令的也要判刑發落。特別狂囂的"搔嬰",失去禮儀的"艾畢",歡飲未結束就請求離席的人給穿罪衣罪鞋,至於借酒罵座的分三種處罰:罰做"城旦"罰做"春",或流放沙門島。如借酒發瘋,虐使他人,又驅使同夥一起虐人者,殺頭。
十二之品第
【原文】
凡酒以色清味冽為聖,色如金而醇苦為賢,色黑味酸醨者為愚。以糯釀醉人者為君子,以臘釀醉者為中人,以巷醪燒酒醉人者為小人。
【譯文】
酒以色清味冽為最好,稱聖人;酒色黃而質醇味苦者次之,稱賢人;色黑味酸質薄的最差,稱愚人。用糯米釀的酒讓人痛飲的是君子,用冬天釀的酒讓人痛飲的是中人,用里巷買來的燒酒讓人痛飲的是小人。
十三之杯杓
【原文】
古玉及古窯器上,犀、瑪瑙次,近代上好瓷又次。黃白金叵羅下,螺形銳底數曲者最下。
【譯文】
酒具中以古玉製成和古窯燒製成的最好,用犀角和瑪瑙製成的較次,近代燒的上好瓷器則又次之。黃金、白金制的酒卮較差,特別是螺形尖底多彎曲的酒盞最差。
十四之飲儲
【原文】
下酒物色,謂之飲儲。一清品,如鮮蛤、糟蚶、酒蟹之類。二異品,如熊白,西施乳之類。三膩品,如羔羊、子鵝炙之類。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類。五蔬品,如鮮筍、早韭之類。
以上二款,聊具色目。下邑貧土,安從辦此。政使瓦貧蔬具,亦何損其高致也。
【譯文】
下酒的食品,統稱"飲儲"。一類為清品,比如鮮蛤、糟蚶、醉蟹之類,二為異品,比如熊白、西施乳之類。三是膩品,比如羔羊、炙子鵝之類。四乃果品,比如松子、杏仁之類。五是蔬品,比如鮮筍、春韭之類。
以上幾條,聊備名目而已。鄉間的窮人,怎麼能有這些呢?但只要有瓦盆蔬菜,照樣不妨飲酒的高雅情趣!
十五之飲飾
【原文】
棐幾明窗,時花嘉木,冬幕夏蔭,綉裙藤席。
【譯文】
窗明幾凈,鮮花美樹,冬有帳幕,夏有蔭涼,身穿綉花裙,坐需設藤席。
十六之歡具
【原文】
楸枰、高低壺、觥籌、骰子、古鼎、崑山紙牌、羯鼓、冶童、女侍史、鷓鴣、沈茶具(以俟渴者)、吳箋、宋硯,佳墨(以俟詩賦者)。
【譯文】
棋盤、高低壺、酒籌、骰子、古鼎、崑山馬吊牌、羯鼓、妖艷的小童、侍女、鷓鴣、茶具(預備給渴了的人用)、吳箋、宋硯、佳墨(預備有人寫詩作賦)。
【原文】
余飲不能一蕉葉,每聞壚聲,輒踴躍。遇酒客與留連,飲不竟夜不休。非久相狎者,不知余之無酒腸也。社中近饒飲徒,而觴容不習,大覺鹵莽。夫提衡糟丘,而酒憲不修,是亦令長者之責也。今采古科之簡正者,附以新條,名曰《觴政》。凡為飲客者,各收一帙,亦醉鄉之甲令也。
【譯文】
我的酒量小,每次連一蕉葉的酒都喝不下。但只要聽到賣酒聲,便踴躍上前。和酒友一起留連飲酒,飲不通宵不罷休。不是親密老朋友,不知道其實我並沒酒量。村子裡有許多酒徒,但都沒有學習過酒儀,酒態不好,言行粗魯。既然喜歡飲酒,而不守酒法、酒禮,這當然會受到長者的譴責。現在,我選些古代典籍里簡明實用的關於飲酒的禮儀法則,再加些新條目,編成這本書,起名《觴政》。凡是喜歡飲酒的人,各拿一冊,也算是醉鄉中的律規吧。
❻ 西施壺的由來與典故
西施壺,顧名思義:應該和西施一樣美,或者說這種壺的靈感來源於西施。「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簡稱「西施」或「西施乳」。壺嘴便是西施的口,壺的身體則剛好是壺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纖細的腰姿。這個壺型在紫砂壺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記載的,而且,最早做這個壺型的,當屬徐友泉大師。
西施壺名字源於壺的形狀,前人言西施壺壺型像古代美女西施的豐乳。自西施壺產生以來,很多文人就喜歡把西施壺的韻味比作美人肩,柔若無骨;又把壺身喻為西施那優美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西施壺的來歷及特點
細看西施壺,確實很像豐滿的乳房,西施壺的壺鈕似乳頭,流短而扁圓。壺底自然向內收斂,壺身上下一凸一凹,遙相呼應。壺把為倒耳之形,似美女倒垂的發髻,與那壺嘴貫通相融,倒茶時,把手便是美人纖細的腰姿。整個壺身,圓潤豐腴,渾然天成。所以被世人稱為「西施乳」。後來人們覺得「西施乳」不雅,改稱為「西施壺」。
據各種史書料記載,西施壺的首創者一般被認為是徐友泉,明末清初的吳梅鼎給了徐友泉極高的評價,稱他為:「若夫綜古今而合度,極變化以從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吳梅鼎還曾稱贊西施壺為:「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西施壺的特點
1、西施壺壺型飽滿圓潤,壺嘴為暗接工藝,壺把上暗下明的製作方法,使弧度緊貼於壺身,過度自然明快。
2、西施壺壺身設計無誇張,無下墜感,且壺鈕不能大,必須精緻秀氣,圓潤挺拔、向上。
3、一般說來,西施壺不適宜做成大的壺型。容量最好把握在150-250mL之間,否則就很難做出西施那小巧和可人感覺來。
4、建水紫陶西施壺內空間飽滿圓潤,比較適宜泡那些比較粗老的茶葉,如黑茶,紅茶,普洱茶等,建水紫陶西施壺聚溫快。剛好可以泡那些耐泡的茶葉,如果水溫不夠,茶葉就會漂浮起來,香味釋放不出來。
5、建水紫陶西施壺還可以用來泡普洱熟茶和一些緊壓老茶,它的壺肚子大,比較利於發茶。可以讓茶葉在壺中間盡情舒展。
❼ 吳淑英的從藝簡歷
壺藝追求:多文氣,少匠氣。堅守:文心造壺。主要經歷有:
1982年9月,學做坯;
1988~1990年為台灣客商製作小品壺;
1990年 作品「線圓壺」榮獲江蘇省陶瓷藝術學會頒發的江蘇省陶藝作品評選二等獎;
1990年 作品「團圓壺」榮獲江蘇省陶瓷藝術學會頒發的江蘇省陶藝作品評選二等獎;
1996~1999年江蘇廣電成人中專半脫產學習、畢業;
2000年作品「井欄壺」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所收藏;
2000年11月作品「廣玉蘭」壺榮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
2001年作品陸續進入美國、紐西蘭、法國、比利時,被國外愛好者所收藏;
2001年作品「瓢飲壺」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所收藏;
2002年5月中央工藝美院首屆造型設計宜興進修班結業。
2002年6月作品「歲寒三友--松竹梅」壺參加國家工藝美術作品評比,榮獲「金獎」;
2002年8月論文《淺談紫砂泥與壺》榮獲宜興市政府頒發的科研論文二等獎;
2002年9月「廣玉蘭壺」被無錫市博物館收藏;
2002年11月「茄梨壺」榮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
2002~2004年工藝美術專業成人中專畢業;
2003年3月作品「智圓壺」系列榮獲2003全國工藝品禮品博覽會金獎;
2003年7月作品「歲寒三友--松竹梅」被編入《宜興壺譜》;
2003年9月「歲寒三友」、「廣玉蘭」被編入近年來最權威的《當代中國紫砂圖典》;
2003年10月「廣玉蘭壺」榮獲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展銅獎;
2003年11月作品「有容乃大」壺榮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4年1月《江南晚報》登載吳淑英的圖片報導;
2004年5月「瓢飲壺」、「智圓壺」、「廣玉蘭」被編入《紫砂中青年英才集》;
2004年8月《紫砂壺的裝飾》榮獲宜興市政府頒發的優秀學術論文評選二等獎;
2004年9月22日《宜興日報》綜合新聞報道吳淑英其人其事;
2004年11月作品「大漢壺」榮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4年12月29日《陶都通訊》「文化廣場」欄目采訪文章,介紹吳淑英壺藝;
2005年《無錫史志》「人物」欄目介紹吳淑英業績和作品;
2005年1月「茄梨壺」、「廣玉蘭」、「歲寒三友」被首次中英文版的《中國當代紫砂藝術》收錄;
2005年1月15日《中國工藝禮品報》「本報專訪.綜合新聞」欄目,介紹吳淑英和她的作品;
2005年1月20日《宜興日報》「陽羨民間藝術」欄目采訪,介紹吳淑英的壺藝風格;
2005年4月「廣玉蘭壺」、「智圓壺」由《中國紫砂第一村》收錄;
2005年5月吳淑英及其作品被編入教科書《陶娃學紫砂》。 2005年5月「有容乃大」壺被收錄進《中國紫砂名壺真跡鑒賞收藏》;
2005年6月論文《紫砂壺的裝飾》由2005年第2期《景德鎮陶瓷》雜志刊載;
2005年7月《宜興紫砂對話圖錄》收錄「茄梨壺」、「歲寒三友」、「廣玉蘭」三件作品;
2005年9月作品「權壺」被編入由無錫市、宜興市人民政府編著的《中國紫砂藝術大展作品選》;
2005年10月「智圓壺」、「有容乃大」壺被選為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女子足球比賽宜興賽區的獎品;2005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運會組委會頒發了榮譽證書,感謝吳淑英對「全運會」的大力支持;
2005年11月「玉璧壺」 榮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5年11月,在「江蘇省星火計劃項目」《陶都農民制陶技術培訓》項目中,擔任制壺技術輔導教師;
2006年1月,作品「歲寒三友」手塑梅花被編入工藝美術專業中專教材《小雕塑教學》;
2006年2月24日,《新民晚報》載文,介紹吳淑英的紫砂壺藝;
2006年4月4日,作品「有容乃大」壺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並「陳列」;
2006年5月「西施乳壺」被編入江蘇省宜興丁蜀職業高級中學教科書《陶刻圖譜》;
2006年5月吳淑英承製「第九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 組委會所訂國禮紫砂壺,計6把。《江南晚報》、《宜興日報》、《陶都通訊》、「人民網」、「宜興紫砂陶網」、「陶都網」報道了這一紫砂盛事;
2006年8月,首部專業系統的紫砂教材——《宜興紫砂史》發行,吳淑英為第一作者;
2006年8月,「盪漾壺」等6件作品入選「美術大鑒」編輯部編寫的《中國陶藝名家作品選》;
2006年8月,論文《紫砂壺的功能演繹》榮獲宜興市政府優秀學術論文評選二等獎;
2006年9月,作品「有容乃大」壺入編陶都中學、畫溪中學教材;
2006年10月 被國家勞動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授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
2007年2月 「權壺」、「磐石壺」等6件作品參加「2007韓中國際陶瓷交流展」,其中「磐石壺」榮獲特別獎;
2007年4月 「中國鐵通」為吳淑英作品發行一套四張收藏卡;
2007年9月 「盪漾壺」、「磐石壺」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2008年9月 通過高級工藝美術師現場製作考核,晉升高級工藝美術師;
2009年5月「禪心壺」在中韓陶瓷名人100人展活動評比中榮獲金獎;
2009年9月 入選八集電視藝術片《中國紫砂》第二部「紫泥春華」
2009年9月「盪漾壺」在首屆中國(宜興)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12年11月 被評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2012年12月 「好風長吟」(又名「長風萬里」)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展」。
❽ 小說中的美人壺是什麼意思
一、西施壺
千年西施,壺中美人。這「壺中美人」,說的就是紫砂壺中的西施壺。西施,原先叫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壺型圓潤飽滿。曲線如少女身材一般妙曼,壺嘴如少女的櫻桃小嘴,細膩的砂質如少女吹彈可破的肌膚,讓西施壺有著少女一般的媚感。
二、美人肩
「美人肩」又稱「圓珠壺」,其形韻宛若古代女子端莊可愛,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有大家閨秀之風范。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彷彿合為一體,沒有空隙。制壺者不但要傾注情感,還要擁有高超技藝,才能塑造出靈韻交融的美人肩。
三、文旦壺
「文旦」釋義:「文」指柔和、外表、容態;「旦」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贊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充分體現出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紫砂壺四大美人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顧景舟款四大美女紫砂壺分別刻繪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引自網路
如果你是一個紫砂壺愛好者,一定聽說過顧景舟的大名,顧景舟是製作紫砂壺的文玩,大家每年都會有很多價值上億的富豪,求得顧景舟的一頂紫砂壺,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價格高達上百萬,而且每年製作的紫砂壺限定限量,可謂千金難買一壺,第一個獲得國家部委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壺藝家。
四大美人壺代表了顧景舟最高藝術境界和水平,很難想像這樣一款美輪美奐精妙無比的紫砂壺耗費了多少的精力和時間,這也是顧景舟自己登峰造極的一個作品,代表這紫砂壺界的最高水平,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氣質壓人脫俗,造型流暢靈活,工巧雕琢。
❾ 文旦的簡介
文旦壺器身由極精簡的線面,架構成西施乳形,流線豐滿光潤,身蓋相連呈截蓋,鈕為扁圓乳頭狀,底向里收斂,呈一捺底狀,嘴短而粗大,把圈向上傾斜,俗稱「倒把」。整器均採用暗接處理,甚見壺藝家功力。此壺充滿圓潤豐腴之美,雅稱「倒把西施壺」,成為特定的文旦款式。壺胎用段泥所制,表面珠粒隱現,清初之泥質,效果明顯。有人把文旦壺當作西施壺來稱謂,她們究竟有沒有聯系未曾考證,但她們創意出的紫砂雌性化藝術我想還是有所共鳴的。文旦壺從壺名文字和藝術形象展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1)。擬人化:翻查字典可得:文。柔和。外表。容態;旦。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從文字中可知,文旦。既是外表柔美的女性。創作者似乎在創意的過程中依然想把文旦壺比做貌美的西施。文旦壺銘有詞為證:何必鳳凰誇御茗,浣女詞前落日塵,松竹開三逕,花落鳥啼水自流。 相對西施壺的豐滿圓潤體態,那麼文旦壺所展現的則是窈窕修美的形姿。對於作者希望展現的女性化的柔美嫵媚,在這里恰恰產生了共鳴。(2)。擬物化:有書記載: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那麼由此可知,文旦壺在這里的創意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黃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黃色本身就是一種艷麗的顏色,而那成熟的果實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綿長。在這里,一把紫砂壺的仿生態,也充分體現了女性化的柔美與靚麗。
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贊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據我市收藏界人士介紹,文旦壺是一種為歷代制壺名家所喜的壺式,在流傳的過程中其器形比例與胎土變化,又每每賦予了文旦壺截然不同的韻致。由於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歷來為人所喜歡,因此,制壺名家也就取文旦之器形,將其融入硃砂壺中。細細看去,壺身彷彿是一顆金黃色的文旦柚,品之餘味無窮。
文旦壺器身線面精簡,流線豐滿光潤,身蓋相連呈截蓋,鈕為扁圓乳頭狀,嘴短而粗大,充滿圓潤之美。其形雖與西施壺相近,但西施壺重玲瓏嬌秀,文旦壺則重古拙,體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審美觀。
據介紹,文旦壺雖然讓人愛不釋手,但由於壺體、壺蓋、壺嘴為一體造型,製作時要達到渾圓天成的狀態,再加上燒制時壺蓋與壺體接合處要能絲絲入扣,殊為不易,因此也更顯示出制壺藝人之功力。
文旦壺藝術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文旦創於明未清初,形與西施、貴妃壺相近,後兩者為清中末後所創,重玲瓏嬌秀,前者則重古拙,這也與當時藝術審美注重相關,「文旦」文字釋義為:「文」指柔和、外表、容態;「旦」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壺曾一老壺銘:何必鳳凰誇御茗,浣女詞前落日塵,松竹開三逕,花落鳥啼水自流。亦有書記載: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雲夢之柚。」那麼由此可知,文旦壺在這里的創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黃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黃色本身就是一種艷麗的顏色,而那成熟的果實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綿長。在這里,一把紫砂壺的仿生態,也充分體現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與雅麗。現文旦、西施、貴妃變化很多,每個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繹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壺名也讓人有點難以分辯。
吳工此文旦師古作而不拘束,極大程度的在演繹著傳統的延續。
❿ 古時候把人做成美人壺是什麼東西
古時候把人做成美人壺是一種刑罰。
古代美人壺是指把犯人的外形變成如同壺一般的形狀,然後放入一特定的器皿當中,再給那人還完好的容貌塗抹上脂粉進行梳妝打扮,裝扮的像美人一般,最後以這種姿態來供那些變態官員來進行欣賞。
西施壺介紹
還有一種美人壺叫「西施壺」,千年西施,壺中美人。這「壺中美人」說的就是紫砂壺中的西施壺。西施,原先叫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壺型圓潤飽滿。曲線如少女身材一般妙曼,壺嘴如少女的櫻桃小嘴,細膩的砂質如少女吹彈可破的肌膚,讓西施壺有著少女一般的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