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生有哪些必讀長篇小說
子夜
雷雨
② 推薦一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小說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易中天品三國>
<於丹講論語>
總之有很多都是不錯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嘛!多讀書,讀好書便是了!
③ 推薦一本書
《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
這是一本散文集,收集了好多作家的作品,人生感悟,生活體驗,很值得去看看,會有所收獲的
④ 高中閱讀書籍推薦書目
高中閱讀書籍推薦書目
1、《論語譯注》 李申編 中華書局 2000年8月第1版
她蘊涵了孔子豐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廣泛的內容中流淌著仁愛的人文關懷,言簡意賅的語言,給人以深刻的啟迪。二千多年來,浸潤濡染著人民的道德、心理,對中華民族起著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2、《三國演義》 羅貫中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以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經,以各具風採的戰爭為緯,作者構繪了群雄逐鹿全景式的歷史畫卷。「智」的諸葛亮、「義」的關羽、「奸」的曹操······鮮活的浮雕式的人物家喻戶曉。錯綜的形勢、睿智的計謀、成功的戰例,打造了我國最傑出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3、《西遊記》 吳承恩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0年5月第2版
她創造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天上地下、龍宮冥府,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領。孫悟空是中國的超人。情節生動,奇幻曲折,表現了大膽的藝術想像力。
4、《水滸傳》 施耐庵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年8月第2版
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人物描繪了壯麗的農民起義的歷史畫卷。它首開長篇英雄傳奇的先河,民間文藝演繹它的故事不計其數。央視首播《水滸傳》時,幾乎萬人空巷便有力佐證了它在人民群眾中的強大魅力。
5、《紅樓夢》 曹雪芹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長篇小說,它透過賈寶玉、林黛玉至純的情窗展現了廣闊而豐富的社會生活,描繪了生動而鮮明的人物形象。它博大精深,成就巨大,很多人孜孜以求,終身研究,其研究專著汗牛充棟,在國際上形成了「紅學」。不讀《紅樓夢》,你就不會了解中國文學。
6、《魯迅作品精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是一座高聳的豐碑。他的小說不但寫出人物的「血肉」,而且表現了「靈魂的深」。瘋狂而且清醒的「狂人」、「精神勝利法」的阿Q、帶著滴血的靈魂走向地獄的祥林嫂······
他是中國現代雜文的開拓者,形成生動形象、尖銳潑辣的「魯迅風」。走進魯迅,就能感受豐富的精神世界,就會感悟「民族靈魂」的真諦。
7、《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0年4月第3版
《子夜》被瞿秋白譽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吳蓀甫以第一位民族資本家的形象邁上中國文壇。闊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復雜的矛盾、跌宕的情節、細致的筆觸,充分顯示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洞察力和深厚的藝術功力。
8、《家》 巴金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9月第3版
中國現代文學館大門上有一個巨大的凹雕手印,象徵著一隻巨靈之掌開啟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大門。這個手掌印就是巴金先生的。這一殊榮標明了巴金先生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為她爭得這一聲譽的便是他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
這部小說1933年出版單行本後,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先後出過30多版,銷售數萬冊。新中國成立後三次被改編拍攝成電影。小說激情澎湃、坦率熱烈,激動了許多青年追求新生活的心。
9、《駱駝祥子》 老舍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5年1月第1版
這是中國現代作家首次將筆觸扎扎實實地投入城市貧民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作品從社會、心理、文化的層面上展示了古皇城根下層勞動者的生活、趣味和理想。
它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城市平民的藝術形象,豐富了現代文學的人物畫廊。純正的京味語言、濃烈的民族風格會使你領略「人民藝術家」的精彩。
10、《圍城》 錢鍾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年2月第2版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是學者錢鍾書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這更是一本睿智的書,顯示給我們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是怎樣看人生,又是怎樣用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觀」與「感」的。
圍在城裡的想沖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難道僅僅是婚姻嗎?
⑤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
⑥ 高中生如何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加強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愛讀書
如果不愛讀書,連書都看不下去,怎麼能理解文章的含義呢?
所以一定要培養自己愛讀書的習慣,這不是能力,就是一種習慣。
如果說你真的就是不愛讀書,並且也要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我下面會說。
2、會讀書
讀書不記憶,等於白讀。
a) 記形
這里的記形不是單純的說背誦,當然,你要是真能過目不忘,背個幾百本名著,那不管是對閱讀理解,還是對寫作,都大有裨益。
詩聖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但我們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特異功能的。所以我們退而求其次,要學會復述全文大概的意思。這就是在幫你將整本書再捋一遍,多復述幾遍,全書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掌握全書的意思是了解全文整體框架,這樣的練習使你能快速抓取閱讀理解全文的意思,在考試中有很大的幫助。
b) 記神
內容不記得,那就記神。什麼是神,就是這個文章要傳遞給讀者的思想、情感、意識,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等等。總之,這是一種「道」,不是「術」。
神記多了,大部分考試文章的套路其實都差不多,作者所想表達的含義就呼之欲出了。
c) 記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對讀書筆記最好的詮釋。時刻寫下自己對於書中意思的理解,對作者思想的共情,不斷地訓練自己跟著作者的感覺走。訓練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與作者「神交」。當你看到一篇文章,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那就說明你真的看進去了。
3、讀好書
許多人書讀得不少,也記得這個那個情節;但閱讀水平、寫作水平仍十分堪憂。基本上原因就一個:
質量較低的書讀得太多,大家名譯、經典名著讀得太少。
天天吃饅頭,或者天天吃洋快餐,要不就是瘦骨嶙峋,要不就是腦滿腸肥,就沒個健康的樣子。健康的食物才能給人提供均衡的營養,才能幫助人更快地成長。
好書目錄網上很多,要注意就是得選擇甄別。
不是所有的好書都適合你,比如你非給一年級小朋友看《紅樓夢》,他肯定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是吸收糟粕的可能性大,還不如不看。
所以具體看什麼書,得看你的年齡和興趣。
另外,首先考慮中文書,外國文學受翻譯的影響,質量參差不齊,且不利於漢語語感的形成,不推薦。
最後
填前面的坑。
如果說你真的就是不愛讀書,並且也要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怎麼辦呢?
就題論題,多做閱讀理解。看答案,記答案,靠數量變質量。
閱讀理解為什麼不容易拿高分,因為本來一篇文章,大家見仁見智,理解不同是很正常的。可考試不行,它有標准答案。
兩個選擇,一是你寫你自己認為對的,但拿不了高分;二是昧著良心寫標准答案,可以拿高分。你選哪個?
答題是有一定套路的,掌握了套路,就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
⑦ 高中語文閱讀理論知識點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一般通用參考答案:
點:答題要點(寫法、內容、結構)
面:與要點有關的文章內容
書:書寫
序:答題有條理
⑧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題技巧
要做好高中語文閱讀,首先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整理歸納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練習掌握一下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海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建議去練習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幫助較大。閱讀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閱讀答題正確率,還需要平時多練習,最好能給自己規劃一下時間,每天或兩天練習一篇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類型的都要有,這樣才不會導致眼高手低。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具體技巧,分別舉例如下幾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⑨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結尾寫她在觀眾席上鼓掌,揭穿謎底,使事故情節完整,又表現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題。又如《雪夜》開頭結尾都寫雪花飄舞,渲染凄涼氣氛,暗示了人物命運。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書法家》。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解題技巧1、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2、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命題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命題角度(三)·環境常見題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環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題角度(四)·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解題模式:(1)梳理文章結構。(2)概括內容主旨。(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題的概括: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抓住小說的文體特徵,也就抓住了小說命題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在應考時要充分認識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在任何一點上設置問題,都可以聯繫到其他另外兩點,特別是人物與情節之間。 一、把握故事情節。分析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節是分析人物的前提。故事情節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為塑造人物服務,體現人物的某種性格征;表現作者對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種特定情感;二為推動情節發展服務,造成情節的起伏,創造懸念,更引人入勝或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三是為表現小說的主題服務;四是前後照應;五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六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然後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3、概括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對事件的完整敘述,其一,我們一般按照何時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描寫,來塑造鮮明而獨特的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傾注在人物上的愛憎感情,同時要注意到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關系。(一)人物形象常見題型: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1、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以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側面等描寫為切入點來分析方法並點出其作用,常用語就是「通過以上描寫,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某某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某某情感。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要全文閱讀,首先看文中有無對其人性格特徵直接概括的詞語,如樂觀向上,自私等;然後要根據針對其人的描寫和情節,來概括人物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在答題時要對性格特徵進行歸類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對內與對外分開,正面與反面分開,前期與後期分開等。概括人物形象題與概括性格特徵類似。不過人物形象試題在答題模式上常採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後在分詞在文中找到體現點。小說塑造了一個(或A是一個)abcd的人物形象。「……」可見其a;「……」可見其b;3、對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本題一般情況下屬於主觀開放性題目,6分,很能拉開差距。對此,一般可從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分析人物時還要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過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對立雙方的矛盾沖突,來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在回答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態度。然後結合小說情節、人物描寫來分析觀點。三、分析環境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常見類型: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對於環境描寫的作用,我們可從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⑥象徵暗示作用。⑦對比烘托,也叫比襯。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說主題。⑨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審美愉悅。對於要求「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一定要明確寫作對像或主體,充分利用寫作技巧,力爭語言生動形象,要符合小說整體的氛圍特點。四、挖掘作品主題。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主題思想常見題型: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結局,矛盾雙方的結局;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⑤注意從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角度給小說定性,是悲劇性的、喜劇性的還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五、捕捉精妙技巧。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主要有三種:①文中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或者說表達技巧、藝術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這就需要考慮到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或句式靈活,富於變化)、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用詞准確而形象(特別注意動詞的使用)、詞語豐富而多樣、語言幽默風趣或清新自然質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動;使讀者能感受到哪些藝術審美情趣。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①表達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後變化的對比照應。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特別注意,如果是對景物的描寫,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B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描寫角度;C常見技巧的使用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六、小說題目有什麼作用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七、小說的語言常見題型: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此時一定要充分理解詞語的本來義和其在文中的臨時義,結合作者情感和主題來分析,此時該詞的意義。如「我將吞咽這大好春色」,吞咽就應該是指盡情欣賞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詞語(句子),使用了……手法,寫了……,表現了……3、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答題句式與詩歌鑒賞同。註:與題目照應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⑩ 《根》的介紹
二十年前,當《根》風靡美國的時候,它是被列在「非小說類暢銷書」中的。
1977年4月,美國國家書籍獎金委員會把歷史特等獎授予了《根》,以表彰這部「非
虛構的歷史作品」。但是它二十年來在全世界的流傳表明,讀者們通常並不是把
《根》當作一般意義的歷史來閱讀,他們更多的是沉浸在對《根》所描述的家族命
運的關切之中,為它深刻的主題、活生生的形象和豐富的情感所打動。《根》更應
該是一部文學作品,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雖然作者信誓旦旦地說他怎樣在塵封
的故紙堆中尋找歷史的線索、書中的人物怎樣是他的爺娘祖奶奶,這些都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歷史真實性是融合在它的藝術價值之中的。
因此《根》應該進入世界文學名著的行列。
強調《根》是文學作品,並不意味我們貶低它的歷史含量和認識價值,恰恰相
反,形象大於思想,正是它的藝術再現,使讀者們更深刻地認識了美國黑人乃至美
國的一段歷史。
回顧美國文學,以最敏感的黑人問題為題材的作品已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類別,
據說其中是《湯姆大伯的小屋》、《飄》和《根》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其實,
前兩部作品還不能和《根》相比,完全以黑人的生活為主要情節且以黑人為主人公
的作品,《根》是有開創意義的。尤其它的獨特的敘述方式,「從頭道來」,從
「根」挖起,以一代一代黑人的命運,以他們的苦難和追求,雄辯地展示了主題,
賦予了《根》以史詩的光輝。
《根》挖掘了一條美國黑人之根。這條根開始在1750年早春,西非甘比亞河上
的嘉福村。這是作者所稱由他上推七代的祖先降生之地,這條根也是所有美國黑人
之根的代表和象徵。請看康達·金特從出世到被白人奴販即「土霸」擄掠去之前,
那一段非洲部落的生活是多麼淳樸和諧。那播種和豐收季節的歌舞與祈禱、篝火前
的長老議事會、森林中的男子成年典禮……這一切都顯示著他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是優雅自如的,是和諧的;而那晨霧盪漾的肯必·波隆河上,獨木舟劃破了平靜的
水面,驚醒了狒狒,驚散了野豬,林間百鳥鳴囀,河上蒼鷺齊飛……這又是一個多
么和諧的自然環境!人們常說應該以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來檢測一
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應該看到,康達·金特的民族決不是野蠻的。野蠻的是把他們
當獵物擄掠去的白人「土霸」。這個後來成為美國黑人的家族的苦難史就是從康達
·金特被捕捉開始的,他們的非洲之根就從此處斷了。
曾有人批評《根》所描繪的非洲生活情景過於理想化和浪漫化了,不夠真實。
這樣的指摘其實還是一個歷史小說中「歷史」和「小說」之間關系的老問題。《根》
不是功能學派的社會人類學考察報告,它的細節應該服從它的主題和更深刻的歷史
真實。當第一代黑奴在遙遠的異鄉受盡凌辱又孤苦無告時,那隻能在夢中相見的故
土自然也就顯得和天堂一樣美好。作者所寫的是一個民族的象徵的歷史,那非洲的
根已被注入了深層的含義,是終極追求的代稱。
盡管已經有很多作品記錄了美國黑人所遭受的苦難,但讀一讀《根》仍然會使
我們的心為他們的苦難而震顫。從越洋運奴船上那些「土霸」們種種令人發指的暴
行,到美國南方種植園里無窮無盡的苦役,黑人們是生活在血淚之中。讀者不會忘
記這樣一個情節:在黑奴拍賣台上,一位黑人母親當眾摔死了自己親生的嬰兒,為
的是「你們對我所做的一切,休想再做到我孩子身上」。白人們對她做了什麼?不
必細說我們就可以想像這位母親所蒙受的必然比死亡還要慘烈可怕,以致他不惜摧
毀女兒剛剛獲得的生命,免得她再經歷母親的苦難。然而《根》更突出了美國黑人
精神上所受的虐待,那種失去了人的尊嚴而給心靈帶來的痛苦。書中反復地指出: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是從哪兒來的;而「土霸」們最惡毒之處
就是不讓黑人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風俗,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根」。因此,黑
人們無法真正得到解放。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為白人工作一千年後,你還是黑
奴。」沒有了來歷,沒有了歸屬感,黑人們只能世世代代被賣來賣去,即使在廢奴
以後,也只能是茫然的漂泊者。「我漂泊,我旁徨,蘭斯頓·休斯之語也正是代表
了這種心態。《根》就是把這種歸屬感的尋求作為己任,在一個黑人家庭七代的歷
史中開辟艱苦的探訪之路。
經過十二年的探索,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他把這一過程寫在了小說
的最後部分,增加了此書的紀實色彩。他通過祖祖輩輩口耳相傳的片言只語的非洲
話,終於找到了甘比亞河畔祖先的村落,找到了他的黑奴第一代祖先康達·金特的
來歷。
掘到這條「根」是很了不起的,也使全書的主題完成了自己的樂章。受此鼓舞,
事實上七十年代末許多美國黑人也掀起了一股尋根熱潮。但是,是不是找到了自己
祖先的村落也就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尊嚴和價值了呢?恐怕不盡如此。美國的黑人問
題是一個社會問題,而種族問題只是這個問題的標簽。找到了種族意義上的根,並
不等於找到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根。割斷黑人的民族傳統,以蒙昧壓制他們,並
不是白人統治者肆虐的主要手段,至少不是唯一手段。即使到今天,即使在一些方
面的境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即使尋到了根,美國黑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平等、
自由與解放,他們也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不過那是《根》以外的事情了。
其實《根》不僅挖掘了美國黑人之根,它也必然觸及美國白人之根。
美國是白人統治的國家,黑人是以奴隸的身份被強制送到美洲大陸的。因此白
人是主人。書中就描寫了幾位不同的主人:買下康達的約翰主人冷酷殘暴,他的哥
哥華勒主人「富有同情心而仁慈」,買下濟茜的李主人下流無恥,是十足的人渣,
墨瑞主人又似乎分外開通。然而所有這些主人--「好」主人和壞主人,都有一個
共同處,那就是一切必須按照白人的規則行事,黑人永遠只能聽任宰割,在主人面
前只能說「是」。在這個黑白分明的世界裡,就白色主人整體而言,偽善和殘暴只
是對黑人交替使用的手段。對這一點,《根》揭露得很清楚。幾個不同面目的白人
主人其實都有這一根靠奴隸制度以自肥的根。
美國的白人來自何處?他們不用探尋也知道,來自歐洲。到「新大陸」來尋發
財夢的人,大多數是走投無路而背井離鄉。他們當中冒險家、受迫害者、破產者和
賭徒有的是。在美洲這塊「充分自由」的土地上,他們的劣根性在對待有色人種時
便不再受倫理道德乃至法律的約束而得以自由地表現。因為他們的意志就是法律,
他們的慾望就是倫理。正如書中的黑人所說:「在他們成立一個新殖民地後,首先
就蓋一座法院,以通過更多的法律,然後再蓋一間教堂來證明他們是基督徒。」魯
濱孫靠火槍和《聖經》征服了星期五,美國的白人征服者也是靠這兩樣役使他們的
奴隸。當他們靠剝削黑人致富了,甚至當他們的孩子吃黑人奶媽的奶長大了,他們
仍然沒有忘記給黑人奴隸多加一條鎖鏈。書中不止一次借鱷魚和小男孩的故事嘆道:
這是一個思將仇報、弱肉強食的世界。白人對黑人是有太多的歷史欠賬,時至今日
也沒有真正解決的美國黑人問題就是蓄奴制和種族歧視的後果,也是美國的一條病
根。
美國常常以「最民主、最自由、最講人權」自詡,而《根》正是向世人揭示了
最沒有民主、最沒有自由、最沒有人權的黑人家族的歷史,它的社會認識意義與
《美國的悲劇》、《憤怒的葡萄》等美國文學史上的名篇是一致的。
《根》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在它問世之初就有頗多爭議。但是經過了二
十年時間的沖刷,它沒有淹沒在無數過眼即逝的暢銷書中,說明它具有名著的生命
力。也正因為此,它值得我們進一步指出它的不足之處。
作者把主題建立在「尋到根就尋到一切」這一觀念上,他希望黑人尋到根就尋
到了尊嚴;白人尋到根就能了解和理解黑人;天下所有人都來尋根,就能相容相通。
這只能是一個善良的願望。我們尊重這個願望,希望這個願望能促進人類的和睦相
處;但是從思想意義上說,與前人的作品相比,《根》的主題並沒有本質的突破。
所以書中的黑人們大多是在忍耐、順從和對劇變的恐懼中度過一生。當他們得到自
由,經營有成以後,自建的教堂、草地上野餐便成了他們莫大的快樂。
《根》在藝術上的成功顯而易見。它塑造的人物各有特色,即使身份相似,性
格也決不雷同。最為人難忘的自然是康達·金特和雞仔喬治。前者的剛強堅毅、後
者的聰明善良和乖巧浮浪莫不躍然紙上。幾個白人主人也描寫得栩栩如生不落俗套。
尤其是華勒主人,他有教養。仁慈、寬容,作為醫生四處救死扶傷,可是一旦他覺
得自己的規矩被侵犯就立刻變得冷酷殘忍。這個白人形象很有代表性。
作者是以寫家史的心態來創作,因此這部作品沒有小說傳統的結構方式。它大
體按照二百多年的時間順序安排情節,詳略得當,只是有關斗雞的描寫,雖然精彩
但有些沖淡主題。它的敘事質朴自如,引人入勝。它以飽滿的感情、豐富的想像力
和優美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弦,使我們讀完這本書掩卷沉思之時,會想到更多
的東西--關於「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