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紅高粱》小說節選,關於九兒被迫嫁給麻風病人那段 謝謝
九兒從家出嫁:
2.九兒家院里
圍著黃土牆的庄戶院。高高翹起檐角的破舊門樓貼著大紅喜字,五間灰瓦房的門楣上貼著大紅對聯。除此而外院內此時並無多少喜氣。
(畫外音)
「民國一十八年六月初八,是我奶奶的大喜日子。以廉價高粱釀酒發了財的燒鍋掌櫃的單扁郎許給我曾外公一頭大騾子,我曾外公答應將我奶奶嫁給他,盡管有消息說單扁郎早就染上了麻風病。」
3.九兒閨房
九兒端坐在梳妝台前,那一頭烏黑油亮的秀發如瀑布直瀉而下。
喜娘正為九兒「開臉」。一股擰成麻花狀的絲線在九兒光潔的臉上滑動著,為她颳去臉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兩條彎彎的細線。
喜娘手持梨木梳子,把九兒的一頭秀發攬在手裡,一綹綹、一節節地梳理。爾後,把梳順的頭發緊根兒扎住,挽成幾個大花,塞進黑絲絨編織成的密眼發網里,用四根銀簪子插住。
九兒任人擺布著,梳妝鏡里映出她凄美漠然的臉。
一隻枯乾的老婦人的手把一朵紅絨花插在九兒的發髻上。九兒揚起手把紅絨花取下來。在她揚手瞬間,看得見一隻沉甸甸的絞絲銀鐲子滑到小臂上。
喜娘為九兒精心修剪前額的劉海。 九兒端詳著鐲子上的蛇形花紋,麻木的心裡漾起一絲傷痛。紅絨花孤寂地落在她腳邊。
迎親的嗩吶聲、喇叭聲隱約飄來。
鏡中的九兒,霎時臉色青白。她不由自主地一手按住藏著剪刀的胸口,綳緊的乳峰隨著急促的呼吸劇烈地跳盪著。
4.九兒家內外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噼噼啪啪炸響。
大喇叭、小嗩吶引著一乘四人大轎進得院來。湊熱鬧的大人小孩擠得門樓搖搖欲墜。
花轎已停靠妥當。喜娘攙扶蓋著大紅蓋頭、身穿大紅棉襖棉褲的九兒出門、上轎。
九兒爹忙裡忙外地張羅。九兒出門時,他把一個小紅紙包塞到領頭的轎夫粗壯的大手裡,關照說:「大兄弟,一路上多照應。」領頭的轎夫余占鰲,二十啷當歲,一身轎行打扮也掩藏不住他的威武和豪勇。他接過紅包,道聲「好說」,一把揣進懷里,然後扶穩轎桿,朗聲吆喝:「起轎——」
(畫外音)
「我曾外公做夢也沒想到,他託付的這轎夫,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我爺爺。公道地說,我爺爺自己也不知道命運的安排。他是方圓百里有名的轎夫頭子,抬過的新娘子成百上千。轎夫們心裡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在路上要好好折騰一下新娘子,這就跟燒鍋上喝酒、肉鋪里吃肉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是規矩。」
5.村街
花轎穿過村街。轎夫們雙手卡腰,邁著八字步,號稱「踩街」,整齊劃一的步調顯示出一種優雅的職業風范,轎子顛動的節奏應和著吹鼓手們奏出的凄美的音樂。
看熱鬧的人們紛紛駐足。花轎過處,有幾個老婦人顫顫巍巍步出門外,搖頭嘆息,不知是為轎中人的命運惋惜,還是為自己早已逝去的青春感喟。
九兒剛嫁到單家後的一段:
第 二 章
15.單家莊街面
單家莊是一個略有北方小鎮規模的大村莊,街面雖也寂寥,隔三差五卻有幾家店鋪經營著各種營生:狗肉、雜貨、山東饅頭……街上行人稀少,但既有過往客商,也有近處村民,此時便有一個輕俏漢子挑著兩瓦罐清水從井台上拐了彎走入街道,溢出的水淅淅瀝瀝,在堅實的路面上畫出兩條線。
羅漢一手牽著毛驢的韁繩,一手攙扶著喝得腳步歪斜的九兒爹迎面走來。
(畫外音)
「新婚三日接閨女是我家鄉的風俗。那天,我曾外公在單家一直喝到太陽歪斜,才想起領我奶奶上路回家。」
九兒爹嘟嘟囔囔說:「管事的,你回——回吧,三天後,我、我一定把九兒給送、送回來……」
羅漢看看鉛雲密布的天空,賠著小心說:「要不是三天回門的規矩,這天氣,真該還歇一宿再走。」說著,他抬眼睨視了一下如蠟人般塑在驢背上的、一身鮮艷的紅綠褲褂的女主人。
九兒把毛驢的脊背夾在兩腿之間坐著。毛驢背上搭著一條碎花薄被子,脖子上栓著一副鈴鐺,一路走,一路叮啷叮啷響。九兒直腰挺胸,豐腴的臉龐微微揚著,雪白的脖子又細又長,那一大嘟嚕頭發在腦後兜著,顯得很有分量,兩彎新月般的細長眼睛旁若無人地直視前方,目光也如月色一樣清冷,透漏出一股凜然不可侵犯的矜持和傲氣。
聽見父親的嘮叨和羅漢不很放心的話語,九兒眼前晃過那個緊張地盯視了三天三夜的像窖藏的腐爛蘿卜一樣的男人,突然感到一陣惡心。她緊抿住嘴,用腳後跟一磕驢肚子,毛驢往前搶出幾步,把羅漢帶一趔趄。
16.高粱夾峙的土路
九兒爹牽著韁繩,九兒坐在驢背上,不緊不慢地在高粱夾峙的土路上走著。
土路旁,花草依舊,只是那星星點點的矢車菊開得有些老了,在彎彎的細莖上耷拉著紫的、藍的、粉的、白的腦袋。
滿地的綠高粱又長高了一截,更加擠擠挨挨,綠浪招展。
還是這條彎彎曲曲的土路,還是這片如夢如海的高粱。九兒似乎又回到了自由的天地,像困在沙灘的魚兒回到了水中。她貪婪地呼吸著高粱地里飄散出來的苦澀而清新的氣息,頓覺心曠神怡,眉眼間也漾起了一絲笑意。
九兒爹仍在不識時務地嘮叨:「雖說這女婿不怎麼爭——爭氣,可到底家、家業大……」
九兒緊蹙雙眉,一把從父親手裡奪過韁繩自己挽著,夾緊毛驢得兒、得兒朝前跑去,鈴鐺聲一陣緊似一陣。
九兒爹在毛驢後面踢踢踏踏緊追幾步,嘴裡還一勁兒數落:「你不讓女婿挨就不、不、不挨,可你舞什麼剪、剪、剪子……」
毛驢「噢噢」嘶叫一聲,仰起頭,飛跑而去,留下一串急促的鈴鐺聲在土路上顛撲滾動。九兒衣裾翻卷,如一團紅雲,在高粱的綠浪上飄過。
17.高粱地——土路
彷彿空穴來風,把高粱們吹得暈頭轉向,東倒西歪。雲聲像推磨一般旋轉著,由遠而近。終於還是下雨了。雨點很白,很稀,打在高粱葉片上,像玻璃珠,立即破碎了。九兒騎著毛驢在土路上踽踽而行,一任雨點打在她的頭上、臉上、身上、腿上。
18.土路
九兒爹站在土路中央團團轉,攏著嘴,對著四外的高粱地喊道:「九——兒,九——兒……」
無人應答,只有雨點打在高粱葉片上的沙沙聲。
Ⅱ 推薦一些小說
1.魯迅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畫出國民靈魂
2.沈從文 《邊城》《八駿圖》《看虹錄》——「鄉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 《四世同堂》《駱駝祥子》《月牙兒》——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4.巴金 《家》《寒夜》——大「家」的輓歌和小「家」的哀歌
5.錢鍾書 《圍城》——無法突圍的「城堡」
6.張愛玲 《傳奇》——普通人的「傳奇」和「傳奇」中的普通人
7.林語堂 《京華煙雲》——道家文化、個人性靈、愛情理想國
8.郁達夫 《沉淪》——從性的沉淪到國的沉淪
9.蕭紅 《呼蘭河傳》——哀婉低沉的抒情詩
10.鹿橋《未央歌》——理想詩意的大學傳說
1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一個時代女性的自白
12.路翎《財主底兒女們》——舊家庭兒女的不同選擇
13.廢名《竹林的故事》《橋》——現代田園牧歌
14.徐訏《鬼戀》——人鬼情未了
15.施蟄存《梅雨之夕》《將軍底頭》——現實和歷史的「新感覺」
16.艾蕪《南行記》——漂泊者的行吟
17.張恨水《金粉世家》——民國《紅樓夢》
18.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孤兒」的尋根之旅
19.鍾理和《原鄉人》——濃烈的原鄉情結
20.白先勇《台北人》——回望家鄉的「台北人」
21.汪曾祺《受戒》——戒不了的人性和溫情
22.林斤瀾《矮凳橋風情》《十年十癔》——溫州風情畫、文革癥候群
23. 宗璞《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野葫蘆引」)——文學中的西南聯大
24.王蒙「季節系列」長篇小說——共和國知識分子的成長史
25.張承志《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從理想主義的歌吟到宗教的皈依
26.張煒《古船》《九月寓言》《柏慧》——融入野地的行吟者
27.史鐵生《命若琴弦》——尋找光明的美麗謊言
28.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29.路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30.賈平凹《廢都》——在精神廢墟中游盪
31.陳忠實《白鹿原》——從歷史命運看人性悲劇
32.莫言《紅高粱》——高粱地上的生命張力
33.余華《活著》《兄弟》——堅忍地活著、人性的閃光和迷狂
34.霍達《穆斯林的葬禮》——走進穆斯林的心靈世界
35.王安憶《長恨歌》——上海都市的「民間史」
36.林海音《城南舊事》——舊事中的濃郁鄉愁
37.金庸《笑傲江湖》——琴劍人生
Ⅲ 小說紅高粱的結局
最後俊傑、九兒帶著重傷的占鰲和剩下的兄弟在高粱地里穿梭,九兒為了救下他們,引開鬼子,最後於鬼子同歸於盡。
余占鰲部隊經過幾場戰斗,死傷慘重,余讓俊傑帶著剩下的弟兄先撤,自己掩護大家。眼看日軍日益逼近,兄弟們都表示要和余占鰲共存亡。眾人和鬼子浴血奮戰,做好了同歸於盡的准備。
朱豪三前來增援,從戰火中救出了余占鰲等人。他讓俊傑帶著占鰲先行撤退,用自己的部隊拖住敵人。在彈盡之際,朱豪三讓小顏帶人先撤,自己則拉響了身上的炸葯,和夫人孫大腳一起英勇犧牲。
撤退的路上,九兒緊抱受傷昏厥的占鰲,盼他趕緊醒來。鬼子准備追捕余占鰲徹底把其消滅。得到消息後,俊傑帶著余占鰲和眾人向西山根據地撤退。臨走前,九兒把當年的草編戒指還給了俊傑,希望他能一直守在余占鰲身邊,帶他走正道。
俊傑、九兒帶著重傷的占鰲和剩下的兄弟在高粱地里穿梭,鬼子一路追趕,很快包圍了他們。九兒親吻並囑咐了豆官以後,悄悄離開了隊伍。
高粱地里,九兒用凄美的歌聲引開了鬼子,把他們引到一片堆放著三十里紅的地方,她摔破酒壇,把酒都倒在了高粱地上。鬼子包圍了九兒,朝她開槍,在倒下之前,九兒把火柴扔進了酒中,和鬼子同歸於盡。
熊熊的大火在高梁地上燃燒著,彷彿在訴說這片土地上充滿著生命力的傳奇故事…
Ⅳ 《紅高粱》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紅高粱》(莫言)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K13eoqaeerVXOol5HuZjg
書名:紅高粱
作者名:莫言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187
內容簡介:
《紅高粱》內容簡介:198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紅高梁》,為莫言的成名之作。《紅高粱》中創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這部《紅高梁》同時收入題材或主題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強讀者對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說,或某一方面的創作思想的了解。
莫言1985年發表《透明的紅蘿卜》,自此引起文壇關注。小說描寫了一個無名無姓的黑孩子,他堅忍地活在苦痛的現實中,以一種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強大。作品成功寫出了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外部世界。
作者簡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並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
莫言和他的作品獲得過「聯合文學獎」(台灣),「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義大利「NONINO(諾尼諾)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國內外獎項。
《蛙》是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姑姑——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在用生動感人的細節展示鄉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當代知識分子卑微的靈魂。
本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年代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
Ⅳ 紅高粱的作品鑒賞
《紅高粱》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紅高粱》小說的主題思想既張揚活得豪爽、個性解放、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又歌頌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所謂「個性解放」,指「人」的個性的解放。「人」是「靈」與「肉」,「神性」與「獸性」,「精神」與「物質」,「社會的人」與「自然的人」的統一。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與自然情慾。魯迅提出人所必需的「生存、溫飽、發展」又予以限定——呼喚感性形態的「生」的自由與歡樂;又注重「限制縱欲」,明確提出要用「理性」對自然本能進行適當的抑制與調節:「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既要求自由發展自我,又講究自我控制與自我負責,理性和非理性的互相聯系、滲透與制約。《紅高粱》既描寫與肯定了「我爺爺」余占鰲、「我奶奶」戴鳳蓮旺盛的生存本能與自然情慾、充盈的感性生命的自由與歡樂;同時,又描寫與肯定了他們的另一側面,即「社會的人」的「理性生命」。余占鰲面對劫賊的劫財劫色,目睹戴鳳蓮這一弱女子向自己求助的「亢奮的眼睛」,實難苟安,只得沖上去鏟除劫賊。他遵循的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准則。有些論者將「高粱地野合」說成是余占鰲佔有戴鳳蓮,實在冤枉。
小說的描寫很清楚:「奶奶和爺爺在生機勃勃的高粱地里相親相愛,兩顆蔑視人間法規的不羈心靈,比他們彼此愉悅的肉體貼得還要緊。」他們不僅是「感性生命」的兩情相悅,而且更是「理性生命」的兩顆反叛封建強迫婚姻之心的相通。再者,就在這個高粱地里,戴鳳蓮「六神無主,淚水流到腮邊」,向余占鰲求救地訴說:「他真是麻風。」而單家父子憑借強大的經濟勢力,置戴鳳蓮的誓死反抗與全體村民的沉默反對於不顧,實際上即將強行用麻風病菌慢性屠戮一個16歲的花季少女。你死我活,別無選擇。余占鰲清醒地看透了事態的嚴峻與緊迫,毅然先下手鏟除了這兩個企圖殺人於無聲的兇手。這不僅於情,而且於理,甚至於民間的不成文法,他的選擇都是對的。此外,余占鰲與戴鳳蓮投身於民族革命戰爭,伏擊日軍車隊,顯然既是出於對日寇的痛恨與憤慨之情,也是為了衛國保家鄉的崇高目的。《紅高粱》所描寫與歌頌的是「靈」「肉」結合、「情」「理」統一的爺爺、奶奶們的敢想、敢做、敢愛、敢恨的氣概。除了「張揚個性解放」的主題以外,也有些評論實際上認為,《紅高粱》表現的是抗日愛國的主題。例如《遊魂的復活》一文寫道:作家「只是要復活那些游盪在他的故鄉紅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於是,投身於民族革命戰爭的人民化為劉羅漢、余占鰲、奶奶、豆官等個性奇異的人物;而這些高於民族精神的人格,又融匯到特殊氛圍——那無邊無際散發著甜腥氣息的紅高粱地,成為悲壯、神聖、永恆的象徵。」這顯然即「誓死反抗日本侵略保家衛國的英雄人民永垂不朽」的形象表述。「個性解放」與「抗日愛國」這兩種主題都是頗為接近小說文本的。
《紅高粱》作品講述了余占鰲領導的游擊隊是一支理性的有目的、有組織、經過訓練的民間抗日武裝。在日本侵略軍的魔爪伸進高密東北鄉之際,「余司令樹起抗日旗」,拉起抗日的隊伍,目的明確,劍指鬼子。他請任副官擔任教官,既開展政治教育,又進行軍事訓練。「高粱紅了,東洋鬼子來了,國破了,家亡了,同胞們快起來,拿起刀拿起槍,打鬼子保家鄉」,唱出了他們衛國保家的心聲。大刀、土炮、鳥槍、老漢陽、兩支手槍與三支大蓋子槍,是他們訓練與殺敵的武器。游擊隊紀律嚴明,對余占鰲有養育之恩的叔父余大牙強奸民女,司令抑制私情,最終按照任副官的意見,將他就地正法。游擊隊堅持聯合禦侮,當余司令和冷支隊長發生爭執,戴鳳蓮說:「這不是動刀動槍的地方,有本事對著日本人使去。」余司令甚至忍辱負重地說:「誰是土匪?誰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國的大英雄。」他還教育兒子豆官要把「槍子兒先向日本人身上打」。游擊隊「連聾帶啞連瘸帶拐不過40人……擺在大路上,30多人縮成一團,像一條凍僵了的蛇」,就是這么一支隊伍,卻在一場伏擊中消滅了包括一名少將在內的日軍車隊四五十個鬼子官兵。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具有寧願戰死也要保家衛國的大無畏犧牲精神。
作品還通過敘述者「我」對爺爺奶奶們的抗日業績,或寓論於敘,或直接贊美。「我」稱贊爺爺為「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我」記敘道:爺爺1958年從日本歸來時,村裡舉行了盛大的典禮,縣長尊爺爺為老英雄,給他敬酒,說他給全縣人民帶來了光榮。「我」稱贊爺爺輩的父老鄉親們「精忠報國,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我」認為:「用鐵耙擋住鬼子汽車退路的計謀竟是我奶奶這個女流想出來的。我奶奶也應該是抗日的先鋒,民族的英雄。」「我」還寫道:「奶奶……這一擔沉重的拤餅,把她柔嫰的肩膀壓出了一道深深紫印,這紫印伴隨著她離開了人世,升到了天國。這道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榮的標志。」作家莫言說:《紅高粱》的敘述者「我」採取的「全知全能」「這種視角同時也是一種對歷史的評判態度。」這種「評判態度」既然是「歷史的」,無疑是客觀公正的、實事求是的。
小說《紅高粱》不僅張揚了個性解放,而且還頌揚了抗日愛國的頑強意志與犧牲精神。文學作品這種啟蒙與救亡的雙重主題是對五四傳統的繼承,五四學生運動與新文化運動,都是在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日益加劇,民族危機感和民族自強、自立以及救亡的歷史要求日益緊迫的時候。也正為此,五四那一代,在強調個性解放時,同時強調了自我犧牲精神。 一、敘事語言——審美還是審丑
《紅高粱》的整個符號系統就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審美范疇,其中的人物語言是粗話、臟話、野話、葷話、罵人話、調情話等粗俗污穢的鄉村用語,是典型的高密農民在說話,這種在旁人看來近乎瘋癲的語言在小說的環境中卻有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語言風格表現了作者獨特的審美趣味。
( 一) 粗俗又崇高的人物對白
《紅高粱》中的人物對白是作品的一大亮點。個性化的民間口語貫穿於故事的始終,在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中,讀者既能感受到民間口語原汁原味的「粗俗」,又能聽到粗俗背後那份源自生命底層最原始、最崇高力量的吶喊。
二段對白:
1、余司令大喊一聲:「日本狗!狗娘養的日本!」余司令一愣神,踢了王文義一腳,說:「你娘個蛋!沒有頭還會說話!」
2、「天賜我情人,天賜我兒子,天賜我財富,天賜我三十年紅高粱般充實的生活……天,什麼叫貞節?什麼叫正道?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過我,我只有按著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的十八層地獄。」
第一段對白是「我爺爺」余占鰲帶領游擊隊打日本鬼子時的幾句話河以說是臟字連篇河謂粗俗。寥寥幾句話就將一個粗野豪放、蠻橫頑強的土匪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匪氣和英雄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很難將余占鰲的臟話歸結為一種粗鄙的表現,在抗日的民族大義面前,這幾句臟話因為飽含了一個中華男兒的血性而變得真實可感、豐滿崇高。
第二段對白是「我奶奶」臨死前對這一生的總結。她敢愛敢恨敢想敢做不怕天譴不怕報應把跟「我爺爺」在高粱地里野合說成是「對自己身體做主」把和長工羅漢大爺偷情說成是「對幸福的追求」視貞節於無物視名譽為糞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奶奶」的所言所語、所作所為有悖於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對女子貞節操守的要求,是一種不守婦道的放盪表現。但從「我奶」最後的話語中,讀者全然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水性楊花、貪戀肉慾的女人在強詞奪理,而是一個大膽熱烈的女權衛士對幸福、對生命的執著追求。莫言作為一個立足於民間的作家,他筆下人物的語言充滿了泥土的氣味,在《紅高粱》中,能從人物的語言里聽到來自於底層農民特有的說話風格和特點,粗俗中顯質朴,粗俗中顯崇高,這看似矛盾的語言特點在莫言獨具匠心的敘事藝術中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二)愛憎交織的場面敘述
場面描寫一直是莫言的拿手好戲,莫言在場面描寫中喜歡使用通感,而且想像離奇大膽,語言汁液橫流,飽滿生動,給人一個更廣闊的想像世界和更復雜的感覺空間。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創作者要有天馬行空的狂氣和雄風。無論在創作思想上還是在藝術風格上,都必須有點邪勁兒。」在小說《紅高粱》中,充斥了大量的場面描寫。對高粱地的場面描寫:
1、一穗一穗被露水打得精濕的高粱在霧洞里憂愷地注視著我父親,父親也虔誠地望著它們。父親憂然大悟,明白了它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它們根扎黑土,受日精月華,得雨露滋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奶奶注視著紅高粱,在她的眼睛裡,高粱們奇橘瑰麗,奇形怪狀,它們呻吟著,扭曲著,呼號著,纏繞著,時而像魔鬼,時而像親人,它們在奶奶眼裡盤結成蛇樣的一團,又呼喇喇地伸展開來,奶奶無法說出它們的光彩了。
莫言對同一片高粱地選用了語體色彩截然相反的敘事語言。這既是作者主觀情感的宣洩又是對作品主題的側面烘托。第一個語段是「我父親」 追隨著「我爺爺」去打鬼子潞過高粱地時的所思所想。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著生機和希望而紅高粱就是這片土地永遠的主人,它們受雨露滋潤,得天地精華,世世代代生長在這里,見證了高密東北鄉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池見證了黑土地上英雄兒女保衛家園、反抗侵略的壯舉。「我父親」站在高粱地面前的思想活動,就像一個虔誠的教徒在佛祖面前朝聖、祈禱。在這段描寫中,莫言賦予了紅高粱最飽滿的靈魂和最偉大的生命。他以紅高粱作為隱喻,實際上是在謳歌像紅高粱一樣生生世世守衛著自己家園的民族英雄。在小說的結尾處,莫言這樣寫道:「謹以此文召喚那些游盪在我們故鄉無邊無際的通紅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們的不肖子孫,我願扒出我的被醬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個碗里擺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饗!尚饗!」這種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洩是對《紅高粱》主題最好的診釋,體現了作者對故鄉土地上像紅高粱一樣堅毅的人們最由衷、最熱烈的愛。
第二個語段是「我奶奶」臨死前眼中的紅高粱景象。在這里,紅高粱儼然已從上帝變成了魔鬼,它們用最醜陋的形態最惡心的聲音將「我奶奶」一步步送到了生命的終點。同樣的一片高粱地,卻出現了強烈的情感反差,這看似矛盾,但只要認真閱讀一下文本就會明白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我奶奶」是在給抗日部隊送飯的路上死於日本人的槍口之下,在莫言筆下,這片紅高粱就是埋葬「我奶奶」 的墳墓, 它們嗜血成性,丑惡骯臟,這正是對日本侵略者罪惡行徑的真實寫照。
莫言愛這片高粱地,因為它養育了一代代英勇不屈的高密子孫。恨這片高粱地,因為它見證了悲慘的歷史,浸染了人民的鮮血。這種矛盾的情感用莫言自己的話說就是:「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崛凝、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的地方。」作為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 莫言在營造美醜時,十分注重語言的誇大和張力,美就要美得徹底,丑就要丑得變形,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創作意圖得到最深刻的凸顯。小說中對紅高粱的反差描寫也是作者一貫敘事風格的集中體現。
二、敘事視角——誰在講故事
在小說《紅高粱》中作者打破了敘事視角的常規用法將多種敘事視角交替使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小說《紅高粱》主要講述的是「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愛情故事。從故事層面上看,「我」並沒有在現場直接參與到故事,並不知道「我爺爺」和「我奶奶」的心理活動。按照一般的敘事手法作者完全可以採用第三人稱外視角進行敘述然而在《紅高粱》中, 「我」不僅作為一個公開露面的敘述者,而且還成為了故事的組成部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以「我」的敘事聲音為基點,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來回穿梭。這樣的敘事視角直接把「我」帶入到了故事的語境,帶入到了歷史的現場。所以作為敘事者的「我」不僅不是局外人而且還能夠知道「我爺爺」 、「我奶奶」的言行和心理活動甚至知道一些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如「我」可以嗅到「奶奶夾襖里散出的熱烘烘的香味」,可以聽到「我奶奶」坐在花橋里「心跳如鼓」河以看到「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野合的具體細節。
從小說的內容來看,「我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死去,「我爺爺」也沒有對「我」進行直接地講述,顯然,「我」根本不可能從當事人的口中知道這些私密的事件,也不可能從其他人的口中得知。然而作為敘述者的「我」卻憑借歷史想像超越時空的界限追述了那些「我」並不在場的歷史。不僅如此,「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對他們發表評論:「我深信,我奶奶什麼事都敢幹只要她願意。她老人家不僅僅是抗日英雄,也是一個性解放的先驅,婦女自立的典範。」莫言在創作思想和藝術上受哥倫比亞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的影響很大,魔幻現實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利用「魔幻」般的視角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莫言同樣引用了這種手法,只不過把「馬貢多」換成了「高密東北鄉」從這一點來說《紅高粱》中「我」全知全能的敘事視角是作者對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借鑒和創新。但是在小說《紅高粱》中,「我」並不是從始至終都是全知全能的,在對許多場景的描寫中作者又採用了第三人稱外視角,這就由「我」在講故事變成了「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如小說的結尾處這樣寫道:父親從河堤上檢起一張未跌散的扦餅,遞給爺爺,說:「爹,您吃吧,這是俺娘擀的拤餅。」爺爺說:「你吃吧!」父親把餅塞到爺爺手裡,說:「我再去檢。」父親又檢來一張拤餅,狠狠地咬了一口。在這段描寫中,作者沒有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也沒有發表一句評論,而是跳到故事外面,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冷靜客觀地還原了當時的現場。「我父親」和「我爺爺」吃著死去的「我奶奶」擀的拤餅,並沒有流露出悲傷的神色,也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後,生死在他們眼中變得淡然。莫言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冷靜描述,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情感沖擊,這種震撼並不是作者用語言可以營造的,而是讀者在結合了自己人生經歷的基礎上的一種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縱觀整部小說,莫言在全知和限知的敘事視角中來回穿梭,在講述別人故事的同時,也在聆聽著別人講故事。限知視角的使用消解了文本中「我」的存在,給讀者以公正客觀的感覺。全知視角的使用又使「我」在故事中無處不在,彷彿是「我」在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件事情。這種看似矛盾的視角轉換使莫言不但能夠自如地掌控敘事節奏還能給讀者以足夠的想像空間,在敘述上真正做到用技而不炫技,主觀又不失公允。
Ⅵ 莫言的紅高粱講的什麼故事
《紅高粱》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
故事的主線是「我」的爺爺和奶奶,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我」的爺爺叫余占鰲,奶奶叫戴鳳蓮。
至於高密東北鄉這個地方作者對其做過如下的描述:「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同時最聖潔最齷齪,也是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愛的地方,這就是高密東北鄉。」
「我」爺爺余占鰲,他勇敢剽悍、風流倜儻,他是高密東北鄉殺人不眨眼的土匪,又是精忠報國的英雄,他所有類似於土匪的行徑幾乎都合乎最善良而單純的人性之美,因此他似匪非匪,他殺人越貨卻能得到諒解與寬恕甚至讓他的子孫為之驕傲。
「我」奶奶戴鳳蓮,做大姑娘時因為有一雙難得的小腳和姣好的面容,被擁有高粱酒作坊的財主單廷秀看重,曾外祖父為了錢財小利不惜將剛滿十六歲的戴鳳蓮嫁給了單廷秀得麻風病的獨生兒子單扁郎。
而「我」奶奶戴鳳蓮她不甘嫁給麻風病人單扁郎,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她雖然生活在封建社會,從小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工。
可她卻不亞於一個女中豪傑,她目光長遠,敢作敢當,她積極鼓勵爺爺抗日並且自己也是一位抗日的女英雄。她得到了爺爺的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我」的父親余豆官則確確實實地印證了那一句:「虎父無犬子。」麻木懦弱的晚輩們則在祖、父輩們創造的輝煌歷史面前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但同時,那明亮的光環又指引著晚輩們的回歸之路。
《紅高粱》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紅高粱》不僅張揚了個性解放,而且還頌揚了抗日愛國的頑強意志與犧牲精神。文學作品這種啟蒙與救亡的雙重主題是對五四傳統的繼承,五四學生運動與新文化運動。
都是在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日益加劇,民族危機感和民族自強、自立以及救亡的歷史要求日益緊迫的時候。也正為此,五四那一代,在強調個性解放時,同時強調了自我犧牲精神。
Ⅶ 《金浮圖》txt全集下載
金浮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轉眼間她拉了兩匹駿馬出來,薛陵這才如夢方醒,邁步迎上,幫她套好馬匹。齊茵面寒如水,用手肘撞開他,冷冷道:「上車!」
薛陵如言上車,不久,她也鑽入車廂,那控制雙馬的轡一直透伸入廂內,所以她可以在車內驅策。
馬車很快的沿著那條特別寬大的巷子駛出,一會兒就轉出庄前,鼓樂笙歌和人語喧笑之聲,飄散在夜空中,盡是昇平熱開的氣象。
但薛陵卻開始感到不安起來,他本是提得起放得下的英雄人物,面臨死亡之時,當真能把生死置諸度外,可是目下這等奇怪莫測的變故,卻反而使他心中惴惴,不住的尋思她到底打的什麼主意?現下到何處去?她為何要換上這副裝束?
還有一個疑問他不敢想的,那就是她為何肯在一個陌生年青男子面前裸露出肌膚?她此舉是無心抑是有意?
馬車很快就離開村莊,走了一程,道路越發平坦,兩旁都是高粱地,目光不能向兩側透視,薛陵暗忖這刻只要竄入高粱地內,她武功再高也毫無辦法。
齊茵好像沒有注意到他有可能逃走之事,薛陵籍著車……
別忘了採納喲
Ⅷ 莫言小說紅高粱的結局是什麼
《紅高粱》的結局:
余占鰲部隊經過幾場戰斗,死傷慘重,余讓俊傑帶著剩下的弟兄先撤,自己掩護大家。眼看日軍日益逼近,兄弟們都表示要和余占鰲共存亡。眾人和鬼子浴血奮戰,做好了同歸於盡的准備。朱豪三前來增援,從戰火中救出了余占鰲等人。他讓俊傑帶著占鰲先行撤退,用自己的部隊拖住敵人。在彈盡之際,朱豪三讓小顏帶人先撤,自己則拉響了身上的炸葯,和夫人孫大腳一起英勇犧牲。撤退的路上,九兒緊抱受傷昏厥的占鰲,盼他趕緊醒來。鬼子准備追捕余占鰲徹底把其消滅。得到消息後,俊傑帶著余占鰲和眾人向西山根據地撤退。臨走前,九兒把當年的草編戒指還給了俊傑,希望他能一直守在余占鰲身邊,帶他走正道。俊傑、九兒帶著重傷的占鰲和剩下的兄弟在高粱地里穿梭,鬼子一路追趕,很快包圍了他們。九兒親吻並囑咐了豆官以後,悄悄離開了隊伍。高粱地里,九兒用凄美的歌聲引開了鬼子,把他們引到一片堆放著三十里紅的地方,她摔破酒壇,把酒都倒在了高粱地上。鬼子包圍了九兒,朝她開槍,在倒下之前,九兒把火柴扔進了酒中,和鬼子同歸於盡。
基本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