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一部穿越小說 三國時代 主角姓劉
三國之劉尚傳 三國突起 三國之煉英雄 三國之我乃劉備 修改三國
Ⅱ 三國十一章到十五章白話文
第十一篇決策隆中
曹操在北方仗打得漂亮詩寫得豪邁,急壞了那個在劉表手下的老朋友劉備。曹操北征烏桓時,劉備就建議劉表趁機北上攻擊許昌,卻被拒絕。如今劉表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壓力,萬分遺憾地說不聽玄德老弟的如今果然尷尬了。劉備到是勸他,如今天下大亂好機會還會沒有?如果將來能把握住也還來得及(注1)。
劉備在長期的失敗中認識到自己身邊缺乏優秀的參謀人才,大大加強了訪求人才的力度。當時襄陽有一個名士叫司馬徽,擅長識別人才,人稱「水鏡」。劉備向他咨詢天下大事。司馬徽自稱「儒生俗士,不識時務」,而極力誇獎號稱「卧龍」的諸葛亮和「鳳雛」的龐統是「識時務之俊傑」。不久,另一個名士徐庶也向劉備稱述諸葛亮好比潛伏人間的卧龍。兩個人不約而同的介紹,自然引起了劉備的深切關注,於是想請徐庶去把諸葛亮請來。徐庶告訴他,這樣的大賢還是您親自去請。徐庶一向倍受劉備的器重,他這樣的大力推薦當然打動了劉備。經過著名的"三顧茅廬"後,劉備見到了這個年輕人,並誠懇地向他請教,於是就有了三國中最有名的一段對話隆中對:"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並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撫和戎、越,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外觀時變,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在言談中,指出現在曹操強大,一時無法同他正面對抗。江東的孫權也無隙可擊,只能利用孫權,共同對付曹操。接著,諸葛亮又指出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是凡庸之輩,難以守住基業。他們手下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擇明主。而您劉備具有「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及「思賢如渴」等優點,順勢提出了先取荊、益,再圖取曹操的戰略部署。
隆中對是個永遠的話題,一方面是因為它氣魄宏大,而且是劉備第一次獲得了一個可行的戰略。從此,劉備在這個方針的指引下勢力大大膨脹,終於成為一方的霸主。另一方面,從爭霸天下的角度看,它執行得相當不順利。原因是什麼,是後來執行時的錯誤還是它本身固有的矛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恐怕是沒有統一的答案了。個人認為,作為一個成就霸業的計劃,它有點一廂情願,過於依賴後來的盟友東吳。事實上,對比後來蜀漢在益州和漢中的成功,在吳蜀矛盾最激烈的荊州,隆中對幾乎沒有實現過。細節問題將來還會談及,總之這個戰略對當時弱小的劉備來說,太難了。
英雄所見略同,諸葛亮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幾乎同時,歸降東吳不久的甘寧也象孫權提出了類似的計劃:「如今漢室衰敗,曹操早晚會取而代之。荊州南部地形有利,是我們西部的屏障。 看看劉表,即沒有深謀遠慮兒子也不過是幾個廢物,不是能建功立業的人。您應該趁機早日圖取,不能讓曹操搶先。如今,我們應先攻取黃祖。黃祖早就頹廢昏聵,您親自出擊沒有不獲勝的理由。打敗黃祖後,一鼓作氣向西攻擊,占據楚關,然後就可以圖謀巴蜀了。」這一段分析,和建安五年魯肅的意見不謀而和。孫權頭上又沒有什麼人壓著,當即採納這一建議動手西攻黃祖。在董襲凌統呂蒙等部將奮戰下,孫權徹底打敗並誅殺江夏的黃祖,俘獲那裡的軍民數萬後回師。甘寧從此受到孫權的重用。
北方的曹操,這時正在進行系統的內政建設。夏六月,廢三公而置丞相,曹操親自出任。曹操又任命崔琰毛玠負責選拔人才,二人清正廉潔兢兢業業。他們提拔誠懇實在的賢才,排斥華而不實的假貨,推薦虛懷若谷的長者,打擊溜須拍馬的小人。完全唯才是舉,有名無實的傢伙,一個也不舉薦(嘿嘿,庫爾尼科娃要是在他們手下,恐怕就甭想風光了)。後來風雲一時的晉宣帝司馬懿也是在這時被起用後展露頭角,盡管其過程有點滑稽。於是天下的人都以廉潔自律,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寵臣也不敢奢華過度。私宅里的大官,簡直蓬頭垢面衣不蔽體;公府中的小吏,卻都「西服革履」堂堂一表。東漢以來的鋪張浪費窮奢極欲的風氣為之一扭,朝野清廉百姓節儉(注2)。曹操自己都感嘆:「要是天下人都能象崔琰毛玠一樣,我又何必費心勞力!」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高高興興地失業。
曹操看到自己兵強馬壯,就想趁熱打鐵南征,但對關中的諸侯還是有點沒底。於是,先是徵召段煨為大鴻臚,涼州牧韋端為太僕,然後又派張既勸說馬騰等解散部曲入朝。馬騰和韓遂長期不和(注3),對此很猶豫。張既乾脆大肆宣揚,寫信給馬騰將經過的幾個縣准備接待事宜,又命令沿途俸祿在二千石以上官員出城郊遠迎。馬騰無可奈何,就這么被客客氣氣地在鮮花和禮炮聲中「綁架」離開了關中。不過,為了安撫他的部下,曹操任命其長子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繼續統領馬騰部曲。內政外交的准備工作都作好後,曹丞相於當年七月南下攻擊劉表。征途中,又在八月殺掉了那個處處和自己做對的孔融(注4)。
大敵當前,劉表這個節骨眼上卻撒手人寰,死了。劉表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和袁紹一樣,劉表偏愛小兒子劉琮,不過和袁紹不一樣,劉表原來因為劉琦長得像自己而偏愛劉琦,但為劉琮訂了他續弦蔡氏的侄女為妻後,蔡氏一家(蔡夫人,弟弟蔡瑁和外甥張允)當然就厚此薄彼,經常在劉表耳邊吹風,說小兒子的好話。枕頭風吹多了,加上劉琦是個又酒色之徒,就開始偏心於小兒子劉琮。劉琦別說繼承人沒指望,連自身的安危都成了問題。正好黃祖在江夏被打敗,劉琦在諸葛亮的暗示下就效仿重耳,自告奮勇去鎮守。劉表病危時,他也曾回來探望,但蔡瑁等人害怕劉表見到他後一時心軟立為繼承人,把他攔擋在門外。劉表死後,蔡瑁等當然扶植自己的女婿劉琮繼位,還正經八百地給劉琦送去印綬。劉琦大怒把印綬摔倒地上,立刻就要假借奔喪而起兵爭奪。正巧,這時傳來曹操南征的消息,劉琦的那點骨氣立刻就被嚇跑了,連江北都不敢再呆,跑到了江南。
蒯越等人勸說劉琮投降:「強弱順逆都有大勢。以人臣抗拒人主(指的是漢獻帝還是曹丞相?反正哪個也惹不起),逆道;以荊州抗衡中原,危險;以劉備抵抗曹操,不妥。將軍您比劉備怎麼樣?劉備如果不能抗拒曹操,到那時候投降也晚了;劉備如果能抗拒曹操,他會安心在您這里當個手下?」劉琮看到曹操的兵力強大,手下有都是一片投降的言論,也只好同意。九月,曹操進軍到新野後,劉琮派使者拿著符節去見曹操,表示無條件投降。曹操一看,當今天下大亂,大家都守著天子給的符節作為自己是正統的信物,如今這個都不要了,那肯定不是袁譚高幹了,就放心大膽長驅直入。劉備當時在樊城駐扎,被蒙在鼓裡一無所知。然而久而久之覺得情況不對,就派人去問劉琮。劉琮這才派人把自己降曹的決定相告,還命令劉備也投降。而此時的曹操,兵鋒已經到了宛城。劉備大吃一驚,拔刀怒斥使者:「你們做這樣的事情,事到臨頭才告訴我,不是太過分了嗎!如今殺了你也不能平息我的憤怒。快滾!」然後立刻召集部將商議對策。有人勸劉備趁勢進攻荊州,或許能夠得手。劉備拒絕:「劉表生前將兩個孩子託付與我,如今我怎麼能做這樣背信棄義的事!」於是,率領大家離開樊城。路過襄陽時,在城下少做停留招呼劉琮。劉琮連見一面的勇氣都沒有。荊州人一看新的主公是這么一個人,當時就泄了氣,不少人跟著劉備離開。到了當陽,劉備手下也第一次有了十幾萬人,幾千輛大車的輜重。然而,這些人畢竟都是老百姓,一天只能走十幾里。手下人勸劉備,如今人數雖多擔「被甲者少」,曹操早晚會追來,太危險了。應該快走去江陵(農業商業發達,城牆堅固)。劉備又拒絕:「成就大事的人都以人為本。如今他們自願跟隨我,我怎能一走了之!」
南下的曹操也知道江陵的重要性,也不願意劉備這條大魚再次溜走,後續部隊糧草輜重全都不顧了,帶領幾千名輕騎兵狂追。到襄陽後聽說劉備已經離開,更是下了死命令,一天一夜急行軍三百里在當陽長坂將劉備一舉擊潰。劉備再次被打得暈頭轉向,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了,哪裡還能顧及什麼江陵,十幾萬人馬都被曹操截住。他孤零零地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十名騎兵逃走後,到夏口和劉琦會合。在這一仗中,徐庶的母親被曹操俘獲。徐庶告訴劉備,如今他「方寸已亂」,於是離開劉備投奔了曹操。
曹操看到劉備遠走,就進軍要地江陵。他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半道加以截殺是演義的捏造),封賞蒯越等人並把那位韓嵩從監獄中放了出來。韓嵩在建安四年冬被劉表下獄,如今獲釋,無緣無故地坐了九年的牢。這個時候,大將文聘才來晉見曹操。面對曹操的詢問,文聘流著淚說:「當年就未能輔佐劉表奉迎國家。如今劉表雖然故去,但我依然有據守漢川保全領土的志向。這樣,生不負幼主死無愧先君。如今自己不能把握局勢而被迫投降,實在心中有愧無顏相見。」曹操大為感嘆,厚待文聘並任命他為新的江夏太守。
到此為止,曹操的南下攻勢一帆風順。劉表劉琮劉備,一個死一個降一個逃,沒人敢擋曹操一招半勢,荊州轉眼之間就被攻佔。然而曹操料不到,就在他得意洋洋的背後,強勁的對手正等著他。
注1 劉備在建安六年逃到荊州後,到此已經整整六年。劉表本人是個廢物,對他又表面親熱暗中限制的情形早已看透。以上的話,不過是外交辭令罷了。曹操手下的人也都清楚得很。九州春秋記載:「曹公征烏桓,諸將曰:『今深入遠征,萬一劉表使備襲許,悔無及也。』郭嘉曰:『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之則備不為用。雖違國遠征,無憂矣。』公遂征之。」
注2 這時的曹操也好後來的司馬也罷,對付政敵確實從不手軟,但在內政方面卻一直清正廉潔兢兢業業。無論在哪裡,他們都提倡節儉反對奢華,興修水利鼓勵屯田,移風易俗唯才是舉。將來我會盡量結合具體的事例給出說明。這些被三國演義忽略的地方才是魏晉強大的根本。"
注3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韓遂、馬騰兩個難兄難弟被李催郭汜打敗回到涼州後,基於在並肩進行革命戰斗時產生的深厚的階級友情而互結為異姓兄弟,開始時親熱得不得了,但不久就因為各自部曲互相侵掠爭斗而反目。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馬騰率先攻擊韓遂。韓遂不肯吃虧,回去後組織大軍反攻,殺了馬騰的老婆兒子,這下子雙方殺紅了眼,連那個後來勇冠三軍的馬超都差點在混戰中被殺掉。雖然建安二年雙方和解,但畢竟結下了深仇大恨。總體上馬騰斗不過當時西涼實力最為雄厚的韓遂。這大概也是他最終離開西涼心甘情願地跑去給曹操當人質的原因之一。
注4 個人對孔融,並無好感。後漢書及資治通鑒稱孔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簡單地說,就是自以為是空談扯淡,而沒有任何實際的政績戰功。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譚攻破青州後孔融逃到曹操手下,曹操看在往日交情上給了這個儒生個職位,一度做到九卿之一的少府。然而,他對曹操的一系列政策幾乎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因為糧食短缺曾下禁酒令,這在那個大家餓肚子的年代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少一壇子酒可以節省多少糧食拯救多少餓孚?後來劉備亦有類似的禁令。然而,它卻遭到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孔融的冷嘲熱諷。作為朝廷官員,曹操殺孔融雖然談不上大公無私,但決非單純的心胸狹隘假公濟私。孔融被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個了不起的祖宗而已。但是,這實在不能保證什麼。
第十二篇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曹操在荊州的一帆風順,當然驚動了一江之隔的孫權。劉表去世的時候,魯肅就建議孫權:「荊州是我們的鄰居,沃野萬里國險民富。如果能夠據為己有,則是建立帝王霸業的根本。如今劉表去世,他的兩個兒子不和,軍中的將領也分為幾派。劉備是天下的梟雄,與曹操又有仇。如今他客居劉表處,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加重用。如果荊州的文臣武將能與劉備和好,那麼我們就加以安撫結盟,否則就另想辦法圖謀這塊沃土來成就大業。我願意前去吊喪並慰勞其文武官員,並游說劉備統領劉表部將後同心協力抗擊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聽從,那樣我們就能夠平定天下了。如果不早去,肯定會被曹操搶先。」然而,魯肅腦子動得快,曹操手動得更快。魯肅到了夏口,就聽說曹軍到了荊州;魯肅日夜兼程到了南郡(郡治江陵,很多場合二者通用),就聽說曹操日夜兼程將劉備打敗,劉琮投降。一番奔波,魯肅終於在當陽長坂見到了落魄的劉皇叔。魯肅先表達了孫權的問候,然後談論起天下大勢,最後問劉備有什麼打算。劉備說,和蒼梧太守吳巨有交情,打算去投靠。魯肅一聽,直搖頭:「我家主公討虜將軍孫權聰明仁愛禮賢下士,在江東深得人心。如今兵精糧足,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您不如派心腹結交我家主公,然後共圖大業。吳巨又沒什麼了不起,地處偏遠而且早晚是別人的魚肉,您怎能去投靠那種人!」劉備一聽,孫權當然比吳巨強多了,正中下懷當然高興。魯肅進一步拉關系:「這位就是孔明吧?我是你哥哥子瑜的好朋友呀。」於是,雙方初步確定了聯盟的意向,這就是有名的孫劉聯盟。
曹操在江陵,順江東下的態勢一目瞭然。諸葛亮立刻動身與魯肅一同去見孫權,勸說道:「如今海內鼎沸,將軍您起兵江東,劉豫州馳騁中原和曹操爭奪天下。曹操如今已經大致平定北方,消滅了幾個強敵,並且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劉豫州逃難到這里。如今我為您打算,希(www.dongi.com)望您量力而行。如果您認為以吳越的人馬能夠和中原抗衡,不如立刻和曹操一刀兩斷公然對抗;否則,就請打白旗稱臣投降!現在將軍您表面上服從內心猶豫,當斷不斷,大禍就在眼前!」孫權看到曹操兵力強大正是戰不敢降不甘的時候,聽到諸葛亮如此一番言語,當時就一楞:「要是這樣,劉豫州為什麼不投降?(難道他現在不是走投無路了嗎?)」諸葛亮回答:「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都能守義不辱。劉豫州是皇族,英才蓋世,天下人對其的仰慕有如百川歸海。如果不能成就大業,那是天意,怎麼等屈膝於這樣的苦難!」(注2)孫權勃然大怒:"我不能拿著江東的地盤十萬大軍投降!我決定了!天下英雄,只有劉豫州可以抗衡曹操。然而,劉豫州剛剛打了敗仗,是否還能有所作為?"諸葛亮回答:"我們雖然敗於長坂,但召集的殘部以及關羽的水軍合在一起還有一萬人,劉琦在江夏的人馬也不下萬人(這個數字也有水分,諸葛亮既然在勸說孫權抗戰,當然會誇張己方的實力來堅定孫權的決心)。曹操的人馬遠來已經疲憊,追擊我們是輕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是兵法中所忌諱的,正所謂必蹶上將軍。北方的人馬不擅長水戰,荊州的人民也沒有心服於曹操。將軍您如果能派遣精兵猛將和我們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打敗曹操。曹操兵敗後必然返回北方,那麼荊州東吳的勢力強盛,鼎足的局面形成。成敗在此一舉!"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就和部下商量抗戰的事宜。 J;dAit'A&cny
這個時候,曹操的書信也到了:"我弔民伐罪,旌旗南指。如今劉琮已經投降,我的八十萬水軍,正要和您一決勝負。"孫權的部下全都大驚失色,張昭等人一聽曹操有八十萬水軍,臉都白了:"曹操是豺虎,挾天子以令諸侯,動不動就拿朝廷這頂大帽子壓人,抗拒他名不正言不順。如今他又得到的荊州水軍,各種艦船幾千艘,水陸具下,長江天險已經不是我們所專有的了。勢力懸殊,將軍您不如逢迎投降。"只有魯肅仍然主戰,趁孫權上廁所的時間計議:"我們都可以投降,唯獨將軍您不能。我們投降曹操,仍然能得個一官半職。您投降了,能得到什麼?願您早定大計,不要為他人的言語所迷惑!"並勸孫權將在番陽的周瑜召回來商議(注3)。周瑜回來後,分析局勢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將軍神武雄才,繼承父兄的勇烈,如今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帶甲幾十萬,正當橫行天下為朝廷除害。曹操又來送死,哪能投降?為您打算,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在西涼是曹操的後患;曹操放棄得意的陸軍而妄想以生疏的水軍來和我們征戰;這樣的隆冬天氣後勤是曹操的大問題,卻帶著北方的士卒跑到南方來耀武揚威,曹操軍中必然會有人水土不服生病。這樣的種種兵家大忌,曹操佔全了!這是將軍您打敗並活捉曹操的好機會。如果能有精兵幾萬,我保證為您打敗曹操!"孫權當即下定了決心:"姓曹的想廢漢自立不是一兩天了,不過顧忌袁氏兄弟,呂布劉表和我而已。如今別人都已經完蛋,只有我還活著。我和他勢不兩立!你說要打,正中我的下懷。你就是上天賜予我的寶物!"然後拔刀砍斷面前的桌子:"還有誰再敢說投降,這就是例子!"當天晚上,周瑜去見孫權,進一步分析:"曹操所謂的八十萬大軍,完全是吹牛,而大家卻連真偽都不分辨就議論。實際上,他頂多有十五六萬人,外加劉表的七八萬還沒有忠於他的部隊。如果能給我五萬人馬,我一定能打贏。"孫權親手拍著周瑜的後背贊嘆:「公瑾,你這番話說到我心裡去了!張昭等人只考慮自己的家人,我真是大失所望。只有你和子敬與我同甘共苦,這是天意吧!」當即撥給他三萬,讓他和程普魯肅等進兵。
劉備在樊口,看到東吳動了兵,就派遣使者前去慰勞。周瑜告訴使者,現在重任在肩,不能隨便走動,希望劉備能屈尊前來會面。劉備欣然前往。見到周瑜後,劉備動問:"現在有多少人馬?"周瑜如實回答:"三萬人。"劉備嘆了口氣:"可惜太少了。"周瑜微微一笑:"多是不多,足夠了。您就看我破敵好了。"劉備又想叫魯肅來共同計議,周瑜說:"如今我不能隨便走動,如果您想見子敬,那麼就請到別處相見。"劉備並沒有因為「冷落」而不快,反而因見到周瑜公事公辦一絲不苟,也為有這樣的盟友而暗自高興。
曹操見東吳不吃軟的,決定來硬的,進兵赤壁。這個時候曹操軍中因為水土不服,疾病已經開始蔓延。雙方一交手,曹操失利吃了點小虧。望著浩瀚的長江,曹操當時就明白了:自己輕視了對手,不但輕視了東吳,而且輕視了長江。如此的浩瀚波濤,哪裡是玄武池那樣的人工湖能夠模擬的?他精心訓練出來的"精銳水師",現在連站都站不穩!心急如焚之際,手下人出了個主意:"如果把戰船連接起來,那麼就不怕長江的大風大浪了。"曹操一聽,是個好主意嘛,立即就實行。哪知道,東吳的部將黃蓋一眼就看穿了連環船的弱點:"連環船雖然安穩,但最怕火攻,一把火就可以燒光。"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精明的曹操萬萬沒想到對手會下出這樣兇狠巧妙的一招。
於是,周瑜等人准備幾十艘戰艦,裝滿乾柴魚油等,並准備好供自己人離開的救生艇。黃蓋先寫信給曹操,假裝要投降。曹操自從官渡後,東征西討時不戰而降的一大片,這次也信以為真,並沒有懷疑。盡管是冬天,這時卻颳起了東南大風。黃蓋以十艘戰艦當前,其餘的戰艦依次前進。到江中後掛起帆,乘風破浪直奔曹操營寨。此時的曹操看到這些船,還在做著黃蓋投降的美夢,手下的軍兵將士看到了,也以為是黃蓋的投降,依舊指指點點嘻嘻哈哈。距離曹操營寨只有二里了,黃蓋命令點火。趁著大風,這些火船猶如離弦之箭直插曹操水寨。風借火勢火助風威,曹操的船隻立刻被燒了個一干二凈,並延及曹操陸地上的營寨。頓時曹操營寨中一片混亂,火勢沖天,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哪會放棄這樣的天賜良機,率領精兵強將隨後攻擊。曹操慘敗,從華容道溜走。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擊到南郡。禍不單行,曹操軍中軍糧短缺疫病流行,人馬折損過半。看到實在難以堅持,曹操留曹仁徐晃樂進等把守江陵襄陽,自己引兵返回了北方。
三國三把大火中的第二把赤壁,就這么降下了帷幕。赤壁的政治意義相當巨大,它阻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圖謀。但它的軍事規模卻一直有爭議。軍事上,它很可能是個小戰,其主要理由有1赤壁是個小地方,難以駐扎大軍;2諸葛亮後出師表中列舉了曹操歷次大敗,沒有赤壁;3主要將領周瑜黃蓋等人也沒有什麼封賞,和後來的呂蒙陸遜大不相同;4幾乎與此同時,孫權有進攻合肥張昭有進攻九江之舉,東吳也沒有在赤壁盡全力。但是,如果承認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那麼赤壁的"小規模"並無損於它的歷史地位。
史書中的赤壁之戰記敘相當簡單,赤壁之戰在三國志魏書吳書中的記載也有相當的差別。魏書武帝紀中,僅僅有這么幾個字:"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而吳主傳第二中,則是:"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周瑜傳中記載:"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作為對比,官渡有袁紹損失七萬多人的記載,彝陵也有蜀漢被陸遜「破其四十餘營」,「死者萬數」的細節,而赤壁的紀錄中卻找不到這樣的只言片語。魏書吳書描述中中的差別,固然有魏對敗仗隱諱不題,吳對勝仗大肆宣揚的一面,恐怕和雙方的實力也有關系。同樣的的得失,對實力強大的曹操是相對的小敗,而對東吳則是相對的大勝。從另一個角度看,曹操南征,荊楚吳越是個整體。雖然在赤壁被打敗,畢竟得到了荊州北部,並不是一無所獲,確實有隱匿敗仗的資本;而與赤壁同時孫權攻合肥張昭攻九江卻都無功而返,當然有大肆宣揚的理由。和三國志相比,資治通鑒則參考了江表傳等文獻後又有所擴充,三國演義則更加渲染其戰爭場面。然而其實際場面如何?這里的描述大致參考資治通鑒的記載。三國演義那樣的盛大是不會有了,個人認為應接近於吳書的描寫,但不會超過。
附錄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1 宋代大文豪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可謂古膾炙人口千古流傳,但卻是一首有爭議的作品。原因就出在這一句:「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那個「了」字。這一句共9個字,5+4的結構。然而,作為嚴格的詞牌,念奴嬌在這里應該是4+5。那個「了」字,是否是在流傳時出現了謬誤?然而,什麼字又能替換這個「了」而無損於東坡居士的沖天豪情呢?
注2 田橫是秦時齊國的後裔,兄弟幾人曾與劉邦一樣逐鹿中原。下面節選一段史記的記載:(劉邦稱帝後,召田橫進京。田橫)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其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於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為都尉,發卒二千人,以王者禮葬田橫。
注3 演義中諸葛亮以曹植銅雀台賦"攬二喬於東南兮"激怒周瑜是不可能的。銅雀台賦寫於赤壁之戰後一年。
Ⅲ 君臨三國之我叫劉琮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君臨三國之我叫劉琮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君臨三國之我叫劉琮
作者:楚涯
第一章 初逢
更新時間2012-7-17 17:28:01 字數:3052
午後的陽光,刺眼而灼人,那位小朋友口中的太陽公公已不在和藹,肆無忌憚的發泄著他的怒火。只有柏油馬路兩旁的林蔭道,才提供著些許涼意,而樹上的知了有氣無力的叫了幾聲後,便偃旗息鼓了。
「叮呤呤——」一陣鈴聲響過,打破了原本不該寂靜的寂靜。單車飛馳而過,一個帥氣地擺尾急停,輪胎在地面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痕跡,單車上的男子無奈地抖了抖已濕透的白色襯衫,向著那有些破敗的公寓樓大聲喊到:「阿銘,阿銘,快出來,出去玩吧,整天悶在家裡不難受啊!大好的青春應該現在把握啊!阿銘,阿銘————」
過了一會兒,一個二十七八的清秀男子探頭探腦的將頭伸出陽台外:「別叫了,別叫了,叫鬼啊,這不出來了嘛!」
白衣男子在樓下無奈的撇了撇嘴:「你這就叫出來?我要的是你下來,你懂嗎?」那叫阿銘的男子抬頭看了看天,又瞥了一眼樓下的男子,故作生氣地說道:「你玩我啊!這么熱的天,阿陽,你是不是存心的?家裡有車不開出來,騎個破單車,幹嘛,帶我去兜風啊。我可不是同性戀,沒有這個閑情逸致跟你一起去騎單車,快上來吧。」
「你這小子」,白衣男子一笑,「等會兒,我鎖下車子。」
「切,一個破車值多少錢啊,你家還缺這點錢?快上來吧。」
「話可不能這么說,蚊子小,也是肉啊,我上來了。」說完,白衣男子徑直上了樓。
一進門,一……
Ⅳ 新三國里劉琮死了嗎是第幾集死的
沒說。新三國中只說他被曹操打發到許昌和漢獻帝一起了
Ⅳ 三國里劉琮是屬於蜀國的還是吳國的
劉琮,劉備之孫,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Ⅵ 三國的劉琮是蔡氏的親兒子嗎
劉琮的母親歷史記載不詳,說
蔡夫人只是演義說法,劉琮出生時,劉表還沒到荊州任職,也沒有娶蔡氏
蔡氏之所以支持劉琮上位只是因為劉琮娶了蔡夫人侄女
Ⅶ 三國劉琮的簡介 劉琮怎麼死的
劉琮(生卒年不詳),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兩城鄉)人。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次子,劉專琦之弟。劉表死後屬繼承劉表官爵,當曹操大軍南下之時,他在蔡瑁等人的勸說之下舉荊州而降,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後遷諫議大夫,爵封列侯。
Ⅷ 三國里劉琮是誰的兒子
劉表的第二個兒子,投降於曹操的那個,卻被曹操令人所殺。劉禪的第三子也叫劉琮。
Ⅸ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有哪些
1、諸葛亮: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
但《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
3、關羽:
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4、曹操:
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有人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
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
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魯肅:
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
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張飛:
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後;
拜為右將軍,稱帝後,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
8、趙雲:
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系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
為人剛毅謹細,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贊賞。趙雲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
9、郭嘉: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才華橫溢,放盪不羈,不修邊幅,愛嗑葯!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屬於離經叛道的典型了但其軍事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
10、賈詡:
曹操五大謀士之一,深諳保身之道,三國局面的真正締造者,軍事才能卓著。
一、諸葛亮簡介:
張飛(約166-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