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文學大事年表
只找到個中國的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 宋濂卒(生於1310年)。宋濂作有散文《王冕傳》、《送東陽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書》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 方孝孺卒(生於1357年)。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對》、《指喻》等。
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約產生於公元15世紀或更早(一說公元13世紀,一說公元11世紀),約100多部,為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約於公元15世紀基本定型(一說產生於公元13至17世紀)。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樂六年 《永樂大典》於永樂元年(1403)開始編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錄60卷),前後參加編纂者達2000多人,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類書(今殘佚)。
公元1411年明永樂九年 詔令禁毀「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雜劇等。
永樂時期,雜劇、傳奇出現大量歌功頌德、倫理說教之作。代表作家有朱有燉、邱浚(作有傳奇《五倫全備記》)等。
公元1414年明永樂十二年 詔修《四書》、《五經》、《性理大全》,永樂十五年(1417)頒行,定為國子監及府、州、縣學生員必讀書。
永樂時期,以台閣重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台閣體」詩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 瞿佑卒(生於1341年)。瞿佑作有傳奇小說集《剪燈新話》,其後李禎作有《剪燈餘話》,標志著唐宋傳奇向清文言小說的過渡。
公元1465年明憲宗成化元年 自明初重定科舉考試制度以來至成化時期,八股文逐漸形成比較嚴格的程式,此後長期盛行。
公元1488年公元1488年年 成化至弘治時期,形成以李東陽為明孝宗弘治元 首的「茶陵詩派」,其詩上承台閣體,下啟「前七子」,已表現出復古趨向。
成化至弘治時期,傳奇創作有較大發展,陸續出現的作品有《精忠記》(姚茂良)、《連環記》(王濟)、《千金記》(沈采)、《綉襦記》(徐霖〔?〕)等。
公元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 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間,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廷相倡導詩文復古運動,主張「格調說」,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後被稱為「前七子」。此後復古、擬古之風盛行。徐禎卿撰有詩話《談藝錄》等。康海作有雜劇《中山狼》等。王九思作有雜劇《杜甫游春》等。
馬中錫和吳中詩人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同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間詩文代表作家。馬中錫作有《中山狼傳》等。唐寅作有《煙波釣叟歌》等。
王磐、陳鐸等為弘治中期至正德年間散曲代表作家。王磐作有〔朝天子〕《詠喇叭》等。陳鐸作有散曲集《滑稽余韻》等。
公元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 李夢陽卒(生於1473年)。李夢陽與何景明並稱「李何」,同為「前七子」領袖人物。
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楊慎卒(生於1488年)。楊慎自嘉靖三年(1524)以後謫居雲南30餘年,其詩文自成一家。
王慎中卒(生於1509年)。自嘉靖初期以來,王慎中、唐順之等提倡唐宋散文,其後茅坤、歸有光等繼起,被稱為「唐宋派」。茅坤編有《唐宋八大家文鈔》。
嘉靖中期以後,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繼承「前七子」主張,再次形成復古、擬古潮流,被稱為「後七子」。王世貞撰有詩話《藝苑卮言》等。謝榛撰有《四溟詩話》等。
嘉靖時期,洪楩編有《清平山堂話本》,收宋元話本及明代擬話本60篇(今存15篇),為今存最早的明人所輯話本集。
公元1568年明穆宗隆慶二年 李開先卒(生於1502年)。李開先作有傳奇《寶劍記》等。為明代傳奇戲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570年明隆慶四年 李攀龍卒(生於1514年)。李攀龍與王世貞同為「後七子」領袖,與「前七子」領袖李夢陽、何景明並稱「李、何、王、李」。
公元1571年明隆慶五年 歸有光卒(生於1507年)。歸有光為「唐宋派」散文代表作家,作有《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公元1573年明神宗萬曆元年 嘉靖後期至萬曆初年之間,吳承恩在民間創作基礎上寫成長篇小說《西遊記》,為古代神魔小說代
表作品。
署名「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約作於隆慶、萬曆年間,為第一部以現實社會及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世情小說。
隆慶、萬曆時期,長篇小說創作出現繁榮局面。這一時期產生的歷史演義小說有《北宋志傳》(熊大木)、《楊家府演義》(紀振倫〔?〕)等,神魔小說有《封神演義》(許仲琳〔?〕等,公
案小說有《海公案》(李春芳)等。
公元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 王世貞卒(生於1526年)。傳奇《鳴鳳記》相傳為王世貞所作,此劇開戲曲反映當時重大政治事件之風。
公元1593年明萬曆二十一年 徐渭卒(生於1521年)。徐渭作有雜劇《四聲猿》(包括四齣雜劇),其中《女狀元》一劇,為最早以南曲寫的雜劇作品。徐渭又撰有專論南戲的著作《南詞敘錄》。
公元1594年明萬曆二十二年 梁辰魚卒〔?〕(生於1521年?)。梁辰魚作有傳奇《浣紗記》,為最早採用經魏良輔改進的崑腔演唱的劇本,其後傳奇創作漸以崑腔為主;梁辰魚又有用崑腔寫作的散曲集《江東白薴》,此後南曲大盛,北曲迅速衰落。
公元1602年明萬曆三十年 李贄(回族)卒(生於1527年)。李贄著有《焚書》、《藏書》等,抨擊封建禮教,反對復古、擬古,提倡「童心說」;曾評點《水滸傳》等,開評點小說、戲劇的風氣。
公元1610年明萬曆三十八年 袁宏道卒(生於1568年)。袁宏道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稱「三袁」,繼李贄之後反對「後七子」復古潮流,提倡「性靈說」,被稱為「公安派」。袁宏道作有散文《晚游六橋待月記》、詩《猛虎行》等。
王思任的游記《游喚》作於本年,為明末小品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 湯顯祖卒(生於1550年)。湯顯祖為明代傳奇代表作家,作有《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等。
萬曆年間,以湯顯祖為首的「臨川派」與以沈璟為首的「吳江派」進行了長時期的論爭,臨川派強調曲文意趣,吳江派強調形式格律,至明清之際逐漸趨於合流。
萬曆年間及其後的傳奇作品還有:《義俠記》(沈璟)、《獅吼記》(汪廷訥)、《玉合記》(梅鼎祚)、《紅梨記》(徐復祚)、《玉簪記》(高濂)、《紅梅記》(周朝俊)、《東郭記》(孫鍾齡)、《燕子箋》(阮大鋮)等,同為明代後期傳奇代表作品。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馮夢龍所編的古代短篇白話小說集《喻世明言》(又稱《古今小說》)於本年刊行,其後又陸續編有《警世通言》 (1624),《醒世恆言》(1627)刊行,合稱「三言」,共收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 120篇。馮夢龍又輯有民歌集《掛枝兒》、《山歌》等多種。
天啟年間,自萬曆後期以來形成的「東林黨」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政治斗爭加劇,大批東林黨人被害。
公元1624年明天啟四年 鍾惺卒(生於1574年)。鍾惺與譚元春並稱「鍾譚」,合編有詩歌評點選本《詩歸》(《唐詩歸》、《古詩歸》),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被稱為「竟陵派」。「竟陵派」散文作家劉侗與於奕正合作有《帝京景物略》等。
公元1627年明天啟七年 凌濛初編寫的短篇白話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於本年刊行,《二刻拍案驚奇》於崇禎五年(1632)刊行,合稱「二刻」,共有擬話本78篇,為繼「三言」之後由文人創作的小說集。其後至明末清
初的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等。
公元1629年明思宗崇禎二年 張溥等在吳江成立「復社」,以東林黨後繼自任,先後參加者有2255人。張溥作有散文《五人墓碑記》等。
公元1632年明崇禎五年 本年前後,陳子龍等在松江成立「幾社」,與「復社」相呼應。明亡後,陳子龍與夏完淳共謀抗清,被捕遇害。陳子龍作有詩《秋日雜感》10首等。夏完淳作有詩《細林野哭》及詩集《南冠草》等。
公元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 徐霞客卒(生於1586年)。徐霞客作有《徐霞客游記》。
明末,小品散文大量產生。張岱於明亡後作有《陶庵夢憶》等。
明末,董說作有《西遊補》,與陳忱作於明亡後的《水滸後傳》,同為明末清初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
公元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關,清王朝統治開始。
順治十八年(1661),清滅南明政權。
清初,錢謙益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錢謙益為「虞山詩派」領袖,作有詩《後秋興》104首等,其散文標志著明末清初文風的轉變。吳偉業為「婁東詩派」領袖,作有七言長篇敘事歌行《圓圓曲》、《永和宮詞》等,繼承元白「長慶體」而有所發展,被稱為「梅村體」。
明末清初以後,才子佳人小說逐漸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嬌梨》(張勻)、《平山冷燕》(張勻〔?〕)、《好逑傳》(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 長篇彈詞《天雨花》(陶懷貞)約作於本年前,為較早的彈詞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於1618年)。侯方域與魏禧、汪琬並稱「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李姬傳》、《馬伶傳》等。魏禧作有《江天一傳》、《大鐵椎傳》等。汪琬作有《陳處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金人瑞(聖嘆)卒(生於1608年)。金人瑞曾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等,與毛宗崗評點的《三國志演義》同為清初評點派小說戲曲理論代表著作。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約撰於本年至次年間。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杜浚、錢澄之、歸庄、吳嘉紀、魏禧等。均為清初的明遺民作家,創作中普遍存在著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顧炎
武作有《日知錄》等。王夫之作有《黃書》、《噩夢》及《姜齋詩話》等。
公元1662年清聖祖康熙元年 興庄延鑨私修《明史》獄,次年結案,殺70餘人,株連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獄」接連不斷,較歷代為烈。
順治至康熙初期詩壇,施閏章與宋琬齊名,時號「南施北宋」;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齊名,後稱「嶺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於本年後(大約生於1610至1620年)。李玉與朱素臣等改革傳奇創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蘇州派」。李玉於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種曲》(包括《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合稱「一人永占」),入清後作有《千鍾祿》、《清忠譜》《與朱素臣等合撰)等。朱素臣作有《十五貫》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於本年編成《詞綜》,其創作開「浙派詞」端緒。清初以來,一變明人不重視詞作的風氣,詞壇漸趨興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漁卒〔?〕(生於1611年)。李漁作有傳奇集《笠翁十種曲》(《風箏誤》等10種),又撰有戲曲理論著作《閑情偶寄》等。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約於本年前後基本寫成,此後不斷有所修改,為清代短篇文言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褚人獲的長篇小說《隋唐演義》約寫成於本年前後。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陳維崧卒(生於1625年)。陳維崧開創「陽羨詞派」;又與毛奇齡同為駢文作家。駢文自唐以後趨於衰落,至此復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錢彩的長篇小說《說岳全傳》約寫成於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為清代英雄傳奇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納蘭性德(滿族)卒(生於1655年)。納蘭性德詞自成一家,作有〔長相思〕(山一程)、〔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洪升撰成傳奇《長生殿》。次年因在皇後喪期內演出,洪升被革除國子監生員籍,觀劇者趙執信被革職,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為康熙年間「宋詩派」代表詩人,作有《金陵雜詠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孔尚任撰成傳奇《桃花扇》。孔尚任與洪升齊名,時號「南洪北孔」,同為清代戲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葉燮卒(生於1627年)。葉燮撰有《原詩》,倡「才、膽、識、力」之說,為清代詩話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洪升卒(生於1645年)。洪升還作有雜劇《四嬋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卒(生於1634年)。康熙時期,王士禛編有《唐賢三昧集》,推崇唐詩,提倡「神韻說」,流行一時。其論詩之語後被輯為《漁洋詩話》、《帶經堂詩話》。其詩歌作品有《秦淮雜詩》等。
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方苞被株連入獄,後作有散文《獄中雜記》。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蒲松齡卒(生於1640年)。蒲松齡還作有俚曲《牆頭記》等14種。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孔尚任卒(生於1648年)。孔尚任還與顧彩合作有傳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沈德潛的《古詩源》編成於本年。沈德潛又編有《唐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撰有詩話《說詩晬語》,提倡「格調說」,於雍正、乾隆年間流行一時。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厲鶚所編《宋詩紀事》於本年刊行,收輯宋代3800多家詩人詩作及有關資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方苞卒(生於1668年)。方苞提倡「義法」,開創「桐城派」古文。
袁枚辭官居江寧小倉山隨園。其論詩提倡「性靈說」,流行一時。所著《隨園詩話》(刊行於1790年)為清代影響最大的詩話之一。同時稍後,主「性靈說」的詩人趙翼撰有《甌北詩話》(成書於1802年)。袁枚、趙翼與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又稱「前三家」)。
乾隆至嘉慶年間,駢文創作繼續發展,逐漸形成與桐城派古文對立的駢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後有袁枚、汪中(作有《哀鹽船文》等)、洪亮吉等。
作者: wang24499 2005-11-23 19:25 回復此發言
--------------------------------------------------------------------------------
18 回復:中 國 文 學 大 事 年 表
藏族作家才仁旺階的《勛努達美傳》約產生於公元18世紀中期,為藏族第一部長篇小說。
柯爾克孜族長篇史詩《瑪納斯》約產生於公元16至18世紀(一說公元9至11世紀,一說公元7至9世紀)。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 吳敬梓卒(生於1701年)。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約寫成於乾隆初期,為清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九年 曹雪芹卒〔?〕(生於1715年?)。曹雪芹的《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於其生前已開始傳抄,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偉元首次刊行,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紅樓夢》標志著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高峰。
楊潮觀的《吟風閣雜劇》於本年刊行,與蔣士銓的《四弦秋》同為雜劇發展至晚期的作品。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 翁方綱的《石洲詩話》初撰於本年,後於嘉慶二十年(1815)修訂刊行。翁方綱推崇宋詩,提倡「肌理說」。「肌理說」與「神韻說」、「格調說」、「性靈說」為清代前期詩歌理論的四大流派。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 劉大櫆卒(生於1698年)。劉大櫆繼方苞之後發展了桐城派理論,撰有《論文偶記》(刊行於1796年)等。
姚鼐編纂的《古文辭類纂》於本年成書。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三十七年(1772),詔修《四庫全書》,開「四庫全書館」。至本年,紀昀等撰成《四庫全書總目》初稿,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寫定刻版。
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傾向於「性靈派」的詩人有黃景仁、張問陶、舒位、孫原湘、王曇等。舒位、孫原湘、王曇繼袁枚、趙翼、蔣士銓後被稱為「後三家」。
長篇彈詞《再生緣》(陳端生作,梁德繩續)約產生於乾隆年間。
公元1797年清嘉慶二年 張惠言所編《詞選》於本年刊行。張惠言論詞主「比興寄託」,開創「常州詞派」。張惠言又與惲敬主張合採散文、駢文之長,於桐城派之後開創「陽羨派」散文。
公元1798年清嘉慶三年 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本年,紀昀陸續寫成短篇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
長篇小說《施公案》約於本年前成書,標志著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
公元1804年清嘉慶九年 「宣南詩社」(初名消寒詩社)在北京成立,參加者有陶澍、朱□等,活動於嘉慶、道光年間。
公元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 姚鼐卒(生於1732年)。姚鼐繼方苞、劉大櫆之後成為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作有《登泰山記》等。
公元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李汝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約成於道光初。
道光年間,宋詩派發展成為「宋詩運動」,倡導者相繼為程恩澤、祁巂藻及曾國藩等,參加者有何紹基、鄭珍、莫友芝等。
道光年間,桐城派古文出現「中興」局面,代表作家為姚鼐門下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東樹、姚瑩及曾國藩等。
公元1826年清道光六年 魏源於本年編成《皇朝經世文編》,次年刊行。魏源與包世臣、龔自珍均提倡經世致用之文,開啟代經世思潮,同為中國近代改良
主義啟蒙思想的先驅者。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 年底,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成為當時抗戰派領袖。林則徐為道光年間代表作家之一。
公元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龔自珍本年辭官歸杭州,復北上接眷屬,於往返途中作《己亥雜詩》,至次年春共得315首,為其詩歌代表作品。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鴉片戰爭爆發。本年後,反帝愛國詩篇大量涌現。魏源作有《寰海》11首等,張維屏作有《三將軍歌》等,貝青喬作有《咄咄吟》 120首等,姚燮作有《驚風行》等。
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進京以來,經過長期發展,至鴉片戰爭後,京劇逐漸形成並趨於興盛。此後,崑腔的地位逐漸為京劇所取代,傳統的雜劇、傳奇趨於衰落。
公元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龔自珍卒(生於1792年)。龔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明良論》、《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病梅館記》等。
長篇彈詞《榴花夢》(李桂玉等)約 成於本年前,共4838000字,為彈 詞及古代小說中最長的作品。
作者: wang24499 2005-11-23 19:25 回復此發言
--------------------------------------------------------------------------------
19 回復:中 國 文 學 大 事 年 表
維吾爾族詩人尼扎里的《愛情長詩 集》約作於本年至次年間。
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陳森的《品花寶鑒》刊行,為近代最早的狹邪小說。其後,魏秀仁於咸豐年間作有狹邪小說《花月
痕》等。
文康(滿族)的長篇小說《兒女英雄傳》成書於本年後。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豐元年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
林昌彝的《射鷹樓詩話》刊行。
咸豐前後,蔣春霖的詞作於浙派和常州詞派之外自成一家,作有詞集《水雲樓詞》等。
公元1853年清咸豐三年 俞萬春旨在「尊王滅寇」的長篇小說《盪寇志》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豐元年(1851)經其子修訂潤色後於本年刊行。
公元1857年清咸豐七年 長篇彈詞《筆生花》(丘心如)於本年刊行。
公元1859年清咸豐九年 洪仁玕所著《資政新篇》於本年冬刊行。洪仁玕任太平天國文衡總裁,主管文化教育,為太平天國代表作家。
公元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 咸豐、同治年間,曾國藩繼續提倡桐城派古文並形成「湘鄉派」。其後至光緒前期,「曾門四弟子」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為此派代表作家。
咸豐、同治年間,馮桂芬、王韜等早期改良主義作家反對桐城派古文,主張打破陳法,為近代文體解放的先聲。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 黃遵憲於本年所作《雜感》詩中提出「我手寫吾口」的主張,要求詩歌創作口語化,已開後來「詩界革命」的先聲。
公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劉熙載的文學理論著作《藝概》於本年刊行。
公元1875年清德宗光緒元年 同治至光緒年間,王闓運、鄧輔綸等標榜漢魏六朝古詩,形成「漢魏六朝詩派」。王闓運的代表作品有長篇歌行。
同治至光緒年間,樊增祥、易順鼎等標榜晚唐詩,形成「晚唐詩派」。樊增祥的代表作品有長篇歌行前、後《彩雲曲》等。
公元1877年清光緒三年 黃遵憲任駐日本參贊,在日本五年間,作有《日本雜事詩》(1879年刊行,共154首,1890年重加增刪定稿,共 200首)、《日本國志》(始寫於1879年,成書於1887年)等;其後歷任駐美、英等國外交官,作有《今別離》 4首(分詠輪船火車、電報、相片、東西半球晝夜相反)等,詩中開始出現新的內容。
公元1878年清光緒四年 譚獻編選清詞集《篋中詞》成書,輯評清人詞作590餘首,主常州詞派詞論。
光緒年間,狹邪小說流行。俞達的狹邪小說《青樓夢》於本年刊行。
公元1879年清光緒五年 光緒年間,俠義公案小說流行。石玉昆的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於本年刊行。
公元1883年清光緒九年 本年至光緒十二年(1886)間,鄭孝胥、陳衍等標榜「同光體」,後形成詩派,系由宋詩派演變而來。其中包括以鄭孝胥、陳衍為首的閩派,以陳三立為首的贛派,以沈曾植為首的浙派等。陳衍後撰有《石遺室詩話》(1929年出版)。
公元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 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撰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刊行,主常州詞派詞論。
公元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 蒙古族作家尹湛納希卒(生於1837年)。尹湛納希曾繼其父撰成《青史演義》。
俠義公案小說《彭公案》(楊挹殿)於本年刊行。
公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狹邪小說《海上花列傳》(韓邦慶)刊行。
公元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四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
五月,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十八省在京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上書,要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變法維新運動開始。
愛國詩文大量產生。黃遵憲作有詩《悲平壤》、《馬關紀事》等。孔廣德編選《普天忠憤集》,廣泛輯集了當時的愛國詩文。
公元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梁啟超與夏曾佑、譚嗣同等開始試作「新體」詩,倡導「詩界革命」。文廷式因贊助變法維新被革職。文廷式詞近常州詞派而又自成一家。
王鵬運、況周頤等在京結詞社,本年朱孝臧加入。王鵬運、鄭文焯、朱孝臧、況周頤並稱「晚清四大詞家」,除詞作外,致力於整理詞集和詞學研究,其持論承常州詞派而有所發展,不囿於門戶。況周頤後撰有《蕙風詞話》。
❷ 七月十四的作者簡介
徐霖,生於雲南,長於雲南,心一直想遠走天涯,人卻一直呆在雲南沒挪過窩。老愛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夢,總被朋友戲稱為「空想家」 。
自2005年以來,開始把那些不切實際的空想,付諸筆端,在各類期刊雜志上發表將近幾十萬的文字,出版有長篇婚戀小說《冷暴力婚姻》。
❸ 14年農歷2月28日,下午16點35生的女寶寶取什麼名字好姓徐
徐雪慧 冰雪聰慧 徐鈺彤 鈺:美玉 彤:紅色 徐璟運 璟:玉的光彩 運:奧運盛會 徐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徐子瑜 瑜:美玉 徐子萱 萱:一種忘憂的草
❹ 明代傳奇的代表作家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施耐庵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
代表作<水滸傳>
其他的就不太記得了..
不過還有好多就是了. 你到一般的文學網站上找找大概都能找的到
❺ 請問2009年6月19日14點35分出生的生辰八字是什麼五行屬什麼 需要補什麼 起名字,是男孩哦
陽歷:2009年6月19日14時35分 陰歷:己丑年(霹雷火)五月廿七日未時
偏財 正官 日元 偏印
乾造:己丑 庚午 乙未 癸未 (辰巳空)
起運:命主於出生後4年6個月又20天8小時起運
交運:命主於公歷2014年1月8日22時交運
偏財 正財 食神 傷官 比肩 劫財 偏印 正印
大運: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壬戌
05歲 15歲 25歲 35歲 45歲 55歲 65歲 75歲
屬火命,五行不缺,土4,金1,水1,木1,火1,日元木生夏天建議取水木
❻ 牟子才字薦叟文言文閱讀
牟子才,字薦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歲,淳化間盜起,舉家殲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從其父客陳咸,咸張樂大宴,子才閉戶讀書若不聞,見者咸異之。學於魏了翁、楊子謨、虞剛簡,又從李方子,方子,朱熹門人也。嘉定十六年舉進士,對策詆丞相史彌遠,調嘉定府洪雅縣尉,監成都府榷茶司賣引所,辟四川提舉茶馬司准備差遣,使者魏泌眾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書幣謝,不受。改辟總領四川財賦所干辦公事。
詔李心傳即成都修《四朝會要》,辟兼檢閱文字。制置司遣之文州,視王宣軍餉,鄧艾縋兵處也。道遇宣曰:「敵且壓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子才不可,遂至州視軍慶而還。甫出境,文州陷。辟知成都府溫江縣事,未上,連丁內外艱。時成都已破,遂盡室東下。免喪,心傳方修《中興四朝國史》,請子才自助,擢史館檢閱。
入對,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陳備邊三策。理宗顧問甚悉,將下殿,復召與語。翼日,帝諭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左丞相李宗勉擬秘書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遷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獨相,亟請外,通判吉州,轉通判衢州。日食,詔求言,上封事萬言,極陳時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入為國子監主簿兼史館校勘,逾年,遷太常博士。
鄭清之再相,子才兩上封事,言今日有徽、欽時十證,又請為濟王立後,以回天怒。校書郎徐霖言諫議大夫鄭寀、臨安府尹趙與TP,不報,出關。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則霖留,不然則不留也。二人之中,寀尤無恥,請先罷之。」寀去。至若嵩之謀復相,清之誤引嵩之之黨別之傑共政,皆歷歷為上言之。作書以孔光、張禹切責清之,清之復書愧謝。謁告還安吉州寓舍,遷秘書郎,屢辭,主管崇道觀。逾年,遷著作佐郎,又辭。清之卒之明日,詔子才還朝,遷著作郎;左丞相謝方叔、右丞相吳潛交書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兼崇政殿說書,子才隨事奏陳,舉朝誦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權禮部郎官。時修《四朝史》,乃復兼史館檢討。
信州守徐謂禮奉行經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飢民嘯聚為亂。子才言於上,立罷經界,謫謂禮。浙東、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納私謁,溺近習,勞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苟不恐懼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將至矣。燮理陰陽,大臣之事,宜諭大臣息乖爭以召和氣,除壅蔽以通下情。今遣使訪問水災,德至渥也,願出內帑振之。」又言:「君子難聚而易散,今聚者將散,其幾有十。」又言:「謚以勸懲,當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請。」
左司徐霖言諫議大夫葉大有,帝大怒,逐霖,給事中趙汝騰繳之,徙它官。汝騰即出關,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騰。子才上疏訟汝騰誣及大有之欺,未幾,罷大有言職。故事,早講講讀官皆在,晚講惟說書一員,宰相懼子才言己,並晚講於早,自是不得獨對矣。遷軍器少監。御史蕭泰來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來所劾不當,上切責伯玉,降兩官,罷。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諸賢,今汝騰、斯得、霖相繼劾去,伯玉又重獲罪,善人盡矣。」除兼侍立修注官,力辭。
行都大火,子才應詔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會泰來亦遷起居郎,恥與泰來同列,七疏力辭,上為出泰來,而子才亦請去不已,曰:「泰來既去,臣豈得獨留。」上不允。又言:「蜀當以嘉、渝、夔三城為要,欲保夔則巴、蓬之間不可無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則利、閬之間不可無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則潼、遂之間不可無屯以掎角之,屯必萬人而後可。」升兼侍講。御史徐經孫劾府尹厲文翁,不報,出關,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紹興府,又繳其命。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詞,子才曰:「故事,文書行不過百刻。」即為書行,以為敘復地。帝曰:「謫詞皆褒語,可更之。」子才不奉詔,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斷,詞不可改。丞相欲改則自改之。」乃已。
淮東制置使賈似道以海州之捷,子才草獎諭詔,第述軍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語多戒敕,似道不樂。又言:「全蜀盛時,官軍七八萬人,通忠義為十四萬,今官軍不過五萬而已,宜招新軍三萬,並撫慰田、楊二家,使歲以兵來助。如此則蜀猶可保,不則不出三年,蜀必亡矣。」湯漢、黃蛻召試學士院,子才發策,蛻譽嵩之,罷蛻正字去。遷起居郎,言:「外郡以進奉易富貴,左右以土木蠱上心,小人以嘩競朋比陷君子,此天災所以數見也。」
明堂禮成,帝將幸西太乙宮款謝,實欲游西湖爾,子才力諫止。皇子冠,面諭作樂章,禮部言:「古者適子一醮無樂,庶子三醮有樂,用樂非是。」子才言:「嫡庶之分,特以所立之地不同,非適專用醴,庶專用醮也。樂章乃學士院故事,況面諭臣,不敢不作。」詔從之。又言:「首蜀尾吳,幾二萬里。今兩淮惟賈似道、荊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為寒心。」謂:「宜於合肥別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別立荊湖制置司,且於漣、楚、光、黃、均、房、巴、閬、綿、劍要害之郡,或築城、或增戍以守之。」似道聞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正月望,召妓入禁中,子才言:「此皆董宋臣輩壞陛下素履。」權兵部侍郎,屢辭,帝不允。升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御史洪天錫劾宋臣、文翁及謝堂等,不報,出關。子才請行其言,文翁別與州郡,堂自請外補,宋臣自請解內轄職,而宋臣錄黃竟不至院,蓋子才復有言也。吳子聰之姑知古為女冠得幸,子聰因之以進,得知閣門事。子才繳之曰:「子聰依憑城社,勢焰熏灼,以官爵為市,搢紳之無恥者輻湊其門,公論素所切齒,不可用。」帝曰:「子聰之除,將一月矣,乃始繳駁,何也?可即為書行。」子才曰:「文書不過百刻,此舊制也。今子聰錄黃二十餘日乃至後省,蓋欲俟其供職,使臣不得繳之耳。給、舍紀綱之地,豈容此輩得以行私於其間。」於是子聰改知澧州,待次。子才力辭去,帝遣檢正姚希得挽留之,不可。
以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前是例兼提領江、淮茶鹽,子才以不諳財懇免。至郡,首教民孝弟,以前人《慈竹》、《義木》二詩刻而頒之,間詣學為諸生講說經義。修採石戰艦百餘艘,造兵仗以千計。前政負上供綱及總所綱七十萬緡,悉為補之。蠲黃、池酒息六十餘萬貫,三縣秋苗畸零萬五千餘石,夏稅畸零綢帛四千五百餘匹、絲七百餘兩、綿一萬三千餘兩、麥二千餘石。郡有平糴倉,以米五千石益之,又以緡錢二十六萬創抵庫,歲收其息以助糴本。召入對,權工部侍郎。
時丁大全與宋臣表裡濁亂朝政,子才累疏辭歸。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為記曰:「白之斥,實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報脫靴之憾也。力士方貴倨,豈甘以奴隸自處者。白非直以氣陵亢而已,蓋以為掃除之職固當爾,所以反其極重之勢也。彼昏不知,顧為逐其所忌,力士聲勢益張,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後分提禁旅,蹀血宮庭,雖天子且不得奴隸之矣。」又寫力士脫靴之狀,為之贊而刻諸石。屬有拓本遺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訴於帝,乃與大全合謀,嗾御史交章誣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饋遺過客為入己,降兩官,猶未已。帝疑之,密以槧問安吉守吳子明,子明奏曰:「臣嘗至子才家,四壁蕭然,人咸知其清貧,陛下毋信讒言。」帝語經筵宮曰:「牟子才之事,吳子明乃謂無之,何也?」眾莫敢對,戴慶炣曰:「臣憶子才嘗繳子明之兄子聰。」帝曰:「然。」事遂解。蓋公論所在,雖仇讎不可廢也。未幾,大全敗,宋臣斥,誣劾子才者悉竄嶺海外,乃復子才官職,提舉玉隆萬壽宮。
帝即欲召子才。會似道入相,素憚子才,又憾草詔事,僅進寶章閣待制、知溫州;又嗾御史造飛語目子才為潛黨,將中以危禍。上意不可奪,遂以禮部侍郎召,屢辭,不許。乃賜御筆曰:「朕久思見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為我強起。」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見帝乃供職;子才至北關,請內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見,大說,慰諭久之。
時似道自謂有再造功,四方無虞皆其力,故肆意逸樂,惡聞讜言。子才言:「開慶之時,天下岌岌殆矣,今幸復安。不知天將去疾,遂無復憂耶?抑順適吾意,而基異時不可測之禍也。奈何懷宴安以鴆毒,而不明閑暇之政刑乎!忠厚者,我朝之家法也。乃者小人枋國,始用一切以戕其脈,今當反其所為,奈何愈益甚乎!」謂「宜悉取祖宗所以待士愛民、祈天永命者循而行之」言:「議者國之元氣也。今言及乘輿,尚見優假,事關廊廟,忿怒斯形,朝政之闕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達乎?」帝曰:「非卿不聞此言。」宣坐賜茶,問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裡疾苦對,帝顰蹙久之,即兼侍讀,尋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宋臣有內侍省押班之命,舉朝爭之不能得。子才入疏,詰朝,帝出其疏示輔臣,皆曰:「子才有憂君愛國之真,無要譽沽名之巧。」擢權禮部尚書。祀明堂,子才為執綏官,帝問漢、唐文物,占對詳贍。時士大夫小迕權臣,輒竄流,子才請重者量移,輕者放還。兼直學士院,前是儤直多以疾免,子才始復舊制,帝賜詩褒賞。每直,輒召對內殿,語至夜分,或就賜酒果。
兼給事中,彗星見,應詔上封事,請罷公田,更七司法。正為尚書,力辭,不許。升修國史、實錄院修撰。徐敏子以星赦量移,似道惡其為潛所用,諷後省繳之,子才不可。葉李、呂宙之等上書攻似道,似道怒,欲殺之,以它事下天府獄。子才請宥之,又遺書似道,似道復書辭甚忿,徑從天府斷遣,不復以聞,蓋懼子才再有所論駁也。
度宗在東宮,雅敬子才,言必稱先生。即位,授翰林學士、知制誥,力辭不拜,請去不已。進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贈四官,官其後二人。
子才事親甚孝。弟子方客死公安,挾其柩葬安吉。女弟在眉山,拔其家於兵火,致之安吉。在吉州,文天祥以童子見,即期以遠大。所薦士若李芾、趙卯發、劉黻、家鉉翁,後皆為忠義士。平江守吳淵籍富民田以千餘畝遺子才,皆即之。身後家無余貲,賣金帶乃克葬。有《存齋集》、內制外製、《四朝史稿》、奏議、經筵講義口義、《故事四尚》、《易編》、《春秋輪輻》。子巘,大理少卿。
❼ 湯顯祖的生平事略
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湯顯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原居臨川文昌里(今臨川文昌橋東太平街湯家山),後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內有攬秀樓、清遠樓、毓靄池、金柅閣等),故又自號清遠道人,晚年又號繭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湯懋昭,字日新,博覽群書,精黃老學說,善詩文,被學者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為明嘉靖年間著名老莊學者、養生學家、藏書家,重視家族教育,為弘揚儒學,他在臨川城唐公廟創建「湯氏家塾」,並聘請江西理學大師羅汝芳為塾師,課教宗族子弟,生子湯顯祖、湯儒祖、湯奉祖(湯鳳祖)、湯會祖、湯良祖、湯寅祖;伯父湯尚質酷愛戲曲,還從事過戲曲活動,母親自幼熟讀詩書。
雖然湯懋昭、湯尚賢父子門派不同,但均是滿腹經綸的學者,祖輩的認真求學的態度,在湯顯祖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湯顯祖天資聰慧,從小受家庭熏陶,勤奮好學。5歲時進家塾讀書,12歲能詩,13歲(嘉靖四十一年)從徐良傅學古文詞,14歲便補了縣諸生。21歲中了舉人。按他的才學,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是,跟隨整個明代社會一起墮落的科舉制度已經腐敗,考試成了上層統治集團營私舞弊的幕後交易,成為確定貴族子弟世襲地位的騙局,而不以才學論人。萬曆五年(1577)、萬曆八年(1580)兩次會試,當朝首輔張居正要安排他的幾個兒子取中進士,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作陪襯。他打聽到海內最有名望的舉人無過於湯顯祖和沈懋學等人,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籠絡他們。聲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許顯祖等中在頭幾名。以宰相之威勢,加以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誘惑,沈懋學等出賣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湯顯祖卻潔身自好,一無所動。他雖然並不反對張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憎惡這種腐敗的風氣,因而先後兩次都嚴峻地拒絕了招攬。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湯顯祖名落孫山。而且,在張居正當權的年月里,他永遠落第了。但因此,湯顯祖卻以高尚的人格和潔白的操守,得到海內人士的稱贊。張居正死後,張四維、申時行相繼為相,他們也曾許他以翰林的地位拉顯祖入幕,顯祖都拒絕了。34歲,湯顯祖以極低的名次中了進士,布滿荊棘的仕途從此開始。他先在北京禮觀政(見習),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住七年。自永樂以來,南京是明朝的留都。雖各部衙門俱全,實際上毫無權力,形同虛設,太常寺尤為其中的閑職。有人詠之於詩曰:「印床高閣網塵紗,日聽喧蜂兩度衙。」其閑寂可想而知。然而,當時南京卻是文人薈萃之地,詩文家不論,即戲曲家,前後就有徐霖、姚大聲、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諸名家。湯顯祖在此,一面以詩文、詞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學問,作書中蠹魚。雖至夜半,書聲琅琅不絕於口。別人問他:「老博士何為嗜書?」答曰:「吾讀書不問博士非博士。」這種恬淡自得的生活正同因投靠張居正而終於在這時被嚴加處分的文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留都也不太平。這里正進行著文學思想的激烈斗爭。早在嘉靖時代,文壇上就盛行著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倡導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萬曆期間,以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步其後塵,有加無已。風氣所及,一時有所謂前五子、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末五子之類。其中王世貞不僅有才能,而且有地位和勢力。萬曆十一年(1583),他以應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後在這里為刑部侍郎、尚書,地位顯赫。士大夫趨之若鶩。許多人奔走在他門下。他的片言只語,便可「翕張賢豪,吹噓才俊」,儼然為文壇盟主。可是,湯顯祖是一個尊重文學而不屈服於權勢的人,他重創新而反對復古,他注意汲取古代一切優秀的文學遺產而不為復古派所規定的范圍所局限。他的文學思想和旨趣與王世貞輩大相徑庭。因此,他雖與王世貞同在南都,且又為王世貞之弟世懋的直接下屬,卻不願與王氏兄弟相往還。他寫信給朋友說:「無與北地諸君接逐之意,北地諸君亦何足接逐也。」更有趣的是,湯顯祖為揭露文學復古派的真面貌,還約了友人把李夢陽、李攀龍、王世貞的詩文拿來解剖,劃出他們詩文中模擬、剽竊漢史唐詩的字句,塗塗抹抹,一一作俎上之論。王世貞知道後,也無可如何,啞然失笑而已。這表明,湯顯祖不僅不以權勢是從,而且當復古文學思潮籠罩海內時,他有主見,有特識,決不隨波逐流。這不是說湯顯祖有一種先天性的反抗性格,這實際上是他接受古代優秀的文化思想、特別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接受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反理學、反傳統、反專制的思想影響的結果。明代中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哲學上,出現了王艮、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離經叛道的思想家。他們的觀點雖不盡相同,但都以掀翻天地的雄心,赤手縛龍蛇的氣概,痛斥口談道德而心存富貴的偽君子,並以「非聖無法」自命。在思想文化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湯顯祖早年就做了羅汝芳的學生,自小跟他學道,讀「非聖之書」。後來又與激進的禪宗大師紫柏交朋友,尤其敬仰激進的思想家李贄,讀其《焚書》,十分傾慕。他說:「如明德先生者(汝芳),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紫柏)之雄,聽以李百泉(贄)之傑,尋其吐屬,如獲美劍。」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學上的反抗性和斗爭性,也被人稱之為「狂奴」。這樣,他不僅在品格上不願與專制的統治者同流合污,而且在政治上鋒芒畢露。
萬曆十九年(1591),湯顯祖在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嚴詞彈劾首輔申時行和科臣楊文舉、胡汝寧,揭露他們竊盜威柄、貪贓枉法、刻掠飢民的罪行,疏文對萬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擊。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聖旨就把湯顯祖放逐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為典史。一年後遇赦,內遷浙江遂昌知縣。在遂昌,他「去鉗剭(殺戮),罷桁楊(加在腳上或頸上以拘繫囚犯的刑具),減科條,省期會」,建射堂,修書院。有時下鄉勸農,常年則與青衿子秀切磋文字。這種古循吏的作風,終於使浙中這塊僻瘠之地大為改觀,桑麻牛畜都興旺起來。也許湯顯祖是把這里當作他的理想王國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監獄中的囚犯回家過年,元宵節讓他們上街觀燈,為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一無顧忌。這使他的政敵終於抓住了把柄,待考核官員的時機一到,他們就出來暗語中傷。湯顯祖自然知道有人想趕走他。萬曆二十六年(1598),聽說朝廷將派稅使來遂昌擾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別人攻擊,給吏部遞了辭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揚長而去,回到家鄉。後來,吏部和都察院以 「浮躁」為由正式給他一個罷職閑住的處分時,他棄此敝履早過三年。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於羅汝芳,羅是泰州學派王艮的三傳弟子,這一學派承繼了王守仁哲學思想中的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加以發展,又稱「左派王學」。這個學派抨擊程朱理學,懷疑封建教條,反對束縛個性。萬曆年間左派王學的最突出代表人物是李贄。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復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中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湯顯祖離遂昌任後,曾在臨川和李贄相見。李在獄中自殺後,湯顯祖作詩哀悼。他還推崇反理學的達觀(紫柏)禪師,稱李贄和達觀是一「雄」、一「傑」,認為「尋其吐屬,如獲美劍」。他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湯顯祖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揭露腐敗政治、反對程朱理學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
湯顯祖一生蔑視封建權貴,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貧,不肯與郡縣官周旋。這種性格作風使他同講究厲行氣節、抨擊當時腐敗政治的東林黨人顧憲成、鄒元標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這樣「耿介」或「縱誕」的人物。湯顯祖的這種性格特點在作品中也有明顯反映。《明史》記他「意氣慷剴」,「蹭澄窮老」,這評語頗能概括其生平之要。
湯顯祖晚年思想比較消極,這同他潛心佛學有關,也同他辭官後長期置身於政治斗爭之外有關。他自稱「偏州浪士,盛世遺民」,說「天下事耳之而已,順之而已」。後又以「繭翁」自號。
湯顯祖所處的時代,文壇為擬古思潮所左右,繼承「前七子」的「後七子」聲威機盛。湯顯祖21歲時,「後七子」首領李攀龍已去世,但另一首領王世貞繼續為文壇盟主,且「獨操柄二十年」。湯顯祖於青年時期即批評「前七子」的李夢陽、「後七子」的李攀龍、王世貞,指摘他們作品中「增減漢史唐詩字面處」。後更抨擊「李夢陽以下」諸人作品「等贗文爾」,並尖銳地說:「贗者名位頗顯……其文事關郭體,得以冠玉欺人。」「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根本缺陷是一味摹擬前代作品的永字、造句,乃至改頭換面,剽竊前人詞句。湯顯祖認為「漢宋文章,各極其趣」。他還強調文章之妙在於「自然靈氣」,不在步趨形似之間。他的這些主張對後來高揭反擬古旗幟的公安派有一定影響。可以說,在反擬古派過程中,湯顯祖是從李贄、徐渭到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之間的重要人物。湯顯祖詩作,早年受六朝綺麗詩風的影響,為了對抗「詩必盛唐」,後來寫詩又曾追求宋詩的艱澀之風,他的這些創作實踐並不足以和擬古派相抗衡。湯顯祖的古文長於議論,頗有特色。他的書信寫得很富感情,文筆流利,為後人所推崇。他還長於史學,修訂過《宋史》,惜未完稿。
2015年4月4日我國發行《中國古代文學家》郵票,其中第一枚就是湯顯祖
❽ 介紹幾個好聽的長篇有聲小說(恐怖、探險……
1、身後有眼-作者月千里,很老的恐怖小說了,文筆通暢,情節合理。
2、地獄公寓-作者黑色火種,與其前作《異悚》一樣,都是真正存在詛咒厲鬼的恐怖小說,絕無人為裝鬼的成分。在起點中文站發表,於2012年底完結並出版。
3、七月十四-作者徐霖,年薪50萬元但要求是農歷七月十四齣生的男孩。這個詭異的招聘信息轟動全城。當林子健不顧女友的百般反對,成功應聘進入SHU公司,卻意外發現這間公司隱藏著種種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個棺材般的黑木櫃,五個鑲著不同照片的骨灰盒,其中一個竟然掛著林子健的照片……這是一家什麼公司?到處是殺繆和陰謀?林子健感覺自己掉進黑暗陷阱,危機重重,一個個身份莫測的同事,一個個匪夷所思的事件相繼登場,離奇招聘事件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暮光之下,林子健深知探索真相的凶險,恐怖,但他別無他路
4、宜昌鬼事-作者蛇從革,流行於天涯論壇的短篇鬼故事集,如《殯儀館》、《三游洞痴情戀人》、《墓地笳聲》等,都是幾十年來在宜昌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
5、民調局異聞錄-作者爾東水壽,天生陰陽眼的特種兵沈辣在雲南邊境抓捕毒梟任務中,遭遇恐怖狀況,古滇國神秘的山洞內,遠古祭祀的干屍紛紛復活,向他們瘋狂攻擊,沈辣小隊幾乎全軍覆沒。
危機時刻,一個叫「吳勉」的神秘白發男子忽然出現,將沈辣以及當地稽毒警孫德勝救出。
雲南「干屍」事件後,沈辣同孫德勝被調入一個叫「民俗事物調查研究局」的神秘機構,從此開始了一系列離奇而又刺激的「靈異」故事。
http://www.haokan5.com/top/7_2.html 這里有
❾ 湯顯祖的戲曲思想(文學批評史范圍)
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湯顯祖從小聰明好學,「童子諸生中,俊氣萬人一」,湯顯祖十四歲便補了縣諸生。二十一歲中了舉人。按他的才學,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是,跟隨整個明代社會一起墮落的科舉制度已經腐敗,考試成了上層統治集團營私舞弊的幕後交易,成為確定貴族子弟世襲地位的騙局,而不以才學論人。萬曆五年、八年兩次會試,當朝首輔張居正要安排他的幾個兒子取中進士,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作陪襯。他打聽到海內最有名望的舉人無過於湯顯祖和沈某等人,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籠絡他們。聲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許顯祖等中在頭幾名。以宰相之威勢,加以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誘惑,沈某等出賣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湯顯祖卻潔身自好,一無所動。他雖然並不反對張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憎惡這種腐敗的風氣,因而先後兩次都嚴峻地拒絕了招攬。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湯顯祖名落孫山。而且,在張居正當權的年月里,他永遠落第了。但因此,湯顯祖卻以高尚的人格和潔白的操守,得到海內人士的稱贊。張居正死後,張四維、申時行相繼為相,他們也曾許他以翰林的地位拉顯祖入幕,顯祖都拒絕了。
三十四歲,湯顯祖以極低的名次中了進士,布滿荊棘的仕途從此開始。他先在北京禮部觀政(見習),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住七年。自永樂以來,南京是明朝的留都。雖各部衙門俱全,實際上毫無權力,形同虛設,太常寺尤為其中的閑職。有人詠之於詩曰:「印床高閣網塵紗,日聽喧蜂兩度衙。」其閑寂可想而知。然而,當時南京卻是文人薈萃之地,詩文家不論,即戲曲家,前後就有徐霖、陳大聲、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諸名家。湯顯祖在此,一面以詩文、詞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學問,作書中蠹魚。雖至夜半,書聲琅琅不絕於口。別人問他:「老博士何為嗜書?」答曰:「吾讀書不問博士非博士。」這種恬淡自得的生活正同因投靠張居正而終於在這時被嚴加處分的文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留都也不太平。這里正進行著文學思想的激烈斗爭。早在嘉靖時代,文壇上就盛行著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倡導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萬曆期間,以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步其後塵,有加無已。風氣所及,一時有所謂前五子、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末五子之類。其中王世貞不僅有才能,而且有地位和勢力。萬曆十一年(1583),他以應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後在這里為刑部侍郎、尚書。地位顯赫。士大夫趨之若鶩。許多人奔走在他門下。他的片言只語,便可「翕張賢豪,吹噓才俊」,儼然為文壇盟主。可是,湯顯祖是一個尊重文學而不屈服於勢力的人,他重創新而反對復古,他注意汲取古代一切優秀的文學遺產而不為復古派所規定的范圍所局限。他的文學思想和旨趣與王世貞輩大相徑庭。因此,他雖與王世貞同在南都,且又為王世貞之弟世懋的直接下屬,卻不願與王氏兄弟相往還。他寫信給朋友說:「無與北地諸君接逐之意,北地諸君亦何足接逐也。」更有趣的是,湯顯祖為揭露文學復古派的真面貌,還約了友人把李夢陽、李攀龍、王世貞的詩文拿來解剖,劃出他們詩文中模擬、剽竊漢史唐詩的字句,塗塗抹抹,一一作俎上之論。王世貞知道後,也無可如何,啞然失笑而已。這表明,湯顯祖不僅不以權勢是從,而且當復古文學思潮籠罩海內時,他有主見,有特識,決不隨波逐流。
這不是說湯顯祖有一種先天性的反抗性格,這實際上是他接受古代優秀的文化思想、特別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接受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反理學、反傳統、反專制的思想影響的結果。明代中期,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在哲學上,出現了王艮、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離經叛道的思想家。他們的觀點雖不盡相同,但都以掀翻天地的雄心,赤手縛龍蛇的氣概,痛斥口談道德而心存富貴的偽君子,並以「非聖無法」自命。在思想文化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湯顯祖早年就做了羅汝芳的學生,自小跟他學道,讀「非聖之書」。後來又與激進的禪宗大師紫柏交朋友,尤其敬仰激進的思想家李贄,讀其《焚書》,十分傾慕。他說:「如明德先生者(汝芳),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紫柏)之雄,聽以李百泉(贄)之傑,尋其吐屬,如獲美劍。」形成了他政治上、文學上的反抗性和斗爭性,也被人稱之為「狂奴」。這樣,他不僅在品格上不願與專制的統治者同流合污,而且在政治上鋒芒畢露。萬曆十九年(1591),湯顯祖在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嚴詞彈劾首輔申時行和科臣楊文舉、胡汝寧,揭露他們竊盜威柄、貪贓枉法、刻掠飢民的罪行,疏文對萬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擊。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聖旨就把湯顯祖放逐到雷州半島的徐聞縣為典史。一年後遇赦,內遷浙江遂昌知縣。在遂昌,他「去鉗剭(wú,殺戮),罷桁(héng)楊(加在腳上或頸上以拘繫囚犯的刑具),減科條,省期會」,建射堂,修書院。有時下鄉勸農,常年則與青衿子秀切磋文字。這種古循吏的作風,終於使浙中這塊僻瘠之地大為改觀,桑麻牛畜都興旺起來。也許湯顯祖是把這里當作他的理想王國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監獄中的囚犯回家過年,元宵節讓他們上街觀燈,為實施自己的政治主張一無顧忌。這使他的政敵終於抓住了把柄,待考核官員的時機一到,他們就出來暗語中傷。湯顯祖自然知道有人想趕走他。萬曆二十六年(1598),聽說朝廷將派稅使來遂昌擾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別人攻擊,給吏部遞了辭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揚長而去,回到家鄉。後來,吏部和都察院以 「浮躁」為由正式給他一個罷職閑住的處分時,他棄此敝履早過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