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分求一本小說。國學的,要可比人慾、神遊的。
《道緣儒仙》
這是一本完全中國文化的武俠玄幻小說,描述的是一個書生成仙成神而又入世入仕的故事。書生多識,本書不能知識貧乏;書生多思,本書不能沒有幻想;書生多情,本書自然不能忘情;書生多才,本書自然成仙飛速。這本書涉及到書生、修道、成仙、入世、仕途、財富、奇緣、法寶、愛情、血仇等。道緣的情節不如飄渺,而文字各有千秋。但是道緣比飄渺優秀的地方就在於完整的將佛、道、儒三者的關系做了一次完整的體系化和標准化設定。而這種系統化的設定在國內作者中往往是很少有人這么去做的.
《縹緲錄》(已出版四卷):一部人族王朝的征戰史:
在九州北陸的大漠草原上有著這樣一個游牧民族:他們尚武,信仰盤韃天神,崇拜英雄。那裡的男兒各個都是熱血漢子,那裡的女子各個都是巾幗須眉,他們的王朝叫做青陽。
故事發生在青陽。講述著北陸游牧部落內部的權力之爭,以及青陽與東陸王朝的恩怨。青陽世子呂歸塵幼年即被大君送往顏真部生活,後顏真部叛亂,呂歸塵被接回北都城。但他的哥哥們並未將這個年幼且多病的世子放在眼裡,只是相互較勁,爭奪王位的繼承權。然而,歷經戰火洗禮和人世滄桑的呂歸塵,一改往日柔弱的個性,在哥哥們的權力爭奪戰中慢慢成熟堅強起來。
時值東陸的大胤王室衰微,幾大諸侯國並起,青陽大君想借與下唐國的結盟來實現自己稱霸東陸的野心。因此,呂歸塵被作為人質送往下唐國。在那裡,他遇見了桀驁不遜的天驅武士姬野,他被姬野骨子裡那股張揚而永不服輸的韌勁所吸引,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便是未來大燮朝少年昭武公和少年羽烈王的故事。
高天上的武神俯視大地,背負他意志的少年們將尚顯稚嫩的手掌放在了一處,亂世的君王們就此結下了他們的第一個盟約。有一種意志不隨時光磨滅,有一種火焰總要焚燒荒原。可曾聽見天空外的鷹在長唳?可曾聽見地下沉重的呼吸?新的時代,已經揭開了序章。
歷史上的胤末燮初,是一個悲哀的年代。英雄們剛剛誕生在鋼鐵的搖籃里,世界在動盪和戰火中掙扎。王權已經旁落,懷著野心的人竟相踏入戰場,在亂世中奪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北辰之神猙獰的鐵手高懸在亂世眾生的頭頂,舊時代註定將被摧枯拉朽地毀去,而新的時代建立在戰士的屍骨和婦孺的血淚上。
《茅山後裔》
最近以來,看到的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非《茅山後裔》莫屬。這本以傳說中中國傳統的道教法術分支―――茅山教法術為主,圍繞主角遇到的種種靈異事件,展開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探險活動。
這是一本描述中國傳統秘術—茅山道術的小說,故事說的是張國忠、張毅城父子運用茅山道術踏足天下的故事,從驅鬼鎮邪到盜墓發冢無所不及,民間冤案、千古謎團將被一一揭開,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及亞歐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仰,中國最厲害的茅山道術,是否能一展全長?
書中沒有刀光劍影的打鬥,沒有飛檐走壁的神功,這不是一部虛張聲勢的視覺大片,而是一本真正的玄幻小說。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讀者可以領略博大精深的茅山道術,將帶讀者在異域神跡破解謎團,真正的思想盛宴,將從這里展開。
《亂世銅爐》又是十三
誆騙錢財的假道士,偶得靈龍鎮煞釘,卻使鎮妖的法術被破,妖物橫行。他自學道法,預備斬妖除魔。故事才開始,文筆不錯。文中許多學道之人,自以為是,對待妖物冷酷狠毒,還不如一些妖怪有情意,是非善惡本就難以分清。
《風起紫羅峽》荊柯守
我輩都是無情人,一入修真斷七情。風閑為了修道而乞討三年,歷經無數痛苦,最後在一個風雨之夜被迫親手斬殺自己所愛的人,以明其志,當愛人的鮮血噴濺那刻,他的心充滿了無情的決斷,以及那已經不變的核心意志。
他閉觀整整三百年不出一心向自己開辟的道路前進,他不願接受命運的控制,向那高高在上的神仙低頭。他就是他,以他的意志、決心、器量、力量、智慧容納天地萬物,他就是主宰
碧霞真人飛升之後,在二顆巨星和幾顆新星的牽引下,無數的燦爛的明星,帶著各自堅持的信念,彼此攻伐,各顯光華,三百年以劍衛道的戰爭,風閑將帶領我們走進那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修真時代。
『貳』 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是什麼哩
童年是夢,夢出外婆的橋;童年是橋,接著未來的路;童年是路,使我們遠離童年。 童年是風,吹來朵朵天雲;童年是雲,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潤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童年是基石,奠定了人生的未來;童年是快樂,唱響了人生的樂章;童年是坐標,記錄著人生的起點。
不是回憶的回憶
會有那麼一天,我會站在時光的裂痕上想念自己奢侈而明亮的童年,淚流滿面。
——題記
To:五歲的我
五歲的我。
現在的你是否正在幼兒園里,望著陰霾的天空瑟瑟發抖,聽著老師講如果不好好趴在桌子上便會被鬼怪抓走而呼吸都變得輕柔,想著這應該比麻木與另一個人相撞而是被緊裹著的字跡在地上滾了好酒更可怕慌忙但輕微地搖搖自己的像腦袋然後繼續以動不動。
我想你是多麼單純的一個孩子啊!你會乖乖地等著爸爸來接你總是等到夕陽西下,讓余暉映出你嬌小的身影,你偶爾也會用兩只小手扒著門向外張望但卻總是失望而歸。你也曾有過自己逃出校門打破學校的規定而被趕來的老師帶個正著。兩人一起回家卻發現爸爸早就回來但忘了接自己的經歷,心中就不免有些難過。
你的生活是多彩的,亦或是幸福的。你活和同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老鷹捉小雞卻摔了一跤,頭頂個大包還在嘻嘻哈哈地笑。你會把老師教給自己的兒歌背給媽媽聽來博得她對自己的肯定。你會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看著滿天的星星想著明天又是清甜而翻身微笑而睡。
我羨慕你的生活,那樣地輕松自在,無憂無慮,我也願做個向你一樣的仰望天空的小孩,快樂地看著藍天看著白雲看著漆黑的夜空看著明亮的星星然後快樂地過著沒有一絲雜質的純凈的生活。
From:十三歲的我
To:九歲的我
我想或許你因為在這個時候有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感到高興吧。同樣我也想告訴你,4年後的今天,我的好朋友依然是他,從未改變。
這個時候的你已經褪去了曾經單純而安靜的乖小孩的外衣,變得開朗而活潑起來。你會和朋友們一起笑一起流淚然後靜靜地感知這個世界,那樣的多彩而又善變。
有時你也會惡作劇一般戲弄自己的同桌也是最好的朋友。你會笑他穿個羽絨服經自己包得像個包子的樣子。你會在和他爭東西是忽然假裝哭泣看他一臉無奈和焦急的表情。你會陪著安靜的他在午後一起想心事而往往是耐不住寂寞的泥漿他的思緒打斷然後笑個不停。你也會看著他上課時認真的樣子,以及看著他光滑的皮膚禁不住想伸手去捏他的臉卻被老師眼裡的目光所逼回。時光一恍而過,我想再次告訴你的是,曾經的他已經變了,變得復雜起來,讓人捉摸不透起來,變了太多太多,變得我都無法再從他的身上看到童年的影子。
我希望你能保管好你們在這時最純真的友誼,不要像我一樣,對著曾經發生在你們身上今已不存在的故事,黯然神傷。
From:十三歲的我
To:十二歲的我
現在的你也和許多人一樣開始迷戀各種明星,把他們的照片海報貼得到處都是。
你不會像其他同學那樣每天都玩命的學習學習做題做題希望自己在畢業和靠寶一中的招生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你依然會放棄那些很難的題目,出去瘋玩到九點才匆匆往家趕,免不了父母的嘮叨但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還是我行我素保持自己自認為良好的行為作風。
其實你也曾為自己的成績擔憂過,因為在你的成績單上總是赫然躺著比別人低的分數,因為你在學校唯一一次排名中落到年級第37名然後嘆一口氣默默地將成績單放在抽屜里,因為你在看到獲得優異成績的同學興奮而炫耀的臉後悔倔強地轉過身去失落的離開。
每天的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進行,班主任總是不知疲倦地將作為按成績的高低分成等次同時也將所有的同學分成等次。你總是會漠然的習慣這一切就像習慣每天各科老師們都會發下四、五張卷子當作家庭作業。
也許你已經在渴盼不要長大,但生活這件華麗而長滿虱子的長袍早已讓你經歷了許多無法承受的現實,你依然在長大,永不停歇的長大。
From:十三歲的我
To:十二歲半的我
當剛剛畢業的你再次站在小學大門前的時候,當你看這魚貫而出的小學生們歡快的笑臉的時候,當你在淚水快要落下時拉著朋友的手慌忙跑開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曾經載滿你六年中所有記憶的學校,再也找不到了。
當你怯生生地站在窗口前買飯的時候,但你與昔日朝夕相處的同學擦身而過的時候,你就知道,那些淚水與歡笑,再也難以回轉。
你總是虔誠的生活著,相信有一天能找到幸福,可幸福卻好像地平線上的燈火,溫暖著你的眼睛,讓你向前奔跑,卻永遠也到達不了。
你總在像奢望天空變成透徹的藍一樣奢望回到那無憂無慮的生活中去。所以你在無意間看到那些洋溢著同學笑臉的畢業照時,所以你在參加同學聚會時,你竟笑得像當年那個與同桌一起站在陽光下歡笑的孩子,內心感到無比溫暖與快樂。
你依舊在新的學校扮演者乖學生的角色,安靜地寫字,安靜地看書,安靜地從校園中走過然後看著一切的一切安靜的微笑。而你也漸漸學會了偽裝自己,看著過去的朋友不再無暇,不再單純,只是習慣了一樣搖搖頭。因為你知道,在你笑得最開心的時候,內心卻有著徹骨的難以癒合的傷痛。
願你自由的……
From:十三歲的我
To:那些回憶
我們,終究是會忘記一些事的。記憶的大門不會永遠只停留在出生的那一刻,不會讓我們把全部的痛楚都銘記在心。曾經許下的誓言,曾經流過的淚水,曾經隱忍的傷痛,都會成為時間長河中一尾若隱若現的游魚,終會離開,終會消失,終會枯萎,最終死去。
那些回憶,其實很美好。當回憶中我第一次懂得失去友誼的時候,當回憶中我第一次能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當回憶中被遺忘的人們都還清晰地呈現的時候,我便能躲在其中,懷揣著自己的小幸福,當作願望,飾以企盼。
天空中一群飛鳥飛過,它們帶走了誰的記憶。
From:十三歲的我
後記:
童年縮成一粒沙子,陷在我的眼睛裡面,逼迫我不停地流淚。明明就在眼前卻看不到,明明已隨時間走得很遠,但疼痛感卻異常清晰猶如切膚。
以上這些都是寫給我的過去,我的曾經,我的童年的。
當上帝在頭頂做出曖昧的微笑的時候,我就在努力地學者不去回憶,不後悔,就好像在摔了一個茶杯之後的那種後悔,但我做不到,無法做到。
我突然就覺得自己像個華麗的木偶,演盡了所有的悲歡離合,可是背上卻總是有無數閃亮的銀色絲線,操縱我的哪怕是一舉手,一投足。
現在的我已經變了,我承認自己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乖孩子,那隻是曾經,讓我難以丟棄,給我贊譽的曾經。
感謝你們,我的那些,不是回憶的回憶。
夏末秋初
那些曾經我們念念不忘的往事,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中,被我們遺忘了。
——題記
一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會離我而去嗎?
當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空氣中已經漂浮著微微的涼意,太陽也變得像個溫潤的小姑娘,盛夏的暑氣已消散殆盡。此時的我和她,站在體育場的香樟樹下面,秋風吹起她美麗的長發,優雅而嫻靜。
她沉默了好久,回答道:「不會。」
於是我們便在踏入初中校門的那一刻,許下誓言,要永遠在一起。
漠,你知道嗎?在那個秋風蕭瑟的季節,當你說你不會離開我的時候,當你說你來到這個學校就是因為我的時候,你知道我有多麼快樂嗎?我哭了,可我卻告訴你,那是風沙迷了我的眼。
——櫻
二
原來你依舊那樣安靜,可為什麼當我看到你一個人落寞的走在校園中的時候,心中卻泛起一陣陣難過。
漠,你知道嗎?那天我和同學走在一起的時候,我看到你木然地下著樓梯。在與你擦身而過的一瞬間,我忽然就感受到了你內心郁積了的十幾年的寂寞。而後,我笑了,笑得眼淚不住地順著我的臉頰滴落到地板上,晶瑩而美麗。
——櫻
三
可是你為什麼還是要離開,你不是說過要和我在一起嗎?
天空中散落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知道今天會有一場無聲的離別。漠走了,無聲無息,就這樣走了,留給我一句令我無法拒絕的話語,她說:「櫻,對不起,我真的很抱歉,可我只能選擇離開。」我倔強的收住自己的眼淚不讓它在我的眼眶中洶涌。因為我知道,此時的她,也是一樣的面無表情。
漠,時間原來是可以改變一切的,我還清晰地記得一年前你在我的耳邊輕輕地對我說來到這個學校就只因為我,還聽到你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丟棄我。但你終於還是走了,帶走了我的快樂與悲傷,歡笑與淚水,幸福與感傷,帶走了我記憶中所有的所有。
——櫻
四
我不能在你離開的時候說一聲請不要離開我,因為我知道那樣你便會放棄那天的離開,遺忘了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我還是會和同學們一起在這里生活,讓這里記錄下我的汗水和我的笑顏。同時也記下我對漠的思念。
漠,你過得好嗎?此時的你是否也在想我呢?那天我在學校看到一個背影極像你的人,我顧不得多想就上去重重地拍了一把,還說你來了竟然不告訴我,虧你還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呢!可當那人揉著酸痛的背轉過身並用她的眼睛瞪我的時候,我徹底驚呆了,當年那個只用看你走路姿勢就能辨認出你且能百發百中的我,失落的站在原地,淚流滿面。漠,你會不會責怪我,微笑而充滿憂傷的對我說,你竟然忘了我。
——櫻
五
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在一起。
漠,我最好的朋友,我會等著你,永遠、永遠。
新年的思念
新年就快來了哈。
這是我第一個沒有和他們一起過的春節。
真的,
很想念啊。
小小的時候,因為家在一起的緣故,身邊就有了一群小小的夥伴。毛毛,萌萌,甘蔗,閻王,衛星。讓我尤其想不通的是,偶們樓上咋就那麼盛產男生吶?沒辦法,六個小孩里只有我和毛毛是女生,而且她還比我小3歲。(無言ing????)所以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從小就是和一群男生玩大的????
有一年春天,大家一起玩滑梯。甘蔗很胖,行動很慢,等在他後面的我等得著急,在甘蔗剛坐上滑梯時,一腳把他揣了下去。甘蔗直接頭朝下栽了下去。他摔得很重,頭上馬上鮮血淋漓。我被嚇傻了,飛快的「逃跑了」。我在城裡漫無目的地走著,又累又餓,最後還是乖乖地回家了。聽說甘蔗地頭被縫了7針。每次看到甘蔗頭上那個淺淺地凹印,我都會很內疚,把頭埋地低低的。
有一年夏天,很熱很熱,我們一起去河灘玩,那時的水還很清很亮,我們站在水裡打水仗,抓小魚,不亦樂乎。赤著腳走在軟軟綿綿的沙灘上,躺在冰涼的石頭上,舒服極了。突然毛毛大叫一聲,原來有隻螃蟹夾住了她的腳!不過一個小時後,我們就捧著黑乎乎的螃蟹腿吃地滿嘴發黑了。那螃蟹可真好吃啊···
有一年秋天,我們大家都買了滑輪,於是每天下午放學,路人們都可以看到六個穿著滑輪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孩子。他們的臉上,有滿足而幸福的笑容。即使滿臉汗水,也開心不已。那時,我們經常城鄉邊緣的一條水泥小路。那條路自上而下有七八個拐彎,而且坡度極大,一不小心就會栽下4米多高的懸崖。每次滑下來,腿都發麻了,不過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呵呵。
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很大的雪,操場上有人潑了水,結了一條彎彎曲曲十幾米的冰道,我們穿著厚厚的衣服,屁顛屁顛地沖到操場上滑冰。冰面畢竟很滑。每當我們摔倒的時候,便索性舒舒服服地躺在冰面上。那天晚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很美很浪漫,可惜我們那時只是覺得好玩,並不懂得欣賞。
最後的結果就是,所有人的衣服都濕透了。所以我們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再見以後,還會懷念吧。
把傷痛與笑容埋在心底,永遠不變的是我們的友誼
『叄』 高爾基是誰
高爾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爾基·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賽·馬克高爾基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
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歌》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1、早期生活與創作
高爾基4歲喪父,和母親一起被接到外祖母家,母親是一個五大三粗的女人,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外祖父做小本生意,生意不好,脾氣暴躁,曾經打斷過一根擀麵杖。他11歲起獨立謀生,當過學徒、搬運工和麵包師。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次漫遊俄國各地,廣泛了解民情;其間因參加秘密革命組織於1889年被捕,獲釋後行動仍受憲警監視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不久開始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1898年出版兩卷集《隨筆和短篇小說 》,從此蜚聲俄國和歐洲文壇。他只上過2年學 ,完全靠自學成才。
早期創作多為短篇體裁。其中,《馬卡爾·楚德拉》和《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等作品以黑暗與光明的強烈對比,歌頌嚮往光明及為人民大眾的利益獻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鮮明的浪漫 主義特色。《 切爾卡什》、《柯諾瓦洛夫》和《因為煩悶無聊》等小說,則著力真實具體描寫下層人們的苦難生活,表現他們對現實的憤怒情緒,藝術上屬 於現實主義 。收入兩卷 集的短篇 小說《讀者》和評論文章《保爾·魏爾蘭和頹廢派》等,還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和鮮明的反頹廢派藝術立場。
在19世紀和 20 世紀之交完成的《 福瑪·高爾傑耶夫 》和《三人》兩部中篇小說,通過較廣闊的現實畫面,著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題。
從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並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制制度,同年發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託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紀初高爾基接連寫了幾部劇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層》深刻批判對幸福的消極等待思想,劇中的一個人物 宣布:「人這個字 聽起來 多麼自豪」《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和《野蠻人》三劇則及時揭示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分化,鞭笞拋棄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發初期,他曾以目擊者的身份寫了討伐沙皇政府槍殺請願群眾的傳單,號召人民奮起斗爭,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民主工黨的《新生活報》和《戰斗報》的出版,多方努力為起義者籌劃經費和武器。這期間他還發表大量政論,其中《談談小市民習氣》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習氣的社會根源、心理特徵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危害。
《海燕之歌》
《母親》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
《馬卡爾·楚德拉》
《伊澤吉爾老太婆子》
《聖誕節的故事》
《加那瓦洛夫》
《在草原上》
《奧爾洛夫夫婦》
《滄落的人們》
《春天的旋律》
《戈爾特瓦的集市》
《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阿爾達莫洛夫家事》
《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
《小市民》
《鷹之歌》
2、中期生活與創作
1906年初,高爾基秘密離開俄羅斯到美國,在那裡宣傳革命,為黨募集經費。同年在美國寫成劇本《敵人》和長篇小說《母親》。前者通過一個工廠的工人群眾同工廠主面對面的激烈沖突,成功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犧牲的團結戰斗精神;後者取材於1902年索爾莫沃工人五一遊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巴維爾及其在現實的教育下由逆來順受轉變為堅定的革命戰士的母親尼洛夫娜的形象。兩部作品都滲透著對歷史進步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在現實的革命發展中表現現實的創作原則,是公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在美國期間,作家還寫了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政論《我的訪問記》和特寫《在美國》。
革命暫告失敗後,高爾基於1906年秋從美國到義大利 ,定居卡普里島。這段時間里他幾乎只為俄羅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寧一起成立了一個培養革命家和宣傳員的學校,接見了許多特地來拜訪他的人。他收到許多來自俄羅斯各地的信,在這些信中許多人將他們的希望和憂愁講給他聽,他也回復了許多信。
在這段時間里他和列寧發生了第一次沖突。對高爾基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寧將此看做是「偏離了馬克思主義」。這次沖突的直接原因是高爾基的一篇小文《懺悔》,在這篇文章中他試圖將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1913年這個沖突再次爆發。
1913年就羅曼諾夫王朝掌權300周年的特赦給予高爾基重返俄羅斯的機會。
高爾基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悲觀看法是他與列寧發生第二次大沖突的原因。高爾基從原則上同意社會革命,但他認為俄羅斯民族還不成熟,大眾還需要形成必要的知覺才能從他們的不幸中起義。後來他說他當時「害怕無產階級專政會瓦解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革命力量:布爾什維克的、獲得政治培養的工人。這個瓦解會長時間地破壞社會革命本身……」。
1921年夏天,因病復發出國就醫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義大利索倫托。他一邊治病休養,一邊通過書信和會見來訪者盡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團體的極「左」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培養青年作者及團結不同風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努力創作,發表回憶錄《列夫·托爾斯泰》和特寫《列寧》,完成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描寫了作家從生活底層走向革命道路,勞動者尋找真理、追求光明的歷程。1924~192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在從19世紀中葉俄國農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廣闊歷史背景上描寫一個家庭三代人的變遷,從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必然衰落。
革命後高爾基立刻組織了一系列協會來防止他所擔心的科學和文化的沒落。「提高學者生活水平委員會」的目的是保護特別受到飢餓、寒冷和政治無常威脅的知識分子而成立的。他組織了一份報紙來反對列寧的《真理報》和反對「私刑」和「權力的毒葯」。1918年這份雜志被禁止。高爾基與列寧之間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列寧勸告高爾基到外國療養院去治療他的肺結核。
從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過。他不信任列寧的繼承人,因此在列寧死後也沒有回到俄國。他打算重返義大利,義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經過一段猶豫後同意他去索倫托。他在那裡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裡他寫了《回憶列寧》,在這部文章中他將列寧稱為他最愛戴的人。此外他還在寫兩部他的長篇小說。
1927年10月22日蘇聯科學院決定就高爾基開始寫作35周年授予他無產階級作家的稱號。當他此後不久回到蘇聯後他受到了許多榮譽:他被授予列寧勛章,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員。蘇聯全國慶祝他的60歲生日,許多單位以他命名。他的誕生地被改名為高爾基市。
許多他的適合於社會主義現實派的作品被宣揚,其它作品卻默而不言。尤其是《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成為蘇聯文學的榜范。
在高爾基最後的這段時間里他稱他過去對革命的悲觀主義是錯誤的,他成為斯大林的模範作家。他周遊蘇聯,對最近幾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吃驚,這些進步的陰暗面他似乎沒有注意到。大多數時間里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洋房中並被受到克格勃間諜的時時刻刻的監視。他依然試圖對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和提拔年輕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院里,並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高爾基的作品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他的許多小說、劇本和論著都不僅有了中譯本,而且還被編選成單卷、多卷的《高爾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觀點,對中國五四以後新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對他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死於秘密警察之手,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俄羅斯作家申塔林斯基在前蘇聯秘密警察(克格勃)檔案中,發現列寧和斯大林統治時期有關作家藝術家的大量秘密檔案,皆屬蘇聯政權的高度機密,多年被封鎖,申塔林斯基把這些史料整理成一本書,1993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1995年英國倫敦出版克羅福特譯自俄文的英文節譯本《克格勃文學檔案》,對了解斯大林時代蘇聯作家、藝術家遭受的種種迫害實情以及死亡的真實原因和日期,都是第一手史料;倍受贊揚、地位首屈一指的高爾基,雖未被監禁過,同樣受到克格勃的秘密監視,蘇聯秘密警察總部檔案室存有大量關於他的秘密材料。
跟列寧鬧翻
高爾基被前蘇聯當局譽為「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也跟列寧有 「偉大的友誼」,但從克格勃檔案里看,高爾基與這位俄國「革命之父」之間發生過多次觀念和政治沖突,幾乎鬧到決裂地步。高爾基稍有搖擺,列寧就會批評他,高氏則報以詼諧一笑:「我知道我是一個很差勁的馬克思主義者。說來說去,我們這些藝術家都有那麼幾分傻勁兒……」。十月革命發生後,高爾基被事實震駭,在《新生活報》 (左派孟什維克辦的日報,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發表文章,公開反對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認為這是俄羅斯的悲劇和毀滅,由此,1918年夏列寧則以一紙命令關閉了這家報紙。第二屆共產國際代表大會開幕時,列寧評論高爾基為此次會議寫的文章「毫無共產黨人氣味,卻有濃厚的反共性質。因此,這種文章絕不能在雜志上發表。」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們之間幾乎斷交,高爾基在列寧五十壽辰之際,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說:「看見這個偉人,總讓人有那麼一種恐懼,他隨心所欲地擺弄我們這個星球上的歷史杠桿。」1922年, 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准備整肅高爾基,他們從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裡收集證據。此時,列寧和契卡總頭目捷爾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寧和高爾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關於此次相見,有過一些戲劇化的描述,如電影《帶槍的人》(1938年)。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寧一再要高爾基移居國外:「如果你不走,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這是對持不同見解者的一種驅逐方式,兩年之間有數十位知識分子被驅逐出國。可是蘇共卻不讓另一些需要出國的人走,1921年詩人布洛克重病,高爾基一次次催促列寧和盧那察爾斯基放布洛克去芬蘭治病,但詩人還是在得到護照前去世了。18天後,即8月25日,另一位詩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處決,罪名是白衛分子,盡管根本沒有證據,高爾基對此案的求情同樣毫無作用。這兩位詩人的死亡,開啟了作家受害的時代。
1921年10月8日,高爾基寫信跟列寧告別,離開蘇聯去了歐洲。 1922年夏他在德國北部一個小城,得知俄國社會革命黨的領袖們正在莫斯科受審,7月1日寫給蘇維埃政府首腦里科夫:「親愛的阿列克謝 :如果對社會革命黨人的這場審判以謀殺告終,那麼這將是一件有預謀的罪惡謀殺。我請求你把我的觀點告訴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這不會使你驚訝,因為在整個革命期間,我已經向蘇維埃當局一千次指出,在我們這個充滿文盲、沒有教育的國家裡,毀滅知識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為。我現在堅信,如果社會革命黨人被殺害,這一罪行將會使俄國在道德上自絕於社會主義歐洲。高爾基」。他7月3日也寫信給法朗士,希望在歐洲喚起公眾關注此事,流亡國外的孟什維克人士 主辦的雜志發表了高爾基這封信。兩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總部。他寫給法朗士的信產生廣泛影響,驚動了克里姆林宮。列寧稱高爾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則指示《真理報》「就作家高爾基,寫一篇措辭溫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會把這種文人放在眼裡,要用外文發表」。一篇題為「幾乎墮落到極點」的措辭嚴厲、猛烈批判高爾基的文章說:「從這種政治聲明可以看到,身在國外的高爾基在危害我們的革命。他的危害極大……」。但也許是高爾基的呼籲起了效果,蘇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批准了革命法庭通過的死刑判決,卻沒有執行死刑。
流亡義大利
高爾基和家人住在義大利的索蘭托,他在整理他的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撰寫文章和回憶錄,與外界保持廣泛的通信關系,身邊朋友和客人不斷。他已年近花甲,似乎應當決定自己晚年的去留問題,可是當他聽到列寧的遺孀克魯普斯卡婭開列了一個書單,要把所有圖書館里的《聖經》、《可蘭經》、但丁和叔本華的著作下架的消息之後,決定宣布放棄他的蘇聯國籍,甚至為此寫了一份聲明。
他為此受到來自兩個陣營的強烈批評。莫斯科的革命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公開說他是一具僵屍,在文學上已成廢物;流亡巴黎的舊俄人士則強烈譴責他跟蘇聯革命的關系,把他那篇關於列寧的隨筆視為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奇恥大辱。高爾基《論俄羅斯農民》一書出版後,既引來克里姆林宮的憤怒,也遭到一家流亡報紙的譴責,說他誹謗俄國農民。另一家報紙則刊登蘇維埃政府一項決定:如果高爾基進入蘇聯邊境將會被逮捕,迫使高爾基馬上聲明自己忠誠於蘇俄,他唯一不能同意的就是他們對知識分子的迫害。
這一期間,莫斯科的秘密警察總部文件櫃多了一份題為「高爾基在國外」的文章,無人署名,也沒有日期,可能是秘密警察派在外國的某個間諜撰寫的一份匯總材料,以備發表用。新聞界對高爾基的各種報導,都在秘密警察總部有細致分析,國外流亡報紙都被列印出來,各種文字都被譯出。高爾基的大量信件,特別是他人寫給高爾基的信,都被秘密警察總部收集。高爾基1924年3月3日致葉卡特琳娜· 彼什科娃信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想,現在已經到時候了,不要再談論什麼我是受某個人影響這種話。大家應當知道,我55歲,我自己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如果我那麼容易受影響,那麼我很久以前就應當服從伏拉基米爾·伊利奇,他在影響別人方面無人能及,那麼今天我就應當燈紅酒綠,有芭蕾舞女演員們簇擁,坐著最豪華轎車滿城兜風……」這封信寫於列寧死後六周。
秘密警察感興趣的是高爾基的著作和觀點,以及他對蘇俄政權的敵人所持的態度。他的秘密檔案成為一項巨大工程,耗費大批特工的勞動。他的信件上有許多批註,如「送第七部」、「送阿格拉諾夫」、「存檔」、「對照原文查過」,等等。
秘密檔案中有高爾基1927年9月8日寫給身在蘇聯的年輕作家朋友維·伊凡諾夫的一封信,此信從未披露過,可以看出當時他的觀點:「我天生就不能理解那種把群眾、把一個民族或是一個階級理想化的做法。我是一個很差勁的馬克思主義者,我不喜歡把人生的責任由個人轉移到群眾、集體、某個黨或某個集團。而且,我知道,一粒胡椒子比一把罌粟種更有生命。我相信,如果我倒過來看問題,那就虛偽可笑了」、「當我想像俄國、中國、印度和所有其他鄉村地區那一片無知而又混亂的大漠,看到這大漠前面那位極為渺小、非常瘋狂的俄國革命者——盡管他發現了阿基米德的杠桿——便喚起我對這位俄國革命者命運的某種焦慮……」
從高爾基這些觀點可以看出,他是懷疑、批評俄國革命的,為此他曾不得不流亡,但當他後來回到蘇聯之後,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了。他為什麼要回國?關於這個問題,秘密檔案沒有交待,也未見到關於高爾基的研究對此做出解釋。
利誘與監視
1928年,高爾基回到闊別近七年的俄國,但他只是要在蘇聯度夏,每年秋天還回索蘭托。
斯大林親自在莫斯科為他找了一幢房子,離克里姆林宮很近,是一位百萬富翁的豪宅,這里很快成為蘇聯領袖和藝術家、作家們聚會的地方。他還分到兩座大別墅,有警衛保護,一座在克里米亞,一座在莫斯科近郊。
至於這背後的事情,可以通過秘密檔案來看。第二個階段收集的檔案從1926到1928年,此時列寧已死,斯大林執政,捷爾任斯基也死去,繼任者是雅果達,一個極端陰險的克格勃頭子,他手下的秘密警察,不僅遍及蘇聯,而且遍布海外。現在他們不僅繼續收集高爾基的材料,並且開始操縱他,秘密監視他的活動。
秘密檔案顯示,克格勃對高爾基的控制,主要通過他的秘書克魯奇科夫。此人從1918年開始為高爾基工作,聰明能幹,成為高爾基工作和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物,逐漸控制了他的社交、文學和出版方面的聯系,處處代表高爾基。
未知克魯奇科夫與雅果達相識之前是否與克格勃有聯系,但他在1937年被視為人民敵人和反革命陰謀集團而隨雅果達一起被逮捕後, 在獄中承認,雅果達經常來找他,他也去秘密警察總部找雅果達;他 還承認,他找雅果達商談去義大利看望高爾基;1932年,雅果達給他四千元,為身在國外的高爾基買轎車;1933年,高爾基沒有足夠錢買下索蘭托的別墅,雅果達給克魯奇科夫兩千元去支付,他拿了這筆錢,沒有簽寫收據。
由此可見,高爾基僑居義大利時就受到蘇聯秘密警察的資助。高爾基當然知道這筆款子,這種事很自然地使他與克格勃頭子雅果達相識。秘書招認,不僅涉及高爾基,而且高家其他成員也受到資助:他好幾次從雅果達那裡拿現金給M·巴德勃格(高爾基最後一位妻子, 同時又是H·G·威爾斯的情婦);1936年雅果達交給他和高爾基的兒媳彼什科娃400英鎊,也是給巴德勃格的;最後一次是在1936年9月 (即高爾基去世後),彼什科娃告訴他,她從雅果達的私人秘書那裡收到一大筆錢,她迷惑不解地說:「他們為什麼要把這么多錢硬塞給我呢?」
這位秘書的口供中,提到與高爾基有特殊密切關系的兩個女人。 一位就是瑪麗婭·巴德勃格,一個迷人而且大膽的女人,有好幾個有名的情人,有人認為她是雙重特務,既為英國服務,也為蘇聯工作。 這種說法沒有證據。高爾基秘書的調查案卷中有一個八人名單,她的名字被列入「參與反蘇右派分子組織」,只有她既未逮捕也未被處 決。1938年雅果達及其他人受審時,她已經遠在倫敦,蘇聯秘密警察鞭長莫及。另一位女人是納狄婭·彼什科娃,高爾基的兒媳,長煤美,羅曼·羅蘭說她「年輕,非常美麗,單純而且快活」,雅果達試圖通過她,更深地打入高爾基家庭內部。
斯大林的寵臣
高爾基於1933年回蘇聯定居後,便受到秘密警察的警察來訪和包圍。甚至他的日常用品,都與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員一樣,要由秘密警察部門負責。
慶祝高爾基創作四十年鬧得很紅火。斯大林下令以高爾基名字命名城市、研究所、街道等等。有人戰戰兢兢對斯大林說,莫斯科藝術劇院是契訶夫創辦的。斯大林回答:「沒有關系。高爾基是個沒有用處的人,我們必須把他拴在黨的身上。」高爾基接受了這些禮物,他也不必害怕別人的批評,政府不許人們批評他。在斯大林的主持下,文學界開始崇拜高爾基。
1932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高爾基家有一次著名聚會,冠蓋雲集,有克里姆林宮的首腦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等,他們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還有五十餘位作家,如阿赫瑪托娃、曼德爾斯塔姆、帕斯捷爾納克、普拉托諾夫、布爾加科夫、巴貝爾等,舉止卻相當恭謹自製。忽然,作家馬利什金來到斯大林面前和他碰杯,詩人盧果夫斯科依大聲喊道:「讓我們大家都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乾杯!」此時,坐在斯大林對面的小說家尼基夫洛夫,猛地站起來說:「我聽厭了這種話!我們已經為斯大林的健康幹了114萬7千次了。他大概已經厭煩這套了……」頓時冷場。斯大林伸出手,握著這位小說家的指尖說:「謝謝你,尼基夫洛夫,謝謝你。我確實厭煩 這套。」幾年後,那天晚上參加聚會者中,每四位就有一位被投入監獄,許多人被槍決。被槍決者中也包括那位小說家尼基夫洛夫。後來,高爾基的秘書在獄中交待,雅果達在幕後積極操縱文學界活動和作家協會主席人選,1934年作家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他要高爾基寫信給斯大林,推薦阿維爾巴科作主席。
有人說高爾基反對暴力,說他會反對1937年的「大清洗」,因此斯大林才把他除掉。現在看來,這種說法純屬編造。阿維爾巴科在獄中受審時證實,高爾基對秘密警察的工作給以極高評價。高爾基對1932年8月7日通過的法律毫無抗議,這項法律規定,12歲的兒童也可以像成人一樣判罪,包括死刑。他對著名作家科里烏耶夫和曼德爾斯塔姆的被捕漠不關心。1929年,他參觀索洛維基,贊揚蘇聯這個第一座集中營。
在集體化時期,高爾基向當局提供一個駭人聽聞的口號:「敵人不投降,就讓他滅亡」(1930年11月15日真理報)。同時,當局策劃公開審判「工業集團」,包括那些革命前的老一代工程技術人員,高爾基如此寫道:「讀到關於那些惡棍的報告,我怒火填膺。」1931年3月,他同意孟什維克人士受審,其中包括他以前的一些朋友,他稱他們是罪犯和破壞者,還說他們還有人漏網,應當繼續搜捕。他在一封信里稱贊:「斯大林幹得多漂亮呵!」
1934年12月,列寧格勒黨委第一書記基洛夫被刺,給斯大林展開大清洗一個借口,許多人未經調查或審判就以間諜罪名立即槍決。高爾基1935年1月2日在《真理報》發表一篇文章為斯大林吶喊助威: 「必須無情地、毫無憐憫地消滅敵人,不要理睬那些職業的人道主義者們的喘息和呻吟。」
難堪的晚年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對高爾基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死於秘密警察之手,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後兩年,高爾基完全成為政府的馴服工具,他不倦地頌揚斯大林,可是後者對他已毫不在意。他建議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惡魔》,《真理報》立刻發表一個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義」。甚至,高爾基看不到報紙,克格勃有幾次還專門為他印了一份報紙,高爾基紀念館就保存著這樣一份報紙。
高爾基想去義大利旅遊,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鎖入囚籠。表面上他的名聲僅次於斯大林。作家什喀帕在回憶中,談到高爾基絕望地喃喃自語:「我實在太疲倦了。好像他們把我圈在籬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進退不得!我不習慣這種生活……」
高爾基在克里米亞的別墅度過最後一個春天。法國作家安德列· 馬爾羅去那裡訪問他。在蘇聯秘密警察總部保存的巴貝爾審訊檔案證辭中,提供了此次會見的細節。馬爾羅問高爾基,蘇聯文學現在是否正處於衰落階段,高爾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時《真理報》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學形式理論,以及蕭斯塔科維奇的音樂,高爾基非常關心,他不同意那些批評;他心情抑鬱而孤獨,多次說有人不許他回莫斯科,去從事他熱愛的工作。雅果達和克魯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跡可疑的女人和高爾基一起徹夜縱酒狂歡,直到高爾基昏昏睡去。克魯奇科夫控制了高爾基的日常生活,那些來訪者都得經他挑選,使高爾基只能見到雅果達秘密警察圈子裡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騙子。
這位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釋是一樁罪惡的謀殺,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團龐大陰謀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達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縱,陰謀在於推翻斯大林政權。連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來大做文章。高爾基死後,他的房子被徹底搜查,而且不只一次。他的秘書克魯奇科夫被捕時,秘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個個切開,尋找他們需要的材料。
高爾基的可悲命運,耐人深思。他順從於斯大林政權,享受最高的名譽和地位,卻付出一個知識分子最高的代價——人格的喪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參與殘酷,宣揚虐殺,既是虐政的受害者,也成為虐政的工具
高爾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著,並已辟為作家紀念館,當地人依高爾基原姓親切地稱其為「彼什科夫小屋」。他是個很偉大的人,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向他致敬~
『肆』 求小說《圍城》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艘郵輪正從法國向中國駛來,船上有一批中國留學生,都是剛從歐洲學成回國,這其中包括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和他的同學蘇文紈。方鴻漸在讀高中時隨家裡做主定了婚,有了掛名丈人,由於他的未婚妻逝世,他的丈人就把為女兒籌備婚禮的錢給他,資助他去歐洲留學。油輪在海上行駛,方鴻漸在油輪上還認識了一位澳門女子鮑小姐,兩人交情像熱帶植物那樣飛快生長,鮑小姐引誘方鴻漸,而且麻利地甩掉了他。方鴻漸回到上海後,在掛名丈人的點金銀行里兼差,乏悶無聊,就去找蘇小姐,在蘇小姐的家中,認識了蘇小姐的表妹唐曉芙,並熱烈地愛上她。求愛遭拒後,他滿懷痛苦跟著趙辛楣、李梅亭等人去湖南三閭大學教書,同行還有顧爾謙、孫柔嘉。一行人在旅途中遭遇各種顛簸,才到達目的地。到了三閭大學,學校內教職工勾心鬥角、相互傾軋、爭風吃醋,種種丑象讓趙辛楣、方鴻漸十分反感,先後離開。方鴻漸被學校解聘後,和孫柔嘉一同離開三閭大學,在趙辛楣的勸說下,兩人選擇在香港結婚。兩人結婚後回到上海,趙辛楣推薦方鴻漸到報館當資料室主任,孫小姐去姑媽的廠里做事。在上海,方鴻漸受盡人情冷淡,倍感凄涼,又因戰事迫促,想要離開上海到重慶去尋找機會,由此和柔嘉產生了分歧,最後導致婚姻破碎。
到此,一段關於方鴻漸的婚姻人生的圍城就結束了。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豐富的一部小說。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講述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後,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圍城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