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閱讀推薦 > 孝盡天承小說閱讀

孝盡天承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2022-11-19 11:51:37

Ⅰ 求好看的父子訓誡文 像逆風千里,煙雨江湖這樣的 最好是happy ending 一定要古代父子啊

《重生之今生無悔》
《唐門逆子》
《霽月孤鴻》 一語超然
《韶華流離》

父子sp文。
文案:
——我們的孩子,就叫慕言吧。
——若是女孩,便是容顏的顏,若是男孩,可以是言語的言。
——若是男孩,便叫慕言。
末了,當鉛華褪盡,回歸心海深處之時,他淺笑盈盈,「我叫,顏思慕。」
一如七歲那年初見時,流韻出滄海遺珠般地美好......

本文轉自晉江文學城,原文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537453%27
《半路父子》
本是至親血肉,偏偏有著血海深仇~~
一邊是宗親生父,生育之恩大如天,報仇即為家門逆子,機關算盡也終是骨肉相殘,手刃仇人等同於犯上弒親,大仇得報之日則是家破親亡之時。背叛家門、弒上弒親,且不說父親不能容他,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不罪,自己又怎能苟活於世?
一邊是舅父恩師,教養之恩深似海,不報仇則良心難安,忘恩負義之人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兩難啊兩難~~
本文轉自晉江文學城,原文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64426
《瑞玉靈簫》
他是那個以一簫揚名江湖,人道,"簫聲起,無可逃」的靈簫公子。
他是那個玉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金笸籮傾倒淋漓,千杯未醉的江湖霸主--叱吒武林的望月山莊莊主皇甫曙風。
他是那個一手打造樂熠樓神話的瑞公子。
他頑劣不羈,不慣俗禮。
他亦正亦邪,張揚放肆,可眸中卻有著一種難得的純凈。
他離經叛道,背叛家門,劍指兄長。
當誤會解開,前嫌冰釋。
他,便只是他的兒子,他們的弟弟-赫連昭瑞,赫連府上的九少爺,那個乖巧懂事,又有些無賴,愛哭怕疼的小子。

《天路 王者歸來》
星子降生時,恰逢日食,有赤星如斗,自西而墜。是福是禍?是天使還是妖孽?貴為帝子,父王卻欲除之後快。流落民間,拜於逆黨門下,遠征邊塞,更遇異國奇緣。身負原罪,註定將承擔世間一切磨難。上天之路,通向何方?滄桑歷盡,王者歸來。架空歷史的傳奇,天下大同的夢想。
《孝盡天承》
正常簡介:
無論如何都想要活下去,父親已經沒有了母親,不能再失去自己了!
……
「我知道父親不喜歡我,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孝順他!」
……
「我流著齊家的血!」
……
父債子償,母債,自然也由他來還,他心甘情願!
……
「齊越從未後悔,齊越以身為齊家之子為傲!但齊越也會守好自己的本分,請…大帥放心!」
……
「父親,您的所有顧忌里,永遠不需要有齊越!」
……

歡樂簡介:
齊越
父債子償,母債,自然也是子來償,所以,父親,您就虐我吧,誰叫母親跟別人跑了呢,怎麼樣虐起來比較舒服?

齊譽
為什麼?這是為什麼?自己要權有權,要錢有錢,要長相有長相,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那都是鑽石王老五級別的吧,為什麼會有人給我戴綠帽子?

段筱蘭
你們兩個!齊越,你給我面壁去,竟然敢任你老爸為所欲為,齊譽,你給我好好跪搓衣板,竟然虐待我兒子!氣死我了,忍辱負重我容易么?!

夢殤天涯
夢殤天下
夢殤紅豆
夢殤妖瞳
沐色顏傾

Ⅱ 明朝的歷史

可以看看小說。明朝那些事。完本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所建的封建皇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時遷都北京。

明朝初年國力比較強盛,在明朝前期極盛時,北控內蒙古,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了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衛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後來國力逐漸衰落,尤其到了後期社會矛盾尖銳,甚至激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但後來南明政權又延續了十多年,直到最後被清朝消滅。

明朝歷史

元朝末期

元朝末期,朝政腐敗,國庫也日漸空虛。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賦稅以外,還發行新鈔「至正寶鈔」並大量印製,致使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調農民和兵士十幾萬人治理黃河水患。黃河兩岸農民本已飽受災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橫遭監工的鞭打,被剋扣口糧,非常憤怒。於是,「治河」和「變鈔」就成為農民起義的導火線,導致紅巾軍起義的爆發。

明朝建立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農民起義爆發。次年,郭子興聚眾起義,攻佔濠州(今安徽鳳陽)。不久,貧苦農民出身的安徽鳳陽人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屢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器重和信任。至正十四年(1354年)郭子興病死,朱元璋執掌該部的領導權。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佔領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為應天府,然後攻下周圍一些軍事要地,獲得了一塊立足的基地。此時的朱元璋「地狹糧少」「孤軍獨守」,遠不及其他起義軍勢力,處境十分艱難。朱元璋採納了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經過幾年努力,朱元璋軍事和經濟實力迅速壯大。朱元璋先後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滅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滅張士誠,降割據浙江沿海的方國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了明朝,同年攻佔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一方面懲治貪污的官吏,即使是皇親國戚,開國功臣也不手軟。又分封皇子鎮守各地,他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是為明成祖。朱棣興建了北京城,於1421年遷都北京。其間還派鄭和七下西洋;又編纂《永樂大典》。成祖之後,又有仁宣之治。

1435年,不滿9歲的明英宗繼位,崇信宦官王振。結果導致1449年的土木之變,皇帝被瓦剌俘虜。但是在於謙的率領下,明廷另立明景帝,並發動全國軍民抗戰,打退了入侵的瓦剌軍,明朝一度復興。明孝宗弘治年間是明朝政治最為清明的時期,這位皇帝勤勉而不專制,信任大臣,內閣權力大為上升。

到了嘉靖皇帝,他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大臣嚴嵩把持朝綱,致使政治腐敗,財政出現危機,以至海瑞稱「嘉靖嘉靖,家家皆盡」。

萬曆年代

萬曆初年,神宗得到內閣首輔張居正的鼎力輔佐。在內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練兵,使邊境安然。萬曆初年呈現出明代中葉以來最好形勢。

張居正逝世之後,中興之象消失,明朝從此走上了衰敗之路。

神宗是個貪婪的君主,大肆侵佔土地,搜刮民財。神宗又廢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黷貨、臣下貪污、黨爭激烈的狀況。

明末三案、魏忠賢專權、李自成起義都導致了明朝的衰落。

神宗的腐敗招致國庫空虛,邊關危機。這一時期,位於東北的後金的崛起,形成了與明王朝相對立的地方政權。此時的明王朝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激化,明王朝滅亡的危機已然形成。

明朝滅亡

明朝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迫害異己、鎮壓人民。統治者不斷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加上連年的災荒,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628年,戰爭在陝北爆發,涌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起義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農民擁護。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佔北京,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身亡,主宰中國的明朝至此滅亡。之後清兵入關,並打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進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殘余勢力大多投降清朝或與清朝合作共同對抗起義軍;而在南方,忠於明朝的各種勢力建立了數個流亡政權,史稱「南明」,在隨後的十多年間被清朝逐一消滅。

* 直隸:京師、南京

* 布政使司(省):山東、山西、河南、 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 都指揮使司: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統管黑龍江流域——西起阿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烏第河,南瀕日本海的廣大地區),1409年建立,共持續25年,後廢棄。

官吏制度

* 中央官制:

o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o 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

o 御史台

* 地方官制

o 承宣布政司

o 提刑按察司

o 都指揮使司

明朝設有特務機構監視大臣的言行。太祖有錦衣衛,成祖設東廠,憲宗設西廠,武宗有內行廠。

軍事制度

明代早期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兵歸附的,有獲罪而謫發的,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籍選,亦即垛集軍,是由戶籍中抽丁而來。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後又有強使民為軍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整體而言,衛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軍制。

衛所制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征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

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

因此在嘉靖年間,在應付倭寇之亂時,將領戚繼光在浙江地區採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的方式,來取代不堪的衛所兵。

外交

明朝初年,因為明初的朝貢貿易厚往薄來,造成許多日本人冒充朝貢使者到明朝這里來騙錢。日本實際上是處於割據狀態,沒有統一的中央政權,很多到中國來冒充朝貢使者的日本人沒有日本政府的管轄,朝貢完了以後他們滯留在中國沿海搶劫。這是明初的倭寇。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頒布了海禁政策。

明成祖即位後,在永樂年間,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曾率遠洋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加強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上的往來,為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體現了永樂時明王朝的鼎盛。明成祖之後,其子朱高熾繼位,也就是明仁宗。他聽從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見,認為下西洋過於浪費,收效不大,宣布停止下西洋的活動。不到一年,仁宗病,宣宗朱瞻基繼位,改年號宣德。宣德五年(1431年)閏十二月初六日,派鄭和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下西洋。到了明憲宗年間,曾有太監向憲宗提議再次下西洋,於是皇帝下詔到兵部索要鄭和出使的海圖等資料。但由於劉大夏等官員認為下西洋為一大弊政,有害無益,因此將當年鄭和出海地圖等資料藏匿起來(一說將其銷毀),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搜索無果,再次下西洋一事於是作罷。後來倭寇橫行,明朝加大了禁海的力度,直到明朝中後期,倭寇逐漸平息,才重新開放禁海。

公元16世紀,新航路開辟以後,葡萄牙人於1511年佔領了馬六甲,愈甚渴望對中國的往來。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一支對華使團前往中國,並在廣州登陸,希望與明政府建交。後來,中國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開設洋行,修建洋房,並允許他們每年來廣州「越冬」。這是西方列強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陸中國並接觸中國。西方國家的東來,使不少新鮮東西也傳入中國。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羅馬教皇派出利瑪竇去中國教區工作。由於萬曆援朝之戰的爆發,利瑪竇一行沒能及時到達中國。後來戰爭中國得勝,利瑪竇才能進入中國境內,由於利瑪竇很快學會中文,並穿儒服、通儒書,頗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後來他被舉薦到北京,頗得神宗信任。他向中國進獻坤輿萬國地圖、自鳴鍾、日晷、西洋炮、望遠鏡、火槍、西葯、聖母像、十字架等貢品。先後在北京、肇慶等地展出。利瑪竇不僅傳播天主教,還啟發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學習西學,另外他還將中國各種文化傳入歐洲,如儒家思想、佛道學說、圍棋等,可謂「貫通中西第一人」。 另外,明朝軍隊而大量使用火器,火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不比西方國家小,但是隨著滿清入主中原,火器的使用返而減小了。

明朝的農業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工具,都高於宋元時期,為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穩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以及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隨著明朝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明嘉靖、萬曆時候,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外國的不少東西,如歐洲的西洋鍾,美洲的煙草,中國城市都有賣。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北京、南京、揚州、蘇州、廣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業集團有徽商、川陝商、蘇商、京畿商、粵商等,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華的國家之一。

明朝的科學文化發展比較迅速,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三本就是出於明朝。《金瓶梅》亦是此時作品。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至今仍在演出。

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明朝的民間文學很發達,唐伯虎是傑出的代表人物。民間盛行對聯,還有鎖南枝等山歌,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思想上,王陽明的新哲學「心學」在嘉靖以後盛行,形成一股反對傳統束縛的思想浪潮,塑造了新的社會風尚,也使明代後期的士大夫有一種別於其他時代的生命哲學。如「異端」思想家李贄就是最好的例子。

科技

明朝初期至中期的科技有了較大的發展,直至16世紀,一直處於世界的前列。

這一時期出現的科學著作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還有《徐霞客游記》等著作是我們現在研究和借鑒古代技術的珍貴的文獻資料。

於謙寫得《詠煤炭》詩歌說明當時煤炭已經普遍應用。計成的《園冶》則是園林建築的專著。

明朝的軍事科技也較發達,明末已經出現了火銃槍,還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據說有個叫萬戶的人,坐在綁滿火葯棍的椅子上,試圖利用火葯的推力飛上天空,可惜失敗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探索太空犧牲的人。

明朝時期的名人
王陽明 劉基 * 常遇春 * 解縉 * 張居正

* 魏忠賢* 鄭和* 海瑞* 於謙* 戚繼光* 袁崇煥

* 鄭成功* 袁宏道(「三袁」)* 歸有光* 朱載堉* 文徵明

* 唐寅* 黃宗羲* 李贄* 徐光啟* 湯顯祖* 史可法

* 李時珍* 宋應生

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國力強弱有直接關系。在萬曆年間,明朝的耕地總面積是七百萬頃,明末時達到七百八十多萬頃,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後來的康乾盛世都沒有被打破。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形容明朝的,中國的耕地像花園一樣井井有條,沒有一塊荒地,中國產的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美。

人口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有多少一直存在爭議。在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大部份人留離失所,但有戶可查的人口仍然達五千萬,所以保守估計當時明朝的人口大約在七千到八千萬左右,當時全世界的人口又不超過四億,所以明朝絕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礦產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鐵產量是宋朝的兩倍,萬曆年間達9000多噸,冶金工業極其發達,天工開物對這方面有詳盡記載,後來的兩百多年,世界上都沒有國家能破這個紀錄。

白銀佔有量世界第一:

在16和17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並在那裡得到大量的黃金和白銀。當西班牙和葡萄牙貴族得到這些財富後,他們第一件要乾的事就是向中國買絲綢,瓷器和茶葉,到最後這些白銀和黃金大部份都流到了中國。美國佛蘭克,在《白銀資本》一書種說,在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通過貿易流向了中國。

軍隊數量世界最龐大:

據記載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扎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一帶的經濟圈為皇侯和軍閥把持,中央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政府已養不起那麼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後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軍工產值世界第一:

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一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

間諜機構世界最龐大:

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是當時世界上最有組織和最旗幟鮮明的間諜組織,在鼎盛時期人數達到六萬人。在武俠小說裡面,錦衣衛,東西廠常常被描寫成是一群武功高強的殺人機器。但實際上,明朝間諜機構的主要作用是打擊貪污,叛臣,維護國家穩定,但不排除有部份人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跟專門從事顛覆敵國政權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比起來,明朝的間諜組織其實並不太可怕。

船隻總噸位世界最大:

在明初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明朝最大的寶船長150米,寬30多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除了寶船外,鄭和的船隊還有二百多艘平均長度達七,八十米的大帆船。到了明朝中葉,雖然朝廷再沒有進行像鄭和那樣的大航海,但中國的水師卻仍然控制著整個南太平樣,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的國王都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建國的。對明朝的海上實力,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描述的,只要中國的皇帝願意,他們可以一夜之間徵集到從大陸連接致馬六甲海峽的那麼多船隻。到了明末,由於要抗擊倭寇,聯朝抗日,明朝政府無瑕南顧,最後被葡萄牙和荷蘭鑽了空子,把勢力伸展致南太平洋。即使是這樣,荷蘭的殖民者依然要每年向盤踞在台灣的鄭氏政權進貢。

第三產業世界最大:

據阿拉伯旅遊家記載,當時在中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產業,在北京從事第三產業的工作者保守估計就有近兩萬人。跟歐洲和回教世界不同,當時第三產業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員不以掃盪第三產業為政績,明朝讀書人又獨愛風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數巨大,第三產業為世界之最並不奇怪。

國土面積世界最大:

明朝的國土面積在大部份時間都保持在900萬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時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都要大,明朝在東南亞的海外殖民地也絕不比當時的英國要少。

防禦工事世界最多: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排第二長的防禦工事,據傳教士記載,中國的城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牆保護,城上有大炮,城牆外還有溝,戰爭時灌滿了水,中國人認為那是最好的防禦工事。

帝王年表

廟號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陵墓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孝陵

惠宗[1]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朱允炆 1399年-1402年 建文

成祖[2]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 1403年-1424年 永樂 長陵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 1425年 洪熙 獻陵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 1426年-1435年 宣德 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 1436年-1449年 正統
1457年-1464年 天順 裕陵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鈺 1450年-1457年 景泰 景泰陵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1465年-1487年 成化 茂陵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 1488年-1505年 弘治 泰陵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1506年-1521年 正德 康陵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1522年-1566年 嘉靖 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朱載垕 1567年-1572年 隆慶 昭陵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1573年-1620年 萬曆 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慶陵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1621年-1627年 天啟 德陵

思宗[3]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1628年-1644年 崇禎 思陵

南明 (1644年-1662年或1664年)

廟號 謚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備注

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朱由崧 1644年-1645年 弘光 史稱弘光帝,也稱福王

朱常淓[4] 1645年 潞王

朱以海[5] 1645年-年 魯王

紹宗 襄皇帝 朱聿鍵 1645年-1646年 隆武 史稱隆武帝,也稱唐王

朱聿【釒粵】 1646年 紹武 史稱紹武帝

昭宗 匡皇帝 朱由榔 1646年-1662年 永曆 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 註:

1. ^ 此為南明弘光年間追崇,清朝乾隆年間,追謚為恭閔惠皇帝。

2. ^ 本作「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

3. ^ 清朝謚為懷宗,後改謚庄烈愍帝。南明政權謚為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又改謚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

4. ^ 潞王、魯王政權均稱「監國」,而未稱帝,故無年號。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725176.html

Ⅲ 求訓誡問的小說,要溫馨的不帶耽美色彩的,結局好的

【完結】

煙雨江湖by若蘭之華【古代江湖】【父子】
一劍霜寒系列——一劍霜寒、一劍霜寒(二)、穿越到現代的兄弟(甜虐)、鳳凰吟【古代宮廷】【兄弟】
夢殤系列——夢殤天涯、夢殤紅豆、夢殤天下【古代宮廷】【父子】
龍之家訓【甜虐】【現代兄弟】
瑞玉靈簫【甜虐】【古代宮廷】【兄弟】
澄澈【現代父子】
塵埃【甜虐】【古代仙俠】【父子】
龍騰天下【古代宮廷】【父子】
瘦盡燈花【甜虐】【古代宮廷】【父子】
做侍衛,朕也是天下無雙【古代宮廷】【父子】
殷門門規【古代江湖】【父子】
玉簫吹夢寒【古代江湖】【父子】
孝盡天承【古代宮廷】【父子】
唐門逆子【古代江湖】【父子】
歲寒蒼柏【古代宮廷】【父子】
庶子by流雲飛天【古代宮廷】【父子】
身世悠悠 【古代江湖】【父子】
逆風千里【很著名的文啊!】【古代江湖】【父子】
將心傲骨醉離塵【古代宮廷】【古代江湖】【父子】
江湖夜未央【古代江湖】【父子】
飛雪榕溶【古代江湖】【父子】
彼岸父子【古代宮廷】【父子】
半路父子【經典訓誡文】【古代江湖】【父子】

[以上,無耽美]

Ⅳ 孝庄錢皇後的生平事跡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一位「復辟」皇帝。他生於宣德二年(公元1427)冬天,登基為帝時年僅七歲(虛稱九歲)。年號「正統「。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終身大事的時候。
皇帝娶一個怎樣的妻子,關繫到他本人乃至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對於這一點,張太皇太後深有體會。張氏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當年朱高熾還在北平做燕王世子時,其母徐氏就親自為長子選擇了出身雖低微才智人品卻非常出眾的張氏為妻。後來燕王朱棣成為明王朝皇帝,張氏也應運而為太子妃。由於朱高熾不擅騎射,兩個弟弟又窺伺太子位,時常離間朱高熾與成祖朱棣之間的父子關系。徐皇後去世以後,朱棣逐漸對長子不滿,好幾次都中了小兒子的計,削減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廢太子。在這要緊的時刻,虧得張氏謹慎行事從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後歡心,更調教出了一個好兒子,朱棣總算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然而張氏的丈夫仁宗朱高熾即位僅十個月就遽然辭世,張氏的兒子宣宗朱瞻基不但少年即位,而且也只十年光景就離開了人世,張氏的孫子英宗朱祁鎮更是孩提即位。在這些變幻莫測的時刻,整個大明帝國的軍政大事,幸虧有張氏的操持裁決,才得以順利進行。這一切都證明,一個好皇後對皇帝、對皇朝有多麼重要。
憶及前事,張氏為自己的孫兒選擇妻子就更加小心了。
正統七年(公元1442)春,經過重重篩選,來自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的少女錢氏被張太皇太後選中,成為英宗的准皇後。錢氏這年十六歲,比英宗略大一歲。
錢氏的冊後儀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來皇帝的第一次初婚儀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們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終身大事,冊後只不過是登基以後過過場面而已。因此,在張太皇太後的操持下,錢氏立後的過程極為隆重。這也是張氏此生為朱明皇家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因為大婚典禮五個月後她就去世了。
正統七年五月初三,英國公張輔為正使,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為副使,持節至錢府行納采問名之禮;
五月初七,成國公朱勇為正使,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剌為副使,持節再至錢府行納吉納徽告期禮;
五月十九日,英國公張輔為正使,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戶部尚書王佐為副使,率領儀仗大樂和放置著皇後冊寶的龍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錢府行發冊奉迎禮。在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的叩頭如儀中,十六歲的錢氏頭戴九龍四鳳冠,身著真紅大袖禕衣紅羅長裙紅褙子紅霞帔,在一片煊天鼓樂中被迎入紫禁城,成為少年皇帝的皇後。
從此,十五歲的皇帝有了妻子,他不再是獨自一人站在世間至尊的殿宇上迎接萬眾的仰視。而中國古代宮廷一段纏綿凄涼的愛情也就此以這般金碧輝煌的方式揭開了序幕。
錢皇後出身寒微。當然,官場中的寒微看在平民百姓眼中還是很不一般的。她的曾祖父錢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時的老部下,任燕山護衛副千戶,一直對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錢通官至金吾右衛指揮使,父親錢貴繼承了祖傳的武職,多次隨明成祖、明宣宗北征,憑借戰功升至都指揮僉事。直到女兒被選為皇後,錢貴才被提拔為中府都督同知。
雖然姻緣的締結是出於祖母張太皇太後之命,但英宗仍然對自己的皇後比較滿意。因為錢皇後的兩個親戚在土木之變中殉國,錢皇後自己也因為英宗導致殘疾,英宗十分感嘆,加上錢氏家族官爵太過低微,打算效仿宣宗朝的例子給予家族爵位。
對於丈夫的良苦用心,錢皇後深為感激,然而她並不願意家族因為自己而無功受祿,損害丈夫的「明君」聲譽,因此英宗的打算剛一提出,她就謝絕了。英宗原以為錢皇後的謙遜只是一種姿態,所以他也就再三地提出晉升丈人的建議。出乎他意料的是,錢皇後的態度完全不是客套,無論自己怎樣提議,她都是推辭。明白妻子的心意後,英宗對錢皇後更為敬重。
對於帝王家庭來說,娶後納妃最大的目的就是多生子嗣。錢皇後對此也非常了解,她因此從不阻撓英宗親近後宮妃嬪宮娥。於是宮人們一直喜訊不斷。在這些女子中,一個來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為突出,正統十年(公元1445)她先為十八歲的英宗生下一個女兒重慶公主,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又為二十歲的英宗生下了庶長子朱見浚(後改名朱見深)。除周氏之外,還有萬氏、王氏等宮妃,陸續在一兩年間為英宗生下了三個兒子。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這么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龍子鳳女,唯有六宮之主的錢皇後在生育方面卻一直不如人意。立後六七年間她雖然得寵,卻一直未能為丈夫孕育兒女。不過英宗和自己的父親宣宗不同,他對皇後終能生育嫡子一事抱著極大的希望,因為他害怕如果傳位給庶子,會導致錢皇後類似胡廢後的結局。英宗本人雖是個出生不滿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長子,但同樣的事情卻沒有發生在英宗的兒子身上。庶長子朱見深已經兩歲,英宗仍然沒有將他冊封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錢皇後懷胎的消息。
然而中宮懷妊的喜訊還未等到,意外就發生了。 正統十四年七月,由於太監王振仗勢欺人,給了西北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出兵叛亂的借口,明王朝邊境再次吃緊。當前方正交戰激烈的時候,毫無軍政常識的惹禍精王振再次異想天開,慫恿英宗「御駕親征」。
英宗自幼就在以王振為首的一群內官宮人之間長大,對王振言聽計從,視為倚靠,甚至於在王振觸怒張太皇太後時不惜下跪求情。如今沒有了張太皇太後的約束,尤其是輔佐英宗的「三楊」老相(知人善任的江西泰和人楊士奇,在朝臣中極有名望的湖北石首人楊溥,性情果斷有謀略的福建建甌人楊榮。三人各有所長,精誠合作,將明王朝推向仁宣之治的頂峰,以一個整體合稱為明王朝賢相之首。楊士奇逝於1444年,楊溥逝於1446年,楊榮逝於1440年)也都陸續辭世後,朝中再沒人有足夠的力量阻擋得了王振,更沒法勸止「御駕親征」的荒唐主張。
英宗的偏聽偏信很快就招致了惡果。在「御駕親征」的一路上,王振對英宗封鎖所有不利的消息,自己假借皇帝的名義胡亂指揮,而且還朝令夕改剛愎自用。最後竟為了要保護裝載自己私家財寶的車輛,強行將英宗以及隨駕官員將士安排在一無城防二無水源的荒郊山崗過夜,硬是做了瓦剌軍的嘴邊肉,輕易地被對手重重包圍。由於缺水,士兵戰鬥力極低,一片混亂後,幾百名文官武將喪命荒郊,英宗也成了瓦剌軍的俘虜,釀成了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八日,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入京城。皇帝既成了人質,也就再說不得天朝上國的話了。大約因為也先舉兵反叛的借口是賞賜不公,朝臣決定先嘗試以財帛贖回皇帝。得知這個決定,錢皇後立即將自己的所有私財都獻了出來,只希望也先能看在財寶的份上放回丈夫。
然而大批的珠寶撐大了也先的胃口,他越發覺得手裡的英宗是「奇貨」可居,原本就滿腹雄心壯志要統一蒙古諸部的也先認為,可以借英宗逼迫明王朝做出更多更大的退讓,甚至可以藉此要脅進一步攻取明王朝的疆土乃至政權。
為了斷絕也先的企圖,擺脫「國無長君」的窘迫局面,在於謙等大臣的一力支持下,九月六日,監國親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明景帝。
對於也先違約、英宗不能返回的事實,錢皇後已如五雷轟頂,又得到了哥哥錢欽和弟弟錢鍾也喪生在「土木之變」中的確切消息。她已經是無依無靠,等到朱祁鈺登基成為事實之後,錢皇後自感對於丈夫的處境已經無能為力,陷於絕境的她只能日夜啼哭。在渺茫中,她終於想到了自己還能多少為丈夫做一件事。
從此,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冷清的宮宇中總會隱約響起一個女人哀泣求告磕頭求天的聲音。那是二十三歲的錢皇後,絕望中的她採用了民間女子最無助的辦法,祈望上天能夠垂憐自己的誠意,放丈夫一條生路。錢皇後就這樣每天每夜地祈求,再困再倦也只是就地稍卧,不肯上床休息。過度的勞累、粗陋的飲食、冰冷的地面、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受了重傷,再也無法治好,損壞了。而晝夜不停的悲泣也很快哭瞎了她的一隻眼睛。對於自己的殘疾,錢皇後毫不介意,也拒絕治療,她心甘情願地認為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
終於,在於謙等干臣的得當指揮下,瓦剌被迫歸還了英宗。
景泰元年八月初三,二十二歲的明英宗由漠北返回了北京城。迎接他的是一個「太上皇」的虛名。明景帝權位已固,將哥哥看成是自己的重大隱患,雖然在於謙的強烈主張下接回了英宗,卻堅決拒絕了禮部建議所有人(包括景帝本人)在返京典禮上向英宗行君臣之禮的要求,並且在第一時間就把英宗幽禁進了冷清的南宮。
好不容易才擺脫敵手的英宗沒料到,自己的王朝自己的兄弟竟以這樣的方式迎接自己,他更沒有料到在南宮中等待自己的,也不再是思念中那個風姿綽約明眸善睞的妻子,而是一個病體支離的殘疾女人。在最初的驚愕過去之後,朱祁鎮很快就知道了妻子致殘的原因。雖然史書從沒有提到過那一刻朱祁鎮都有些怎麼樣的反應,但我們仍然能夠猜想得到。英宗剛剛在事業和親情兩方面都備受打擊,卻猛然間感受到了妻子將自己視若性命般的情意,兩相對照下,實在是百感交集,不但不嫌棄妻子的殘疾,反而真正明白何所謂結發情深,將妻子視若珍寶。
從這天起,英宗和錢皇後以及一群妃嬪在南宮中相依為命,過起了心驚膽戰的「太上」生涯。
公正地說,景帝在做監國時並沒有取代哥哥的想法,在被推舉為帝後他無論才幹還是勤政納諫,也都比英宗要強得多,在他的手上,明王朝保持了向上的發展勢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景帝的心思迅速發生根本變化。為了鞏固權位,也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他對哥哥再沒有骨肉之情,雖然不至於暗下殺手,提防忌憚之心卻是越來越重了。他不但想方設法要把侄兒從太子位上趕下去,而且不允許英宗走出南宮一步。
景帝如此態度,勢利眼兒的太監宮人就更變本加厲了。被幽禁的英宗不但沒有得到與「太上皇」頭銜相符的生活待遇政治地位,到後來就連日常衣食都變得難以維持了。英宗困在南宮中愁悶焦躁,度日如年。
丈夫的處境都看在錢皇後眼裡。她一面百般寬慰遷就丈夫,一面支撐著病體帶領南宮中的嬪妃宮娥趕制綉品,以此換些食用。
在互相依靠彼此慰藉中,七年的漫長歲月過去了。 景泰八年(公元1457)正月,景帝患病並迅速加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使英宗的人生再一次發生根本大逆轉。三十歲的他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當月十七日凌晨時分,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貞、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等人沖入南宮,擁英宗復辟。
英宗既已重登大寶,當然也就要再次冊立皇後。錢氏作為英宗的結發妻子,理當成為皇後。但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忽然發生。
由於錢皇後不但已是嚴重的殘疾,而且病損也完全摧毀了她的生育能力,庶長子朱見深的生母周氏在兒子復立為太子,自己也進位皇貴妃之後,想到婆婆孫太後母憑子貴正位中宮的往事,不禁心馳神往,希望藉此機會自己也能更進一步,嘗嘗當皇後娘娘的尊貴滋味。
很快,就有一個叫蔣冕(嘉靖年間的宰相蔣冕不幸與之同名)的太監出場了。他向孫太後進言道:「錢皇後既無子又殘廢,不合適當皇後,應該讓周皇貴妃升為皇後,才不失大明王朝的面子。」孫太後聽了也覺得甚有道理。
英宗聽說此訊,頓時大怒,將蔣冕貶斥,後妃之位仍如原樣。周皇貴妃的計劃以失敗告終。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英宗實在無法拋棄對他情深意重為他致殘的發妻。決定權不在自己手裡,無可奈何的周皇貴妃只能強忍下滿腹怨氣。
在丈夫的庇護下,錢氏重新開始了她與世無爭的皇後生涯。
錢皇後的父親早在女兒第一次做皇後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一雙兒子不幸在「土木之變」中殉難。錢皇後的大哥錢欽死時只有女兒,總算弟弟錢鍾之妻懷有身孕,遺腹生下一個兒子錢雄。對於老丈人的這根獨苗苗,英宗格外小心栽培,錢雄在姑父的呵護下迅速晉升,尚未成年就當上了都督同知,升遷到了祖父的官職地位。只是一說起追封錢氏兄弟爵位,讓錢雄成為真正的「貴戚」,錢皇後仍然再三推辭。英宗一來是拗不過妻子,二來大約也覺得自己還年輕,錢雄也大有立下功勛再封侯的機會,因此也就不再堅持。
然而英宗沒有料到,自己雖然仍年輕,上天給予自己的日子卻不多了。
天順七年(公元1463)十二月,年僅三十六歲的明英宗患了病,病情很快加重,到正月初六的時候已經無法上朝理政,只能讓皇太子朱見深於文華殿代理國事。十六日,英宗明白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到盡頭,他召來了內閣重臣和近侍太監,當眾口授了遺詔。
這時的英宗雖然已是油盡燈枯,心裡卻很明白。他對於自己的王朝沒有什麼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經成人,自己也給他選定了足以承擔母儀之責的皇後,還留下了得力忠誠的輔臣班子。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妻子錢皇後的處境。
英宗對於當年太監建議廢後之事記憶猶新,他也非常清楚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只是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永遠將妻子保護在自己的身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死會在了前頭。他非常擔心周皇貴妃將要報當年之仇,借兒子的勢欺凌錢皇後,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後名位。
於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後,英宗還特別面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皇後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這樣說了之後,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於生母的意志。於是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復叮嚀:「錢皇後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
英宗的一生卓有政績,但是也因為少年無知釀成了險些傾覆國家基礎的大難。然而他卻留下了「罷宮妃殉葬」的遺言,卻無法抹殺這確是一樁德政的事實。在英宗之前,即使是威德的成祖朱棣、仁善的仁宗朱高熾、英睿的宣宗朱瞻基,都沒有做出過這個決定,都未能想到要更改這樁自私的陋習。因此,這個決定被稱為「千古帝王盛節」,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 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憲宗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禮皇太後。按照常理,被尊的皇太後首先應該是新帝的嫡母,然後才是生母。正當朝臣們為如何上徽號議論之際,杠子橫插而下。
憲宗的生母周皇貴妃擺出皇帝老娘的身份,派親信太監夏時到會議現場宣布懿旨:「錢皇後病廢之人,不足稱太後,應該獨尊皇貴妃為皇太後。錢皇後無子,哪有做太後的資格?早該循宣宗朝胡皇後的先例被廢掉了。」
此話一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顧命大臣李賢得英宗親口囑托,又深知錢皇後的賢德,堅決反對周皇貴妃的主張:「先帝遺詔已定,怎能隨意更改!」大學士彭時也立即表態支持李賢:「列祖列宗與天地神靈在上,皇上既以孝治人,豈有尊生母不尊嫡母,」。兩個首輔開了頭,群臣也紛紛附和。夏時和他背後的周皇貴妃終於敵不過眾怒,敗下陣來。
周皇貴妃原本想向兒子憲宗搬救兵,但在這個關系嫡庶之分的問題上,憲宗比浸透了老陳醋的娘要清醒得多,他反倒勸說母親接受兩宮並尊的事實。
對於周皇貴妃的仗勢欺人,輔臣們都十分不滿;想到錢皇後在為丈夫去世日夜悲傷不問世事,周皇貴妃卻居然還分得出精神為自己爭權謀勢,群臣就更是一肚皮的氣。於是在給兩宮太後上徽號的時候,彭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兩宮都稱皇太後難以區別,因此該給錢皇後格外加上尊稱以便區分。對於這項意見,憲宗立即表示支持,他的親信太監覃包還特地向李賢耳語道:「其實這也是皇帝的意思,只是迫於皇貴妃娘娘,不敢主動提出罷了。
天順元年三月,即英宗去世兩個月後,錢皇後被尊為「慈懿皇太後」,周皇貴妃被尊為「皇太後」。周皇貴妃對此也只能幹生悶氣。
經此一役,輔臣們都知道周太後不是個好相與的,預料到她終有一日會與英宗「與錢皇後合葬」的遺詔重起事端。於是,在為英宗興建陵墓的時候,李賢和彭時就預先提出,要在地宮中同時營建三間墓室。
對於這個建議的內中玄機,憲宗和朝臣們都非常清楚。周太後也非常清楚。她絕不甘心死了還要在老公面前當錢太後的陪襯,哭哭啼啼地堅決反對。憲宗和朝臣們也不敢逼急了她,這事終於不了了之。
周太後雖然在太後尊號及待遇的事情上吃了個癟,卻並不肯就此收手。盡管錢太後從不與她爭奪主宰後宮的權力,周太後也並不買帳。
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遵照英宗的遺囑,憲宗與吳氏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然而這位少年皇帝並不愛自己年輕漂亮的皇後,偏偏愛一個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九歲的宮女萬氏。萬氏詭計多端又潑悍無比,吳皇後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在萬氏的讒毀下,憲宗對吳氏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好感更是盪然無存,成婚僅僅一個月就決定廢後。
對於兒子廢後的要求,錢太後覺得毫無道理,表示反對。這時候周太後的意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周氏在此時的表現也很值得回味——據野史記載,周太後本來也覺得吳氏沒有過錯,是個合格的皇後。然而由於錢太後表態支持吳氏,周太後便立即改變主意,堅決要和錢太後唱對台戲。
在心懷鬼胎的周太後和死心眼的憲宗母子倆一唱一和下,難撐大局的錢太後終於沒能保住丈夫為兒子選中的吳皇後。可憐的吳氏僅做了一個月零一天有名無實的皇後,才十五歲年紀就被廢居冷宮了。
由於在廢吳後一事上,錢太後沒有支持憲宗,憲宗對嫡母也遂漸心生芥蒂。成化三年(公元1467),憲宗晉封生母周太後的哥哥周壽為「慶雲伯」,追贈周太後的父親周能為「慶雲侯」。對於嫡母家族的晉封,他卻連提都沒有提起(直到憲宗之子孝宗即位以後,錢太後的侄孫錢承宗才被封為「安昌伯」)。錢太後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她並不在意娘家的爵位,真正令她難以面對的,是兒子那張酷似父親的臉上冷漠客套的表情。
成化四年(公元1468)六月,思夫成疾又抑鬱寡歡的錢太後離開了人世,終於從苦悶的生活中解脫了。 按照英宗的遺囑,錢太後應該是唯一一個能夠與他合葬的女人。然而錢太後剛死,周太後就堅決反對合葬之說,要求兒子為錢太後另擇墓地。而這,又恰恰證明了李賢和彭時在當初營建英宗陵墓時的先見之明。
此時的憲宗,對母親已經十分傾向了,他和周太後一起想好了種種理由,才派夏時和懷恩召來一眾輔臣,宣布要商議錢太後的喪葬事宜。
對於皇帝的鬼把戲,彭時立刻就識穿了。他不等憲宗開口就先聲奪人:「錢太後與先帝合葬禮裕陵,神主祔入太廟,這是先帝的遺願,早就定了的事情,還有什麼可議的?」憲宗見不是話頭,只得匆匆中斷會議。
第二天,苦思了一夜對策的憲宗再次傳召眾臣重議此事,彭時不容皇帝分說,又把自己前一天的話復述了一遍。
憲宗被宰相一頂接一頂免費奉送的孝義大帽子砸得七竅生煙,想了一夜的借口也被砸完了,他只得乾脆把後宮中的老底逕自兜了出來:「你說的這些,難道朕會不知道嗎?我只是擔心錢太後一旦入葬,就會使朕的母後失去與先帝合葬的機會!
彭時見皇帝亮了底牌,反倒安心了:「皇上對兩宮太後都非常孝順,早已是聞名天下的『聖德』之舉。而要成全孝義之名,就不能不合乎禮儀。」內閣重臣商輅也表態道:「若不讓錢太後祔葬,日後必將損害皇上的德名。」大學士劉定之跟著敲釘腳:「孝順之道貴在守大義,而不是守長輩一時之命!」
憲宗被輔臣們一通轟炸,眼前金星直冒。本來就有點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話來:「連生身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
聽皇帝這樣說,彭時很快就想到了曾經的計劃,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後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後將來。」
彭時、商輅、劉定之隨後又聯名向憲宗上疏章:「太後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為太後,詔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於義俱得。今梓宮當合葬裕陵,主當祔廟,此不易之禮。比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懷疑懼。竊謂皇上所以遲疑者,必以今皇太後萬壽後,當與先帝同尊,自嫌二後並配,非祖宗制。考之於古,漢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後,而呂後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祔太廟。今若陵廟之制稍有未合,則有乖前美,貽譏來葉。」
然而對於這個方案,周太後堅決不肯接受。這份疏章沒有得到憲宗的首肯,而是交由廷臣會議。
憲宗原本以為群臣能明白自己的主張,自己可以靠著「人多力量大」駁回輔臣們的建議,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建議竟得到了以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共計九十九位與會廷臣的一致響應。
面對這樣的一個結果,夾在群臣和母親之間的憲宗如風箱中的老鼠般左右為難,實在沒有法子了,他只好向群臣撒無賴哀求:「卿等所言極是,可是你們也該可憐可憐朕,朕多次向母親請求勸慰,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依允。現在朕違背禮儀是不孝,可是違背母親也是不孝,你們倒是給我想個法子?」
對於孝得沒了原則的皇帝,群臣深為不滿,都激起一腔義憤之情誓要為孤苦無依的錢太後討個公道。詹事柯潛、給事中魏元當天就上疏進諫,第二天陣仗更大,以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聯名的疏章擺在了憲宗的案頭。都是為錢太後請命,要求讓英宗夫婦合葬的。
在這樣的刺激下,周太後更是勃然大怒。不管廷臣們說什麼,宮中發出來的仍然是為錢太後另擇葬地的諭旨。
面對周太後的一意孤行,大明群臣的牛性子再次發作。又過了一天,給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剛下早朝就集體跪於文華門外放聲大哭,直哭得響震雲霄,整個後宮都被籠罩在嚎啕聲中。
心煩意亂的周太後要兒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面對一臉苦相的皇帝連連叩頭,拒不從命,聲言:「不得錢太後合葬旨意,絕不敢退下。」
在農歷六月北京城的陽光下、在明晃晃的紫禁城青磚上,群臣從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開始跪起,一直跪到下午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哭昏曬暈了也不肯罷休。
看見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決心,憲宗再也頂不住了,周太後也萬萬沒有想到錢太後在百官心目中竟受如此尊崇,她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亂子,終於答應了朝臣們的要求。
七月,憲宗為嫡母錢太後正式上謚號為「孝庄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後」,並將神位祔入太廟,與英宗並列在一起。同時宣布錢太後將於九月與英宗合葬裕陵。
然而不甘心的周太後終於還是搗成了鬼。由於當初為英宗建陵時沒有預留皇後合葬的位置,因此必須為合葬的錢太後以及未來合葬的周太後重新營建下葬墓穴,再從地下打通通向英宗墓室的隧道。在建墓穴的時候,周太後暗中授意經辦此事的太監,將錢太後墓穴的那條隧道故意挖錯,不但與英宗墓室方向錯開足足數丈之遠,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而留給周太後的石穴則剛好相反,有一道寬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除此之外,在皇宮內供奉歷代帝後神位的奉先殿內,周太後也不允許在英宗身邊擺放錢太後的牌位畫像。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三月,周太後老病而死,謚「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後」。這時的皇帝已經是她的孫子孝宗朱佑樘。
周太後雖然為了取代錢太後在英宗身邊的地位而出盡損招,但在照料孫子方面她還是非常盡心的。孝宗感激祖母的呵護,為周太皇太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合葬英宗裕陵。
在檢閱裕陵地圖時,孝宗驚訝地發現了裕陵地下的隧道隱情。他將此事告知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打算為錢太後打通隧道。並決定將周太後的牌位畫像和自己母親紀太後的牌位畫像一起別祀於奉慈殿,而不是與英宗共祔太廟。
周皇貴妃一生都在為爭取英宗的專寵而費盡心機,最終卻仍然沒有達到身後與丈夫一起共享子孫香火的目的。然而明孝宗打通錢太後墓穴隧道的想法,最終也因欽天監和陰陽師都認為會影響風水而不得不作罷。
「生同衾,死同穴」,英宗至死不忘的諾言,終於就這樣化成了泡影。只有在兒孫祭祀太廟的時候,他的靈魂才能發現陪在身邊的錢皇後。可是當靈魂返回長眠之地後,他等來等去,卻只能等到一個周皇貴妃,怎麼也等不來妻子的身影。只是周皇貴妃就算能讓自己的屍骨與丈夫長相廝守,難道就當真能夠對丈夫生前只投注於錢皇後以及諸多妃嬪的愛情完全釋懷,能夠了卻自己在丈夫活著時無法奪走皇後之位的失落孤寂嗎?

Ⅳ 康熙和他的原配

康熙皇帝愛仁孝皇後赫舍里氏的證據:

★簡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冊立為皇後,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後。可是,他們不同於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後那麼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後感情很好,盡管有鰲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氣,從中作祟。但這也無法撼動二人之間的真情摯義。皇後先後育有二子:長子承祜(康熙八年臘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臘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後因難產謝世,享年22歲。

★皇後去世後康熙的反應:
1、為皇後上謚號為「仁孝皇後」(此為有清一代獨一無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將皇後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親自把皇後送到了鞏華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鞏華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時已立鈕祜祿氏為後)
8、康熙親自檢視將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寢
9、朝鮮使臣向其國王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滿2歲的皇後遺孤胤礽為皇太子
11、嫡後去世齊冊寶為兩位親王,而佟佳氏去世齊冊寶的卻降了級為一親王一郡王
12、康熙親制仁孝皇後冊文,最為朴實無華;而其他二後的冊謚文僅去叫大臣制,辭藻滿篇的阿諛奉承無半點實在處,而康熙卻點頭稱好(可以用「敷衍搪塞」來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廢皇太子,康熙哭罵太子「生而克母」,並於當晚夢到已去世34年的皇後
★關於這獨一無二的謚號
赫舍里皇後初謚「仁孝」,至於「孝誠仁」是雍正給改的,暫不提這個。就說「仁孝」這個在清朝皇後中獨一無二的謚號:清朝其他皇後的謚號都以「孝」字開頭,且在康熙之前已冊了四位皇後謚,分別是:孝慈高皇後、孝端文皇後、孝獻皇後(即順治寵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後,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卻別出心裁給了這樣一個謚呢?康熙自己就謚為「仁皇帝」,他的功績不僅被他的後代所稱頌,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稱頌,他被譽為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有這么一個「仁」的謚號可謂至高無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義」嗎,康熙能給原配一個這樣的謚號,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謚號詳解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干蠱用譽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對於皇後的兩個孩子,康熙自然視他們為掌上明珠:
對承祜(由於承祜幼殤,所以關於他的正面記載很少):
清史專家楊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大膽里推測康熙在立胤礽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實錄》里關於承祜夭折後,載有康熙說的一句話「稚子事,朕無濟於事...」(與後來的十八阿哥之死情況類似,表面這么說,內心其實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後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後有多傷心了,更何況承祜還是嫡長子);《康熙起居注》里載承祜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後,康熙正遠在赤誠湯泉陪伴孝庄,沒能見兒子最後一面,由此「郁悶不已」但他為不使太皇太後傷心,依然「笑語如常」,最後躲到某一角落哭著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後事。康熙也是很愛承祜的,只是因為夭折而無人關注。可惜他無福消受,他的來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盡了。
對胤礽:
康熙對皇太子胤礽的寵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已經介入了十分荒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麼有什麼,康熙只要是能滿足兒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來送給他。康熙處處嬌縱胤礽,簡直是姑息養奸。對他悉心呵護、親自培養。胤礽沾染了不少壞習慣,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圍的人帶壞兒子。由此把好好的一個太子送上了絕路:太子變壞了,壞得不惡不做了。胤礽喜怒無常,時常與父親頂嘴,但康熙卻一點都不生氣,除非是忍無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與康熙無異,連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實康熙對皇太子的溺愛遠不止這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冊封妃嬪
而且從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宮至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雖然女人不少,但有封號的僅僅為皇後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後宮典制不完備的因素)。這其中有生育過真正皇長子的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宮的鈕祜祿氏、還有大阿哥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可能還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這些最有資格取得封號的女子卻奈何無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爾錦吉特氏去世,被追為慧妃,這是後話。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堅持為皇後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時,才開始第一次冊立其他女子。到這時,康熙已經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養的大公主等兒女了。八月二十二這日,他冊立了第二位皇後鈕祜祿氏,順便一次封了好幾位,有:佟佳氏—貴妃,郭絡羅氏—宜嬪,馬佳氏—榮嬪,葉赫那拉氏—惠嬪,赫舍里氏—僖嬪,董氏—端嬪,李氏—安嬪,章佳氏—敬嬪。
★子女出生:
根據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斷,承祜死後,康熙半年未臨幸其餘女子,此時他只有18歲,一個青春躁動期的人呀,他干什麼去了?而此時的大清國還很安定;仁孝皇後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慾。
★後記
有了這些理由,難道還不足夠證明這段愛情的真摯嗎?我喜歡仁孝皇後,也喜歡康熙與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絲怎麼踩扁皇後,我依然不會動搖我的觀點。仁孝皇後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代賢後,只是由於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長壽,她定會如唐朝長孫皇後那般名垂千古.
你不看那些小說和電視劇。我告訴你康熙是怎麼對待她其他的老婆,就想你說的他喜歡良妃那是不可能的,當時良妃死了,大臣們想讓良妃的兒子當太子了,而康熙竟然這樣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就是說良妃是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康熙說這話的時候,良妃都死了,康熙還這么咒罵她。
你說的那個容妃真的是杜撰的,你看的是《康熙王朝》吧?
在電視里康熙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後
這是錯誤的。歷史上康熙沒有容妃,只有榮妃
榮妃:馬佳氏,為員外郎蓋山之女,待年宮中。康熙六年(康熙帝當時只十五歲),生皇子承瑞,十年生皇子賽音察渾,十二年生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十三年生皇子長華,十四年生皇子長生,十六年二月生皇三子多羅誠郡王胤祉。十六年八月被封為榮嬪,二十年十二月晉為榮妃。雍正五年閨三月初六日薨。榮妃是康熙帝第一個皇子的生母,她共生有六個子女。
康熙皇帝有4個皇後
結發之妻:孝誠仁皇後
孝誠仁皇後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後,赫舍里氏,生於順治十年(年)十月初七日,滿洲正黃旗人,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其父為領侍衛內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冊立赫舍里氏為皇後,時年皇帝十二歲,皇後十三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佑,此子四歲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復立復廢的皇太子。皇後因生皇六子,產後幾個時辰就死於坤寧宮,時年二十二歲。康熙帝很悲痛,輟朝五日,諸王以下的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歸人等。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後梓宮權厝都城北鞏華城。六月二十七日冊溢大行皇後日:仁孝皇後。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鞏華城沙河殯宮奉移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梓宮;二十六日二後梓官至景陵,奉安於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宮。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廟,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儷天襄聖仁皇後。至乾隆、嘉慶年間,屢加溢號,全部溢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輔臣之女:孝昭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後,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宮封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崩於坤寧宮,距第一位皇後死還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後與孝誠仁皇後的葬儀同,不同之處是孝昭仁皇後喪期正是征討"三藩"的關鍵時候,康熙帝下聖旨:凡出征王、貝勒及各官為國討賊、平定地方效力行間,今令伊等委服喪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環、散發,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後梓宮於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後梓宮往鞏華城,與第一位皇後同安於享殿。閏三月二十一日冊溢為孝昭皇後,後於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與第一位皇後的梓宮奉移景陵,入葬地宮。經雍正、乾隆、嘉慶三朝,累加謚號,全稱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表姐皇後:孝懿仁皇後
第三位皇後是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後之親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後死,十多年時間沒立皇後。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貴妃病重,康熙帝諭禮部:"奉皇太後慈諭,皇貴妃佟氏,孝敬成性,淑儀素著,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於心深為軫惜,應即立為皇後,以示崇褒,欽此。前者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為請,朕心少有思維,遷延未許。今抵遵慈命,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應行典禮,爾部即議以聞。"初九日冊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頒詔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點至五點)皇後崩。實際上,她只當了一天皇後。康熙帝輟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後梓官至朝陽門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冊謚為孝懿皇後,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後梓宮往景陵,葬但孝、孝昭兩皇後之次。雍。正、乾隆、嘉慶間,累加謚。至嘉慶四年四月謚號全稱: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洛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初入宮侍康熙帝,於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晉為皇太後。諸臣為皇太後上徽號,她執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後病,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點至三點)孝恭仁皇後崩。皇後梓宮奉安於寧壽宮,雍正帝於蒼震門內設倚廬縞素居喪。倚廬為古代遭喪者所居,倚木為廬,於中門外東牆下起廬,先將一根木頭放在離牆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東牆,以草苫蓋之,南北兩出口也以草簾屏之,向北開口,里外不塗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時年四十五歲,每日赴母後梓宮前上食品三次,哀號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後死於康熙帝大喪期內,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後梓宮,安奉在壽皇殿。六月二十日總理大臣等官會議,恭請四後同祔聖祖廟,尊謚並加"仁" 字。雍正帝諭旨:"朕惟母後升祔太廟,大典攸關,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憲,務得情理允協,乃可昭示萬年。"諸王大臣等引據宋朝太宗、真宗四後祔廟之禮,雍正帝以此為例,諭旨:"恭惟孝誠仁皇後元配,宸極,孝昭仁皇後、孝懿仁皇後繼位中宮。孝恭仁皇後誕育聯躬,母儀天下。按先儒耐廟之儀:一元後、一繼立、一本生,以次並列。今母後升祔位次,當首奉孝誠仁皇後,次奉孝昭仁皇後,次奉孝懿仁皇後,次奉孝恭仁皇後。如此庶於古禮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後於景陵。孝恭仁皇後終年六十四歲。全部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Ⅵ 類似一世君臣,陌上花的親情虐文

逆風千里,孝盡天承,血色殘陽,前生如燼,逐浪殺,踏歌,戲骨等等

Ⅶ 康熙最愛的妃子

這個有點小糾結。。。。。。據我的了解,1.叢生孩子的數量上來說。。。應該是榮妃馬佳氏和德妃烏雅氏啦 兩個人都生了6個孩子。。。。。。應該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2.從晉升的等級來說,除了皇後 ,等級升得比較快 應該就是 和妃。。。也就是《寂》裡面的和妃。也就是說 17歲時 (康熙三十九年)封為和嬪 五十七年封為 和妃 而且活的很長。。。呵呵86 歲才掛掉。德妃 宜妃 的升級速度也挺快……拗不過 那時候康熙還年輕。。。應該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3.從個人角度上,首先 我覺得是 赫舍里皇後(看《少年康熙》的後遺症)。當她去世時,康熙帝很悲痛,輟朝五日,諸王以下的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歸人等。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後梓宮權厝都城北鞏華城。六月二十七日冊溢大行皇後日:仁孝皇後。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鞏華城沙河殯宮奉移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梓宮;二十六日二後梓官至景陵,奉安於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宮。可以說 很是 隆重。而且 皇後是陪伴皇帝度過最糾結 最不成熟的日子……三藩,天災,內亂……反正同苦過感情應該會很深吧。。。除了她 康熙還沒對那個女人的葬禮這么上心。
其次……我也希望是 良妃 …… 首先 我自己很喜歡良妃,其次 我總覺得 也希望康熙 是為了 保護她才一直沒給她什麼位置。。。哎 39年冊封的妃子只有和妃和良妃…… 一般後來的妃子只有 57 年的時候 有晉升的機會 而已, 20年到57年之間基本沒什麼大的妃位變動…… 有點小糾結 呵呵 所以 我還是希望 康熙對良妃還是有愛的!

支持正史~!支持康熙 ~~支持 後妃們~!!

Ⅷ 父子訓誡文 虐身虐心越虐越好 喜鞭背 盡量不要SP 絕對不要耽美!!

半路父子,半路兄弟,黑幫貴族的家法,逆風千里,十字軍魂,江湖夜未央,嚴師高徒,嚴師高徒二,做侍衛朕也天下與雙,忘幽處瑾醉華殤,夢殤天下,夢殤天涯,夢殤妖瞳,這些都不錯。

閱讀全文

與孝盡天承小說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狼世界 瀏覽:708
唐磚小說全集在線 瀏覽:355
最好看的打工仔透視賭石小說 瀏覽:880
小說作者戀苓 瀏覽:560
邪王在下小說免費 瀏覽:196
好看的重生小說榜 瀏覽:55
一部小說男主角叫龍淵 瀏覽:2
女主很愛男主現代小說 瀏覽:577
作者零度寂寞的小說 瀏覽:187
不看書小說網 瀏覽:232
寵溺來襲重生辣妻很傲嬌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瀏覽:826
婚心不負免費小說 瀏覽:633
好看的和尚文小說 瀏覽:445
三體小說推薦ppt 瀏覽:831
長片床戲多的都市小說 瀏覽:259
重生農村免費完結小說 瀏覽:94
玄幻小說那個人物最強 瀏覽:360
都市古武門派小說 瀏覽:692
好看的輕松甜寵小說推薦 瀏覽:434
都市之我是神級段子手小說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